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073431B - 卷筒纸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卷筒纸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3431B
CN105073431B CN201380061540.4A CN201380061540A CN105073431B CN 105073431 B CN105073431 B CN 105073431B CN 201380061540 A CN201380061540 A CN 201380061540A CN 105073431 B CN105073431 B CN 1050734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printing
printable fabric
air
fabric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15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3431A (zh
Inventor
克里斯多夫·海克尔
弗兰克·胡普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enig and Bauer AG
Original Assignee
Koenig and Bau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9765477&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5073431(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enig and Bauer AG filed Critical Koenig and Bau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50734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4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3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34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8Printing on text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41J15/165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for tensio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by use of redirecting rollers or redirecting nonrevolving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筒纸印刷机(01),卷筒纸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并且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承印材料幅材(02)通过卷筒纸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边界,其中,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是第一冷却辊(304),至少一个干燥器(301)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空气给入管路(317)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318),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Description

卷筒纸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卷筒纸印刷机。
背景技术
公知有能够用在印刷机中的不同的印刷方法。这样的印刷方法是喷墨印刷。在此,各个印刷墨滴从印刷头的喷嘴中射出并且以如下方式传送给承印材料,使得在承印材料上获得印刷图。通过对大量喷嘴分别操控,能够实现不同的印刷图。不存在固定的印模并且进而可行的是:个别化地构成不同的印刷产品。由此,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印刷产品和/或由于节省了印模,而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印刷量较小的印刷产品。
在双面印刷的承印材料的正面和背面上印刷图的精确的重合被称为套准(DIN16500-2)。在多色印刷中,当将不同颜色的各个印刷图精确匹配地整合到一幅图中时,则谈及配准(DIN 16500-2)。与喷墨印刷相关地,涉及适当的措施,以便遵守配准和/或套准。
通过EP 2 202 081 A1和JP 2003-063707分别公知一种印刷机,其中,印刷机具第一印刷单元和干燥器,其中,第一印刷单元具有中心滚筒和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中心滚筒具有自己的、对应第一中心滚筒的驱动马达。EP 2 202 081 A1示出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行程的分段,这些分段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限定边界。
通过US 2011/0205321 A1已知一种单张纸印刷机,这种印刷机具有第一印刷单元和第一干燥器,其中,第一干燥器具有通气装置,通气装置具有引导至第一干燥器的空气给入管路以及被驱动的和/或能够被驱动的输送装置。
通过DE 102 35 872 A1已知一种单张纸印刷机,这种单张纸印刷机具有第一印刷单元和第一干燥器。
通过DE 10 2011 075 109 A1已知一种单张纸印刷机,这种单张纸印刷机具有第一印刷单元和第一干燥器,其中,第一干燥器具有通气装置并且通气装置具有引导至第一干燥器的空气给入管路以及被驱动的和/或能够被驱动的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空气输出管路借助输送装置与空气给入管路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通过EP 0 742 496 A1已知一种卷筒纸印刷机,其根据静电成像方法来工作。用于承印材料的传送行程的分段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来限定边界。
通过US 2009/0013553 A1已知的是具有干燥器和热交换器的卷筒纸印刷机。
通过US 5 501 149 A已知一种具有干燥器的卷筒纸印刷机。
通过DE 10 2010 060 408 A1已知一种具有干燥器和幅材张紧度调节件的卷筒纸印刷机。
通过EP 1 155 987 B1已知一种卷筒纸印刷机的卷筒纸开卷装置,其中,卷筒纸开卷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和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借助至少一个转矩传递件连接的驱动马达。
通过EP 0 384 988 A2已知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的卷筒纸开卷装置。
通过DE 39 06 506 C2已知一种卷筒纸开卷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和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借助至少一个转矩传递件连接的驱动马达。
通过DE 91 05 487 U1和EP 0 451 698 A1分别已知一种构造为翻转支承件的张紧轴轴承。
通过US 5 566 616 A已知一种印刷机,其具有能旋转的中心滚筒、喷墨印刷头、冷却装置和干燥器,该干燥器可选地通过温度和拉动空气或者产生辐射的关联件来工作。
通过US 6 053 107 A已知一种印刷机,这种印刷机具有被驱动的中心滚筒以及包括冷却装置的干燥器。
通过US 5 713 138 A已知一种干燥器,这种干燥器借助辐射对中心辊从内部加热,承印材料从外部贴靠到该中心辊上并且这种干燥器附加地具有用于使空气穿流空隙的系统。
已知的是,喷墨印刷方法也用于印刷织物承印材料。在此,织物承印材料特别是应当被理解为正如在DIN 60000(1969年1月)中总结的材料。与诸如纸张或金属的承印材料相反地,织物承印材料在其形状方面是相对不稳定的。于是,织物承印材料例如能够以或多或少的程度拉伸,其中,当在一个方向上拉伸时,大多同时在另一与之正交指向的方向上发生收缩。就此,为了适于套准地印刷织物承印材料,不仅必须正确地调整承印材料的位置,也必须至少在印刷过程期间负责产生稳定的形状。
通过EP 0 065 783 A1公知一种柔版印刷卷筒纸印刷机,其具有两个带至少一个通气装置的热空气干燥器,其中,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第一干燥器的空气给入管路、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从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并且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通过US 2003/097943 A1公知一种用于对织物进行闪粉印刷的卷筒纸印刷机,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和至少一个干燥器。布置有一对冷却辊和卷筒保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卷筒纸印刷机。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如下的卷筒纸印刷机来解决,其中,卷筒纸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承印材料幅材穿过卷筒纸印刷机的传送行程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限定边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辐射干燥器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沿着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方向,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的至少一个辐射源的作用区域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是第一冷却辊,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的空气给入管路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优选的是,卷筒纸印刷机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承印材料幅材穿过卷筒纸印刷机的传送行程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优选分别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来限制边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是第一冷却辊,和/或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是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例如卷筒纸开卷装置的卷筒保持装置,并且优选至少一个干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并且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的空气给入管路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自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在此,各两个构件的联接被理解为如下的连接,其至少实现了和/或引起了至少一种流体(例如至少一种气体和/或至少一种液体)从两个构件中的一个的内腔向两个构件中另一构件的内腔的流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通气装置附加地具有至少一个被驱动的和/或能被驱动的输送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优选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与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能够以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是在于,能够特别好地调节承印材料幅材的幅材张紧度。这一点例如通过优选大量被驱动的旋转体和/或相应的与旋转体保持接触的压印机构和/或优选一排构造为测量辊的测量装置实现。这样优选调节出的幅材张紧度除了避免幅材撕裂和/或下垂外,还负责实现对配准和/或套准的改善,这是因为承印材料幅材的拉伸直接与作用于承印材料幅材的力相关。用作这种旋转体的例如优选是至少一个中心滚筒和/或至少一个冷却辊和/或至少一个冷却辊压印机构和/或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在此,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优选是用于对至少在第一转印区域(特别是针对涂覆介质的第一转印区域)中的承印材料幅材进行支撑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优选的是,第一转印区域是设置用于在承印材料和涂覆介质之间建立接触的区域,例如是至少一个印刷头的至少一个喷嘴的目标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印刷头的至少一个工作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喷嘴棒的整个工作区域。
另一优点在于:通过相应的热交换器能够节约能量,这特别是因为从干燥器中出来的气体能够将其能量输送给要给入干燥器的气体,而在此无需将水和/或溶剂和/或其他介质输出给要给送的气体。在此,气体也可以理解为气体混合物,例如空气。优选的是,借助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能够将能量从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的内腔传递给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的内腔。特别地,优选借助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能够将能量从流经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的气流传递给流经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的气流,和/或能量在不经介质中转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传递给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由此能够重新利用热能。优选的是,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空气给入管路,借助该空气给入管路在绕开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和/或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情况下能够将气体输送给至少一个干燥器。由此,需要给入的气流的份额比例能够得到控制和/或调节,其中,例如能量的至少一部分从废气中获得并且至少另一部分能量未从废气中获得。例如按照这种方式,优选能够控制和/或调节需要给入的气流的温度。
另外优选的是,流动速度在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和/或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中能够得到控制和/或调节。
特别是由此能够基于能可变调整的印刷图而对于针对干燥器可变的要求做出反应,正如其特别是与印刷过程相关地可能出现在喷墨印刷头上那样。于是,能够通过未经预热或经预热的给入空气的份额改变对单位面积的承印材料所印上的印刷油墨的不同的量作出反应,而无须改变余下干燥器的运行参数。
能够将从干燥器中导出的气体至少部分地再次给入干燥器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优点在于:优选通过相应的通气装置能够节约能量,特别是因为能够重新利用热能。另外,在废气处理(例如废气清洁)的情况下,对较小体积的废气进行处理。特别是由此也能够基于能可变调整的印刷图而对于针对干燥器可变的要求做出反应,正如其特别是与印刷过程相关地可能出现在喷墨印刷头上那样。于是,能够通过再次应用的或导出的废气的改变的份额对每单位面积的承印材料的所印上的印刷油墨的不同数量做出反应,而无须改变余下干燥器的运行参数。当例如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所述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的空气给入管路和至少一个被驱动和/或能够被驱动的输送装置和至少一个自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并且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与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联接和/或能够联接时,能够灵活地对需要输出的溶剂和/或水的不同量做出反应,这是因为通过联接例如能够将不饱和的空气以能调整的方式再次馈入到给入气流中。
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和/或部分回引气流的可行方案相关地,另一优点在于,通过将至少一个冷却辊用作马达驱动的旋转体,通过直接对承印材料幅材的特性施加影响的构件来对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行程的分段限定边界。被干燥和冷却的承印材料幅材例如具有不同于潮湿的和/或更温热的承印材料幅材的机械特性。这例如涉及承印材料幅材的弹性。通过将一方面的未经使用的或被再次馈入的给入空气的可调整的数量与另一方面的通过马达驱动的旋转体对幅材张紧度施加影响的可能性相组合下,例如能够以有利的方式在干燥过程中节约能量,而不会由于改变幅材的张紧程度而使印刷质量受到损失,这是因为通过匹配马达驱动的旋转体能够实施起补偿作用的措施。
因为优选借助热交换器能够回收能量,所以能够以合理的能量耗费例如持续地或也当借助喷墨印刷技术产生可变印刷图的情况下仅暂时地使用高温和干燥器功率。冷却辊优选负责:使承印材料接下来再次被冷却到承印材料能够被继续加工的温度并且例如未由于过度干燥而持续受损。特别是通过特别高的温度能够实现:在冷却辊之前与冷却辊之后的区域之间,就承印材料的温度而言产生很大的差异。这种温度方面的高差异必要时反映在承印材料机械特性的特别高的差异上,例如承印材料弹性。因此,特别有利的是,精确地在弹性发生改变的位置也能够改变由旋转体施加的力。这优选以如下方式来实现:马达驱动的冷却辊表现为不同温度的区域之间的边界,也表现为传送行程的能被以不同的力施用影响的分段之间的边界。在此,特别有利地起作用的是: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行程第一分段在一方面的承印材料幅材与马达驱动的第一旋转体的第一接触部位与另一方面的承印材料与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的第二接触部位之间延伸,在此,马达驱动的第一旋转体是第一印刷中心滚筒,和/或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是至少一个冷却辊。
另一优点在于:通过将至少一个中心滚筒和/或优选至少一个干燥器和/或优选卷筒纸开卷装置相应加以布置,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特别是通过相应干燥器以及必要时的冷却装置的优选布置,而能够在很短的传送行程上实现对承印材料进行干燥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进行干燥。通过很短的传送行程,能够避免配准和/或套准方面的难点,并且将废页的数量保持得很低。另外,这使得对幅材张紧度的调节变得容易。通过印刷单元和干燥器的相应布置,能够避免已经印刷的印刷图被弄脏或印花。通过干燥器单元的优选布置(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和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由干燥器输出的能量的作用区域得到非常精确地确定和优化。通过具有两个干燥器的干燥器单元的优选布置,改善了印刷单元和干燥器的可达到性,并且实现了承印材料和承印材料幅材的优化的传送行程。至少一个辐射干燥器的优选应用改善了特别是红外线辐射干燥器的能量效率。这一点优选通过辐射干燥器和流体干燥器的组合而得到强化。为此,优选将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布置在至少一个干燥器上。关于中心滚筒和干燥器的优选对称的构造实现了模块式的构造方式,其中,借助很少的导向辊实现了印刷机简单的方向逆反。
另一优点在于:所应用的印刷产品的生产自印刷生产开始时就能实现,这是因为优选至少一个印刷头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的任何传送速度下并且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速度的任何加速度(特别是正的和/或负的加速度)下射出印刷油墨。这特别是通过对幅材张紧度的精确调节来实现。由此,节省了时间和材料,这是因为出现较少的错误印刷和/或较少的未被印刷的承印材料。
对幅材张紧度的调节优选有利地以如下方式改善:至少为第一分段配设至少一个用于测量该第一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幅材的幅材张紧程度的第一测量装置,并且为第二分段配设至少一个用于测量该第二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幅材的幅材张紧程度的第二测量装置,以及进一步优选附加地布置机器控制器,借助该机器控制器在至少顾及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还有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对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行程的第一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和/或者借助在顾及到至少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还有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能够对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行程的第二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优选布置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借助机器控制器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的转角位置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能够得到控制。
另一优点在于:通过至少两个幅材边沿对齐装置的优选的布置方案,实现了对承印幅材特别精确的传送,并且优选能够实现特别良好的印刷效果。
另一优点在于,实现了承印材料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相对于一个或优选多个中心滚筒特别精确的定位,并且优选能够特别精确地印刷印刷图,也就是改善了配准和/或套准。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得到详细介绍。其中:
图1a示出卷筒纸印刷机的示意图;
图1b示出具有可替换的幅材引导方案的卷筒纸印刷机的示意图;
图2示出具有两排印刷头的印刷单元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示出干燥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示出图3的区域的示意放大图示;
图5示出承印材料幅材和多个干燥器辐射源的示意图;
图6示出卷筒纸开卷装置的示意图;
图7示出卷筒纸开卷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8示出卷筒纸开卷装置的承载框架的示意图;
图9示出卷筒纸开卷装置的给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后续加工装置中的承印材料幅材的传送行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承印材料源100、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优选至少一个干燥器301、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以及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以及优选至少一个后续加工装置500。此外,印刷机01优选构造为喷墨印刷机01。优选的是,印刷机01构造为卷筒纸印刷机01,进一步优选构造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01。印刷机01例如构造为轮转印刷机01,例如卷筒纸轮转印刷机01,特别是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在卷筒纸印刷机01的情形下,承印材料源100构造为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在单张纸印刷机或单张纸轮转印刷机的情形下,承印材料源100构造为单张纸推纸器。在承印材料源100中,优选将至少一个承印材料02对齐,优选至少关于承印材料02的边缘对齐。在卷筒纸印刷机01的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至少一个幅材状承印材料02(即承印材料幅材02,例如纸幅材02或织物幅材02或薄层材料(例如合成材料薄膜02或金属箔片02))从承印材料卷筒101上开卷并且优选关于其边沿在轴向A上对齐。轴向A优选是平行于承印材料卷筒101和/或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401的旋转轴线111延伸的方向A。至少一个承印材料02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紧接着至少一个承印材料源100之后优选运行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在该第一印刷单元处,承印材料02和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借助至少一种印刷油墨至少在一面上设有印刷图以及优选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相关联地优选在两面上设有印刷图。
在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承印材料02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优选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以便对所涂上的印刷油墨加以干燥。印刷油墨在前文以及在后文中一般指的是涂刷介质,特别是也指漆。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是干燥单元300的组成部分。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和优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之后,承印材料02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输送给至少一个后续加工装置500,并且在那里继续得到加工。至少一个后续加工装置500例如构造为至少一个折页装置500和/或构造为卷绕装置500和/或构造为平整出纸装置500。在至少一个折页装置500中,优选在两面印刷的承印材料02优选被继续加工成各种印刷产品。
优选的是,沿承印材料02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优选至少布置第一干燥器301,和/或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之后优选至少布置第二印刷单元400,和/或在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后优选布置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和/或在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优选布置至少一个后续加工装置500。由此,确保:例如实现了对承印材料02以及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以高质量在两面进行印刷。
下面,对卷筒纸印刷机01进行详细介绍。而相应细节恰能够转用至其他类型的印刷机01,例如单张纸印刷机,只要这种印刷机对此不存在矛盾即可。优选被用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的承印材料卷筒101优选分别具有卷芯,幅材状的承印材料02为了用在卷筒纸印刷机01中而被卷绕到卷芯上。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具有700mm至2000mm的宽度,但也可以具有任意更小或优选更大的宽度。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能旋转地布置有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卷筒纸开卷装置100适当地构造用于容纳承印材料卷筒101,即具有仅一个用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储存位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卷筒纸开卷装置100构造为换卷器100并且具有用于至少两个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储存位置。优选的是,换卷器100以如下方式构造:换卷器实现了快速换卷,也就是将当前被加工的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第一承印材料幅材02与后续需要加工的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第二承印材料幅材02相连接,还有使后续需要加工的承印材料卷筒旋转。
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是优选正交于承印材料02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所设置的传送行程延伸的一种尺寸,进一步优选为沿轴向A的尺寸。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优选对应于印刷机所容许具有的承印材料02的最大宽度,以便才能以印刷机01进行加工,即能以印刷机01加工的最大承印材料宽度。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针对每个储存位置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卷筒保持装置例如构造为张紧装置103和/或夹紧装置103。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优选表现为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用于对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进行能旋转的固定。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优选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相接触。在此,夹紧装置103是如下的卷筒保持装置103,其中,夹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之间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接触以如下方式实现:通过夹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彼此间的相对运动而沿关于承印卷筒101的轴向A在承印材料卷筒101与夹紧装置103之间建立足够传递转矩的接触。这种接触例如以如下方式实现:夹紧装置103以足够的强度沿轴向A压向承印材料卷筒101以及特别是其卷芯,和/或夹紧装置103在沿轴向A相对运动时,至少部分地介入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中,和/或夹紧装置103仅通过沿轴向A相对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运动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与在周向上的运动相关地型面配合地连接。这种夹紧装置103例如能够以两个夹紧尖顶103或夹紧锥形体103的形式存在,其中至少一个夹紧装置沿轴向A能推移地布置。
在此,夹紧装置103是卷筒保持装置103,其中,夹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之间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接触以如下方式实现:在至少部分地将张紧装置103引入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开口中之后,张紧装置103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至少一个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朝向一方向至少以一分量沿关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径向相对于余下的张紧装置103以及相对于承印材料卷筒101运动,直至在张紧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之间建立力配合和/或型面配合的连接。至少一个张紧装置103优选构造为两个张紧尖顶103或张紧锥形体103,或者进一步优选构造为张紧轴103。在此,张紧轴103优选是卷筒保持装置100的区别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的构件。张紧轴103优选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张紧轴轴承122延伸至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另一张紧轴轴承122。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至少一个张紧轴103优选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保持接触,并且进一步优选不间断地延伸穿过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的开口。优选的是,张紧轴103至少部分地特别是在其轴向端部上沿至少一个关于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的径向由张紧轴轴承122包围。
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并且优选由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或者分别由一个驱动马达104驱动和/或能够驱动发生旋转。即,特别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具有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优选构造为至少一个电马达104,以及进一步优选构造为至少一个相位可调的电马达104。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电马达104是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唯一的能被操控的构件,借助该构件能够使张紧轴103绕其旋转轴线111的旋转实现有针对的加速或制动。优选设置有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的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优选构造用于不同的运行方式。
第一运行方式见于:使承印材料卷筒101加速并且保持在一基本上恒定的旋转速度上。这例如是印刷机01印刷生产的情况。第二运行方式见于:驱动马达104以发电机运行方式运行。在此,驱动马达104通过驱动控制器以如下方式得到操控:在获取电能的情况下,使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被制动。旋转能量转换成电能并且例如将电能馈入供电网络和/或蓄电器中。第三运行方式见于:改变驱动马达104的操控相位,并且由此以或多或少反相的方式使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运行。由此,将电能用于主动地使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制动。这例如当在紧急情况下需要尽可能快速地停住印刷机01时,是这种情况。这种运行方式在涉及反向电流制动时,也是已知的。也可以考虑的是布置多个驱动马达104,并且使一部分驱动马达104以发电机运行模式来运行,并且在此获取的电能被用于反相驱动一部分驱动马达104。按照这种方式,能够根据需要,按照快速制动或节能制动和/或停住承印材料卷筒101来调置多个数值。
对于张紧尖顶103或夹紧尖顶103的情形,优选将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的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借助至少一个转矩传递件106(优选为牵引机构106,例如皮带106以及优选为齿带106)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夹紧尖顶103或张紧尖顶103相连接。转矩传递件106例如也可以构造为至少一个齿轮106。而皮带106或链条106给出重量优势,并且通常具有较小的质量并且由此在加速时节约能量。对于张紧轴103的情形,优选将张紧轴103的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借助至少一个例如构造为至少一个齿轮106以及优选构造为至少一个牵引机构106(例如链条106或皮带106)以及进一步优选构造为至少一个齿带106的转矩传递件106以传递转矩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至少一个张紧轴轴承122连接。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和/或其一个或多个驱动马达104分别借助至少一个承载臂107与优选共同的轴108或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连接,围绕所述支架或承载框架或者通过所述支架或承载框架能转动和/或能枢转地布置所有现有的储存位置。由此,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当将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固定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和/或当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移走承载卷筒101的余下卷芯或余下卷筒时,和/或当进行快速换卷时,和/或在连续的印刷生产中当卷筒纸直径减小时,能够与其旋转轴线111和其壳面的位置相关地进行匹配。优选的是,驱动马达104优选仅借助相应的卷筒保持装置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连接,并且特别是不借助带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圆柱形壳面连接。
首先介绍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针对每个储存位置布置两个张紧轴轴承122和一个张紧轴103。只要不产生矛盾,所有表述都能够相应地转用到卷筒保持装置103广义上作为张紧装置103或者作为夹紧装置103的实施方案上。至少一个以及优选恰好一个储存位置优选具有两个承载臂107,其中,每个承载臂分别具有优选构造为卡盘122的张紧轴轴承122。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具有恰好两个承载臂107。至少一个张紧轴轴承122与张紧轴103以传递转矩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接和/或能够连接。至少一个张紧轴轴承122具有锁紧元件,该锁紧元件对于卡盘122的情形优选能够围绕锁紧轴线枢转。锁紧轴线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正交于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取向的分量。这有助于当布置于卡盘122中的张紧轴103旋转时,不存在卡盘122由于旋转而可能打开的危险。通过枢转锁紧元件,打开和/或锁闭相应的张紧轴轴承122。为了将承印材料卷筒101插到轴上(上轴),两个承载臂107的张紧轴轴承122被打开。张紧轴103引导穿过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中的开口,从而分别将张紧轴103的轴向端部在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的每个轴向端部处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中伸出。张紧轴10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以及进一步优选具有至少两个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张紧轴103还形成一个不间断或者说连贯的承载轴颈,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优选能够运动地与该承载轴颈连接。
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是与其数目无关地优选至少在关于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其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轴线111重合)的径向上在其位置方面能够改变地与张紧轴103相连接。在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的松开的运行状态中,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的所有组成部件处在由承载轴颈的最大径向尺寸确定的半径之内。在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的张紧运行状态中,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有部件处在上述半径之外。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优选能够借助气动系统运动。优选的是,气动系统克服至少一个所布置的弹簧的弹簧力工作,其中,弹簧力以使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优选强制进入松开运行状态中的方式来设计。借助至少一个与气动连接部相连接的气动装置,使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123的带动元件123转换到张紧的运行状态。借助至少一个作为气动系统的一部分的阀,持续确保张紧的运行状态,或者通过打开阀而转换到松开的运行状态。在张紧的运行状态中,张紧轴103抗扭地并且传递和/或能够传递力矩地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卷芯连接。
张紧轴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一起以其两个端部插入两个张紧轴轴承122。接下来,分别锁闭两个张紧轴轴承122,优选通过将锁紧元件枢转到锁闭位置的方式来锁闭。优选的是,还分别将张紧轴轴承的保险件锁闭,例如通过将弹性支承的保持栓卡位到相应凹处中或通过将手轮转动到相应位置中的方式来锁闭。在锁闭张紧轴轴承122之后,张紧轴轴承122以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张紧轴103连接。张紧轴103插入张紧轴轴承122中的过程优选以如下方式进行:使张紧轴103沿具备垂直向下指向的分量的方向插入张紧轴轴承122中,例如借助起重机或吊车向下放,和/或通过将张紧轴承122优选与相应的承载臂107一起沿具备垂直向下指向的分量的方向运动,并且在此接纳张紧轴103并且进一步优选与将张紧轴103与承印材料卷筒101一起抬升。为此,承印材料卷筒101与张紧轴103一起首先运动到相应的接纳位置中。这例如通过使承印材料卷筒滚动或借助传送机构(例如吊车或固定布置的例如部分地嵌入地面的传送系统的传送小车)来实现。通过承印材料卷筒101相对于张紧轴103适当的特别是居中的布置,实现了适合于所有幅材宽度直至最大幅材宽度的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特别是由此能够加工不同宽度的幅材,而无需匹配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张紧轴轴承122在打开的状态下分别具有优选处于40°与80°之间的打开角。在此,该打开角是处于如下平面中的角,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正交于该平面地定向。张紧轴轴承122还优选具有针对打开张紧轴轴承122所容许的角位置区域,该角位置区域优选处在5°与90°之间,进一步优选处在40°与80°之间。该角位置区域在此是处于如下平面中的角,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正交于该平面地定向。仅当相应的张紧轴轴承122处在容许角位置区域内的转角位置中时,相应的张紧轴轴承122可以打开。当相应的张紧轴轴承122处在容许的角位置区域以外的转角位置中时,该张紧轴轴承自主锁闭和/或不能被打开。
优选的是,两个张紧轴轴承122分别借助承载臂107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相连接。两个承载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优选构造为唯一的构件。两个承载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进而优选还有至少两个张紧轴轴承122以能够绕枢转轴线109枢转的方式布置,特别是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优选位置固定的机架112得到布置。枢转轴线109区别于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但优选平行于该旋转轴线111地布置。为此目的,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关于轴向A在两侧支承在各至少一个轴承129中。至少一个轴承129优选构造为滚动轴承129和/或滑动轴承129。通过承载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运动,将承印材料卷筒101装到轴上和/或在其位置方面被改变和/或释放,或者承载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在其位置方面被对齐,例如以便为将承印材料卷筒101插到轴上做好装备。特别地,优选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以及张紧轴轴承122和卷筒保持装置103能够绕相同的枢转轴线109枢转。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枢转驱动装置124以引起和/或能够引起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枢转运动的方式来布置。为了借助卷筒纸开卷装置100接纳和/或给出承印材料卷筒101,两个承载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优选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直径相关地手动或自动化地被送入至少一个匹配的枢转位置中。在手动运行中,这一过程优选分步地并且处在操纵人员可视监控之下来进行。在自动化运行中,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例如光学和/或声学和/或感应传感器(例如激光传感器和/或超声传感器)),该传感器检测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直径并且继续给送至机器控制器,机器控制器将两个承载臂107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送入匹配的枢转位置中。在印刷生产中,承印材料卷筒101的直径至少在需要时,基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角速度和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速度来获取。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具有用于恰好一个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恰好一个储存位置。因此,没有必要的是: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要转过多周,就像例如在多个彼此跟随的快速换卷时所必需的那样。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能够绕枢转轴线109枢转过一优选小于360°的并且进一步优选小于180°并且进一步优选小于80°的角度。该角度优选为至少20°并且进一步优选为45°。由此,实现了对不同直径的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加工。所述角度通过枢转区域的末端来确定,所述枢转区域优选以如下方式来确定:使至少一个共同的载体108或承载框架108能够在底部接纳或搁放空的卷芯,并且承印材料卷筒101能够直至最大直径都一直保持在对应当前直径的滚动位置中。为了限制枢转区域的边界,优选布置有枢转区域限制件132。在枢转区域限制件132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枢转区域限制件132具有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例如至少一个光学和/或声学和/或感应传感器133。枢转区域限制件13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参照构件134,该参照构件134进一步优选由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加以检测和/或能够加以检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出区域限制件132具有两个位置传感器133,所述位置传感器133优选构造为感应式位置传感器133,并且输出区域限制件132具有优选呈扇段状构造的参照构件134。参照构件134优选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固定不动地布置,而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优选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固定不动地布置。由此,使对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133例如供电的方案得到简化。通过参照构件134相应的设定尺寸以及参照构件134和位置传感器133彼此相对的布置,确保了:能够检测到枢转区域的两个端位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布置有转角传感器,该转角传感器的信号被发送给机器控制器。机器控制器借助所存储的数据来判定:是否达到容许的枢转区域的端部。
在枢转驱动装置124的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枢转驱动装置124构造为至少一个电马达124,该电马达的转子直接或者在中间接有转矩传递件的情况下以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相连接。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电马达124的转子借助至少一个锥形齿轮传动机构126以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相连接。按照这种方式,实现了节约占位的布置方案。优选的是,设置相应的速比传动机构,以便使电马达124和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彼此相互协调。优选的是,将枢转驱动装置124的定子和/或壳体抗扭地或者进一步优选借助转矩支柱136得到支撑地布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转矩支柱136直接或优选借助至少一个转矩限制件137在至少一个贴靠点上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保持接触。通过布置转矩支柱136以及取消电马达124的定子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的固定布置,避免了在锥形齿轮传动机构126和/或电马达124内部的否则可能例如由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弯曲而引发的张紧。
转矩限制件137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转矩传感器,其例如由弹簧组件和引发器构成。超出最大容许转矩的情况借助转矩支柱136的相应偏转促使弹簧组件压缩,直至引发器记录下转矩支柱136的最大容许偏转。于是,根据转矩传感器的相应信号关断枢转驱动装置124。按照这种方式确保:优选手动操作的枢转驱动装置124不会由于不当操作受到损伤和/或引发损伤。通过转矩限制件137的相应构造或两个转矩限制件137的布置,确保了两个可能的枢转方向。优选的是,电马达124对于紧急情况具有用于手动曲柄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以传感式监控的盖件遮盖。在传感式监控的盖件敞开时,电马达124仅能手动地运行。
优选的是,布置有至少一个位置限制件142,该位置限制件将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轴向运动保持在边界内,或者优选基本上以及进一步优选完全得到防止。位置限制件14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环形槽143和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环形槽143中的止挡144。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环形槽143相对于至少一个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固定不动地布置,并且至少一个止挡144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固定不动地布置。优选的是,枢转区域限制件132的至少一个参照构件134与位置限制件142的构件或与位置限制件142的一部分固定连接。按照这种方式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同时达到多个如下构件,这些构件都用于使至少一个共用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对准和/或调整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容许的运动区域。
在枢转驱动装置124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枢转驱动装置124被构造为至少一个液压缸124,该液压缸在一侧支撑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以及另一方面支撑在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上。在枢转驱动装置124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枢转驱动装置124被构造为至少一个电升降缸驱动装置124,该电升降缸驱动装置在一侧支撑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上,以及另一方面支撑在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上。这种电升降缸驱动装置124具有至少一个电马达和至少一个与电马达以传递转矩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方式连接的优选构造为梯形螺纹芯轴的螺纹芯轴。另外,螺纹芯轴与螺母保持嵌接,该螺母借助相应的支承件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相连接。螺纹芯轴和螺母的连接优选是自锁式的并且由此特别适合于所述用途。枢转驱动装置124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也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转矩限制件137,转矩限制件137例如对于电升降缸驱动装置124的情形可以构造为滑动联接件和/或至少一个端位置传感器。
与枢转驱动装置124的实施方式无关地,优选将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的驱动马达104固定布置在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上,该卷筒保持装置优选借助至少一个转矩传递件106来实现承印材料卷筒101绕其旋转轴线111的旋转,和/或实现加速和/或制动和/或保持速度。优选的是,驱动马达104的至少一个定子固定布置在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上。
由此,驱动马达104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共同以能够绕枢转轴线109枢转的方式布置。这意味着:当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例如通过枢转驱动装置124进行枢转运动时,驱动马达104一同枢转。按照这种方式,确保了驱动马达104相对于承印材料卷筒101以及相对于其储存位置恒定的相对位置。这实现了对于驱动马达104和优选与之相连的转矩传递件106(特别是皮带106)恒定的运行条件。优选的是,完整包括枢转轴线109的、在竖向上延伸的平面随时地并且在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每个根据运行情况容许的角位置中(即特别是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角位置无关地)分割张紧轴103的旋转轴线111和驱动马达104的旋转轴线。由此,获得了有利的重量分布,这是因为驱动马达104和承印材料卷筒101的各自的重力以产生相反转矩的方式取向。
优选的是,与轴向A相关地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个给入装置127。该至少一个给入装置127用于对驱动马达104和/或其他固定布置在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上的构件供给能量和/或冷却液体和/或压缩空气和/或液压液体。给入装置优选对应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轴承129。给入装置127优选具有至少一个贯通部128,该贯通部进一步优选构造为开口128。卷筒纸开卷装置的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轴线109延伸穿过开口128。这特别意味着,沿着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轴线109延伸穿过与给入装置127对应的轴承129的直线避开与给入装置127对应的轴承129的构件。优选的是,开口128具有圆形横截面和/或至少分段地同轴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轴线109地延伸。与给入装置127相对应的轴承129优选具有外圈,该外圈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抗扭地连接并且优选具有内圈,该内圈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抗扭地连接。外圈优选具有如下的内直径,该内直径至少等于以及优选大于内圈的外直径。开口128优选延伸穿过内圈和外圈。给入装置127优选具有管状构件131,该管状构件给开口128加衬。管状构件131优选由合成材料形成。管状构件131要么构造为唯一的结构元件,要么构造为结构元件的组。
至少一个线路贯穿开口128地布置,例如是至少一个电流导线和/或至少一个流体管路。至少一个线路的第一端部与位置固定地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布置的构件固定连接,并且至少一个线路的第二端部与位置固定地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布置的构件固定连接。在此,至少一个线路具有至少一个能不可逆地分开的构件,该构件从至少一个线路的第一端部延伸至至少一个线路的第二端部,和/或具有多个如下的能不可逆地分离的构件,其一并从至少一个线路的第一端部延伸至至少一个线路的第二端部,并且彼此型面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线路在其第一端部与其第二端部之间仅通过分离至少一个型面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和/或者不可逆地破坏至少一个线路的组成部分就能够断开。型面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例如通过插头组合和/或螺栓连接件来实现。
通过对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区域限制到优选小于360°、进一步优选小于180°以及更进一步优选小于80°的角,就不需要转动穿引部,特别是可以不进行这种整周或更多的旋转。这减小了结构上的耗费且在采购和运行中都实现了相对于转动连接降低的成本。特别是排除了在电流导线中与滑动接触部的磨损或者感应传递件的损耗相关地出现的难点或者与流体管路的转动穿引部的不密封性和/或磨损相关地出现的难点。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线路是至少一个线缆和/或至少一个软管,所述线缆或软管在其第一端部上与如下构件固定连接,所述构件位置固定地相对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布置,并且所述线缆或软管在其第二端部上固定地与如下构件连接,所述构件位置固定地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布置。线缆例如可以具有多个借助插接连接件和/或螺栓连接件得到连接的线缆分段。软管例如可以具有多个借助插接连接件和/或螺栓连接件得到连接的软管分段。
管状构件131优选具有多个分段。优选的第一分段具有角度为至少30°并且最高为150°、进一步优选为至少70°并且最高为110°的弯曲部。通过该第一分段,使至少一个线路受限定地弯曲地引导,之后将该线路配入轴承129。由此,降低至少一个线路的机械磨损。第一分段优选具有进入开口,至少一个线路通过该进入开口输送给管状构件131。第一分段布置在机架112的背向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侧面上。第二分段进一步优选与第一分段连接。第二分段优选平行以及进一步优选同轴地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轴线109地延伸。第二分段优选延伸穿过轴承129。第二分段优选从机架112的背向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侧面延伸到布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机架112内部的区域中。第三分段优选与第二分段连接。第三分段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并且优选具有两个优选至少10°并且最高为100°以及进一步优选为至少20°并且最高为60°的弯曲部。通过第三分段,将至少一个线路从枢转轴线109出发并且引导至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的驱动马达104或者引导至另一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固定布置的构件。按照这种方式,持续地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位置无关地确定出至少一个线路相对于驱动马达104和/或另一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固定地布置的构件受限定的位置。优选的是,第一分段和/或第三分段具有保持件138,该保持件例如可以构造为支柱138并且形成管状构件131的第一和/或第三分段相对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固定的位置。第三分段进而还有整个管状构件131优选以距驱动马达104最大50cm的距离收尾。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第二实施方式(其中,针对每个储存位置布置两个张紧尖顶103或夹紧尖顶103,)在下面得到介绍。只要不产生矛盾,所有说明一般也仍能够转用至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为了能够将承印材料卷筒101张紧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上,对于张紧尖顶103或夹紧尖顶103的情形,分别将张紧尖顶103或夹紧尖顶103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优选分别能够将两个张紧尖顶103或夹紧尖顶103沿轴向A或者与轴向A相反地推移。轴向A平行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轴线111以及必要时平行于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枢转轴线109地布置。这意味着,轴向A同时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宽度的方向A。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轴线111在承印材料卷筒101装到轴上的状态中同时是与相应的承印材料卷筒101保持接触的张紧尖顶103或夹紧尖顶103的旋转轴线111。对于张紧尖顶103的情形,张紧尖顶103优选分别具有至少两个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张紧尖顶103还分别具有承载轴颈,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优选能运动地与该轴颈连接。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至少在关于张紧尖顶103的旋转轴线111的径向上在其位置方面能够变化,其中,张紧尖顶103的旋转轴线111与承印材料卷筒101的旋转轴线111重合。在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的松开的运行状态中,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的所有组成部件都处在由承载轴颈的最大径向尺寸确定的半径之内。在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的张紧的运行状态中,优选构造为张紧颚板的带动元件的一部分处在由承载轴颈的最大径向尺寸确定的半径之外。
与卷筒纸开卷装置100是按照第一还是第二实施方式来构造无关地,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还具有借助轴承129来承载至少一个共同的支架108或承载框架108的机架112。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卷筒保持装置103后具有:优选布置在摆动杆121上的摆动辊113和/或幅材边沿排齐装置114和/或具有由牵拉辊118和牵拉压印机构117形成的拉入缝隙119以及构造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拉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141的拉入机构139。牵拉辊118优选具有自己的构造为牵拉驱动马达146的驱动马达146,该驱动马达优选与机器控制器连接。牵拉辊118优选表现为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118。借助优选能偏转地布置在摆动杆121上的摆动辊113,能够调整幅材张紧程度,并且能够将其保持在边界内,和/或优选将其保持在边界内。借助摆动辊113优选对幅材张紧程度的不均匀性加以补偿,例如当承印材料卷筒101非圆地运行时。必要时,卷筒纸开卷装置100具有粘接和剪切装置,借助粘接和剪切装置能够快速地(也就是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不停住的情况下)实现换卷。
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优选具有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所述幅材边沿对齐装置也称为幅材对齐器114。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优选是第一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该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优选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前。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具有至少两个至少基本上以及优选精确地彼此平行地取向的对齐辊116,该对齐辊在印刷生产中被承印材料幅材02缠绕并且该对齐辊的旋转轴线分别和/或共同在其相应的角位置方面,在空间中和/或相对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能够改变。优选的是,两个对齐辊116布置在框架上并且能够共同绕枢转轴线枢转,该枢转轴线垂直于包括所述对齐辊116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地定向。借助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使承印材料幅材02在其侧边位置方面被排齐,也就是说其幅材边沿的位置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宽度的方向A对齐,方向A正交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而置。为此,至少两个对齐辊116基于至少一个传感器的测量信号以如下方式排齐:使缠绕对齐辊116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位置能够关于正交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的方向在非常短的时段内得到调节。针对长期的潜在需要的对承印材料幅材02的对齐。优选是整个承印材料卷筒101沿其旋转轴线111的方向A运动。例如为了改善空间充分利用程度,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优选布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承载臂107上方。
相对于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在后面优选布置有拉入机构139。作为拉入机构139的组成部件优选至少布置有牵拉辊118,牵拉压印机构117优选与牵拉辊相配合地布置。牵拉辊118和牵拉压印机构117优选形成拉入缝隙119,将承印材料幅材02夹紧或能够夹紧到该拉入缝隙中并且优选通过该拉入缝隙输送承印材料幅材02。而牵拉辊118可以例如也构造为抽吸辊。拉入缝隙119用于调节幅材张紧程度和/或承印材料02的传送。压印机构117优选具有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的壳面。优选的是,布置有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拉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借助该第一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幅材张紧程度。该测量的结果优选用作调节幅材张紧程度的基础。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拉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141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优选布置在拉入缝隙119之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压印机构117具有至少一个带动件,该带动件对于构造为织物幅材02的承印材料02的情形改善了承印材料02的传送。例如为了更好地充分利用空间,拉入机构139优选布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承载臂107上方,并且进一步优选布置在与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相同的高度上。
第一印刷单元200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路径布置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后面。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或者简称中心卷筒201。当在下面谈及中心卷筒201时,则一直意指印刷中心滚筒201。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优选表现为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三旋转体201。承印材料幅材02在印刷生产中至少部分地缠绕第一中心滚筒201。在此,缠绕角优选为至少180°以及进一步优选为至少270°。在此,缠绕角是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在周向上测得的如下角度,承印材料02(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沿该角度与第一中心卷筒201保持接触。与之相应地,在印刷生产中,在周向上看优选有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至少50%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75%与承印材料幅材02相接触。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与优选构造为承印材料幅材02的承印材料02之间设置为接触面的部分面具有绕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缠绕角,该缠绕角优选为至少180°以及进一步优选为至少270°。
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中心滚筒201之前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优选构造为第二测量辊216的第二测量装置216。优选构造为第二测量辊216的第二测量装置216优选用于测量幅材张紧程度。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中心滚筒201之前,以作用于承印材料幅材02和/或针对承印材料幅材02的所设置的传送行程的方式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承印材料准备装置202或幅材准备装置202。第一承印材料准备装置202对应承印材料幅材0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面以及优选为两个侧面,特别是以对承印材料幅材02的至少一个第一侧面以及优选为承印材料幅材02的两个侧面起作用和/或能够起作用的方式来指向。优选的是,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具有至少两个对齐辊116的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之间布置有由牵拉辊118和牵拉压印机构117形成的拉入缝隙119。
至少一个第一承印材料准备装置20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拉入缝隙119之后以及在第一中心滚筒201之前,以作用于承印材料幅材02和/或指向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方式来布置。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承印材料准备装置202构造为至少一个承印材料清洁装置202或幅材清洁装置202。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将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准备装置202构造为至少一个涂刷装置202,特别是用于基于水的涂刷价值。这种涂刷方案例如用于上底色(打底)。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将至少一个承印材料准备装置202构造为至少一个电晕装置202和/或用于电晕处理承印材料02的放电装置202。
第一印刷单元200的构造为第一转向辊203的辊203关于其旋转轴线平行于第一中心滚筒201地布置。第一转向辊203优选与第一中心滚筒201间隔地布置。特别是优选在第一转向辊203与第一中心滚筒201之间存在第一空隙204,该第一空隙大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厚度。承印材料幅材02的厚度在此能够理解为承印材料幅材02的最小尺寸。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缠绕第一转向辊203的一部分并且通过该第一转向辊以如下方式转向:使得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第一空隙204中既相对于第一转向辊203沿切向也相对于第一中心滚筒201沿切向延伸。转向辊203的壳面在此优选由相对不具弹性的材料(进一步优选为至少一种金属或合金,更进一步优选为钢或铝)构成。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一压印机构206的第一滚筒206布置在第一印刷单元200中。第一压印机构206优选具有如下壳面,该壳面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第一压印机构206优选借助第一移调驱动装置以能够移向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能够从该第一中心滚筒移开的方式(优选沿直线运动方向、更进一步优选相对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沿径向)来布置。在移向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状态中,第一压印机构206优选与第一印刷滚筒201一起形成第一压印机构缝隙209。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在印刷生产中穿行第一压印机构缝隙209。通过第一转向辊203和/或优选通过第一压印机构206将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平整而且进一步优选以明确而已知的位置贴靠到第一中心滚筒201上。优选的是,除去至多是第一压印结构206和/或必要时其他压印机构和/或必要时至少一个粘接材料涂覆装置218之外,没有其他旋转体(特别是没有其他辊以及其他滚筒)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保持接触。优选的是,压印机构206的旋转轴线处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下方地布置。
第一中心滚筒201优选具有自己的、对应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第一驱动马达优选构造为电马达208,并且进一步优选构造为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直接驱动装置208和/或单独驱动装置208。直接驱动装置208在此能够理解为如下的驱动马达208,该驱动马达在中间不接有其他与承印材料02保持接触的旋转体的情况下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处于传递和/或能够传递转矩的连接中。单独驱动装置208在此理解为如下的电马达208,其构造为仅是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驱动马达208。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优选构造为同步马达208。但也可以考虑使用非同步马达。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该永磁体进一步优选是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子的一部分。
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上和/或在第一中心滚筒201本身上优选布置有第一转角传感器,所述第一转角传感器以对第一驱动马达208和/或第一中心滚筒201本身的转角位置进行测量和/或能够测量和/或将所述转角位置发送和/或能够发送给居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的方式来设计。第一转角传感器例如构造为旋转编码器或绝对数值编码器。通过这种转角传感器,能够对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和/或优选是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动位置优选借助居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以绝对的方式或者说以绝对值的方式加以确定。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优选布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相关的第一轴向端部上,而转角传感器优选布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相关的第二轴向端部上。转角传感器优选具有特别高的解析度,例如具有每个全角度(360°)至少3000个增量,进一步优选至少10000个增量以及进一步优选100000个增量。转角传感器优选具有很高的时间采样频率。
附加地或者可替换地,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以如下方式在电路技术上与机器控制器相连接,使得机器控制器基于由机器控制器给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规定或者说预设的、针对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随时获取关于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进而同时还有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动位置的信息。特别是优选将机器控制器的规定了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第一驱动马达201的转角位置或转动位置的区域直接地(特别是中间不接传感器地)与机器控制器的对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加以控制的区域相连接。
在第一印刷单元200内部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优选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方向上以及进而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第一压印机构206之后优选以作用于和/或能够作用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者以指向和/或能够指向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方式来布置。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优选构造为第一喷墨印刷装置211并且优选也称为第一喷墨(Ink-Jet)印刷装置211。第一印刷装置21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以及进一步优选具有多个喷嘴棒213。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进而还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头212,第一印刷头优选构造为喷墨印刷头212。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优选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以及优选分别具有多个印刷头212。每个印刷头212优选具有多个喷嘴,印刷墨滴从这些喷嘴中射出和/或能够射出。在此,喷嘴棒213是优选在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的至少80%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100%上延伸并且用作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支架。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轴向长度至少与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等大。在此,分别为每个印刷装置211布置有唯一的或者多个喷嘴棒213。为每个喷嘴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宽度的方向A以及优选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特别是旋转轴线207的方向A优选配设有明确确定的目标区域。优选的是,喷嘴的每个目标区域特别是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相关地至少在印刷生产中得到明确确定。特别是,喷嘴的目标区域是如下的特别基本上直线式的空间区域,所述空间区域沿喷嘴的射出方向从喷嘴中延伸出来。
至少一个第一喷嘴棒213优选正交于承印材料02的传送行程地在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上延伸。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优选具有至少一行喷嘴。至少一行喷嘴在轴向A上看来优选在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上和/或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宽度上,以规则的间距具有喷嘴开口。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此布置有唯一的连贯的印刷头212.,所述印刷头沿轴向A在印刷机01的整个工作宽度和/或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在此,至少一行喷嘴优选构造为各喷嘴的至少一个直线式的、沿轴向A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彼此挨着排列的行。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在轴向A上并排地将多个印刷头212布置在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上。因为通常这样的各个印刷头212并不是一直到其壳体边缘都设有喷嘴,所以印刷头212的优选至少两个以及进一步优选恰好两个沿轴向A上延伸的行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优选的方式是:在轴向A上彼此跟随的印刷头212优选交替地属于印刷头212的至少两个行中的一个,优选总是交替地属于印刷头212的两个行中的第一行及第二行。印刷头212的两个这样的行形成双行的印刷头212。每个双行印刷头212优选具有5至15个印刷头212,并且优选具有7个印刷头。至少一个喷嘴行优选不构造为唯一的直线式地彼此挨着排列的喷嘴行,而是总体上实现多个单独的、进一步优选为两个在圆周方向上彼此错开地布置的彼此挨着排列的喷嘴行。
当印刷头212具有多个喷嘴时,印刷头212的喷嘴的所有目标区域共同形成印刷头212的工作区域。喷嘴棒213的印刷头212以及特别是双行印刷头212的工作区域在轴向A上看彼此邻接,和/或在轴向A上看彼此相叠。按照这种方式,即使印刷头212在轴向A上不连续,仍然确保:在轴向A上看以规则的而且优选周期性的间距来安置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和/或特别是印刷头212的每个双行的喷嘴的目标区域。在任何情况下,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整个工作区域优选在印刷机01的工作宽度和/或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沿轴向A的整个宽度的至少90%以及进一步优选100%上延伸。在关于轴向A的一个或两个侧面上,承印材料幅材02和/或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可以存在如下的狭窄区域,该区域不属于喷嘴棒213的工作区域。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整个工作区域优选由至少一个喷嘴棒的印刷头212的全部工作区域组成以及优选由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印刷头212的喷嘴的全部目标区域组成。双行印刷头212的整个工作区域在轴向A上来看,优选与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工作区域一致。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在圆周方向上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具有多行的喷嘴。优选的是,每个印刷头212具有大量喷嘴,所述喷嘴进一步优选以沿轴向A的多行和/或多列的阵列优选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其中,这种列进一步优选相对于圆周方向倾斜延伸地布置,例如一般提高印刷图的解析度。优选的是,在正交于轴向A的方向上,特别是在沿承印材料02的传送行程的传送方向上和/或在关于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先后布置有多行的印刷头212,进一步优选4组双行的印刷头212以及更进一步优选8组双行的印刷头212。进一步优选至少在印刷生产中在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将多行的印刷头212,进一步优选4组双行的印刷头212以及更进一步优选8组双行的印刷头212先后指向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地布置。
在此,印刷头212至少在印刷生产中优选以如下方式取向:使得每个印刷头212的喷嘴基本上沿径向指向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在此,相对于径向处在优选最高10°以及进一步优选最高5°的容差区域内的偏差应当适合作为大致上的径向。这意味着:至少一个指向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壳面的印刷头212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沿径向指向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壳面。在此,径向是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而言的径向。给每组双行印刷头212优选配设和/或能够配设有确定颜色的印刷油墨,例如分别是黑色、青色、黄色、品红色油墨中的一种或者是漆,例如清漆。相应的喷墨印刷装置211优选构造为四色印刷装置211,并且实现了对承印材料幅材02在单面进行四色印刷。同样可行的是,将或多或少不同的油墨利用印刷装置211加以印刷,例如额外的特殊油墨。于是,优选相应地将或多或少的印刷头212和/或双行印刷头212布置在相应的印刷装置211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印刷生产中将多行的印刷头212、进一步优选四组双行以及更进一步优选8组双行的印刷头212先后指向至少一个转印体(例如至少一个转印滚筒和/或至少一个转印带)的至少一个表面地布置。
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为了产生印刷墨滴优选根据按需滴墨的方法来工作。原则上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的印刷头212,该印刷头根据其他用于产生印刷墨滴的方法来工作,例如连续喷墨方法。在按需滴墨的方法中,印刷墨滴在需要时有针对性地产生。优选针对每个喷嘴使用至少一个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当加载电压时能够以高速度使以印刷油墨填充的容腔降低一定比例。由此,将通过与利用印刷油墨填充的容腔相连的喷嘴碰触的印刷油墨挤出并且形成至少一个印刷墨滴。通过对压电元件加载不同的电压,来对压电元件的调整行程进而还有容腔的减小程度以及印刷墨滴的大小施加影响。按照这种方式能够在所产生的印刷图中实现颜色梯度,而不改变对印刷图起作用的墨滴数目(幅值调制)。也可行的是,对每个喷嘴采用至少一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在以印刷油墨填充的容腔中以很高的速度通过蒸发印刷油墨而产生气泡。气泡的附加体积压挤又通过相应喷嘴射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印刷墨滴的印刷油墨。
在按需滴墨的方法中,不再需要当墨滴从相应喷嘴中射出后的墨滴偏转,这是因为可行的是:相应印刷墨滴在运动的承印材料幅材02上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的目标位置仅通过相应印刷墨滴的发射时刻和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和/或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动位置来加以确定。通过分别操控每个喷嘴,仅在所选出的时刻以及在所选出的位置将印刷墨滴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传递到承印材料幅材02。这一过程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和/或转角位置、相应喷嘴与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的间距以及相应喷嘴的目标区域在圆周角方面的位置相关地实现。由此,获得所希望的印刷图,其与所有喷嘴的操控相关地实现。
如所介绍那样,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优选以如下方式在电路技术上与机器控制器相连接:使得机器控制器基于由机器控制器给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规定的、针对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随时获取关于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进而同时还有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动位置的信息。墨滴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至少一个喷嘴中射出的过程优选与第一驱动马达208的由机器控制器规定的转动位置相关地实现。在此,由机器控制器给第一驱动马达208规定的、针对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优选实时地被一并引入对用于操控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喷嘴的数据的计算中。与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的实际数据的比较优选不是必需的并且优选不进行。
优选的是,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每种待处理的油墨的储存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储存容器优选具有10升至100升的容纳能力。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以及进一步优选为每个储存容器借助至少一个管路分别与至少一个缓冲储存装置连接。至少一个缓冲储存装置优选具有1升至10升的容纳能力。通过布置在至少一个缓冲储存装置中的印刷油墨量可行的是:替换一个或多个储存容器,而不中断连续的印刷生产。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以及进一步优选为每个缓冲储存装置借助至少一个另外的称为进管的管路分别与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相连接。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优选具有0.1升至1升的容纳能力。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连接。优选的是,每组双行印刷头212分别配设由一对中间储存装置。优选的是,在至少一个储存容器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之间,以及进一步优选在至少一个储存容器与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准备装置,借助该准备装置优选能够给相应的印刷油墨除去污物和/或气泡。
优选的是,将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布置在与相应的中间储存装置相配合的印刷头212的上方。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与相应的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之间的高度差针对多个以及进一步优选针对所有印刷头212分别是等大的。由此,确保的是:印刷油墨加在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上的静液压力对于每个印刷头212而言是等大的,并且进而针对所有印刷头212产生相同的工作条件。优选的是,至少是至少一个将至少一个中间储存装置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连接的进管被加载和/或能够被加载低压。由此,例如防止印刷油墨不希望地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中流出。优选的是,每个印刷头212也具有至少一个排出管,通过该排出管能够将优选已干燥结块或被沾污的印刷油墨从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中排出,而不会经设置用于印刷的喷嘴射出。至少一个排出管优选与至少一个废物容器相连接。
通过借助幅材边沿对齐装置114承印材料幅材02的对齐以及必要时通过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压印机构206以及通过承印材料幅材02绕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很大的缠绕角以及必要时通过诸如带动件的其他装置,确保:承印材料幅材02在不打滑情况下以精确限定的位置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上,并且直到有意分开时都保持在缠绕角区域的端部上。通过承印材料幅材02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的接触,还使得至少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上以及至少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发生接触期间还有在与印刷墨滴接触之后,防止或至少以足够程度减小承印材料幅材02的拱起。由此,确保:不同印刷头211的印刷墨滴涂覆到被均匀限定地布置的承印材料幅材02上。承印材料幅材02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精确的而且恒定的位置对于合乎配准和/或合乎套准的印刷图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当至少一个喷嘴的操控方案如上所述地与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转动位置相关联时。
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喷嘴以如下方式布置:喷嘴与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上的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的间距优选在0.5mm与5mm之间,进一步优选在1mm至1.5mm之间。转角传感器的很高的角度解析度和/或很高的采样频率和/或者由机器控制器规定的以及由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处理的、针对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的高准确度实现了非常准确的位置确定和/或识别承印材料幅材02相对于喷嘴的位置以及喷嘴的目标区域。在喷嘴与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的墨滴飞行时间例如通过学习过程和/或通过喷嘴与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已知的间距以及已知的墨滴速度来获知。基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装置208的转角位置、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以及墨滴飞行时间来确定用于射出相应墨滴的理想时刻,从而实现承印材料幅材02合乎配准和/或合乎套准的成图。
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一印刷图传感器的传感器,进一步优选在沿承印材料幅材02朝向第一印刷装置211的传送行程上的一个位置上布置。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例如构造为第一行摄影机或者构造为第一面摄影机。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例如构造为至少一个CCD传感器和/或构造为CMOS传感器。借助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和相应的评估单元(例如布置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优选对第一印刷装置211的所有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先后安置和/或起作用的印刷头212和/或双行印刷头212的操控方案加以监控和/或调节。在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仅布置有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该印刷图传感器的传感区域包括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整个宽度。在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仅布置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该第一印刷图传感器沿相对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A能够运动地构造。在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布置多个印刷图传感器,所述印刷图传感器的相应传感区域分别包括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不同区域。优选的是,所述区域沿相对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方向正交的方向A彼此错开地布置。优选的是,多个印刷图传感器的传感区域的整体包括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整个宽度。
由分别从第一印刷头212中出来的印刷墨滴形成的图像点的位置优选与由分别从相应第二印刷头212(其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在相应第一印刷头212后方安置)中出来的印刷墨滴形成的图像点的位置相比较。这一过程优选与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先后安置的和/或起作用的、相应第一和第二印刷头212是处理相同的印刷油墨还是处理不同的印刷油墨无关地实现。对出自不同印刷头212的印刷图的位置的协调性加以监控。对于相同印刷油墨的情况,监控分图套准正确的接合。对于不同印刷油墨的情况,监控配准或颜色套准。优选的是,利用至少一个印刷图传感器的测量值也实现了对印刷图的质量监控。
根据各个喷嘴能够被操控和运行的速度,承印材料幅材02很可能被以相同的印刷油墨多次印刷,直至能够实现所希望的结果。为此目的,为每种印制油墨优选配设至少两个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先后布置双行印刷头212。由此,当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速度为2m/s以及四色印刷时,实现了600dpi(每英寸600个图像点)。优选还可以是每分钟150m或更高的幅材速度。较小的解析度和/或较少的颜色相应实现更高的传送速度。特别是可以替代四色印刷来进行双色印刷,这是例如当两种油墨中的每一种分别对应印刷头212中的一半时。由此,例如能够使印刷速度加倍。印刷头212的更大的数目是另一种可行方案,用以对能够实现的印刷解析度和/或传送速度和/或颜色选择施加影响。特别是必须注意对印刷头212加以控制的控制器的足够高的数据处理速度。
在常规的印刷生产中,所有印刷头212位置固定地布置。由此,确保所有喷嘴持续的合乎配准和/或合乎套准的取向。可以考虑不同的状况,其中,印刷头212需要运动。这样的第一状况表现为快速换卷或者推广为具有粘接过程的换卷。在此,借助胶带将承印材料幅材02与另一承印材料幅材02相连接。由此,获得了必须经历承印材料幅材02的整个传送行程的连接部位。该连接部位具有如下的厚度(即最小尺寸),连接部位的厚度大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厚度。连接部位基本上与两个承印材料幅材02以及粘接带合起来的厚度一样厚。由此,当连接部位通过印刷头212的喷嘴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滚筒壳面之间的空隙时,可能遇到困难。因此,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在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的至少一个方向上能够运动。按照这种方式,能够将间距足够程度地扩大,但接下来必须再次相应缩小。这样的第二状况例如当对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加以维护和/或清洁时出现。印刷头212优选分别固定在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上并且能够分别与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分离。由此,能够对各个印刷头212加以维护和/或清洁和/或替换。
当多个能够彼此相对运动的喷嘴棒213得到布置时,在将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引回到印刷位置中时,可能出现喷嘴棒彼此间最小程度的有误位置。也就是可能出现排齐需求,特别是将一个喷嘴棒213的所有印刷头212相对于另一喷嘴棒213的所有印刷头212排齐的需求。当将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固定在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在该喷嘴棒上已经固定有至少另一印刷头212)上时,则不一定非要而是最多偶尔将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相对于至少一个已经固定的印刷头212(具体而言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在周向上和/或在轴向A上)精确匹配的排齐。同样在这里可能需要将各印刷头相对于同一喷嘴棒213和/或其他喷嘴棒213的其他印刷头212进行排齐的需要。
至少一个传感器对相对于至少一个已经事先固定的印刷头212的目标区域的位置的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的目标区域的位置加以检测。这优选借助于将由相应的印刷头212产生的图像点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上的位置进行比较而实现。作用用于此的传感器的优选是已经介绍的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而同样可行的是:为此将另一传感器用作已经介绍的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例如针对所述目的专门化的传感器。相对位置借助评估单元(例如布置在上级的机器控制器)来评估。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在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的安装位置能够借助对印刷头212的喷嘴的操控得到补偿或者说弥补,优选类似于不同组的双行印刷头212中的印刷头212已经介绍的匹配方案来进行。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在关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轴向A上的安装位置借助至少一个调整机构来补偿或者说弥补。优选的是,多个印刷头212分别具有自己的调整机构,进一步优选所有印刷头212分别具有自己的调整机构。也可以考虑的是:将一个印刷头212用作参照物,将其他印刷头212根据该印刷头排齐。用作参照物的印刷头212不需要自己的调整机构。每个这样的调整机构具有至少一个直线驱动装置,该直线驱动装置优选构造为电马达以及进一步优选构造为步进马达。直线驱动装置例如具有芯轴驱动装置和/或齿杆和小齿轮。直线驱动装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具有偏心轮和与之相配合的槽。每个具有直线驱动装置的印刷头212借助其直线驱动装置优选至少平行于轴向A能够运动地布置。
在装入至少一个印刷头212之后,优选执行测试印刷,其中,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以及至少一个用作参照物的印刷头212将印刷墨滴传递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测试印刷图样优选自动地借助传感器(例如第一印刷图传感器)来检测。在通过测试印刷图样检测到至少一个新的和/或需要再次布置的印刷头212的实际位置发生偏差时,优选自动化地借助调整机构执行印刷头212在轴向A上的位置匹配和/或对印刷头212的喷嘴与墨滴射出时刻相关的操控方案的匹配。测试印刷图样例如可以呈在承印材料02的一部分或整个轴向宽度上延伸的测试带的形式来设计。这种测试印刷图样以及特别是测试带优选也在连续进行的印刷生产中至少暂时印刷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例如印刷到两个印刷图之间的区域中,该区域在制造成品印刷产品时表现为边缘区域,该边缘区域本来就是要被切掉的,特别是与测试印刷图样是否布置于其上是无关的。至少一个传感器则记录至少一个测试图样的印刷图。特别是可以利用传感器来检测时间上彼此先后出现的这样的测试图样,该传感器分别在不同的轴向位置上运动,以便分别在那里检查图像点的位置。
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优选能够在轴向A上运动地布置,进一步优选能以如下程度运动:使得没有喷嘴棒213的喷嘴和/或印刷头211的工作区域关于轴向A具有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某一组成部件相同的位置。为此,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承载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滑座沿至少一个直线引导件能运动地布置。为了维护印刷装置211,至少一个喷嘴棒213优选首先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旋转轴线207沿径向定向的方向上伸出并且接下来沿轴向A运动。优选的是,布置有保护盖件,该保护盖件能够相对于至少一个喷嘴棒213运动到如下位置,在该位置中,保护盖件以将至少一个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中伸出的喷嘴棒213的所有喷嘴加以遮盖的方式来布置。按照这种方式,防止喷嘴干燥。优选的是,在该位置中,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喷嘴还有保护盖件关于轴向A处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辊身的区域中。进一步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和保护盖件在该位置中限定出一个气密性封闭的容腔,在该容腔内布置有喷嘴开口。
优选布置有如下的至少一个喷嘴清洁装置,该喷嘴清洁装置具有一行清洗喷嘴和/或刷子和/或刮板。至少一个喷嘴清洁装置优选能够沿轴向A运动和/或能够从下方运动靠近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喷嘴。附加地或可替换地,至少一个喷嘴棒213能够从上方运动靠近喷嘴清洁装置。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喷嘴清洁装置与保护盖件相连接和/或能够与保护盖件共同运动,例如沿轴向A运动。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喷嘴清洁装置也可以相对于保护盖件运动,例如以便使至少一个喷嘴清洁装置从封闭的容腔中移出。保护盖件优选同时用作针对从清洗喷嘴中出来的和/或从喷嘴中滴落的清洁液体和/或污物和/或印刷油墨的收集容器。至少一个喷嘴棒213能够完全实现与印刷机01的以碰触承印材料幅材02的方式布置的组成部件相独立地运动。由此,能够执行这种清洁和/或维护,而承印材料幅材02不受影响,并且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不必从印刷机01中取出。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和/或其喷嘴按照第一和/或第二方案得到清洁。在第一清洁方案中,印刷油墨优选在关断低压和/或在提高压力的情况下通过至少一个印刷头212来输送,优选以如下的量输送:使杂质和干燥结块的油墨被一并带出并且优选导入用作收集容器的保护盖件中。该保护盖件优选能够以单独的、与至少一个喷嘴棒213分开的封闭件来封闭和能够分开清洁,特别是清洗。清洁的第一方案是优选的清洁方案。例如当污染程度很高时,执行第二类型的清洁方案,在此,分别将整个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及其进管以及优选还有相应的印刷油墨中间储存装置完全取出并且以清洁液体彻底清洗。清洁液体由优选借助用作接收容器的保护盖件来接收。这种操作方式伴随有印刷油墨的大量损失,但也可以实现了特别强力的清洁的优点。
在承印材料幅材02已经经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之后,承印材料幅材02沿其传送行程继续传送并且优选输送给至少一个干燥器单元300的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相应地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布置在第一印刷装置211的后面以及特别是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后面。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由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第一侧面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最后的碰触部位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之间,不与卷筒纸印刷机01的组成部件保持接触。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特别是未由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碰触了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二侧面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最后的碰触部位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之间,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214和/或与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12保持接触。
优选的是,布置有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214,该转向辊进一步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沿相比于必要时存在的水平分量具备更大的竖直(优选朝下指向的)分量的方向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相分离的方向将承印材料幅材朝下以如下方向转向,该方向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向分量具备更大的水平分量。在此,仅承印材料幅材02的未由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第二侧面与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214保持接触。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进一步优选构造为第三测量辊214的第三测量装置214。第三测量装置214用于测量幅材张紧程度。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214与构造为第三测量辊214的第三测量装置214相同。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12,所述转向辊将承印材料幅材02从所述方向或者另一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具备更大的水平分量的方向朝向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具备更大的竖向(优选向上指向)的竖直分量的方向转向。在此,仅承印材料幅材02的特别是未由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碰触了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第二侧面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12相接触。
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优选构造为红外线辐射干燥器301。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以及优选为多个(进一步优选为至少6个、更进一步优选至少10个)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上先后布置的辐射源302,所述辐射源优选构造为红外线辐射源302。辐射源302(优选为红外线辐射源302)在此是如下的装置,借助所述装置有针对性地将电能转换和/或能够转换成辐射,优选为红外线辐射,并且将其指向和/或能够指向承印材料幅材02。至少一个辐射源302优选具有受限定的作用区域。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分别是如下区域,所述区域包括特别是能够在不中断的情况下直线式地直接或经由反射器与辐射源302关联的所有点。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由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所有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组成。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优选由至少一个辐射源302指向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处于至少一个辐射源302后面的部分。
至少一个辐射源302具有如下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辐射源302的长度至少是辐射源302的宽度和高度的五倍大。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长度优选沿平行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的轴向A进而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宽度的方向A延伸。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具有至少一个辐射源302,该辐射源在水平的、正交于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地定向的方向A上延伸。多个这样取向的辐射源302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上的先后布置实现了将总体上输出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的辐射功率与分别施加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的油墨量和/或油墨密度相匹配。
至少一个辐射源30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以及进一步优选为两个)管,管的直径优选为10mm与50mm。至少一个管优选由在红外区域内对于辐射至少部分是透过性的材料构成,进一步优选由石英玻璃构成。在每个这种管的内部布置有红热体,优选为红热螺旋件或者红热带,其优选由钨和/或钨合金和/或碳构成。红热体例如可以由碳化钨构成。优选的是,反射器层施加到管的背向承印材料幅材02的侧面上。红热体用作发热电阻,其在通电时实现升温和发热。每个辐射源302具有壳体316,该壳体优选具有至少一个以及进一步优选为多个排气开口,并且该壳体优选不布置在红热体与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优选所有通气开口通入共同的排气管路318中。
在优选除了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定向之外都与前面和后面介绍的内容相同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长度平行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地取向。于是,优选的是,将多个辐射源302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宽度的方向A并排布置。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具有至少一个辐射源302,该辐射源在具有至少一个与承印材料02的传送行程平行地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定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按照这种方式,可行的是,不同宽度的承印材料幅材02得到最佳的干燥,而无需耗用很多能量和/或承担对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过度加热的风险。干燥器功率的匹配能够借助对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辐射功率优选个别的调节来实现。
而优选的是,多个辐射源302与其长度相关地彼此平行地布置。优选的是,多个辐射源302在一个正交于辐射源302的长度取向和/或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延伸的方向上并排布置。由此,优选多个辐射源302分别正交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地延伸,并且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上来看先后布置。通过由至少一个辐射源302发出的辐射,使湿气从承印材料幅材02中和/或从布置于其上的印刷油墨中去除,并且被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内腔中的环境空气所吸收。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延伸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所述内腔。为了实现持续高的干燥功率,实现对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组成部件的调温和/或对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内腔的排气。为此,优选至少一个调温装置布置在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区域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调温装置构造为通气装置。通气装置优选也用于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中排出湿气和/或溶剂。
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以及优选至少一个与之连接的进气开口313和空气输出管路318以及优选至少一个与之连接的排气开口。至少一个进气开口313在指向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内腔的方向上被空气通流。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由此除了其作为辐射干燥器301的构造外,同样构造为流体干燥器301。就此方面,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辐射干燥器301。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将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构造为紫外线辐射干燥器301和/或纯流体干燥器301(例如热空气干燥器301)。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优选呈裂隙状的进气开口313。进一步优选至少在两个辐射源302之间以及更进一步优选在每两个辐射源302之间分别布置至少一个优选呈裂隙状的进气开口313。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以及进一步优选是每个辐射源302的壳体316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排气开口,进一步优选具有大量排气开口。
这样的调温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具有至少一个以流体调温的、优选以液体调温的构件,该构件优选以距至少一个辐射源302最高50cm、进一步优选最高15cm的距离来布置。例如这样的以流体调温的构件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中。这样的以流体调温的构件例如是承印材料导向元件,例如承印材料导向片,其具有至少一个被以调温流体以及优选为调温液体通流和/或能够通流的管路,和/或与这样的管路连接。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以及优选每个辐射源302的壳体316中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至少一个被以调温流体以及优选为调温液体通流和/或能够通流的管路,和/或与这样的管路连接。作为调温流体例如使用水。
通过至少一个进气开口313,将空气导入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内腔中。在第一干燥器301中优选存在高压。在第一干燥器301的内部,通过红外线干燥器将需要从承印材料幅材02上去除的水和/或印刷油墨的溶剂去除,并且被导入的空气吸收。于是,空气通过至少一个排气开口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中排出。通过排出吸收了过量的水和/或溶剂的空气,一方面避免了处在第一干燥器301中的空气对于水和/或溶剂饱和,并且另一方面附加地从干燥器301的内部送出热能。这提高了第一干燥器301的效率和辐射源302的寿命。
优选的是,在至少一个进气开口313前面接有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并且在至少一个排气开口后面接有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其中,至少一个通气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空气给入管路317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从至少一个干燥器导出的空气输出管路318,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优选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借助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优选将能量从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的内腔以及特别是从流经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的空气流能够传递给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的内腔以及特别是传递给流经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的空气流,进一步优选在不经介质(特别是气体)中转的情况下从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传递到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中。
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空气给入管路317,借助第二空气给入管路317在避开或者说绕开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将至少一种气体输送给所述至少一个干燥器,气体优选为新鲜空气。按照这种方式,优选能够对需要给入的气流的温度加以控制和/或调节,特别是按照调整相应混合比例关系的方式。另外,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和/或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中的流体速度优选能够得到控制和/或调节。
优选的是,附加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地将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与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也间接地与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相连接。优选的是,至少一个输送装置构造为至少一个气体输送装置,例如构造为至少一个泵。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优选构造为至少一个空气输送装置。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能够控制以及进一步优选能够调节的气体阀。至少一个气体阀优选能够手动调整和/或与驱动装置联接和/或以马达驱动并且优选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瓣板的支路。与至少一个气体阀的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管路优选是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与至少一个气体阀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二管路优选例如引导至废物处理装置和/或重复利用装置。与至少一个气体阀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管路优选引导至至少一个输送装置。至少一个另外的管路(例如新鲜空气管路)同样引导至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优选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装置,将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的内腔与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的内腔以流体技术相连接和/或能够连接。
借助至少一个气体阀优选能够对一部分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中导出的空气加以调整,这部分空气优选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装置被再次输送给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为此,至少一个气体阀优选以如下方式得到调整,使得将流经与至少一个气体阀连接的第一管路的空气的能够优选从0%至100%调整的份额再次传送到与至少一个气体阀连接的第三管路中并且进而经由至少一个输送装置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再次传送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中。余下的导出的空气优选被输送给与至少一个气体阀相连接的第二管路并且被送出。至少一个气体阀确定出通流空气输出管路318的气流的输送给空气给入管路317的份额和作为废气导出的份额。通过送出过程,优选产生低压,该低压优选自动地通过如下方式得到补偿:借助新鲜空气管路将另外的空气优选首先传送到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中并且传送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中。低压本身优选用于将所需的空气体积吸取通过新鲜空气管路。按照这种方式,改善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效率,这是因为未完全饱和的废气被再次利用并且由此能够节约热能,因为热的废气被再次导入。另一方面,对于所需的准备措施而言,减少了需要清洁的空气体积。印刷机01优选长处特别在于:布置有至少一个气体阀,用于对穿流至少一个空气输送管路318的和/或能够由至少一个空气输送管路318引导的和/或由至少一个空气输送管路318引导的气流的、输送和/或能够输送给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的份额以及作为废气导出和/或能够导出份额加以确定。
至少一个进气开口313和/或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和/或至少一个排气开口和/或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或至少一个热交换器和/或至少一个输送装置和/或至少一个气体阀和/或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气体阀连接的第二管路和/或至少一个废物处理装置和/或重复利用装置和/或至少一个与至少一个气体阀连接的第三管路和/或新鲜空气管路优选是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通气装置的组成部件。这特别是意味着:优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并且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空气给入管路317和至少一个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318以及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优选至少一个优选能被驱动和/或被驱动的(例如借助电驱动装置被驱动的)输送装置,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与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优选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借助至少一个输送装置与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联接和/或能够联接。在此,对于引导至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空气给入管路317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管路317,该管路的内腔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内腔连接,该管路的内腔在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运行中被气体沿朝向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内腔的方向通流和/或能够通流。在此,对于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318,特别是理解为如下的管路318,该管路的内腔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内腔连接,该管路的内腔在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运行中被气体沿自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内腔离开的方向通流和/或能够通流。
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以及特别是穿过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的传送行程具有比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更大的竖直分量。特别是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的传送行程优选有75%以及进一步优选95%以及更进一步优选完全沿至少一个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具备更大的竖向分量的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传送行程基本上沿竖直方向朝上延伸。由此确保:当幅材撕裂时,没有承印材料幅材02的部分从上方落到辐射源302上和/或贴放在辐射源302上。按照这种方式,防止了承印材料幅材02在热的辐射源302上点燃。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沿传送行程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内腔中,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为: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由承印材料幅材02加以屏蔽以防辐射源302。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防止承印材料幅材02发生不受控制的震颤,否则,这种震颤可能由于从至少一个进气开口313中流出的空气而出现。承印材料幅材02绕至少一个第一支撑辊319的缠绕角优选为1°至45°,进一步优选为1°至25°。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承印材料02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所设置的传送行程具有至少两个分区段,所述分区段分别沿具有竖直分量的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沿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具有更大的竖直分量的方向延伸。承印材料的所设置的传送行程沿其中一个至少具有沿竖直方向分量的分区段向上延伸。承印材料的所设置的传送行程沿其中另一至少具有沿竖直方向分量的分区段朝下延伸。所设置的传送行程的其中一个分区段和另一分区段优选通过所设置的传送行程的至少一个所设置的连接段相互连接。至少一个连接段优选沿具有水平分量、进一步优选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具有更大的水平分量的方向延伸。由此,至少一个干燥器301可以优选特别紧凑地构造。
在承印材料幅材02朝向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的传送方向上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以及优选具有朝向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移近和/或能够移近(贴靠)的第一冷却辊压印机构306以及优选至少一个朝向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移近和/或能够移近的折转辊307;308。第一冷却辊压印机构306优选具有壳面,所述壳面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的、构造为第一冷却辊驱动马达311的第一驱动马达311以及优选还有第一冷却辊压印机构306优选是幅材张紧度调节件的一部分,也就是以调节幅材张紧度的方式布置,并且优选为此目的至少部分地和/或暂时地与置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优选表现为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四旋转体304。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沿其传送行程以优选至少180°以及进一步优选为至少270°的缠绕角来缠绕和碰触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的壳面的设置为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和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的接触面的部分面具有绕至少一个冷却辊304优选至少180°以及进一步优选为至少270°的缠绕角。这使得承印材料幅材02获得特别高效的冷却,并且由此实现了很高的干燥器功率。在此,特别是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的占位需求很小,这是因为已经能够以冷却辊304来实现很高的能量传递。
第一冷却辊压印机构306优选与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一起形成第一冷却辊缝隙309,在该冷却辊缝隙中优选布置有承印材料幅材02和/或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该冷却辊缝隙。在此,承印材料幅材02从冷却辊压印机构306压紧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上。承印材料幅材02以其进一步的伸展来缠绕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的优选第二折转辊308。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的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优选构造为被冷却介质穿流的冷却辊304。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的辊身的至少一部分被冷却介质穿流和/或能够穿流地构造。冷却介质优选是冷却液体,例如水。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流体回路既与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以及必要时存在的第二冷却装置333连接,又与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调温装置连接。第一冷却辊304优选具有自己的第一冷却辊驱动马达311。
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之后,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优选的是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优选紧邻地在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前和优选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之后以及特别是在印刷单元200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幅材边沿对齐装置,其优选以手动地或被驱动的方式能得到控制和/或调节地构造。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类似于第一印刷单元200地构造。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就所介绍的构件而言心相对于第一印刷单元200基本上以及进一步优选完全对称地构造。相应的对称平面具有水平的面法线,其正交于轴向A而置。第二印刷单元400特别是具有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者简称中心滚筒401,所述中心滚筒在印刷运行中被承印材料幅材02缠绕,具体而言同样以优选至少180°以及进一步优选为至少270°的缠绕角来缠绕。与之相应地,在印刷运行中,在周向上看优选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滚筒壳面有至少50%以及进一步优选至少75%与承印材料幅材02保持接触。
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表现为马达驱动的第五旋转体401。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具有如下的旋转方向,该旋转方向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方向相反。沿着承印材料02的传送行程在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之前,优选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或幅材清洁装置402以作用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方式布置。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优选构造为第二除尘装置402。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刷子和/或至少一个吸除装置和/或用于对吸附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上的颗粒静电放电的装置。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对应承印材料02的至少一个第二侧面,特别是以至少作用于和/或能够作用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第二侧面的方式指向。如果第一承印材料清洁装置202以对承印材料幅材02的两个面起作用和/或能够起作用的方式构造,则第二承印材料清洁装置402可以取消。
第二印刷单元400的构造为第二转向辊403的辊403平行于第二中心滚筒401并且与该中心滚筒通过第二空隙404保持间距地布置。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传送行程类似于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传送行程地延伸。承印材料幅材02特别是优选缠绕第二转向辊403的一部分并且由该第二转向辊403以如下方式转向:使得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第二空隙404中既相对于第二转向辊403沿切向,又相对于第二中心滚筒401沿切向地延伸。优选的是,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二压印机构406的滚筒406布置在第二印刷单元400中。第二压印机构有406优选具有如下壳面,所述壳面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第二压印机构406优选类似于第一压印机构206地构造和布置,特别是就其和第二压印机构缝隙409的可运动性而言。既包括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轴线407又包括第二压印机构406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具有如下的面法线,所述面法线与水平方向偏差出最高20°以及进一步优选最高10°。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二压印机构406的旋转轴线布置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的下方。
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类似于第一中心滚筒201地布置和构造,特别是针对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以及相应优选布置的第二转角传感器而言,所述转角传感器以对第二驱动马达408和/或第二中心滚筒401本身的转角位置进行测量和/或能够测量以及发送和/或能够发送给处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的方式来设计。通过第二转向辊403和/或优选通过第二压印机构406将承印材料幅材02平整地以及优选以明确而已知的位置贴靠到第二中心滚筒401上。特别是第二驱动马达408优选构造为电马达408,以及进一步优选构造为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直接驱动装置408和/或单独驱动装置408。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优选构造为同步马达408。
第二转角传感器优选同样例如构造为旋转编码器或绝对值编码器,从而优选借助置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能够以绝对的方式或者说以绝对值的方式确定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和/或优选是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动位置。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优选布置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轴线407相关的第一轴向端部上,而转角传感器优选布置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与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轴线407相关的第二轴向端部上。转角传感器优选同样具有特别高的解析度,例如每个全角度(360°)至少3000个增量,进一步优选至少10000个增量以及进一步优选100000个增量。转角传感器优选具有很高的时间采样频率。
附加地或者可替换地,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同样以如下方式在电路技术上与机器控制器相连接,使得机器控制器基于由机器控制器给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规定的、针对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随时获取关于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进而同时还有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动位置的信息。特别是优选将机器控制器的规定了第二中心滚筒401和/或第二驱动马达401的转角位置或转动位置的区域直接地(特别是中间不接传感器地)与机器控制器的对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二个印刷头412加以控制的区域相连接。
在第二印刷单元400内部布置有至少一个构造为喷墨印刷装置411的第二印刷装置411,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优选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方向上以及进而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第二压印机构406之后以指向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方式来布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优选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相同,特别是就至少一个喷嘴棒413、至少一个构造为喷墨印刷头412的印刷头412及其呈双行的布置、印刷方法的实施方案和解析度、喷嘴的布置、排齐以及操控方案、至少一个喷嘴棒413和至少一个印刷头412借助带相应电马达的至少一个调整机构的可运动性和可调整性的方面。类似的保护盖件和/或清洁装置优选得到布置。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印刷头412的正确的排齐也优选以如下方式得到检查:使得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所印刷的印刷图,并且机器控制器评估该印刷图。至少一个传感器优选是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图传感器,该第二印刷图传感器类似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地构造。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构造为四色印刷装置411。
如所介绍那样,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优选以如下方式在电路技术上与机器控制器相连接:使得机器控制器基于由机器控制器给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规定的、针对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随时获取关于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进而同时还有第二中心滚筒401的转动位置的信息。墨滴从至少一个印刷头412的至少一个喷嘴中射出的过程优选与第二驱动马达408的由机器控制器规定的转动位置相关地实现。在此,由机器控制器给第二驱动马达408规定的、针对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的额定数据优选实时地被一并引入对用于操控至少一个印刷头412的喷嘴的数据的计算中。与第二驱动马达408的转动位置的实际数据的比较优选不是必需的并且优选不进行。
印刷机01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该套准传感器对至少一个以及优选为每个由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施加到承印材料幅材02的第一面上的印刷图的位置加以检测,并且将该印刷图发送给处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作为至少一个由套准传感器检测的印刷图,例如可以使用条形码,该条形码为此目的在第一印刷部件200中被施加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这种条形码可以包含关于由第一印刷单元200施加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的内容和/或尺寸的信息。由此,即使例如分段长度、也就是所施加的印刷图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方向上的长度改变时,仍确保了套准正确性。处于上级的机器传感器基于印刷图的位置来计算用以操控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的印刷头412的喷嘴的理想的时段。按照这种方式,实现了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印刷图与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第二面上的第二印刷图的套准正确的排齐。
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优选相比于第一中心滚筒201,更靠近第二中心滚筒401地布置。按照这种方式能够顾及到承印材料幅材02沿其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之间的传送行程所承受的尽可能多的影响,例如承印材料幅材02沿传送行程的拉伸。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构造为至少一个面照相机。这种面照相机优选具有足够高的解析能力,以便能够识别套准错误和/或配准错误,例如比0.05mm更佳的解析能力。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套准传感器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图传感器相同,凭借该印刷图传感器,对第一印刷装置211的所有在第一中心滚筒201的周向上先后安置的和/或起作用的印刷头212和/或双行印刷头212的操控方式加以监控和调节。
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相关地,在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后面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在承印材料幅材02已经过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后,承印材料幅材02沿其传送行程继续传送并且优选输送给至少一个干燥器单元300的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优选类似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地构造。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和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是至少一个干燥器单元300的组成部件。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与承印材料幅材02相关的作用区域自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远离地指向,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与承印材料幅材02相关的作用区域自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远离地指向。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经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和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分段在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与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之间延伸穿过。
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由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第二侧面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最后的碰触部位与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01的作用区域之间,不与卷筒纸印刷机01的组成部件保持接触。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由第一印刷单元200印刷的、已经干燥的而且未由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碰触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的第一侧面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最后的碰触部位与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作用区域之间,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414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42保持接触。优选布置有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414,当承印材料幅材02沿比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具有更大的竖直的、优选朝下取向的分量的方向从第二中心滚筒401上揭离之后,所述转向辊414将承印材料幅材02沿比可能存在的垂直分量具有更大的水平分量的方向转向。在此,仅承印材料幅材02的未由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第一侧面与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转向辊414保持接触。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转向辊414构造为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在下面就此详细探讨。优选的是,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42,所述转向辊342将承印材料幅材02自上述方向或者自比可能存在的垂直分量具有更大的水平分量的方向转向到比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具有更大的竖直的、优选朝上取向的分量的方向。在此,仅承印材料幅材02的未由第二印刷单元400印刷的第一侧面与第二干燥器33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42保持接触。
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构造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构造相同,特别是就设置用于承印材料的传送行程和/或作为流体干燥器331和/或辐射干燥器331和/或热空气干燥器331和/或红外线干燥器331和/或紫外线干燥器331的构造方案方面。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特别是优选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辐射干燥器301。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特别是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冷却辊334,所述第二冷却辊进一步优选表现为至少一个第六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34。优选的是,第二冷却辊334借助第二冷却辊驱动装置341得到驱动和/或能够驱动。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与所介绍的构件相关地基本上以及进一步优选完全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对称地构造。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优选同样具有通气装置,其类似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通气装置地构造和/或与其联接或完全相同。
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优选是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相同的干燥器单元300的部件,进一步优选布置在相同的壳体329中。与空间布置方案相关地,干燥器单元300以及进而进一步优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还有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优选布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之间。这意味着,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优选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优选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轴线407的直线连接线以与至少一个干燥器单元300相交的方式布置。
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之后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拉出辊501。至少一个拉出辊501优选具有自己的构造为拉出辊驱动装置504的驱动马达504。至少一个拉出辊504优选表现为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第七旋转体504。至少一个拉出辊501优选与朝向至少一个拉出辊501移近和/或能够移近的拉出压印机构502一起形成拉出缝隙503,承印材料幅材02在拉出缝隙中夹紧,并且承印材料幅材02被输送通过该拉出缝隙503。至少一个拉出辊501也可以构造为抽吸辊。拉出压印机构502优选具有如下的壳面,所述壳面由弹性材料(例如弹性体)构成。拉出缝隙503优选用于调节幅材张紧程度和/或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
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拉出辊501的前面和/或后面,特别是沿着承印材料02的传送行程在至少一个干燥器301的后面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再润湿装置,其优选对承印材料幅材02由于经过干燥器单元300的处理而发生的很大的水分流失加以弥补。至少一个再润湿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优选给承印材料幅材加载电荷。至少一个再润湿装置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相反地充电并且在所述电极的附近释放优选呈优选带电荷的小水滴和/或水蒸气形式的水。一方面的至少一个第一电极和/或被加载电荷的承印材料幅材02以及另一方面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一同形成电容器,在该电容器的电场中,优选被加载电荷的小水滴和/或水蒸气运动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并且在达到时润湿该承印材料幅材。由此防止:特别是当承印材料幅材02被继续加工时,该承印材料幅材具有没必要的脆性。
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拉出缝隙503和/或润湿装置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后续加工装置500,所述后续加工装置构造为折页装置500和/或具有单张纸切刀500和/或平整出纸器500,或者构造为卷绕装置500。在后续加工装置500中和/或通过后续加工装置500,对承印材料幅材02优选加以折页和/或切割和/或装订和/或分类和/或折弯和/或打包装和/或卷绕。
示例性地介绍一种优选的后续加工装置500。承印材料幅材02在后续加工装置500中优选绕至少一个转弯杆506或导向辊506引导转弯,所述转弯杆或导向辊相对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成40°至50°的角度定向地布置。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折页三角板507,所述折页三角板给承印材料幅材02例如优选设有纵向折痕。可替换地可以使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也围绕至少一个折页三角板507。(这样的可替换的传送行程例如在图10中以虚线示出。)。接下来,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优选延伸经过至少一个导向辊508和/或通过至少一对传送带509来运行。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借助横向切割装置511被切成段,并且将这些分段借助折页刀512和折页辊对513设有第一横向折痕。接下来,这些分段优选可选地借助另一折页刀514(例如折页重物514)设有必要时可能存在的第二纵向折痕和/或被装订和/或得到适当切割。其他或可替换的类似处理方案同样可以考虑。按照这种方式能够制造例如具有可选的8开、12开或16开的印刷产品。
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能够分成多个分段。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通过卷筒纸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之间布置有多个接触部位。优选的是,两个这种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之间的接触部位对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的传送行程限制边界。
这种第一接触部位优选通过卷筒纸开卷装置100来确定,其中,卷筒保持装置103优选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一旋转体103并且由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驱动马达104来驱动。这种第二接触部位优选通过卷筒纸拉入缝隙119来确定,其中,牵拉辊118优选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118并且由牵引驱动马达146来驱动。这种第三接触部位优选通过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来确定,其中,优选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三旋转体201并且由其第一驱动马达208来驱动。这种第四接触部位优选通过第一冷却辊缝隙309来确定,其中,第一冷却辊304优选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四旋转体304并且由第一冷却辊驱动马达311来驱动。这种第五接触部位优选通过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来确定,其中,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优选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五旋转体401并且由其驱动马达408来驱动。这种第六接触部位优选通过第二冷却辊缝隙339来确定,其中,第二冷却辊334优选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六旋转体334并且由构造为第二冷却辊驱动马达341的驱动马达341来驱动。这种第七接触部位优选通过拉出缝隙503来确定,其中,拉出辊501优选表现为相应的马达驱动的第七旋转体501并且由拉出辊驱动装置504来驱动。
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一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之间的第一接触部位与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18之间的第二接触部位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二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18之间的第二接触部位与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之间的第三接触部位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三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之间的第三接触部位与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之间的第四接触部位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四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之间的第四接触部位与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401之间的第五接触部位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五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401之间的第五接触部位与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34之间的第六接触部位之间延伸。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六分段优选在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34之间的第六接触部位与承印材料幅材02同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之间的第七接触部位之间延伸。优选的是,为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分段分别对应有至少一个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进一步优选为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特别是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中的每一个用于检测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相应测量辊所对应的分段。
传送行程的第一分段优选从在卷筒纸开卷装置100中与卷筒保持装置103连接的承印材料幅材101出发,首先优选延伸经过摆动辊113并且通过幅材排齐装置114并且优选围绕构造为拉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辊141并且延伸进入拉入缝隙119。优选按照如下方式实现对在该第一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使得卷筒保持装置103的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在其旋转速度方面被这样调节,使承载摆动辊113的摆动杆121保持在额定位置,例如中间位置中。可替换地或附加地以如下方式实现对在该第一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使得卷筒保持装置103的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在其旋转速度方面被这样调节,使幅材张紧程度的借助优选构造为第一测量辊141(特别是拉入测量辊141)的第一测量装置141所测量的数值符合幅材张紧程度的额定数值。
在传送行程的第二分段中,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216,所述第二测量装置优选用于测量第二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传送行程的第二分段优选从拉入缝隙119出发,围绕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二测量辊216并且围绕第一换向辊203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至少一个中心滚筒201以及进一步优选延伸至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第一压印机构缝隙209。优选的是,传送行程从拉入缝隙119出发,并且优选围绕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216,首先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而言更大的水平分量延伸经过第一印刷单元200,并且然后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而言更大的竖直分量延伸至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下方的高度,并且然后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而言更大的水平分量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的下方穿过,然后围绕第一转向辊203延伸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桶201的滚筒壳面上并且优选进入第一压印机构缝隙209中。可替换地,也可以将第二测量装置216沿着传送行程进一步在后方布置。随后,传送行程从拉入缝隙119出发,首先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而言更大的水平分量延伸经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并且然后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而言更大的竖直分量向下延伸至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下方的高度,然后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而言更大的水平分量在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轴线207的下方穿过,然后围绕第二测量辊216以及围绕第一转向辊203延伸到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桶201的滚筒壳面上并且优选进入第一压印机构缝隙209中。
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实现对第二分段中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借助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对幅材张紧程度加以测量,并且借助牵拉驱动马达146以如下方式调节牵拉辊118的旋转速度,使在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处的幅材张紧度采用预设的数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对在第二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方式为:借助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对幅材张紧程度加以测量,并且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借助其驱动马达208被这样调节,使在第二测量装置216(特别是第二测量辊216)处的幅材张紧度采用预设的数值。
在传送行程的第三分段中,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三测量装置214,所述第三测量装置优选用于测量第三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第三测量装置214优选构造为第三测量辊214。传送行程的第三分段优选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第一压印机构缝隙209出发,延伸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进入第一冷却辊缝隙309。传送行程从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和/或第一压印机构209出发,延伸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装置211并且围绕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三测量辊214的转向辊214以及围绕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12,并且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以及围绕第一冷却装置303的第一折转辊307以及围绕第一冷却辊304,延伸至第一冷却辊缝隙309中。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来实现对第三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使得借助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214)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对至少一个第一中心滚筒201的旋转速度借助该第一中心滚筒的驱动马达208得到如下调节:使在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上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实现对第三分段中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使得借助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214)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对第一冷却辊304的旋转速度借助冷却辊的第一冷却辊驱动马达311这样得到调节:使在第三测量装置214(特别是第三测量辊)上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
在传送行程的第四分段中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四测量装置416,所述测量装置优选用于测量第四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第四测量装置416优选构造为第四测量辊416。传送行程的第四分段优选从第一冷却辊缝隙309出发,围绕至少一个第四测量辊416并且围绕第二转向辊403并且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中心滚筒401以及优选延伸进入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压印机构缝隙409。优选的是,传送行程从第一冷却辊缝隙309出发,首要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而言更大的水平分量延伸经过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和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并且然后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水平分量而言更大的竖直向下指向的分量延伸至第二中心滚筒401下方的高度上,并且然后以相比于可能存在的竖直分量而言更大的水平分量延伸经过在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轴线407下方延伸穿过,并且然后围绕第四测量辊416以及围绕第二转向辊403延伸到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滚筒壳面,并且优选延伸进入第二压印机构缝隙409。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实现对第四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使得借助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借助第一冷却辊的第一冷却辊驱动电机311如下调节第一冷却辊(304)的旋转速度,使得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上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实现对第四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使得借助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对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速度借助第二中心滚筒的驱动马达408得到如下调节,使得第四测量装置416(特别是第四测量辊416)上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
在传送行程的第五分段中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五测量装置414,所述测量装置优选用于测量第五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第五测量装置414优选构造为第五测量辊414。传送行程的第五分段优选从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和/或第二压印机构缝隙409出发延伸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进入第二冷却辊缝隙339。传送行程优选从至少一个第二中心滚筒401和/或第二压印机构缝隙409出发,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印刷装置411并且围绕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构造为第五测量辊414的转向辊414以及围绕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的至少一个转向辊342以及穿过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并且围绕第二冷却装置333的第三折转辊337并且围绕第二冷却辊334直至延伸进入第二冷却辊缝隙339,所述冷却辊缝隙由第二冷却辊334和第二冷却辊压印机构336形成。第二冷却辊334优选具有自己的第二冷却辊驱动马达341。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实现对第五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调节,方式为:借助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对第二中心滚筒401的旋转速度借助第二中心滚筒的驱动马达408进行如下调节:使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上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第五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实现调节,方式为:借助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对第二冷却辊334的旋转速度借助第二冷却辊的第二冷却辊驱动马达341进行如下调节:使第五测量装置414(特别是第五测量辊414)上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
在传送行程的第六分段中,优选布置有至少一个第六测量装置343,所述第六测量装置优选用于测量第六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第六测量装置343优选构造为第六测量辊343。传送行程的第六分段从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与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之间的第二冷却辊缝隙339穿过,并且围绕至少一个第六测量辊343延伸穿过拉出缝隙503。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对第六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实现调节,方式为:借助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对第二冷却辊334的旋转速度借助第二冷却辊的第二冷却辊驱动马达341进行如下调节,使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处的幅材张紧程度采用预设的数值。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第六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实现调节,方式为:借助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来测量幅材张紧程度,并且对拉出辊501的旋转速度借助拉出辊的拉出辊驱动装置504进行如下调节:时第六测量装置343(特别是第六测量辊343)处的幅材张紧程度保持恒定。
优选的是,所有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特别是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其他对幅材张紧程度进行测量的测量装置以及所有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与处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相连接,进一步优选与电子驱动导向轴相连接。一旦基于对幅材张紧程度的测量对这种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产生影响时,则置于上级的机器控制器优选对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在前和/在后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多个以及优选为所有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产生影响。由此,沿程度材料幅材02的整个传送行程与幅材张紧程度的改变实现特别快速的匹配。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各个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分别独立得到调节。由此,间接地在相邻的分段中获得了幅材张紧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同样也可以自动得到补偿。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至少一个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以及优选恰好一个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优选构造为起引导作用的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优选的是,起引导作用的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的旋转速度得到设置,进一步优选独立于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地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是,拉出辊驱动装置504是起引导作用的驱动马达504。
由此,优选获得如下的印刷机01,所述印刷机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以及自己的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相对应的第一驱动马达208,其中,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优选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和第二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幅材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的接触部和/或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本身来限定边界,并且优选至少对应第一分段地配设有用于测量第一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以及优选至少对应第二分段地配设有用于测量第二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以及优选布置有机器控制器,借助该机器控制器进一步优选在顾及到至少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对至少是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一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和/或者在顾及到至少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对至少是在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二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优选的是,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第一驱动马达208由机器控制器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机器控制器得到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者得到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机器控制器与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者得到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所述分段中的至少一个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来限制边界。
优选的是,沿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在至少一个印刷单元200的后面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和对应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第二驱动马达408。优选的是,沿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在至少一个印刷单元200的后面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以及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以及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干燥器331。优选的是第二印刷单元400具有至少一个进一步优选指向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壳面或至少一个转印体(例如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转印滚筒和/或至少一个转印带)的喷墨印刷头412,所述喷墨印刷头借助机器控制器得到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者得到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借助机器控制器与至少是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能够控制,和/或者得到调节和/或能够调节。特别是当在传送行程的处于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间的至少一个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改变时,实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和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相位的改变,这是因为承印材料被拉伸或解除张紧,并且由此缩短,但传送行程保持不变。
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分段至少在单面以及进一步优选在双面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边界,所述旋转体的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机器控制器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至少一个以及进一步优选恰好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其以对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至少一段限定边界的方式来布置)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无关地优选由机器控制器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至少一个分段通过优选构造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来限制边界,该旋转体与传送行程相关地布置在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后。进一步优选的是,构造为拉出辊501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501与用于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无关地优选由机器控制器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特别是由此设置了印刷机的印刷速度。
优选的是,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在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之间的传送行程,以与承印材料幅材02保持接触的方式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304。
优选的是,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至少一个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通过对至少一个旋转速度和/或至少一个该分段的至少一个角位置加以限定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所述旋转体的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机器控制器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构造为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构造为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进一步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被支承在具有测力计的支承件中,借助测力计优选能够对与相应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的旋转轴线正交取向的力加以测量。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构造为被动旋转的和/或能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而不具备自身的旋转驱动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构造为被动旋转的和/或能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而不具备自身的旋转驱动装置,和/或每个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都构造为被动旋转的和/或能被动旋转的测量辊141;216;214;416;414;343,而不具备自身的旋转驱动装置。
优选的是,承印材料02的传送行程的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段就至少一个端部而言,分别由如下缝隙来限制边界,所述缝隙由至少一个被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与朝向该旋转体移近的牵拉压印机构117和/或压印机构206、406和/或冷却辊306;336和/或拉出压印机构502来形成。
优选的是,为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而言在印刷机01的最后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前面以及进一步优选在拉出辊501前面布置的分段对应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应相应分段地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并且借助机器控制器在顾及到在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所有所述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对这些分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以及进一步优选在对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与对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分段加以限定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区分开。
优选的是,机器控制器存取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的传送行程的至少是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以及优选是所有分段的长度的数据和/或对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材料特性(例如弹性模量)的数据。进一步优选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器中并且被用于调节幅材张紧度。
在印刷机的至少一个变型中,印刷机01构造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并且至少一个转印体以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一起形成转印缝隙的方式布置。于是,优选至少一个印刷头212指向至少一个转印体。印刷中心滚筒201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构造为压印印刷滚筒。
优选获得一种用于调节沿传送行程穿过卷筒纸印刷机01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方法,其中,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并且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借助自己的对应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驱动马达208来驱动,并且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中射出的印刷油墨转印和/或能够转印到承印材料幅材02上,其中,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至少具有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承印材料幅材02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来限定边界,并且借助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来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在第一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借助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来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在第二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以及借助机器控制器对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结果还有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测量结构加以应用,以便对至少是处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第一分段和/或第二分段中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
优选的是,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对应的驱动马达208的旋转速度由机器控制器来调节。
优选的是,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机器控制器特别是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机器控制器特别是能够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相关地得到控制。进一步优选,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也能够借助机器控制器得到控制和/或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也能够借助机器控制器能够得到控制。更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能够借助机器控制器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者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能够借助机器控制器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相关地得到控制。
在印刷方法的变型中,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412指向第二印刷单元400的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转印体(例如至少一个转印滚筒和/或至少一个转印带)的转印面上。于是,所述方法进一步优选长处在于:印刷机01构造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01,并且至少一个转印体以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一起形成转印缝隙的方式来布置,从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中射出的印刷油墨转送到至少一个转印体上,之后该印刷油墨稍后被转送到与至少一个印刷中心滚筒201保持接触的承印材料幅材02上。
所述方法优选长处在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分段至少在单面上以及进一步在两面上由一个或分别由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边界,所述旋转体的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能够由机器控制器调节和/或由机器控制器调节。
所述方法优选长处在于,为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而言在印刷机01的最后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前面以及进一步优选在拉出辊501前面布置的分段对应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应相应分段地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并且借助机器控制器在顾及到在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所有所述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对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分段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优选为多个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进一步优选,本发明的长处在于,为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关于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而言在印刷机01的最后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前面以及进一步优选在拉出辊501前面布置的分段对应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应相应分段地测量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并且借助机器控制器在顾及到在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所有所述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结果的情况下,对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的分段中的每一个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本发明的长处优选在于,为了调节幅材张紧程度,基于额定数值推导出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和/或者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的转角位置和/或旋转速度,所述额定数值由机器控制器针对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至少一个第一驱动马达208和/或针对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的至少一个第二驱动马达408来预设。
所述方法的长处优选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的至少一个印刷头212指向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或至少一个转印体(例如至少一个转印滚筒和/或至少一个转印带)的壳面,和/或至少一个第二印刷单元400的至少一个印刷头412指向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或至少一个转印体(例如至少一个转印滚筒和/或至少一个转印带)的壳面上。
在印刷机01的简化的实施方式中,取消第一冷却辊缝隙309和/或第二冷却辊缝隙339,从而所提到的第三分段和所提到的第四分段形成一个共同的分段,和/或所提到的第五分段和所提到的第六分段形成一个共同的分段。当承印材料02与冷却辊304;334之间的摩擦足够大时,即使在没布置冷却辊缝隙309;339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上面介绍的分段划分。附加地和/或可替换地,在所述或另外的简化的实施方式中取消第一和/或第二压印机构206;406。这一过程例如在按照其他方式确保(例如通过足够高的摩擦)在承印材料幅材02与中心滚筒201;401之间不发生打滑的情况下,也可以可行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马达驱动的旋转体特别是可以理解为如下旋转体,这些旋转体与驱动旋转体的马达或接在中间的转矩传递件的连接与是否接触承印材料02无关地存在。
优选的是,印刷油墨是基于水的印刷油墨,特别是分散印刷油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从至少一个印刷头射出漆料,尤为分散漆料。印刷头例如是第一印刷单元200或第二印刷单元400的已经介绍的印刷头212;412中的一个。可替换地或附加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印刷单元,特别是喷漆单元,该至少一个另外的印刷单元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印刷头。这种漆料优选是基于水的漆料,例如分散漆料。在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布置有喷漆装置,所述喷漆装置通过在承印材料02与上漆辊之间的滚动式接触而得到转送或能够转送。
优选的是,在印刷运行中,改变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速度,其中,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在其印刷运行期间继续运行,并且特别是射出印刷油墨。这特别是在印刷开始时,优选至少也当达到承印材料幅材02的所设置的传送速度之前就执行上述过程。优选的是,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在承印材料幅材02以任何特别是不为零的传送速度运行时,射出印刷油墨。优选至少一个印刷头212在承印材料幅材02以任何形式加速传送速度时,射出印刷油墨,特别是当加速度为负和/为正时。这不仅在调节幅材张紧程度的范围内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实现了从印刷运行一开始就能生产可用的印刷产品。由此,节约了时间和材料,这是因为很少出现错误印刷和/或漏印的承印材料02。
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是用于在第一转印区域(特别是用于涂覆介质的第一转印区域)中支撑承印材料幅材02的、以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优选的是,至少一个第二印刷中心滚筒401是用于在第二转印区域(特别是用于涂覆介质的第二转印区域)中支撑承印材料幅材02的、以马达驱动的旋转体401。优选的是,第一和/或第二转印区域是如下的区域,其设置用于在承印材料02与涂覆介质之间建立接触的区域,例如是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至少一个喷嘴的目标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印刷头212的至少一个工作区域和/或至少一个喷嘴棒213的整个工作区域和/或由相应的印刷中心滚筒201;401与必要时布置的转印体形成的缝隙。
附图标记列表
01 印刷机、喷墨印刷机、卷筒纸印刷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轮转印刷机、卷筒纸轮转印刷机、卷筒纸轮转喷墨印刷机
02 承印材料、承印材料幅材、纸幅材、织物幅材、薄层材料、合成材料薄膜、金属箔片
100 承印材料源、卷筒纸开卷装置、换卷器
101 承印材料卷筒
102 -
103 卷筒保持装置、夹紧装置、夹紧尖顶、夹紧锥形体、张紧装置、张紧尖顶、张紧锥形体、张紧轴;旋转体,第一
104 驱动马达、电马达(103)
105 -
106 转矩传递件、牵引机构、皮带、齿带、齿轮、链条
107 承载臂(101)
108 轴、支架、承载框架(107)
109 枢转轴线(108)
110 -
111 旋转轴线(101;103)
112 机架
113 摆动辊
114 幅材边沿对齐装置、幅材排齐件,第一
115 -
116 对齐辊
117 牵拉压印机构
118 牵拉辊;旋转体,第二
119 拉入缝隙
120 -
121 摆动杆
122 张紧轴轴承、卡盘
123 带动元件、张紧颚板
124 枢转驱动装置、电马达、液压缸、电升降缸驱动装置
125 -
126 锥形齿轮传动装置
127 给入装置
128 贯通部、开口
129 轴承、滚动轴承、滑动轴承
130 -
131 构件
132 枢转区域限制件
133 位置传感器
134 基准构件
135 -
136 转矩支柱
137 转矩限制件
138 保持件、支柱
139 拉入机构
140 -
141 测量辊、拉入测量辊、测量装置;第一
142 位置限制件
143 环形槽
144 止挡
145 -
146 驱动马达、牵引驱动马达(118)
200 印刷单元,第一
201 印刷中心滚筒、中心滚筒,第一;旋转体,第三
202 承印材料准备装置、幅材准备装置、涂覆装置、电晕装置、放电装置、承印材料清洁装置、幅材清洁装置、除尘装置,第一
203 辊、转向辊
204 空隙(201;203)
205 -
206 滚筒、压印机构,第一
207 旋转轴线(201)
208 驱动马达、电马达、直接驱动装置、单独驱动装置、同步马达
209 压印机构缝隙,第一
210
211 印刷装置、喷墨印刷装置、喷墨(Ink-Jet)印刷装置、四色印刷装置,第一
212 印刷头、喷墨印刷头,第一
213 喷嘴棒,第一
214 转向辊、测量辊、测量装置,第三
215
216 测量辊、测量装置,第二
300 干燥单元
301 干燥器、红外线辐射干燥器、辐射干燥器、流体干燥器、紫外线干燥器、热空气干燥器,第一
302 辐射源、红外线辐射源
303 冷却装置,第一
304 冷却辊,第一;旋转体,第四
305 -
306 冷却辊压印机构
307 折转辊,第一
308 折转辊,第二
309 冷却辊缝隙,第一
310 -
311 驱动马达、冷却辊驱动马达(304),第一
312 转向辊
313 进气开口(301)
314 -
315 -
316 壳体(302)
317 空气给入管路、管路
318 空气给入管路、管路
319 支撑辊,第一
320-328 -
329 壳体(300)
330 -
331 干燥器、红外线辐射干燥器、流体干燥器、辐射干燥器、热空气干燥器、紫外线辐射干燥器,第二
332 -
333 冷却装置,第二
334 冷却辊,第二;旋转体,第六
335 -
336 冷却辊压印机构,第二
337 折转辊,第三
338 -
339 冷却辊缝隙,第二
340 -
341 驱动马达、冷却辊驱动马达(334),第二
342 转向辊
343 测量辊、测量装置,第六
400 印刷单元,第二
401 印刷中心滚筒、印刷滚筒,第二;旋转体,第五
402 承印材料清洁装置、幅材清洁装置、除尘装置,第二
403 辊、转向辊
404 空隙(401;403)
405 -
406 滚筒、压印机构,第二
407 旋转轴线(401)
408 驱动马达、直接驱动装置、电马达、单独驱动装置、同步马达
409 压印机构缝隙,第二
410 -
411 印刷装置、喷墨印刷装置、喷墨(Ink-Jet)印刷装置、四色印刷装置,第二
412 印刷头、喷墨印刷头,第二
413 喷嘴棒,第二
414 转向辊、测量辊,第五
415 -
416 测量辊、测量装置,第四
500 后续加工装置、折页装置、卷纸装置、单张纸切刀、平整出纸件
501 拉出辊、旋转体,第七
502 拉出压印机构
503 拉出缝隙
504 驱动马达、拉出辊驱动装置(501)
505 -
506 换向连杆、导向辊
507 折页漏斗件
508 导向辊
509 传送带
510 -
511 横向切割装置
512 折页刀
513 折页辊对
514 折页刀
A 方向,轴向

Claims (23)

1.一种卷筒纸印刷机(01),其中,所述卷筒纸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所述卷筒纸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边界,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辐射干燥器(301)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所述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304)是所述第一冷却辊(304),所述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空气给入管路(317)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318),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所述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与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2.一种卷筒纸印刷机(01),其中,所述卷筒纸印刷机(0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和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承印材料幅材(02)穿过所述卷筒纸印刷机(01)的传送行程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分别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边界,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103)是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辐射干燥器(301)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气装置,沿着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方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至少一个辐射源(302)的作用区域之后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30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所述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304)是所述第一冷却辊(304),所述至少一个通气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的空气给入管路(317)和至少一个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引出的空气输出管路(318),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所述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与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联接和/或能够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单元(200)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的旋转体中的至少一个(201)是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01),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能够将能量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管路(318)的内腔传递到所述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的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01),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能够将能量从流经所述至少一个空气排出管路(318)的气流中传递到流经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的气流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01),其特征在于,能够将能量在不经介质中转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传递到所述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中。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01),其特征在于,布置有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317),借助所述至少一个空气给入管路在绕过所述至少一个空气输出管路(318)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将至少一种气体输送给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干燥单元(300)具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干燥器(30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为所述第一分段配设有用于测量处于所述第一分段内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至少为所述第二分段配设有用于测量处于所述第二分段内的承印材料幅材(02)的幅材张紧程度的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布置有机器控制器,借助所述机器控制器,至少在顾及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还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对至少处在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所述第一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和/或者借助所述机器控制器,至少在顾及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还有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测量装置(141;216;214;416;414;343)的至少一个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对至少处在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所述第二分段中的幅材张紧程度加以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的所述传送行程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分段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分段就至少一个端部而言分别由如下的缝隙限定边界,所述缝隙由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和贴靠于其上的牵拉加压机构(117)和/或用于印刷单元的加压机构(206、406)和/或冷却辊加压机构(306;336)和/或拉出加压机构(502)来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212)借助所述机器控制器至少与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转角位置相关地得到控制和/或能够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纸印刷机(01)构造为卷筒纸喷墨印刷机(01)。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的所述传送行程的所述第一分段在一方面的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与马达驱动的第一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之间的第一接触部位和另一方面的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与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之间的第二接触部位之间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的第一旋转体(201)是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和/或所述马达驱动的第二旋转体(304)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冷却辊(304)。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印刷单元(200)内部布置有第一印刷装置(211),所述第一印刷装置以作用和/或能够作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方式和/或者指向和/或能够指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方式来布置。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是用于在转印区域中支撑承印材料幅材(02)的马达驱动的旋转体(20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区域是用于涂覆介质的转印区域。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区域设置用于在承印材料(02)与涂覆介质之间建立接触。
2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卷筒保持装置(103)是至少一个卷筒纸开卷装置(100)的卷筒保持装置(103)。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的壳面的设置为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与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之间的接触面的部分面具有绕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印刷中心滚筒(201)至少为270°的缠绕角。
23.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材料幅材(02)的传送行程的每个分段至少在一面上由马达驱动的旋转体(103;118;201;304;401;334;501)限定边界,所述旋转体的驱动马达(104;146;208;311;408;341;504)由机器控制器调节和/或能够调节。
CN201380061540.4A 2012-12-06 2013-12-05 卷筒纸印刷机 Active CN1050734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22488.2A DE102012222488A1 (de) 2012-12-06 2012-12-06 Rollen-Druckmaschine
DE102012222488.2 2012-12-06
PCT/EP2013/075604 WO2014086900A1 (de) 2012-12-06 2013-12-05 Rollen-dru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3431A CN105073431A (zh) 2015-11-18
CN105073431B true CN105073431B (zh) 2017-05-17

Family

ID=4976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1540.4A Active CN105073431B (zh) 2012-12-06 2013-12-05 卷筒纸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928695B1 (zh)
CN (1) CN105073431B (zh)
DE (1) DE102012222488A1 (zh)
WO (1) WO2014086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7846B4 (de) * 2006-10-10 2020-02-20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Verarbeit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sowie Verarbeitungsmaschine, insbesondere Druckmaschine
DE102015213171B3 (de) * 2015-07-14 2017-01-19 Koenig & Bauer Ag Bahnbearbeitungs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m Transportieren zumindest einer Materialbahn entlang zumindest eines Bahntransportwegs einer Bahnbearbeitungsvorrichtung
DE102017202665A1 (de) * 2016-03-23 2017-09-2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Tintenstrahldruck
JP6778559B2 (ja) * 2016-09-07 2020-11-04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発色機及び印刷装置
CN109605917B (zh) * 2019-01-30 2024-03-29 温州欧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机
CN111439031A (zh) * 2020-05-13 2020-07-24 苏州新锐发科技有限公司 打印设备及方法
CN111731005B (zh) * 2020-06-15 2022-02-01 深圳市贤俊龙彩印有限公司 经书内页制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5783A1 (de) * 1981-05-25 1982-12-01 Windmöller & Hölscher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bedruckten Bahnen in eines Druckmaschine
US6053107A (en) * 1999-01-13 2000-04-25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a pre-printed web on a printing press
EP2202081A1 (de) * 2008-12-17 2010-06-30 E.C.H. Will GmbH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einer Bogenbahn
DE102011075109A1 (de) * 2010-05-11 2011-11-17 Manroland Ag Thermoluft-Trocknungseinrichtung mit Abwärmenutzung
DE102010060408A1 (de) * 2010-11-08 2012-05-10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Anordnung zur Regelung des Bahnzugs einer Bedruckstoffbahn bei einem Druckgerä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06515C1 (zh) 1989-03-01 1990-05-31 Kampf Gmbh & Co Maschinenfabrik, 5276 Wiehl, De
DE3906506A1 (de) 1989-03-01 1990-09-13 Kampf Gmbh & Co Maschf Abrollwagen fuer bandfoermiges material
DE4011915A1 (de) 1990-04-12 1991-10-17 Basf Ag Klapplager zum kuppeln von expansionswickeldornen
DE9105487U1 (de) 1991-05-03 1991-06-27 Heinrich Vorwald GmbH & Co. KG, 4517 Hilter Lagervorrichtung für Wellen, insbesondere Spannwellen von Wickelmaschinen
US5562037A (en) 1994-12-02 1996-10-08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Single substrate, repeat-pass printing process
US5501149A (en) * 1994-12-02 1996-03-26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Dual substrate, single-pass printing process
EP0742496A1 (en) * 1995-05-09 1996-11-13 Agfa-Gevaert N.V. Electrostatographic multicolour printing apparatus for single-pass sequential duplex printing on a web-type toner receptor material
US5713138A (en) 1996-08-23 1998-02-03 Research, Incorporated Coating dryer system
DE10024120B4 (de) 2000-05-18 2005-08-25 Maschinenfabrik Wifag Rollenwechsler mit Motorbremse
JP2003063707A (ja) 2001-08-24 2003-03-05 Hitachi Koki Co Ltd 記録装置
ES2203303B1 (es) * 2001-11-29 2005-02-16 Rafael Pascual Bernabeu Maquina para calandrar, estampar, flocar, grabar y cepillar simultaneamente.
DE10235872A1 (de) 2002-07-30 2004-02-19 Ebe Hesterman Satellitendruckmaschine zum Bedrucken von bogenförmigen Substraten
US8322047B2 (en) * 2007-06-29 2012-12-04 Moore Wallace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rying a freshly printed medium
US8534826B2 (en) 2010-02-22 2013-09-17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DE102011009456A1 (de) 2011-01-26 2012-07-26 UV-Top Ltd. & Co.KG UV-Trockner mit Röhrenkühlungs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65783A1 (de) * 1981-05-25 1982-12-01 Windmöller & Hölscher Vorrichtung zum Trocknen von bedruckten Bahnen in eines Druckmaschine
US6053107A (en) * 1999-01-13 2000-04-25 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istering a pre-printed web on a printing press
EP2202081A1 (de) * 2008-12-17 2010-06-30 E.C.H. Will GmbH Vorrichtung zum Bedrucken einer Bogenbahn
DE102011075109A1 (de) * 2010-05-11 2011-11-17 Manroland Ag Thermoluft-Trocknungseinrichtung mit Abwärmenutzung
DE102010060408A1 (de) * 2010-11-08 2012-05-10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Anordnung zur Regelung des Bahnzugs einer Bedruckstoffbahn bei einem Druck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8695A1 (de) 2015-10-14
DE102012222488A1 (de) 2014-06-12
WO2014086900A1 (de) 2014-06-12
EP2928695B1 (de) 2017-05-03
CN105073431A (zh)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3431B (zh) 卷筒纸印刷机
CN103561959B (zh) 印刷机和用于调整带应力的方法
CN105228833B (zh) 印刷机以及用于将承印材料幅材拉入印刷机的印刷单元中的方法
CN105531721B (zh) 用于印刷承印材料的方法
CN105209260A (zh) 印刷机
WO2013087249A1 (de) Rollen-druckmaschine
US8905346B2 (en) Roll unwinding device for a web printing press
CN105745078A (zh) 凹版印刷机以及具有凹版印刷机的印刷设备
CN109263257A (zh) 一种方便图案更换的皮革制品印花设备
CN105579239B (zh) 卷筒纸喷墨印刷机和用于印刷承印材料的方法
CN107921779B (zh) 印刷总成
DE102012208840A1 (de) Druckmaschine
CN112571944A (zh) 一种油墨印刷机
CN107921780B (zh) 印刷总成
KR20200066614A (ko) 권지 잉크젯 디지털 인쇄기
CN108012536B (zh) 印刷总成
CN108136779B (zh) 印刷总成以及用于将至少一个吸取盒布置到印刷总成中的方法
CN110234511A (zh) 具有至少一个印刷总成和至少一个干燥器单元的印刷机以及用于运行印刷机的方法
CN108778749A (zh) 用于检查在承印材料的两个相反的页面上需要印刷的印刷图的套准精度的方法
CN106393955A (zh) 电子束固化油墨或普通油墨用可变尺寸卫星式胶印机
CN114981086B (zh) 用于印刷基材幅材的柔版印刷机
CN216330847U (zh) 一种印刷机印刷质量检测装置
WO2013020790A1 (de) Druckmaschine
SE507817C2 (sv) Rotationstryckverk med vertikalt anordnade cylindr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