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0503A - 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0503A CN104780503A CN201410423171.5A CN201410423171A CN104780503A CN 104780503 A CN104780503 A CN 104780503A CN 201410423171 A CN201410423171 A CN 201410423171A CN 104780503 A CN104780503 A CN 1047805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carry
- care facility
- custodial care
- monito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8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8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14 autoradi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DMBHHRLKUKUOEG-UHFFFAOYSA-N diphen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NC1=CC=CC=C1 DMBHHRLKUKUOE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leader and terminal is follower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no transmission is received, e.g. out of range of the transmitt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电源管理方法包括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随身设备根据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其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否则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随身设备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包括随身设备、服务器和监护设备。本发明降低了随身设备的功耗,延长了其续航时间,同时避免了其对携带者时时刻刻的远程无线通信信号辐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身设备、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和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多家庭的中坚力量忙于工作,较少时间去陪伴孩子,这让很多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丢失孩子的情况并不鲜见。另外,由于老人的记忆力衰退以及疾病等各方面原因,老人走丢的例子也并不罕见。为了防止小孩或老人丢失或者有助于找回走失的小孩或老人,需要一种防丢失的随身设备。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重要的物品,也有可能出现找不到或者被盗的情况。人们喂养宠物越来越普遍,在喂养中宠物丢失的现象较为多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种防丢失的随身设备辅助寻找该物品,就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防丢失产品,一般为手机端app+防丢器硬件,当目标对象(物品、宠物或者老人、小孩等)的蓝牙产品离开机主设定的范围就会报警。但一旦超出蓝牙通讯距离,则无法实现查找;另外,通过GPS定位,基站、wifi等方式,可以实时定位,但其存在的不足在于:1.GSM等通讯功能实时开启,辐射问题无法控制;2.受限于电池技术,功耗高,一般待机时间只有1-2天左右。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随身设备的功耗,提高随身设备的续航时间,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其包括:绑定步骤,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连接建立步骤,所述随身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监护范围判断步骤,所述随身设备根据所述监护设备发送 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模式切换步骤,如果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如果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其中,在省电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不启用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所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中,优选,在所述监护范围判断步骤中,根据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第一种判断方式: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且接收到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第二种判断方式: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如果所述随身设备读取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依次为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的覆盖区域不重合。
在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中,优选,在所述模式切换步骤中,所述定位用参数选自卫星定位用参数、基站定位用参数、Wi-Fi定位用参数、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中,优选,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包括: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或RFID技术;所述远程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GSM技术、GPRS技术、WCDMA技术、CDMA技术、CDMA2000技术、EVDO技术、TD-SCDMA技术、FDD-LTE技术或TD-LTE技术。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其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监护设备建立连接;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所述随身设备根据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所述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如果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其中,所述随身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绑定,在省电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不启用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所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随身设备中,优选,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绑定单元,用于绑定所述随身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连接单元,用于使所述监护设备与所述随身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监护范围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绑定单元绑定的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监护范围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随身设备切换至省电模式,否则,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随身设备切换至定位和通信模式;其中,在省电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不启用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所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随身设备中,优选,所述监护范围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且接收到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或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如果所述随身设备读取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依次为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 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的覆盖区域不重合。
在如上所述的随身设备中,优选,所述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定位用参数选自卫星定位用参数、基站定位用参数、Wi-Fi定位用参数、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如上所述的随身设备中,优选,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或RFID技术;所述远程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包括:GSM技术、GPRS技术、WCDMA技术、CDMA技术、CDMA2000技术、EVDO技术、TD-SCDMA技术、FDD-LTE技术或TD-LTE技术。
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其包括:随身设备、监护设备以及服务器;所述随身设备如前述的随身设备;所述监护设备,与所述随身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并向所述随身设备发送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和接收所述随身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随身设备发送的定位用参数,根据所述定位用参数获得所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中,优选,当所述监护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监护设备共同组成一个监护组,所述随身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组中的一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则所述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所述随身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组中的任一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所述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随身设备根据与其绑定的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启用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以及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了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的分时工作,避免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时时刻刻在工作,同时由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小、功耗低、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强,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高,功耗高,一定 (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弱的特性,从而降低了随身设备的功耗,延长了随身设备的续航时间,同时极大降低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对携带者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随身设备具有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随身设备通过其定位功能获得用于得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基于该定位用参数对应的定位原理对定位用参数进行计算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随身设备通过其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向服务器发送信息和接收来自于服务器的信息,因此可以将定位用参数上报给服务器,随身设备设置于被监护对象上,例如小孩、老人或贵重物品上,其形式可以为腕表或腕环,还可以以纽扣、饰品等其他形式。当监护人对监护对象进行监护时,需布置监护设备和监护终端。监护设备和随身设备都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例如:随身设备可以为蓝牙腕表,监护设备可以为蓝牙挂件或蓝牙贴膜,监护终端可以为手机,监护时,监护人可以通过佩戴的蓝牙挂件对蓝牙腕表进行监护以及 通过携带的手机获取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监护设备和监护终端还可以以一体的形式存在,例如带有蓝牙功能的手机,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监护设备和监护终端还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在设置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身设备的小孩、老人或贵重物品以及宠物等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随身设备开启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进而使得监护人通过监护终端获取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可以找到小孩、老人或贵重物品以及宠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涉及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泛指以无线形式传输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范围内的通信技术,较短范围通常指几百米之内,在其他实施例中,较短范围还可以为几十米之内或几千米之内,本发明实施例不对较短范围的距离值进行限定。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参见图1,其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101、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绑定步骤);
102、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连接建立步骤);
103、随身设备根据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监护范围判断步骤);
104、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其中,在省电模式下,随身设备不启用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位置信息是表示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模式切换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方法,随身设备根据与其绑定的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了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的分时工作,避免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时时刻刻在工作,同时由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小、功耗低、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强,远程无 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高,功耗高,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弱的特性,从而降低了随身设备的功耗,延长了随身设备的续航时间,同时极大降低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对携带者的辐射。
在下述实施例中以蓝牙技术为例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说明,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并不限于蓝牙技术,也可以为任何能够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其他技术,比如Wi-Fi技术、ZigBee技术、RFID技术等。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结合上述一实施例的内容,参见图2,其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201、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并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建立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的含义是:通过绑定,使得监护设备为具有监护随身设备的权限的设备,例如:将监护设备的身份标识(例如,监护设备的编号)发送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监护设备的身份标识发送给随身设备,使得随身设备将该监护设备添加到其监护列表中,从而防止非授权的监护设备对监护设备进行监护;实际中,为了使得监护设备识别监护对象(被监护的随身设备),监护设备可以通过接收输入的随身设备的编号或者扫描随身设备的二维码,使得监护设备将该随身设备添加到其被监护列表中。
该方法还包括:随身设备与监护终端绑定。随身设备与监护终端绑定,其含义是:通过绑定,使得监护终端为具有获取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权限的终端。例如:将监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例如,监护终端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号)和随身设备的身份标识(例如随身设备的编号、二维码或SIM卡号)发送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建立监护终端与随身设备的关联关系,使得与随身设备具有关联关系的监护终端能获取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从而防止非授权的监护终端获取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为了使监护终端能与随身设备进行通信(例如佩戴蓝牙腕表的小孩丢失后,对小孩所处背景环境的监听),还可以将监护终端的身份标识(例如,监护终端的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号)发送给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监护终端的身份标识发送给随身设备,使得随身设备将该监护 终端添加到其通信列表(通信白名单)中。需要说明的是:随身设备与监护终端绑定步骤和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步骤的执行顺序不进行具体限制,可以先执行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步骤,再执行随身设备与监护终端绑定步骤;也可以先执行随身设备与监护终端绑定步骤,再执行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步骤;还可以该两步骤同时进行。
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之后,两者之间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
202、随身设备接收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
由于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蓝牙技术,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蓝牙信号。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Wi-Fi技术时,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Wi-Fi信号;当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ZigBee技术时,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ZigBee信号;当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RFID技术时,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RFID信号。
203、随身设备根据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随身设备如果未接收到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则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当与随身设备进行绑定的监护设备为一个时,随身设备未接收到该一个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则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当与随身设备进行绑定的监护设备为N个时,随身设备可以是未接收到N个监护设备中的当前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则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还可以是未接收到N个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则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例如随身设备离开监护设备距离较远时,超出了与监护设备通信的范围,即接收不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则随身设备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或如果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随身设备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强度不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判断其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具体地,当与随身设备进行绑定的监护设备为一个时,如果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随身设备判断其不在该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其在该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例如:将信号强度阈值预设为-85dBm,监护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为-80dBm,如果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为-83dBm,由于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为-83dBm大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85dBm,则随身设备判断其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为-87dBm,由于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87dBm小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85dBm,则随身设备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实际应用中,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为-80dBm,还可以为其他值,例如-75dBm、-70dBm等,本实施例不对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进行具体限定。
当与随身设备进行绑定的监护设备为N个时,此时N个监护设备组成为监护组,如果随身设备接收到的M个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均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随身设备判断其不在该N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其在该N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M为小于等于N且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发明涉及的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通过服务器发送给随身设备。
204、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在省电模式下,随身设备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继续执行步骤203;
需要说明的是: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通过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实现,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功能通过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实现。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果随身设备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定位模块处于关闭状态或飞行模式或睡眠模式或休眠模式,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关闭状态(断电模式)或飞行模式或睡眠模式或休眠模式,其中关闭状态指的是定位模块或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处于断电模式,无电源供给,飞行模式指的是定位模块或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不进行定位信号(例如GPS信号或基站定位信号或Wi-FI定位信号)或远程无线通信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睡眠模式或休眠模式指的是定位模块或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处于低功耗状态。
205、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随身设备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以获取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并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如果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在该模式下,随身设备开启其定位功能以获取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定位用参数选自卫星定位用参数、基站定位用参数、Wi-Fi定位用参数、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实际中,卫星定位用参数可以包括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用参数,例如:GPS卫星所处位置,GPS卫星时间、随身设备(用户)时钟、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经纬度坐标;卫星定位用参数也可以包括:北斗定位用参数,本实施例不对卫星定位用参数基于的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具体限定。基站定位/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移动位置服务)用参数可以包括:到达时间差TDOA(Time Difference 0f Arrival)定位用参数,例如:随身设备发送的测量信号到达两个基站的时间差,基站定位用参数也可以包括:AOA(Arrival of Angle,角度达到)定位用参数或TOA(Time Of Arrival,到达时间)定位用参数,本实施例不对基站定位用参数基于的基站定位技术进行具体限定。Wi-Fi定位用参数可以包括:Wi-Fi信号源的身份标识。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可以包括:基准点位置(例如包括:GPS卫星所处位置、GPS卫星时间、随身设备(用户)时钟)、随身设备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定位用参数还可以是上述几种参数的组合。其中,自律航法定位功能在随身设备本地计算以得到含有位置信息的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不需要上传服务器计算,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与随身设备定位用参数对应的定位原理对定位用参数进行计算能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例如:卫星定位用参数对应的定位原理为卫星定位原理,基站定位用参数对应的定位原理为基站定位原理,Wi-Fi定位用参数对应的定位原理为Wi-Fi定位原理,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对应的定位原理为自律航法定位原理。
如果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在该模式下,随身设备开启其远程无线通信功能通过远程无线通信 将定位用参数上报给服务器。该远程无线通信为蜂窝移动通信,其基于的技术包括: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例如: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例如: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例如: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长期演进)、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EVDO(Evolution Data Only)或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
为了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步骤205之后,与随身设备通过远程无线通信建立连接的服务器根据随身设备上报的定位用参数获得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是表示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位置信息获得步骤)。
其实现方式具体包括:随身设备将定位用参数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基于该定位用参数涉及的定位原理对定位用参数进行计算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
例如:随身设备将Wi-Fi定位用参数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基于Wi-Fi定位原理对定位用参数进行计算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服务器侧计算得到位置信息。
或随身设备将定位用参数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对定位用参数进行解析或读取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
例如:随身设备将含有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卫星定位用参数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对卫星定位用参数进行解析或读取得到该位置信息,也就是说随身设备侧计算得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上报的卫星定位用参数含有该位置信息,服务器通过解析或读取得到该位置信息。
又例如:随身设备将含有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对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进行解析或读取得到该位置信息,也就是说随身设备侧计算得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上报的自律航法用定位用 参数含有该位置信息,服务器通过解析或读取得到该位置信息。
为了使监护人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服务器获得位置信息之后,服务器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其中,监护终端用于显示位置信息(位置信息发送步骤),监护终端由监护人持有。
发送给监护终端的方式可以是服务器获得位置信息后自动发送给监护终端,还可以是响应监护终端的位置请求后,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监护终端显示位置信息的形式可以是以标记在电子地图上对应位置的图标或亮点等,还可以是以文字的形式,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方法,随身设备根据与其绑定的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启用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以及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了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的分时工作,避免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时时刻刻在工作,同时由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小、功耗低、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强,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高,功耗高,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弱的特性,从而降低了随身设备的功耗,延长了随身设备的续航时间,同时极大降低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对携带者的辐射。
在下述实施例中以RFID技术为例对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Wi-Fi、ZigBee、RFID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为将来技术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防丢失和定位的方法,参见图3,其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301、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并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建立连接;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另一实施例中步骤20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302、随身设备接收监护设备发送的RFID信号;
由于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RFID技术,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RFID信号,该RFID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各自辐射的区域不重合。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当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蓝牙技术时,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蓝牙信号,该蓝牙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各自辐射的区域不重合。当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Wi-Fi技术时,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Wi-Fi信号,该Wi-Fi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各自辐射的区域不重合。当前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ZigBee技术时,则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为ZigBee信号,该ZigBee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各自辐射的区域不重合。
303、随身设备根据监护设备发送的RFID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其中,RFID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覆盖的区域不重合,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的先后顺序,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控范围内。
具体地:如果随身设备先接收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后接收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则判断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控范围内;如果随身设备先接收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后接收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则判断随身设备在监护设备的监控范围内。
例如,以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为学校为例,监护设备的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向学校内部发射,即第一区域方向信号指的是往校内区域发射的信号,监护设备的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向学校外部发射,即第二区域方向信号指的是往校外区域发射的信号,如果随身设备先接收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后接收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即随身设备由校内区域进入校外区域,则确定随身设备离开学校,判断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随身设备先接收到第二 区域方向信号,后接收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即随身设备由校外区域进入校内区域,则确定随身设备进入学校,是安全的,判断其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304、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控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在省电模式下,随身设备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继续执行步骤303;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另一实施例中关于步骤204的相关描述。
305、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随身设备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以获取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并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另一实施例中关于步骤205的相关描述。
为了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步骤305之后,与随身设备通过远程无线通信建立连接的服务器根据随身设备上报的定位用参数获得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是表示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另一实施例中关于在步骤205之后(位置信息获得步骤)的相关描述。
为了使监护人得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在服务器获得位置信息之后,服务器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其中,监护终端用于显示位置信息,其由监护人持有。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位置信息发送步骤的相关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管理方法,随身设备根据与其绑定的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启用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以及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了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的分时工作,避免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时时刻刻在工作,同时由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小、功耗低、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 强,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高,功耗高,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弱的特性,从而降低了随身设备的功耗,延长了随身设备的续航时间,同时极大降低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对携带者的辐射。
结合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当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但是有时会在监护设备的安全区域内,为了在随身设备处于安全状态时,不给监护终端误发位置信息,避免引起监护人不必要的恐慌,在又一实施例或另一实施例的位置信息获得步骤之后,方法还包括:
服务器根据位置信息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安全区域内,如果不在安全区域内,则向监护终端发送位置信息,其中,安全区域的范围大于监护范围,服务器与监护终端通过远程无线通信或互联网建立连接(安全确定步骤)。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服务器将获得的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例如坐标信息,与预先设置的监护设备的安全区域的范围进行比对,如果该坐标信息在安全区域的范围内,则服务器不向监护终端发送位置信息,如果该坐标信息不在安全区域的范围内,则服务器通过远程无线通信向监护终端发送位置信息,该监护终端具有远程无线通信功能,由监护人持有,便于掌握佩戴有随身设备的儿童等监护对象的位置信息,其中关于远程无线通信的内容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又一实施例中步骤205中关于远程无线通信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监护终端还可以具有互联网功能,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位置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的形式可以是短消息或语音或拔打电话。
例如,将某小区预设为安全区域,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都位于小区里,由于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之间的距离越长,则随身设备接收到的蓝牙信号的信号强度越低,当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后,随身设备判断其不在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获取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根据该定位用参数获得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但是由于随身设备位于安全区域内,服务器不向监护终端发送位置信息,即通过将该位置信息与小区的范围进行比对,确认该位置信息在小区内,则服务器不向监护终端发送位置信息。当该位置 信息不在小区内时,服务器向监护终端发送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用安全确定步骤代替了又一实施例或另一实施例的位置信息发送步骤。
结合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为了当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能及时通知随身设备的监护人随身设备已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的情况,参见图4(图4为电源管理方法在又一实施例的步骤203之后还包括步骤406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在又一实施例的步骤203之后或另一实施例的步骤303之后,还包括:
406、如果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将表征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范围内的离开信息上报给服务器;如果随身设备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不产生表征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范围内的离开信息(报警步骤)。
在步骤406中随身设备将表征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范围内的离开信息上报给服务器之后,服务器根据离开信息产生报警信息,并将报警信息发送给监护终端。
针对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如果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通过远程无线通信将表征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范围内的离开信息上报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该离开信息后,产生报警信息,然后通过远程无线通信将报警信息以短消息或语音或拔打电话等方式通知给监护终端,该监护终端具有远程无线通信功能,由监护人持有,便于掌握佩戴有随身设备的儿童等的监护状况,其中远程无线通信的内容可以参见上述又一实施例中步骤205中关于远程无线通信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该监护终端还可以具有互联网功能,服务器通过互联网将报警信息以短消息或语音或拔打电话等方式通知给监护终端。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该随身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随身设备的防丢失和定位的方法中的,参见图5,其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501,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监护设备建立连 接;
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502,用于获取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
远程无线通信模块503,用于将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502获取的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
随身设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501根据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在省电模式下,随身设备不启用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502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503,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随身设备启用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502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503,其中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
具体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501包括:
绑定单元5010,用于绑定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
连接单元5011,用于使监护设备与随身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
监护范围判断单元5012,用于根据绑定单元5010绑定的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模式切换单元5013,用于如果监护范围判断单元5012判断随身设备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模式切换单元5013将随身设备切换至省电模式,否则,模式切换单元5013将随身设备切换至定位和通信模式。
其中,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501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监护设备建立连接,并根据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在省电模式下,随身设备不启用其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否则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随身设备启用其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502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503,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的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又一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4、步骤201-205以及另一实施例中的步骤301-305的相关描述,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502获取随身设备定位用参数的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又一实施例中的步骤205的相关描述,远程无线通信模块503将定位用参数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的 方式具体可参见上述又一实施例中的步骤20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实际中,随身设备中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主控,其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为从设备,在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控制下以省电模式或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或者说启用或不启用,可以通过控制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的开关机键或电源开关来实现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的开启或关闭。即随身设备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其需要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以及将给定位用参数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则开启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随身设备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其不需要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以及不需要与服务器进行远程无线通信,则关闭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从而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和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的分时工作大大的降低了系统功耗,可以实现比普通产品更持久的使用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身设备根据与其绑定的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随身设备是否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如果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启用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以及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实现了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的分时工作,避免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和定位功能时时刻刻在工作,同时由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小、功耗低、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强,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具有辐射高,功耗高,一定(相同)电池容量下续航能力弱的特性,从而降低了随身设备的功耗,延长了随身设备的续航时间,同时极大降低了随身设备的远程无线通信信号对携带者的辐射。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身设备的防丢失和定位的系统,参见图6,该系统包括:随身设备601、监护设备602以及服务器603。
随身设备601如前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随身设备;
监护设备602,用于与随身设备601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并向随身设备发送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和接收随身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 信号;
服务器603,用于接收随身设备601发送的定位用参数,根据定位用参数获得随身设备601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是表示随身设备601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优选,监护设备的数量为多个,当监护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监护设备共同组成一个监护组,随身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判断随身设备在监护组中的一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则随身设备不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随身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判断随身设备不在监护组中的任一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随身设备启用其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
在实际中,监护设备可以为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用户设备,当短距离无线通信为蓝牙时,监护设备可以为蓝牙挂绳或蓝牙贴膜等,监护终端可以为具有远程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机,需要说明的是:监护终端还可以既具有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又具有短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例如具有蓝牙功能的手机或带有蓝牙挂绳/蓝牙贴膜的手机或蓝牙防丢器,此时监护设别与监护终端为一体;当短距离无线通信为RFID时,监护设备可以为具有RFID功能和/或能发射定向信号的打卡设备或阅读器。服务器为设置于基站、互联网等中的服务器。随身设备中蓝牙芯片可以采用商购的蓝牙4.0芯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选用其他芯片。
以幼儿为例,在正常使用该随身设备时,该随身设备实际的待机时间(正常使用下时间)一般为30天左右,在现有的电池技术条件下根本性的解决了类似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续航瓶颈。由于该随身设备只有当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才开启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避免了时时刻刻都在远程无线信号辐射下。由于该随身设备只有当其不在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才开启远程无线通信,以便于对随身设备所述的周围环境进行监听,从而对随身设备的佩戴者(被监护人)的隐私加强了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随身设备在进行电源管理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 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随身设备与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Claims (11)
1.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方法包括:
绑定步骤,随身设备与监护设备绑定;
连接建立步骤,所述随身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
监护范围判断步骤,所述随身设备根据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模式切换步骤,如果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如果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
其中,在省电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不启用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所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监护范围判断步骤中,根据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第一种判断方式: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且接收到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第二种判断方式: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如果所述随身设备读取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依次为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 号的覆盖区域不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式切换步骤中,所述定位用参数选自卫星定位用参数、基站定位用参数、Wi-Fi定位用参数、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包括: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或RFID技术;
所述远程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GSM技术、GPRS技术、WCDMA技术、CDMA技术、CDMA2000技术、EVDO技术、TD-SCDMA技术、FDD-LTE技术或TD-LTE技术。
5.一种随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随身设备包括:
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监护设备建立连接;
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
远程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用参数通过远程无线通信上报给服务器;
所述随身设备根据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所述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如果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
其中,所述随身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绑定,在省电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不启用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所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绑定单元,用于绑定所述随身设备与所述监护设备;
连接单元,用于使所述监护设备与所述随身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 立连接;
监护范围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绑定单元绑定的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判断所述随身设备是否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
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监护范围判断单元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则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随身设备切换至省电模式,否则,所述模式切换单元将所述随身设备切换至定位和通信模式;
其中,在省电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不启用所述随身设备的定位功能和远程无线通信功能;在定位和通信模式下,所述随身设备获取用于得到所述随身设备位置信息的定位用参数并上报给服务器,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范围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未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如果所述随身设备接收到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且接收到的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低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或
所述监护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包括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如果所述随身设备读取到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依次为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否则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方向信号和所述第二区域方向信号的覆盖区域不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用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的定位用参数选自卫星定位用参数、基站定位用参数、Wi-Fi定位用参数、自律航法定位用参数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为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或RFID技术;
所述远程无线通信基于的技术包括:GSM技术、GPRS技术、WCDMA技术、CDMA技术、CDMA2000技术、EVDO技术、TD-SCDMA技术、FDD-LTE技术或TD-LTE技术。
10.一种随身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包括:随身设备、监护设备以及服务器;
所述随身设备如所述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随身设备;
所述监护设备,与所述随身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建立连接,并向所述随身设备发送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和接收所述随身设备发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信号;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随身设备发送的定位用参数,根据所述定位用参数获得所述随身设备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位置信息是表示所述随身设备所在空间位置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监护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监护设备共同组成一个监护组,所述随身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判断所述随身设备在所述监护组中的一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则所述随身设备以省电模式工作;所述随身设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判断所述随身设备不在所述监护组中的任一个监护设备的监护范围内时,所述随身设备以定位和通信模式工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23171.5A CN104780503A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23171.5A CN104780503A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0503A true CN104780503A (zh) | 2015-07-15 |
Family
ID=53621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23171.5A Pending CN104780503A (zh) | 2014-08-25 | 2014-08-25 | 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80503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4320A (zh) * | 2016-03-21 | 2016-06-22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网络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6504484A (zh) * | 2016-11-23 | 2017-03-15 | 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星石科技分公司 | 一种物品防丢失追踪方法 |
CN106558206A (zh) * | 2016-11-23 | 2017-04-05 | 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星石科技分公司 | 一种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便携防丢方法 |
CN107734453A (zh) * | 2017-09-27 | 2018-02-2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CN108389356A (zh) * | 2018-04-13 | 2018-08-10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火灾预警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N108882209A (zh) * | 2018-06-04 | 2018-11-23 |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防丢处理方法、装置 |
CN110138829A (zh) * | 2019-04-08 | 2019-08-16 | 张义青 | 钥匙扣的定位方法、装置及钥匙扣 |
CN110749908A (zh) * | 2019-09-27 | 2020-02-0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6552A (zh) * | 2009-12-17 | 2010-11-03 | 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可锁定携身物品以防止丢失的记步器及其锁定物品的方法 |
CN103237292A (zh) * | 2013-05-13 | 2013-08-07 | 钟国峰 | 一种基于定位器的定位方法 |
-
2014
- 2014-08-25 CN CN201410423171.5A patent/CN1047805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6552A (zh) * | 2009-12-17 | 2010-11-03 | 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可锁定携身物品以防止丢失的记步器及其锁定物品的方法 |
CN103237292A (zh) * | 2013-05-13 | 2013-08-07 | 钟国峰 | 一种基于定位器的定位方法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4320A (zh) * | 2016-03-21 | 2016-06-22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网络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5704320B (zh) * | 2016-03-21 | 2019-09-13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网络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6504484A (zh) * | 2016-11-23 | 2017-03-15 | 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星石科技分公司 | 一种物品防丢失追踪方法 |
CN106558206A (zh) * | 2016-11-23 | 2017-04-05 | 成都四威电子有限公司成都星石科技分公司 | 一种基于有源rfid技术的便携防丢方法 |
CN107734453A (zh) * | 2017-09-27 | 2018-02-23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CN107734453B (zh) * | 2017-09-27 | 2020-06-0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CN108389356A (zh) * | 2018-04-13 | 2018-08-10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火灾预警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N108882209A (zh) * | 2018-06-04 | 2018-11-23 | 上海康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防丢处理方法、装置 |
CN110138829A (zh) * | 2019-04-08 | 2019-08-16 | 张义青 | 钥匙扣的定位方法、装置及钥匙扣 |
CN110749908A (zh) * | 2019-09-27 | 2020-02-0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749908B (zh) * | 2019-09-27 | 2022-05-06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定位方法及相关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80502A (zh) | 随身设备、及其防丢失和定位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4780503A (zh) | 随身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 |
CN204439826U (zh) | 一种基于蓝牙及数字通讯定位技术的防丢失系统 | |
CN104777451A (zh) | 一种基于蓝牙及数字通讯定位技术的防丢失系统 | |
CN114745664A (zh) | 多接口应答器设备 | |
WO2015180674A1 (zh) | 防丢失系统用随身设备和防丢失系统 | |
CN102740455A (zh) | Rtls 标签装置和实时定位系统 | |
JP2013519335A (ja) | タグに関連する情報を処理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携帯電話 | |
CN103389504A (zh) | 一种北斗/GPS/WiFi/蓝牙示位标及发送坐标装置 | |
US9426611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storage medium | |
CN110049445A (zh) | 设备上报位置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JP2013003047A (ja) | 被災者救助支援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 | |
CN101677426A (zh) | 一种定位终端及应用所述终端实现定位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TWI354806B (en) | Local location-tracking system | |
CN105991165A (zh) | 通信装置 | |
CN103428631A (zh) | 具有求救功能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求救方法 | |
CN204965010U (zh) | 一种多功能手表和基于多功能手表的远程监控系统 | |
KR101334656B1 (ko) | 스마트 폴을 이용한 위치기반 서비스 시스템 | |
CN104952118A (zh) | 带家校通校园单位精准考勤超级智能定位器及系统 | |
CN104793181A (zh) | 近距离防丢失预警与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 |
CN104469911A (zh) | 一种包含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追踪器及追踪方法 | |
Lin et al. | A location-based personal task management application for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s | |
CN203606868U (zh) | 一种便携式定位考勤系统 | |
WO2020153897A1 (en) | A low power portable location tracker, a location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s | |
CN101998583A (zh) | 一种灾难现场多功能生命救助系统救助卡随机接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