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伯簋
外观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1日) |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5月1日) |
霸伯簋是三件西周穆王时期所制造器皿的统称。三件器皿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M1107墓,属于霸伯。器皿形制类似、铭文基本相同,编号分别是M1107:8、M1107:35、M1107:40[1]:86。
M1107:35——霸伯簋或称霸伯山簋。此器得名于其铭文所写“山簋”,是中国发掘出的第一个同类型器皿,根据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推测,“山”字既可以是用于描述此器皿的用途,也可用于描述其形制。
形制
[编辑]器身敞口,卷沿上翘,方唇,斜直腹,平底略圜,下接圈足,足外撇且下折成阶,足底面斜平内折,内侧有折沟,口、腹、圈足横截面均为圆角长方形。
纹饰
[编辑]山簋的主体纹饰是波曲纹[a],并依靠这种纹路描述了山峦起伏的形状。
“ | 上腹左右两侧置龙首形。盖顶面浅浮雕四只大鸟纹,两只一组,每组二鸟相对。鸟昂首前视,圆目凸出,长冠前部下垂向后卷折,冠羽分二股,内侧一股冠羽末端向后卷折至尾部,短身,身下一足,长尾分二股,后曳而回卷,尾下有云形分尾。鸟颈饰阴线羽纹,身饰阴线云纹。顶面中部饰一菱形纹。以阳线云雷纹为地。盖四壁浅浮雕八只鸟纹,每面两鸟鸟首相对,以简化兽面纹为界。鸟圆目凸出,冠羽分两股,前股粗壮而长,前伸而下折回卷,后股较细而短,后曳而上卷,短身,身下两足,分尾,向后平伸而上折回卷。以阳线云雷纹为地。盖顶四角山峰形捉手外面主纹为翎眼纹,地纹为阳线云雷纹,山形上部和提手间随山峰走势饰以双阴线纹。山形捉手内面饰蝉形阴线云纹,其上也以双阴线相连。器身上腹部饰八只鸟纹,每面两只,与盖壁面鸟纹略同,正、背面二鸟间以高浮雕兽头,兽头凸圆目,目中部有凹坑,弯眉上翘,高鼻梁,鼓腮,平吻,横“C”形宽大双角,额饰菱形纹,腮饰斜阴线纹。器身两侧二鸟间以龙首形,双空腔,龙首圆目凸出,目中部有凹窝,头上立圆柱状双角,角首略粗,宽额,棱角分明,面凹曲,鼻梁塌陷,吻部凸出,口两侧露尖齿,面饰阴线云纹,额中部饰阴线菱形纹,耳面饰阴线纹,角前面饰心形云纹,角后面饰蝉形云纹,角首面饰阴线涡纹。器身中、下腹饰宽波带纹,以三周阴线将宽波带分为宽窄不等的四重波带,波峰间饰双阴线勾勒的心形和口形纹,以阳线云雷纹为地。圈足上饰两周凸弦纹。 | ” |
铭文
[编辑]M1107:40——霸伯簋盖铭、器铭文字相近,盖铭共六行五十一字,内容与盐卤、丹砂相关[1]:86:
“ | 唯十又一月,井叔来█卤,蔑霸伯历,使伐用帱二百、丹二糧、虎皮一,霸伯拜稽首对扬井叔休,用作宝簋,其万年,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 ” |
器铭共六行五十字,如下:
“ | 唯十又一月,井叔来 卤,蔑霸伯历,使伐用帱二百、丹二糧、虎皮一,霸伯拜稽首对扬井叔休,用作宝簋,其万年,子子孙其永宝用。 | ” |
备注
[编辑]- ^ 也可称为波带纹、环带纹,山纹
注释
[编辑]- ^ 1.0 1.1 严志斌. 《霸伯簋铭文校议》.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市: 故宫博物院). 2020, (2020年第5期): 86—91,110,111 [2023-07-08]. ISSN 0452-7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8)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 、翼城县文物旅游局联合考古队、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17的发掘. 《考古學報》. 2018, (1).
-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