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205926A -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05926A
CN104205926A CN201380016073.3A CN201380016073A CN104205926A CN 104205926 A CN104205926 A CN 104205926A CN 201380016073 A CN201380016073 A CN 201380016073A CN 104205926 A CN104205926 A CN 104205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qi
community
pmi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60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聪
王静
云翔
陈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05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05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Combined feedback for a number of channels, e.g. over several subcarriers lik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应用CoMP发送时,在对被反馈的CQI进行升级时,不增大反馈信息的开销,又提高升级后的CQI的精度。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由多个无线基站装置和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构成,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取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并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并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对作为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应用于蜂窝系统等的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率、提高数据速率为目的,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征。针对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正在研究LTE(长期演进)(非专利文献1)。
第三代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能够在下行线路中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能够在下行线路实现最大300Mbps、在上行线路实现75Mbps左右的传输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的系统(例如,LTE-Advanced(LTE-A))。
在LTE-A系统中,正研究将集合频带不同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而进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此外,在LTE-A系统中,为了既保持与LTE系统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又实现宽带化,讨论以单一的基本频率块作为在LTE系统中能够使用的频带(例如,20MHz)。例如,在集合了5个基本频率块的情况下,系统频带成为100MHz。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 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作为有望对LTE系统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的技术之一,有小区间正交化。例如,在LTE-A系统中,上下行链路均通过正交多址实现了小区内的正交化。即,在下行链路中,在频域,用户终端UE(用户装置)间被进行了正交化。另一方面,与W-CDMA同样,小区间基于一个小区频率重复的干扰随机化是基本的。
因此,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作为实现小区间正交化的技术,正在研究协作多点发送接收(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技术。在该CoMP发送接收中,对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UE,由多个小区协作而进行发送接收的信号处理。例如,在下行链路中,正在研究应用预编码的多小区同时发送、协作调度/波束成形等。通过应用这些CoMP发送接收技术,期待改善尤其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UE的吞吐量特性。
为了应用CoMP发送接收技术,需要从用户终端对无线基站装置反馈对于多个小区的信道质量指标(CQI)。此外,CoMP发送接收技术中有多种发送方式,无线基站装置中再计算并升级(update)为了应用这些发送方式而反馈的CQI。在进行这样的升级时,需要既不会增大反馈信息的开销,又提高所升级的CQI的精度。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应用CoMP发送时,在升级被反馈的CQI时,不会增大反馈信息的开销又能够提高所升级的CQI的精度的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以及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具有:生成部,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以及发送部,对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更新部,利用从所述用户终端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反馈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更新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用户终端,能够与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生成部,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以及发送部,对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无线基站装置,与其他无线基站装置协作而在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决定部,决定与利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报告模式;发送部,将所决定的报告模式通知给用户终端;接收部,所述用户终端根据被通知的报告模式,将分给多个子帧而发送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经由上行链路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而接收;以及更新部,利用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接收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更新信道状态信息。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以及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在所述用户终端中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的步骤;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的步骤;以及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中利用从所述用户终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反馈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更新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应用CoMP发送时,在对被反馈的CQI进行升级时,不增大反馈信息的开销,又能够提高所升级的CQI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协作多点发送的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于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无线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上行链路无线资源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CQI以及PMI的反馈类型和PUSCH报告模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周期性CQI报告法的图。
图6是表示现有模式3-0、3-1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扩展PUSCH报告模式(模式3-0)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扩展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扩展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发送模式9)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扩展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模式1-2、发送模式9)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扩展PUSCH报告模式(模式2-0)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扩展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模式2-2、发送模式9)中的CSI反馈信息的发送格式结构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CoMP应用时的CSI反馈模式类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6是与无线基站装置的基带处理部对应的功能模块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8是与用户终端的基带处理部对应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图1说明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作为下行链路的CoMP发送,有协作调度(Coordinated Scheduling)/协作波束成形(CoordinatedBeamforming)(CS/CB)、以及联合处理(Joint processing)。协作调度/协作波束成形是对一个用户终端UE,仅从一个小区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方法,如图1A所示,考虑到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和对其他小区的干扰,进行频率/空间区域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联合处理是应用预编码而从多个小区同时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方法,有如图1B所示对一个用户终端UE从多个小区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联合传输(JT:Joint transmission)、以及如图1C所示瞬时地选择一个小区而发送共享数据信道的动态点选择(DPS:Dynamic PointSelection)。此外,还有对成为干扰的发送点停止一定区域的数据发送的称为动态点消隐(DPB:Dynamic Point Blanking)的发送方式。
作为实现CoMP发送接收的结构,例如有如图2A所示包含通过光纤等连接到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eNB)的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RemoteRadio Equipment)的结构(基于RRE结构的集中控制)、以及如图2B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无线基站装置eNB)的结构(基于独立基站结构的自主分散控制)。另外,在图2A中示出了包含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那样仅包含一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结构。
在图2A所示的结构(RRE结构)中,在无线基站装置eNB中集中控制远程无线装置RRE1、RRE2。在RRE结构中,进行多个远程无线装置RRE的基带信号处理以及控制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集中基站)与各小区(即,各远程无线装置RRE)之间通过利用了光纤的基带信号而连接,因此能够在集中基站中一并进行小区间的无线资源控制。即,在独立基站结构中成为问题的无线基站装置eNB间的信令的延迟与开销的问题小,比较容易实现小区间的高速的无线资源控制。从而,在RRE结构中,在下行链路中,能够应用利用多个小区同时发送这样的高速的小区间的信号处理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图2B所示的结构(独立基站结构)中,在多个无线基站装置eNB(或者RRE)中分别进行调度等无线资源分配控制。此时,通过小区1的无线基站装置eNB与小区2的无线基站装置eNB之间的X2接口,根据需要而将定时信息、调度等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发送给任意无线基站装置eNB,从而进行小区间的协作。
CoMP发送是为了改善在小区边缘存在的用户终端的吞吐量而应用。因此,控制成在用户终端处于小区边缘的情况下应用CoMP发送。此时,在无线基站装置中,求出来自用户终端的每个小区的质量信息(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或者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或者SINR(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等的差,在该差是阈值以下的情况下,即小区间的质量差小的情况下,判断为用户终端处于小区边缘,从而应用CoMP发送。另一方面,当每个小区的质量信息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即小区间的质量差大的情况下,接近任一个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因此判断为用户终端处于小区的中央附近,从而不应用CoMP发送。
在应用CoMP发送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将多个CoMP小区的每一个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无线基站装置(服务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此外,无线基站装置利用被反馈的各小区中的CSI(尤其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算出CoMP用的CQI,从而更新(升级)CoMP用的CSI(例如,CQI)。此时,为了将CSI的更新值设为最新的状态,期望在反馈时既不增大反馈信息的开销又提高升级后的CQI的精度。
如图3所示,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被映射到适当的无线资源中而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给无线基站装置。此时,用户数据(UE#1、UE#2)被分配给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此外,控制信息在与用户数据同时发送的情况下与PUSCH时间复用,在仅发送控制信息的情况下,被分配给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上行链路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包含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等)和对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等。
如上所述,作为CSI的反馈方法,在LTE系统(Rel-10)中有利用上行控制信道(PUCCH)周期性反馈的方法(Periodic CSI Reporting using PUCCH)以及利用上行共享信道(PUSCH)非周期性反馈的方法(Aperiodic CSIReporting using PUSCH)。
此外,在LTE-A系统中,应用将频带不同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CC))进行集合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CA)。此外,在上行链路传输中,为了得到单载波特性,研究利用单一的基本频率块进行上行的数据传输的技术。
此时,由于一个子帧中的PUSCH资源的容量较大,因此将对于从多个小区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信号的反馈信息(CSI),利用PUSCH通过一次发送(一个子帧)而反馈。在应用CoMP发送接收时,在将多个CoMP小区的每一个的CSI,利用PUSCH反馈给规定小区(服务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情况下,也利用PUSCH通过一次发送(一个子帧)通知各小区的CSI。
从而,在通过多个小区(例如,三个小区)进行CoMP发送接收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存在在发送反馈信息的子帧中,用于其他上行数据信号的无线资源紧张的顾虑。
本发明人们考虑上述的问题点而集中研究,发现当用户终端利用PUSCH反馈多个CoPM小区中的CSI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发送次数的同时控制各信号的组合,能够降低反馈信息的开销。进而,本发明人们发现通过扩展现有的格式,能够适当地进行多个CoMP小区中的CSI的反馈。
以下,说明在应用了PUSCH的CSI的反馈中,CSI(CQI和PMI)的反馈类型。图4是表示CQI和PMI的反馈类型和PUSCH报告模式之间的关系的图。CQI反馈类型有:要反馈的CQI对应于宽带(系统频带)的情况;对应于用户终端选择的子带的情况;以及对应于通过上位层信号由无线基站装置指定的子带的情况。此外,PMI反馈类型有:没有要反馈的PMI的情况;要反馈的PMI有一个的情况;以及要反馈的PMI有多个的情况。在Rel-10中规定了:组合了反馈宽带的CQI(以下,称为WB CQI)的CQI反馈类型和反馈多个PMI的PMI反馈类型的模式(模式1-2);组合了反馈用户终端选择的子带的CQI(以下,称为SB CQI)的CQI反馈类型和不反馈PMI的PMI反馈类型的模式(模式2-0);组合了反馈通过上位层信号指定的SB CQI的CQI反馈类型和反馈多个PMI的PMI反馈类型的模式(模式2-2);组合了通过上位层信号指定的SB CQI的CQI反馈类型和不反馈PMI的PMI反馈类型的模式(模式3-0);以及组合了反馈通过上位层信号指定的SB CQI的CQI反馈类型和反馈一个PMI的PMI反馈类型的模式(模式3-1)。
(应用PUSCH的反馈)
<第一方式:扩展模式3-0>
首先,说明应用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0)的情况下的开销。
如图5所示,系统频带由N个子带构成,一个子带由K个RB(资源快)构成。用户终端求出N个子带各自的CQI值(SB CQI:CQI1、CQI2……CQIN),并求出宽带的CQI值(WB CQI)。CQI报告被非周期性触发,在一个子帧利用PUSCH反馈N个子带的CQI值(CQI1、CQI2……CQIN)、宽带的CQI值(WB CQI)以及RI。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0)中,关于一个小区,在一个子帧利用PUSCH发送例如WB CQI(4比特)+SB CQI(2N比特)+RI(0-2比特)=(4-6+2N)比特。为了用于CoMP而反馈多个小区的CQI,利用PUSCH一次(一个子帧)发送(4-6+2N)比特×多个小区的比特信息。
图6A、B中示出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0)中的用于发送一个小区的CSI反馈信息(图6A)的格式结构、用于发送三个小区CoMP时(小区A、B、C)的CSI反馈信息(图6B)的格式结构。每个小区有8个子带的SB CQI和一个系统频带的WB CQI被配置在一个子帧中的PUSCH资源中。如该图所示,随着小区数增多,在一个子帧中的PUSCH资源上配置的CSI反馈信息增大,上行链路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
接着,参照图7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0)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0)。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0)中,将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中在一个子帧中发送了的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SB CQ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如图7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CQI、小区A的三个子带的CQI(CQI A×3)、小区B的三个子带的CQI(CQI B×3)、小区C的两个子带的CQI(CQI C×2)。对在第一子帧的下一个子帧即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B的WB CQI、小区B的剩余子带中的三个子带的CQI(CQI B×3)、小区C的剩余的子带中的三个子带的CQI(CQIC×3)、小区A的剩余子带中的两个子带的CQI(CQI A×2)。进而,对在第二子帧的下一个子帧即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CQI、小区C的剩余三个子带的CQI(CQI C×3)、小区A的剩余三个子带的CQI(CQI A×3)、小区B的剩余两个子带的CQI(CQI B×2)。
无线基站装置对用户终端通过上位层信号通知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0)。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0)中,作为用于CSI反馈的PUSCH而通知周期性PUSCH或非周期性PUSCH中的任一个。无线基站装置通过例如周期性地触发PUSCH,能够对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周期性分配PUSCH。此外,无线基站装置也可以在任意的定时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或上位层信号对用户终端发送PUSCH触发比特,用户终端接受PUSCH触发比特而一定期间周期性地分配PUSCH。无线基站装置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对用户终端还发送用于触发非周期性PUSCH的触发比特。用户终端若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PDCCH)检测到非周期性PUSCH的触发比特,则对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PUSCH。由于将多个小区的CSI反馈信息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因此若非周期性PUSCH被触发一次,则跨越多个子帧而进行PUSCH。在以下说明的其他扩展PUSCH报告模式中,也设为利用周期性PUSCH或非周期性PUSCH而发送CSI反馈信息。
如图7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0)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SB CQI)分给多个子帧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CQI、SB CQI)。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0),与基于图6B所示的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0)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减少至约1/3(66.7%)左右。
<第二方式:扩展模式3-1>
首先,说明应用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的情况下的开销。
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中,用户终端求出N个子带各自的CQI值(CQI、CQI2……CQIN),并求出宽带的CQI值(WB CQI)。进而,求出宽带的PMI。CQI报告被非周期性地触发,在一个子帧中,利用PUSCH反馈N个子带的CQI值(CQI1、CQI2……CQIN)、宽带的CQI值(WB CQI)、宽带的PMI以及RI。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中,关于一个小区,在一个子帧利用PUSCH发送例如WB CQI(4或8比特)+SB CQI(2N或4N比特)+PMI(2或4比特)+RI(0-2比特)。
在图6C、D中示出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中的用于发送一个小区的CSI反馈信息(图6C)的格式结构、用于发送三个小区CoMP时(小区A、B、C)的CSI反馈信息(图6D)的格式结构。每个小区有8个子带的SB CQI、一个WB CQI、一个WB PMI被配置在一个子帧内的PUSCH资源中。如该图所示,随着小区数增多,在一个子帧内的PUSCH资源上配置的CSI反馈信息增大,上行链路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
接着,参照图8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CQI、WB PMI、SB CQ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如图8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PMI(PMI A)、小区A的WB CQI(CQI A)、小区A的三个子带的SB CQI(CQI A×3)、小区B的三个子带的SB CQI(CQI B×3)、小区C的两个子带的SB CQI(CQI C×2)。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B的WB PMI(PMI B)、小区B的WB CQI(CQI B)、小区B的剩余SB CQI中的三个子带的CQI(CQI B×3)、小区C的剩余SB CQI中的三个子带的CQI(CQI C×3)、小区A的剩余SB CQI中的两个子带的CQI(CQIA×2)。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PMI(PMI C)、小区C的WB CQI(CQI B)、小区C的剩余三个子带的SB CQI(CQI C×3)、小区A的剩余三个子带的SB CQI(CQI A×3)、小区B的剩余两个子带的SBCQI(CQI B×2)。
如图8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PMI、WB CQI、SB CQ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PMI、WB CQI、SB CQI)。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与基于图6D所示的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减少至约1/3(66.7%)左右。
<第三方式:扩展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在应用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情况下,如图6E所示,在CSI反馈信息中包含两种WB PMI(W1、W2)。从而,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中,针对每一个小区,产生N个子带各自的CQI值(CQI1、CQI2……CQIN)、宽带的CQI值(WB CQI)、两种WB PMI(W1)、WB PMI(W2)作为CSI反馈信息。若用户终端为了CoMP而想要在一个子帧中利用PUSCH来反馈多个小区的CSI信息,则CSI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
接着,参照图9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WB PMI(W1、W2)、SB CQI)分散在多个子帧而发送。如图9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PMI(PMI A(W1))、小区B的WB PMI(PMI B(W1))、小区A的WB CQI(CQI A)、小区B的八个子带的SB CQI(CQI B×8)。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PMI(PMI C(W1))、小区B的WB PMI(PMI B(W2))、小区B的WB CQI(CQI B)、小区C的八个子带的SB CQI(CQI C×8)。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PMI(PMI A(W2))、小区C的WB PMI(PMI C(W2))、小区C的WB CQI(CQI C)、小区A的八个子带的SB CQI(CQI A×8)。
如图9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PMI(W1)、WB PMI(W2)、WB CQI、SB CQ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PMI(W1)、WB PMI(W2)、WB CQI、SB CQI)。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与基于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3-1、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减少至约1/3(66.7%)左右。
<第四方式:扩展模式1-2>
接着,参照图10A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
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报告成为N个子带的CQI值的平均的宽带的CQI值(WB CQI)和各子带的最佳PMI。如此,该模式能够以子带单位的精细的精度通知PMI。CQI报告被非周期性地触发,并在一个子帧中利用PUSCH对无线基站装置反馈宽带的CQI、每个子带的SB PMI(PMI1、PMI2……PMIN)、SB PMI的子带的位置信息、以及RI。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中,关于一个小区,在一个子帧利用PUSCH发送例如WB CQI(4或8比特)+SB PMI(2N或4N比特)+RI(0-2比特)。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随着小区数的增大,在一个子帧内的PUSCH资源配置的CQI报告的CSI反馈信息增大,上行链路的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CQI、SB PMI1、SB PMI2……SB PMIN)分散在多个子帧而发送。如图10A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CQI、小区A的三个子带的SB PMI(PMIA×3)、小区B的三个子带的SB PMI(PMI B)×3)、小区C的两个子带的SBPMI(PMI C×2)。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B的WB CQI、小区B的剩余子带中的三个子带的SB PMI(PMI B×3)、小区C的剩余子带中的三个子带的SB PMI(PMI C×3)、小区A的剩余子带中的两个子带的SBPMI(PMI A×2)。此外,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CQI、小区C的剩余三个子带的SB PMI(PMI C×3)、小区A的剩余三个子带的SB PMI(PMI A×3)、小区B的剩余两个子带的SB PMI(PMI B×2)。
如图10A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SB PM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CQI、SB PMI)。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与基于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能够减少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第五方式:扩展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在应用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情况下,在CSI反馈信息中,针对每个小区包含两种WB PMI(W1、W2)。从而,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中,针对每一个小区,产生N个子带各自的SB PMI(PMI1、PMI2……PMIN)、宽带的CQI值(WB CQI)、两种WB PMI(W1)、WB PMI(W2)作为CSI反馈信息。若用户终端为了CoMP而想要在一个子帧中利用PUSCH反馈多个小区的CSI信息,则存在CSI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的问题。
接着,参照图10B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WB PMI(W1、W2)、SB PMI),分给多个子帧而发送。如图10B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PMI(PMI A(W1))、小区B的WB PMI(PMI B(W1))、小区A的WB CQI(CQI A)、小区B的八个子带的SB PMI(PMI B×8)。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PMI(PMI C(W1))、小区B的WB PMI(PMI B(W2))、小区B的WB CQI(CQI B)、小区C的八个子带的SB PMI(SB PMI C×8)。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PMI(PMI A(W2))、小区C的WB PMI(PMI C(W2))、小区C的WB CQI(CQI C)、小区A的八个子带的SB PMI(SB PMI A×8)。
如图10B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PMI(W1)、WB PMI(W2)、WB CQI、SB PM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PMI(W1)、WB PMI(W2)、WB CQI、SB PMI)。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与基于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1-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能够减少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第六方式:扩展模式2-0>
接着,参照图11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0)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0)。
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0)由用户终端从N个子带中选择CQI值大的M个子带,报告所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值的平均值(SB CQI)、选择的M个子带位置信息、以及成为频带整体的平均CQI的WB CQI。此外报告RI,但根据用户分类而比特数不同。用户终端关于一个小区,在一个子帧利用PUSCH对无线基站装置反馈WB CQI(4比特)+SB CQI(2比特)+SB位置信息(L比特)+RI(0-2比特)=(6~8+L)比特。从而,若用户终端为了CoMP而想要在一个子帧中利用PUSCH反馈多个小区的CSI信息,则存在CSI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的问题。
参照图11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0)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0)。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0)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CQI、SB位置信息、成为选择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的SB CQ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如图11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CQI、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1中的斜线部分)。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B的WB CQI、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1中的斜线部分)。此外,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CQI、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1中的斜线部分)。
如图11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0)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SB位置信息、CQI(M个子带的平均))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CQI、SB位置信息、SB CQI)。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0),与基于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0)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能够减少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第七方式:扩展模式2-2>
接着,参照图12A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
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由用户终端从N个子带中选择CQI值最大的M个子带,将所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值的平均值(CQI)、对所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PMI)、WB CQI、以及WB PMI报告给无线基站装置。在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中还报告RI。用户终端关于一个小区,利用一个子帧的PUSCH对无线基站装置反馈WB CQI(4或8比特)+SB CQI(2或4比特)+SB位置信息(L比特)+(SB PMI+WBPMI)(4或8比特)+RI(0-2比特)。从而,若用户终端为了CoMP而想要利用一个子帧内的PUSCH反馈多个小区的CSI信息,则存在CSI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的问题。
参照图12A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CQI、WB PMI、SB位置信息、选择M个子带的CQI平均、对选择M个子带的CQI平均最佳的PM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如图12A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 CQI(CQI A)、小区B的WB PMI(PMI B)、成为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的SB CQI(CQI A)、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对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2A中的斜线部分)。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B的WB CQI(CQI B)、小区C的WB PMI(PMI C)、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对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PMI)、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2A中的斜线部分)。此外,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CQI(CQI C)、小区A的WB PMI(PMI A)、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对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PMI)、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2A中的斜线部分)。
如图12A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WB PMI、SB位置信息、CQI平均值(M个子带)、PMI(与CQI平均值对应))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完全凑齐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CQI、WB PMI、SB位置信息、CQI平均值(M个子带)、PMI(与CQI平均值对应))。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0),与基于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能够减少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第八方式:扩展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接着,参照图12B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在CSI反馈信息中,针对每个小区包含两种WB PMI(W1、W2)。从而,在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中,针对每一个小区产生两种WB PMI(W1)、WB PMI(W2)、WB CQI、SB位置信息、CQI平均值(M个子带)、PMI(与CQI平均值对应)作为CSI反馈信息。若用户终端为了CoMP而想要在一个子帧中利用PUSCH反馈多个小区的CSI信息,则存在CSI反馈信息的开销变大的问题。
参照图12B,说明为了减少开销而扩展了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
在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中,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两种WB PMI(W1)、WB PMI(W2)、SB位置信息、CQI平均值(选择M个子带)、PMI(与CQI平均值对应))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如图12B所示,在应用基于三个小区A、B、C的CoMP的情况下,对在第一子帧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A的WBCQI、小区A的WB PMI(W1)、小区B的WB PMI(PMI B)、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对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2B中的斜线部分)。对在第二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B的WB CQI、小区B的WB PMI(W2)、小区C的WB PMI(W1)、在小区B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对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2B中的斜线部分)。此外,对在第三子帧中发送的PUSCH资源配置小区C的WB CQI、小区C的WB PMI(W2)、小区A的WB PMI(W2)、在小区C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CQI)、对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最佳的PMI、在小区A中选择的M个子带的位置信息(图12B中的斜线部分)。
如图12B所示,应用了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用户终端将多个小区的CSI信息(WB CQI、WB PMI(W1)、WB PMI(W2)、SB位置信息、选择子带的CQI平均值、对CQI平均值最佳的PMI)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无线基站装置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PUSCH取得多个小区的CSI。在接收了三个子帧量的PUSCH的时刻,多个小区A、B、C的CSI信息(WB CQI、WB PMI(W1)、WB PMI(W2)、SB位置信息、选择M个子带的CQI平均值、对CQI平均值最佳的PMI)完全凑齐。
由此,根据新PUSCH报告模式(扩展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与基于现有的PUSCH报告模式(模式2-2、利用了双码本的发送模式9)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相比,能够减少每一次反馈的CSI反馈信息的信息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用户终端反馈应用CoMP的各小区的CSI的情况。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用户终端对应用CoMP的多个小区中的规定小区(服务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反馈各小区的CSI的情况(参照图13A)。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由用户终端将各小区的CSI反馈给对应的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具体来说,用户终端将服务小区的CSI反馈给服务小区,将其他小区(协作小区)的CSI分别反馈给对应的协作小区(参照图13B)。
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对上行链路中特性良好(接收功率高)的小区,将各小区的CSI集中反馈。例如,在应用两个小区CoMP的情况下,对在服务小区和协作小区中、上行链路特性良好的一个小区反馈各小区的CSI。此时,如图13C所示,还能够动态地切换要进行CSI反馈的小区。此时,能够适当地应用上述第一方式、第二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如14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是LTE系统或包含超3G的系统。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频带作为一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此外,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14所示,无线通信系统1包含构成发送点的无线基站装置20A、20B、与该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的多个第1、第2用户终端10A、10B。无线基站装置20A、20B与上位站装置30连接,该上位站装置30与核心网络40连接。此外,无线基站装置20A、20B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方式相互连接。第1、第2用户终端10A、10B在小区C1、C2中能够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通信。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括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小区间,根据需要由多个基站进行CoMP发送的控制。
第1、第2用户终端10A、10B包括LTE终端以及LTE-A终端,但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作为第1、第2用户终端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设为与无线基站装置20A、20B进行无线通信的是第1、第2用户终端10A、10B,但更一般的,可以是既包括移动终端装置又包括固定终端装置的用户装置(UE)。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正交频分多址),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但上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并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频带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频带,由多个终端利用相互不同的频带,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
下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具有作为在第1、第2用户终端10A、10B中共享的下行数据信道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下行L1/L2控制信道(PDCCH、PCFICH、PHICH)。通过PDSCH传输发送数据以及上位控制信号(包括PUSCH报告模式的指示信息)。通过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等。通过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通过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传输对于PUSCH的HARQ的ACK/NACK。
上行链路的通信信道包括作为在各用户终端中共享的上行数据信道的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以及作为上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该PUSCH,传输发送数据和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信息(CQI)、ACK/NACK、以及上位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接收质量信息(CQI)、ACK/NACK等。
参照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整体结构。另外,无线基站装置20A、20B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作为无线基站装置20进行说明。此外,后述的第1、第2用户终端10A、10B也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作为用户终端10进行说明。
无线基站装置20具有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部202、发送接收部(通知部)203、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呼叫处理部205、传输路径接口206。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装置20向用户终端发送的发送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在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中,下行数据信道的信号被进行PDCP层的处理、发送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接入控制)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处理、预编码处理。此外,针对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反变换等发送处理。
此外,基带信号处理部204通过广播信道,对连接到相同小区的用户终端10,通知用于由各用户终端10进行与无线基站装置20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控制信息。在用于该小区中的通信的信息中,例如包含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的系统带宽、用于生成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中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信号的根序列的识别信息(根序列索引)等。
发送接收部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放大器部2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进行放大而输出给发送接收天线201。另外,发送接收部203构成用于接收包含多个小区的CQI以及PMI的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部以及将发送信号进行协作多点发送的发送部。
另一方面,关于通过上行链路从用户终端10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20的信号,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部202放大,被发送接收部203频率变换后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204。
基带信号处理部204对在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基带信号中包含的发送数据,进行FFT处理、IDFT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PDCP层的接收处理。被解码后的信号经由传输路径接口206转发到上位站装置30。
呼叫处理部2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和释放等呼叫处理、无线基站装置2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
图16是表示图15所示的无线基站装置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模块图。基带信号处理部204主要由层1处理部2041、MAC处理部2042、RLC处理部2043、CSI更新部2044、CSI取得部2045、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构成。
层1处理部2041主要进行与物理层有关的处理。层1处理部2041例如对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频率解映射、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数据解调等处理。此外,层1处理部2041对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频率映射、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等处理。
MAC处理部2042进行对于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层中的重发控制、对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的调度、PUSCH/PDSCH的传输格式的选择、PUSCH/PDSCH的资源块的选择等处理。
RLC处理部2043对通过上行链路接收到的分组/通过下行链路发送的分组,进行分组的分割、分组的结合、RLC层中的重发控制等。
CSI取得部2045取得从用户终端利用PUSCH反馈的各小区的CSI(例如,CQI)。从用户终端反馈的CSI根据PUSCH报告模式而其内容不同。当为上述的扩展PUSCH报告模式(第一至第八方式)的情况下,如图7~图12所示,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WB CQI、SB CQI、WB PMI、SB PMI、CQI平均值、对于CQI平均值的PMI)成为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的内容。例如,当为上述图7(扩展模式3-0)的情况下,三个小区A、B、C的信道状态信息(WB CQI、SB CQI)被分给三个子帧的PUSCH而从用户终端发送,因此通过接收三个子帧的PUSCH,能够取得各CoMP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WB CQI、SB CQI)。
CSI更新部2044基于由CSI取得部2045取得的各小区中的CSI,再计算CSI(例如,CQI)而更新。在应用第一至第八方式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将各小区的WB CQI、SB CQI等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反馈,因此CSI更新部2044能够根据抑制了开销的CSI反馈信息,基于各小区的最新的CSI进行CSI的更新。
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决定用于选择用户终端利用PUSCH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模式。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基于由CSI取得部2045取得的信道状态信息、或在CSI更新部2044中算出的CSI更新值等,能够决定PUSCH报告模式。在本例中,从扩展模式1-2、扩展模式2-0、扩展模式2-2、扩展模式3-0以及扩展模式3-1中决定。当然,报告模式并不限定于此。在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中决定的PUSCH报告模式经由发送接收部203通过上位层信令等通知给用户终端。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无论是LTE终端还是LTE-A终端,其硬件的主要部分结构相同,因此不区分说明。用户终端10具有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部102、发送接收部(接收部)103、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应用部105。
关于下行链路的数据,被发送接收天线1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部102放大,并被发送接收部103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该基带信号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被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该下行链路的数据内,下行链路的发送数据被转发到应用部105。应用部105进行与比物理层和MAC层高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内,广播信息也被转发到应用部1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发送数据从应用部105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部104。在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中,进行映射处理、重发控制(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DFT处理、IFFT处理。发送接收部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部1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此后,放大器部102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放大并通过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另外,发送接收部103构成将相位差的信息、连接小区的信息、以及被选择的PMI等发送给多个小区的无线基站装置eNB的发送部件以及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部件。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用户终端中的基带信号处理部的结构的模块图。基带信号处理部104主要由层1处理部1041、MAC处理部1042、RLC处理部1043、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CSI决定部1045构成。
层1处理部1041主要进行与物理层有关的处理。层1处理部1041例如对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频率解映射、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数据解调等处理。此外,层1处理部1041对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数据调制、频率映射、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等处理。
MAC处理部1042进行对于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到的信号的MAC层中的重发控制(HARQ)、下行调度信息的分析(PDSCH的传输格式的确定、PDSCH的资源块的确定)等。此外,MAC处理部1042进行对于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的MAC重发控制、上行调度信息的分析(PUSCH的传输格式的确定、PUSCH的资源块的确定)等处理。
RLC处理部1043对通过下行链路接收到的分组/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分组,进行分组的分割、分组的结合、RLC层中的重发控制等。
CSI决定部1045决定每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WB CQI、WB PMI、SB CQI、SB PMI、WB RI等)。例如,CSI决定部1045根据小区的期望信号、干扰信号、CoMP组以外的小区的干扰、热噪声,算出WB CQI、SB CQI。在CSI决定部1045中决定的各小区的CSI被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
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CSI等)。作为CSI,可举出每个小区的WB CQI、WB PMI、SB CQI、SB PMI、WB RI、相位差信息等。此外,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基于在无线基站装置的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中决定而被通知的报告模式,生成反馈信息。
此外,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还生成用于表示用户终端是否适当地接收了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信号(ACK/NACK)作为反馈信息。这些在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中生成的信号利用PUSCH或PUCCH被反馈给无线基站装置。
当为上述第一至第八方式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
此外,当为报告SB CQI以及WB CQI的扩展模式3-0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对一个子帧的PUSCH配置多个小区的SB CQI以及任一个小区的WB CQI,且子帧之间配置不同小区的WB CQI,而且在规定子帧数以内分配所有小区的SB CQI。这样,以在一个子帧的PUSCH包含所有小区的SB CQI(一部分子带)的方式分配,因此起到减少反馈延迟的效果。此外,当为报告SB CQI、WB CQI以及WB CQI的扩展模式3-1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在一个子帧的PUSCH配置多个小区的SB CQI和任一个小区的WB CQI以及其他小区的WB PMI,且子帧之间配置不同小区的WB CQI、WB PMI,并且在规定子帧数以内分配所有小区的SB CQI。如此,由于使得在一个子帧发送的PUSCH配置相同小区的WB CQI、WB PMI,因此起到减少反馈延迟的效果。当为报告SB PMI以及WB CQI的扩展模式1-2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对一个子帧的PUSCH配置多个小区的SB PMI以及任一个小区的WB CQI,且子帧之间配置不同小区的WB CQI,并且规定子帧数以内分配所有小区的SB PMI。如此,由于使得在一个子帧发送的PUSCH配置相同小区的所有SB PMI,因此起到减少反馈延迟的效果。此外,当为报告SBCQI、SB CQI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个小区的WB CQI的扩展模式2-0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对一个子帧的PUSCH配置任一个小区的WB CQI、其他小区的SB CQI以及其他小区的SB CQI的位置信息,且子帧之间配置不同小区的WB CQI、其他小区的SB CQI以及其他小区的SB CQI的位置信息。此外,当为报告SB CQI、SB PMI、SB PMI(SB CQI)的位置信息以及WB PMI的扩展模式2-2的情况下,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对一个子帧的PUSCH分配任一个小区的WB CQI、该小区的SB CQI、其他小区的WB PMI、其他小区的SB PMI、其他小区的SB PMI的位置信息,且在子帧之间配置不同的WB CQI、WB PMI、SB CQI、SB PMI。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用户终端的CSI决定部1045中,算出各小区的CSI(WB CQI、WB PMI、SB CQI、SB PMI、WB RI等)。然后,所决定的CSI被输出到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将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分给多个子帧的PUSCH而发送。此时,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基于在无线基站装置的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中决定而通知的报告模式,选择要反馈的CSI。然后,反馈信息生成部1044将各小区的CSI反馈给无线基站装置。
在无线基站装置中,利用从用户终端反馈的多个小区的CSI,升级CSI。此外,无线基站装置的报告模式决定部2046基于被反馈的CSI或CSI的更新值,决定报告模式而通知给用户终端。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在应用CoMP发送时,能够抑制将多个小区的CSI反馈信息反馈给无线基站装置时的开销。
以上,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清楚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决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作为修改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从而,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意义。
本申请基于2012年3月23日申请的特愿2012-067844。其内容全部包含在此。

Claims (12)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以及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具有:生成部,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以及发送部,对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
所述无线基站装置具有:更新部,利用从所述用户终端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反馈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更新信道状态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利用对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周期性地分配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部利用对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非周期性地分配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述信道状态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报告构成系统频带的N个子带各自的信道质量指标以及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的模式中,所述生成部生成在一个子帧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中配置多个小区的信道质量指标以及任一个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反馈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报告构成系统频带的N个子带各自的信道质量指标、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以及对于系统频带整体的PM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模式中,所述生成部生成在一个子帧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中配置多个小区的信道质量指标和任一个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以及对于其他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PMI的反馈信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报告构成系统频带的N个子带各自的PMI以及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的模式中,所述生成部生成在一个子帧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中配置多个小区的子带的PMI以及任一个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反馈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报告从构成系统频带的N个子带中选择的信道质量指标大的M个子带各自的信道质量指标、所述选择的M个子带各自的位置信息以及任一个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的模式中,所述生成部生成在一个子帧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中配置任一个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其他小区的子带各自的信道质量指标以及所述其他小区的被选择的M个子带各自的位置信息的反馈信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报告从构成系统频带的N个子带中选择的信道质量指标大的M个子带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信道质量指标的平均值对应的PMI、所述选择的M个子带各自的位置信息以及对于系统频带整体的PMI的模式中,所述生成部生成在一个子帧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中配置任一个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信道质量指标、该小区的被选择的M个子带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平均值、对于其他小区的系统频带整体的PMI、与所述其他小区的被选择的M个子带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平均值对应的PMI、所述其他小区的被选择的M个子带各自的位置信息的反馈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终端将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中成为第一发送点的服务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给服务小区,将成为第二发送点的协作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反馈给对应的协作小区。
10.一种用户终端,能够与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成部,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以及发送部,对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
11.一种无线基站装置,与其他无线基站装置协作而在与用户终端之间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决定部,决定与利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给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应的报告模式;
发送部,将所决定的报告模式通知给用户终端;
接收部,所述用户终端根据被通知的报告模式,将分给多个子帧而发送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经由上行链路的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而接收;以及
更新部,利用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接收的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更新信道状态信息。
12.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多个无线基站装置、以及能够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装置进行协作多点发送接收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生成反馈信息,使得多个小区的信道状态信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发送的步骤;
在所述用户终端中,对协作多点之一的无线基站装置利用物理上行共享数据信道反馈所生成的反馈信息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无线基站装置中利用从所述用户终端被分给多个子帧而被反馈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更新信道状态信息的步骤。
CN201380016073.3A 2012-03-23 2013-03-21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42059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844A JP5878406B2 (ja) 2012-03-23 2012-03-23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2-067844 2012-03-23
PCT/JP2013/058087 WO2013141301A1 (ja) 2012-03-23 2013-03-2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05926A true CN104205926A (zh) 2014-12-10

Family

ID=4922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6073.3A Pending CN104205926A (zh) 2012-03-23 2013-03-21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9462B2 (zh)
EP (1) EP2830355A4 (zh)
JP (1) JP5878406B2 (zh)
CN (1) CN104205926A (zh)
WO (1) WO20131413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110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qi上报方法、触发方法、设备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6123759A1 (zh) * 2015-02-04 2016-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8507B2 (ja) * 2011-11-08 2016-05-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干渉測定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JP201320154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BR112015017146B1 (pt) * 2013-01-18 2022-03-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étodo para determinar um número de bit de indicação de pontuação, estação base e terminal
US9531512B2 (en) * 2013-11-25 2016-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P) communications using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
WO2018030768A1 (ko) * 2016-08-08 2018-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10199495B (zh) 2019-04-16 2021-07-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反馈方法、重传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11487A1 (en) * 2008-10-27 2011-09-01 Jin Kyu Han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87726A (zh) * 2008-10-20 2011-09-1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载波聚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0278B2 (ja) 2009-10-05 2013-06-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276047B2 (ja) * 2010-04-3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
JP5554670B2 (ja) 2010-09-24 2014-07-2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伝動機構
US8687555B2 (en) * 2010-09-29 2014-04-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ffective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WO2012118347A2 (ko) * 2011-03-02 2012-09-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896619B2 (ja) * 2011-04-05 2016-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797985B2 (en) * 2011-10-03 2014-08-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WO2013068386A1 (en) * 2011-11-07 2013-05-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hannel state indicators colliding in same subframe
US9049708B2 (en) * 2012-02-03 2015-06-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existence among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s (WTRUs) operating in the same spectrum
JP201320154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Ntt Docomo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7726A (zh) * 2008-10-20 2011-09-14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载波聚合
US20110211487A1 (en) * 2008-10-27 2011-09-01 Jin Kyu Han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110A1 (zh) * 2014-12-22 2016-06-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qi上报方法、触发方法、设备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16123759A1 (zh) * 2015-02-04 2016-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789A (zh) * 2015-02-04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US10757688B2 (en) 2015-02-04 2020-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us and device
CN107113789B (zh) * 2015-02-04 2020-1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98521A (zh) * 2015-02-04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US11812434B2 (en) 2015-02-04 2023-1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us and device
CN112398521B (zh) * 2015-02-04 2024-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78406B2 (ja) 2016-03-08
US20150085770A1 (en) 2015-03-26
JP2013201546A (ja) 2013-10-03
EP2830355A1 (en) 2015-01-28
US9509462B2 (en) 2016-11-29
EP2830355A4 (en) 2015-10-28
WO2013141301A1 (ja)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9638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收发用户设备性能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68489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信令通知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CN102348289B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299680B (zh) 无线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6629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CN104205926A (zh)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503514A (zh) 信道状态信息通知方法、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393123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059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7280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380787A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基站
CN1043807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77000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3155671A (zh) 信令通知方法、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380641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250367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3748919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3918204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干扰测定方法
CN104782184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CN104170427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EP3282591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250455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509189A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测定方法
CN102948175A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221455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