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玩法?让deepseek变成自己的运动分析师
早上起来,正在摸鱼看视频的时候,看到大妈又发信息了
自己最近刚刚入手了小米手环9pro,又又又正好最近还用它记录了自己几次的运动情况,那就趁着这个活动分析了一下这几次的运动是怎么样的,后面可以怎么调整。
一、简单评测
于是我就找了3款热度比较高的ai,把运动截图输进去,分析得到的内容是这样的。
因为deepseek没有图片生成功能,我只能通过截图和复制文字的方式了。
下面就是deepseek回复的内容:
### 运动数据分析及建议
从你的运动记录和训练负荷数据来看,你具备较高的运动积极性,但存在**强度不足**和**恢复管理**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和建议:
---
#### 当前运动情况分析
1. 运动量充足,强度偏低
- 2月频繁进行跑步(5公里/次)和跳绳(3000+个/次),但手环反馈“运动强度不足”。可能原因:
- 匀速运动:跑步或跳绳速度稳定,未达到有氧燃脂的最佳心率区间(最大心率的60%-80%)。
- 缺乏间歇训练:连续匀速运动对心肺刺激有限,需加入变速或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2. 训练负荷分布不均衡
- 数据表显示“速度不足”占比较高,而“强度过高”和“运动过度”未明确体现。说明当前运动模式可能偏向中低强度,缺乏对心肺的挑战性刺激。
3. 恢复管理待优化
- 连续多日高强度运动(如2/14-2/24密集跑步、跳绳)可能未留足恢复时间,长期易导致疲劳积累。
---
#### 科学建议
1. 调整运动强度,提升有氧效率
- 监测心率:利用手环实时监测心率,确保跑步/跳绳时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计算公式:`220 - 年龄`)。例如,30岁人群的目标心率为114-152次/分钟。
- 加入间歇训练:每周1-2次变速跑或跳绳。例如:
- 跑步:慢跑2分钟 + 冲刺30秒,循环6组。
- 跳绳:快速跳1分钟 + 慢跳30秒,循环10组。
2. 平衡运动与恢复
- 遵循“3+1”原则:连续运动3天后休息1天,或穿插低强度活动(如散步、瑜伽)。
- 重视睡眠与营养:保证7-8小时睡眠,运动后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和复合碳水(如燕麦、糙米),加速肌肉修复。
3. 多样化运动形式
- 结合力量训练:每周2次全身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提升基础代谢率。
- 尝试交叉训练:用游泳、骑行替代部分跑步,减少关节压力。
---
#### 示例周计划
| 周一 | 周二 | 周三 | 周四 | 周五 | 周六 | 周日 |
|------------|--------------|------------|--------|------------|------------|--------|
| 间歇跑步 | 力量训练 | 跳绳HIIT | 休息 | 匀速跑5KM | 游泳/骑行 | 瑜伽 |
---
通过以上调整,你可以在维持运动量的同时,提升运动效率,避免过度疲劳,逐步达成健康目标。持续用手环监测数据,每月复盘一次负荷分布,动态优化计划! 💪
二、一些感悟
虽然目前各类ai软件的运用场景越来越多,deepseek也在火出圈之后常常进入网络繁忙模式,但距离能够直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工作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确定更多的“关键词”,让ai在生成需要的内容的时候,贴近我们的实际想法。否则,ai或许是给出了一个合格的答案,但还不是那种最适合的答案。
另一个角度,这对我们来说也要更聚焦于自己的领域,因为“关键词”的获取,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泛泛而谈是当前各种ai最出众的能力,这些谈出来的东西应付门外汉是足够了,但对于真正的“专家”而言,是能够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缺点的。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样的能力也是时时都在锻炼,比如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对方是否和自己理解的内容是一致的;自己在总结工作经验的时候,时候会挑出来几个关键节点;进行人事调整的时候,是否在几个管理岗和技术大拿上会举棋不定。再大一些的视野看,人生只决定于关键的几个选择。
对当前的我们来说,运用ai更多的是在锻炼自己在某一个行业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同时也通过我们给ai喂数据,让ai变得更加适应我们的日常生活。短时间看,明天的ai答案和今天会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就是正在发生嘛。
比如原来我并没有想到用ai来分析我的运动情况,但大妈的这个活动,就让我发现了ai的运用场景。虽然小米运动还没有接入,但这种软件之间的“隔离”,只需要我们多点点手指就消除了。
我是泡泡,感谢您读到最后,如果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多多关照。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