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03362A -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3362A
CN105103362A CN201480018546.8A CN201480018546A CN105103362A CN 105103362 A CN105103362 A CN 105103362A CN 201480018546 A CN201480018546 A CN 201480018546A CN 105103362 A CN105103362 A CN 105103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carbonate
nonaqueous
linear carbonate
propylene carbo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54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正树
白根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3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3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2300/0028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H01M2300/0037Mixture of solvents
    • H01M2300/004Three sol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30)具备正极(2)、包含钛酸锂的负极(1)、介于正极(2)和负极(1)之间的分隔件(3)、以及包含电解质盐和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质,非水溶剂包含碳酸亚丙酯、由通式R1OCOOR2(R1和R2为碳数2以上的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A、以及由通式R3OCOOR4(R3为甲基,R4为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B,非水溶剂中的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为25~33体积%的范围,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为65~74体积%的范围,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为1~10体积%的范围。

Description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包含钛酸锂的负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以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因此多用于小型便携设备等消费用途。一般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LiCoO2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石墨等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将LiPF6等电解质盐溶解于碳酸酯等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质作为电解液。
另外,提出了一种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钛酸锂,其以相对于锂电位为约1.5V的、比碳材料高的电位产生锂离子的插入/脱离反应。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使用钛酸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并且使用碳酸亚丙酯等环状碳酸酯和碳酸二乙酯等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剂作为非水电解质的非水溶剂。
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使用钛酸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并且使用环状碳酸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乙酯的混合溶剂作为非水电解质的非水溶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38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42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希望使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大型化,从而应用到电力存储设备用电源、HEV等的车载用动力电源。将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应用到这样的用途时,需要高可靠性并且要求优异的循环特性。
然而,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使用钛酸锂时,受到非水溶剂的种类和混合率等的影响,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时,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增加,成为二次电池的内压上升等导致的可靠性的降低以及循环特性的降低的原因。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并且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包含钛酸锂的负极、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分隔件、以及包含电解质盐和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质,非水溶剂包含碳酸亚丙酯、由通式R1OCOOR2(R1和R2为碳数2以上的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A、以及由通式R3OCOOR4(R3为甲基,R4为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B,非水溶剂中的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为25~33体积%的范围,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为65~74体积%的范围,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为1~10体积%的范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并且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示出试验电池1~5的循环特性的结果的图。
图3是示出试验电池1~5的电池体积增加率的结果的图。
图4是示出试验电池6~13的电池体积增加率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实施本发明的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截面图。图1所示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30具备负极1、正极2、介于负极1和正极2之间的分隔件3、非水电解质(电解液)、圆筒型的电池外壳4、以及封口板5。非水电解质被注入在电池外壳4内。负极1和正极2以夹着分隔件3的状态卷绕,与分隔件3一起构成卷绕型电池组。该卷绕型电池组的纵向的两端部安装上部绝缘板6和下部绝缘板7,容纳在电池外壳4内。正极引线8的一端与正极2连接,正极引线8的另一端与设置于封口板5的正极端子10连接。负极引线9的一端与负极1连接,负极引线9的另一端与电池外壳4的内底连接。引线和构件的连接是利用焊接等进行的。电池外壳4的开口端部被封口板5压紧,电池外壳4被密封。
负极1具备负极集电体以及设置于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优选配置于负极集电体的两面,但也可以设置于负极集电体的单面。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另外也可以添加负极添加剂等。
负极活性物质包含钛酸锂。从抑制气体产生以及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的观点等出发,钛酸锂例如优选为由化学式Li4+xTi5O12(0≤x≤3)所表示的钛酸锂,更优选为由Li4Ti5O12所表示的钛酸锂。需要说明的是,钛酸锂也可以使用Ti、Li的一部分例如被Fe、Mn等其它元素替换的钛酸锂。进而也可以含有Na、K、Si、B、Al、P、Cl、Mb。
负极活性物质除了含有上述钛酸锂以外,还可以含有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公知的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举出碳系活性物质、包含硅的硅系活性物质等。作为碳系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举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等。作为硅系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举出硅、硅化合物、它们的部分取代物和固溶体等。硅化合物例如优选为由SiOa(0.05<a<1.95)所表示的氧化硅等。
负极添加剂例如为粘结剂、导电剂等。作为导电剂,例如可以举出以乙炔黑为代表的炭黑、石墨、纤维状石墨等。另外,作为粘结剂,例如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氟系橡胶等氟系树脂类、苯乙烯-丁二烯系橡胶、聚丙烯酸等。
负极集电体例如由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公知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箔等无孔的导电性基板等。金属箔例如优选为铜箔、铝箔等。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左右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非水电解质包含支持电解质盐和非水溶剂。
而且,非水溶剂包含碳酸亚丙酯、由通式R1OCOOR2(R1和R2为碳数2以上的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A、以及由通式R3OCOOR4(R3为甲基,R4为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B,通过使用这种非水溶剂,能够减少气体产生以及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
此处,对减少气体产生以及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的机制进行说明。认为从粘度、导电率等观点出发,碳酸亚丙酯是优选的非水溶剂,但在充放电时,其与钛酸锂反应,碳酸亚丙酯分解导致气体产生。与广泛作为使用石墨等碳系负极的电池的非水电解质溶剂使用的碳酸亚乙酯相比,虽然气体产生减少,但仍然是一个问题。然而,若添加链状碳酸酯A和链状碳酸酯B,则能够进一步减少气体产生。认为其是基于以下效果。若添加链状碳酸酯A和链状碳酸酯B,则它们先于碳酸亚丙酯与钛酸锂反应而分解,因此在钛酸锂上形成覆膜。认为通过该覆膜保护钛酸锂表面,由此碳酸亚丙酯的分解被抑制,因此与将碳酸亚丙酯单独用作非水溶剂的情况相比,更能够抑制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尤其,链状碳酸酯A具有碳数2以上的烷基作为键合于碳酸酯基团的两末端的烷基,与此相对,链状碳酸酯B具有碳数为1的一个以上的甲基。该甲基的位阻的作用小于碳数2以上的烷基,链状碳酸酯B的反应性高于链状碳酸酯A。由此认为,其比不具有甲基的链状碳酸酯A更优先反应、分解,因此在钛酸锂上主要形成源自链状碳酸酯B的覆膜。认为通过形成源自该链状碳酸酯B的覆膜,由此抑制碳酸亚丙酯和链状碳酸酯A的分解,因此与将碳酸亚丙酯和链状碳酸酯A的混合溶剂用作非水溶剂的情况相比,更能够抑制非水电解质的分解产生的气体。然而,链状碳酸酯B的含量变多时,链状碳酸酯自身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增加。进而,形成于钛酸锂上的覆膜量也变多,因此会引起循环特性的降低。另一方面,碳酸亚丙酯的含量变多时,不仅碳酸亚丙酯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增加,而且与链状碳酸酯A和B相比为高粘度,因此非水电解质的电导率降低,从而低温特性、高比率充放电特性等电池性能降低。另外,碳酸亚丙酯为高介电常数溶剂,因此具有使作为溶质的支持电解质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解离、提高离子产生的电导率的效果,但在其含量变少的情况下,支持电解质盐的解离被抑制,因此非水电解质的电导率降低,同样地引起电池性能的降低。关于链状碳酸酯A的含量,虽然其大小带来的直接的影响是小的,但相对地增减碳酸亚丙酯和链状碳酸酯B的含量,因此会引起基于上述理由的电池性能劣化。在作为链状碳酸酯只包含链状碳酸酯B而不包含链状碳酸酯A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覆膜不充分,因此不能充分抑制其自身的分解,气体产生增加或者循环特性降低。于是,本发明人等根据这些见解,能够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通过将碳酸亚丙酯、链状碳酸酯A、以及链状碳酸酯B的含量调整为适当的范围,能够抑制将钛酸锂用作负极时的气体产生以及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碳酸亚丙酯、链状碳酸酯A、以及链状碳酸酯B的含量如下所述。
非水溶剂中的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为25~33体积%的范围,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为65~74体积%的范围,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为1~10体积%的范围。负极活性物质中包含钛酸锂时,将非水溶剂中的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设定为25~33体积%的范围,将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设定为65~74体积%的范围,将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设定为1~10体积%的范围,由此能够抑制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并且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
非水溶剂中的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小于25体积%时,由于非水电解质的粘度的增加、支持电解质盐的解离度的降低所导致的非水电解质的导电率的减少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池性能降低。另外,非水溶剂中的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大于33体积%时,与钛酸锂的反应量增加,由此更多的碳酸亚丙酯分解,会引起较多的气体产生。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小于65体积%或者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小于1体积%时,碳酸亚丙酯的分解不能被充分地抑制,不能抑制气体产生以及循环特性的降低。非水溶剂中的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大于75体积%时,相对地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变得小于25体积%,导致基于上述理由的电池性能的降低。另外,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大于10体积%时,不能抑制链状碳酸酯B自身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的增加或者循环特性的降低。
作为由通式R1OCOOR2(R1和R2为碳数2以上的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A,例如可以举出碳酸二乙酯、碳酸乙异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异丙酯、碳酸二丁酯、以及包含其中的至少2种的混合物等,从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的观点等出发,进而还从影响非水电解质的电导率的粘度等观点出发,优选为碳酸二乙酯。另外,作为由通式R3OCOOR4(R3为甲基,R4为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B,例如可以举出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甲丙酯等,从减少非水电解质的分解导致的气体产生的观点等出发,优选为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它们的混合物等。进而,更优选两末端为甲基、被认为反应性更高的碳酸二甲酯。
本实施方式的非水溶剂含有上述具体记载的以外的物质也无妨,例如也可以含有四氢呋喃(THF)、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等环醚;二甲氧基乙烷(DME)等链醚;γ-丁内酯(GBL)、乙腈(AN)、环丁砜(SL)、各种离子液体或者各种常温熔融盐等。
对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持电解质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将LiClO4、LiBF4、LiAsF6、LiPF6、LiPF(CF3)5、LiPF2(CF3)4、LiPF3(CF3)3、LiPF4(CF3)2、LiPF5(CF3)、LiPF3(C2F5)3、LiCF3SO3、LiN(CF3SO2)2、LiN(C2F5SO2)2、LiN(C2F5CO)2、LiI、LiAlCl4、LiBC4O8等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2种以上。
其中,从使非水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变得良好出发,优选使用LiPF6。另外,优选将这些支持电解质盐浓度设定为0.5~2.0mol/L。进而更优选设定为1.5~2.0mol/L。另外,也可以在电解质盐中含有选自由以下物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来使用:碳酸亚乙烯酯、碳酸亚丁酯等碳酸酯类;联苯、环己基苯等具有苯环的化合物类;丙烷磺内酯、丙烯磺酸内酯、环硫乙烷等含硫化合物类;氟化氢;三唑系环状化合物;含氟的酯类;四乙基氟化铵的氟化氢络合物或其衍生物;磷腈及其衍生物;含酰胺基的化合物;含亚氨基的化合物;以及含氮的化合物。另外,也可以含有选自CO2、NO2、CO、SO2等中的至少1种来使用。
正极2具备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优选配置于正极集电体的两面,但也可以只配置于正极集电体的一表面侧。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另外也可以添加正极添加剂。
正极活性物质例如为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公知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举出含锂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钴酸锂(LiCoO2)、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镍钴铝酸锂(LiNiCoAlO2)等层状氧化物;锰酸锂(LiMn2O4)等尖晶石系复合氧化物等。优选地可以举出体积能量密度高的钴酸锂(LiCoO2)、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镍钴铝酸锂(LiNiCoAlO2)等层状氧化物。
正极添加剂例如为粘结剂、导电剂等。粘结剂和导电剂可以使用与负极1中使用的粘结剂和导电剂相同的物质。
正极集电体例如由用于锂离子电池等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公知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箔等无孔的导电性基板等。金属箔例如优选铝箔等。正极集电体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左右的范围。
分隔件3例如使用兼具规定的透气度、机械强度、绝缘性等的,聚烯烃、芳纶树脂等的微多孔膜、无纺布,或者对纤维素纤维进行打浆/抄纸的片材等。分隔件3的厚度例如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左右的范围。另外,分隔件3的孔隙率优选为30%以上且70%以下左右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孔隙率是指分隔件3具有的细孔的总体积相对于分隔件3的体积的的百分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30为包含卷绕型电池组的圆筒形电池,但对电池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也可以为方形电池、扁平电池、硬币型电池、层压薄膜包装电池(laminatedfilmpackbattery)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正极活性物质的制作]
作为正极材料准备LiNi0.80Co0.15Al0.05O2。首先,在溶解有规定比率的硫酸镍和硫酸钴的水溶液中,滴加包含氢氧化钠的碱溶液,得到氢氧化物的沉淀。将该氢氧化物分散在NaAlO2水溶液中,使用硫酸进行中和,由此使氢氧化铝均匀地析出于氢氧化物的表面。其后,在空气气氛中,在700℃下焙烧10小时,得到属于三元系氧化物的[Ni0.80Co0.15Al0.05]O。进而,在所得氧化物中,以使Ni、Co、Al总和的摩尔数与Li的摩尔数之比成为1:1的方式混合氢氧化锂一水合物的粉末,在氧气气氛中升温10小时至750℃,在750℃下进行热处理36小时,由此得到目标的LiNi0.80Co0.15Al0.05O2
[正极的制作]
将如上述那样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LiNi0.80Co0.15Al0.05O2)、作为导电剂的乙炔黑粉末、以及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以使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成为100:3:4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添加作为分散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混炼,制备正极浆料。将该正极浆料涂布在作为正极集电体的铝箔(厚度15μm)的两面,进行干燥,在铝箔上制作正极活性物质层之后,利用压延辊进行压延,制作正极。在所得正极上安装铝制的正极引线。
[负极活性物质的制作]
作为负极材料,准备Li4Ti5O12。将二氧化钛和氢氧化锂混合之后,在空气中,在850℃下进行15小时加热处理,得到目标的Li4Ti5O12
[负极的制作]
将该负极活性物质(Li4Ti5O12)、作为导电剂的乙炔黑粉末、以及作为粘结剂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以使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成为100:3:4的比例的方式进行混合后,添加作为分散剂的N-甲基-2-吡咯烷酮进行混炼,制备负极浆料。将该负极浆料涂布在作为负极集电体的铝箔(厚度15μm)的两面,进行干燥,在铝箔上制作负极活性物质层之后,利用压延辊进行压延,制作负极。在所得负极上安装铝制的负极引线。
[非水电解质的制备]
相对于将碳酸亚丙酯固定于25体积%、以(1)碳酸二乙酯75体积%、(2)碳酸二乙酯70体积%和碳酸二甲酯5体积%、(3)碳酸二乙酯65体积%和碳酸二甲酯10体积%、(4)碳酸二乙酯60体积%和碳酸二甲酯15体积%、(5)碳酸二乙酯55体积%和碳酸二甲酯20体积%进行混合的混合溶剂,以使作为支持电解质盐的六氟化磷酸锂(LiPF6)成为1.2mol/L的浓度的方式将其溶解,制备非水电解质1~5。
[试验电池]
将如上述那样制作的正极、负极以分隔件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方式进行层叠,将所得层叠物卷绕,制作电池组。将该电池组容纳在作为外壳体的铝层压薄膜制容器中,将前述非水电解质1~5注液到容纳有前述电池组的铝层压薄膜制容器中后,对铝层压薄膜制容器的开口部进行加热熔接而进行密闭,制作试验电池1~5。正极引线和负极引线穿过前述加热熔接部分,在保持密闭性的状态下伸到容器外部。
[试验电池1~5的循环特性的评价]
将试验电池1~5容纳在20℃的恒温槽中,以如下所述的恒定电流恒压方式进行充放电。对各试验电池1~5以1C比率(1C是指能够用1小时用尽总电池容量的电流值)的恒定电流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达到2.8V。电池电压达到2.8V之后,用2.8V的恒压对各试验电池进行充电直至电流值成为0.05C。接着,停顿20分钟之后,充电后的试验电池以C比率的高比率的恒定电流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电压成为1.5V。将这样的充放电反复进行800次循环。算出相对于第1次循环的总放电容量的其后的各次循环的总放电容量的比例(用百分率值求出的值),将其作为放电容量保持率总结于图2。可以说放电容量保持率越低,循环特性越降低。
[试验电池1~5的气体产生的评价]
测定充放电前的试验电池1~5的体积。然后,以与前述同样的恒定电流恒压方式反复进行充放电300次循环,测定300次循环后的试验电池1~5的体积。算出相对于充放电前的试验电池1~5的体积的300次循环后的试验电池1~5的体积的比例(用百分率值求出的值),将其作为电池体积增加率总结于图3。可以说电池体积增加率越大,在试验电池内部的气体产生越是使得电池膨胀。
图2是示出试验电池1~5的循环特性的结果的图,图3是示出试验电池1~5的电池体积增加率的结果的图。
从图2和图3的结果可知,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碳酸二乙酯为70体积%和碳酸二甲酯为5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2以及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碳酸二乙酯为65体积%和碳酸二甲酯为10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3比其它的试验电池能够抑制气体产生,另外,与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和碳酸二乙酯为75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1同样地抑制了循环特性的降低。另外,与未添加碳酸二甲酯的试验电池1相比,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碳酸二乙酯为60体积%和碳酸二甲酯为15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4以及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碳酸二乙酯为55体积%和碳酸二甲酯为20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5的气体产生增加,也没有能够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
<实施例2>
相对于以(6)碳酸亚丙酯25体积%和碳酸二乙酯75体积%、(7)碳酸亚丙酯33体积%和碳酸二乙酯66体积%、(8)碳酸亚丙酯40体积%和碳酸二乙酯60体积%、(9)碳酸亚丙酯45体积%和碳酸二乙酯55体积%、(10)碳酸亚丙酯50体积%和碳酸二乙酯50体积%、(11)碳酸亚丙酯55体积%和碳酸二乙酯45体积%、(12)碳酸亚丙酯60体积%和碳酸二乙酯40体积%、(13)碳酸亚丙酯90体积%和碳酸二乙酯10体积%进行混合的混合溶剂,以使六氟化磷酸锂(LiPF6)成为1.2mol/L的浓度的方式进行溶解,制备非水电解质6~1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试验电池。将它们设为试验电池6~13。
测定充放电前的试验电池6~13的体积。然后,以与前述同样的恒定电流恒压方式反复进行充放电300次循环,测定300次循环后的试验电池6~13的体积。算出相对于充放电前的试验电池6~13的体积的300次循环后的试验电池6~13的体积的比例(用百分率值求出的值),将其作为电池体积增加率总结于图4。
图4是示出试验电池6~13的电池体积增加率的结果的图。从图4的结果可知,使用将碳酸亚丙酯设定为33体积%以下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6和7比使用将碳酸亚丙酯设定为大于33体积%的混合溶剂的其它的试验电池能够抑制气体产生。然而,与实施例1中评价的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碳酸二乙酯为70体积%、碳酸二甲酯为5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2以及使用碳酸亚丙酯为25体积%、碳酸二乙酯为65体积%、碳酸二甲酯为10体积%的混合溶剂的试验电池3相比,气体产生增加。
从实施例1和2的结果可知,出于抑制气体产生的观点等,主要需要将碳酸亚丙酯设定为25~33体积%的范围,将碳酸二甲酯(即,由通式R3OCOOR4(R3为甲基,R4为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B)设定为1~10体积%的范围。而且,出于循环特性的观点等,主要需要将碳酸二乙酯(即,由通式R1OCOOR2(R1和R2为碳数2以上的烷基)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A)设定为66~74体积%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负极、2正极、3分隔件、4电池外壳、5封口板、6上部绝缘板、7下部绝缘板、8正极引线、9负极引线、10正极端子、30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laims (3)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是具备正极、包含钛酸锂的负极、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分隔件、以及包含电解质盐和非水溶剂的非水电解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所述非水溶剂包含碳酸亚丙酯、由通式R1OCOOR2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A、以及由通式R3OCOOR4所表示的链状碳酸酯B,上述通式中,R1和R2为碳数2以上的烷基,R3为甲基、R4为烷基,
所述非水溶剂中的所述碳酸亚丙酯的体积分数为25~33体积%的范围,所述非水溶剂中的所述链状碳酸酯A的体积分数为65~74体积%的范围,所述非水溶剂中的所述链状碳酸酯B的体积分数为1~10体积%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状碳酸酯B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链状碳酸酯A为碳酸二乙酯。
CN201480018546.8A 2013-03-27 2014-03-06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Pending CN1051033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6019 2013-03-27
JP2013-066019 2013-03-27
PCT/JP2014/001256 WO2014155992A1 (ja) 2013-03-27 2014-03-06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3362A true CN105103362A (zh) 2015-11-25

Family

ID=51623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546.8A Pending CN105103362A (zh) 2013-03-27 2014-03-06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99925B2 (zh)
JP (1) JP6275694B2 (zh)
CN (1) CN105103362A (zh)
WO (1) WO201415599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1303A (zh) * 2015-02-27 2017-10-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1033869A (zh) * 2017-11-30 2020-04-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4868302A (zh) * 2019-12-27 2022-08-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分隔件、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分隔件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7531B1 (en) 2016-09-27 2020-07-07 New Dominion Enterprises Inc. All-inorganic solvents for electrolytes
WO2018198612A1 (ja) 2017-04-28 2018-11-01 株式会社カネカ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336077B (zh) * 2019-07-02 2022-02-1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电压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CN114655951B (zh) * 2022-04-17 2022-09-02 晖阳(贵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4241A (ja) * 1994-08-25 1996-03-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20030049541A1 (en) * 2001-03-29 2003-03-13 Hiroki Inagaki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JP2007294164A (ja) * 2006-04-24 2007-11-08 Gs Yuasa Corporation:Kk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512823A (zh) * 2006-09-05 2009-08-19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3146B2 (ja) * 2001-03-29 2005-12-07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3242966A (ja) 2003-01-14 2003-08-29 Hitachi Maxell Ltd 巻回型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5159268B2 (ja) * 2007-11-21 2013-03-06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5121614B2 (ja) 2008-07-18 201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用活物質、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US20120321940A1 (en) * 2010-03-26 2012-12-20 Daisuke Kawasaki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3004007B (zh) * 2011-06-15 2016-10-2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蓄电装置用非水溶剂和非水电解液、以及使用它们的蓄电装置、锂二次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
JP5832334B2 (ja) 2012-02-24 2015-12-16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成形体
JP5665828B2 (ja) * 2012-10-18 2015-02-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池用活物質、非水電解質電池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4241A (ja) * 1994-08-25 1996-03-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US20030049541A1 (en) * 2001-03-29 2003-03-13 Hiroki Inagaki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JP2007294164A (ja) * 2006-04-24 2007-11-08 Gs Yuasa Corporation:Kk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01512823A (zh) * 2006-09-05 2009-08-19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非水电解质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1303A (zh) * 2015-02-27 2017-10-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1033869A (zh) * 2017-11-30 2020-04-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4868302A (zh) * 2019-12-27 2022-08-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分隔件、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分隔件的制造方法
CN114868302B (zh) * 2019-12-27 2024-06-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分隔件、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分隔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75694B2 (ja) 2018-02-07
US20160049692A1 (en) 2016-02-18
WO2014155992A1 (ja) 2014-10-02
JPWO2014155992A1 (ja) 2017-02-16
US9799925B2 (en)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35337B2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EP2190054B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KR20090020487A (ko) 비수 전해액 2차 전지
EP3474365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and electrode group comprising the positive electrode
CN111448704B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用电解液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液电池
CN105103362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102018756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7172015B2 (ja) 非水電解液用添加剤、非水電解液電池用電解液、及び非水電解液電池
KR20150022647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및 리튬 이차전지
WO2014156011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5141582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1342127A (zh) 锂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和锂二次电池
CN117954689A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用电解液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液电池
JP5426809B2 (ja) 二次電池、二次電池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及び輸送用機器
WO2023120688A1 (ja) 二次電池
KR102129499B1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WO2023189709A1 (ja)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23162852A1 (ja)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23162429A1 (ja)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23119946A1 (ja)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24150541A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WO2022196238A1 (ja)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二次電池
JP2019220380A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23162431A1 (ja) 二次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二次電池
WO2023112576A1 (ja) 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