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创
华为MateBook X Pro的异军突起,给轻薄便携型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无论是增加一重全触控的人机交互方式,还是平行视界+多屏协同的移动应用扩展,都带个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与MacBook Air M1(以下简称MBA)的比较中(超轻薄的“速”、“质”两全 商务本市场的新玩家)华为MateBook X Pro为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消费者找到了熟悉的感觉,无论是直接的“映射”式操作能力,还是从Wintel到Android的跨界体验,在酷睿平台一系列底层技术的下,用全新的使用体验,让你爱上大屏、爱上PC。
而对与笔记本电脑的“老”用户来,或者依靠PC完成日常工作的传统应用模式,则需要产品做到另一种极致,围绕生产力、效率而定义的“完美”产品。自打推动14英寸屏幕成为超便携兼顾生产力工具的笔记本电脑标配后,ThinkPad X1 Carbon(以下简称X1C)就牢牢占据着标杆产品的地位,如今已经升级到第9代,处理器平台也升级到11代酷睿U系列产品,便携与性能获得二位升级。
X1C高品质的形象已经从商用市场外溢到消费市场,因此曾经高端商用产品出身的它,已然悄悄完成了商用与消费通吃的高端市场定位,在第九代产品上,两个方向的高要求都得到了尽力满足,同时还不违背超轻薄的产品设计初衷。
新一代X1C令人“耳”“目”一新,更多地加入个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出色视听品质。和在外壳颜色上给出更多选择的MBA,X1C在屏幕上给出的多种选择更具实际使用意义。随着触摸特性成为X1 Yoga的标志,X1C国内版特意“避”开了触摸屏选项,但是针对国内增加了2.2K(2240×1400)分辨率300cd/m2屏幕,和1920×1200 400cd/m2、3840×2400 500cd/m2(HDR400)共同组成了非触摸屏规格序列,它们都采用IPS面板、WLED背光,具备低蓝光的护眼特性;前两款具备100% sRGB色域,且均属于英特尔针对低功耗特性优化的“1W屏”;而4K选项不仅提升了亮度、支持HDR,而且具备100% DCI-P3色域,是视频、影像制作者,以及高清视频爱好者的首选。
本次测试的X1C(配置编号GWCD)配置面向商旅人士,因此选用了2.2K版本屏幕,实测其最大亮度可达325cd/m2,色域表现达到100% sRGB、77% AdobeRGB、76% DCI-P3,并且对比度高达1640:1、Δ<3。这块显示效果定位最低的屏幕,表现也着实令人赞叹。
音响,是X1C另一项拿得出手的优秀特性,同样包括消费和商用两个维度。对消费者来说,其由2W×2+0.8W×2共4扬声器系统组成的Dolby Atoms(杜比全景声)系统可真正实现二分频、空间环绕的音响效果。由4个360°远场数字麦克风组成的矩阵式麦克风系统,在Dolby Voice原声算法与11代酷睿处理器内建的GNA 2.0智能降噪双重加持下,实现定向、多人乃至更大场景中,捕获自然不失真、低背景噪音的会议通话质量。
另外,测试样机配备了HPD(Human Presence Detection)智慧眼感应器,这一特性与红外线+HD混合摄像头实现的Windows Hello面部识别功能组合,实现如上图所示的多重智能隐私特性。当然,如果你比较“老套”,那么还可以手动关上可见光摄像头的物理隐私保护盖,HPD及红外摄像头相关功能依然起效。
对对比测试来说,至今还没说上一句MBA的事情……没办法,以上特性,均无。
除了满足高端个人用户对视听方面的需求,X1C更能很好地满足商旅人士对移动办公的需求,其中需要重点提及的就是其网络功能。
拥有便捷设备连接能力的Bluetooth 5.2模块集成在板载的Intel Wi-Fi 6 AX201无线模块中;可选的NFC模块隐藏在玻璃触摸板下方。
WWAN功能,是高端商用笔记本电脑必备的特性,至少要预置天线、SIM卡槽,并预留模块安装位置,而X1C把它们都变成了标配。该机内置4G LTE全网通模块,并附赠由联想懂的通信(中国联通网络)所提供的24个月、5GB/月的上网流量。内置设备的即开即用的便利性、无需消耗手机电力、与手机通话或其他应用互不影响的通讯能力,都是手机开热点的网络共享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也许你会说开个热点也不麻烦呀,但是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差别。
中国市场5G普及速度远高于其他市场,因此X1C也在国内率先提供了5G版本,不仅预留了5G网络所需的更多一对MIMO天线,并且推出了相应制式的通讯模块。不过,这一功能为可选项,并没如样机的预装及赠送流量机型。
以上功能,MBA也均无。
在大家最喜闻乐见的性能方面,第九代X1C着力提升了性能表现,一方面是在最大厚度也不过15mm的机身中放入了双风扇,是酷睿i7-1165G7处理器实现了28W的性能释放,全核稳定工作在3.8GHz、单/双核最大睿频4.9GHz。
外接供电时,X1C(酷睿i7-1165G7)的CrossMark Pro测试成绩。
酷睿i7-1165G7的CrossMark成绩范围,黄:平均;蓝:最低;红:最高。
一款如此轻薄、追求便携的机型,有着比肩主流产品的性能,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外接供电时,MBA(M1)的CrossMark Pro测试成绩。
依靠专用视频处理单元的架构优势,MBA的M1(8 CPU、7 GPU)成绩与酷睿i7-1165G7基本打平手。以上两组测试成绩均在外接电源情况下获得。
电池供电时,馈电状态下的MBA(M1)CrossMark Pro测试成绩。
用户无法自行调节MBA的电源配置方案,其处理器的运行速度由系统自行调节。在电池电量较高情况下,其性能表现也相对较好。随着电池消耗,MBA的性能表现出现了明显下滑,特别是电量低于40%之后,原本流畅的视频及复杂数据文档处理出现可感知的运行速度下降,反映在测试成绩中,就是性能缩水50%以上。
与拯救者/小新的Fn+Q主动散热模式控制功能类似,X1C提供了智能散热模式,允许用户手动切换散热及性能模式。
电池供电时,性能模式下的X1C的CrossMark Pro测试成绩。
以CrossMark的负载水平,X1C在性能模式下,无需要强力散热就能保持很好的性能水平。只要用户愿意,这个接近外接供电的性能,可一直保持到10%甚至以下的电量,从而确保用户可获得一致的性能体验。
手动将X1C散热设置为最长最长续航模式,其性能表现仍与MBA在同一水平上,而此时其电池续航时间可长达19.4小时,堪称全天使用无需充电。
除了性能,X1C的便携性更是当仁不让。姑且不论两个机型的屏幕尺寸不同,但是X1C仅1.18kg的重量,就比其上一代机型又进一步下降,更低于MBA达100g。不过,MBA依靠输出功率更小的30W(100g)扳回了一局,X1C的65W电源重量为320g。只是使用更小的电源适配器也有它的不便,其开机状态下1小时充电“仅”40%,而支持快充的X1C可达85%,并且其电源适配器还能为支持QC快充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提供18W快充。
与专司移动办公的X1C相比,MBA便携性与之不分伯仲,但是网络连接能力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再加上比MBA多出的两个USB-A接口和HDMI接口,X1C在桌面上、移动中以及移动至目的地等不同场景中的,兼容或曰适配能力也明显更优。
11代酷睿处理器的加入,辅以轻薄机身内的出色散热设计,X1C的性能表现超过预期;出色的视听表现,更是一改商用产品不求品质的刻板印象。
总的来说,ThinkPad X1 Carbon Gen9充分利用了11代酷睿平台所提供的软硬件一体化特性,从Evo平台带来的主机便携性到屏幕等关键零部件选项,再到人体感应、主动降噪等智能特性,将高性能、轻薄、智能化,与ThinkPad X1 Carbon的高端产品定位有机的整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