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27833U - 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27833U CN221727833U CN202323611664.5U CN202323611664U CN221727833U CN 221727833 U CN221727833 U CN 221727833U CN 202323611664 U CN202323611664 U CN 202323611664U CN 221727833 U CN221727833 U CN 2217278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rod
- hole
- nut
- arm
- se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本实用新型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包括拐臂、转臂和龙门架,所述拐臂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拐臂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滑臂,所述滑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二螺母,所述滑臂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三螺母,所述转臂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通过实现绕线叉的多角度对位置的改变,可以使绕线叉具有实现导线的固定、翻转、折弯和拉伸功能,以此可以对导线进行更复杂更精密的调节定位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电气线束制造领域,线束的制造一般采用所谓钉板制造技术。其主要的过程是根据线束在电气产品中的实际需要,首先设计好线束制造平面图形,俗称线束制造用钉板图。
为了按钉板图要求完成线束产品的制造,通常采用一块其上开有矩阵式安装孔的钢板做为线束制造的工作平台,线束制造时需要用到的布线组件(或夹具),通过平台上的矩阵式安装孔安装在需要的位置;再通过这些布线组件,便可对制造过程中的每根导线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进而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线束产品。
公告号为CN20383913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布线设备,包括有定位安装装置,在定位安装装置下方设置有接插条,其特点是:定位安装装置上连接有旋转调节装置,旋转调节装置上连接有导线集束装置。这样,能够让电气产品中需要的二次导线线束配合平面工作台加以排布。并且,可以弥补矩阵式安装孔间死区对线束尺寸造成的影响,使线束尺寸更加精确。同时,可以通过辅助定位组件实现导线辅助扎紧,杜绝了布线过程中的导线的移动,提高布线质量。再者,配合以矩阵安装工作台,依托本实用新型完成的二次导线线束可作为部件直接安装于产品装配体,摆脱传统电气产品的接线工序必须在产品电气元件安装完毕后才能进行的限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绕线叉只能进行以引导杆或调节杆为中心进行转动运动,进而导致绕线叉无法对导线进行更复杂更精密的调节定位工作,进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包括:
拐臂,所述拐臂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拐臂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滑槽,其中:
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滑臂,所述滑臂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二螺母,所述滑臂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三螺母;
转臂和龙门架,所述转臂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螺杆位于第二通孔内,所述转臂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第四螺杆,所述第四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四螺母,所述龙门架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螺杆位于第三通孔内,所述龙门架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内设置有第五螺杆,所述第五螺杆的顶部设置有托台,所述第五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五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底部设置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框,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一螺母。
优选的,所述插接柱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两组所述弹簧的相背侧均设置有一组圆头插销,所述插接柱的底部设置有磁板。
优选的,所述插接柱的外侧安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定位插槽,所述定位插槽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锁定孔,所述定位插槽的底部设置有铁板,所述插接柱的底部插接在定位插槽内,所述磁板与铁板相互吸附,所述圆头插销插接在锁定孔内。
优选的,所述托台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绕线叉,所述托台的后侧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所述两组安装座之间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托台的前侧安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顶部设置有松紧带,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前侧贯穿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托台的前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锁定螺栓,所述锁定螺栓与螺纹孔相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拐臂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母位于拐臂的底部,所述第三螺母位于转臂的右侧,所述第四螺母位于龙门架的外侧壁,所述第五螺母位于龙门架的内侧壁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当插接柱插入定位插槽内时,弹簧带动圆头插销插入锁定孔内,同时配合磁板与铁板的相互吸附可以使插接柱稳定固定在定位插槽内,当需要拆卸插接柱时,只需直接拔下即可,以此可以提高整个装置的拆装便捷性;
通过锁定螺栓可以将第二连接板固定在托台的前侧,进而将松紧带固定在托台的上方,通过松紧带将托台上方的导线进行压紧稳定,通过移动滑臂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进行左右移动,转动转臂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进行前后倾斜,转动龙门架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进行左右倾斜,转动托台可以带动绕线叉进行旋转,转动拐臂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进行旋转,通过实现绕线叉的多角度对位置的改变,可以使绕线叉具有实现导线的固定、翻转、折弯和拉伸功能,以此可以对导线进行更复杂更精密的调节定位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工作台;11、定位插槽;12、锁定孔;2、插接柱;21、限位框;22、磁板;23、铁板;24、弹簧;25、圆头插销;26、第一螺杆;27、第一螺母;3、拐臂;31、滑臂;32、第二螺杆;33、第二螺母;34、第三螺杆;35、第三螺母;4、转臂;41、第四螺杆;42、第四螺母;43、龙门架;44、第五螺杆;45、第五螺母;5、托台;51、第一连接板;511、第二连接板;512、松紧带;53、锁定螺栓;54、绕线叉;6、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包括拐臂3、转臂4和龙门架43,拐臂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拐臂3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滑槽,其中: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臂31,滑臂3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二螺杆32,第二螺杆32位于第二滑槽内,第二螺杆32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二螺母33,通过移动滑臂31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左右移动,旋紧第二螺母33可以完成滑臂31的位置固定,滑臂31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三螺杆34,第三螺杆34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三螺母35,转臂4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三螺杆34位于第二通孔内,转动转臂4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前后倾斜,旋紧第三螺母35可以完成转臂4的位置固定,转臂4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第四螺杆41,第四螺杆41的外侧壁螺接有第四螺母42,龙门架43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组第三通孔,第四螺杆41位于第三通孔内,转动龙门架43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左右倾斜,旋紧第四螺母42可以完成龙门架43的位置固定,龙门架43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五螺杆44,第五螺杆4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托台5,第五螺杆44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五螺母45,转动托台5可以带动绕线叉54进行旋转,旋紧第五螺母45可以完成托台5的位置固定,第一通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螺杆26,第一螺杆2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插接柱2,转动拐臂3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旋转,旋紧第一螺母27可以完成拐臂3的位置固定,插接柱2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限位框21,第一螺杆26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一螺母27,插接柱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固定设置有弹簧24,两组弹簧24的相背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圆头插销25,插接柱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磁板22,插接柱2的外侧安放有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定位插槽11,定位插槽1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锁定孔12,定位插槽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铁板23,插接柱2的底部插接在定位插槽11内,磁板22与铁板23相互吸附,当插接柱2插入定位插槽11内时,弹簧24带动圆头插销25插入锁定孔12内,同时配合磁板22与铁板23的相互吸附可以使插接柱2稳定固定在定位插槽11内,当需要拆卸插接柱2时,只需直接拔下即可,圆头插销25插接在锁定孔12内,托台5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一组绕线叉54,托台5的后侧均匀固定设置有两组安装座6,两组安装座6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1,托台5的前侧安放有第二连接板511,第二连接板511和第一连接板51顶部固定设置有松紧带512,第一连接板51可以依靠安装座6进行翻转,进而带动松紧带512和第二连接板511进行翻转,通过锁定螺栓53可以将第二连接板511固定在托台5的前侧,进而将松紧带512固定在托台5的上方,通过松紧带512将托台5上方的导线进行压紧稳定,第二连接板511的前侧贯穿开设有螺栓孔,托台5的前侧开设有螺栓孔,螺栓孔内转动设置有锁定螺栓53,锁定螺栓53与螺纹孔相螺接,第一螺母27位于拐臂3的顶部,第二螺母33位于拐臂3的底部,第三螺母35位于转臂4的右侧,第四螺母42位于龙门架43的外侧壁,第五螺母45位于龙门架43的内侧壁顶部。
工作原理:当插接柱2插入定位插槽11内时,弹簧24带动圆头插销25插入锁定孔12内,同时配合磁板22与铁板23的相互吸附可以使插接柱2稳定固定在定位插槽11内,当需要拆卸插接柱2时,只需直接拔下即可,第一连接板51可以依靠安装座6进行翻转,进而带动松紧带512和第二连接板511进行翻转,通过锁定螺栓53可以将第二连接板511固定在托台5的前侧,进而将松紧带512固定在托台5的上方,通过松紧带512将托台5上方的导线进行压紧稳定,通过移动滑臂31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左右移动,旋紧第二螺母33可以完成滑臂31的位置固定,转动转臂4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前后倾斜,旋紧第三螺母35可以完成转臂4的位置固定,转动龙门架43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左右倾斜,旋紧第四螺母42可以完成龙门架43的位置固定,转动托台5可以带动绕线叉54进行旋转,旋紧第五螺母45可以完成托台5的位置固定,转动拐臂3可以带动其上方的绕线叉54进行旋转,旋紧第一螺母27可以完成拐臂3的位置固定,通过实现绕线叉54的多角度对位置的改变,可以使绕线叉54具有实现导线的固定、翻转、折弯和拉伸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拐臂(3),所述拐臂(3)的顶部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拐臂(3)的右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底部贯穿开设有第二滑槽,其中:
所述第一滑槽内设置有滑臂(31),所述滑臂(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螺杆(32),所述第二螺杆(32)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螺杆(32)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二螺母(33),所述滑臂(31)的右侧设置有第三螺杆(34),所述第三螺杆(34)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三螺母(35);
转臂(4)和龙门架(43),所述转臂(4)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三螺杆(34)位于第二通孔内,所述转臂(4)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第四螺杆(41),所述第四螺杆(41)的外侧壁螺接有第四螺母(42),所述龙门架(43)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一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螺杆(41)位于第三通孔内,所述龙门架(43)的顶部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内设置有第五螺杆(44),所述第五螺杆(44)的顶部设置有托台(5),所述第五螺杆(44)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五螺母(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螺杆(26),所述第一螺杆(26)的底部设置有插接柱(2),所述插接柱(2)的外侧壁设置有限位框(21),所述第一螺杆(26)的外侧壁螺接有第一螺母(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柱(2)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弹簧(24),两组所述弹簧(24)的相背侧均设置有一组圆头插销(25),所述插接柱(2)的底部设置有磁板(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柱(2)的外侧安放有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均匀开设有定位插槽(11),所述定位插槽(11)的内侧壁均匀开设有锁定孔(12),所述定位插槽(11)的底部设置有铁板(23),所述插接柱(2)的底部插接在定位插槽(11)内,所述磁板(22)与铁板(23)相互吸附,所述圆头插销(25)插接在锁定孔(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台(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组绕线叉(54),所述托台(5)的后侧均匀设置有两组安装座(6),所述两组安装座(6)之间通过转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1),所述托台(5)的前侧安放有第二连接板(511),所述第二连接板(511)和第一连接板(51)顶部设置有松紧带(512),所述第二连接板(511)的前侧贯穿开设有螺栓孔,所述托台(5)的前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锁定螺栓(53),所述锁定螺栓(53)与螺纹孔相螺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27)位于拐臂(3)的顶部,所述第二螺母(33)位于拐臂(3)的底部,所述第三螺母(35)位于转臂(4)的右侧,所述第四螺母(42)位于龙门架(43)的外侧壁,所述第五螺母(45)位于龙门架(43)的内侧壁顶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11664.5U CN221727833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611664.5U CN221727833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27833U true CN221727833U (zh) | 2024-09-17 |
Family
ID=92694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611664.5U Active CN221727833U (zh) | 2023-12-28 | 2023-12-28 | 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27833U (zh) |
-
2023
- 2023-12-28 CN CN202323611664.5U patent/CN2217278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44939U (zh) | 一种防止旋钮偏心的安装夹具 | |
CN108512377B (zh) | 一种三针并绕分块定子绕线机 | |
CN209591660U (zh) | 一种线芯绞合装置 | |
CN221727833U (zh) | 一种线束定位与调节布线装置 | |
CN112542309B (zh) | 一种变压器自动绕线机 | |
CN207903645U (zh) | 一种可调式放线装置 | |
CN114227226B (zh) | 一种可单人操作的高效柱式汇流环装配装置 | |
CN215681224U (zh) | 一种扭线装置 | |
CN116533019A (zh) | 一种圆盘加工定位装置及定位控制系统 | |
CN210700760U (zh) | 一种钢管涂漆设备供给结构 | |
CN108581127B (zh) | 一种错开式耳机线材浸锡治具及精确浸锡方法 | |
CN221056606U (zh) | 一种电机拆装测试平台 | |
CN217180983U (zh) | 一种半导体用测试夹具 | |
CN221908006U (zh) | 一种电子线束点胶治具 | |
CN219792022U (zh) | 一种电缆盘绞机 | |
CN116864221B (zh) | 一种线缆绞合台 | |
CN221783459U (zh) | 一种电力工程用接线装置 | |
CN216649445U (zh) | 基于直线编码器的伺服电缸定位装置 | |
CN219789032U (zh) | 一种扇形线缆压模装置 | |
CN221574491U (zh) | 一种全自动滤芯导体装配机 | |
CN221443549U (zh) | 一种消防工程用消防管道连接架 | |
CN221700718U (zh) | 一种绕线机的固定组件 | |
CN218574654U (zh) | 一种校直装置 | |
CN221225994U (zh) | 一种电感器生产的夹具 | |
CN221727839U (zh) |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电缆铺设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