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胡琪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胡琪三(1900年—1963年8月),湖南省益阳县(现桃江三堂街镇人,黄埔一期国民革命军中将。

生平

[编辑]

出身于地主家庭。1916年至1920年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1922年至1923年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1924年春考入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黄埔六期大队长、团长、旅长、副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成都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湖南祁阳的西南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教育长李默庵兼)。按照中英军事合作协议,英军代表团副团长先后为詹森、傅瑞泽、骆克睦上校。[1]1941年6月,“军事委员会会军训部游击干部训练班西南班”即“南岳游干班”或“西南游干班”改为“军委会西南干部训练班”,仍由李默庵任教育长,负责组织训练突击队军官与军士,爆破技术人员由英军担任。[2]1941年9月李默庵湘鄂赣边区总指挥部抽调直属部队官兵在湖南省祁阳编成5个营,并由湖南各师管区抽调军士。[3]1942年6月,李默庵上官云相接任第32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浙东防务。总司令部设在丽水碧湖采桑,仅辖第八十八军(军长刘嘉树)。李默庵带来2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有五个加强营,还有警卫部队一个特务营。突击队首先进抵赣北的靖安县。1943年1月突击队离开靖安县,随李默庵第三战区的浙东天台绍兴等地,与新四军浙东四明山游击队作战。1942年底伪和平建国军暂编第十三师(师长丁锡三)第二十五旅少将旅长李启蒙率部反正[4],1943年4月改编为第三突击队,辖第11至第15营,司令刘建修,副司令戴振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组建突击总队(军级)。

  • 突击总队司令:李默庵黄埔一期)中将兼
  • 突击总队副司令:胡琪三黄埔一期第六队,西南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兼、王理直(曾任第一突击队第一营营长)
  • 突击总队参谋长:罗觉元少将
  • 突击总队第1队:司令周淘漉少将(黄埔四期,西南干部训练班第一学生总队长)/罗觉元(湘鄂赣边区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军事委员会西南干部训练班教务处处长,第32集团军突击总队参谋长,第32集团军参谋长,第1绥靖区办公室主任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整编第117旅少将旅长,沙土集战役中被俘获释回湘任长沙绥靖公署少将高参)。副司令胡旭旴上校〔湘鄂赣边区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政治部主任李承恩。从江西靖安调浙东分驻仙居磐安天台嵊县一带。代号为“唱凯”、“雷波部队”。
  • 突击总队第2队:司令魏人鉴、副司令李昊。在湖南祁阳整编后,调到浙江丽水,拱卫第32集团军总部。代号为“歌凯”。
  • 突击总队第3队:司令刘建修(黄埔四期),副司令戴振球

1945年7月,第三战区李默庵第32集团军所辖的突击总队在衢州江山改编为第九十八军,隶属第32集团军:[5]抗战胜利后,奉第三战区命令沿浙赣铁路向绍兴、宁波、杭州推进抢占城市。1946年3月移连云港东海县驻防,隶属徐州绥靖公署,改编为整编第57师。

1946年4月胡琪三调入南京的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编余受训。1947年3月19日参加中山陵“哭陵”事件后,出走香港避风头。1948年由唐纵安排在国防部保安局任中将高参。1949年1月派到衡阳粤汉铁路护路司令部(司令刘楚藩)副司令。1949年8月4日参加了程潜陈明仁领导的湖南和平起义,任“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中将高参,负责粤汉铁路畅通。1949年1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负责筹组兵团干部学校。1950年4月入中南军政大学南岳分校学习。1953年12月转业到中南行政委员会。1954年底中南大区撤销,“不想再当官,志愿搞教育”,转入武汉市第三十一中学武昌区委决定工资人事关系留在中学,到武昌区政协任副秘书长。1963年患癌症去世。[6]

家人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战时中国建立突击队的尝试》湖南文史资料第33辑《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南岳游干班》
  2. ^ 刘旭:“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亮点’之一”,《党史文苑》,2010年第3期,第49-51页。
  3. ^ 崔国良:“军事委员会西南干部游击训练班内情”,《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三辑.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5). 
  4. ^ 《奉贤县志》卷二十九人物志 第一章革命烈士 第一节传记传略,“丁锡三”词条. [2022-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5). 
  5.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
  6. ^ 胡昌民:“父亲、老爸和我的故事(一)”,《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9期,第25-30页。
  7. ^ 胡昌民:“父亲、老爸和我的故事(四)”,《武汉文史资料》2007年第12期,第18-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