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210206A -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10206A
CN105210206A CN201480028517.XA CN201480028517A CN105210206A CN 105210206 A CN105210206 A CN 105210206A CN 201480028517 A CN201480028517 A CN 201480028517A CN 105210206 A CN105210206 A CN 105210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rganic luminescent
luminescent device
elecrical connector
auxiliar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85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10206B (zh
Inventor
李渊槿
朴祥准
金勇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10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0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10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10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4An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e.g. ITO layer combined with metal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41Short-circuit preven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61Repair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其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部;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设置;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辅助电极,其与各个导电连接部电连接;和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并且使所述导电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在本发明中,所述导电连接部包括短路防止区域,所述短路防止区域中的电流流过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要求于2013年5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055997号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现象是指利用有机材料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现象。也即,当将适当的有机物层安置于负极(anode)和正极(cathode)之间,然后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时,从所述负极会向所述有机物层内注入空穴,而从所述正极会向所述有机物层内注入电子。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相遇时会产生激子(exciton),并且当所述激子下降到基态(bottomstate)时,会产生光。
由于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的间隔较小,有机发光器件(OLED)容易具有短路的缺陷。因为所述OLED结构中的针孔、裂缝、台阶(step)和涂层粗糙度等,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可能彼此直接接触。或者,在这样的缺陷区域中所述有机物层的厚度可能变得更薄。该缺陷区域提供电流容易在其中流通的低电阻路径,从而使得电流几乎不会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从不流经所述OLED。因此,所述OLED的发光输出会减少或消失。在多像素显示设备中,该短路缺陷可能产生不发光或发光低于平均光强度的死像素(deadpixel),从而使该显示器的质量退化。在照明或其他低分辨率用途中,大部分对应的区域因该短路缺陷而可能无法运行。由于该短路缺陷,所述OLED的制造一般在洁净室中进行。然而,即便是洁净的环境也可能无法有效地除去该短路缺陷。在许多情况下,为了通过增加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隔来减少短路缺陷的数量,与所述OLED实际所需的厚度比较,可能会不必要地增加该有机物层的厚度。该方法可能会增加制造所述OLED的成本,甚至该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除去所述短路缺陷。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第2006-0130729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人致力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OLED)及其制造方法,该有机发光器件即使在存在有导致发生短路缺陷的因素的情况下,在正常范围内也能运行。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OLED),包括:第一电极,其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器;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设置;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辅助电极,其与每个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和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并且配置为使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其中:所述导电连接器包括短路防止区域,所述短路防止区域中的电流流过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准备衬底的步骤;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包括两个以上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器的第一电极的步骤;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辅助电极的步骤;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形成绝缘层的步骤;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的步骤;以及在所述有机物层上形成第二电极的步骤。
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器件。
本发明又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器件。
有益效果
即使在由于衬底本身的缺陷而导致短路发生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仍可正常地维持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功能。
即使在短路发生点的面积大小增加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仍可稳定地运行而不会增加漏电流。
此外,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可维持开口率的同时也可以配置辅助电极。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的一例。
图4和图5表示本发明的具备绝缘层的第一电极的一例。
图6表示在本发明的导电连接器中短路防止区域的长度和宽度的一例。
图7和图8表示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一制造步骤。
图9表示未设置有本发明的绝缘层的情况与设置有本发明的绝缘层的情况之间的对比。
图10表示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驱动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的典型实施方案,可清楚知悉本发明的优点与特征以及实现其的方法。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面所述的典型实施方案,并且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在本发明中,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仅用于使本发明公开内容完整以及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知悉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可通过权利要求书定义本发明。为使表述清楚,各个附图中显示的组成组件的大小或相对大小可能有所夸大。
除非另外有所定义,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以及科学用语)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可理解的意义来使用。并且,除非明确且具体地定义,不应理想化地或过度地解释在一般使用的字典中所定义的用语。
在本发明中,当描述某种构件位于另一构件“上”时,其不仅包括该某种构件与其他构件接触的情况,也包括在两个构件之间还存在有另一构件的情况。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外特别说明,当描述某种部分“包括”某种构成要素时,其不排除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或添加,并且可还包括其他的构成要素。
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其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器;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设置;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辅助电极,其与每个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和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并且配置为使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其中:
所述导电连接器包括短路防止区域,所述短路防止区域中的电流流过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可通过具有短路防止功能的区域将电流供应给本发明的每个导电单元。尤其地,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案,所述具有短路防止功能的区域可为将在以下进行说明的导电连接器和/或短路防止层。
本发明的导电单元可彼此电分离,且可通过具有短路防止功能的区域来从所述辅助电极将电流供应给每个导电单元。这是为了防止当在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发生短路时,因需流向未发生短路的另一个导电单元的电流向发生短路的导电单元流过,从而导致整个有机发光器件无法工作。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单元可以彼此并联方式电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每个导电单元可与任意一个所述导电连接器的一末端部电连接,且所述辅助电极可与任意一个所述导电连接器的另一末端部电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也可还包括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所述载流部与所述两个以上的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并且所述辅助电极可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与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具体地,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上。
本发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可起到物理性地连接每个导电连接器并且通过每个导电连接器将电流流至每个导电单元的作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或辅助电极可与所述导电单元分立设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同时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和所述辅助电极。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与所述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具体而言,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上。
“在该载流部上”不仅表示所述载流部的上表面,还可表示所述载流部的一侧面。并且,“在该载流部上”也可表示所述载流部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的一个区域。并且,“在该载流部上”也可包括所述载流部的上表面的一个区域和侧面的一个区域,并且可包括所述载流部的下表面的一个区域和侧面的一个区域。
本发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可起到物理性地连接每个导电连接器并且通过每个导电连接器将电流流向每个导电单元的作用。
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图案化过程,本发明的所述导电单元可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和导电连接器来物理性地连接,并且可以并联方式电连接。其一实例表示在图1中。参见图1,可以看出该图案化了的第一电极包括导电单元1、导电连接器2以及第一电极的载流部4。
本发明的每个导电单元可通过所述导电连接器来从所述辅助电极接收电流。此外,所述导电单元可通过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接收电流。
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图案化过程,可使本发明的导电连接器图案化为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其一个实例表示在图2和3中。参见图2和3,可以看出图案化了的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导电单元1和导电连接器2。
本发明的导电单元可包括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中。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每个导电单元的至少一个区域可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域上。即,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发光现象可发生在包括发光层的有机物层上,其形成于构成该导电单元的区域上,并且可通过所述导电单元发光。
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电流可以以所述辅助电极、所述导电连接器、所述导电单元、所述有机物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流动,并且也可以相反的方向流动。或者,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电流可以以所述辅助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所述导电连接器、所述导电单元、所述有机物层和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流动,并且也可以相反的方向流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每个导电单元可通过所述导电连接器来从所述辅助电极接收电流。
本发明的发光区域是指,从所述有机物层的发光层所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来发出的区域。例如,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所述发光区域可形成在,衬底上形成有第一电极的区域中的、未形成有所述导电连接器、所述辅助电极和/或所述短路防止层的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并且,本发明的非发光区域可以是指除了所述发光区域之外的其余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导电连接器可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非发光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每个所述导电单元可彼此分立,并且可从与所述导电连接器连接的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或所述辅助电极接收电流。这是为了防止在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发生短路的情况下,需流向未发生短路的另一导电单元的电流向发生短路的导电单元流过,从而导致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整体无法工作。
本发明的所述导电连接器可为在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导电单元的一端部,并且对其形状或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所述导电单元形成为型或型的情况下,所述导电连接器可为所述导电单元的末端部。或者,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具有从呈多角形(例如矩形)的导电单元的一个顶点、一个角、或一个边的中间部分突出的形状。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包括短路防止区域,在该短路防止区域中电流流过方向的长度比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可包括所述长度与所述宽度的比为10:1以上的区域。
本发明的所述导电连接器与所述导电单元相比,可具有相对高的电阻。此外,本发明的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起到防止短路的功能。也即,即使由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发生短路而导致短路缺陷的发生,本发明的所述导电连接器也起到可以使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工作的功能。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材料可与所述导电单元的材料相同。具体而言,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导电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电极中,因而可使用相同的材料来形成。
当第二电极直接与第一电极接触时可能发生短路缺陷。或者,甚至当由于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物层的厚度减少或变形而导致所述有机物层的功能丧失,从而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彼此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该短路缺陷。当该短路缺陷发生时,可给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提供低电流路径,从而不能使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正常地工作。由于漏电流使电流直接通过该短路缺陷从所述第一电极直接流至所述第二电极,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电流可避开零缺陷区域而流动。这可以减少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输出。在严重的情况下,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能无法工作。并且,当经分布于宽面积的有机材料而流动的电流被集中于短路发生处并流动时,局部地产生高热量,从而可能损坏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或起火。
然而,即使在本发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导电单元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导电单元发生短路缺陷的情况下,可通过导电连接器来防止所有的驱动电流流向短路缺陷部分流动。即,所述导电连接器可以起到控制漏电流而不会无限地增加的作用。因此,即使在本发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一部分导电单元发生短路缺陷的情况下,不存在短路缺陷的剩余导电单元仍可正常地工作。
本发明的导电连接器具有高电阻值。因此,短路缺陷发生的情况下,所述导电连接器可起到施加适当的电阻而防止该电流经由该短路缺陷部分泄漏的作用。为此,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具有适用于减少由该短路缺陷导致的漏电路和与此有关的发光效率损耗的电阻值。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具有通过包括其长度与其该宽度的比为10:1以上的短路防止区域而能防止该短路缺陷的电阻值。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典型实施方案,长度与宽度的比为10:1以上的部分可为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整个区域。或者,长度与宽度的比为10:1以上的部分可为所述导电连接器的一部分区域。
本发明的长度和宽度为相对的概念,因此所述长度可是指从上部观察时从该导电连接器的一端至其另一端的空间距离。也即,即使该导电连接器为直线的组合或包括曲线,所述长度可以是指假设长度为一条直线时来测量该长度而获得的数值。在本发明中,所述宽度可以是指,从上部观察时从该导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至其垂直方向的两端的距离。并且,在本发明中,当所述宽度发生变化时,其可为任意一个导电连接器的宽度的平均值。图6表示了在本发明的导电连接器中的短路防止区域的长度和宽度的一个实例。
本发明的长度可是指所述电流流动方向的尺寸。并且,本发明的宽度可是指与所述电流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尺寸。
本发明的长度可是指电流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或所述辅助电极至所述导电单元流动的距离。所述宽度可是指垂直于该电流流动的方向的距离。
在图6中,所述长度可为a和b的总和,而所述宽度可为c。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并且配置为使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的所述绝缘层。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绝缘层可使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具体地,所述绝缘层可将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绝缘层可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上,并且所述辅助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
“设置于所述短路防止区域上”可是指“设置于该短路防止区域的一个表面上”。具体地,“设置于所述短路防止区域上”可是指“设置于该短路防止区域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可是指“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一个表面上”。具体地,“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可是指“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可设置于衬底上,所述绝缘层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短路防止区域的上表面上,且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上表面上。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绝缘层可设置于所述辅助电极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电极的短路防止区域可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导电连接器可以重叠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非发光区域而设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不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时,除了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的部分区域以外的其余区域可通过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时,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整个区域可通过所述绝缘层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绝缘层可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以重叠包括短路防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而设置。
本发明的“重叠”可是指“以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俯视图为基准,在相同区域重叠而设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绝缘层以围绕所述短路防止区域的方式设置。
本发明的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辅助电极可相当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非发光区域。因此,为了增加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开口率,需将所述导电连接器与所述辅助电极重叠而设置。
也即,当所述辅助电极与作为非发光区域的所述导电连接器间隔而设置时,可能造成整个有机发光器件中的非发光区域的面积增加的问题。因此,当所述导电连接器与所述辅助电极重叠而设置时,可防止该有机发光器件的开口率减低。
再者,对于防止开口率减低而言,可解决: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在相同光通量(luminousflux)的条件下的工作电流密度增加,因而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
然而,当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短路防止区域接触时,因所述辅助电极的较低电阻值而降低所述短路防止区域的电阻值,从而可能无法起到合适的短路防止功能。因此,为了维持所述短路防止区域的适当的电阻值而需要所述绝缘层。也即,在不包括本发明的所述绝缘层的情况下,如果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上形成辅助电极时,则所述辅助电极的低电阻值使所述短路防止区域无法起到其自身的功能。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绝缘层可设置于所述短路防止区域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所述短路防止区域和所述辅助电极重叠的区域中。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区域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间隔,可以是以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衬底为基准的垂直方向上的、所述短路防止区域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距离。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绝缘层可以以围绕除了所述导电连接器的一末端部(即与所述辅助电极更接近的导电连接器的一末端部)之外的、所述导电连接器的区域的状态设置。此外,所述绝缘层可以以围绕整个短路防止区域的状态设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围绕”可是指,当所述导电连接器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时,所述导电连接器设置于除与该衬底相接触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由此与其他物质绝缘。
图4和5表示本发明的具备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第一电极的一例。在图4和5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导电连接器2和导电单元1,而绝缘层5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器的除其一末端部之外的区域中。
再者,图9表示设置本发明的绝缘层的情况(g)和未设置有本发明的绝缘层的情况(f)之间的对比。在图9中,未设置有本发明的绝缘层的情况(f)和设置有所述绝缘层的情况(g)的发光区域,在所述导电单元1区域彼此相同。然而,可看出:在(f)的情况下,所述导电连接器2和所述辅助电极3间隔而设置,从而使非发光区域增加。与此相反地,在(g)的情况下,所述导电连接器2和所述辅助电极3可重叠设置,因而可减少非发光区域的面积。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电流密度1mA/cm2至5mA/cm2中任意一个值处,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具有一电阻值,在该电阻值处,下列式1的工作电压上升率和下列式2的工作电流与漏电流之比的数值同时满足0.03以下:
[式1]
V t - V 0 V 0
[式2]
I s I t
Vt(V)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
Vo(V)是未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
It(mA)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
Is(mA)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短路缺陷存在于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漏电流。
Vo(V)可是指,在仅除了本发明的导电连接器之外其余结构相同的有机发光器件中不存在有该短路缺陷的情况下的工作电压。
本发明导电连接器的电阻或电阻值可是指,从该导电连接器的一个端部至其另一个端部的电阻。具体而言,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或电阻值可为从该导电单元至所述辅助电极的电阻。或者,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或电阻值可为从该导电单元至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的电阻。或者,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或电阻值可为从该导电单元至所述短路防止层的电阻。
用于导出上述式1的工作电压的上升率和上述式2的工作电流与漏电流之比的数值同时满足0.03以下时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值的过程如下。
在不存在有该短路缺陷的状态下,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It(mA)可以以如下式表示。
It=ncell×Icell
ncell表示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区域相对应的的导电单元的数目。
Icell表示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一导电单元中工作的电流(mA)。
各个导电单元以并联方式连接,因此应用于整个有机发光器件的电阻(Rorg)(Ω)可表示为如下。
R o r g = R c e l l - o r g n c e l l
Rcell-org(Ω)表示在一导电单元中的有机物电阻(Ω)。
与不存在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情况相比,工作电压在包括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中增加。因此,即使应用了所述导电连接器,仍需要进行调整使得由所述导电连接器引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不太大劣化。
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正常运行状态下,当加入所述导电连接器时产生的工作电压上升率可如下列式1所示。
[式1]
V t - V o V o
在上述式1中,Vt(V)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并且Vo(V)是未采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上升率((Vt-Vo)/Vo)可依据下式计算。
V t - V o V o = R c e l l - s p l R c e l l - o r g
Rcell-spl是在一个导电单元中的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Ω)。
Rcell-org是在一个导电单元中的有机物电阻(Ω)。
工作电压上升率((Vt-Vo)/Vo)可通过下式得出。
V o = I t × ( R o r g ) 1000
V t = I c e l l × ( R c e l l - o r g + R c e l l - s p l ) 1000
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不存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情况下,将该短路发生时的流过正常的有机物层的电流(mA)定义为In;将流至短路发生处的漏电流(mA)定义为Is,并将该短路发生处的有机物电阻(Ω)定义为Rorg-s,在该情况下,In和Is可如下所示。
I n = V 0 R o r g = I t × R o r g × R o r g - s R o r g + R o r g - s × 1 R o r g = 0
I s = V 0 R o r g - s = I t × R o r g × R o r g - s R o r g + R o r g - s × 1 R o r g - s = I t × R o r g R o r g + R o r g - s = I t
即,在不存在有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中的一部分区域发生短路的情况下,Rorg-s的数值跌至接近于0的同时所有设定的电流向该短路区域(Is)逃逸。因此,在不存在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短路,则电流不会流向正常的有机物层,因而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不会发光。
在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当将In-cell定义为在短路发生的情况下流经正常的发光区域的电流(mA),每个并联连接的导电单元的电压相同,并且所有并联连接的导电单元的电流的总和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It)相同。这可由下式来证实。
(Rcell-org+Rcell-spl)×In-cell=(Rcell-s+Rcell-spl)×Is
It=In-cell×(ncell-1)+Is
并且,在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向该短路发生处流动的漏电流可如下进行计算。
I s = I t × ( R c e l l - o r g + R c e l l - s p l ) ( R c e l l - o r g + R c e l l - s p l ) + ( n c e l l - 1 ) × ( R c e l l - s + R c e l l - s p l )
因此,在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中,即使任意一个导电单元的有机物层发生短路(Rcell-s=0),可由上述式确认:当分母的数值充分增加时,可显著地减少漏电流。
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It)与漏电流(Is)之比的数值可如下列式2所示。
[式2]
I s I t
在上述式2中,It(mA)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并且Is(mA)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在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漏电流。
再者,设置有所述导电连接器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It)与漏电流(Is)之比的适当的数值范围可通过下式计算。
I s I t = ( R c e l l - o r g + R c e l l - s p l ) ( R c e l l - o r g + R c e l l - s p l ) + ( n c e l l - 1 ) × ( R c e l l - s + R c e l l - s p l )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可是,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上升率((Vt-Vo)/Vo)和工作电流与漏电流的比的数值(Is/It)同时满足0.03以下时的电阻值。更具体而言,该短路防止层可具有所述工作电压上升率((Vt-Vo)/Vo)和所述工作电流与漏电流的比的数值(Is/It)同时满足0.01以下时的电阻值。
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上述式1和上述式2中,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运行时的电流密度可为1mA/cm2至5mA/cm2中的任意一个值。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可满足下列式3:
[式3]
(导电连接器的长度÷导电连接器的宽度)×导电连接器的表面电阻≥1,000Ω
所述导电连接器的长度可为从该导电连接器的一个端部至其另一个端部的长度,作为在该导电连接器中电流流动方向的长度。并且,所述导电连接器的宽度可是指,垂直于该导电连接器的长度的方向的宽度,并且在该导电连接器的宽度不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是指宽度的平均值。
也即,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可为1,000Ω以上和300,000Ω以下。
在本发明的导电连接器的电阻在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导电连接器可在该短路缺陷的发生时起到适当的短路防止功能。也即,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为1,000Ω以上的情况下,可有效地防止漏电流流向该短路缺陷存在的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从每个导电单元至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或所述辅助电极的电阻可为1,000Ω以上和300,000Ω以下。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单元可以并联方式彼此电连接。本发明的导电单元可设置为彼此分立设置。对于本发明的导电单元彼此分立的构型而言,可通过下述的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来确认。
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从一个导电单元至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可以是该导电连接器的电阻的至少两倍。例如,在任意一个导电单元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之间的载流路径仅通过该导电连接器和该辅助电极来构成的情况下,该导电单元和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会经过该辅助电极和该导电连接器两次。因此,即使忽略所述辅助电极的电阻值,所述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可具有该导电连接器的电阻值的至少两倍的电阻值。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一个导电单元和另一个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可为2,000Ω以上和600,000Ω以下。具体而言,该电阻值可是指,从一个导电单元经由短路防止区域至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也即,不同的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为2,000Ω以上和600,000Ω以下,是指每个导电单元与该短路防止区域电连接且通过其接收电流。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所述导电单元彼此直接电连接而不是彼此分立配置时,该直接连接的区域的电阻值可高于该导电连接器的电阻值。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所述导电单元彼此未完全分立配置而发生短路的情况下,仍可维持正常的短路防止功能。
从本发明的一个导电单元至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可以是指达到一个导电单元和与其相连接的导电连接器和/或短路防止层、辅助电极、另一个导电连接器和/或短路防止层、和与其相接触的另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
依据上述本发明的式3,所述电阻可是指,当所述导电单元通过所述导电连接器接收电流时,所述导电连接器可起到短路防止功能的电阻的下限值。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与所述导电单元间隔配置。也即,所述辅助电极可以与对应于发光区域的所述导电单元的区域间隔配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与所述导电单元间隔配置,并且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成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分支点,所述分支点包括三个以上的围绕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单元的分支。
本发明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可为35Ω以下。
当应用该短路防止功能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一部分局部区域中发生短路缺陷时,如果所述辅助电极设置成条纹状,短路缺陷发生的区域附近的区域的发光强度可能会降低。上述情况导致流至短路发生的区域的电流比正常工作时的电流高100多倍,从而使得大幅的电压(IRdrop)下降现象发生于短路缺陷发生区域的辅助电极中。也即,可通过该短路防止功能来防止整个有机发光器件无法驱动,然而会产生发生短路缺陷的区域附近的区域变黑的现象,从而大幅度地降低商品性。
因此,在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中,使所述辅助电极包括两个以上的分支点,所述分支点包括三个以上的分支,从而当短路发生时,电流可分布于较广的区域。也即,在短路发生的区域的辅助电极所产生的电压降(IRdrop)通过本发明的辅助电极而最小化,因此即使发生短路,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整体发光强度仍可一致。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所述辅助电极中,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可为35Ω以下。具体地,在所述辅助电极中,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可为18Ω以下。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为21mm以下。具体地,所述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为0.2mm以上且21mm以下。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为10mm以下,或0.2mm以上且10mm以下。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可为10mm以下,而所述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可为18Ω以下。
当所述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和/或分支点之间的距离为上述范围内时,当短路发生时电流可轻易地分布,由此使电压降(IRdrop)最小化。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不会因发生短路而产生10%以上的亮度不均匀性。
具体地,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有机发光器件的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和电阻的范围如下。
图10表示依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驱动特性。也即,图10表示依据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的亮度。
当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为6V时,亮度可约为3000nit,而10%的亮度变化可约为2700nit。此外,3000nit和2700nit的工作电压之差为0.066V。此外,5%的亮度变化时的工作电压之差为0.033V。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放生短路时,为了在正常工作时实现10%内的亮度不均匀性,需要产生0.066V以下的电压降。为了仅产生0.066V以下的电压降,与发生短路的导电单元连接的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应为35Ω以下。或者,通过增加所述辅助电极的宽度来防止电压降,或在分支点之间的长度超过21mm之前通过另一个分支点分布电流。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当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发生短路时,为了在正常工作时实现5%内的亮度不均匀性,需要产生0.033V以下的电压降。为了仅产生0.033V以下的电压降,与发生短路的导电单元连接的辅助电极的相邻的分支点之间的电阻应为18Ω以下。或者,通过增加所述辅助电极的宽度来防止电压降,或在分支点之间的长度超过10mm之前通过另一个分支点分布电流。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可包括1,000个以上的彼此分立的导电单元。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电极可包括1,000个以上且1,000,000个以下的彼此分立的导电单元。
并且,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可形成为至少两个导电单元的图案。具体而言,所述导电单元可形成为除所述导电连接器之外的区域彼此分立的图案。
本发明的图案可为具有封闭图形的形状。具体而言,所述图案可设置为多角形(例如三角形、矩形和六角形),也可设置为无定形形状。
当本发明的导电单元的数目为1,000个以上时,可以具有如下效果:在短路发生的情况下使漏电流最小化,同时使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增加幅度最小化。并且,当本发明的导电单元的数目增加至1,000,000个时,可以维持上述效果的同时维持开口率(apertureratio)。也即,当导电单元的数目超过1,000,000个时,可能会发生由辅助电极的数目增加而引起的开口率的降低。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以整个有机发光器件的俯视图为基准,所述导电单元在该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占用区域可为50%以上且90%以下。具体而言,所述导电单元可包括在所述发光区域中,并且以整个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表面为基准,所述导电单元的占用区域可与该有机发光器件的开口率相同或相近。
在本发明的第一电极的情况下,各个导电单元通过导电连接器来电连接,因此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增加。因此,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包括1,000个以上的导电单元以补充由所述导电连接器引起的该驱动电压的增加。因此,可以降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并且同时通过导电连接器使所述第一电极具有短路防止功能。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可为0.01mm2以上且25mm2以下。
在减小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的情况下,存在如下优点:可同时减小由为防止短路而引入的导电连接器所引起的工作电压上升率和工作电流与上漏电流比的数值。并且,因短路发生而存在非发光导电单元的情况下,具有通过减少非发光区域而最小化产品质量的降低的优势。在本发明中,在多余减少所述导电单元的面积的情况下,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整个区域中发光区域的比例过度减少,并因此,由开口率的减少而使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降低。因此,在利用所述导电单元的面积来制造有机发光器件的情况下,可使上述缺点最小化,并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上述优点。
依据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所述导电连接器、所述导电单元和包括发光层的有机物层可彼此串联电连接。本发明的发光层可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至少两个的发光层各自可以并联方式电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发光层可位于所述导电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且各个发光层可以彼此以并联方式电连接。也即,本发明的所述发光层可与对应于所述导电单元的区域相对应地设置。
本发明的发光层以相同的电流密度工作的情况下,电阻值会随着所述发光层的面积的减少而增加。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每个导电单元的面积减少且导电单元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每个发光层的面积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工作的情况下,与施加于包括所述发光层的有机物层的电压相比,与所述有机物层串联连接的导电连接器的电压的比例会减少。
当本发明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发生短路时,可根据从所述辅助电极至所述导电单元的电阻值和工作电压来决定漏电流,而与导电单元的数目无关。因此,当导电单元的数目增加时,可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使所述导电连接器导致的电压增加现象最小化,并同时也可以使在短路发生时的漏电流最小化。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的表面电阻可为3Ω/□以下。具体而言,所述表面电阻可为1Ω/□以下。
在具有宽面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任意一个表面电阻高于所需的程度的情况下,电压对于该电极的各个位置可能会有所变化。因此,当基于所述有机物层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势差有所变化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均匀性可能降低。因此,为降低高于所需程度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表面电阻,可使用辅助电极。本发明的辅助电极的表面电阻可为3Ω/□以下,具体而言,可为1Ω/□以下。在上述范围内,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维持高度的亮度均匀性。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可由透明电极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电阻可能高于驱动该有机发光器件所需的表面电阻值。因此,为降低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电阻,通过使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电阻可降低至所述辅助电极的表面电阻的水平。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于除发光区域以外的区域。具体而言,辅助电极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上。或者,在不存在有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的情况下,所述辅助电极可设置于要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的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由彼此电连接的导线形成。具体而言,所述导线可以安装成导电图案。具体而言,可通过将电压施加至本发明的辅助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来驱动整个辅助电极。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包括在有机发光器件照明中而使用。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照明的情况下,从整个发光区域(也即,整个有机发光器件)发生具有均匀亮度的光是重要的。具体而言,为了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照明中实现均匀的亮度,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照明中所包括的所有每一个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压,优选维持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且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的情况下,每个有机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的表面电阻足够低,因此每个有机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的电势差几乎不存在。然而,在第一电极的情况下,每个有机发光器件的电势差可能存在。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具体而言,金属辅助电极可用来增补每个有机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电势差。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金属辅助电极可由彼此电连接的导线形成。具体而言,所述辅助电极形成所述导线,由此可以使每个有机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电势差几乎不存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可为1Ω/□以上,或可为3Ω/□以上,尤其,可为10Ω/□以上。并且,所述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可为10,000Ω/□以下,或可为1,000Ω/□以下。也即,本发明所述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可为1Ω/□以上且10,000Ω/□以下,或可为10Ω/□以上且1,000Ω/□以下。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导电单元所需的表面电阻水平可控制成与对应于发光区域的所述导电单元的面积成反比。例如,当所述导电单元具有与100cm2的面积相对应的发光区域时,所述导电单元所需的表面电阻可为大约1Ω/□。此外,在每个导电单元形成的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所述导电单元所需的表面电阻可为1Ω/□以上。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为透明电极(例如,ITO)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所述辅助电极以满足为1Ω/□以上的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具体而言,所述辅助电极可为金属辅助电极。
本发明所述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可以根据用于形成所述导电单元的材料来确定,并且也可与所述辅助电极电连接而减小至所述辅助电极的表面电阻的水准。因此,可根据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导电单元的材料来调整本发明有机发光器件所需的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值。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短路防止层。本发明的该短路防止层可起到辅助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功能的作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可与辅助电极的至少一表面接触而设置。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可设置于形成有所述辅助电极的上表面、下表面或侧面。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发明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短路防止层,并且所述辅助电极可通过所述短路防止层来与所述导电单元电连接。
本发明的短路防止层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上。或者,当不存在有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时,所述短路防止层可设置于与其接触的所述导电连接器的一个末端部。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所述短路防止层的情况下,式1和式2的导电连接器可理解为包括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短路防止层。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从所述短路防止层的辅助电极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阻可为1,000Ω以上和300,000Ω以下。具体而言,从所述短路防止层的辅助电极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阻,可为所述辅助电极至任意一个导电连接器的电阻。
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短路防止层,且从所述辅助电极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阻可为1,000Ω以上和300,000Ω以下。
并且,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由所述短路防止层导致的电阻增加,所述辅助电极和经由所述短路防止层而电连接的导电单元之间的电阻,可为1,000Ω以上和300,000Ω以下。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的厚度可为1nm以上且10μm以下。
在该厚度范围内和/或该厚度方向的电阻范围内,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在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未发生短路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工作电压。并且,在该厚度范围内和/或该厚度方向的电阻范围内,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中发生短路的情况下,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仍可在正常的范围内工作。
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的电阻可是指从所述辅助电极至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或者,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的电阻可是指从所述辅助电极至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的电阻。也即,所述短路防止层的电阻可是指,依据用于从所述辅助电极至所述导电连接器电连接的电距离的电阻。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的体积电阻率(ρslp)(Ωcm)可依据下列式来计算。
ρ s p l = R c e l l - s p l × A s p l t s p l
Aspl(cm2)表示电流可在厚度方向上通过所述短路防止层从形成于导电单元上的辅助电极流至一个导电单元的面积。也即,Aspl(cm2)可表示,在形成于一个第一电极上的短路防止层的面积中,与形成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上部的辅助电极的面积重叠的面积。
Rcell-spl表示一个导电单元的短路防止部的电阻(Ω)。
tslp(μm)可表示所述短路防止层的厚度,或者电流从所述辅助电极移动至所述导电连接器或所述导电单元的最短距离。
该厚度方向是电流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中移动的一例,并且可是指电流从所述短路防止层的一个区域移动至其另一个区域的方向。
尤其地,Aspl(cm2)可是指,在所述短路防止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情况下,与下部的所述第一电极和上部的所述辅助电极同时重叠的短路防止层的面积。例如,当所述短路防止层的整个下部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上部表面相接触而形成,且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短路防止层的整个上表面相接触而形成时,Aspl(cm2)可是指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的所述短路防止层的面积。又例如,当所述短路防止层的整个下部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上部表面相接触而形成,且所述辅助电极形成于所述短路防止层的部分上部表面时,Aspl(cm2)可是指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同时重叠的短路防止层的面积。
由上式可知,形成于一个导电单元的短路防止层的体积电阻率(ρslp)可根据在一导电单元中的短路防止层的厚度方向上的电阻(Rcell-spl)、电可在该厚度方向上通过所述短路防止层从形成于一导电单元上的辅助电极流至一导电单元的面积(Aspl)、以及所述短路防止层的厚度(tslp)来确定。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的体积电阻率可为9Ωcm以上且8.1×1010Ωcm以下。在上述范围内,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在该有机发光器件中未发生短路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的工作电压。并且,所述短路防止层可起到短路防止功能。即使在短路发生的情况下,该有机发光器件可在正常的范围内工作。所述体积电阻率可如下进行计算。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所述短路防止层的电阻范围为1,000Ω以上且300,000Ω以下,所述短路防止层的厚度为1nm以上且10μm以下,以及一个单元(cell)的面积为300×300μm2至3×3mm2的情况下,电流可在厚度方向上通过所述短路防止层从形成于一个单元上的辅助电极流至一个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面积(Aspl)可定为在一个单元的面积的1%至30%的范围内。因此,电流可在厚度方向上通过所述短路防止层从形成于一单元上的辅助电极流至一个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的面积(Aspl)可为9×10-6cm2(300μm×300μm×0.01)至2.7×10-2cm2(0.3cm×0.3cm×0.3)。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短路防止层的体积电阻率可依据下式计算。
1 , 000 Ω × 9 × 10 - 6 cm 2 10 μ m ≤ ρ s p l ≤ 300 , 000 Ω × 2.7 × 10 - 2 cm 2 0.001 μ m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短路防止层可包括选自碳粉;碳薄膜;导电聚合物;有机聚合物;金属;金属氧化物;无机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绝缘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具体而言,所述短路防止层可使用选自氧化锆(ZrO2)、镍铬合金(nichrome)、铟锡氧化物(ITO)、硫化锌(ZnS)和二氧化硅(SiO2)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衬底,且所述第一电极可设置于该衬底上。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可为透明电极。
当所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时,可使用例如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等导电氧化物来制造该第一电极。此外,所述第一电极也可为半透明电极。当所述第一电极为半透明电极时,可使用例如Ag、Au、Mg、Ca或其合金等半透明金属来制造该第一电极。当所述半透明金属用于所述第一电极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具有微细结构。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由金属材料形成。也即,所述辅助电极可为金属电极。
一般而言,所述辅助电极可使用任何种类的金属。具体而言,所述金属可包括具有优异导电率的铝、铜和/或银。在考虑到透明电极在粘合力和感光过程中的稳定性而使用铝的情况下,所述辅助电极也可使用钼/铝/钼层。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物层还可包括发光层和选自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防止层、电荷产生层、电子防止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电荷产生层(ChargeGeneratinglayer)是指当施加电压时产生空穴和电子的层。
所述衬底可使用透明度、平滑度、操作容易性和防水性优异的衬底。具体而言,所述衬底可使用玻璃衬底、薄膜玻璃衬底或透明塑料衬底。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醚醚酮(PEEK,polyetheretherketone)和聚酰亚胺(PI,polyimide)等,可以单层或多层的形式包括在所述塑料衬底中。并且,所述衬底可本身包括光散射功能。在本发明中,所述衬底不限于此并可使用常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衬底。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第一电极可为负极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可为正极。同样,所述第一电极可为正极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可为负极。
具有优异功函数的材料可用于所述负极,使得空穴可顺利地注入至所述有机物层中。负极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金属,例如钒、铬、铜、锌和金,或其合金;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氧化铟、铟锡氧化物(ITO)和铟锌氧化物(IZO);金属和氧化物的组合,例如ZnO:A1或SnO2:Sb;导电聚合物,例如聚(3-甲基噻吩)、聚[3,4-(亚乙基-1,2-二氧基)噻吩(PEDOT)、聚吡咯和聚苯胺,以及诸如此类,然而不限于此。
所述负极材料并不是仅限于负极的,且可用作正极的材料。
具有低功函数的材料可用于所述正极,而使得电子可顺利地注入至所述有机物层中。正极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金属,例如: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和铅,或它们的合金;多层结构材料,例如LiF/Al或LiO2/Al,以及诸如此类,然而不限于此。
所述正极材料并不是仅限于正极的,且可用作负极的材料。
具有空穴高移动性的材料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料,其为一种可接收来自所述负极或所述空穴注入层的空穴并将该空穴传输至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其具体的实例包括基于芳胺的有机材料、导电聚合物和共轭部分与非共轭部分共存于其中的嵌段共聚物,然而不限于此。
具有极好的荧光或磷光量子效率的材料适用于根据本说明书的发光层的材料,该材料是能够从空穴传输层接收空穴和从电子传输层接收电子且从而使空穴和电子结合来发射可见区域的光的材料。其具体实例包括: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Alq3);基于咔唑的化合物;二聚的苯乙烯基化合物(dimerizedstyryl);蓝色发光材料(BAlq);10-羟基苯并喹啉-金属化合物;基于苯并恶唑、苯并噻唑以及苯并咪唑的化合物;基于聚(聚对苯撑乙炔)(PPV)的聚合物;斯皮罗(spiro)化合物;聚芴;红荧烯等,但不限于此。
具有电子高移动性的材料为适用于本发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料,其为一种可接收由所述正极所注入的电子并将该电子传输至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其具体的实例包括:8-羟基喹啉的Al络合物、包括Alq3的络合物、有机基团化合物、羟基黄酮金属络合物,以及诸如此类,然而不限于此。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辅助电极可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非发光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非发光区域的绝缘层。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额外的绝缘层可使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有机物层绝缘。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使用封装层密封。
所述封装层可形成为透明树脂层。所述封装层起到保护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免受氧气和污染物质的功能,并且为了不降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可由透明材料形成。该透明度可是指穿透60%以上的光线。具体而言,该透明度可是指穿透75%以上的光线。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发射具有2,000K以上且12,000K以下色温的白光。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光散射层。
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设置于一个表面上的衬底,所述表面面向该设有第一电极的有机物层的表面,并且还可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光散射层。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光散射层可包括平坦层。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平坦层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光散射层之间。
或者,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可包括设置于一个表面上的光散射层,该表面面向设有衬底的第一电极的表面。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若所述光散射层设置于可通过诱导光散射而改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光散射效率的结构中,则所述光散射层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可提供一种光散射层,其结构中散射粒子分布于黏结剂、不均匀的薄膜和/或具有浑浊度(hazeness)的薄膜。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可利用例如旋转涂布、杆涂布和狭缝涂布的方法来将所述光散射层直接形成于所述衬底上,或可利用制造薄膜形式的光散射层的方法并由此贴附于其上。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为柔性(flexible)有机发光器件。在此情况下,所述衬底可包括柔性材料。具体而言,所述衬底可为可弯曲的薄膜玻璃衬底、塑料衬底或薄膜型衬底。
所述塑料衬底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通常可包括单层或多层形式的薄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醚醚酮(PEEK,polyetheretherketone)以及聚酰亚胺(PI,polyimide)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中,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作为像素或背光(backlight)起作用。此外,本领域已知的构型还可应用于该显示装置的构型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照明装置。在该照明装置中,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可作为光发射器。此外,本领域已知的构型可应用于该照明装置的所需构型中。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衬底的步骤;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电极的步骤,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两个以上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器;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辅助电极的步骤: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形成绝缘层的步骤;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层以上有机物层的步骤;以及在所述有机物层上形成第二电极的步骤。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中,可在所述衬底上涂布第一电极材料,然后图案化该第一电极材料。通过对所述第一电极进行图案化,所述第一电极可包括至少两个导电单元、导电连接器和/或第一电极的载流部。
图7和8表示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器件的一个制造步骤。在图7和8中,a表示第一电极8形成于衬底6上,b表示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图案化来形成导电单元1和导电连接器2,c表示形成绝缘层,d表示形成辅助电极,以及e表示在非发光区域上形成额外的绝缘层。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该制造方法可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之后,形成所述辅助电极的步骤。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将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步骤之后,所述绝缘层可形成于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辅助电极可形成于所述绝缘层上。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该制造方法可包括在形成所述辅助电极的步骤之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所述辅助电极形成于所述衬底上的步骤之后,可形成所述绝缘层,且可形成所述第一电极使得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该制造方法可包括:在形成所述辅助电极的步骤之后,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在此情况下,在形成所述辅助电极的步骤和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之间,可包括形成所述绝缘层的步骤。
此外,依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还可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和形成所述辅助电极的步骤之间,形成短路防止层的步骤。
附图标记说明
1:导电单元
2:导电连接器
3:辅助电极
4:第一电极的载流部
5:绝缘层
6:衬底
7:额外的绝缘层
8:第一电极

Claims (30)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其包括:
第一电极,其包括两个以上的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器;
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设置;
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辅助电极,其与每个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和
绝缘层,其设置在所述导电连接器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并且配置为使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其中:
所述导电连接器包括短路防止区域,所述短路防止区域中的电流流过的方向的长度比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绝缘层将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辅助电极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短路防止区域上;并且
所述辅助电极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和所述导电连接器以重叠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非发光区域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导电单元以并联方式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每个所述导电单元与一个所述导电连接器的一末端部电连接;并且
所述辅助电极与一个所述导电连接器的另一末端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将两个以上的所述导电连接器电连接;并且
所述辅助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的载流部来与所述导电连接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导电单元间隔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在电流密度为1mA/cm2至5mA/cm2中的任意一个值处,所述导电连接器具有一电阻值,在该电阻值处,下列式1的工作电压上升率和下列式2的工作电流与漏电流之比的数值同时满足0.03以下:
[式1]
V t - V o V o
[式2]
I s I t
Vt(V)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
Vo(V)是未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压;
It(mA)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不存在有短路缺陷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
Is(mA)是应用所述导电连接器且短路缺陷存在于任意一个导电单元中的所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漏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为1,000Ω以上且300,000Ω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从所述一个导电单元至与其相邻的另一个导电单元的电阻为所述导电连接器的电阻的两倍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与所述导电单元间隔配置;并且
所述辅助电极以网格结构设置,所述网格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分支点,所述分支点包括三个以上的围绕一个以上的所述导电单元的分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相邻的所述分支点之间的电阻为35Ω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1,000个以上的彼此间隔的所述导电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每个所述导电单元的面积为0.01mm2以上且25mm2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每个所述导电单元的表面电阻为1Ω/□以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辅助电极的表面电阻为3Ω/□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还包括短路防止层,所述短路防止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
所述辅助电极经由所述短路防止层与所述导电单元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短路防止层的厚度为1nm以上且10μm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短路防止层包含选自碳粉、碳薄膜、导电聚合物、有机聚合物、金属、金属氧化物、无机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绝缘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发出色温为2,000K以上且12,000K以下的白光。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还包括:
衬底,其设置于与设有所述第一电极的有机物层的表面面向的表面;
光散射层,其设置于所述衬底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光散射层包括平坦层。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
衬底,其设置于与设有所述第一电极的有机物层的表面面向的表面;
光散射层,其设置于与设有所述衬底的第一电极的表面面向的表面。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
所述有机发光器件为柔性有机发光器件。
26.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
27.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
28.一种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有机发光器件是权利要求1至25任意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衬底的步骤;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包括两个以上导电单元、和分别与所述导电单元连接的导电连接器的第一电极的步骤;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辅助电极的步骤;
在所述导电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区域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形成绝缘层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有机物层上形成第二电极的步骤。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中,在所述衬底上涂布第一电极材料,然后对所述第一电极材料进行图案化。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的步骤和形成所述辅助电极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形成短路防止层以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辅助电极之间的步骤。
CN201480028517.XA 2013-05-16 2014-05-16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210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055997 2013-05-16
KR10-2013-0055997 2013-05-16
PCT/KR2014/004386 WO2014185736A1 (ko) 2013-05-16 2014-05-16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10206A true CN105210206A (zh) 2015-12-30
CN105210206B CN105210206B (zh) 2017-04-05

Family

ID=5189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8517.XA Active CN105210206B (zh) 2013-05-16 2014-05-16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793333B2 (zh)
EP (1) EP2985803B1 (zh)
JP (1) JP6469089B2 (zh)
KR (1) KR101477955B1 (zh)
CN (1) CN105210206B (zh)
TW (1) TWI594475B (zh)
WO (1) WO201418573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8509A (zh) * 2017-06-27 2019-01-04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411618A (zh) * 2017-08-16 2019-03-01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光电器件
CN109841749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10291655A (zh) * 2017-01-18 2019-09-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Oled面板底部保护膜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649059A (zh) * 2019-09-30 2020-0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244299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机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CN111384114A (zh) * 2018-12-31 202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照明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1644B1 (ko) * 2014-05-12 2020-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46905B1 (ko) * 2014-05-13 2019-04-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JP6322769B2 (ja) * 2014-12-15 2018-05-09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有機発光素子
KR102321724B1 (ko) 2017-07-11 2021-11-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9301080B (zh) * 2017-07-24 2024-03-05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2413156B1 (ko) * 2017-11-28 2022-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Oled 조명 장치
US10764975B2 (en) * 2018-03-30 2020-09-01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Pulse-width-modulation control of 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
KR102576752B1 (ko) * 2018-06-29 2023-09-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를 이용한 조명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6190A (ja) * 2000-01-14 2001-07-1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薄膜発光ディスプレイ
US20100117523A1 (en) * 2007-02-23 2010-05-13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Substrate bearing a discontinuous electrod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12021024A2 (ko) * 2010-08-13 2012-02-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2474936A (zh) * 2009-08-19 2012-05-23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30919A1 (ja) * 2011-08-29 2013-03-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7997A (ja) * 1992-04-30 1993-11-19 Pioneer Electr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11339970A (ja) * 1998-05-26 1999-12-10 Tdk Corp 有機el表示装置
US6713955B1 (en) * 1998-11-20 2004-03-3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current self-limiting structure
JP3428526B2 (ja) 1999-09-28 2003-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1196191A (ja) * 2000-01-14 2001-07-1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薄膜発光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00322B1 (en) * 2000-01-27 2004-03-0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Light source with organic layer and photoluminescent layer
JP2001338770A (ja) * 2000-05-26 2001-12-07 Tohoku Pioneer Corp 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40267A (ja) * 2002-10-18 2004-05-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KR100565636B1 (ko) * 2003-12-02 2006-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기 el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7183707B2 (en) 2004-04-12 2007-02-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 with short reduction
TWI286447B (en) * 2004-09-30 2007-09-01 Ritdisplay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electrode substrate thereof
US7498603B2 (en) 2006-12-06 2009-03-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lor tunable illumination sour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illumination
EP2371017B1 (en) 2008-11-25 2018-05-23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Shorts prevention i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KR101254748B1 (ko) * 2009-05-06 2013-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10193066A1 (en) * 2009-08-13 2011-08-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Current limiting element for pixels in electronic devices
KR101084266B1 (ko) 2009-09-23 2011-11-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조명 장치
EP2504874A1 (en) 2009-11-27 2012-10-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WO2011093120A1 (ja) * 2010-01-26 2011-08-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TWI425858B (zh) * 2010-08-13 2014-02-01 Au Optronics Corp 有機發光裝置、照明裝置以及液晶顯示器
CN101964354B (zh) * 2010-08-20 2012-05-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液晶显示器
JP5546480B2 (ja) 2011-03-08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54730B (zh) * 2011-08-29 2013-11-06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Oled照明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US9506633B2 (en) * 2012-09-06 2016-11-29 Cooledge Lighting Inc. Sealed and sealable lighting system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light sheets and related methods
US9680129B2 (en) * 2013-02-22 2017-06-13 Konica Minolta, Inc.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element including light extracting layer formed by irradiating coating solution
JP6608354B2 (ja) * 2013-04-01 2019-11-20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2993711B1 (en) * 2013-04-29 2019-06-1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96190A (ja) * 2000-01-14 2001-07-19 Fuji Electric Co Ltd 有機薄膜発光ディスプレイ
US20100117523A1 (en) * 2007-02-23 2010-05-13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Substrate bearing a discontinuous electrod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CN102474936A (zh) * 2009-08-19 2012-05-23 琳得科株式会社 发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21024A2 (ko) * 2010-08-13 2012-02-1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3030919A1 (ja) * 2011-08-29 2013-03-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バイス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1655B (zh) * 2017-01-18 2022-05-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Oled面板底部保护膜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0291655A (zh) * 2017-01-18 2019-09-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Oled面板底部保护膜和包括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148509A (zh) * 2017-06-27 2019-01-04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148509B (zh) * 2017-06-27 2020-09-22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411618A (zh) * 2017-08-16 2019-03-01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光电器件
CN109411618B (zh) * 2017-08-16 2024-09-13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光电器件
CN109841749A (zh) * 2017-11-28 2019-06-04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9841749B (zh) * 2017-11-28 2021-01-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11244299A (zh) * 2018-11-29 2020-06-05 机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去定位器及使用该去定位器的发光装置
CN111384114A (zh) * 2018-12-31 202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照明设备
CN111384114B (zh) * 2018-12-31 2023-10-1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照明设备
CN110649059B (zh) * 2019-09-30 2022-04-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649059A (zh) * 2019-09-30 2020-0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93333B2 (en) 2017-10-17
KR101477955B1 (ko) 2014-12-30
CN105210206B (zh) 2017-04-05
US20160072092A1 (en) 2016-03-10
EP2985803A1 (en) 2016-02-17
WO2014185736A1 (ko) 2014-11-20
JP6469089B2 (ja) 2019-02-13
TW201511379A (zh) 2015-03-16
TWI594475B (zh) 2017-08-01
JP2016518018A (ja) 2016-06-20
KR20140135653A (ko) 2014-11-26
EP2985803A4 (en) 2017-02-01
EP2985803B1 (en) 2019-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10206A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69413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954821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CN105103330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77929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074823B2 (en) Organic light emtting device with short circuit preventing lay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32597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US9978983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150123599A (ko) 유기발광소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7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L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LG Chemical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