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5443A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65443A CN105265443A CN201410226371.1A CN201410226371A CN105265443A CN 105265443 A CN105265443 A CN 105265443A CN 201410226371 A CN201410226371 A CN 201410226371A CN 105265443 A CN105265443 A CN 1052654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id amides
- azoles bacterium
- fluorine azoles
- bacterium acid
- bupirim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的质量比为50:1-1:50。本发明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用于蔬菜、水果、花卉和禾谷类作物病害防治,如黄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在农作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在白粉病的防治上,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丙烯酸酯类等杀菌剂。这些药剂因为长期使用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另外,三唑类药剂在使用剂量大时对作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容易引发药害。
氟唑菌酰胺ISO通用名称:Fluxapyroxad;CAS号:907204-31-3;化学名称:3-(二氟甲基)-1-甲基-N-(3',4',5'-三氟[1,1'-联苯]-2-基)-1H-吡唑-4-甲酰胺。氟唑菌酰胺的作用方式是对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II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起抑制作用,从而抑制靶标真菌的种孢子萌发,芽管和菌丝体生长。氟唑菌酰胺作为一种新型杀菌剂,对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生产和使用成本均较高,并且长期单独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风险。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避免植物病原菌产生抗性或延缓抗性产生的速度,是解决当前农药单用抗性和成本问题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效作用明显,对白粉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发现氟唑菌酰胺和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对黄瓜白粉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所述乙嘧酚,英文名称:ethirimol,化学名称:5-丁基-2-乙基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
所述乙嘧酚磺酸酯,英文名称:bupirimate,化学名称:5-丁基-2-乙氨基-6-甲基嘧啶-4-基二甲氨基磺酸酯。
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的作用机理为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与氟唑菌酰胺完全不同,两者混配使用可以减缓病菌抗性的产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特征是以氟唑菌酰胺(A)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B)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为50:1-1:50,较好的质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A与B的累积质量百分含量为1%~90%,其余为助剂和填料或稀释剂。
该组合物可以加工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较好的剂型有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
上述杀菌组合物的不同剂型制剂中,除包括有效成分A与B之外,还包括助剂、填料和可选的其它有助于药效发挥的物质。乳油包括有机溶剂、助溶剂和乳化剂;微乳剂包括有机溶剂、乳化剂和水;水乳剂包括有机溶剂、分散剂、乳化剂和水;悬浮剂包括水、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和润湿剂;可湿性粉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水分散粒剂包括分散剂、崩解剂、填料和湿润剂。以上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例如:
有机溶剂可选择异丙醇、二甲苯、四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环乙酮、甲苯、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环乙烯酮、N-辛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植物油(如松脂基植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溶剂可选择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环己酮、乙醇、丙乙醇、异丙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分散剂可选择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选择农乳600号(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1601号(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农乳500号(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号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号(苄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号(烷基酚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号(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号(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3号(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号(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湿润剂可选择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拉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选择丙三醇、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崩解剂可选择硫酸铵、尿素、膨润土、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增稠剂可选择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中一种或多种。
填料可选择白碳黑、岭土、轻质碳酸钙、滑石、蒙脱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以及非吸附性钙质土或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尤其适用于防治白粉病。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浇注、喷射、喷雾、撒粉、散布或发烟,其施用量随病害发生程度、天气条件或作物生长时期和状态变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田间的有效成分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本发明组合物对白粉病菌等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毒力测定实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例:氟唑菌酰胺和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
试验采用盆栽法。盆栽生长至4-5片真叶,编号备用。将发病黄瓜叶片上24h内产生的白粉病菌新鲜孢子均匀抖落接种于供试黄瓜苗上。根据药剂活性,设置5-7个系列质量浓度。接种24小时后,将药液均匀喷施于叶面至全部润湿,待药液自然风干备用。每处理3盆,4次重复,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接种后,在温度20±2℃,相对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7天。统计每盆黄瓜叶片上的病斑面积,调查防治效果,分级方法为:
0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75%以上;
1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氟唑菌酰胺和乙嘧酚的系列配比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 EC50(μg/mL) | ATI | TTI | 共毒系数CTC |
氟唑菌酰胺 | 9.36 | 100.00 | / | / |
乙嘧酚 | 13.48 | 69.44 | / | / |
氟唑菌酰胺50:乙嘧酚1 | 5.4 | 173.33 | 99.40 | 174.38 |
氟唑菌酰胺30:乙嘧酚1 | 5.02 | 186.45 | 99.01 | 188.31 |
氟唑菌酰胺20:乙嘧酚1 | 4.56 | 205.26 | 98.54 | 208.29 |
氟唑菌酰胺10:乙嘧酚1 | 4.23 | 221.28 | 97.22 | 227.60 |
氟唑菌酰胺5:乙嘧酚1 | 4.11 | 227.74 | 94.91 | 239.96 |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1 | 5.29 | 176.94 | 84.72 | 208.85 |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5 | 5.38 | 173.98 | 74.53 | 233.43 |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10 | 5.78 | 161.94 | 72.21 | 224.24 |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20 | 5.98 | 156.52 | 70.89 | 220.79 |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30 | 6.47 | 144.67 | 70.42 | 205.43 |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50 | 7.19 | 130.18 | 70.04 | 185.88 |
表2氟唑菌酰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系列配比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在20:1-1:20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00.0,增效作用更明显。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制剂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以下用具体实施例中,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氟唑菌酰胺原药有效含量为98%、乙嘧酚原药有效含量为95%、乙嘧酚磺酸酯原药有效含量为97%,使用时均按有效含量折百计算,以下不再赘述。
乳油实施例
将农药有效成分、助溶剂、乳化剂、溶剂按比例混合,在调制釜中混合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把剩余的溶剂缓慢地加入,充分搅拌后得到均匀的油相,制成乳油产品。
实施例1、5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乳油
氟唑菌酰胺50%、乙嘧酚1%、异丙醇10%(助溶剂),农乳500号5%(乳化剂)、农乳601号5%(乳化剂)、三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2、2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乳油
氟唑菌酰胺20%、乙嘧酚1%、农乳601号5%(乳化剂)、松脂基植物油(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3、2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乳油
氟唑菌酰胺10%、乙嘧酚磺酸酯10%、农乳500号3%(乳化剂)、AEO-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4、3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乳油
氟唑菌酰胺25%、乙嘧酚磺酸酯5%、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1#)5%(乳化剂)、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5、3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乳油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30%、农乳500号5%(乳化剂)、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1#)5%(乳化剂)、二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实施例6、4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乳油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40%、农乳500号5%(乳化剂)、农乳1601号4%(乳化剂)、甲苯(溶剂)补充至100%。
微乳剂、水乳剂实施例
按各组分配比,将活性组分溶解在溶剂和助溶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制得油相。将水溶性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再将油相加入水相中或水相加入油相中,边加边搅拌,制得微乳剂或水乳剂。
实施例7、22%氟唑菌酰胺·乙嘧酚微乳剂
氟唑菌酰胺20%、乙嘧酚2%、烷基吡咯烷酮(助溶剂)12%、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700号3%(乳化剂)、乙二醇5%(防冻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8、22%氟唑菌酰胺·乙嘧酚水乳剂
氟唑菌酰胺2%、乙嘧酚20%、DMF8%(助溶剂)、二甲苯20%(溶剂)、甘油(防冻剂)5%、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1601#)15%(乳化剂)和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9、3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磺酸酯30%、甲苯8%(溶剂)、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601号10%(乳化剂)、乙二醇5%(防冻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0、5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剂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磺酸酯50%、乙醇5%、二甲苯10%、环己酮(助溶剂)10%、甘油(防冻剂)4%、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湿润剂)5%、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1、2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水乳剂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20%、甲苯8%(溶剂)、农乳500号8%(乳化剂)、农乳1601号5%(乳化剂)、月桂醇硫酸钠2%(湿润剂)、乙二醇4%(防冻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2、36%氟唑菌酰胺·乙嘧酚水乳剂
氟唑菌酰胺24%、乙嘧酚12%、二甲苯25%(溶剂)、环己醇(助溶剂)10%、甘油(防冻剂)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水补充至100%。
悬浮剂和悬乳剂实施例
将有效成分、分散剂、润湿剂、消泡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悬浮剂。
先将固体有效成分制得稳定的浓悬浮液。利用高剪切混合器,将液体有效成分乳液相加入到悬浮液中,制得悬乳剂。
实施例13、3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悬浮剂
氟唑菌酰胺30%、乙嘧酚磺酸酯1%、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润湿剂)、丙二醇2%(防冻剂)、黄原胶0.1%(增稠剂)、有机硅0.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4、4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悬浮剂
氟唑菌酰胺30%、乙嘧酚10%、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分散剂)3%、拉开粉5%(润湿剂)、乙二醇4%(防冻剂)、黄原胶0.15%(增稠剂)、有机硅0.4%(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5、2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悬浮剂
氟唑菌酰胺20%、乙嘧酚磺酸酯1%、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润湿剂)、丙二醇2%(防冻剂)、黄原胶0.2%(增稠剂)、有机硅0.2%(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6、3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悬浮剂
氟唑菌酰胺5%、乙嘧酚磺酸酯2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润湿剂)、农乳1600号5%(乳化剂)、农乳500号3%(乳化剂)、松酯油(溶剂)、丙二醇2%(防冻剂)、黄原胶0.15%(增稠剂)、有机硅0.4%(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7、5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悬浮剂
氟唑菌酰胺50%、乙嘧酚磺酸酯1%、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润湿剂)、丙二醇2%(防冻剂)、黄原胶0.2%(增稠剂)、有机硅0.4%(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实施例18、51%氟唑菌酰胺·乙嘧酚悬浮剂
氟唑菌酰胺1%、乙嘧酚50%、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润湿剂)、丙二醇2%(防冻剂)、黄原胶0.2%(增稠剂)、有机硅0.4%(消泡剂)、水补充至100%。
水分散粒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和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然后加15-20%的水,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
实施例19、9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水分散粒剂
氟唑菌酰胺50%、乙嘧酚4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2%(分散剂)、其余为硫酸铵(崩解剂)。
实施例20、7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水分散粒剂
氟唑菌酰胺20%、乙嘧酚磺酸酯5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钠5%(分散剂)、硫酸铵3%(崩解剂)、白碳黑(填料)至100%。
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将农药活性组分、助剂、填料按比例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1、50%氟唑菌酰胺·乙嘧酚可湿性粉剂
氟唑菌酰胺25%、乙嘧酚25%、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5%(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22、35%氟唑菌酰胺·乙嘧酚可湿性粉剂
氟唑菌酰胺25%、乙嘧酚10%、K12(十二烷基硫酸钠)5%(湿润剂)、木质素磺酸钙10%(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滑石粉(填料)至100%。
实施例23、42%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可湿性粉剂
氟唑菌酰胺2%、乙嘧酚磺酸酯40%、月桂醇基硫酸钠4%(湿润剂)、萘磺酸盐(扩散剂)10%、白炭黑8%(填料)、硅藻土(填料)至100%。
实施例24、33%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可湿性粉剂
氟唑菌酰胺3%、乙嘧酚磺酸酯30%、K12(十二烷基硫酸钠)6%(湿润剂)、烷基磺酸钠盐7%(分散剂)、白炭黑8%(填料)、高岭土(填料)至100%。
田间应用例1: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广东中山。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3,每处理4个小区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均匀喷雾,喷至叶片滴水为止,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7天后施第二次药。在第一次药前和第二次药后7天调查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氟唑菌酰胺、乙嘧酚单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9.34%、75.63%,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1.36%,最高达到了86.19%。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复配后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亩有效成分用量较单剂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田间应用例2: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湖南衡阳。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4,每处理4个小区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均匀喷雾,喷至叶片滴水为止,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10天喷一次药,共用药3次。在第一次药前和第三次药后10天调查葡萄白粉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和药效计算方法同田间应用例1。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4
表4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氟唑菌酰胺、乙嘧酚单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8.56%、86.26%,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6.52%,最高达到了90.43%。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复配后对葡萄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亩有效成分用量较单剂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田间应用例3: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广东深圳。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5,每处理4个小区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均匀喷雾,喷至叶片滴水为止,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7天后施第二次药。在第一次药前和第二次药后7天调查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5
表5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单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3.68%、81.04%,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4.97%,最高达到了89.13%。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后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较单剂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田间应用例4: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浙江衢州。试验药剂及用量见表6,每处理4个小区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均匀喷雾,喷至叶片滴水为止,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每10天喷一次要,共施药3次。在第一次药前和第三次药后10天调查葡萄白粉病的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每点调查两株,每株调查所有叶片,以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载。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和药效计算方法同田间应用例1。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6
表6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表6可以看出:氟唑菌酰胺、乙嘧酚磺酸酯单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3.92%、82.30%,而本发明实施例杀菌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显著提高,最低防效为84.07%,最高达到了92.81%。田间试验的结果充分表明,氟唑菌酰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后对葡萄白粉病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在亩有效成分用量较单剂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因此,本发明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缓抗性、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残留的有益作用。
Claims (5)
1.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为氟唑菌酰胺(A)与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B),(A)与(B)的质量比为50:1-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质量比为20:1-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与(B)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90%。
4.根据权利要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配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或水分散粒剂。
5.权利要求1所述杀菌组合物在瓜果蔬菜白粉病防治上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6371.1A CN105265443A (zh) | 2014-05-27 | 2014-05-27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6371.1A CN105265443A (zh) | 2014-05-27 | 2014-05-27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65443A true CN105265443A (zh) | 2016-01-27 |
Family
ID=55135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26371.1A Pending CN105265443A (zh) | 2014-05-27 | 2014-05-27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65443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82439A (zh) * | 2015-07-08 | 2015-10-21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
CN105831124A (zh) * | 2016-04-26 | 2016-08-10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5994281A (zh) * | 2016-05-26 | 2016-10-12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4711240A (zh) * | 2022-02-19 | 2022-07-08 | 青岛滕润翔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7798A (zh) * | 2005-08-05 | 2008-09-03 | 巴斯福股份公司 | 包含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甲酰苯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
CN101631465A (zh) * | 2007-02-05 | 2010-01-20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包含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甲酰苯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
-
2014
- 2014-05-27 CN CN201410226371.1A patent/CN10526544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7798A (zh) * | 2005-08-05 | 2008-09-03 | 巴斯福股份公司 | 包含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甲酰苯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
CN101631465A (zh) * | 2007-02-05 | 2010-01-20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包含取代的1-甲基吡唑-4-基甲酰苯胺的杀真菌混合物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邓金保: "巴斯夫的新杀菌剂fluxapyroxad及它的一些复配制剂在欧美获登记", 《农药市场信息》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82439A (zh) * | 2015-07-08 | 2015-10-21 |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白粉病的农药组合物 |
CN105831124A (zh) * | 2016-04-26 | 2016-08-10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唑菌酰胺和乙嘧酚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05994281A (zh) * | 2016-05-26 | 2016-10-12 |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醚菌酰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CN114711240A (zh) * | 2022-02-19 | 2022-07-08 | 青岛滕润翔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CN114711240B (zh) * | 2022-02-19 | 2024-03-15 | 青岛滕润翔检测评价有限公司 | 一种含氟茚唑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65443A (zh)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858886A (zh) |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246781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
CN104054712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2669114B (zh) |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噁霉灵的农药组合物 | |
CN103181393A (zh) | 一种含双炔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839164A (zh) | 一种以苯菌酮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605961A (zh) | 一种含有氟唑菌酰羟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798796B (zh) |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665594A (zh) | 一种含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3181389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
CN106665585A (zh) | 一种含有pyriofenone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068033B (zh)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4823985B (zh) | 一种含啶菌噁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855386A (zh) | 一种以苯菌酮为主要成分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419802A (zh) | 杀菌组合物 | |
CN109479886A (zh) | 一种含丙硫菌唑和噻菌灵的农药以及制备方法 | |
CN103181390B (zh) | 一种含二芳基酮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5076149A (zh) | 一种杀菌组合物 | |
CN106614628A (zh) | 杀菌组合物 | |
CN108157376A (zh) | 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665595A (zh) | 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6614629A (zh) | 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 | |
CN108157375A (zh) | 一种含有flutianil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4798786B (zh) |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7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