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76479B - 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及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及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276479B CN104276479B CN201410320123.3A CN201410320123A CN104276479B CN 104276479 B CN104276479 B CN 104276479B CN 201410320123 A CN201410320123 A CN 201410320123A CN 104276479 B CN104276479 B CN 1042764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heavy object
- car
- machine room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其能够在更换工程中不使轿厢的厢室解体地、容易地将卷扬机向升降路径内搬运并向机械室起重。在该起重方法中,在搬运步骤中利用轿厢将新设置用的带台车卷扬机从建筑物的搬入层装载,经由升降路径内向上方的作业层地面搬运,在导轨安装步骤中以在固定在升降机导轨间的支撑部件上与作业层地面上被水平支撑的方式安装起重用导轨,并且,在开口形成步骤中,在机械室底部形成开口部,在设置步骤中在机械室内设置起重装置后,在搬运步骤中通过开口部并使用安装在起重装置上的电动绞车及绞车钢索将卷扬机引导到导轨,从作业层地面向升降路径内搬运,在起重步骤中通过开口部向机械室内起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时适用于将升降设备的重量物作为对象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以及使重量物为卷扬机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当长期使用的升降机老化时,需要用于将已经设置的升降设备的全部或其一部分更换为新品的更换工程。此时,如果是正在建设的建筑物(大楼)自身时,则由于在建筑物上部设置起重机,因此,在将各种升降设备起重到设置在升降机的轿厢的升降路径上部的机械室时,能够使用起重机而容易地进行作业,但是,在建筑物完成后撤去了起重机,因此,在更换工程时无法使用起重机。因此,通常在更换工程中新设置的升降设备以作业人员的人力且利用台阶等起重到机械室,但例如卷扬机等重量物无法以人力起重,因此,利用起重车将重量物起重到建筑物屋顶,或在建筑物台阶上设置起重装置而起重到机械室。
然而,这种实施方法被限于在建筑物整体的间隔空间具有余裕的场合,实际上普遍难以在起重车的作业场所、建筑物台阶上确保起重装置的设置场所,存在容易被制约的情况。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制约问题,采用在覆盖升降路径的最上部的机械室的地面上设置开口部,在轿厢中装载新设置的卷扬机,并向机械室起重的方法。其中,作为该施工所涉及的起重方法的公知技术,列举实现新旧机种的起重作业的安全性、作业性的提升化并迅速地进行的“升降系统的更换工程所涉及的重量物起重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在穿设孔的机械室地面的下方具备接受机械室的切片的能升降的漏斗的“升降机的切片搬出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1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7-47454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时从轿厢将新设置的卷扬机等重量物向机械室起重时,必须使轿厢的厢室解体,不仅此时的作业工序增加,为了将解体而撤去了厢室的厢底用作作业台,还需要改进厢底,需要为此的作业工序、部件,整体上作业所耗费的时间劳力增加而麻烦,成本增大,因此存在难以实用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在穿设孔的机械室地面的下方具备接受机械室的切片的能升降的漏斗的结构,便于在覆盖升降路径的最上部的机械室的地面上设置开口部时的地面的切片的回收,但是,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时没有进行在将重量物向机械室起重的用途中的考虑,因此,在该结构中,在实用方面也存在难以应用到更换工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点而完成的,其技术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中不使轿厢的厢室解体地、容易地将重量物向升降路径内搬运并向机械室起重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以及使重量物为卷扬机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利用沿建筑物所具备的升降路径升降的轿厢从该建筑物的搬入层装载新设置用的升降设备的重量物,在经由该升降路径内搬运到上方的作业层地面后,使用设在该升降路径顶部的机械室的起重装置,将该重量物搬运到该升降路径内,之后,起重到该机械室内,该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步骤:搬运步骤,其从搬入层将重量物装载在轿厢内,在将该轿厢上升运转到作业层并停止后,将该重量物搬运到该作业层地面;导轨安装步骤,其安装分割组装式起重用导轨,该起重用导轨在搬运有重量物的作业层向升降路径内,在设在该升降路径内的升降机导轨间所固定的支撑部件上与该作业层地面上被水平地支撑;开口形成步骤,其在机械室底部形成能使起重装置及重量物通过的尺寸的开口部;设置步骤,其在机械室内设置起重装置;搬运步骤,其使用起重装置将重量物引导到起重用导轨,并从作业层地面搬运到升降路径内;以及起重步骤,其使用起重装置使重量物通过机械室底部的开口部,并向该机械室内起重。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起重方法,在搬运步骤中利用轿厢将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中必须的新设置用的升降设备的重量物从建筑物的搬入层装载,经由升降路径内向上方的作业层地面搬运,在导轨安装步骤中以在固定在升降机导轨间的支撑部件上与作业层地面上被水平支撑的方式安装起重用导轨,并且,在开口形成步骤中,在机械室底部形成能使起重装置的部件及重量物通过的尺寸的开口部,在设置步骤中在机械室内设置起重装置后,在搬运步骤中使用起重装置将重量物引导到起重用导轨,并从作业层地面向升降路径内搬运,在起重步骤中使用起重装置并通过机械室底部的开口部向机械室内起重,因此,能够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中不使轿厢的厢室解体地、容易地将卷扬机等重量物向升降路径内搬运并向机械室起重,因此,在升降设备的起重作业中不会使作业人员耗费大量的劳力,并能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局部纵向剖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的主要部位使用的升降机的概略结构而表示的图。
图2是在局部纵向剖切作为图1所示的概略结构的细部结构的支撑部件及起重用导轨而表示的图。
图3是从上方在局部平面方向剖切图2所示的支撑部件及起重用导轨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在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中成为起重对象的带台车卷扬机的起重状态的图,(a)为在起重前的升降路径内的支撑状态的图,(b)为使用配置在机械室的起重装置的起重后的吊起状态的图。
图5是为了说明使用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的场合的、成为前提的初期的利用升降机的轿厢的带台车卷扬机的搬运,在局部纵向进行剖切而表示的搬运路径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利用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并经由建筑物的升降路径向机械室内起重的带台车卷扬机的起重作业的流程图。
图中:1—机械室,2—起重装置,3—电动绞车,4—绞车钢索,5—开口部,6—升降路径,7—升降机导轨,8—卷扬机,9—台车,9a—机架,9b—铰链,9c—车轮,10—起重用导轨,10a—行驶导轨,10b—连结部件,10c—限制器,11—作业层,12—支撑部件,13—卷扬机用支撑台,14—轿厢,14a—厢上,14b—作业口,15—作业层下层,16—搬入层,17—主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举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及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最初,简单地说明本发明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的技术概要。本发明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在利用沿建筑物所具备的升降路径升降的轿厢从该建筑物的搬入层装载新设置用的升降设备的重量物,在经由该升降路径内搬运到上方的作业层地面后,使用设在该升降路径顶部的机械室的起重装置,将重量物搬运到该升降路径内,之后,起重到该机械室内,具体地说,具有下述步骤:搬运步骤,其从搬入层将重量物装载在轿厢内,在将该轿厢上升运转到作业层并停止后,将该重量物搬运到该作业层地面;导轨安装步骤,其安装分割组装式起重用导轨,该起重用导轨在搬运有重量物的作业层向升降路径内,在设在该升降路径内的升降机导轨间所固定的支撑部件上与该作业层地面上被水平地支撑;开口形成步骤,其在机械室底部形成能使起重装置的部件及重量物通过的尺寸的开口部;设置步骤,其在机械室内设置起重装置;搬运步骤,其使用起重装置将重量物引导到起重用导轨,并从作业层地面搬运到升降路径内;以及起重步骤,其使用起重装置使重量物通过机械室底部的开口部,并向该机械室内起重。
但是,在该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的导轨安装步骤中,优选使轿厢向下方的作业层下层侧下降,将轿厢的顶部作为作业立足点并固定了轿厢后,设置起重用导轨。另外,为将重量物载置在台车上并固定的结构,在搬运步骤中,利用台车将重量物装载到轿厢内,在搬运步骤中,优选通过台车在起重用导轨上行驶并引导,将重量物搬运到升降路径内。另外,在搬运步骤中,优选在起重用导轨上行驶的台车与设在起重用导轨上的卡定部(限制器)抵接并定位而停止。另外,为利用铰链并利用自重使台车折叠而能通过机械室底部的开口部的结构,在起重步骤中,在通过机械室底部的开口部并对重量物进行起重时,优选台车在利用自重折叠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内。无论哪种场合,在导轨安装步骤中,都包括使轿厢向下方下降并固定后,卸下固定在轿厢上的主钢索的处理,在搬运步骤中,包括使设在起重装置的电动绞车与重量物通过机械室底部的开口部,利用绞车钢索固定的处理。其中,在该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中,限定为在利用主钢索连结重量物的对象,通过主钢索在升降路径内驱动轿厢与吊锤的卷扬机的形式是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因此,以下具体地说明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在局部纵向剖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的主要部位使用的升降机的概略结构而表示的图。在此,作为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表示在经过与上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的场合相同的导轨安装步骤、开口形成步骤以及设置步骤的搬运步骤中,使用起重装置2将带台车9卷扬机8搬运到搬运路径6内的样式,在之后的起重步骤中,通过机械室1底部的开口部5将带台车9卷扬机8向机械室1内起重。具体地说,则在后文中说明的搬运步骤中,假想预先利用轿厢将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中必要的新设置用的带台车9卷扬机8装载在轿厢内,并从搬入层将轿厢上升运转到作业层11并停止后,将带台车9卷扬机8向作业层11地面搬运的状态。因此,在图1中,表示在成为前提的导轨安装步骤中,以在固定在升降机导轨7之间的支撑部件12与作业层11地面上被水平支撑的方式安装起重用导轨10,在开口形成步骤中,在机械室1底部形成开口部5,并且,在设置步骤中将起重装置2设置在机械室1内后,在搬运步骤中使安装在起重装置2上的电动绞车3与带台车9卷扬机8通过开口部5并利用绞车钢索4固定后,驱动电动绞车3,将带台车9卷扬机8引导到导轨10,并从作业层11地面向升降路径6内搬运的样式。在接下来的起重步骤中,进一步驱动电动绞车3,使带台车9卷扬机8通过开口部5并向机械室1内起重。
图2是在局部纵向剖切作为图1所示的升降机的概略结构的细部结构的支撑部件12及起重用导轨10而表示的图。另外,图3是从上方在局部平面方向剖切支撑部件12及起重用导轨10的配置状态而表示的图。这些图是说明起重用导轨10相对于支撑部件12的组装结构的图。
参照图2,在导轨安装步骤中,使到达作业层下层15的轿厢14下降到下方的作业层下层15侧,将表示其顶部的厢上14a作为作业立足点,作业人员进入并固定了轿厢14后,卸下固定在轿厢14上的主钢索,并在作业口14b附近将起重用导轨10以在升降机导轨7之间的支撑部件12上与作业层11地面上为水平的方式设置的样式。此时,作业人员在厢上14a将用于支撑起重用导轨10的支撑部件12固定在对置的升降机导轨7之间上后,以在与作业层11地面上之间水平地将起重用导轨10支撑在该支撑部件12上的方式固定。
如图3所示,在此的起重用导轨10以规定间隔并利用连结部件10b连结固定左右平行地延伸的行驶导轨10a,并且,为在行驶导轨10a的升降路径6侧的端部,设置用于带台车9卷扬机8的台车9抵接并定位而停止的作为卡定部的限制器10c的分割组装式结构,以作业人员将厢上14a作为作业立足点分别组装各部的方式设置。在起重用导轨10的设置结束后,作业人员从设置在轿厢14的厢上14a的作业口14b进入轿厢14内,经由轿厢14向作业层下层15地面移动。
图4是表示在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中成为起重对象的带台车9卷扬机8的起重状态的图,该图(a)是表示在起重前的升降路径6内的支撑状态的图,该图(b)是表示使用配置在机械室1的起重装置2的起重后的吊起状态的图。参照图4(a),在此,表示在搬运步骤中,如图1所示,在利用绞车钢索4固定作业人员在作业层11设置在起重装置2上的电动绞车3与带台车9卷扬机8后,通过驱动电动绞车3,将带台车9卷扬机8引导到起重用导轨10,从作业层11地面向升降路径6内搬运时,台车9在起重用导轨10的行驶导轨10a上行驶,并将卷扬机8搬运到升降路径6内的样式,此时,台车9与设在起重用导轨10上的限制器10c抵接而定位,并且停止。台车9自身为利用铰链9b对机架9a相互间进行结合,并且,在两端侧的机架9a的下方侧设有车轮9a,并将中央部的机架9a固定在卷扬机8上的结构,在搬运步骤中的向升降路径6内搬运时,如图4(a)所示,车轮9c在行驶导轨10a上行驶,在起重步骤中的向机械室1内起重时,如图4(b)所示,为能利用铰链9b并利用自重折叠两端侧的机架9a,能通过机械室1底部的开口部5的结构。
即,图4(a)所示的搬运步骤中的向升降路径6内搬运时,通过机架9a在维持平面状的形状的状态下,台车9与限制器10c抵接而定位,在机械室1底部的开口部5的铅垂方向正下方停止。另外,图4(b)所示的起重步骤中的向机械室1内的起重时,通过进一步驱动电动绞车3,与台车9一起吊起卷扬机8,此时,台车9的两端侧的机架9a通过铰链9b且利用自重以设在底部的车轮9c对置的方式折叠,成为压缩的形状,通过设在机械室1底部的卷扬机支撑台13之间所设的开口部5,并向机械室1内起重。之后,台车9的两端侧的机架9a的折叠返回之前的平面状,在卷扬机支撑台13上载置车轮9c,进行规定的定位,在锁定车轮9c时,完成卷扬机8向机械室1内的设置。之后,将电动绞车3及绞车钢索4从带台车9卷扬机8及起重装置2卸下,除了卷扬机支撑台13上的带台车9卷扬机8以外,在通常的场合,从机械室1撤去。
图5是为了说明使用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的场合的、成为前提的初期的利用升降机的轿厢14的带台车9卷扬机8的搬运,在局部纵向剖切而表示的搬运路径的概略图。参照图5,表示在上述搬运步骤中,利用轿厢14将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中必要的新设置用的带台车9卷扬机8从建筑物的搬入层16地面装载在轿厢14内,通过将轿厢14上升运转到作业层11,搬入升降路径6内,在作业层11停止,从轿厢14将带台车9卷扬机8向作业层11地面搬运的样式。另外,图5中所示的轿厢14所安装的主钢索17在参照图2说明的导轨安装步骤中,在使轿厢14向下方的作业层下层15侧下降并固定后,从轿厢14上卸下。
图6是表示利用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经由建筑物的升降路径6向机械室1内起重的带台车9卷扬机8的起重作业顺序(包括参照图5说明的搬运)的流程图。在带台车9卷扬机8的起重作业顺序中,首先,作为搬运步骤,将在升降机的更换工程中新设置的带台车9卷扬机8从建筑物的搬入层16搬入建筑物(步骤S1),装载到轿厢14内后,将轿厢14上升运转并起重到成为进行更换工程的作业层11的例如上升搬运到例如最上层(步骤S2),并搬运到最上层地面。其中,在此的搬运可以利用进行更换工程的升降机以外的升降机的轿厢14起重到最上层(作业层11)。
接着,作为导轨安装步骤,作业人员从最上层(作业层)11来到轿厢14的厢上14a,在进行了使轿厢14下降运转而向下方的最上层下层(作业层下层15)侧下降,在将轿厢14利用钢丝等吊下固定于固定在升降路径6的器具等上后,卸下吊持轿厢14的主钢索17的工序(步骤S3)后,作业人员从成为作业立足点的轿厢14的厢上14a,将起重用导轨10向升降路径6内以在固定在升降机导轨7之间的支撑部件12上与最上层(作业层11)地面上水平地支撑的方式设置后,进行作业人员从升降路径6来到最上层下层(作业层下层)15的工序(步骤S4)。另外,进行用于从机械室1除去构成更换工程前的升降机的卷扬机、控制盘等能撤去的已经设置的结构部件的、撤去机械室1设备的工序(步骤S5)。
接着,作为开口形成步骤,在机械室1的地面上,在卷扬机支撑台13间穿透地设置起重用开口部5(能使起重装置2的部件及卷扬机8通过的尺寸),作为设置步骤,进行在机械室1设置包括门形胎具的起重装置2的工序(步骤S6)。另外,作为搬运步骤,进行了在起重装置2的门形胎具上安装电动绞车,使绞车钢索4的前端通过机械室1底部的开口部5,并固定在搬运到最上层(作业层11)的新设置的带台车9卷扬机8上的工序(步骤S7)后,驱动电动绞车3,将带台车9卷扬机8沿起重用导轨10上搬运到升降路径6内并取入,作为起重步骤,通过进行进一步驱动电动绞车3且使带台车9卷扬机8通过开口部5而起重到机械室1的工序(步骤S8),结束带台车9卷扬机8的起重作业。
根据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在搬运步骤中,将带台车9卷扬机8从搬入层16装载到轿厢14并上升运转,在作业层11停止后,向作业层11地面搬运,使用在设置步骤中设置在机械室1的起重装置2,使在搬运步骤中安装在起重装置2上的电动绞车3与带台车9卷扬机8通过开口部5,在使用绞车钢索4固定的状态下,引导到设置在比轿厢14靠上方的起重用导轨10,将带台车9卷扬机8搬运到升降路径6内后,在起重步骤中通过开口部5而向机械室1起重,因此,不需要使轿厢14的厢室解体或进行改造,能够减少整体的作业工序且容易地将带台车9卷扬机8从作业层11搬运到升降路径6内,并起重到机械室1,另外,不需要追加部件,能抑制更换工程的成本。
另外,在导轨安装步骤中使用的起重用导轨10是由行驶导轨10a、连结部件10b、以及限制器10c构成的分割组装式结构,能够使部件单体轻量化,能够在成为作业立足点的轿厢14的厢上14a容易地设置,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设置起重用导轨10的专用的作业台,起重用导轨10在支撑部件12上与作业层11地面上之间被水平地支撑,具有对带台车9卷扬机8的台车9的车轮9c进行导向的导轨10a,因此,能够在保持稳定状态的状态下将带台车9卷扬机8向升降路径6内搬运并取入。并且,在搬运步骤中将带台车9卷扬机8向升降路径内搬运并取入,在起重步骤中通过开口部5起重到机械室1内时,作业人员不需要进入升降路径6内,因此,能不同时使多个作业人员在升降路径6内的作业层11的上下层相当位置等待而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除此之外,利用铰链9b连结带台车9卷扬机8的台车9的机架9a相互间,起重时,折叠两端侧的机架9a而通过机械室1底部的开口部5,因此,能够在已经存在的卷扬机支撑台13之间以最小尺寸形成机械室1的开口部5,使穿孔工程效率化,并且,不需要撤去卷扬机支撑台13,因此,能够在短时间进行起重作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中,作为在更换工程时新设置的升降设备的重量物,说明以卷扬机8为对象并安装在台车9上的结构,但可以将卷扬机8以外的重量物安装在台车9上并作为起重对象,在该场合,为最初说明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因此,本发明未限定于在实施例一中公开地说明的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Claims (8)
1.一种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利用沿建筑物所具备的升降路径升降的轿厢从该建筑物的搬入层装载新设置用的升降设备的重量物,在经由该升降路径内搬运到上方的作业层地面后,使用设在该升降路径顶部的机械室的起重装置,将该重量物搬运到该升降路径内,之后,起重到该机械室内,该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述步骤:
搬运步骤,其从上述搬入层将上述重量物装载在上述轿厢内,在将该轿厢上升运转到上述作业层并停止后,将该重量物搬运到该作业层地面;导轨安装步骤,其安装分割组装式起重用导轨,该起重用导轨在搬运有上述重量物的上述作业层向上述升降路径内,在设在该升降路径内的升降机导轨间所固定的支撑部件上与该作业层地面上被水平地支撑;开口形成步骤,其在上述机械室底部形成能使起重装置的部件及上述重量物通过的尺寸的开口部;设置步骤,其在上述机械室内设置上述起重装置;搬运步骤,其使用上述起重装置将上述重量物引导到上述起重用导轨,并从上述作业层地面搬运到上述升降路径内;以及起重步骤,其使用上述起重装置使上述重量物通过上述机械室底部的上述开口部,并向该机械室内起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轨安装步骤中,使上述轿厢下降到下方的作业层下层侧,将该轿厢的顶部作为作业立足点,固定了该轿厢后,设置上述起重用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将上述重量物载置在台车上并固定的结构,
在上述搬运步骤中,利用上述台车将上述重量物装载在上述轿厢内,
在上述搬运步骤中,通过上述台车在上述起重用导轨上行驶并进行引导,将上述重量物搬运到上述升降路径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搬运步骤中,在上述起重用导轨上行驶的上述台车与设在上述起重用导轨上的卡定部抵接且被定位,从而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使上述台车通过铰链并利用自重折叠,从而能通过上述机械室底部的上述开口部的结构,
在上述起重步骤中,在通过上述机械室底部的上述开口部并对上述重量物进行起重时,在上述台车利用自重折叠的状态下,通过该开口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为使上述台车通过铰链并利用自重折叠,从而能通过上述机械室底部的上述开口部的结构,
在上述起重步骤中,在通过上述机械室底部的上述开口部并对上述重量物进行起重时,在上述台车利用自重折叠的状态下,通过该开口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导轨安装步骤中,包括在使上述轿厢向下方下降且固定后,卸下固定在该轿厢上的主钢索的处理,
在上述搬运步骤中,包括使设在上述起重装置上的电动绞车与上述重量物通过上述机械室底部的上述开口部,并利用绞车钢索固定的处理。
8.一种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主钢索连结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机重量物用卷扬方法中的上述重量物,在上述升降路径内,通过该主钢索驱动上述轿厢与吊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43954A JP5955280B2 (ja) | 2013-07-09 | 2013-07-09 | エレベータ重量物用揚重方法 |
JP2013-143954 | 2013-07-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276479A CN104276479A (zh) | 2015-01-14 |
CN104276479B true CN104276479B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2251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20123.3A Active CN104276479B (zh) | 2013-07-09 | 2014-07-07 | 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及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55280B2 (zh) |
CN (1) | CN104276479B (zh) |
SG (1) | SG10201403897V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74534A (ja) * | 2014-10-08 | 2016-05-12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巻上機揚重方法 |
JP6525328B2 (ja) * | 2016-02-26 | 2019-06-05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機器搬出入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機器搬出入装置 |
JP6621732B2 (ja) * | 2016-12-12 | 2019-12-18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作業床装置 |
CN113807782B (zh) * | 2021-09-13 | 2024-07-16 | 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立体车库的搬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847A (zh) * | 1990-05-30 | 1991-12-11 |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的导轨系统 |
CN1057623A (zh) * | 1990-06-20 | 1992-01-08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装设液压电梯导轨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7938A (zh) * | 1994-06-23 | 1996-03-06 | 科恩股份公司 | 电梯机械设备及其安装 |
CN1161678A (zh) * | 1994-08-29 | 1997-10-08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用于安装和平衡电梯轿厢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55079A (ja) * | 1984-08-28 | 1986-03-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仮設エレベ−タ |
JP2502045Y2 (ja) * | 1987-09-02 | 1996-06-19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タ用品吊り込み用補助台車 |
JPH0747454B2 (ja) * | 1987-12-11 | 1995-05-24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サービス | エレベータの削り片搬出装置 |
JPH10218527A (ja) * | 1997-02-07 | 1998-08-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仮設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その据付方法 |
WO2009044481A1 (ja) * | 2007-10-05 | 2009-04-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エレベータの揚重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揚重方法 |
-
2013
- 2013-07-09 JP JP2013143954A patent/JP59552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7-07 SG SG10201403897VA patent/SG10201403897VA/en unknown
- 2014-07-07 CN CN201410320123.3A patent/CN1042764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847A (zh) * | 1990-05-30 | 1991-12-11 | 英万蒂奥股份公司 | 用于电梯的导轨系统 |
CN1057623A (zh) * | 1990-06-20 | 1992-01-08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装设液压电梯导轨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7938A (zh) * | 1994-06-23 | 1996-03-06 | 科恩股份公司 | 电梯机械设备及其安装 |
CN1161678A (zh) * | 1994-08-29 | 1997-10-08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用于安装和平衡电梯轿厢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K1205730A1 (zh) | 2015-12-24 |
JP5955280B2 (ja) | 2016-07-20 |
CN104276479A (zh) | 2015-01-14 |
SG10201403897VA (en) | 2015-02-27 |
JP2015016941A (ja) | 2015-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76479B (zh) | 升降机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及升降卷扬机用起重方法 | |
CN109153539B (zh) |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 |
JP6012578B2 (ja) | 重量物運搬方法、及び重量物運搬装置 | |
JP2013129502A (ja) | 物品保管設備及び物品保管設備における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JP2006348691A (ja) | 建物の外壁部の施工システム | |
CN107618959A (zh) | 卷扬机的安装方法及电梯 | |
CN103395613B (zh) | 施工升降机的驱动体的装配输送线 | |
KR100474103B1 (ko) | 겐트리크레인 | |
JP2016079002A (ja) | エレベータ機器の揚重方法 | |
CN108217405B (zh) | 作业平台装置 | |
JP6195551B2 (ja) | 積載物搬送装置 | |
JP4694859B2 (ja) | 傾斜型乗客コンベア設備及びその設置方法並びにその搬出方法 | |
CN110550544A (zh) | 起重机及使用该起重机的重物的起重搬运方法 | |
CN118524983A (zh) | 施工升降机装置和方法 | |
JP4509875B2 (ja) | 建物外壁部施工用の資材搬送システム | |
CN112867688B (zh) | 将电梯的导轨安装在井道中的方法和电梯的导轨的安装装置 | |
HK1205730B (zh) | 升降機重量物用起重方法及升降捲揚機用起重方法 | |
CN110198906B (zh) | 电梯用长条物运输辅具、电梯的导轨拆除方法及电梯的导轨设置方法 | |
CN113226969A (zh) | 自动扶梯的设备的搬运装置 | |
CN217398256U (zh) | 环形穿梭车转运系统 | |
JP7430400B2 (ja) | トランスファークレーンの嵩上げ工事方法、及び嵩上げ用ポスト | |
JP2019182609A (ja) | 巻上機を用いた重量物搬送方法 | |
JP6525328B2 (ja) | エレベータ機器搬出入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機器搬出入装置 | |
KR20120003631U (ko) | 컨베이어가 장착된 스태커 크레인 | |
CN118833744A (zh) | 部件搬运装置及部件搬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57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0573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