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7326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7326A CN104767326A CN201410002494.7A CN201410002494A CN104767326A CN 104767326 A CN104767326 A CN 104767326A CN 201410002494 A CN201410002494 A CN 201410002494A CN 104767326 A CN104767326 A CN 1047673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gap
- stator
- end cap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其包括转子、套设于该转子上的定子、驱动轴及壳体,该壳体套设于该转子及该定子,该驱动轴穿设于该转子并与该转子止转连接且该驱动轴的两端从壳体伸出。该转子包括转子体及两个固定并盖设于于转子体端面上的两个转子盖体,该壳体内壁与该定子外壁形成间隙,该壳体上贯通开设有与间隙相通的注油孔及出油孔,该壳体、两个转子盖体、该转子体、该定子及该驱动轴形成与间隙相通的流通空间,该注油孔、该间隙、该流通空间及该出油孔形成一个供冷却油流通的油冷却通路。转子盖体随同转子体转动可有效防止冷却油流经转子时由于离心力进入定子与转子体间的气隙,从而不会影响转子转动,提高了马达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油冷式的马达。
背景技术
过高的温度会降低马达性能、效率及寿命,因此,冷却设计是马达设计的重点。马达一般多采用水冷式冷却。水冷式常采用水和乙二醇的混合液,通常需配置水套环绕定子。然而,使用水套占用较大空间致使马达体积较大。常用的油冷式马达不需另外设置存储冷却油用的结构,但是冷却油经常渗入到定子与转子间气隙,影响转子转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不影响转子转动的马达。
一种马达,其包括转子、套设于该转子上的定子、驱动轴及壳体,该壳体套设于该转子及该定子,该驱动轴穿设于该转子并与该转子止转连接且该驱动轴的两端从壳体伸出。该转子包括转子体及两个固定并盖设于于转子体端面上的两个转子盖体,该壳体内壁与该定子外壁形成间隙,该壳体上贯通开设有与间隙相通的注油孔及出油孔,该壳体的内壁、两个转子盖体朝向该壳体的侧壁、该转子体的外壁、该定子的内壁及该驱动轴的侧壁形成与间隙相通的流通空间,该注油孔、该间隙、该流通空间及该出油孔形成一个供冷却油流通的油冷却通路。
本发明提供的马达,转子设有两个转子盖体,冷却油经注油孔进入马达后,转子盖体随同转子体转动可有效防止冷却油流经转子时由于离心力进入定子与转子体间的气隙,从而不会影响转子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马达转子的立体分解示意。
图5是图1所示的马达沿V-V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马达沿VI-VI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马达 | 100 |
转子 | 20 |
转子体 | 22 |
第一转子体 | 224 |
套设孔 | 2242 |
第一止转部 | 2244 |
第一止转槽 | 2246 |
通孔 | 2248 |
第二转子体 | 226 |
收容孔 | 2262 |
第二止转部 | 2264 |
转子盖体 | 26 |
导向凸缘 | 264 |
定子 | 40 |
装设环 | 46 |
装设部 | 462 |
驱动轴 | 60 |
轴体 | 62 |
连接体 | 64 |
第二止转槽 | 642 |
壳体 | 80 |
本体 | 82 |
装设槽 | 824 |
抵持轴肩 | 8242 |
第一间隙 | 826 |
第二间隙 | 827 |
锁紧部 | 828 |
第一端盖 | 84 |
主体 | 842、862 |
凸耳 | 8422、8622 |
套接孔 | 8424、8624 |
注油孔 | 8428 |
出油孔 | 8429 |
抵持体 | 844、864 |
流通孔 | 8442、8642 |
安装部 | 8440 |
空隙 | 845、865 |
第二端盖 | 86 |
轴承 | 90 |
第一流通空间 | 802 |
第二流通空间 | 804 |
油冷却通路 | 808 |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100用于电动车(图未示)进行驱动。马达100包括转子20、定子40、驱动轴60及壳体80。定子40套设于转子20上。转子20与定子40均收容于壳体80内。驱动轴60穿设于转子20内并与转子20止转连接,且驱动轴60的两端从壳体80伸出。转子20、驱动轴60能够相对定子40及壳体80转动。
请参阅图4,转子20包括转子体22及两个盖设于转子体22两端的转子盖体26。转子体22大致为圆盘形,其包括第一转子体224及固定套设于第一转子体224上的第二转子体226。第一转子体224大致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套设孔2242。套设孔2242的内壁上相对设有一对第一止转部2244。第一转子体224的外圆周壁上沿平行第一转子体224的轴线方向相对凹设有两个第一止转槽2246。第一转子体224绕套设孔2242贯通开设有四个减重通孔2248。第二转子体226上开设有收容孔2262以收容第一转子体224。收容孔2262内壁上对应第一止转槽2246凸设形成一对第二止转部2264。第二止转部2264收容于第一止转槽2246内,进而使第二转子体226与第一转子体224止转连接。转子盖体26与第二转子体226的形状与大小相配。两个转子盖体26分别与第一转子体224的两端面固定连接,并覆盖第一转子体224及第二转子体226,以封闭第一转子体224及第二转子体226并防止第一转子体224相对第二转子体226沿轴向相对运动。转子盖体26的大致中心位置开设有与套设孔2242相通的插设孔262。转子盖体26背离转子体22的一侧沿周缘向转子盖体26中心弯折延伸形成导向凸缘264,以于冷却油于马达100内流通时进行导向。
定子40套设于第二转子体226上。定子40的内壁与第二转子体226外壁之间形成气隙(图未标)。定子40内设有线圈(图未示)。定子40的外圆周壁上绕圆周方向凸设形成装设环46。装设环46的外壁上绕圆周方向间隔形成3个装设部462。装设部462沿平行于定子40的中心轴线延伸。
驱动轴60包括轴体62及连接体64。轴体62穿设于套设孔2242及插设孔262。连接体64固定套设于轴体62上,其外圆周壁上对应第一止转部2244凹设有两个第二止转槽642。第一止转部2244收容于第二止转槽642内,以使连接体64与第一转子体22止转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轴体62与连接体64一体制成。
请同时参阅图5及图6,壳体80包括本体82、第一端盖84及第二端盖86。本体82大致为圆筒状,其固定套设于定子40上。本体82的内壁上对应3个装设部462凹设形成三个装设槽824。其中,两个装设槽824的底部设有抵持轴肩8242,以与对应的装设部462相抵。每个装设部462收容于一个装设槽824内。本体82的内壁与定子40的外壁间形成间隙(图未标)。该间隙包括第一间隙826及第二间隙827。本体82的外圆周壁上绕圆周方向间隔形成7个锁紧部828。锁紧部828沿平行本体8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可以理解,该间隙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第一端盖84与第二端盖86分别与本体82的两端固定相接,并覆盖相邻的转子盖体26。第一端盖84包括主体842及凸设于主体842上的抵持体844。主体842的边缘对应本体82的7个锁紧部828形成7个凸耳8422。每个凸耳8422与一个锁紧部828锁持固定于一起。主体842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套接孔8424。主体842上间隔贯通开设两个注油孔8428及一个出油孔8429。注油孔8428对应第一间隙826设置并与第一间隙826相连通,出油孔8429对应第二间隙827设置并与第二间隙827相连通。抵持体844大致为圆筒状,其伸入本体82与装设环46相对设置并与装设环46固定相接。抵持体844与装设环46之间存有空隙845。抵持体844上对应定子40的3个装设部462间隔形成条形的安装部8440。两个出油孔8429位于其中一个安装部8440的两侧,注油孔8428相对该安装部8440设置。每个装设部462与一个安装部8440固定相接。抵持体844的侧壁邻近主体842间隔贯通开设有5个与第一间隙826相通的流通孔8442。
第二端盖86与第一端盖84的结构相似,其包括主体862及凸设于主体862上的抵持体864。主体862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套接孔8624。主体862的边缘对应本体82的7个锁紧部828形成7个凸耳8622。每个凸耳8622与一个锁紧部828锁持固定于一起。抵持体864伸入本体82并与装设环46相对设置且固定相接。抵持体864与装设环46之间存有空隙865。抵持体864的侧壁邻近主体862间隔贯通开设有5个与第一间隙826相通的流通孔8642。主体862上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开设套接孔8624。轴体62的两端分别从套接孔8624及套接孔8424伸出壳体80。
马达100还包括两个轴承90。一个轴承90套设于轴体62邻近第一端盖84的一端,并收容于套接孔8424内且位于连接体64的上方;一个轴承90套设于轴体62邻近第二端盖86的一端,并收容于套接孔8624内且位于连接体64的下方。
第一端盖84朝向定子40的侧壁、与第一端盖84相邻的转子盖体26朝向第一端盖84的侧壁、与第一端盖84相邻的轴承90的侧壁、驱动轴60的侧壁及定子40的内壁共同形成一个与第一间隙826及第二间隙827相通的第一流通空间802;第二端盖86朝向定子40的侧壁、与第二端盖86相邻的转子盖体26朝向第二端盖86的侧壁、与第二端盖86相邻的轴承90的侧壁、驱动轴60的侧壁及定子40的内壁间形成一个与第一间隙826及第二间隙827相通的第二流通空间804。第一流通空间802与第二流通空间804构成马达100的内部流通空间。两个注油孔8428、第一间隙826、空隙845、空隙865、第二间隙827、流通孔8442、流通孔8642、第一流通空间802、第二流通空间804及出油孔8429共同形成一个油冷却通路808。
组装时,将第二转子体226套设于第一转子体224并与第一转子体224止转连接。将两个转子盖体26分别与第一转子体224的两端部固定连接。将定子40套设于第二转子体226上。将连接体64固定套设于轴体62上。将连接体64随同轴体62穿设于第一转子体224及两个转子盖体26。将本体82固定套设于定子40。之后,将两个轴承90套设于轴体62上。
使用时,将冷却油通过油管(图未标)从两个注油孔8428注入并进入第一间隙826,进而与定子40外壁直接接触进行冷却。冷却油由第一间隙826经流通孔8442与流通孔8642进入第一流通空间802与第二流通空间804,从而冷却定子40的内壁、线圈、驱动轴60及轴承90。冷却油再经由空隙845及空隙865进入第二间隙827,并从出油孔8429流出。
本发明提供的马达100,转子20设有两个转子盖体26,冷却油经注油孔8428进入马达100后,转子盖体26随同转子体22转动可有效防止冷却油流经转子20时由于离心力进入定子40与转子体22间的气隙,从而不会影响转子20转动。注油孔8428、第一间隙826、第二间隙827、流通孔8442、流通孔8642、第一流通空间802、第二流通空间804、空隙845、空隙865及出油孔8429所形成的油冷却通路808,冷却油于流通时有一定流向控制作用。另外,由于转子盖体26上设有导向凸缘264,冷却油于流通空间流通时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可以理解,该间隙的个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出油孔8429、注油孔8428的个数及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注油孔8428也可设置于第二端盖86上,只需满足出油孔8429、注油孔8428与流通空间及间隙相通即可。
可以理解,流通孔8642、流通孔8442的个数与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第一端盖84上可不设置抵持体844,第二端盖86也可不设置抵持体864,即流通孔8642、流通孔8442可省略。
可以理解,定子40上的装设环46可以省略。
可以理解,装设部46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装设槽824对应的装设部462的设置,当然,也可直接将本体82与定子40固定装设于一起;第一端盖84与第二端盖86上可以不设置凸耳8422、凸耳8622,本体82上不设置对应的结构,即直接将第一端盖84、第二端盖86与本体82直接通过螺钉固定。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其包括转子、套设于该转子上的定子、驱动轴及壳体,该壳体套设于该转子及该定子,该驱动轴穿设于该转子并与该转子止转连接且该驱动轴的两端从该壳体伸出,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包括转子体及两个分别固定并盖设于该转子体两端面上的两个转子盖体,该壳体内壁与该定子外壁形成间隙,该壳体上间隔贯通开设有与该间隙相通的注油孔及出油孔,该壳体的内壁、两个转子盖体朝向该壳体的侧壁、该转子体的外壁、该定子的外壁及该驱动轴的外壁共同形成与该间隙相通的流通空间,该注油孔、该间隙、该流通空间及该出油孔共同形成一个供冷却油流通的油冷却通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本体及分别固定于该本体两端的第一端盖及第二端盖,该本体固定套设于该定子,该间隙位于该本体内壁及该定子外壁之间,该第一端盖朝向该定子的侧壁、与该第一端盖相邻的转子盖体的朝向该转子体的侧壁、该定子的内壁及该驱动轴的侧壁间形成第一流通空间,该第二端盖朝向该定子的侧壁、与该第二端盖相邻的转子盖体的朝向该转子体的侧壁、该定子的内壁及该驱动轴的侧壁间形成第二流通空间,该流通空间由该第一流通空间及该第二流通空间共同组成,该注油孔及该出油孔间隔开设于该第一端盖或该第二端盖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盖包括主体及凸设于主体上的抵持体,该定子的外圆周壁上绕圆周方向凸设形成装设环,该抵持体伸入该壳体的该本体并与该装设环相对设置,该注油孔及该出油孔间隔开设于该主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抵持体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与该间隙相通的流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本体外圆周壁上绕圆周方向间隔形成若干个锁紧部,该第一端盖的主体上对应该若干个锁紧部形成若干个凸耳,每个凸耳与一个对应的锁紧部固定相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盖包括主体及凸设于主体上的抵持体,该定子的外圆周壁上绕圆周方向凸设形成装设环,该抵持体伸入该壳体的本体并与该装设环相对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抵持体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与该间隙相通的流通孔。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本体内壁上凹设形成若干装设槽,该定子的外壁上形成若干装设部,每个装设部收容于该装设槽内并与该第一端盖及该第二端盖固定相接。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间隙包括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该本体内壁及该定子外壁之间间隔形成与该流通空间相通的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该注油孔对应该第一间隙设置并与该第一间隙相连通,该出油孔对应该第二间隙设置并与该第二间隙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该转子盖体背离转子体的一侧沿周缘凸设形成导向凸缘,以对冷却油于马达内流通时进行导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02494.7A CN104767326A (zh) | 2014-01-04 | 2014-01-04 | 马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02494.7A CN104767326A (zh) | 2014-01-04 | 2014-01-04 | 马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7326A true CN104767326A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4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02494.7A Pending CN104767326A (zh) | 2014-01-04 | 2014-01-04 | 马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67326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50423A (en) * | 1978-08-25 | 1981-02-10 |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Generator with stator retention |
US4885493A (en) * | 1988-07-25 | 1989-12-0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Output voltage control apparatus of a permanent magnet alternator |
US20090121562A1 (en) * | 2007-11-09 | 2009-05-14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motor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US20100033040A1 (en) * | 2008-08-11 | 2010-02-1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Rotaring electric machine |
US20110298317A1 (en) * | 2010-06-08 | 2011-12-08 | Bradfield Michael D |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CN102365810A (zh) * | 2009-02-13 | 2012-02-29 | Isis创新有限公司 | 电机模块 |
TWM460931U (zh) * | 2012-11-16 | 2013-09-01 | yong-li Chen | 油冷式馬達 |
-
2014
- 2014-01-04 CN CN201410002494.7A patent/CN10476732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50423A (en) * | 1978-08-25 | 1981-02-10 | Sundstrand Corporation | Generator with stator retention |
US4885493A (en) * | 1988-07-25 | 1989-12-0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Output voltage control apparatus of a permanent magnet alternator |
US20090121562A1 (en) * | 2007-11-09 | 2009-05-14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oling motor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US20100033040A1 (en) * | 2008-08-11 | 2010-02-11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Rotaring electric machine |
CN102365810A (zh) * | 2009-02-13 | 2012-02-29 | Isis创新有限公司 | 电机模块 |
US20110298317A1 (en) * | 2010-06-08 | 2011-12-08 | Bradfield Michael D |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TWM460931U (zh) * | 2012-11-16 | 2013-09-01 | yong-li Chen | 油冷式馬達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80846B1 (en) |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WO2018139497A1 (ja) |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 |
JP2019515642A (ja) | 電気機械用フランジ | |
US8497608B2 (en) |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 |
US9825503B2 (en) | Motor with cooling system | |
JP2015104214A (ja) | 回転電機 | |
WO2017082023A1 (ja) | 回転電機 | |
US10447115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driving system | |
US10298087B2 (en) | Electric machine | |
US20180335043A1 (en) | Bearing mechanism and blower fan | |
CN206009858U (zh) | 具有冷却功能的电主轴套件 | |
TWI590568B (zh) | 馬達 | |
KR102490601B1 (ko) | 냉각구조 일체형 구동모터 | |
CN204068561U (zh) | 一种全封闭型牵引电机 | |
KR101426622B1 (ko) | 전동기의 회전자 구조 | |
CN104767326A (zh) | 马达 | |
US10404138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gas coolers | |
JP2015019494A (ja) | 回転機および回転機の製造方法 | |
KR101541777B1 (ko) |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수중모터 | |
KR20150011970A (ko) | 구동모터의 냉각 구조 | |
CN110868001B (zh) | 一种永磁电机 | |
JP2014212586A (ja) | 回転電機 | |
JP2016149866A (ja) | 車両用回転電機 | |
JP2016082708A (ja) | 回転電機 | |
CN215897418U (zh) | 一种便于冷却的鼠笼式电机定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