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妈好书清单2】科普绘本:《人体,亿万细胞之国》、《给孩子的手绘微生物简史》等
纶宝妈妈好书清单,我把之前写过的绘本类想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再集合成文章或者回答,分享给大家,本篇主题,科普绘本。
第2期推荐七本书,主题多元,有微生物、人体、也有时间、河流,还有气味、解剖,通过严谨的内容和美好的配图满足你的好奇心,值得一看。
1、《人体,亿万细胞之国》·30万亿个微小的你
基本信息
书名:《人体:亿万细胞之国》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国开童媒出品
作者:【英】伊莎贝尔·托马斯 著 【英】道恩·库珀 绘
适合年龄:6岁-99岁
推荐理由
这本书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
细胞是什么? |包括细胞的作用和结构;
各种细胞|他们的形态和作用,例如脑细胞、脂肪细胞、骨骼细胞、生殖细胞等;
各种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细胞的繁殖和衰老|包括细胞的变异癌变、细胞的死亡等;
总结|你就是亿万细胞之国,还讲述了人体内几十亿的微生物。
这本书将细胞和系统做了全方位得解读,每一种细胞从形态、原理、功能到人体的反应,做了详细的阐释,,知识密度不比高中生物课本的少,不过理解难度大大降低。
为了让抽象的细胞更容易理解,内容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让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更生动。
这本书里画了超级多的细胞,每一个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结合具体的器官做了艺术化的刻画,严谨中不失美感,你的身体就是由各种细胞构成的艺术品呀!
接下来,跟着纶宝妈妈的脚步,一起来认识好玩的细胞吧~
心脏的细胞|你一生中的心跳数至少有30亿次;
脂肪细胞|分成三类,白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米色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中的细胞是像植物油一样的淡黄色液体;
骨骼细胞|适当运动、拉伸,确实会让你的骨骼越来越坚固,而缺乏锻炼,骨骼也会越来越脆弱;
皮肤细胞|黑色素会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但是也容易让皮肤颜色变深。
消化系统|肠道中一大群单细胞细菌,人体便便中至少三分之一都是它们; 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有长长的手指,它们可以在一瞬间建立起上万条连接,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
第一个细胞从哪里来的|很遗憾,至今没有人能回答,推测类似于细菌;
如何保持细胞健康|均衡的饮食、足够的睡眠、适当的运动……
人体内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比人的大脑还重。
亿万个绚丽小巧的细胞,组成了独一无二的你。
一句话总结
这本书是一本细胞生物学前瞻,如果想更多了解,肯定需要多读几遍,当成入门书很不错哒,画风美美哒,很适合对生物感兴趣的大小读者。
2、《给孩子的手绘微生物简史》·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开玩笑,它们才是
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的手绘微生物简史》
出版社: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开童媒出品
作者:【英】吉尔·阿布斯诺特 著 【英】玛丽安娜·马德里兹 绘
推荐指数:5星
推荐理由
1⃣️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可以分成几个大结构—
人们发现了微生物,区分了种类和特质;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战胜病毒的历史;
在对抗流行病的过程中,人类医学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发现了疫苗、抗生素、甚至应用到了人类的战争中;
微生物不都是让人生病的坏蛋,也有很多帮了人类的大忙,分解腐败物体、帮助动物反刍消化、“制作”美味食物;
微生物扮演着太多的角色,他还是营养师、个人顾问、甚至心理医生。
这本书对微生物的解读,穿越古今、包罗万象,按理说,看不到摸不着的微生物理解起来很有难度;
而这本书,让微生物们有了各种萌趣的形象,有长条的、圆球的、带毛的、头上梳辫子的、全身长刺的……有各种性格,霸道野蛮的、聪明伶俐的、善良有爱的,总之绘制的可可爱爱、妙趣横生;
它们之间展开了各种有趣的对话、让孩子对微生物的理解瞬间具象了起来。
最后,分享几个微生物小故事吧~
世界上最大的真菌是美国俄勒冈州的蜜环菌,直径有3.8千米,相当于1000多个足球场;
如何预防人类没感染过的新病毒?认真洗手和戴口罩,没有其他办法;
镰刀菌能模仿任何一种肉的味道;
微生物还是勤勤恳恳的环卫工人和洗衣机清洁工;
地球上动植物的回收利用,离不开微生物的辛苦劳动;
少吃加工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膳食纤维、吃一点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可以让体力的微生物元气满满。
一句话总结
多认识微生物,让我们多了一个看待世界的视角;多认识微生物,尤其是人体内的微生物,能让我们生活的更好,毕竟,相比于我们肉眼可见的世间万物,很可能微生物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呀~
3、《会播种的帽子》·每个月应季的蔬果
基本信息
书名|《会播种的帽子》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浪花朵朵出品
作者|【土】西玛·奥兹坎著 【土】库布拉·特贝尔绘
阅读年龄|6-10岁
推荐理由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反季节蔬果越来越普遍了,我们可以在冬天吃到大西瓜,也可以在夏天吃到大苹果。
不过,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馈赠之一,就是吃应季蔬果的身土不二之感,每个季节大自然都给人类设计了营养方案,吃应季的蔬果,才能更健康更乐活。
一本土耳其作者绘制的有浓郁异域风情的植物学绘本——
一个叫“居内什”的小女孩,有一顶会飞的播种帽子,里面装满了种子,帽子迎风飞翔,把种子撒到每个角落。
一年四季,从12月(12月放在了最前面)-11月,应季蔬果种子的生长过程,他们果实的形态、特色、如何种植、食用方法、丰富营养等。
土耳其跟我们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来看看他们的应季蔬果跟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土耳其12个月的应季蔬果——
冬天——
12月:板栗、韭葱,板栗花蜜味道独特、想种板栗把带壳板栗埋进土里就可以了;
1月:榛子、根芹,土耳其是世界上榛子产量最多的国家;
2月:花椰菜、核桃,花椰菜的白色头部是尚未开放的花。
春天——
3月:西兰花、柠檬;
4月:菜蓟、草莓,每颗草莓上大约有200个种子;
5月:豌豆,李子,豌豆的植株只能存活一年,每一年都要重新播种。
夏天——
6月:马铃薯、番茄,马铃薯通过身上的芽眼进行繁殖,而不是种子;
7月:马齿苋、桃子,马齿苋的每个蒴果里,都有无数的黑色小种子;
8月:玉米、西瓜。
【土耳其西瓜沙拉的做法】
把西瓜切成几份,上面撒奶酪碎,加入罗勒叶和薄荷叶,做一款土耳其风味的西瓜披萨吧~
秋天——
9月:石榴、南瓜,南瓜种子裂开的声音非常棒;
10月:四季豆、猕猴桃;
11月:菠菜、苹果。
【土耳其四季豆沙拉的做法】
四季豆、腌黄瓜、玉米粒、核桃仁一起放入酸奶搅拌一下,美味的四季豆沙拉就做好啦~
【土耳其菠菜卷的做法】
菠菜叶、洋葱,奶酪、鸡蛋搅拌煎成菠菜饼
这本书的主色调绿油油的,浓郁的油画风,每一个季节开始时,居内什和小伙伴们都会在野外一边吃着应季蔬果,一边野餐。
作者在介绍蔬果时,对每一种蔬果的形态都进行了写实的描画,土壤的形态、叶子的脉络、果实的纹理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本书至少可以读三遍。
第一遍让孩子了解12个月的应季蔬果;
第二遍可以让孩子说出每一种蔬果的名字;
第三遍,里面提供了不少土耳其特色菜和蔬果的种法,可以和孩子一起购买食材,制作土耳其美食,或者种植蔬果。
一句话总结
书中弥漫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每一株植物和它们的果实都经过认真的刻画。不过在版式上,有一些字的背景颜色太深,排版方式应该也是严格的参照了原版,所以也OK啦~
4、《黄河》·假期去哪里?《黄河》游玩攻略请查收
基本信息
书名|《黄河》中国人的母亲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狐狸家
推荐指数|5星 阅读年龄|6-99岁
推荐理由
如果想玩得畅快淋漓,除了做攻略外,纶宝妈妈还发现了很多绘本里也有详尽的游历祖国大好河山的攻略啊~
黄河,中国第二条长河,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原来有那么多故事可以说。
这本书梳理了黄河沿岸的27个标志性区域,依次是大河之源、黄河源区、九曲黄河第一湾、龙羊峡、湟水谷地、兰州、沙坡头、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贺兰山、河套平原、鄂尔多斯大草原、晋陕大峡谷、龙洲丹霞、壶口瀑布、黄土高原、黄帝陵、鹳雀楼、汾河、应县木塔、渭河平原、小浪底水利枢纽、龙门石窟、洛阳、开封、泰山、黄河三角洲,最后奔向大海。
在目录页,根据黄河的流向绘制了本书的脉络,然后依次是27个地点,每个地点都有标志性的场景和地貌、动植物、风土人情、每一个跨版页就是一幕人世间生动的风景。
以大河之源为例,在绘本的图中,远处有层层叠叠的雪山,近处是三江源一股一股涓涓细流,草地上有嬉闹的藏野驴,白唇鹿、藏狐、水母雪兔子,还有美丽的格桑花、傲雪凌霜的雪莲科考人员在探测水质,人文和自然完美融合。
而在版面的上下部分分别提示了多个关键词,黄河的源头、水母雪兔子、斑头雁、雪莲、青藏高原、藏野驴、天上来的黄河水等,寥寥一两句,对事物进行了点睛的概括。
这本书的版式略有不同,一般书没有全景式的图,有也是作为过渡页,而这本书每一页都是全景图,把文字镶嵌在图里,书里也很多好玩的细节,可以考考孩子的观察力。
说实话,刚开始拿到这本书,觉得排版有点杂乱信息量太多太杂,让人的眼球在不同的信息间来回横跳,什么都记不住不说,看着脑袋累。
后来我放弃了传统的阅读方法,而是把它看成了一个地图。
这本书在我看来,至少要读3遍——
第1⃣️遍全景式的浏览,27个区域,只欣赏全景和总括的文字就好;
第2⃣️遍开始围绕不同的地貌来浏览分布在上下的关键词,然后可以在图中找找这些关键词;
第3⃣️遍开始深入每一幅场景中的各种细节,去仔细的分辨里面生动的自然风貌、人文百态。
这些细节汇聚成了黄河流淌千年酿造而成的地理和文化。
这本书最大的看点是里面极为丰富的细节,每一个大的场景里,都有十多个小场景,很像纪录片开头的全景镜头,拉近镜头,又是一幕幕生动的生活画。
而在各种细节里,也满是浓郁的中国特色,当地人的服饰、生活方式、热情好客、让人很想亲身去感受一下。
那壮阔的丹霞地貌、壶口瀑布、黄土高原,那丰饶的河套平原、湟水谷地。
不过单纯把它当成旅游攻略,可辜负了狐狸家的苦心,这里不仅有现在、也有古人歌咏黄河的动人诗篇、有荡气回肠的中华文明。
一句话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如果你想了解黄河的全貌,这本书就是最好的科普读物,它融合了地理、历史、文化、人文,里面有蔚为大观的中华文化,也有勤劳可爱的中国人。
5、《时间从哪里来》·做时间的好朋友
基本信息
书名|《时间从哪里来》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狐狸家出品
作者|狐狸家
推荐指数|5星
阅读年龄|6-99岁,需要有一定认知能力
推荐理由
学生时代,第一次接触时间主题的作品,就是朱自清的《匆匆》。后来听说了时间老人的故事,即便再给某些人机会,他们也注定不会珍惜时间,我也亲身经历过时间巨大的力量——遗忘。
最近对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时间的积累是一个很重要的壁垒,只要时间足够长,积累足够多,就会产生难以想象的“滚雪球效应”。
时间这么有哲学意义,就是生命本身,那么怎么给孩子更具象的讲时间呢?当然是通过具体的载体啦~
《时间从哪里来?》让时间承载在一年四季、天干地支、沙漏,日晷、黎明破晓的钟声等各种各样的意象中。
这本书一共分成了四章,分别是认识时间、自然界和宇宙里的时间、时间和科学、感受时间。
认识时间:一天、一月、一年怎么定义、怎么产生、怎么划分、相关的神话传说等;自然界和宇宙里的时间: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又无处不在,藏在自然界里的时间,藏在地质演变里的时间、藏在潮涨潮落里的时间,藏在星河鹭起里的时间,宇宙里的时间更是更远、更长,你以为看到的星星,也许是几千年前发出的光;时间和科学:人类一直很聪明,虽然摸不到时间,但是发明了各种东西来记录时间,用火、水、沙子计时,现。在人又发明了机械表和智能表,一直在尝试把时间具像化;感受时间:体会时间的魅力,时间就是生命、存在本身,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发出光亮。
关于时间,你应该知道这些事?
古人的工作制:现代人上5休2很辛苦吧,古人经常上10休1,而且能有工作就不错了,毕竟战乱频仍,动不动就饿死战死了;
报时花:这也太浪漫了吧,古人根据不同花开放的时间设计了报时的时钟,不过不同地域的花开放时间不同,所以不够准确;
时间也可以称出来:北魏时有一个道士,发明了计算时间的称漏;北京时间:可不是北京本地的时间,而是以陕西蒲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授时部为标准。
我最佩服这本书的就是把跟时间相关的内容网罗到一本书里,时间+空间结合,古今中外洋洋洒洒,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缜密,看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时间有这么多好故事可以说。
这本书提供了人文和科普结合的视角,孩子如果感兴趣完全可以根据其中的脉络拓展阅读。
同时还有一些“动手做一做”的小互动,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道具,感受时间。
如果你觉得孩子做事情有点拖拉,除了本身性格因素外,也可以带他多了解时间,同时言传身教,跟孩子一起做好时间的管理,毕竟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本身啊。
一句话总结
我对时间的感受是,一定要相信细水长流的力量,养成日拱一卒的习惯,不过不是简单的数量的叠加,而是在过程中不停的精进,才能产生巴菲特的“滚雪球效应”,共勉吧~
6、《气味,闻得到的魔法》·芳香之旅,适合从这本书开启
基本信息
书名|《气味,闻得到的魔法》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浪花朵朵出品 2023年1月出版
作者|【作者】(法)安娜伊斯·马丁内斯(法) 奥里安·德沃,「法国这个香水过度才能驾驭的选题」 【绘者】(日)则竹佑纪子
适读年龄|6-99岁,全年龄段适读
推荐指数|5
推荐理由
纶宝认为橙色是橘子味的,紫色是茄子味的,黄色是柠檬味的,他给每一种颜色都赋予了“气味”,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想象。
纶宝妈妈最近发现一本书,与纶宝的“通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图文并貌的解释了关于气味的那些“浪漫奇事”——
气味的浪漫奇事——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气味? 为什么某个味道可以让人联想到一段回忆? 为什么越胖的人体味越难闻? 香调家族都有哪些成员? 为什么香水有前中后调? 香料如何为我们的食物增姿?
这本书是一本适合孩子也适合大人的“芳香之旅”,从主题到插画都高级感满满。
你应该知道的气味关键词
气味胶囊:可以散发气味的物体周围都有微小的气味胶囊,温度上升,气味胶囊就散发出了味道,这就是阳光下的玫瑰花香的奥秘;
普鲁斯特效应:在特殊气味的激发下,那些与气味有关的回忆就会闯进人们的脑海,让人可以旧梦重温;
调香艺术:香水不仅是科学的调配,而是艺术,调香师需要感知不同气味碰撞的魅力,还要珍视自己的情绪表达;
香调家族:本书最有创造力的段落,柑橘调、芳香调、花香调、辛香调、水生调、绿叶调、醛、木质调、馥奇调、美食调、粉质调、麝香调、东方调、皮革调、甘苔调、果香调,16种香调用插画表达出来,充满想象力而且很妥帖;
芳香食材:这方面西餐和中餐各有千秋,西餐里添加了很多芳草,比如百里香、迷迭香、罗勒、丁香,而且没想到吧,我们日常平平无奇的酱油、香醋、八角、桂皮、甚至辣椒都是芳香食材; 好喜欢这本书营造的法式慵懒调调,几个年轻人通过造访不同的人寻得气味的奥义。
一句话总结
看完这本书,你会对闻到的香味、臭味更加敏感,也会发现更多“感官世界”的乐趣。
7、《X光下》·科普书美学天花板
基本信息
书名|《X光下》分为上下两册,《存在着及存在过的生命》&《我们及我们所创造的世界》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晨光出版社,千寻编辑部编译(这也是最近发现的策划风格非常酷的一个出版物策划机构)
作者|戴维·萨拉里亚主编,凯瑟琳·西尼尔 杰拉德·莱格著
适合年龄|6-99岁,全龄段通吃
推荐指数|5星
推荐理由
这套科普读物,属于看到封面和书名就一见钟情得那种,我第一次有强烈的感觉,它美好到我觉得自己不配看。
其实谈不上多么漂亮,跟《美妙花园》属于不同的思路,但是绝对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好酷、好震撼,其他科普类书籍在他面前,自动减一星,怎么这么绝?听我得啵得啵~
设计很酷,这个关键词一定要排在第一位,首先是封面,用的是以前很流行的猛虎下山双面图,猛虎下面是一个占满版面的黑底白而且我还对比了外文原版,中文这版设计感更强,内页的那些跨页的大图和解剖图,毫不客气得将事物内部的肌理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过绝不会造成密恐不适,而是惊呼叹为观止。
内页更是超多跨页图,结合物品和解剖面图的大图,通过看那些细密的肌理、不管是恐龙、人体、还是建筑剖面,都超级详细、超级酷,在这本书里,宏大震撼的不再仅仅是故宫、埃及金字塔、埃菲尔铁塔,而是藏在内部的精密和深刻的人类建筑工艺,更深刻了有没有?
跟很多科普类百科书籍不同,其他书属于点到为止,更深层的原理永远看不到,这本从知识密度上,要比普通科普书高一大截,但凡再多走一步,有不少内容完全可以作为正经的科研参考了,而且比专业书可读性强得多。
我越翻这本书越觉得,这是一本全年龄段通吃的科普读物,小学生可以看图、大人可以仔细咀嚼里面的文字,不过报章比较大,不太适合作为随时拿着的手边读物,正襟危坐咀嚼,培养一个洞悉万物的上帝视角不错。
这套书一共分为上下两册,《存在着及存在过的生命》讲述的主要是恐龙、现存的各种动物,但是分类没有按照生物学分类那么严格,以及动物们的生存智慧;
《我们及我们所创造的世界》则把从人体出发,再带大家剖析人类创造的那些精妙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看到人类建筑奇迹觉得不够过瘾,这本书把建筑的细节、纹理全部展现在你面前。
一句话总结
这类书是百科类科普书的进阶版,如果孩子和大人有这方面的诉求,可以尝试一下~
|我是纶宝妈妈,聚焦泛生活好物,关注纶宝妈妈,持续推荐优质绘本、育儿好物、家居美物、滋养美食、陪90后爸爸妈妈一起,打造高品质的育儿生活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