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061641A -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1641A
CN104061641A CN201410254705.6A CN201410254705A CN104061641A CN 104061641 A CN104061641 A CN 104061641A CN 201410254705 A CN201410254705 A CN 201410254705A CN 104061641 A CN104061641 A CN 104061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rface cooler
user
circulatio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47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1641B (zh
Inventor
于向阳
孙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GREEN REFRESHING ANGEL AIR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GREEN REFRESHING ANGEL AIR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GREEN REFRESHING ANGEL AIR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GREEN REFRESHING ANGEL AIR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470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61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61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1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1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1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和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该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包括包括不少于两个的循环供冷水装置,其中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一壳体、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一循环水箱,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端口,第一循环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有带第一循环泵的第一供水管,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回水管。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和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结合,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的高度,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设备的冷量利用率,具有能效比高、使用领域广、经济、节能、高效、环保的特点。

Description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空调和节能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有水源存在时,干燥空气由于处在不饱和状态而存在对外做工的能力,因此将干燥空气对外做工的能力称之为干空气能;在我国蕴含着丰富干空气能,通过利用干空气能制冷是目前可实现干空气能利用率最高的方式,当利用干空气能制冷时与传统的制冷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在传统的制冷系统中,蒸汽压缩冷水机组使用电力作为驱动源,吸收式冷水机组采用天然气或蒸汽作为驱动源,而干空气能制冷冷水机组中采用的是免费的、清洁的可再生的干空气能作为驱动源,这种制冷冷水机中,除少量的风机、水泵能耗外几乎不消耗常规的化石能源,机组的能效高比或能效系数高;除此之外,机组不采用任何传统的氟利昂或溴化锂等制冷剂,不会造成臭氧层破坏和引起温室效应。
现有间接蒸发式供冷的装置可以制备在民用或公共建筑中空调系统所需要的高温冷水,在我国的干热地区应用非常的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有些建筑并不适用:第一,设备高度尺寸较大,为了最大的利用设备的制冷量和提高其能效比,设备的冷却填料都比较高,因此造成了设备的高度也比较高;第二,在一些出水温度要求不是太低的场所,使用设备会造成其制备的冷量不能完全被利用,造成冷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间接蒸发式供冷装置存在的设备高度尺寸较大、冷量利用率较低、存在冷能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包括包括不少于两个的循环供冷水装置,其中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一壳体、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一循环水箱,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端口,第一循环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有带第一循环泵的第一供水管,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回水管;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蒸发制冷填料、第二喷淋装置和第二循环水箱,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端口;第一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一表冷器,第一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带有第二循环泵的第二供水管与第二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相通,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一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一用户换热端。
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二用户换热端,第二用户换热端包括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供水管与第一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回水管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供水管与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回水管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上述第一喷淋装置设在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第一循环水箱设在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第二喷淋装置设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第二循环水箱设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排风端口,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排风端口,在第二排风端口处和第一排风端口处安装有排风机。
上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为一体,第一排风端口和第二排风端口为分离的两个排风口端或者一个整体的排风口端。
上述第二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三表冷器,第二回水管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第三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与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相通,第三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上述第二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四表冷器,第一回水管包括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和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第四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与第一用户换热端的出水口相通,第四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上述第四表冷器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第五表冷器,第二回水管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第五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与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相通,第五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上述第一表冷器与第一进风端口之间安装有第六表冷器,第六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六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水管的进水口相通。
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三用户换热端,第三用户换热端的进水口与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三用户换热端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和第二表冷器,在第二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二表冷器,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三冷水装置壳体和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第三冷水装置壳体上设有第三进风端口和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第三冷水装置壳体内安装有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第三喷淋装置,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设有第三循环水箱,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进风口通过第三进风端口与室外相通,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出风口与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相通;第三循环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循环泵的第三供水管与第二表冷器的进水口相通,第二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回水管与第三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处安装有排风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采用上述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制备方法,包括:室外风进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二蒸发制冷填料内与第二喷淋装置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二循环水箱,第二循环水箱内的高温冷水经过第一表冷器后流回至第二喷淋装置形成循环,第一表冷器使进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室外风冷却,被冷却后室外风进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一蒸发制冷填料内与第一喷淋装置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低温冷水落入第一循环水箱,将第一循环水箱内的低温冷水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使用,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热量后的回水流回至第一喷淋装置形成循环。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在上述第二进风端口处设置第三表冷器,带走第一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三表冷器,使通过第三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之后经过第三表冷器的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内。
在上述第二进风端口处设置第四表冷器,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四表冷器,使通过第四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之后经过第四表冷器的水流回到第一喷淋装置内。
在上述第四表冷器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五表冷器,带走第一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五表冷器,使通过第五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冷却后的室外风通过第四表冷器时被进一步冷却并送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之后经过第五表冷器的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内。
在上述第一表冷器与第一进风端口之间设置第六表冷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低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使用,一部分供给第六表冷器使用,经第一表冷器冷却后的室外风被第六表冷器进一步冷却并送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之后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和第六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流回到第一喷淋装置内。
通过设置第三用户换热端,将上述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表冷器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三用户换热端使用,之后带走第一表冷器和第三用户换热端热量后的回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内。
通过设置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在上述第二进风端口处设置第二表冷器,室外风进入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三蒸发制冷填料内与第三喷淋装置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三循环水箱;第三循环水箱内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三供水管流入第二表冷器,使通过第二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带走第二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通过第三回水管流回到第三喷淋装置内形成循环。
通过设置带有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的第二用户换热端,将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使用;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表冷器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使用;由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进行初步降温,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进行进一步降温。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和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结合,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的高度,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设备的冷量利用率,具有能效比高、使用领域广、经济、节能、高效、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表冷器,2为第一壳体,3为第一蒸发制冷填料,4为第一进风端口,5为第一排风端口,6为第一喷淋装置,7为第一循环水箱,8为第一循环泵,9为第一供水管,10为第一回水管,11为第二壳体,12为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3为第二进风端口,14为第二排风端口,15为第二喷淋装置,16为第二循环水箱,17为第二循环泵,18为第二供水管,19为第二回水管,20为排风机,21为第三表冷器,22为第一用户换热端,23为第四表冷器,24为第六表冷器,25为第三用户换热端,26为第五表冷器,27为第二表冷器,28为第三进风端口,29为第三蒸发制冷填料,30为第三喷淋装置,31为第三循环水箱,32为第三供水管,33为第三回水管,34为第三循环泵,35为第二用户换热端,36为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7为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8为第二用户低温段供水管,39为第二用户低温段回水管,40为第二用户高温段供水管,41为第二用户高温段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一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该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包括不少于两个的循环供冷水装置,其中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一表冷器1、第一壳体2、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第一喷淋装置6和第一循环水箱7,第一壳体2上设有第一进风端口4,第一循环水箱7的出水口连接有带第一循环泵8的第一供水管9,第一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回水管10;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二壳体11、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第二喷淋装置15和第二循环水箱16,第二壳体11上设有第二进风端口13;第一进风端口4处安装有第一表冷器1,第一表冷器1的进水口通过带有第二循环泵17的第二供水管18与第二循环水箱16的出水口相通,第一表冷器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19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在使用之前,先将第一用户换热端22与第一供水管9和第一回水管10连通;室外空气通过第二进风端口13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水通过第二循环泵17和管路流入第一表冷器1,之后由第一表冷器1流出,经管路流入第二喷淋装置15内,由第二喷淋装置15喷出的喷淋水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内与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的空气进行热质交换以制取高温冷水,制取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二循环水箱16中,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二循环泵17和管路输送至第一表冷器1内,冷却由第一进风端口4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室外空气,冷却后的空气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内,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喷淋水进行热质交换以制备高温冷水,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一循环水箱7内,第一循环水箱7中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第一供水管9输送到第一用户换热端22,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热量后的回水通过第一回水管10流回至第一喷淋装置6形成循环。本发明利用干空气能制取高温冷水,制备的高温冷水通过输配系统,输送到用户带走用户的热量;通过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取的冷水输送给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用于进风的冷却,之后将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取的高温冷水输送给第一用户换热端22,将第一用户换热端22的热量带走。本发明通过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可以有效的降低填料的高度,从而也可以使整个设备的高度降低,另外由于本发明相对于现有使用的间接蒸发冷水机组提供的冷水量要大,可以使设备制取的冷量基本被用户完全利用,因此本发明也更加的节能,能够扩大适用干空气能制备高温冷水的使用领域,进一步提高了间接蒸发冷水机组的能效比,特别适用于设备高度受到限制的场合,或者出水温度要求不是太低的建筑领域中使用。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根据实际需要,第一供水管9和第一回水管10之间连通有第一用户换热端22。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二用户换热端35,第二用户换热端包括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供水管38与第一供水管9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回水管39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供水管40与第二供水管18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回水管41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由于符合能量优化匹配原则,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低温冷水一部分供给了第一用户换热端22,另一部分供给了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了第一表冷器1,另一部分供给了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利用了高温对高温换热、低温对低温换热的原理,并且在此过程中最大的利用了循环冷水的冷量,因此更加的节能。
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喷淋装置6设在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上方,第一循环水箱7设在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下方;第二喷淋装置15设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的上方,第二循环水箱16设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的下方;第一壳体2上设有第一排风端口5,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排风端口14,在第二排风端口14处和第一排风端口5处安装有排风机20。
根据实际需要,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1连为一体,第一排风端口5和第二排风端口14为分离的两个排风口端或者一个整体的排风口端。当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1合为一体后,相应的,当第一排风端口5和第二排风端口14为分离的两个排风口端时,第一排风端口5和第二排风端口14上可以分别安装有单独的排风机20,当第一排风端口5和第二排风端口14为一个整体的排风口端时,在整体的排风口端处可以安装共用的一个排风机20。
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1连为一体,第一排风端口5和第二排风端口为一个整体的排风口端。将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11制成一体的壳体,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当第一排风端口5和第二排风端口为一个整体的排风口端时,在整体的排风口端处安装有共用的排风机20。
实施例3: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的第二进风端口13处安装有第三表冷器21,第二回水管19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第三表冷器21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与第一表冷器1的出水口相通,第三表冷器2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在使用之前,先将第一用户换热端22与第一供水管9和第一回水管10连通;室外空气通过第三表冷器21后由第二进风端口13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水通过第二循环泵17和管路流入第一表冷器1,之后由第一表冷器1流出,经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流入第三表冷器21,使通过第三表冷器21后的室外空气冷却,由第三表冷器21流出的水经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流入第二喷淋装置15内,被第三表冷器21冷却后的空气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内,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喷淋水进行热质交换以制备高温冷水,制取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二循环水箱16中,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二循环泵17和管路输送至第一表冷器1内,冷却由第一进风端口4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室外空气,被第一表冷器1冷却后的空气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内,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喷淋水进行热质交换以制备高温冷水,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一循环水箱7内,第一循环水箱7中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第一供水管9输送到第一用户换热端22,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热量后的回水通过第一回水管10流回至第一喷淋装置6形成循环。实施例3的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水先进入了第一表冷器1,冷却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空气,冷却后水温升高,但是相对于室外的进风温度要低,因此在通过水管路输送到第三表冷器21中能够进一步的释放冷水的冷量,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取的冷水的冷量,在此过程中,冷水先供给第一表冷器1,用于冷却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空气来使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取低温冷水,并将制得的温度更低的冷水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22使用,由第一表冷器1流出的水温升高的水再通入到第三表冷器21中,冷却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的空气,制取温度较高的冷水再次供给第一表冷器1和第三表冷器21使用,从而提高了机组的冷水冷量的利用率,因此更加的节能;在此过程中,自循环冷却装制备的冷水的冷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并且相对于实施例1中制备的冷水的温度要低。
实施例4:如附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4的第二进风端口13处安装有第四表冷器23,第一回水管10包括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10a和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10b,第四表冷器23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10a与第一用户换热端22的出水口相通,第四表冷器23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10b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相通。在使用之前,先将第一用户换热端22与第一供水管9和第一回水管10连通;室外空气通过第四表冷器23后由第二进风端口13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水通过第二循环泵17和管路流入第一表冷器1,之后由第一表冷器1流出,经过管路流入第二喷淋装置15内,进入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内的空气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喷淋水进行热质交换以制备高温冷水,制取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二循环水箱16中,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二循环泵17和管路输送至第一表冷器1内,冷却由第一进风端口4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室外空气,被第一表冷器1冷却后的空气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内,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喷淋水进行热质交换以制备高温冷水,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一循环水箱7内,第一循环水箱7中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一循环泵8与第一供水管9输送到第一用户换热端22,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热量后的回水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10a流入第四表冷器23,使通过第四表冷器23后的室外空气冷却,由第四表冷器23流出的水经过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10b流至第一喷淋装置6内形成循环。实施例4的第二循环水箱16中的水先进入了第一表冷器1,冷却进入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的空气,通过与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取冷水,通过第一用户换热端22的冷水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的热量后,水温升高,但是相对与室外的空气的温度要低,通过第一回水管10与第四表冷器23的进水口相连通,升高温度的冷水进入第四表冷器23来冷却进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中的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的空气,制取温度较高的冷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取的冷水的冷量,提高冷水机组的冷量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所制备冷水的冷量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并且相对于实施例1中制备的冷水的温度要更低。
根据实际需要,第四表冷器23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第五表冷器26,第二回水管19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第五表冷器26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与第一表冷器1的出水口相通,第五表冷器2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
根据实际需要,第一表冷器1与第一进风端口4之间安装有第六表冷器24,第六表冷器24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供水管9的出水口相通,第六表冷器2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水管10的进水口相通。
根据实际需要,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三用户换热端25,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进水口与第二供水管18的出水口相通,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
实施例5:如附图5所示,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5的第一表冷器1与第一进风端口4之间安装有第六表冷器24,第六表冷器24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供水管9的出水口相通,第六表冷器2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水管10的进水口相通,循环供冷水装置通过管路接有第三用户换热端25,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进水口与第二供水管18的出水口相通,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出水口通过管路直接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将第一循环水箱7中制备的一部分冷水通入第六表冷器24,能够进一步冷却进入第一进风端口4的空气;将第二循环水箱16中制备的一部分冷水通入第三用户换热端25,能够进一步充分利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冷水。实施例5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所制备冷水的冷量,使用低温冷水冷却第一用户换热端22,使用高温冷水冷却第三用户换热端25,符合能量的梯度利用的原则,相比较前面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第一循环水箱7中的水的温度更低。
实施例6:如附图6所示,实施例6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6的第一表冷器1与第一进风端口4之间安装有第六表冷器24,第六表冷器24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供水管9的出水口相通,第六表冷器24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水管10的进水口相通,循环供冷水装置通过管路接有第三用户换热端25,第二回水管19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第一表冷器1的进水口和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进水口同时与第二供水管18的出水口相通,第一表冷器1的出水口和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与第三表冷器21的进水口相通,第三表冷器21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将第一循环水箱7中制备的一部分冷水通入第六表冷器24,能够进一步冷却进入第一进风端口4的空气;将第二循环水箱16中制备的一部分冷水通入第三用户换热端25,能够进一步充分利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冷水。实施例6更大化的利用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中制取的冷水的冷量,使得其设备较实施例3利用冷量更加充分。
实施例7:如附图7所示,实施例7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7的第一表冷器1与第一进风端口4之间安装有第六表冷器24,第四表冷器23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第五表冷器26;第一回水管10包括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10a和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10b,第六表冷器24的进水口和第一用户换热端22的进水口同时与第一供水管9的出水口相通,第六表冷器24的出水口和第一用户换热端22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10a与第四表冷器23的进水口相通,第四表冷器23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10b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相通;循环供冷水装置通过管路接有第三用户换热端25,第二回水管19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第一表冷器1的进水口和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进水口同时与第二供水管18的出水口相通,第一表冷器1的出水口和第三用户换热端25的出水口同时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19a与第五表冷器26的进水口相通,第五表冷器2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19b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将第一循环水箱7中制备的一部分冷水通入第六表冷器24,能够进一步冷却进入第一进风端口4的空气;将第二循环水箱16中制备的一部分冷水通入第三用户换热端25,能够进一步充分利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冷水;将第二回水管19中的较低温的回水通入第五表冷器26对进入第四表冷器23的空气进行预冷,能够进一步充分利用回水的冷量。实施例7更大化的利用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和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中制取的冷水的冷量,使得其设备较实施例4利用冷量更加充分。
实施例8:如附图8所示,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进一步包括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和第二表冷器27,在第二进风端口13处安装有第二表冷器27,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三冷水装置壳体和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第三冷水装置壳体上设有第三进风端口28和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第三冷水装置壳体内安装有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的上方设有第三喷淋装置30,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的下方设有第三循环水箱31,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的进风口通过第三进风端口28与室外相通,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的出风口与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相通;第三循环水箱31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循环泵34的第三供水管32与第二表冷器27的进水口相通,第二表冷器27的出水口通过第三回水管33与第三喷淋装置30的进水口相通,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处安装有排风机20。
实施例9:如附图9所示,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二用户换热端35,第二用户换热端包括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供水管38与第一供水管9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回水管39与第一喷淋装置6的进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供水管40与第二供水管18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回水管41与第二喷淋装置15的进水口相通。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第二用户换热端35设置在室内,使室内风先经过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进行初步降温,之后经过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进行进一步降温,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循环冷水的冷量,更加环保节能。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之二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5、6、7、8、9所示,该使用上述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制备方法,包括:室外风进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二蒸发制冷填料12内与第二喷淋装置15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二循环水箱16,第二循环水箱16内的高温冷水经过第一表冷器1后流回至第二喷淋装置15形成循环,第一表冷器1使进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室外风冷却,被冷却后室外风进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一蒸发制冷填料3内与第一喷淋装置6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低温冷水落入第一循环水箱7,将第一循环水箱7内的低温冷水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22使用,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热量后的回水流回至第一喷淋装置6形成循环。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方法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3所示,在第二进风端口13处设置第三表冷器21,带走第一表冷器1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三表冷器21,使通过第三表冷器21的室外风冷却,之后经过第三表冷器21的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15内。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4所示,在第二进风端口13处设置第四表冷器23,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四表冷器23,使通过第四表冷器23的室外风冷却,之后经过第四表冷器23的水流回到第一喷淋装置6内。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7所示,在第四表冷器23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五表冷器26,带走第一表冷器1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五表冷器26,使通过第五表冷器26的室外风冷却,冷却后的室外风通过第四表冷器23时被进一步冷却并送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之后经过第五表冷器26的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15内。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5、6、7所示,在第一表冷器1与第一进风端口4之间设置第六表冷器24,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低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22使用,一部分供给第六表冷器24使用,经第一表冷器1冷却后的室外风被第六表冷器24进一步冷却并送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之后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22和第六表冷器24热量后的回水流回到第一喷淋装置6内。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5、6、7所示,通过设置第三用户换热端25,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表冷器1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三用户换热端25使用,之后带走第一表冷器1和第三用户换热端25热量后的回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15内。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8所示,通过设置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二进风端口13处设置第二表冷器27,室外风进入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三蒸发制冷填料29内与第三喷淋装置30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三循环水箱31;第三循环水箱31内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三供水管32流入第二表冷器27,使通过第二表冷器27的室外风冷却,带走第二表冷器27热量后的回水通过第三回水管33流回到第三喷淋装置30内形成循环。
根据实际需要,如附图9所示,通过设置带有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的第二用户换热端35,将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22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使用;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表冷器1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使用;由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37进行初步降温,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36进行进一步降温。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Claims (19)

1.一种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少于两个的循环供冷水装置,其中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一表冷器、第一壳体、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第一喷淋装置和第一循环水箱,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端口,第一循环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有带第一循环泵的第一供水管,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回水管;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蒸发制冷填料、第二喷淋装置和第二循环水箱,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进风端口;第一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一表冷器,第一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带有第二循环泵的第二供水管与第二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相通,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之间连通有第一用户换热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二用户换热端,第二用户换热端包括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供水管与第一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低温段回水管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的进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供水管与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用户高温段回水管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喷淋装置设在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第一循环水箱设在第一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第二喷淋装置设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第二循环水箱设在第二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排风端口,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排风端口,在第二排风端口处和第一排风端口处安装有排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为一体,第一排风端口和第二排风端口为分离的两个排风口端或者一个整体的排风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三表冷器,第二回水管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第三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与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相通,第三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四表冷器,第一回水管包括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和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第四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一管段与第一用户换热端的出水口相通,第四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第二管段与第一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表冷器的进风口处安装有第五表冷器,第二回水管包括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和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第五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一管段与第一表冷器的出水口相通,第五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第二管段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表冷器与第一进风端口之间安装有第六表冷器,第六表冷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六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回水管的进水口相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三用户换热端,第三用户换热端的进水口与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相通,第三用户换热端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二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供冷水装置还包括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和第二表冷器,在第二进风端口处安装有第二表冷器,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包括第三冷水装置壳体和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第三冷水装置壳体上设有第三进风端口和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第三冷水装置壳体内安装有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上方设有第三喷淋装置,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下方设有第三循环水箱,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进风口通过第三进风端口与室外相通,第三蒸发制冷填料的出风口与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相通;第三循环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带有第三循环泵的第三供水管与第二表冷器的进水口相通,第二表冷器的出水口通过第三回水管与第三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通,第三冷水装置排风口端处安装有排风机。
1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或10或11所述的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室外风进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二蒸发制冷填料内与第二喷淋装置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二循环水箱,第二循环水箱内的高温冷水经过第一表冷器后流回至第二喷淋装置形成循环,第一表冷器使进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室外风冷却,被冷却后室外风进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一蒸发制冷填料内与第一喷淋装置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低温冷水落入第一循环水箱,将第一循环水箱内的低温冷水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使用,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热量后的回水流回至第一喷淋装置形成循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进风端口处设置第三表冷器,带走第一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三表冷器,使通过第三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之后经过第三表冷器的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进风端口处设置第四表冷器,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四表冷器,使通过第四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之后经过第四表冷器的水流回到第一喷淋装置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表冷器的进风口处设置第五表冷器,带走第一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先经过第五表冷器,使通过第五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冷却后的室外风通过第四表冷器时被进一步冷却并送入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之后经过第五表冷器的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表冷器与第一进风端口之间设置第六表冷器,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低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使用,一部分供给第六表冷器使用,经第一表冷器冷却后的室外风被第六表冷器进一步冷却并送入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之后带走第一用户换热端和第六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流回到第一喷淋装置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第三用户换热端,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表冷器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三用户换热端使用,之后带走第一表冷器和第三用户换热端热量后的回水流回到第二喷淋装置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或17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二进风端口处设置第二表冷器,室外风进入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在第三循环供冷水装置的第三蒸发制冷填料内与第三喷淋装置喷出的喷淋水发生热质交换,制备的高温冷水落入第三循环水箱;第三循环水箱内的高温冷水通过第三供水管流入第二表冷器,使通过第二表冷器的室外风冷却,带走第二表冷器热量后的回水通过第三回水管流回到第三喷淋装置内形成循环。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或15或16或17或18所述的冷水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带有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和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的第二用户换热端,将第一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用户换热端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使用;将第二循环供冷水装置制备的高温冷水一部分供给第一表冷器使用,一部分供给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使用;由第二用户高温换热段进行初步降温,第二用户低温换热段进行进一步降温。
CN201410254705.6A 2014-06-10 2014-06-10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061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4705.6A CN104061641B (zh) 2014-06-10 2014-06-10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4705.6A CN104061641B (zh) 2014-06-10 2014-06-10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1641A true CN104061641A (zh) 2014-09-24
CN104061641B CN104061641B (zh) 2017-02-01

Family

ID=51549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4705.6A Active CN104061641B (zh) 2014-06-10 2014-06-10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164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2593A (zh) * 2015-07-03 2017-01-11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107401853A (zh) * 2017-09-01 2017-11-28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制冷机组冷量控制系统
WO2018021967A1 (en) * 2016-07-25 2018-02-01 Innosparks Pte Lt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a dual-air dual-water evaporative cooling apparatus
CN108224621A (zh) * 2017-12-12 2018-06-29 于向阳 低温供水大温差冷源及空调系统
CN109764434A (zh) * 2018-08-30 2019-05-17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半压入式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组及其空调装置
CN114893838A (zh) * 2022-06-15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供冷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1827Y (zh) * 1999-12-28 2000-10-18 于向阳 多级蒸发制冷空调机
JP2001272086A (ja) * 2000-03-29 2001-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方法
CN101266091A (zh) * 2008-04-14 2008-09-1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多孔功能陶瓷露点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GB2483095A (en) * 2010-08-26 2012-02-29 Laing O Rourke Plc Air handling unit
CN103245018A (zh) * 2013-04-16 2013-08-14 西安工程大学 带有遮阳、发电和消声的分体式蒸发空调机组
CN203215905U (zh) * 2013-05-12 2013-09-25 于向阳 多气候条件运行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CN204100437U (zh) * 2014-06-10 2015-01-14 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01827Y (zh) * 1999-12-28 2000-10-18 于向阳 多级蒸发制冷空调机
JP2001272086A (ja) * 2000-03-29 2001-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方法
CN101266091A (zh) * 2008-04-14 2008-09-1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多孔功能陶瓷露点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
GB2483095A (en) * 2010-08-26 2012-02-29 Laing O Rourke Plc Air handling unit
CN103245018A (zh) * 2013-04-16 2013-08-14 西安工程大学 带有遮阳、发电和消声的分体式蒸发空调机组
CN203215905U (zh) * 2013-05-12 2013-09-25 于向阳 多气候条件运行间接蒸发冷水机组
CN204100437U (zh) * 2014-06-10 2015-01-14 新疆绿色使者干空气能源有限公司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2593A (zh) * 2015-07-03 2017-01-11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CN106322593B (zh) * 2015-07-03 2022-11-15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蒸发冷却式冷水机组
WO2018021967A1 (en) * 2016-07-25 2018-02-01 Innosparks Pte Lt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a dual-air dual-water evaporative cooling apparatus
CN109642742A (zh) * 2016-07-25 2019-04-16 创烁私人有限公司 双空气双水蒸发冷却设备的水管理系统
US10883738B2 (en) 2016-07-25 2021-01-05 St Engineering Innosparks Pte. Ltd.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of a dual-air dual-water evaporative cooling apparatus
CN109642742B (zh) * 2016-07-25 2021-05-25 新科工程创烁私人有限公司 双空气双水蒸发冷却设备的水管理系统
CN107401853A (zh) * 2017-09-01 2017-11-28 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制冷机组冷量控制系统
CN108224621A (zh) * 2017-12-12 2018-06-29 于向阳 低温供水大温差冷源及空调系统
CN109764434A (zh) * 2018-08-30 2019-05-17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半压入式蒸发冷却多温冷水机组及其空调装置
CN114893838A (zh) * 2022-06-15 2022-08-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供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器、供冷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1641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476B (zh) 一种闭式蒸发冷却高温冷水机组
CN104061641B (zh)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及其冷水制备方法
CN202853021U (zh) 地埋管与管式间接、直接三级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03687251U (zh) 干空气能与太阳能复合空调系统
CN102721131B (zh) 高效节能的水电空调冷热水系统
CN201206917Y (zh) 多级循环式冷热水设备
CN206496460U (zh) 全年运行空调冷却装置
CN205783497U (zh) 一种水蓄能设备
CN206572659U (zh) 串联式双温冷水机组
CN201497108U (zh) 管式蒸发冷却器、蒸发冷却盘管组成的闭式空调机组
CN204853777U (zh) 一种空调散热回收装置
CN204757443U (zh) 粘胶脱气冷却循环水降温系统
CN207065925U (zh) 热电联产余热综合利用节能系统
CN203848548U (zh) 空气源热泵多用机组
CN204100437U (zh) 多循环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
CN203431984U (zh) 一种静音空调系统
CN204100438U (zh) 梯级间接蒸发供冷水装置
CN206291391U (zh) 基于双温冷水机组的空调装置
CN110762896A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联合的空调机组
CN202452606U (zh) 一种分体空调器
CN105258379A (zh) 热泵型太阳能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212108839U (zh) 基于机械制冷和氟泵自然冷却的蒸发冷凝冷水机组
CN205079451U (zh) 一种双回路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
CN103322655B (zh) 新型高效能源阶梯使用闭式循环中央空调系统
CN103423912B (zh) 一种小型风冷式吸收式制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