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美食之青团
清明近了,街角便排出青团来。碧绿的团子,齐整地码在蒸笼里,冒着热气,倒像是从泥土里新掘出的翡翠,未经雕琢,却自有其光彩。
青团之色,取自艾草。初春的艾草最是鲜嫩,乡人采之,捣烂取汁,和入糯米粉中。那绿色便渗进去了,不是浮面的涂抹,乃是由内而外的浸润。我想,这大约便是"沁"字的真义了。
馅料有甜咸二派。甜者多为豆沙,咸者则裹着笋丁、肉末之类。店家总问:"要甜的还是要咸的?"食客便显出踌躇的神色来,仿佛这不是在挑选一味点心,而是在进行某种重大的人生抉择。
蒸好的青团,油光水滑,托在掌心,微微发烫。咬破糯糯的外皮,内里的馅便涌出来,甜腻的,或是咸鲜的,总之是与外皮的清淡形成对峙。这种对峙却又奇妙地和谐,如同清明时节的雨与晴,哀与乐,死与生,相互撕扯着,又相互成全着。
人们吃着青团,便想起逝者。食物穿过肠胃,思念穿过时空,都是一种抵达的方式罢。
柠檬心语
校验提示文案
柠檬心语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