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76573A -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76573A CN104576573A CN201410802220.6A CN201410802220A CN104576573A CN 104576573 A CN104576573 A CN 104576573A CN 201410802220 A CN201410802220 A CN 201410802220A CN 104576573 A CN104576573 A CN 1045765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drop
- cooling
- working medium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通道冷却工质入口与通道进口端相连接,通道出口端与冷却工质出口相连接;通道进口端、通道出口端之间为冷却硅基通道;水滴形扰流元置于冷却硅基通道内;玻璃盖板粘合在该结构的顶端且起到绝热作用。所述冷却硅基微通道利用刻蚀加工工艺,加工出水滴形扰流元的微槽道。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额外驱动或者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利用简单的水滴形扰流元结构增大换热面积,冷热流体混合增强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高集成度、大功率微电子元器件散热领域,微通道换热器通道中加入合理的水滴形扰流元,该换热器同光滑通道换热器相比,努赛尔数Nu即换热性能提高,这为集成度高、热功率大微电子元器件有效散热提供了可能。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飞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元器件朝着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度高的方向飞速发展,其散热问题直接关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有效地把它们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热流密度热量带走,且能保证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用传统的冷却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微通道具有大面体比,大换热系数等特点,因而用于散热的微通道热沉可以有效带走微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运行中产生的高热流密度热量,微通道热沉已经被证实是传热性能最佳且最具应用潜力的冷却方式之一。尽管微通道换热具有高换热系数等优点,但仍不能满足当前高度集成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散热需求,亟需对微通道强化换热进行深入研究。尽管国内外对微通道强化换热做了大量研究,但有关于在通道内部加水滴形扰流元的微通道热沉尚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常用的多根平行微通道换热器,在每个单通道加入水滴形扰流元,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量以解决微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高热流密度热量散热问题。本发明在常规光滑微通道中加入水滴形扰流元,使得流体和固体的接触面积即换热面积增大,该结构使得工质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产生了涡流,冷热流体混合增强,从而换热量增加,即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本发明所述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在常规微尺度通道的基础之上稍作改进,主要结构如下:
该换热器由七部分组成,分别是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冷却工质出口2、玻璃盖板3、通道进口端4、通道出口端5、冷却硅基通道6、水滴形扰流元7。
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与通道进口端4相连接,通道出口端5与冷却工质出口2相连接;通道进口端4、通道出口端5之间为冷却硅基通道6;水滴形扰流元7置于冷却硅基通道6内;玻璃盖板3粘合在该结构的顶端且起到绝热作用。
所述冷却硅基微通道6利用刻蚀加工工艺,加工出水滴形扰流元7的微槽道。
工作时,温度较低(约20℃)的冷却工质由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进入通道进口端4,分别流进水滴形扰流元单根冷却硅基通道6,由于单根通道中存在水滴形扰流元7,和常规微通道换热器相比,该换热器换热面积增大,工质在流道内产生了涡流,冷热流体混合增强,换热效果增强。较高温度(与通道尺寸、热功率密度等有关)的工质最终通过通道出口端5到达冷却工质出口2,进而流出系统,即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产生的高热流密度热量由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中流动的流体带走,达到冷却的目的。本发明在通道中加入了合理的水滴形扰流元结构,该换热器同光滑通道换热器相比,努赛尔数Nu即换热性能大幅度提升,这为集成度高、热功率大微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有效散热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额外驱动或者控制装置的基础上,利用简单的水滴形扰流元结构增大换热面积,冷热流体混合增强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设计三维总体轮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单根通道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单根通道水滴形扰流元局部放大图。
图中:1、通道冷却工质入口;2、冷却工质出口;3、玻璃盖板;4、通道进口端;5、通道出口端;6、冷却硅基通道;7、水滴形扰流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结构附图对发明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工作过程和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和验证。
图1为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三维总体轮廓示意图。该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包含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冷却工质出口2、玻璃盖板3、通道进口端4、通道出口端5、冷却硅基通道6、水滴形扰流元7构成。为了验证该发明较常规通道有更好的换热效果,表1列出了该换热器给定雷诺数Re条件下的热阻R、努赛尔数Nu、换热系数h等表征换热效果的参量,并和常规光滑通道进行了对比。由表可知,该发明显著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表1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同常规通道对比情况
Claims (3)
1.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由七部分组成,分别是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冷却工质出口(2)、玻璃盖板(3)、通道进口端(4)、通道出口端(5)、冷却硅基通道(6)、水滴形扰流元(7);
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与通道进口端(4)相连接,通道出口端(5)与冷却工质出口(2)相连接;通道进口端(4)、通道出口端(5)之间为冷却硅基通道(6);水滴形扰流元(7)置于冷却硅基通道(6)内;玻璃盖板(3)粘合在该结构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硅基微通道(6)利用刻蚀加工工艺,加工出水滴形扰流元(7)的微槽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工作时,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由通道冷却工质入口(1)进入通道进口端(4),分别流进水滴形扰流元单根冷却硅基通道(6),由于单根通道中存在水滴形扰流元(7),和常规微通道换热器相比,该换热器换热面积增大,工质在流道内产生了涡流,冷热流体混合增强,换热效果增强;
较高温度的工质最终通过通道出口端(5)到达冷却工质出口(2),进而流出系统,即电子元器件和微电子机械系统产生的高热流密度热量由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中流动的流体带走,达到冷却的目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02220.6A CN104576573A (zh) | 2014-12-21 | 2014-12-21 |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02220.6A CN104576573A (zh) | 2014-12-21 | 2014-12-21 |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76573A true CN104576573A (zh) | 2015-04-29 |
Family
ID=5309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02220.6A Pending CN104576573A (zh) | 2014-12-21 | 2014-12-21 |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76573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5226A (zh) * | 2015-12-06 | 2016-02-0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回水层设有交错排列倾斜柱状扰流脊的微通道热沉 |
CN108225079A (zh) * | 2017-12-26 | 2018-06-29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顶部联通的非均匀润湿性硅基微通道相变换热器 |
CN109346444A (zh) * | 2018-08-29 | 2019-02-1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梯形脊肋阵列的微散热器 |
CN111933595A (zh) * | 2020-07-16 | 2020-11-13 | 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 |
CN112151478A (zh) * | 2020-08-31 | 2020-12-2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5014107A (zh) * | 2022-05-26 | 2022-09-06 | 西安交通大学 | 含有翼型分流肋的双效强化换热微通道热沉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88064A1 (en) * | 2002-11-01 | 2004-09-30 | Cooligy Inc. | Channeled flat plate fin heat exchange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
CN201383909Y (zh) * | 2009-03-03 | 2010-01-13 | 北京奇宏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液冷散热器用的微通道冷板装置 |
CN201894034U (zh) * | 2010-11-12 | 2011-07-06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水冷装置的流道结构改良 |
CN103594430A (zh) * | 2013-10-25 | 2014-02-19 | 上海交通大学 | 用于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微通道散热器 |
CN203633055U (zh) * | 2014-01-02 | 2014-06-04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 一种具有新型换热结构及自适应特性的热沉散热装置 |
-
2014
- 2014-12-21 CN CN201410802220.6A patent/CN10457657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88064A1 (en) * | 2002-11-01 | 2004-09-30 | Cooligy Inc. | Channeled flat plate fin heat exchange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
CN201383909Y (zh) * | 2009-03-03 | 2010-01-13 | 北京奇宏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液冷散热器用的微通道冷板装置 |
CN201894034U (zh) * | 2010-11-12 | 2011-07-06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水冷装置的流道结构改良 |
CN103594430A (zh) * | 2013-10-25 | 2014-02-19 | 上海交通大学 | 用于功率电子器件散热的微通道散热器 |
CN203633055U (zh) * | 2014-01-02 | 2014-06-04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 一种具有新型换热结构及自适应特性的热沉散热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5226A (zh) * | 2015-12-06 | 2016-02-03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回水层设有交错排列倾斜柱状扰流脊的微通道热沉 |
CN108225079A (zh) * | 2017-12-26 | 2018-06-29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顶部联通的非均匀润湿性硅基微通道相变换热器 |
CN109346444A (zh) * | 2018-08-29 | 2019-02-15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梯形脊肋阵列的微散热器 |
CN111933595A (zh) * | 2020-07-16 | 2020-11-13 | 杰群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 |
CN112151478A (zh) * | 2020-08-31 | 2020-12-29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2151478B (zh) * | 2020-08-31 | 2022-11-11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微流道散热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5014107A (zh) * | 2022-05-26 | 2022-09-06 | 西安交通大学 | 含有翼型分流肋的双效强化换热微通道热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76573A (zh) | 一种水滴形扰流元微通道换热器 | |
US8199505B2 (en) | Jet impingement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es and power electronics modules | |
CN101573790B (zh) | 气冷式热装置中的三维散热 | |
US10260781B2 (en) | Liquid cooling device having diversion mechanism | |
CN106711110B (zh) | 一种用于大功率串联igbt的风冷水冷混合散热模组 | |
CN104465562A (zh) | 一种链式交错型微通道结构 | |
EP2738510A3 (en) | Cross-flow heat exchanger having graduated fin density | |
CN104979307B (zh) | 微通道散热器冷却多芯片系统装置 | |
CN103928414B (zh) | 一种电子元器件液冷散热系统 | |
US20190093966A1 (en) | Phase transition suppression heat transfer plate-based heat exchanger | |
CN105914189A (zh) | 微流控芯片散热装置 | |
CN103096689A (zh) | 散热装置与散热系统 | |
US20150075754A1 (en) | Single-pass cold plate assembly | |
TWI287964B (en) | Water cooling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6935931A (zh) | 热压转换刚性扁管及电池热管理装置 | |
CN105374767B (zh) | 一种高性能微槽道散热结构 | |
CN205081111U (zh) | 微通道散热器冷却多芯片系统装置 | |
CN104254231B (zh) | 电气设备 | |
CN206210773U (zh) | 散热器和散热器组件 | |
CN207399733U (zh) | 轻薄冷板散热结构 | |
WO2017049867A1 (zh) | 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板 | |
KR20140057046A (ko) | 전력반도체장치의 방열시스템 | |
CN207781583U (zh) | 一种蛛网式微流道散热装置 | |
CN106098657A (zh) | 一种电液动力微泵驱动的小型液冷系统与方法 | |
TWI549596B (zh) | 電極式液冷散熱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