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521988B -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21988B
CN104521988B CN201410788175.3A CN201410788175A CN104521988B CN 104521988 B CN104521988 B CN 104521988B CN 201410788175 A CN201410788175 A CN 201410788175A CN 104521988 B CN104521988 B CN 1045219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ipic acid
bacterium azoles
acid copper
methylsulfonyl bacterium
glue adi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881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21988A (zh
Inventor
韦邦帜
刘妤玲
李现玲
张青
蒙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Tianyuan Bio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81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21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21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21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21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该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组成;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甲磺酰菌和琥胶肥酸铜的重量比为(20~1):(1~40),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占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可有效防治各种细菌性病害如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同时可防治真菌性病害如葡萄霜霉病。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高、减少药剂的使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同时延缓抗药性。

Description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两种农药活性成分复配的组合物及制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各种作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发生面积逐年增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细性病害较好的药剂欠缺。细菌性病害是有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植物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病状类型有:斑点型、叶枯型、青枯型、溃疡型、腐烂型、畸形。但在细菌性病害发生的同时,真菌性病害也严重为害作物的生长。目前市场上能同时防治两种病害的药剂缺乏,农户通常采用防治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的两个药剂进行现场随意混配,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农户一般加大用药量。由于农户的不科学用药,不仅达不到增效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拮抗作用,防治效果反而下降。
为此,贵州大学自主研发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菌剂“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的噁二唑砜类化合物(专利号为ZL201110314246.2)”,其结构式为:
该化合物的制备工艺步骤和条件:
(1)不同取代酸甲酯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有机酸和无水甲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回流反应6-10小时,减压脱甲醇,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调ph=7后分液得到不同的甲酸甲酯;
(2)不同取代的甲酰肼中间体的制备:以不同的甲酸甲酯溶于甲醇,然后缓慢加40%-80%水合肼,回流反应完全为止,冷却后析出不同取代的甲酰肼;
(3)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制备的甲酰肼和KOH、二硫化碳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回流反应完全,脱乙醇,调PH=5得到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
(4)2-硫醚-5-取代-1,3,4-噁二唑中间体的制备:以上述2-巯基-5-取代-1,3,4-噁二唑为原料,加氢氧化钠水溶解后,与1-2被摩尔量的硫酸二甲(乙)酯或卤代烃等反应得到相应的硫醚化合物;
(5)2-甲基(乙基)磺酰基-5-取代-1,3,4-噁二唑的制备。
以相应的硫醚为原料,溶解于冰醋酸中,2%-7%高锰酸钾水溶液或者30%双氧水氧化得到相应的砜类化合物。
琥胶肥酸铜,化学名称为丁二酸铜、戊二酸铜、己二酸铜,是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络合铜的混合物,分子式为[(CH2)17(COO)2]nCu,为已知且已公开的农药品种。
发明内容
对于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申请人进一步研发,当Rn选自卤原子中的氟,R2选C1-C5烷基的甲基即得噁二唑砜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其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简称甲磺酰菌唑。
化合物甲磺酰菌唑的具体制备路线如下:
(1)对氟苯甲酰肼的合成
(2)2-巯基-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3)2-甲基硫醚-5-对氟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
(4)制备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目标化合物
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甲磺酰菌唑为结构新颖的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可通过抑制病原体能量合成,抑制细菌的增长和繁殖。甲磺酰菌唑具有内吸、传导的特点,渗入叶片表皮后能输导到同一叶片的其他部位。大量的离体试验表明,甲磺酰菌唑对引起植物细菌病害的各种病原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即直接抑制细菌增殖。经过多次盆栽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得出甲磺酰菌唑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水稻白叶枯病、细条病、烟草青枯病、番茄青枯病、柑橘溃疡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并且能一定程度上刺激作物生长健壮,提高作物的抵抗力。该化合物具有高效、广谱、使用安全的特点,是一个颇具开发潜质的杀菌剂。
琥胶肥酸铜,化学名称为丁二酸铜、戊二酸铜、己二酸铜,是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络合铜的混合物,分子式为[(CH2)17(COO)2]nCu,为已知且已公开的农药品种。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甲磺酰菌唑和琥且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与单剂对比,该复配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有效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并且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节约了用药成本,杀菌谱更为广泛,延缓病原菌的抗药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病害的综合治理。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该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组成;所述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
为了保证复配组合物具有更好的防效和增效作用,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作为优选,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重量比为(20~1):(1~40)。
为了保证复配组合物具有更好的防效和增效作用,以上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作为优选,所述的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重量比为(5~1):(1~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该制剂书将以上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剂,制备成防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为了保证杀菌剂具有更好的防效,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作为优选,所述复配组合物占上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优选地,所述复配组合物占上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以上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更优选地,所述复配组合物占上述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60%。
为了满足不同使用的需求,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可制成多种剂型,作为优选,在本发明的提供实施例中,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或颗粒剂。不仅限于本发明提供的剂型。
为了更好地发挥复配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所述杀菌剂除了包括复配组合物外,还包括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剂。其中辅助剂为填料和溶剂中的一种和助剂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粘结剂、崩解剂、成膜剂。必要时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等其他常规功能性助剂。
填料为白炭黑、陶土、膨润土、高岭土、硅藻土、泥土粉、蒙脱石、腐植酸、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溶剂为水。
所用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系列包括T-60、T-80、T-8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OP系列为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缩合物包括OP-10、OP-15、OP-18、OP-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包括NP-10、NP-15、NP-18、NP-20;苯乙烯基苯酚甲醛聚醚系列包括33#、34#、36#、37#;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1#、604#、605#;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6#。
润湿分散剂选自二异丁基萘磺酸钠(简称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K12)、亚甲基双荼磺酸钠(简称NNO)、丙烯酸与丙酰胺共聚物(简称DA)、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简称MF)、聚丙烯酸钠(简称DC)、脱糖并分级的木质素磺酸钠(简称M-9)、脱糖缩合改性的木质素磺酸钠(简称M-10)、聚羧酸衍生物(简称CF)、木质素磺酸钠(简称M-14)。
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硅酸镁铝、阿拉伯胶、果胶。
粘结剂选自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淀粉中的一种。
崩解剂包括磷酸钠、氯化钠、硫酸钾、氯化钾、磷酸钾、碳酸钠、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钾、硫酸钠、磷酸二氢钾。
成膜剂包括聚丙烯酸钠、果胶、聚乙烯吡咯烷酮、甲基纤维素、动物胶。
防冻剂包括乙二醇、异丙醇、丙三醇、丙二醇、尿素。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或细菌性病害。
作物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白菜软腐病、柑橘溃疡病、桃细菌性穿孔病、黄瓜西瓜等细菌性角斑病、番茄花生等青枯病、番茄溃疡病、姜瘟病等。
作物真菌性病害如葡萄霜霉病、瓜类霜霉病、芒果炭疽病、辣椒炭疽病、瓜类枯萎病、柑橘疮痂病、白菜霜霉病、甜菜立枯病、瓜类猝倒病、花生叶斑病、花生根腐病、烟草黑胫病等。
本发明提供的复配组合物还可防治作物部分病毒性病害,如番茄病毒病、西瓜病毒病、辣椒病毒病、烟草花叶病等。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剂可以通过普通方法施用,如加兑水喷雾茎叶处理,也可以根部灌施,还可以拌种或者种子包衣使用。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制剂相对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2、杀菌谱广,对多种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3、持效期长。第二次药后14天防治效果达77%以上。
4、延缓新药剂甲磺酰菌唑的使用寿命,减少新药剂的开发成本。
5、用药量少,残留低,符合农药残留标准,生态环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所使用的甲磺酰菌唑原药由贵州大学提供,其他使用的原药及制剂均为市购。其中活性组分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
制剂实施实例:
为统一,以下制备实施例所用助剂全部使用简称或商品代号。
一、悬浮剂的配制
将表面活性剂、防冻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水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依次加入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在磨球机中磨球2~3小时,制得本发明杀菌剂的悬浮剂。
二、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将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润湿分散剂、白炭黑、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得到本发明杀菌剂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甲磺酰菌唑 琥胶肥酸铜 润湿分散剂 白炭黑 填料
7 2g 40g DC为6g,K12为2g 6g 泥土粉补足100g
8 60g 20g M-14为7g 4g 高岭土补足100g
9 20g 10g NNO为7g 10g 陶土补足100g
10 12.5g 12.5g M-9为8g 3g 硅藻土补足100g
11 16g 4g NNO为6g 0 泥土粉补足100g
12 18g 2g DC为7g 6g 高岭土补足100g
13 25g 5g M-10为8g 9g 膨润土补足100g
14 10g 40g MF为6g 10g 陶土补足100g
CK1 20g 0 DC为7g 6g 高岭土补足100g
三、水分散粒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润湿分散剂、白炭黑、崩解剂、粘结剂、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搅拌30min,经捏合,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得到本发明杀菌剂的水分散粒剂。
四、悬浮种衣剂的制备
将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经过气流粉碎,加表面活性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与水完全混合后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直至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D50为2-3μm,D90<8μm,即得本发明杀菌剂的悬浮种衣剂。
五、颗粒剂的制备
将表中各实施例的组分均匀混合,气流粉碎,加入适量水然后捏合,所得的混合物造粒、干燥即得本发明杀菌剂的颗粒剂。
室内毒力测定:
以下室内生测试验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来评价混用效果。
毒力指数TI(B)=(标准剂A的EC50÷B剂的EC50×100
实际毒力指数ATI(AB)=(A的EC50÷AB的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B)=TI(A)×A在混剂中的百分数+TI(B)×B在混剂中的百分数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评价标准为:共毒系数≥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一:
试验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本试验采用抑菌圈法。在无菌操作台上,将NA培养基倒入NA平板上,晾干后,取0.1ml的柑橘溃疡病菌菌悬液用涂布棒均匀地涂于NA平板上。晾干后,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在平板中央打孔,接着取100μl药液于小孔中。每个浓度5个重复。以小孔中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处理后放在28±0.5℃的恒温箱无菌培养,2d后取出。采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量各处理的抑菌圈直径(以毫米为单位),并计算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抑制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毒力测定结果详见表1。
表1 甲磺酰菌唑与琥胶肥酸铜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成分 EC50(μg/ml) ATI TTI CTC
甲磺酰菌唑(A) 7.53 100.00 / /
琥胶肥酸铜(B) 75.64 9.96 / /
A:B=20:1 6.53 115.31 95.71 120.48
A:B=15:1 6.11 123.24 94.37 130.59
A:B=10:1 5.74 131.18 91.81 142.88
A:B=5:1 5.62 133.99 84.99 157.64
A:B=4:1 5.52 136.41 81.99 166.38
A:B=2:1 6.28 119.90 69.99 171.33
A:B=1:1 7.23 104.15 54.98 189.44
A:B=1:2 9.85 76.45 39.97 191.26
A:B=1:4 12.95 58.15 27.96 207.93
A:B=1:5 16.73 45.01 24.96 180.31
A:B=1:10 24.24 31.06 18.14 171.24
A:B=1:15 29.71 25.35 15.58 162.65
A:B=1:20 35.09 21.46 14.24 150.67
A:B=1:30 42.72 17.63 12.86 137.07
A:B=1:40 51.37 14.66 12.15 120.63
A:B=1:50 54.82 13.74 11.72 117.19
由测定结果表1数据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按重量比在(20~1):(1~40)的范围内复配防治柑橘溃疡病的CTC均达到12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在(5~1):(1~2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CTC在150以上,增效尤为显著。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二:
将菌悬液浓度为108cfu·mL-1病原菌在每个直径9cm灭菌培养皿中加入0.5mL,再倒入15mL冷却至45℃肉汁胨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凝固。在培养皿底部标记正三角形的3个距中心2.5cm等距离的角位置,防止牛津杯(高10mm、内径6mm),滴加等量不同浓度的药剂稀释液,于28℃恒温无菌条件下培养7d,测定抑菌圈直径,并计算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抑制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然后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毒力测定结果详见表2。
表2 甲磺酰菌唑与琥胶肥酸铜复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成分 EC50(μg/ml) ATI TTI CTC
甲磺酰菌唑(A) 6.31 100.00 / /
琥胶肥酸铜(B) 76.19 8.28 / /
A:B=20:1 5.47 115.36 95.63 120.62
A:B=13:1 5.30 119.06 93.45 127.40
A:B=7:1 5.03 125.45 88.54 141.69
A:B=5:1 4.93 127.99 84.71 151.09
A:B=3:1 4.77 132.29 77.07 171.64
A:B=1:1 5.92 106.59 54.14 196.87
A:B=1:3 10.66 59.19 31.21 189.65
A:B=1:6 16.87 37.40 21.38 174.91
A:B=1:8 20.54 30.72 18.47 166.30
A:B=1:13 27.08 23.30 14.83 157.09
A:B=1:20 33.25 18.98 12.65 150.03
A:B=1:33 42.95 14.69 10.98 133.81
A:B=1:40 49.20 12.83 10.52 121.92
A:B=1:45 52.43 12.04 10.28 117.12
由测定结果表2数据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按重量比在(20~1):(1~40)的范围内复配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CTC均达到12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按重量比为(5~1):(1~2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CTC在150以上,增效尤为显著。
室内毒力测定实施例三:
准备病源叶片,用4℃蒸馏水洗下叶片背面霜霉病菌孢子囊,配成悬浮液(浓度为每毫升1×105~1×107个孢子囊)。将药剂母液用0.05%吐温80水溶液稀释到相应的浓度,均匀喷施于事先培育至4~6片真叶期的植株叶片两面至全部润湿,每处理4次重复,设用清水喷施的处理为空白对照,施药24h后,将新鲜孢子囊悬浮液喷雾接种于叶片背面,在每天连续光照/黑暗各12h交替,温度为17℃~22℃,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条件下培养。当空白对照发病率达到50%以上时分级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格药剂的E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结果详见表3。
表3 甲磺酰菌唑与琥胶肥酸铜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成分 EC50(μg/ml) ATI TTI CTC
甲磺酰菌唑(A) 35.55 100.00 / /
琥胶肥酸铜(B) 15.34 231.75 / /
A:B=20:1 27.76 128.06 106.27 120.50
A:B=14:1 23.91 148.68 108.78 136.68
A:B=9:1 21.52 165.20 113.17 145.96
A:B=5:1 18.37 193.52 121.96 158.68
A:B=2:1 14.53 244.67 143.92 170.01
A:B=1:1 12.30 289.02 165.87 174.24
A:B=1:4 9.26 383.91 205.40 186.91
A:B=1:7 9.22 385.57 215.28 179.10
A:B=1:9 9.48 375.00 218.57 171.57
A:B=1:14 9.91 358.73 222.96 160.89
A:B=1:20 10.48 339.22 225.47 150.45
A:B=1:27 11.84 300.25 227.04 132.25
A:B=1:40 12.88 276.01 228.53 120.77
A:B=1:43 13.17 269.93 228.75 118.00
由测定结果表3数据可知,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按重量比为(20~1):(1~40)的范围内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CTC均达到12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特别是,重量比为(5~1):(1~20)的范围内复配,各处理的CTC在150以上,增效尤为显著。
大田药效实施例
为了明确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单用和混用时对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葡萄霜霉病等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本发明申请人在国内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田间试验。
组别 药剂名称 登记证号 单位名称 药剂来源
CK1 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 / / 自制
CK2 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PD20096854 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市购
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实验一:
试验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03-2004)》规定施药方法,在始见开花之前第一次喷雾施药,出现病害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成龄果树3株,重复次数4次。记录施药次数和每次施药日期及果树生育期。
调查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03-2004)》规定调查方法,第二次施药后7d,14d对每个小区调查两株,每株按东西南北中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个果及两个梢上的全部叶片,计算防治防效。
叶(果)分级方法:
0级:每叶(果)有病斑1~5个;
3级:每叶(果)有病斑6~10个;
5级:每叶(果)有病斑11~15个;
7级:每叶(果)有病斑15~20个;
9级:每叶(果)有病斑21个以上;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详见表4。
表4 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药效试验结果表4可知:在预防柑橘溃疡病时,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与单剂甲磺酰菌唑或琥胶肥酸铜相比,在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甚至更少的情况下,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防治柑橘溃疡病的7d的防效(有效成分用药量20g/667m2)均明显高于单剂的防效,分别高出单剂24.24%和47.56%以上,并且14d的防效仍能达到77.10%以上,持效期长。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试验二:
试验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10-2004)》规定施药方法,始见病斑时第一次喷雾施药,10d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20m2,重复次数4次。
调查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10-2004)》规定调查方法,露地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调查全部叶片,以每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效果。
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详见表5。
表5 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药效试验结果表5可知:在预防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与单剂甲磺酰菌唑或琥胶肥酸铜相比,在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甚至更少的情况下,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7d防效(有效成分用药量10g/667m2)均明显高于单剂的防效,分别高出单剂27.03%和49.29%以上,并且14d的防效仍能达到79.39%以上,持效期长。
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三:
试验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22-2004)》规定施药方法,在叶片始见发病时第一次喷雾施药,10d后第二次喷雾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露地10株,重复次数4次。
调查方法: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T17980.122-2004)》规定调查方法,第二次施药后7d,14d对每个小区随机调查10个当年抽生新蔓,自上而下调查全部叶片,按下列分级方法记录各级病叶数和总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防效。
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以上。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详见表6。
表6 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由药效试验结果表6可知:在预防葡萄霜霉病,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与单剂甲磺酰菌唑或琥胶肥酸铜相比,在有效成分用药量相同甚至更少的情况下,甲磺酰菌唑+琥胶肥酸铜防治葡萄霜霉病7d的防效(有效成分用药量20g/667m2)均明显高于单剂的防效,分别高出单剂46.74%和25.66%以上,并且14d的防效仍能达到78.32%以上,持效期长。

Claims (9)

1.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配组合物由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组成;其中,甲磺酰菌唑的化学名称为2-(对氟苯基)-5-甲磺酰基-1,3,4-噁二唑;所述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重量比为(20~1):(1~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重量比为(5~1):(1~20)。
3.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和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剂,制备成防治作物病害的杀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占所述的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占所述的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其特征在于,复配组合物占所述的杀菌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60%。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的剂型为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种衣剂或颗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上可接受的辅助剂为填料和溶剂中的一种和助剂的混合物。
9.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配组合物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和/或真菌性病害方面的应用。
CN201410788175.3A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Active CN104521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8175.3A CN104521988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8175.3A CN104521988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988A CN104521988A (zh) 2015-04-22
CN104521988B true CN104521988B (zh) 2016-08-24

Family

ID=5283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8175.3A Active CN104521988B (zh) 2014-12-18 2014-12-18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219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1426B (zh) * 2016-07-25 2018-11-02 泉州市诗展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噻唑吡乙酮和琥胶肥酸铜的农药组合物
CN107810956B (zh) * 2017-10-27 2020-05-05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7897189A (zh) * 2017-11-28 2018-04-13 谭贵友 一种含异长叶烯酮肟内酰胺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9535097A (zh) * 2019-01-08 2019-03-29 贵州大学 一类检测二氢硫辛酸琥珀酰转移酶的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033412A1 (de) * 1990-10-20 1992-04-23 Bayer Ag Fungizide mittel auf basis von heterocyclisch substituierten sulfonen
CN100500004C (zh) * 2007-07-11 2009-06-17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苯醚甲环唑和铜素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2499247B (zh) * 2011-10-17 2014-04-23 贵州大学 一类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的噁二唑砜类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21988A (zh) 2015-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244B (zh) 殺真菌組成物及其用途
CN10543262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22558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18750B (zh) 一种高效复配生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4521988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琥胶肥酸铜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2239843B (zh) 一种氯氟吡氧乙酸或其酯和乙羧氟草醚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430370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06359446A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
CN108552181A (zh) 一种含有敌稗和二氯喹啉酸的水稻田除草组合物
CN104521991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氯溴异氰尿酸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6879608A (zh) 含双环磺草酮、丙草胺和五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CN103329905B (zh)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和井冈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6234392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09452276A (zh) 一种混合物、混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CN104542695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毒氟磷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911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的杀虫杀菌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906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噻霉酮的复配组合物及杀菌剂
CN107279161A (zh) 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4488926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噻呋酰胺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4488963B (zh) 一种含甲磺酰菌唑和有机铜类杀菌剂的复配组合物及制剂
CN107318865A (zh) 克菌丹和呋吡菌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22127B (zh) 一种除草组合物
CN106879598A (zh) 一种含三唑磺草酮和氯氟吡氧乙酸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376578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
CN112088890A (zh) 一种包含噁嗪草酮、苄嘧磺隆和五氟磺草胺的除草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