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示控制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随着电动科技的发展,近年来还出现了各式小巧的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这类小巧的车辆,由于在车辆行进朝向的横截面过小,通常都不会安装左右转向灯。当驾驶员在转向时,需要回头观看转向方向有无行人和行驶的车辆,这样分散了用户的注意力,容易导致发生碰撞,尤其是当前车辆速度较快,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安全系数较低。即使安装了左右转向灯,也由于在车辆行进朝向的横截面过小,导致在视野环境不佳时(例如灰蒙的雨雾天气等)其他人很难察觉和辨别车辆左转还是右转。随着这类小巧的车辆数目的增加,这类车辆在路上行驶存在一定的风险,安全系数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车辆安全系数的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的车辆。
一种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包括:
左侧指示灯,所述左侧指示灯用于设置在车辆行进朝向的左侧;
右侧指示灯,所述右侧指示灯用于设置在车辆行进朝向的右侧;
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左侧指示灯和所述右侧指示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所述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以对外提示车辆左转;所述处理器用于控制所述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所述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以对外提示车辆右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所述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以对外提示车辆左转后,经过第一设定时间,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左侧指示灯从第一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所述右侧指示灯从第二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
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所述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以对外提示车辆右转后,经过第二设定时间,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右侧指示灯从第一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所述左侧指示灯从第二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状态为闪烁,所述第二发光状态为常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处理器无线连接以控制所述左侧指示灯和所述右侧指示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左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和右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所述左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用于实时提示所述左侧指示灯的状态,所述右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用于实时提示所述右侧指示灯的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指示灯和所述右侧指示灯位于车辆尾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左侧指示灯和所述右侧指示灯中间的尾灯,所述左侧指示灯、尾灯和右侧指示灯各包括三颗LED灯,九颗所述LED灯直线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充电电源。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辆为自行车。
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和车辆,需要对外提示车辆左转时,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需要对外提示车辆右转时,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这样,当车辆需要转向时,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同时发光并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其他人看到时,通过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可以很清晰判断出车辆是左转还是右转。相对于传统的转向灯单向灯提示,即使视野环境不佳(例如灰蒙的雨雾天气等),也可以通过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的相互对比来辨别。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为控制器结构图;
图3为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对于视野环境不佳(例如灰蒙的雨雾天气等)时,车辆的左右转向灯由于单向灯提示,容易导致其他人很难察觉和辨别车辆左转还是右转,从而安全系数不高。特别是对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这类小巧的车辆,更加需要一种能提高安全系数的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下面结合附图描述一种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
图1为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示意图。
一种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包括:左侧指示灯10、右侧指示灯20、处理器30及控制器40。左侧指示灯10用于设置在车辆行进朝向的左侧,右侧指示灯20用于设置在车辆行进朝向的右侧。具体为,左侧指示灯10位于车辆尾部的左侧,右侧指示灯20位于车辆尾部的右侧。
处理器30分别电连接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并控制,控制器40与处理器30无线连接以控制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具体为,控制器40发送遥控信号给处理器30,通过处理器30解码分辨是否属于本机ID的遥控信号。如接收到左转指令则通过处理器30控制控制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进入左转模式启动,如接收到右转指令则通过中处理器30控制控制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进入右转模式启动。
例如,控制器40为具备相应按钮的遥控器,可以安装在车辆上驾驶员能够轻易接触到的位置,例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的车头把手部位;也可以是随身携带,例如在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时可以携带在身上,十分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40并不是必须的,或者控制器40与处理器30的连接也可以是有线的。
当需要对外提示车辆左转时进入左转模式启动,处理器30控制左侧指示灯10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右侧指示灯变20为第二发光状态;当需要对外提示车辆右转时进入右转模式启动,处理器30控制右侧指示灯变20为第一发光状态,左侧指示灯10变为第二发光状态。第一发光状态为闪烁,第二发光状态为常亮。具体可以设置成第一发光状态为黄光闪烁,第二发光状态为红光常亮,这样的设置比较符合现代的交通指示。第一发光状态和第二发光状态应该是不一样的发光状态以方便辨认。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发光状态和第二发光状态设置为其他的发光状态。
当车辆已经完成转向,可以通过控制器40即时控制处理器30将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均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处理器30通过延时自动将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均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
具体为,处理器30控制左侧指示灯10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右侧指示灯20变为第二发光状态以对外提示车辆左转后,经过第一设定时间(例如可以是8秒),处理器30控制左侧指示灯10从第一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右侧指示灯20从第二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处理器30控制右侧指示灯20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左侧指示灯10变为第二发光状态以对外提示车辆右转后,经过第二设定时间(可以和第一设定时间一致,例如也可以是8秒),处理器30控制右侧指示灯20从第一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左侧指示灯10从第二发光状态恢复为改变前的原状态。例如,在转向前,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均为红光常亮;需要左转时,处理器30将左侧指示灯10变为黄光闪烁,将右侧指示灯20保持红光常亮;转向完成后,例如经过8秒延时,处理器30将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都变为红光常亮的原状态。
控制器40可以包括左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和右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图皆未示),左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用于实时提示左侧指示灯的状态,右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用于实时提示右侧指示灯的状态。例如控制器40可以设置有左侧指示灯按钮41、右侧指示灯按钮42、前灯按钮43和尾灯按钮44,并在相应的按钮下设置指示灯。例如在左侧指示灯按钮41下设置左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在右侧指示灯按钮42下设置右侧指示灯的状态提示灯。通过按左侧指示灯按钮41,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进入左转模式;通过按右侧指示灯按钮42,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进入右转模式。见图2,图2为控制器结构图。
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还可以包括位于左侧指示灯10和右侧指示灯20中间的尾灯50,左侧指示灯10、尾灯50和右侧指示灯20各包括三颗LED灯,九颗LED灯直线排布。LED灯可以是多色灯,例如可以是红黄双色灯,既可以发出红光,也可以发出黄光。见图3,图3为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结构图。
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用于提供电能的充电电源(图未示),例如可以通过充电接口(例如USB接口)对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进行充电。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可以和车辆可拆卸连接,也可以直接固定安装在车辆上。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车辆可以是汽车、货车等大型的机动车,也可以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平衡车这类小巧的车辆。
上述车辆转向指示灯的控制系统和车辆,需要对外提示车辆左转时,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需要对外提示车辆右转时,右侧指示灯变为第一发光状态、左侧指示灯变为第二发光状态;这样,当车辆需要转向时,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同时发光并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其他人看到时,通过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可以很清晰判断出车辆是左转还是右转。相对于传统的转向灯单向灯提示,即使视野环境不佳(例如灰蒙的雨雾天气等),也可以通过左侧指示灯和右侧指示灯的相互对比来辨别。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