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滢
陈纪滢 | |
---|---|
出生 | 1908年 中华民国河北省安国县 |
逝世 | 1997年(88—89岁) |
文学运动 | 1950年代台湾反共小说 |
代表作 | 《荻村传》(1951) |
陈纪滢(1908年—1997年),河北安国人,台湾作家,反共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陈纪滢生于河北省安国县。1922年到保定读中学。1927年大学预科毕业,考入哈尔滨吉黑邮政管理局,在南冈总局、五道街、长春、火车邮局、满州里一等局等邮政机构任职5年,同时入哈尔滨法政大学夜间部学习法律与经济课程,并开始写作。1931年年底,接受天津《大公报》之聘,担任东北秘密通讯员工作,从1932年撤退回上海,一面在邮局工作,一面从事新闻和创作。1933年,奉《大公报》之命秘密回东北采访。12月,在《大公报》发表《东北勘察记》。1934年回上海,结交1930年代各种文化人。1935年2月,去武汉,与赵惜梦、丁浣非、孔罗荪等共同创办《大光报》,主编综合性副刊《别墅》。
1937年10月,回《大公报》,担任副刊编辑、记者、特派员等职。1938年首次去天山。1940年、1942年又两次去天山。1940年曾去苏联开会。 8月,游记《新疆鸟瞰》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45年1月,小说《新中国幼苗的成长》由重庆建中出版社出版。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5月1日,辞去《大公报》职务。
抗战胜利后,在东北当接收大员,以邮政储金汇业局东北等局五委员之一的名义到达长春,被任命为哈尔滨市府文化委员主任委员。调任北京邮汇局副经理。1947年1月初版小说《春芽》。1948年升任郑州邮汇局经理。4月,被选为国民党立法委员。7月,调任沈阳邮汇局经理。1949年1月,由上海至广西桂林,筹设并任邮汇局经理。8月,离桂林去台湾台北。
1949年12月,离开邮汇局,专任立法委员。至此开始了其创作鼎盛期。文学活动的参与上,与张道藩、王平陵、王蓝等人成立中国文艺协会,担任常务理事长达25年,以实质领导人身份主持该会。也参与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的成立工作。陈纪滢在1950年代台湾的反共文学运动发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陈纪滢于1944年、1960年分别获教育部文学奖,1983年荣获美国加州世界开明大学文学系博士学位。
作品
[编辑]作品包括游记《欧阳剪影》(1950)、《美国访问》(1964)、《西班牙一瞥》、《欧洲眺望》、《西德小驻》(1968)、《了解琉球》(1969),散文集《寄海外宁儿》(1950)、《梦真记》(1951)、《蓝天》(1954), 小说《荻村传》(1951)、《赤地》(1955)、《贾云儿前传》(1956)、《华夏八年》(1960)、《华裔锦胄》(1979),,论著《文艺新里程》(1956)、《百年来中国文艺的发展》(1958)、《常青藤盟校及其他》、《美国的新闻事业》、《美国的图书馆》、《美国的博物馆与陈列馆》、《时代杂志四十年》、《读者文摘是怎样办起来的》、《普林斯顿大学盖斯特东方收藏》(1965)、《文艺运动二十五年》(1975),传记《报人张季鸾》(1957)、《齐如老与梅兰芳》(1967)、《白霜涌路》(1969),传记《我的邮员与记者生活》(198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