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Address
:
[go:
up one dir
,
main page
]
Include Form
Remove Scripts
Accept Cookies
Show Images
Show Referer
Rotate13
Base64
Strip Meta
Strip Title
Session Cookies
Skip to content
CC Taiwan
Forum
Facebook
Email
Menu
CC 介紹
找資源
推廣演講
演講記錄
演講申請表
公眾領域
OpenGlam
OpenGlam專文知識庫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著作權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第三方素材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CC授權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合理使用
OpenGLAM CC授權問答集-個資、隱私、肖像、原民傳智權
過往協作專案
記憶庫2.0 x CCTW
關於
NEWS
歐盟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慧法案》
2024-11-26
News
原文出處、作者 Brigitte Vézina, Mark Foster、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 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圖片採用 DALLE 生成,以 CC0 釋出公眾自由利用。 歐洲議會(EP)在昨天通過了《人工智慧法案》(AIA),為全球首部全面規範人工智慧(AI)的法案。 Creative Commons(CC)過去幾年來一直積極與歐盟政策制定者就《人工智慧法案》(AIA)進行合作,特別是在去年六月的談判中,著作權議題成為核心焦點。在這篇部落格文章中,我們將分享對於條文在多個影響公域的重要方面的高層次評估,以及對未來發展的一些想法。 開源軟體 我們樂見最終的法案條文將部分義務排除於開源 AI 之外,儘管這些排除條款附帶一些條件,並且在整體 AI 背景下以及此法律的具體情境中,「開源」的定義仍存有模糊之處。其他值得注意的正面進展包括:對於「專為科學研究與發展目的開發並投入使用」的 AI 系統給予豁免,以及對於開源的通用型 AI(GPAI)模型在詳細透明性要求方面的豁免。即便如此,這些模型仍需制定一項政策以遵守著作權法,並提供有關模型訓練所使用內容的摘要。 AI 與創造力 《人工智慧法案》(AIA)對於創意產業(以及個別創作者)如何使用 AI 的態度基本上是中立的。根據我們社群諮詢的結果,可以看出一些創作者接受 AI,將其作為創作工具來進一步開發新的創意作品。然而,也有一些人對 AI 對於某些產業的就業影響,以及更具成本效益的數位或虛擬解決方案,與人類創作作品之間的競爭問題表示擔憂。 針對 Chat GPT 的迅速普及,歐洲議會(EP)提出了多項重要條款,其中包括關於著作權的規定。Creative Commons(CC)針對該立法的這一部分,無論在公開場合還是私下,都向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直接意見,這也直接涉及 CC 的核心使命。 如同所有妥協方案一樣,有關著作權的協議中既有一些正面的進展,也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反思和改進的部分。《人工智慧法案》(AIA)多次提到歐盟著作權法,特別是《數字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CDSM Directive)中關於條文與資料探勘的第 3 和第 4 條。目前已有一些利益相關者呼籲根據 AIA 和近期技術發展,修訂包括該指令在內的相關歐盟法規。 在 Creative Commons(CC),我們期待推動第 3 和第 4 條的實際應用。然而,我們對這些條文所提供的例外規定進行任何根本性修訂,保持謹慎態度。這些規定對於確保著作權制度的平衡至關重要。 下一步,循序漸進的申請過程 預計歐盟理事會將在未來幾週內最終批准該法案,並可能於今年春季稍晚在歐盟《官方公報》中發布。該法案將在發布後 20 天生效,而各項條款將以分階段方式實施:禁止性 AI 應用相關條款將於 6 個月後(約 2024 年底)適用,通用型 AI 的相關條款則於 12 個月後(約 2025 年中)適用,其餘條款將於 24 個月後(約 2026 年中)開始適用。未來歐盟政策制定者無疑需要評估該法案在實踐中的運作情況,並確保適當的執法措施得以實施。 我們對歐盟人工智慧辦公室的成立表示歡迎,該辦公室將很快依據《人工智慧法案》(AIA)的要求,開始制定技術規則。我們期待與該辦公室合作,共同發展重要的技術標準,特別是在制定符合現行著作權法的選擇退出標準(opt-out standard)方面。此外,該辦公室將在解釋和進一步釐清一些措辭模糊的概念上發揮重要作用,例如要求針對大型語言模型(LLMs)和基礎模型發布「足夠詳細」的輸入摘要。這些規則對於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關於遵守規範的明確指引至關重要。 CC 將持續建設性的建議歐盟決策者,使歐盟著作權法保持符合其目的並能隨著科技持續演進,也確保 AI 能夠支持繁榮的公眾資源。 發布於 2024 年 3 月 14 日...
Read more...
線上研討會:AI時代下的開放文化,疑慮、希望跟機會
2024-11-26
News
原文出處、作者為Brigitte Vézina, Jocelyn Miyara, Connor Benedict、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宇宙的原創理論或新假說,第 31 版」由 Thomas Wright 所創作,開放公眾領域。 在 2024 年 5 月 8 日星期三,UTC 時間下午 2:00,CC 的開放文化計劃將舉辦一場以AI 時代的開放文化:疑慮、希望與機會為主題的線上研討會,作為我們開放文化直播系列的一部分。 在 CC,我們致力推動更好分享及開放文化遺產,以利建設和維持充滿活力和繁榮的社會。隨著生成式 AI 的出現,有哪些需要考量的議題,以確保機構履行其任務的同時,充分利用這一新技術並避免落入陷阱?在這場小組討論中,我們將探討在文化遺產機構中採用生成式 AI 所帶來的一些機會和風險,以及一些利用這項新技術造福機構、創作者、充滿好奇心的訪客和學習者的構想。 首先,從內部觀點切入,有哪些方法可以讓文化遺產機構利用 AI 促成自動化和改進勞動密集的流程,同時探索和豐富他們的資料? 其次,若從外部觀點看待,談及線上分享他們的文化遺產收藏和相關資料時,許多機構都在考慮這些資料作為 AI 訓練素材的潛在用途。一方面,收藏品能為能創造經濟收益的專案,提供重要且有用的訓練資料。更多元化的訓練資料輸入確實有助於對抗偏見,確保輸出更加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共享收藏品需要以負責任、尊重且符合道德的方式進行,機構必須將公共服務使命奉為圭臬。在生成式 AI 熱潮持續發酵下,如何適當平衡這些考量?文化遺產機構如何在負責任的 AI 發展中扮演發揮作用? 我們將邀請一個專家小組,包含: Suzanne Dunca,紐西蘭 Te Hiku Media 首席運營長 Minne Atairu,跨領域藝術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藝術與藝術教育計劃博士生Bart Meletti,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 CREATe 知識交流部門負責人Michael Trizna,美國史密森學會資料科學家 從這裡註冊 CC 是一個仰賴捐款維持運作的非營利組織。請支持 CC,幫助我們推動更好的分享,請訪問 creativecommons.org/donate 捐款。 於本系列中,我們將探討開放文化運動面臨一些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並邀請在該領域具有個人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講者參與討論。 反璞歸真:初學者的開放文化入門予以尊重的溝通用語及改變主語誰的開放文化?去殖民化、本土化及文物返還為文化遺產機構開放創造最大價值 發布於2024年4月29日...
Read more...
CC 於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文化遺產機構的著作權例外條款進展緩慢
2024-11-26
News
原文出處、作者為Brigitte Vézina、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大樓」由 Creative Commons/Brigitte Vézina 以 CC BY 4.0 授權 上週,CC 參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轄下著作權與相關權利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五屆討論會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簡單報告會議就文化遺產機構(CHIs)例外和限制的討論,這也是我們開放文化計劃中最至關緊要的議題。 誠如先前在 SCCR 會議中的表態,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推動著作權改革,以利於大眾能更方便地分享文化遺產,並符合在數位環境中分享的可能性。欲了解更多詳情,請參考我們的正式聲明,並觀看我們在 WIPO 網路直播中的發言。 總體而言,我們欣然接受會議的討論結果。然而,針對著作權限制與例外條款實施計畫(SCCR/45/6 和 SCCR/43/8 REV.)中,多種版本實施方案的漫長討論僅止於透過談判設立明確的未來方向,未進行實質性討論。我們期待未來能參與著作權限制與例外條款草案實施計畫(SCCR/45/10 PROV.),並在涉及目標、原則和選項的討論中,貢獻我們就著作權法公共利益所擁有的專業知識。 限制與例外條款並非委員會議程上的唯一議題。其他重要事項還包括廣播組織的保護(請閱讀 Communia 對此主題的看法)、教育和研究機構及身心障礙人士等其他限制和例外、數位環境中的著作權問題,以及生成式人工智慧(AI)與著作權之間的交互影響等。 您可以在主席總結中閱讀更多關於會議結果的內容。 我們期待參加委員會的下次會議,為創建一個更公平、更平衡且符合公共利益的國際著作權體系做出貢獻。 發布於2024年4月23日...
Read more...
CC 對歐盟媒體自由法的觀點
2024-11-26
News
原文出處、作者為Brigitte Vézina, Mark Foster, Jennryn Wetzler、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讀新聞報的藝術家父親】由阿爾伯特·英格斯道姆繪製(1892),收藏於瑞典國立博物館 ——公眾領域 歐盟媒體自由法的目標是甚麼? 數位服務的普及急遽地改變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並帶來機會和挑戰。在數位化日益普遍的世界中,錯誤資訊和不實資訊的雙重威脅成為民主社會面臨的巨大挑戰,尤其是在世界上有將近半數國家預計於 2024 年舉行選舉的此時此刻。隨著媒體消費方式演變,如今越來越多公民通過網路獲取資訊。在這種情況下,EMFA 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媒體多元化,以及公共媒體的編輯與功能獨立性,並保護歐盟範圍內的記者。 錯誤資訊是指分享不正確的資訊,不實資訊則是基於誤導意圖,刻意分享不正確的資訊。 CC 為新聞工作者提供的支持 近用已查核資訊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我們在 CC 非常關注的問題,也特別作為我們在開放式新聞的部分成果。2023 年,我們發布了《新聞工作者的 CC 使用指南》,內容提供如何在新聞報導中充分利用 CC 授權的實用建議,並鼓勵新聞工作者將其成果開放授權。 我們發現使用 CC 授權的新聞文章能夠顯著加快傳播速度。《對話》是一個由八個國際新聞網站組成的非營利網路,每週發布數百篇實用新聞和分析,且將全數文章都使用 CC 授權。據報導指出,有 60% 讀者群是來自於(下載後)重新發布的文章。此外,欠缺圖庫訂閱預算的小型新聞機構,亦轉向 Flickr 這類平台上的 CC 授權圖片,以獲取免費媒體資源。 參與 EU 政策制定 從我們引入歐盟媒體自由法的聲明開始,我們透過議會聽證會和 EMFA 文字的討論,參與歐盟政策制定過程,並針對不實資訊的成本和風險提供實質建議。我們概述了我們的授權及以社群為基礎的成果如何為多元化媒體內容,提供自由公平的接觸管道,以同時兼顧公民取得資訊的獨立性,無論他們是通過較為傳統的管道(電視、廣播、報紙)還是更現代的數位管道獲取資訊。 我們的努力集中在第 17 條,該條引入所謂的媒體例外條款,為一些商業報紙和廣播公司等既存傳統媒體創造特權。我們主張這樣的規定會不利於較小的、和獨立創作者,與旨在保護使用者免受有害資訊影響的政策有所扞格,並影響人們線上分享創意和知識的方式。 歐盟媒體自由法:向前跨出一步,但離終點還有一段路 儘管我們喜迎歐盟媒體自由法的通過,但我們認為歐盟必須在打擊不實資訊方面保持積極和警戒,堅守新聞獨立的立場,不懈地捍衛媒體多元性。我們仍然持續關注歐盟媒體自由法的幾個方面,尤其是涉及媒體例外的條款,包含: 公共媒體的規範不應比民營媒體寬鬆更好的待遇:我們認為公共媒體本質上並不具有較低的不實資訊風險。因此,儘管我們歡迎有關(媒體)所有權透明度的條款,但我們認為該條文對待國營及國家資助的媒體機構時仍過於寬鬆,他們可能會藉機匿於國內標準機構和監管機構的背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應適用相同標準:我們並不相信公共頻道(通常是傳統媒體,如廣播和電視)比民營媒體(尤其是數位媒體)更可靠的推定假設。公民有權期待所有媒體,無論其所有權結構或使用之界面,都應遵守相同的規範和標準。內容審核條款可能加速錯誤資訊跟不實資訊的傳播:我們支持由任意營運方,包括非常大的在線平台,對內容進行審核的決定本身不會對媒體自由產生負面影響的論點。然而,我們擔心 24 小時的必載義務可能會產生反效果,使錯誤訊息跟不實訊息傳播地更快,範圍更廣。社交媒體和平台的病毒式傳播特性使得如何平衡內容審核與限制任意刪除資訊的強力控制措施成為挑戰。儘管歐盟媒體自由法設立上訴程序,但最終定案的條文仍缺乏適當的制衡措施,無法確保實際在平台上執行內容審核時,能夠穩健且妥當進行。我們亦擔心這可能會破壞數位服務法的實施,並鼓勵其他利害關係人在內容審核方面方面要求類似的特權,拼湊出潛在相悖的規則。 簡而言之,我們堅信新聞業提供了一項關鍵的公共服務。接觸可查核資訊的管道及質疑權力疆界的新聞報導對所有民主社會同樣至關緊要。開放管道的資訊為抵禦錯誤資訊和不實資訊侵蝕公共領域的影響,提供最強而有力的集體屏障。 儘管歐盟媒體自由法在歐盟公民今年六月投票時可能尚未適用,但我們讚賞歐盟在這一重要領域加強其制度的努力。CC 將繼續與政策制定者合作,以促進知識共享,並捍衛歐盟法律體系中奉為圭臬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如需了解更多有關我們在政策制定及開放新聞方面的成果,請聯繫我們:
[email protected]
發布於 2024 年 4 月 4 日...
Read more...
2024 的未來展望
2024-06-19
News
“We Shine Together” 由 Ana Lopes 採 CC BY-NC-SA 4.0 發布。 原文出處、作者 Anna Tumadóttir、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CC 社群的朋友們好! 許多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在 2024 等待著我們。在我擔任 Creative Commons 的代理執行長時,我想花點時間來介紹我自己,並分享未來一年重要事項的細節。 我於 2019 年 9 月底加入 Creative Commons 擔任產品總監,並與前工程總監 Kriti Godey 共同帶領建立 CC Search 的工作。該項目已轉移到由 WordPress 基金會管理的 OpenVerse,此後我接任了營運長的職位。我有跨越多個不同領域的教育背景(含非營利組織、新創企業、高等教育)但我一直注重著同一件事,從微觀到宏觀:我們要如何消除障礙?如何讓事情運作得更好? 在 Creative Commons 工作對我是一種榮幸,因為組織的使命與我的個人信念非常契合。畢竟,若是我們無法分享知識,也不願意彼此學習,也很難期待在家庭、工作場所,甚至跨組織或跨文化場域中彼此合作。 在我擔任代理執行長的角色時,有了 CC 董事會的支持,很清楚的我們需要深化我們的承諾。我們在開放文化和開放科學的領域有重要工作。此外,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AI)的崛起可能對知識共享與廣泛的共有資源產生影響,我們應對其慎重考量。以上工作是深根於我們在開放網絡中的角色–法制基礎建設管理者–所需應對的。 重要計畫進度更新 正如許多社群夥伴所知,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有推出四大計畫:開放文化計畫、開放氣候運動、開放氣候資料,以及開放授權預印本專案。 開放文化計畫於 2021 年中期推出,致力於開發由文化遺產機構構成的開放文化生態系,其中包括機構如美術館、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以及它們的使用者。文化遺產機構的使命與 Creative Commons 一致,是為建立一個知識和文化能夠公平共享、創造公眾利益的世界。我們希望合作機構們有更多能力分享他們管理的內容。通過政策倡議、基礎設施支援、能力與社群的建立,最終目標是讓大眾有更多且公平、合乎道德的近用立場來獲取知識和文化資源。有興趣的各位可以透過 CC 開放文化交流平台參與。這項工作由 Arcadia 支持多年,預計至少穩定持續到 2026 年中期。 2022 年中,在 SPARC 和 EIFL 合作以及開放社會基金會和 Arcadia 的支持下,發起了開放氣候運動。這項四年期的運動將推動氣候科學研究結果能常態性開放分享。氣候變遷在這個時代是最重大的生存危機,如果相關知識不開放或不易獲取,我們將無法透過合作來解決氣候問題,也無法共同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 在研究的開放共享工作上,我們非常高興能得到 Patrick J. McGovern 基金會對開放氣候資料計畫的支持。該基金會致力於開放全球性的大型氣候資料和模型。對於致力於瞭解和應對氣候變遷的人而言,確定這些氣候資料能夠自由使用,對於知識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最近分享了氣候資料分享進步指南,並期待這項工作能持續發展。 為了促進知識共享,我們最近發起倡議並獲得 Chan-Zuckerberg Initiative 的支持,聚焦在生命科學領域,鼓勵透過開放授權預印本來進行科學的傳播。我們在新冠疫情看見開放共享帶來迅速反應的潛力,更有幸能為學術開放交流做出貢獻。 我們對於文化遺產、氣候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保持策略性的介入與斡旋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切工作完全符合我們的組織規範,特別是要協助文化機構轉型好讓知識文化遺產可以盡可能的開放。 生成式人工智慧與公共資源 除了 CC 授權持續廣泛地被開源 AI 社群裡用於軟體技術文件的分享,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不斷詢問自己, CC 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該扮演的角色。2023 年間,我們進行了社群諮詢,與數百名社群成員面對面,將不同的群體組織成許多的小型工作坊、非公開圓桌會議、社群會議(例如 MozFest)和公開活動(例如我們的生成式 AI 與創造力研討會)來討論著作權法、開放共享的道德問題與其他涉及 AI 的相關問題。我們的活動遍布全球,並在十月份的 CC 全球高峰會中達到頂峰,該會議的主題是 AI 對共有資源的影響。一系列 AI 的社群推動守則在我們計畫來年工作的時候持續影響著組織的方向。 我們將繼續匯集不同的觀點以探索關於生成式 AI 的廣泛主題(如輸入、輸出、著作權、選擇、來源、真實性、補償等等)。同時,我們正在確定 CC 組織(Creative Commons)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並探索社群對更廣泛生態系統的貢獻。這可以通過立場偏好傳達的實驗,看是回到基本的共享資源與歡慶創意的分享,或者闡釋就「開放」內容進行「開放」模型訓練帶來的影響。(是的,涉及 AI 時我們需要將「開放」一詞定義的更完整。) 支持我們的開放基礎設施 我們不只專注在特定領域或政策推廣,也需要推動CC法律工具與達成任務時需要的創新,用科技、法制、政策等賦權給個人與社群,允許他們為公眾利益分享知識與文化。 支持開放分享的法制基礎建設需要持續關注,也支撐著我們的整體組織與工作。 我們需要確保CC法律工具被翻譯成盡可能多種的語言,並確保開放分享在全世界都是公平的。我們需要確保當有人提出細瑣的問題時,我們會有專業律師和開放近用倡導者幫忙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確保最基礎的科技得到維護,並在需要時進行翻新。最重要的是繼續生產教育素材,並培訓下一世代的開放近用倡議者,無論他們在圖書館、文化遺產、教育或其他領域工作。我們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支持社群與 CC 全球網絡,強調聽取並放大南半球社群成員的觀點。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推出了開放基礎互助圈(Open Infrastructure Circle)。感謝早期加入的個人和機構,他們表明了對支持網絡上開放共享的基礎法律架構的承諾。這將是2024年的焦點,幫助提供對法制基礎設施更明確的支持,這也是 CC 存在的原因。 最後,再次感謝我們的社群、全球網絡成員以及所有的支持者,支持組織在未來數十年的營運與數位共享的蓬勃發展。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無法做到這一切。我敞開(虛擬地)大門歡迎 CC 的朋友們和新想法。我堅信我們可以繼續減少共享的阻礙、培育共享資源,透過協助創作者為自己做出正確選擇的模式與方法。 了解更多或成為開源基礎設施圈的年度支持者。...
Read more...
CC 社群如何看待生成式 AI 治理
2024-05-27
News
“AI and the Commons” 由譯文作者以 DALL-E 3 AI 平台輔助產出,將此圖形內含所有著作權利採 CC0 宣告貢獻至公眾領域。 原文出處、作者為 Shannon Hong, Timid Robot Zehta, Nate Angell, Kat Walsh、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GPT 3.5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 過去一年中, Creative Commons 與提倡「更好網路生態(Better Internet)」運動的其他成員,在諸如 MozFest、RightsCon 和 Wikimania 等社群會議上主辦工作坊和會議,聆聽參與者對人工智慧(AI)的看法。在這些會議中,社群成員對於 AI 如何利用 CC 授權的內容表達擔憂,討論涉及透明度、偏見、公平性和權利歸屬等問題。一些創作者擔心他們的作品在未獲取相應評價或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用來訓練 AI 系統,部分人則要求針對公共利益和互惠機制應有更加明確的指引。 2023 年,CC 全球峰會的主題是 AI 與公眾共享,著重於在一個人工智慧存在的世界中為更好的共享機制提供支持 —— 這種共享是符合當前環境、具有包容性、公正、平等、互惠以及可持續的。由 CC 總法律顧問 Kat Walsh、溝通與社群總監 Nate Angell、技術總監 Timid Robot 和科技倫理顧問 Shannon Hong組成的團隊共同合作,透過人工智慧對齊會議 (alignment assembly) 的實施,讓峰會社群參與思考一個複雜的問題:Creative Commons 應如何回應 CC 授權作品在 AI 訓練中的使用?該團隊明確點出 CC 面臨作品被用於 AI 訓練時應考慮的問題,並制定可行的務實介入方法,以確保能被公眾共享的資源在 AI 存在的世界中依舊保持活躍。 峰會期間,我們利用 Pol.is 這個開源即時調查平台,進行一次對齊會議,以收集參與者的意見和投票。有 25 人使用 Pol.is 進行投票,一共投下 604 票, 票數分散於 33 項聲明,平均每個投票者貢獻 24 票。這包括了事先撰寫的種子聲明和參與者建議的想法。 大家一致同意的一點是:CC 絕對不該在 AI 討論中置身事外。全體與會者皆反對 CC 不應參與 AI 或 AI 政策的說法。 Pol.is 彙總投票結果,並將參與者分成不同的意見小組。意見小組由投票傾向相似的參與者組成,與其他組別存在差異。這次討論一共產生三個意見小組。 A 組:護城河守護者 A 組佔了 16% 的參與者,其特點是希望聚焦於 Creative Commons 目前的專業領域,特別是相關倡議活動和立場偏好訊息傳達的進展與開發。他們是唯一支持非商業性公益目的 AI 訓練的組別,這一點與 B 、 C 兩組不同。他們也是唯一反對增訂額外AI模型授權,並強烈反對於美國進行政治遊說的組別。 B 組: AI 監管極繁主義者 B 組佔了 36%的參與者,是人數最多的一組。他們強烈支持 Creative Commons 採取一切可能的行動來監管 AI ,包括新式政治遊說行動或合作、 AI 教育資源、AI模型授權條款、顯名法律和立場偏好訊息傳達,也是唯一支持政治遊說和新的監管機構的組別。 C 組:公平利益尋求者 C 組包含了 32% 的參與者,他們專注於保護傳統知識,保留選擇作品使用場合的權能,以及優先考慮從 AI 中獲得公平的利益。這組強力支持使用傳統知識進行 AI 訓練應取得授權,並分享透過公眾資源獲取利潤所生的利益。與 A 組相同,該組別反對在美國進行政治遊說。 這次集會存在兩個主要限制:參與者的樣本數規模和代表性。Creative Commons 的 Slack 社群有超過 22,000 名成員,且這些人僅占廣泛 CC 社群中眾多成員的一小部分。有 30 人出席集會,並且在投票調查中相當活躍。雖然許多參與者是他們國家的開放運動領袖,能代表更多人的觀點,但這個樣本數太小,不足以完整反映 CC 社群的期待。我們沒有對現場進行人口統計調查,但整體會議的資料顯示美國和歐洲觀點的代表可能在這次集會中佔據過高比例。 想要了解更多具體的重點嗎?請閱讀完整報告。 我們邀請 CC 成員參加由 Open Future 主辦的下一次對齊會議。在這裡報名並了解更多資訊。 發布日期:2024 年 2 月 8 日...
Read more...
Getty 博物館以 CC0 釋出八萬八千件以上藝術圖像
2024-05-22
News
原文出處、作者 Brigitte Vézina、譯文作者 Rong,使用 ChatGPT 生成式 AI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Irises, 1889” by Vincent van Gogh,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採 CC0 揭示貢獻至人人皆可不受著作利限制利用的公眾領域。 近日 J. Paul Getty Museum 以 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釋出一批超過八萬八千件的作品,將其豐富的館藏毫無保留的放入公眾領域。 這與我們在 CC 授權中所倡導的:「公眾領域素材的數位複製品必須保持在公眾領域中」是一致的,也就是數位化的「分身/孿生」創作不應該產生新的著作權利。 根據博物館的新聞稿,「使用者可以自由且不受法律限制地下載、編輯和重新利用高解析度的 Getty 藝術品。」該博物館的開放內容資料庫是藝術靈感的源泉,必定能激發無數的新創運用。眾多寶藏在資料庫中等待探索,如荷蘭藝術家文森·梵谷的《鳶尾花》。自資料庫開放以來,Getty 的網站圖像下載量大幅上升至平均每月約 30,000 次。 此舉對於 CC 在開放文化上的努力:促進文化遺產保存機構,如博物館、圖書館和檔案館文物的開放和更方便地被取用來說,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此外,這也是對我們開放文化的公益基礎設施,含 CC 授權和工具 的有效證明。這些開放的法律工具免費、標準化且易於使用,使得世界各地能對創意內容開放與近用。 讓我們向 Getty 致敬,公眾領域因此支持變得更繁榮,此舉也更加鼓勵了其他機構參與開放文化的行動,讓公眾領域變得更開放與廣闊並使每個人得以受益。我們在近日發布了推動 CC0 和公眾領域標記的指南與最佳實踐準則,歡迎使用者們推薦給各機構參考。 參與 關於使用 CC0 釋出文化遺產、開發與實施開放存取的個別支援、以及參與推廣開放文化活動的相關指引,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參與 CC Open Culture Platform註冊訂閱 Open Culture Matters 電子報支持我們的政策推動專案 Towards a Recommendation on Open Culture (TAROC)取用我們的 CC Certificate 線上培訓透過
[email protected]
連絡 CC...
Read more...
認識 CC 授權與生成式 AI
2024-05-22
News
原文出處、作者 Kat Walsh、譯文作者李欣屏,使用 Chat GPT 輔助方案自動化翻譯後人工校潤,併採 CC-BY-4.0 發布。 “CC Icon Statue” by Creative Commons, 其部份內容以 DALL-E 2 AI 平台輔助產出. CC 將此圖形內含所有著作權利採 CC0 宣告貢獻至公眾領域. 很多人會好奇 CC 授權,以及 CC 作為一個組織在生成式 AI 未來可以,或者說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無論是使用受著作權保護之輸入資料進行(機器)訓練,所致法律及道德的不確定性、透過生成式 AI 產生的創作在法律地位或最佳實踐方面的不確定性,以及該項技術對促成及持續開放創用的影響,都使得 CC 更加密切檢視這些議題。我們希望能回應一些常見問題,但我們也承認答案可能很複雜,或仍屬未知之數。 我們使用「人工智慧」和「AI」作為簡稱術語,代指我們所知道的某個複雜領域的技術和實務,近期包含機器學習和大型語言模型(LLMs)。使用縮寫「AI」則是方便討論,但並不理想,因為我們清楚 AI 並不是真正的「人工」(AI 是由人類創造和使用的),也並非「智慧」(至少不同於我們對人類智慧的理解)。 CC 授權及使用著作權資料之 AI 訓練 您可以使用 CC 授權限制他人將受著作權保護之資料用於 AI 訓練嗎? 這是我們最常收到的問題之一。儘管答案取決於具體情況,但我們想澄清一些關於 CC 授權運作及其涵蓋範圍的誤解。 您可以將 CC 授權用於任何需要著作權法下需要取得授權之再利用行為。然而,這些授權無法踰越現存的限制和例外條款;換言之,作為授權者,如果某種使用為著作權的限制和例外所允許,您就不能使用授權來禁止該使用。 這與 AI 直接相關,因為使用受著作權保護之作品來訓練 AI 可能受到現存的著作權例外和限制的保護。舉例而言,我們相信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作品來訓練生成式 AI 模型在美國境內構成合理使用,而且在歐盟,這類訓練可能受到文字與資料探勘例外的保護。然而,這些限制是否適用可能取決於具體個案的使用情形。 若從被授權人的角度切入——即想要使用特定作品的人,這個觀點也相當實用。如果一個作品採取 CC 授權,該人是否需要在使用該作品訓練AI時,遵循授權規範?不一定——這取決於具體的使用方式。 當 AI 訓練範圍被著作權例外或限制所涵蓋時,您不需要依靠 CC 授權才能使用。當您依賴 CC 授權作為 AI 訓練資料使用的基礎,您需要遵循授權之相關要求。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遵守 CC 授權條件是否代表您永久取得將該 CC 授權的作品用於 AI 訓練之授權?」 不一定——這裡有個重點值得注意,CC 授權僅能處理著作權法所授予的權限。它們不介入其他法律對 AI 訓練施加的限制,比如就涉及個人資料之材料 / 資料,隱私權法 / 個人資料保護法始終是個重要因素,而且著作權授權並不涉及這一點。(許多種類的個人資料不受著作權的保護,但仍可能受到與隱私相關的法規保護。) 更詳盡的解釋請見下方關於此情境下的 CC 授權流程圖,更多細節則可參閱我們有關 AI 和 CC 授權的常見問題。 CC 授權與生成式 AI 產出 於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及實務快速發展、政府努力嘗試 / 摸索監管,以及法院將現行法律適用於相關案件的背景下,我們的目標是為我們的社群提供目前可供選擇的最好建議。如果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創作作品,您仍然可以將 CC 授權應用於使用這些工具創作的作品,並以您希望的方式分享您的作品。您選擇的 CC 授權可套用在您對最終產品提供創意貢獻的作品上,即使由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生成的部分可能無法受著作權保護。我們鼓勵對於那些不涉及顯著程度人類創意投入的作品使用 CC0,以明確作品的智慧財產權地位,並確保公眾領域的成長和繁榮。 著作權之外 雖然使用 CC 授權和法律工具處理生成式人工智慧生成的訓練資料和作品可能能解決一些法律上的不確定性,但它並無法解決全數引發的道德疑慮, 包含隱私、意願、偏見、經濟衝擊以及技術近用和控制等超越著作權範圍的問題。人工智慧可能對人們產生影響的所有層面並不能,也不應該由著作權和 CC 授權全數解決。儘管不存在簡單的解決方案,但顯然我們需要走出著作權範疇,共同努力制定治理、監管框架、社會規範以及許多其他機制,使我們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實踐造福人類。 我們必須賦權給創作者並讓他們參與其中 生成式人工智慧提供一個驚人的機會,成為支持創作者(無論是個人或群體)的革命性工具,提供新的創作途徑,促進更好的共享,使更多人成為創作者,並使知識、資訊和創造力的共享造福所有人。 不過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例如有關作者辨識和對創作者(以及藝術工作的勞動市場)公平報酬的問題,AI 生成的作品可能在公眾領域中湧現,導致尋找相關且可信賴的資訊變得困難,以及私有化和封閉 AI 服務和輸出的削弱效應,僅列舉部分為例。 對許多創作者來說,這些問題可能是他們不願以任何條件分享作品的原因,不僅僅是不願意透過 CC 授權。CC 希望人工智慧能增強和支持公眾領域,而不是削弱它,我們希望看到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以避免人工智慧將創作者從完全貢獻於公眾領域中排除。 加入我們 我們相信可信賴、符合道德的生成式人工智慧不應該被害怕,而是可以為藝術家、創作者、出版商及公眾帶來更廣泛的效益。我們未來的重點將是: 制定並共享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支持公眾領域的原則、最佳實踐、指南和培訓。我們沒有掌握所有答案 — 或者所有問題 — 我們將與我們的社群合作,建立共享原則。繼續與我們的社群互動,擴大社群,提升多元化、全球聲音,並找到支持不同類型的共享和創造力的方式。此外,與人工智慧開發人員和服務更多地互動,增加他們對透明度和道德、公益性工具和實踐的支持至關重要。CC 將尋求與那些與我們價值觀相符且希望創造支持繁榮的公眾領域的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合作。 二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管理支持網絡開放共享的法律基礎設施。現在我們有機會重新想像這個時代的共享和創意。是時候建立支持生成式人工智慧更易於共享的新基礎設施了。 我們誠摯邀請您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我們將繼續在這個領域進行公開討論、深入思考並採取行動。關注我們有關人工智慧的部落格系列,訂閱我們的電子報,支持我們的工作,或參加我們即將舉行的活動之一。我們特別期待在十月份歡迎我們的社群親自來到墨西哥城參加 CC 全球峰會,該主題將專注於人工智慧和公眾領域。 與世界上的其他人相同,CC 一直在關注生成式人工智慧,並試圖理解這些令人驚奇的新工具所引發的諸多複雜問題。我們特別關注著作權法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交集。CC 如何透過更好的共享策略,支持這項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尊重人類創作者的工作呢?我們如何確保人工智慧在為每個人打造更好的網路方面發揮作用?我們正在通過 CC 團隊和邀請的嘉賓發表一系列部落格文章來探討這些問題,這些文章涉及與人工智慧輸入(訓練資料)、人工智慧輸出(由人工智慧工具創建的作品)以及人們使用人工智慧相關的擔憂。閱讀我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概述,或查看我們所有有關人工智慧的文章。 注意:我們使用「人工智慧」和「AI」作為簡化術語,代表我們所知的一個複雜領域的技術和實踐,其目前涉及機器學習和大型語言模型(LLM)。使用縮寫「AI」很方便,但並不理想,因為我們承認 AI 實際上並非「人造的」(因為 AI 是由人類創建和使用的),也不「有智慧」(至少不是我們對人類智慧的理解方式)。 發布於 2023-08-18...
Read more...
「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
2021-11-03
News
由文化部推動的「國家文化記憶庫」收藏了台灣各地的歷史與人文圖片、文字,並且以公眾授權的方式釋出給大眾自由利用,除欣賞台灣之美外,也增添資料利用的附加價值。 CC 公眾授權 (Creative Commons) 是一種對自己的著作物,在公開在網路上的同時,予以保障,讓公眾能夠在有條件的授權條款下,合理的使用你的創作物品。WikiData 是維基百科中列表中跨語言的資料、圖像,並且互相連結的資料庫。 這次的「有感」素材 WikiData 編輯松,我們會帶您探索「國家文化記憶庫」中,以 CC 授權釋出的圖像,傳送到 WikiData 的資料庫中,並且編輯 WikiData 的各項資訊,讓這些富含原住民、鐵道、歷史、人文的圖像,能夠被廣泛應用在維基百科中,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的開放,與台灣歷史、人文之美。 11/14 歡迎一起來參與「有感」素材 WikiData 應用編輯松吧,也可以參與 CC Taiwan meetup 和 CC 社群交流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