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巴依喀勒山空難
事件概要 | |
---|---|
日期 | 1949年8月25日[註 1] |
摘要 | 可控飛行撞地,原因不明 |
地點 | 蘇聯蘇俄布里亞特-蒙古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扎巴依喀勒山(горы Кабанья),卡班斯克以南31公里 51°46′26″N 106°36′34″E / 51.77389°N 106.60944°E |
飛機概要 | |
機型 | 伊留申Ил-12П |
營運者 | 蘇聯民用航空隊總局 |
註冊編號 | СССР-Л1844 |
起飛地 | 阿拉木圖 |
中停地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 |
最後中停地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或伊爾庫茨克?[註 2] |
目的地 | 赤塔 |
乘客 | 9 |
機組人員 | 5 |
死亡 | 14 [註 3] |
生還者 | 0 |
扎巴依喀勒山空難是1949年8月25日[註 1]發生在蘇聯扎巴依喀勒山(又稱外貝加爾山脈)的「空難事件」。事件造成領導三區政權(在蘇聯史料中仍稱為東突國,其針對中國的武裝鬥爭在中華民國史料中稱「伊寧事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被稱為「三區革命」)的部分重要領導人死亡。
事故發生時,蘇聯扶植的三區政權[註 4]正派出代表團赴北京與毛澤東政權談判。阿合買提江·哈斯木在事故中當場死亡,而由繼任的賽福鼎·艾則孜領導的下一屆代表團很快同意將三區併入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
涉事客機
[編輯]涉事客機是註冊號СССР-Л1844的一架伊留申Ил-12П型運輸機,工廠編號為93013514,序列號為35-14。這架飛機於1949年6月27日,即在事件發生前不到兩個月由莫斯科«Знамя Труда»工廠建造,配屬蘇聯民用航空隊總局(俄航Aeroflot的前身),並被分配至第29航空運輸航空分遣隊。至事故發生時,涉事客機僅積累了92個飛行小時[1][3]。
背景
[編輯]1944年,新疆北部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反華民族解放運動[2],並在蘇聯扶植下成立了號稱「東突國」的傀儡政府。此後蘇聯同中國(蔣介石政府)相繼於1945年和1946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和《十一條和平條款》,蘇聯保證不再干預新疆並停止援助叛軍,理論上東突國將於1946年解散並改組為「新盟」,但是實際上該地依然處於割據狀態[4],事實上,共和國繼續存在,保留了獨立國家實體的所有屬性,包括一支做好戰鬥準備的軍隊[2]。中共方面原本計劃1950年左右才進軍新疆,直到1949年,中共都沒有對新疆的民族解放運動表明態度,也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與之建立聯繫[2]。
1949年8月,中共方面已明顯即將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取勝,中共中央派代表鄧力群赴新疆省,面見三區革命方面的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主席阿合買提江·哈斯木,遞交了毛澤東發給三區人民政府的電函,其內容有:「你們多年來的奮斗,是我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分,隨着西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新疆的全部解放已為期不遠,你們的奮斗即將獲得最後的成功。」電函邀請三區方面派出5名代表參加即將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5]
阿合買提江·哈斯木領導的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收到該電函,迅速於8月20日回電毛澤東稱,[6]
全國人民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主任、敬愛的毛澤東先生:
來信已悉,蒙你向我們所提出的問題是很久以來全省人民所期望的,我們認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同時就是全世界和全新疆人民的勝利,所以我們以最高的熱情來向敬愛的毛澤東先生表示致謝和興奮,並派代表前往北平參加人民新政治協商會議。謹此電達。
特區人民代表阿合買提江
8月20日伊寧
三區革命政府決定派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維吾爾族)、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柯爾克孜族)、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維吾爾族)、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哈薩克族)、羅志(漢族)這5人組成代表團赴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三區方面的工作交賽福鼎·艾則孜主持。[5]8月22日,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等5人代表團及隨員3人自伊寧起程,經蘇聯赴北平。[6]
機組成員和乘客
[編輯]機組
[編輯]俄國事故記錄中對機組名稱只記錄了姓氏和名字及父名縮寫。以下註釋中的全名為後世一些研究者推測[7]。
- 機長 — Яковлев А. В.
- 副機師 — Лобачев В. И. [註 5]
- 飛航工程師 — Борщ Е. А. [註 6]
- 無線電操作員 — Гуревич В. К. [註 7]
- 領航員 — Яковлев Ф. Я.
乘客
[編輯]根據俄國記載,事故客機搭乘了9名乘客[1],其中包括東突國領導人。但是多數中國史料僅記載了其中8人的身份,另有一名乘客身份不明。根據一些說法,此人有可能是蘇聯駐伊寧副領事瓦西里·鮑里索夫(Василий Борисов)[8] 除此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載中還有稱死者共17人的說法[9][10][11],明顯與俄國記載不符,然而這些來源並未說明具體是哪些人。一種說法是,這個數字的來源是9月3日蘇聯向賽福鼎·艾則孜所發的電報中通報[12][13]。
- 阿合買提江·哈斯木(代表團團長,VTR領導人,維吾爾族)
-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代表團團員,維吾爾族,VTR和蘇聯特工[14])
- 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又譯作「伊斯阿克江」,「伊斯哈克江」,代表團團員,東突國民軍中將司令,VTR國防部長[14],柯爾克孜族)
- 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代表團團員,東突國民軍副司令,哈薩克族)
- 羅志(代表團團員,漢族)
- 阿不都熱西提·伊敏諾夫(工作人員,翻譯[8],維吾爾族)
- 艾尼·克力莫夫(工作人員,維吾爾族)
- 烏斯曼江·納斯里(工作人員,維吾爾族)
- ?瓦西里·鮑里索夫(Василий Борисов,蘇聯駐伊寧[註 8]副領事[8]?)
阿合買提江· 哈斯木 |
阿不都克里木· 阿巴索夫 |
伊斯哈克伯克· 穆努諾夫 |
達列力汗· 蘇古爾巴也夫 |
羅志 |
墜機過程
[編輯]以下說法來自俄國方面的事故記錄和調查報告[1]。其中內容和後世中共方面記載多有出入,具體參見#事故細節之其他說法章節。
1949年8月24日,涉事客機執行特殊航班任務,從阿拉木圖飛往赤塔。機上除機組成員外搭載9名乘客,其中可能包括自封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政府成員,以及600公斤貨物。24日12:58分(莫斯科時間,當地時間16:58),因為白晝時間不足,飛機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停留過夜。
涉事客機於第二天早晨,即8月25日02:25分(莫斯科時間)起飛前往伊爾庫茨克。
03:52,機組聯繫了伊爾庫茨克RDS[註 9],報告其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出發以3000米高度飛往赤塔,並請求進入伊爾庫茨克RDS,機組獲得了許可並進入了伊爾庫茨克RDS.
04:30, 機組報告稱遇到結冰並向伊爾庫茨克RDS請求下降至2400m並繼續飛往赤塔,RDS給予了許可。
04:45,飛機飛越了伊爾庫茨克。04:56分,伊爾庫茨克RDS向機組通報了伊爾庫茨克-赤塔航路的天氣情況:(上層和中層雲量7-10點[註 10],伊爾庫茨克至烏蘭烏德段雲層高度300-600米,烏蘭烏德至赤塔段600-1000米;陣雨,雲中有結冰現象,能見度10公里,高度2-3千米處為西北風,風速40-50km/h),以及目的地赤塔於07:00至08:00的天氣情況:雲量5-9點[註 11],高度600-1000米層積雲和積雲,無降水,能見度10公里,西南風,風速9-12米/秒,陣風15-17米/秒。
失蹤
[編輯]8月25日05:12,涉事飛機最後一次與伊爾庫茨克RDS通聯,但是因為空管正和其他飛機聯繫而被要求等待一分鐘。此後伊爾庫茨克RDS於05:15試圖呼叫該飛機,但沒有獲得回應。機組也未聯繫其他機場。
尋獲殘骸
[編輯]8月29日,СССР-Л1844的殘骸於卡巴尼亞山(горы Кабанья,海拔1479米)東麓約1350-1400m海拔處被尋獲。殘骸所在地位於卡班斯克以南31公里,據此推測飛機於最後一次通聯後1~2分鐘撞地。
有說法稱,飛機殘骸最初由獵人甘亞(Ганя)和提莫菲·亞戈丁(Тимофей Ягодины)發現,儘管事故現場同時散落着俄國人和中國人的屍體,但是他們還是因為殘骸場中散落的中國地毯,手錶和金飾認為這是一架中國飛機。他們隨後回去報告了這一發現,此後立即有士兵被派往現場,將屍體從山上搬下並再用斯圖貝克卡車運至烏蘭烏德;而無法回收的物品則被命令打碎,並當場焚燒。死者屍體直到1950年3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後才被交還給家屬[14]。
事故調查
[編輯]事故現場
[編輯]根據法醫檢查結果記錄,機上所有人員(包括5名機組成員和9名乘客)在撞擊時當場死亡。
根據委員會的結論,飛機撞地前工作狀態良好。但無法確定飛機從被指定的2400米飛行高度的下降至1200米的原因[1]。
目前,飛機殘骸仍留在原處,偶有俄國人前往探訪的報道[15]。
事故細節之其他說法
[編輯]事故日期和死亡人數爭議
[編輯]根據俄國保留的事故記錄,墜機事故發生的事件是前文描述的8月25日[1]。然而許多中國大陸文獻記載這次空難發生於1949年8月27日,死亡人數也和俄國記載不符[9][10][11]。有說法稱,這一版本的來源可能是繼任東突國領導人的賽福鼎·艾則孜於9月初經同一條航線前往北平時,被告知了一個和後來俄國事故記錄不同的故事:「…代表團的飛機在伊爾庫茨克停留了三天。第三天,天氣轉好後,飛機起飛,但在貝加爾湖上空因強烈颶風無法攀升到必要高度,接到命令返回機場。飛機開始轉彎,轉了60°,然後與它的聯繫突然中斷。搜索飛機被派往預計墜機地點,在一個深裂谷中發現了焦黑的樹木。應莫斯科的命令,一支登山隊被派往該地區搜索,他們試圖在一周內到達飛機墜毀地點,但未能成功。」[14]... 也有說法稱這些說法來自於9月3日蘇聯向賽福鼎·艾則孜發的電報中的通報,其中提到飛機於8月27日因天氣惡劣撞山墜毀,機上17人全部死亡[12][1]。
賽福鼎·艾則孜回憶說,當他飛越該地區時,他通過望遠鏡看到了墜機現場和「可能是屍體」,距離飛機殘骸「相當遠」[14] 更加合作的賽福鼎·艾則孜隨後抵達北京,簽署了文件,規定東突國併入中國,隨後東突厥斯坦人民革命黨解散[註 12]。
陰謀論
[編輯]有說法稱此事件並非「空難」而是史達林與毛澤東共同進行政治謀殺,三區革命的代表團是被克格勃關在原沙皇的馬廄裏,隨後遭到處決[18]。國民政府的資料則顯示,史達林為排除地方民族勢力協助中共進軍新疆,用陰謀手段平定三區之亂,罹難的消息在兩個月後才公佈[19]。曾在新疆敵後游擊的國軍張達鈞(張大軍)則表示中共強行要求解散東突國、改編三區武裝,迫使伊斯阿克江(即伊斯哈克別克)殺害中共駐疆地下人員300人,蘇聯立即派兵平亂,當場擊斃阿巴索夫、伊斯阿克江,翌日又以煽動罪槍斃阿合買提江,至於阿合買提江等人搭機撞山罹難,只是給外界一個交代而已[20]。
曾參與刺殺托洛茨基和竊取曼哈頓計劃之原子彈情報的間諜帕維爾·蘇多普拉托夫在他於1994年出版的自傳《特殊任務》中也提到了這一問題[13]。此外據稱,其同事內厄姆·艾廷貢也參與了這些活動[21][12]。
善後
[編輯]中共中央聞訊後當即致電,對三區方面代表遇難表示了沉痛哀悼,同時還指示三區方面另行組成賽福鼎·艾則孜(維吾爾族)、阿里木江·哈肯巴也夫(烏孜別克族)、塗治(漢族)3人代表團,由賽福鼎·艾則孜率領,儘快趕赴北平。賽福鼎·艾則孜一行先赴蘇聯乘飛機至赤塔,再乘火車經滿洲里,於9月15日抵達北平。[5][22]
後來,直到11月1日,伊寧的新疆保衛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才發佈訃告,向新疆人民公佈了阿合買提江等5人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消息。[23] 11月12日,「新盟」中央發佈了三區革命5周年慶祝口號,共5條。其中第二條是:「堅決打擊散佈民族分裂主義和民族主義種子的壞分子!」第四條是:「堅決反對犧牲人民利益,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效勞的泛突厥主義」。
1950年4月,包括8位革命領導人在內的遇難者遺骸由蘇聯運回伊犁,其中7位葬在伊寧市新華西路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財貿學校院內,1957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又撥出專款興建了位於今伊寧市阿合買提江街人民公園內西側的三區革命烈士陵園,7位烈士遷葬於此。民族軍副司令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哈薩克族)葬在承化縣(今阿勒泰市)。[24]
筆記
[編輯]- ^ 1.0 1.1 日期根據俄國記載。許多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載稱此事發生於8月27日,參見#事故日期和死亡人數爭議章節
- ^ 關於飛機曾在伊爾庫茨克停留的說法,參見#事故日期和死亡人數爭議章節
- ^ 一說17人,參見#機組成員和乘客和#事故日期和死亡人數爭議章節
- ^ 在中共敘事中,東突國已經被清算,其餘部改組為「新盟」。但不管是俄國事故記錄中[1]還是對此事的研究一般都繼續稱之為「東突國」和「VTR」一類。事實上,阿合買提江政權當時仍保持割據狀態,保留了獨立國家實體的所有屬性,包括一支做好戰鬥準備的軍隊[2]
- ^ Владимир Иванович Лобачёв, 上尉,高級飛行員,被授予兩個紅旗勳章,紅星勳章,二級衛國戰爭勳章,在第229戰鬥機航空師第821戰鬥機航空團服役。 [7]
- ^ Ефим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орщ, 烏克蘭車尼希夫(有中國人按俄語發音翻譯烏克蘭地名譯為「切爾尼戈夫」)人,曾被授予紅星勳章,和勇氣勳章。[7]
- ^ 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Гуревич,曾被授予紅星勳章。[7]
- ^ 俄國沿用當地舊名音譯Кульджа
- ^ Районная диспетчерская служба,大致相當於中國所稱的區調或Center,下同
- ^ 7-10 баллов,大致相當於Broken至Overcast
- ^ 5-9 баллов,大致相當於Broken至Overcast
- ^ 中共與蘇共決裂後,東突人民革命黨又再次活躍起來,繼續在俄國支持下進行主張分裂新疆在內的中國領土的活動,該黨直至蘇聯滅亡前夕才於1989年左右停止活動。中共方面在1990年代稱之為「最嚴重的分離主義反革命陰謀」[16][17]。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Катастрофа Ил-12 29-го отряда МВС ГВФ близ Кабанска, Бурятская АССР (борт СССР-Л1844), 25 августа 1949 года.. AirDisaster.ru. [2014-1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俄語).
- ^ 2.0 2.1 2.2 2.3 2.4 В. А. Бармин. Роль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в установлении власти 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ой партии Китая в Синьцзяне. Архивировано 6 10月 2014 года.
- ^ Ильюшин Ил-12П CCCP-L1844 а/к Аэрофлот - МГА СССР - карточка борта. russianplanes.net. [2014-09-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2) (俄語).
- ^ 王柯(2013年),第331頁
- ^ 5.0 5.1 5.2 宋鳳英,毛澤東器重的新疆自治區首任政府主席賽福鼎,党史博采(纪实版)2007年12期. [2012-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6.0 6.1 楊聖敏、李廷江,新疆現代政治社會史略1912-1949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478頁
- ^ 7.0 7.1 7.2 7.3 Тайна падения «уйгурского» самолёта в Бурятии. БУРЯАД YНЭН.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俄語).
- ^ 8.0 8.1 8.2 Тайна «Уйгурского» самолета: на месте крушения ИЛ-12 в Бурятии установили памятник. ulan.mk.ru. 2020-09-30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31) (俄語).
- ^ 9.0 9.1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为新疆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 H - 中国军网. www.81.cn. [2023-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19).
- ^ 10.0 10.1 大道同行 ——从“五一口号”到协商建国重要史事回顾展 (主要内容摘编). www.cppcc.gov.cn. [2023-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0).
- ^ 11.0 11.1 周競紅,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戰士,中國民族宗教網,2009-07-24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5-06.
- ^ 12.0 12.1 12.2 СИНЬЦЗЯН / Наум Эйтингон – карающий меч Сталина. www.razlib.ru.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 ^ 13.0 13.1 Катастрофа у Байкала 1949 года. ufa.bezformata.com.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 ^ 14.0 14.1 14.2 14.3 14.4 Гибель республики. Dzen.ru (俄語).
- ^ Тайна «Уйгурского» самолета: на месте крушения ИЛ-12 в Бурятии установили памятник. ulan.mk.ru. 2020-09-30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31) (俄語).
- ^ Wang, David D. East Turkestan movement in Xinjing.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1998-06-01, 4 (1). ISSN 1874-6357. doi:10.1007/BF02876846 (英語).
- ^ Clarke, Michael E. Xinjiang and China's Rise in Central Asia - A History 1st. London: Taylor & Francis. 2011 [2022-09-05]. ISBN 978-1-1368-2706-8. doi:10.4324/97802038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3).
- ^ 霍爾.唐日塔格,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前衛出版,2016年9月,isbn:9789578018075
- ^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印,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叢書,第四冊,新疆卷二,第414頁
- ^ 東突問題探源 — 新疆「三區革命」研究,康四維
- ^ Как Сталин уйгуров сдал. newsland.com. [2023-1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22) (俄語).
- ^ 新疆代表出席開國大典,今日新疆網,2010-9-20[永久失效連結]
- ^ 孟慶春、陳重伊,共和國省長:新中國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首任省長、主席和市長紀實,北京:華文出版社,2008年
- ^ 新疆伊寧市九旬「革命叔叔」堅持10年祭掃,亞心網,2012-04-02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