多轮次聚合物凝胶深部精细调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C分类E21B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技术中的调配增产措施,尤其是多轮次聚合物凝胶深部精细调剖方法。
背景技术
陆相油层是我国的主要油层,一个区块具有多个层系是其特点之一。注水开发是我国油田主要的开发方式。在油田的开发初期,一般都采用全井合注合采的方式来开采,即一套注采井网开发。在这种开发方式下,由于油层本身固有的非均质性而产生层间矛盾,也就是层间干扰,即由于油层的渗透不同,在全井笼统注水时,渗透率高的地层吸水量较大。调剖是通过外界压力对油藏挤注调剖剂,待堵剂凝固或膨胀后,堵塞原有通道,降低高渗层的渗透率,提高注入水在低渗透层位的驱油作用的工艺方法。调剖技术是在注水井中注入堵剂,实现对水流通道的封堵,以改善油层的平面和层间、层内矛盾,使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得更加均衡,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从而提高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工艺技术。对于调剖、调堵作业,无论是笼统调还是分层调,都希望调剖液首先进入现有的成熟水流通道。但是由于调剖剂与地层岩石的不浸润性,调剖剂很难进入,往往通过提高注入系统压力,迫使其进入。实际上,大部分调剖剂还是滞留在近井地带,造成近井地带堵塞严重而油层深部孔道空虚,水驱压力大、油井能量低的现象。
目前国内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堵剂研究方面,主要做法是研制开发具有良好运移能力的堵剂,通过水井实施大剂量注入,使堵剂进入油层深部达到深部调剖的目的。例如,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剖剂,核壳自交结丙烯酰胺共聚物深部调剖堵水剂,自交联聚合物调驱剂,聚合物驱后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剂,聚合物微球等。
已公开的相关技术文献较少,包括:
中国专利申请201110078052.7公开了一种深部调剖方法,所述深部调剖方法是将陆相油层的同一油田区块的多个油层划分成数个层系,每个层系拥有各自的注采井网,注采井网相互之间不干扰;在拟调剖井组内的油水井之间,找到其他层系的过路水井作为堵剂注入井,而不是在拟调剖水井中注入堵剂;该过路水井的层系位于拟调剖井组的层系之上或之下。用于堵剂注入的其他层系过路水井归位,以此将堵剂放置在目标油层的油水井之间,达到深部调剖的目的。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300660.7涉及一种油井深部复合封堵调剖剂及其应用,所述复合封堵调剖剂由如下成分组成:凝胶堵剂溶液:重量比为1:0.025:0.35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红矾钠和五水合硫代硫酸钠,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红矾钠和五水合硫代硫酸钠总重量浓度为0.5%-1%配制水溶液,以及将凝胶堵剂溶液pH调节至3.5~4.5的盐酸;颗粒封堵剂:重量比为1:0.06的酚醛树脂和草酸;自生气源:CO(NH2)2;表面活性剂:烷基芳基磺酸盐;其中凝胶堵剂溶液、颗粒封堵剂、自生气源和表面活性剂重量比为60:6:2:1。通过在地层深部产生泡沫的贾敏效及固相堵剂的物理堵塞作用,实现在油井油层深部封堵调剖。
中国专利申请201210466088.7公开了一种超低渗透油藏深部调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Ⅰ段塞:注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于驱替地层水;第Ⅱ段塞:注入高浓度弱凝胶,在弱凝胶前部形成格挡段塞,防止注入水推动弱凝胶向前运移;第Ⅲ段塞:注入中浓度弱凝胶,协同高浓度弱凝胶运移至地层深部;第Ⅳ段塞:注入颗粒凝胶,在段塞中保护前部段塞,延长措施有效期;第Ⅴ段塞:注入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于清洗段塞。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581760.1公开了一种延缓交联深部调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该深部调剖剂由以下质量浓度的组分组成: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0.1~1.0%、环糊精/苯酚包合物0.1~1.0%、乌洛托品0.1~0.5%、柠檬酸0.1~0.4%,溶剂为水。其中,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丙烯酰胺,具有临界缔合浓度,当聚合物浓度大于临界缔合浓度之后,疏水基团发生分子间缔合导致溶液粘度大幅度增加并呈现出良好的耐温、耐盐、抗剪切等性能。通过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中疏水基团对苯酚的竞争包合作用缓慢释放苯酚,可以有效延缓成胶时间,同时成胶时间可以调控,从而有选择性的对高渗透油藏、大孔道及裂缝等进行深部调剖。
中国专利申请201210341575.0涉及一种深部调剖堵水用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堵剂按重量百分比原料组分如下: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0.10-0.30%,重铬酸钾0.09-0.20%,亚硫酸钠0.15-0.30%,六亚甲基四胺0.08-0.3%,苯酚0.06-0.24%,氯化铵0.04-0.14%,余量水。成胶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双“台阶”趋势,既能保证注入过程中有效防止堵剂向低渗透层的漏失,又能在堵剂到达地层深部时有效的封堵高渗透地层。
中国专利申请201010262239.8涉及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裂缝型油藏深部调剖方法;共设计四段塞对不同窜流通道类型封堵:第Ⅰ段塞:高强度固化体系对裂缝进行封堵;第Ⅱ段塞:无机凝胶对微裂缝或大孔道进行封堵;第Ⅲ段塞:水驱流向改变剂+弱凝胶进一步对裂缝和孔隙进行充填,驱替孔隙中的剩余油;第Ⅳ段塞:强凝胶YQY堵剂封堵近井地带裂缝。
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77967.6涉及油田开发堵水调剖技术领域的复合段塞法大孔道油藏深部调剖方法,将体膨颗粒调剖段塞、聚合物溶胶段塞或碱基聚合物弱凝胶段塞、聚合物强凝胶段塞三种注水井调剖段塞进行组合,先将体膨颗粒段塞作为前段段塞,然后,用聚合物溶胶段塞或碱基聚合物弱凝胶段塞作为隔离液和推进液,最后采用聚合物强胶段塞封口,使体膨型颗粒可以在聚合物强凝胶段塞作用下,固定在大孔道深部的目的层位上,达到提高成功率之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轮次聚合物凝胶深部精细调剖方法,通过多轮次注入不同作用的段塞,有效改善储层吸水状况,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波及体积,最终提高驱油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多轮次注入不同作用的段塞。根据段塞在深部调剖作用,分为四种:第Ⅰ段塞:凝胶导流,为凝胶有效进入地层提供准备;第Ⅱ段塞:弱凝胶辅助堵塞,有效衔接导流剂与强凝胶,保证流体有效、连续进入地层;第Ⅲ段塞:中、强凝胶中、深部封堵;第Ⅳ段塞:活性弱凝胶扰流;使用时,第一轮按要求注入第Ⅰ、Ⅱ、Ⅲ段塞,第二(三)轮重复使用Ⅱ、Ⅲ段塞,根据压力及工作参数,确定达到注入要求后,进行下一轮注入;最后一轮的注入:第Ⅳ段塞。
调剖方法的工艺步骤包括:
1)根据孔隙尺寸确定聚合物分子参数;
2)根据储层性质确定第一段塞凝胶导流剂中活性剂的成分和用量;
3)根据渗透率及注入系统情况,确定注入压力的范围;
4)试压注入,确定初始压力;开始连续稳定注入;
5)第一轮中的第Ⅰ段塞凝胶导流剂,注入量为设计注入半径的1/10左右;
6)第一轮中的第Ⅱ段塞弱凝胶段塞,注入量于第一段塞相当;
7)第一轮中的第Ⅲ段塞中、强凝胶,注入量为封堵优势水道长度的一半以上;或当井口回压由缓慢上升至快速上升时,降低注入速度,压力依然有上升趋势时,顶替,关井,候凝;
8)第二(三)轮注入:重复第Ⅱ、Ⅲ段塞,当注入压力接近或等于上一轮关井压力时,顶替,关井,候凝;此轮注入第Ⅲ段塞的注入量小于上一轮1 /5时,开始最后一轮注入:低压缓速注入第Ⅳ段塞活性弱凝胶扰流段塞。
尤其是,根据深部调剖要求,多轮次注入,根据注入段塞的作用,分为四个段塞:第Ⅰ段塞:凝胶导流,为凝胶有效进入地层提供准备;第Ⅱ段塞:弱凝胶辅助堵塞,有效衔接导流剂与强凝胶,保证流体有效、连续进入地层;第Ⅲ段塞:强凝胶中、深部封堵;第Ⅳ段塞:活性弱凝胶扰流;使用时,第一轮按要求注入第Ⅰ、Ⅱ、Ⅲ段塞,第二(三)轮重复使用Ⅱ、Ⅲ段塞,根据压力及工作参数,确定达到注入要求后,进行下一轮注入;最后一轮注入第Ⅳ段塞。
尤其是,根据渗透率大小,溶液最开始进入高渗区,通过后期的聚合物的注入,高渗区的堵塞明显,注入压力增加,当井口回压由缓慢上升至快速上升时,降低注入速度,如果压力依然有上升趋势,说明原有优势水流通道已经充满,此时,停泵,候凝;满足凝胶终凝时间后24h开井继续注入。
尤其是,根据深部调剖要求,多轮次注入。第一轮是调剖工作的重点,起封堵作用凝胶的注入量大于优势水道容积的一半以上,凝胶到达了能够达到的最远点,注入压力由缓慢爬升至迅速上升的过程;第二轮是调剖过程的次重点,在第一轮注入后,地层中的优势水道有较大程度的封堵,经过储层的吸收及各种消耗,封堵体积有一定的萎缩,其它中渗区也不一定充满,通过第二(三)轮的补充注入,不仅使高渗区加厚,也使其他封堵区域面积增加,抵御注入水冲刷的能力增加,延长封堵效果。
尤其是,选择分子量、分子形态等特性与孔隙大小匹配稠化剂,并且,利用毛细管动力,通过活性剂改变储层浸润性,保障一定强度的凝胶体系有效地进入油层原有的水窜通道,封堵渗透率较高的孔道和裂缝优势水道,并形成较强的堵塞,调整吸水剖面,迫使后期的注入水改道流经低渗透层位驱油。
尤其是,在调剖作业前根据储油岩石的浸润性,选择确定活性剂,参照渗流力学计算方法计算与之相配的压力。
尤其是,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确定多孔介质内的孔隙分布和流体分布,选择确定活性剂,改变或增加油藏与水基聚合物调剖液的浸润性,在一定压力的配合下,增加调剖液进入高渗带效能。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通过采用多轮次分精细化段塞注入的作用,针对性更强,见效期更长,有效改善储层吸水状况,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波及体积,最终提高驱油效率,增油效果明显,方法简单易行,适于现场实施,尤其适用于多小层层开采、层间差异大、高含水的井,调剖成功率可提高到90%,有效期提高1年或2年,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储油地层为多孔介质。多孔介质,是由固体物质组成的骨架和由骨架分隔成大量密集成群的微小空隙所构成的物质。多孔介质内的微小空隙可能是互相连通或部分连通。有效孔隙度是多孔介质内相互连通的微小空隙的总体积与该多孔介质的外表体积的比值。在常见的石灰石和白云石等的孔隙度最小,可低至2%~4%;与地下流体资源等能源、资源有关的砂岩的孔隙度大多为12%~30%,土壤的孔隙度为43%~54%,孔隙度是影响多孔介质内流体容量和流体渗流状况的重要参量。
多孔介质的主要物理特征是空隙尺寸,极其微小,比表面积数值很大。多孔介质有多种类型,按微小空隙的形态和结构划分,大体可分为孔隙性多孔介质、裂缝性多孔介质和多重性多孔介质,其中,孔隙性多孔介质孔隙之间在各个方向相互连通,没有明显的隶属层次关系,裂缝性多孔介质内的空隙主要是微小裂缝。储集石油和天然气的砂岩地层的孔隙直径大多在不足1微米到500微米之间,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数值很大。例如,储集石油、天然气、地热、地下水等地下流体资源和能源的砂岩的比表面积一般为10米/米数量级, 裂缝是砾岩体油气藏重要渗流通道,对裂缝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的正确识别,是砾岩体油气藏勘探开发成功的关键,储层裂缝、孔隙度大小和影响因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剖半径及调剖效果。渗透性是表征渗流过程的特征,地层渗透率愈大,生产能力及采收率也愈大,油藏的多孔介质均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具有工业价值的砂岩油层的绝对渗透率值从几个到3000千分达西,大多数砂岩油层的渗透率为200~1000千分达西,砖的渗透率为5~220千分达西,因此,多孔介质内的流体主要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以渗流方式运动。
浸润性对多孔介质中流体运动的规律及有关的生产过程有重要影响,试验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浸润性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流体的性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固体表面的浸润性。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后,可能改变后者的浸润性。有些固体表面的浸润性呈现复杂的状态,例如,由于曾经与不同的液体接触,在同一块储油岩石上可能出现亲油表面和亲水表面同时存在的现象。所以,在调剖作业前根据储油岩石的浸润性,选择确定活性剂,参照渗流力学计算方法计算与之相配的压力,促进调剖液的注入。
本发明研究表明,毛细管压力是多孔介质的微小空隙中的任何两种非互溶流体分界面的两侧存在的压力差,即非浸润相的压力与浸润相的压力之差。毛细管压力取决于流体的表面张力、浸润角和界面的曲率。在流体互相驱替过程中,毛细管压力可以是驱动力,也可以是流动的阻力。浸润相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可以自发地驱替非浸润相,即渗汲作用。毛细管压力的存在影响多孔介质内的流体运动规律,因此是工程技术必须考虑的问题。所以,在油田开发中,毛细管压力影响油层的有效渗透率和油层的采收率;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确定多孔介质内的孔隙分布和流体分布,寻找适合的活性剂,改变或增加油藏与水基聚合物调剖液的浸润性,在一定压力的配合下,可以有效的增加调剖液进入高渗带,提高调剖效果。
本发明原理在于,针对深部调剖技术,重点是科学选择分子量、分子形态等特性与孔隙大小匹配稠化剂,并且,创新的提出施工方法,充分利用毛细管动力,通过活性剂改变储层浸润性,保障一定强度的凝胶体系有效地进入油层原有的水窜通道,封堵渗透率较高的孔道和裂缝等优势水道,并形成一定强度的堵塞,调整吸水剖面,迫使后期的注入水改道流经低渗透层位驱油。
本发明根据深部调剖作用,提出多轮次聚合物凝胶深部精细调剖方法,各轮次注入不同作用的段塞。根据段塞在深部调剖作用,分为四种:第Ⅰ段塞:凝胶导流,为凝胶有效进入地层提供准备;第Ⅱ段塞:弱凝胶辅助堵塞,有效衔接导流剂与强凝胶,保证流体有效、连续进入高渗区;第Ⅲ段塞:中、强凝胶中、深部封堵;第Ⅳ段塞:活性弱凝胶扰流;使用时,第一轮按要求注入第Ⅰ、Ⅱ、Ⅲ段塞,第二(三)轮重复使用Ⅱ、Ⅲ段塞,根据压力及工作参数,确定达到注入要求后,进行下一轮注入,最后一轮注入:第Ⅳ段塞。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储层吸水状况,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扩大波及体积,最终提高驱油效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调剖方法的工艺步骤包括:
1)根据地质数据,了解孔隙尺寸,确定聚合物类型及分子量;
2)取岩心或根据储层性质试验确定第一段塞凝胶导流剂中活性剂的成分和用量;
3)根据渗透率、储层浸润性调节程度及注水系统,确定注入压力的范围;
4)试压注入,确定初始压力;开始连续稳定注入;
5)第一轮中的第Ⅰ段塞凝胶导流剂,注入量为设计注入半径的1/10左右;
6)第一轮中的第Ⅱ段塞弱凝胶段塞,注入量于第一段塞相当;
7)第一轮中的第Ⅲ段塞中、强凝胶,注入量为封堵优势水道长度的一半以上;或井口回压由缓慢上升至快速上升时,降低注入速度,如果压力依然有上升趋势;顶替,关井,候凝;
8)第二(三)轮注入:重复第Ⅱ、Ⅲ段塞,当注入压力接近或等于上一轮关井压力时,顶替,关井,候凝;此轮注入第Ⅲ段塞的注入量小于上一轮1 /5时,开始最后一轮注入:低压缓速注入第Ⅳ段塞活性弱凝胶扰流段塞。
本发明中,使用的注入材料以是聚合物凝胶及活性剂。一般活性剂的分子量不大,表面张力较低,选择合适的活性剂能够有效的改变储层和注入液之间的浸润性,使毛细管力为动力,引导注入也进入有效孔道。根据渗透率大小,溶液最开始进入高渗区,通过后期的聚合物的注入,高渗区的堵塞明显,注入压力增加,井口回压由缓慢上升至快速上升时,降低注入速度,压力依然有上升趋势,说明原有优势水流通道已经充满,再注入,注入液需要寻找新的孔道栖息,此时,停泵,候凝。满足凝胶终凝时间后24h开井继续注入,通过地层吸收及部分有效物质被吸附、消耗,第一轮注入在孔道中的凝胶不一定能完全封堵孔道,所以需要第二轮、第三轮等逐次的注入;多轮次注入是为了加固凝胶强度,也是继凝胶进入高渗区后进驻相对大的孔道,改善储层的吸水能力,使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变得更加均衡,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所以第二轮之后注入时要控制注入压力不能超过上一轮的停泵压力。突破前期的压力,有可能造成聚合物凝胶的剪切,失去或削弱封堵作用。最后一轮注入的第四段塞活性弱凝胶,低压、缓速注入对前期的凝胶起到保护作用,该液均匀推进储层,让其活性成分改善储层的浸润性,诱导后期的注入水均匀推进,为后期水驱奠定良好基础。
本发明中,聚合物调剖液溶液分子是有一水力尺寸的柔性线团。聚合物分子尺寸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和试验测定出来。根据油田实际油藏情况出发,测定了几种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溶液分子水力学直径,所以寻找适合的聚合物分子尺寸是保障调剖措施成功的重要条件。
本发明中,孔隙通常是指岩石中的空隙空间,即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包括狭义孔隙、溶洞和裂缝,其中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而孔吼是指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它是影响岩石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聚合物分子量筛选,注入能力研究和降解程度研究等方法获得与油藏岩石相匹配的聚合物产品。根据“架桥”原理,可对孔吼形成较稳定的堵塞和聚合物分子水动力半径与孔吼半径的关系为:Rh>0.46R 。作为增稠剂的水溶性聚合物水化分子流经多孔介质的时候受孔吼尺寸的自然选择。如果大部分聚合物水化分子通过孔吼受阻,将会使聚合物溶液注入困难。通过聚合物分子量筛选,注入能力研究和降解程度研究等方法获得与油藏岩石空隙相匹配的聚合物产品更有利于聚合物溶液有效进入储层。
通常合适聚合物驱的油藏平均孔吼半径中值4-16μm。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分子尺寸的归一化权重分布函数通常在10纳米至数百纳米出现主分布峰,并可能带有Rh为103纳米数量级或更大的次分布峰。聚合物分子线团越大,在矿化度上升、溶液电场加强后越容易被压缩。超大聚合物分子被压缩后使归一化权重分布函数主峰向分子尺寸更大的方向移动。在部分油藏条件下,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溶液含有一些Rh为103纳米数量级或更大的聚合物分子,容易造成孔吼半径比较小福分多孔介质的堵塞,使用清水配液时出现此现象更严重。超大聚合物分子被滞留后,实际产生的驱替作用的溶液粘度降低。油藏渗透率越低,降粘幅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