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235585U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Google Patents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235585U CN212235585U CN201922165426.3U CN201922165426U CN212235585U CN 212235585 U CN212235585 U CN 212235585U CN 201922165426 U CN201922165426 U CN 201922165426U CN 212235585 U CN212235585 U CN 2122355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ease mechanism
- nerve
- decompression
- microcatheter
- reservo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储囊(1)、以可解脱的方式与储囊(1)连接的解脱机构(4)、以及对解脱机构进行控制的解脱开关(7),所述储囊内具有减压垫(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进行微血管神经减压术时,具有免开颅、风险低、微创伤口小、手术迅速、恢复时间短、保留神经功能与远期疗效高等优异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是一种颅神经功能性疾病。发病时,半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该疾病形成原因在于,病患颅记忆区的神经受到血管的压迫,多位于小脑前下动脉或者小脑后下动脉的分支。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病的特点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有突发性的刀割感与烧灼感等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通常在洗脸、刷牙,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难以忍受。
针对上述两种病情,目前医疗上主要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手术时,在患者病侧耳后做一小切口,自颅骨钻一小孔进入颅内,在颜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颜面神经的责任血管。之后,将其慢慢推离颜面神经根部,并在其间置入垫片,如聚四氟乙烯、涤纶垫片,将血管和颜面神经彻底分开,使血管不再压迫神经,手术即告结束。
微血管减压术是1967年由Jannatta教授首次提出,现已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保留三叉神经感觉传导的完好,也不会出现面部感觉的丧失。此手术效果明显,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有效率达到95%以上,复发率很低,副作用也很小。
然而,由于该手术属于开颅手术,风险较高,医生在显微镜下操作,动作必须轻柔,否则很容易损伤神经血管。此外,在分离沾黏组织或放置棉垫时,经常会碰触周围微血管或挤压神经,造成神经损伤或出血,从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与复发率。
为克服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提出一个输送棉垫补片的推杆装置,尝试以单一器械完成微血管减压手术。然而,此实用新型在实施时患者仍需全身麻醉,并施行开颅手术,虽然能降低手术操作造成的神经损伤,但仍无法避免开颅手术所造成的风险。
另外,近年来,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日渐发展,此手术是以球囊压迫神经节的方式使神经感觉产生麻痹,进而减低血管压迫的疼痛。虽然该微创手术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但仍存在无法保留神经的完整功能、长期疗效较开颅手术低等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CN205107771U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球囊压迫神经节来治疗三叉经痛的方式,是利用球囊撑开的力量将神经节挤压至麻痹、坏死,因神经麻痹坏死无法传递疼痛,必然可缓解三叉神经痛,但同时也使正常神经功能受损,临床上常出现面瘫、颜面麻痹等后遗症。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利用球囊减压垫单纯隔开血管与神经,并不对神经造成不可复原的破坏,因此,利用该微导管进行减压手术时,不但开创伤口小,降低开颅风险,而且减少手术器械使用,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储囊、以可解脱的方式与储囊连接的解脱机构、以及对解脱机构进行控制的解脱开关,所述储囊内具有减压垫。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所述储囊由可降解的高分子或多糖构成,且具有降解性与柔软性。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所述储囊由选自聚乳酸、纤维素、透明质酸、海藻酸、明胶及木质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混合物构成。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所述减压垫由具有生物惰性的聚四氟乙烯、涤纶、聚乙烯醇或尼龙构成。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在所述储囊的尾端设有用于与解脱机构连接的结合部位。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在所述储囊的头端与储囊的尾端分别设有显影标记。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所述显影标记为四氧化三铁、铁粒子、硫酸钡、二氧化锆、钽金属或铂金。
在上述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中,优选,所述解脱机构为磁性解脱机构、电化学解脱机构、卡榫解脱机构、螺杆解脱机构或液体降解机构。
实用新型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在进行减压手术时不但开创伤口小,降低开颅风险,而且减少手术器械使用,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的示意图。
图2表示三叉神经因病变等原因受责任血管压迫导致神经痛的示意图。
图3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进行减压手术的流程图。
图4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进行减压手术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储囊;2、减压垫;31、储囊的头端;32;储囊的尾端;4、解脱机构;5、金属导丝;6、软管;7、解脱开关;8;大导管;9、三叉神经;10、责任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的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微导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微导管在长度方向上从远端(远离操作者一端)到近端依次设有储囊(1)、以可解脱方式与储囊(1)连接的解脱机构(4)、和对解脱机构(4)进行控制的解脱开关(7)。
为了将减压垫输送至靶部位,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用导管等输送减压垫时存在困难且不易实现,因此,本发明人采用一种可降解的储囊,通过该储囊可以方便输送,而且该储囊到达靶部位后可自己降解从而释放出减压垫,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储囊(1)具有降解性与柔软性,优选由可降解的高分子或多糖构成,例如可以举出由选自聚乳酸、纤维素、透明质酸、海藻酸、明胶及木质中的1种或1种以上的混合物构成。在上述储囊(1)内具有减压垫(2),该减压垫(2)由具有生物惰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涤纶(Dacron)、聚乙烯醇(PVA)、尼龙(Nylon)等构成,例如,可以采用减压棉垫。该减压垫被置于神经与血管之间时,因具有生物惰性,故可长期发挥作用,从而避免神经受到责任血管压迫导致神经痛。
本实用新型中,在储囊(1)的两端分别有储囊的头端(31)、储囊的尾端(32),在储囊的尾端(32)可设有用于与解脱机构连接的结合部位,另外,还可在储囊的头端(31)与尾端(32)分别设有显影标记用于供操作者确认其位置。
上述显影标记可以为四氧化三铁、铁粒子等具有磁性的标记。当储囊的尾端(32)使用具有磁性的显影标记时,在配合磁控导管的情况下,该显影标记可同时用作结合部位用于实现与解脱机构的连接。另外,上述显影标记也可以为硫酸钡、二氧化锆、钽金属或铂金等不具有磁性的标记。通过如上所述在储囊的头端(31)与尾端(32)分别设置显影标记能够帮助操作者准确地将减压垫设置在靶位,提高减压效果。
当储囊(1)通过解脱机构(4)被输送至靶点时,通过控制解脱开关(7)使解脱机构(4)与设置在储囊尾端(32)的结合部位分离,从而将储囊(1)置于靶点,储囊(1)被降解后,存储在其内部的减压垫(2)被释放出来,发挥减压作用。上述解脱机构例如可以为磁性解脱机构、电化学解脱机构、卡榫解脱机构、螺杆解脱机构或液体降解机构。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微导管中的解脱机构(4)通过设置在软管(6)中的金属导丝(5)与解脱开关(7)连接,操作者通过解脱开关(7)的关闭来控制解脱机构(4)从而将储囊(1)置于目标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的操作过程
操作过程中,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病患可采取仰卧位。穿刺进针点为患侧口角外2.5公分处,另两个参考点分别为同侧瞳孔内缘和颧弓水平外耳道前3公分处。在X射线透视引导下,使用14号穿刺针穿刺进入卵圆孔。针尖抵达颅底卵圆孔时撤出针芯,接着通过穿刺针将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缓慢推进麦克氏囊区(Meckel cave)。
在一实施方式中,从患者面部皮肤穿刺通过卵圆孔到达麦克氏囊区,取出穿刺针,将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缓慢推送至患部,在X射线辅助下,通过设于储囊头端与尾端的显影标记将储囊置于血管压迫神经部位,隔开责任血管与受压迫的神经,完成放置后,透过解脱开关控制解脱机构,分离储囊与微导管,并将微导管缓慢抽出。根据情况,重复上述流程放置个减压垫以达到微血管完全减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微导管构成如下:储囊由纤维素所制成,减压垫由医疗级纯聚四氟乙烯制成,显影标记为带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可以兼作用于与解脱机构连接的结合部位,解脱机构是通过磁性吸附的原理实现储囊与导丝的结合与分离。
操作者控制解脱开关(7),内部带有磁铁的部件通过导丝近端将磁场传导至导丝前端,与设在储囊(内部具有减压垫)尾端的带有磁性的结合部位结合,结合储囊后缓慢推送至患部,然后,操作解脱开关(7)使内部带有磁铁的部件与导丝近端分开,因此,导丝前端的磁场也即刻消失,进而使导丝前端与储囊分开。放置完成后,储囊在充满脑脊液的环境中产生降解,释放减压垫,此后减压垫发挥永久隔离责任血管与神经的作用,达到神经减压的目的。
具体参见图2~4。图2为三叉神经(9)因病变等原因受责任血管(10)压迫导致神经痛的示意图。图3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进行减压手术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导管进入患部后,通过设于储囊头端与尾端的显影标记将储囊(1)放置在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隔开责任血管(10)与受压迫的三叉神经(10),完成放置后,操作者通过解脱开关(7)控制解脱机构(4),分离储囊与微导管,并将微导管缓慢抽出。必要时,可以如图4所示,重复上述流程放置多个储囊以实现对微血管的完全减压。
Claims (7)
1.一种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在其长度方向上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储囊、以可解脱的方式与储囊连接的解脱机构、以及对解脱机构进行控制的解脱开关,所述储囊内具有减压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囊由可降解的高分子或多糖构成,且具有降解性与柔软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垫由具有生物惰性的聚四氟乙烯、涤纶、聚乙烯醇或尼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囊的尾端设有用于与解脱机构连接的结合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囊的头端与储囊的尾端分别设有显影标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标记为四氧化三铁、铁粒子、硫酸钡、二氧化锆、钽金属或铂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脱机构为磁性解脱机构、电化学解脱机构、卡榫解脱机构、螺杆解脱机构或液体降解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65426.3U CN212235585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65426.3U CN212235585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235585U true CN212235585U (zh) | 2020-12-29 |
Family
ID=7397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65426.3U Active CN212235585U (zh) | 2019-12-06 | 2019-12-06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2355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7094A (zh) * | 2019-12-06 | 2020-05-05 | 泰升医疗有限公司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
2019
- 2019-12-06 CN CN201922165426.3U patent/CN21223558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7094A (zh) * | 2019-12-06 | 2020-05-05 | 泰升医疗有限公司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379364A1 (en) | Substernal placement of a pacing and/or defibrillating electrode | |
DE102014005679A1 (de) | Drainage und Unterdruckpumpe zur intrauterinen Unterdrucktherapie | |
WO2001008563A3 (en) | A surgical access device | |
US2012027134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bolic Protection During Heart Procedure | |
CN212235585U (zh)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
CN111097094B (zh) | 微血管神经减压术用的微导管 | |
Bauer et al. | Adjustable transobturator male system–ATOMS–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prostatectomy urinary incontinenc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 |
CN206214167U (zh) | 一种脊柱经皮微创椎弓根钉钉座及延长片联接结构 | |
US2012027134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 Mitral Valve Prolapse and Providing Embolic Protection | |
CN103860299A (zh) | 解剖型肺减容弹性支架 | |
CN204931805U (zh) | 穿刺针微创置入导管套件 | |
CN109394392A (zh) | 人工腱索植入系统 | |
CN106510888A (zh) | 一种心肌缺血再灌注装置 | |
CN209474690U (zh) | 一种新型腰椎手术神经拉钩 | |
CN107361834A (zh) | 一种用于颈椎前路微创手术的装置 | |
Johnson et al. | Injecting patent blue dye V for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without skin staining | |
CN219661991U (zh) | 用于垂体瘤切除手术的支架及填充装置 | |
Alazzawi et al. | A novel intra-operative technique to achieve accurate leg length and femoral offset dur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 |
CN217612440U (zh) | 一种球囊扩张装置 | |
Rees et al. | Twisted loop mattress suture | |
CN105286942B (zh) | 一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套件 | |
CN204863365U (zh) | 一种可在关节突上精确定位的器械 | |
CN211156001U (zh) | 一种微创冠脉介入穿孔器械装置 | |
CN217430093U (zh) | 一种介入微创手术切口按压止血设备 | |
CN211066889U (zh) | 一种肿瘤外科用摘除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