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0801395U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1395U
CN210801395U CN201921975655.5U CN201921975655U CN210801395U CN 210801395 U CN210801395 U CN 210801395U CN 201921975655 U CN201921975655 U CN 201921975655U CN 210801395 U CN210801395 U CN 210801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plate body
plat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756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绍胜
翟富兴
何健
刘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756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1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1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1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其中,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活动连接,且出风挡板具体包括可沿不同方向移动以开闭出风口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的移动路径与第二板体的移动路径相互独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避免空气从出风口直接排出,使正面风量过大,将空气直接吹向用户,把直吹风转变为侧吹风,使空调送风更加柔和舒适。

Description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件以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在制冷或制热时,需要利用导风板或导风百叶进行引导送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导风百叶由于受结构的限制,空调在送风时导风调节的角度较小,空调室内机在为用户提供送风时,只能通过导风板改变出风方向,正面风量较大,尤其是接近室内机前方的位置,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活动连接,且出风挡板具体包括可沿不同方向移动以开闭出风口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的移动路径与第二板体的移动路径相互独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组件,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置出风口,使空调为室内提供送风时,空气可以通过出风口排出,其中,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活动连接,使出风挡板可以相对于出风面板移动,当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通过出风挡板可以阻挡从出风口直接向外排出的空气的流向以改变出风的方向,或者出风挡板完全避开出风口,即出风挡板不对空气流向实现导向,使空气可从出风口直接向外流出,或者通过出风挡板完全遮挡出风口,将出风口关闭;具体地,出风挡板具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可以沿不同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与出风面板和出风口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遮挡出风口或者打开出风口,从而通过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改变出风方向,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出风挡板相对于出风面板的移动,使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之间存在间隙,沿出风挡板的延伸方向,该间隙的边缘形成排风口,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间隙内并从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的侧面排出,从而避免空气从出风口直接排出,使正面风量过大,将空气直接吹向用户,把直吹风转变为侧吹风,使空调送风更加柔和舒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移动相互独立,从而通过第一板体相对于第二板体的移动,改变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对从出风口排出的气流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遮挡效果,提供多种方形以及多种模式的送风,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体验;例如,当通过出风挡板相对于出风面板的移动,使出风挡板与出风面板之间存在间隙时,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进一步的相对移动,将该间隙形成的排风口中的部分出口遮挡,使空气从排风口中的其余部分排出,从而进一步改变出风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能够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移动,且第一板体上设有过风口;第二板体与过风口对应,第二板体能够沿第一板体的表面移动以开启或关闭过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配合,由于第一板体能够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移动,使第一板体相对于出风面板移动时,使第一板体与出风面板之间形成间隙,空气可由该间隙向四周流出,具体地,在第一板体上设置过风口,同时第二板体遮挡第一板体上设置的过风口时,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共同作用下,空气从出风口流出,流入间隙后从间隙流出,以避免空气直接从出风口流出使正面风量过大;可选地,通过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的移动,使第二板体开启过风口时,从出风口排出的空气直接从过风口流出,减少出风挡板的遮挡效果,可根据第二板体开启过风口的程度大小,以控制由过风口向外流出的空气流量,为用户提供多种送风模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体设于第一板体的内壁面上;或第二板体设于出风面板的外壁面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板体设于第一板体的内壁面上,使第二板体可以在第一板体的内壁面上相对于第一板体移动,使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移动时,第二板体的外壁面与第一板体的内壁面相贴近,减少空气从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遮挡效果;或者通过第二板体设于第一板体的外壁面上,使第二板体可以在第一板体的外壁面上相对于第一板体移动,使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移动时,第二板体的内壁面与第一板体的外壁面相贴近,减少空气从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遮挡效果。
可以理解,第二板体设于第一板体的内壁面,出风挡板整体的外表面更为一体化,也可隐藏第二板体和第一板体的配合结构,减少由于配合结构设置在外而可能与用户直接接触以发生安全问题的隐患。
第二板体设于第一板体的外壁面,则在对第一板体进行制造时,可直接与出风面板的形状相匹配,即可选用相同轮廓线的尺寸,使得出风面板的外表面和第一板体的内表面更为贴合,从而减少可能在安装或装配过程中出现的缝隙,以减少可能产生的风啸,同时也提高出风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面板上设有向远离出风挡板的方向延伸的滑槽,第一板体具体包括:板体主体;滑板,设于板体主体靠近出风面板的一侧,且滑板能够在滑槽内滑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有滑槽,且滑槽向远离出风挡板的方向延伸,在第一板体的板体主体上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板,通过滑板在滑槽内的滑动,实现第一板体远离出风面板或靠近出风面板的移动,以在出风面板和第一板体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出的间隙;其中,滑板设于板体主体靠近出风面板的一侧,使滑板可以从板体主体靠近出风面板的一侧伸入滑槽中,以实现滑板在滑槽内的滑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分别设于出风口的相对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口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滑槽,以通过两个滑槽和滑板的配合支撑第一板体相对于出风面板移动,提高第一板体移动的稳定性;具体地,空调通过出风口向外送风时,空气直接吹到第二板体或第一板体上,向第二板体或第一板体提供一个推动力,通过在出风口的两侧设置滑槽,使与滑槽连接的滑板从出风口的两侧为第一板体提供支持力,使推动力与支持力之间相平衡,减小了由于第一板体承受的推动力与支持力不平衡而产生的形变或者晃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滑槽中的一个设于出风口的上方,另一个设于出风口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两个滑槽中的一个设于出风口的上方,另一个设于出风口的下方,沿出风口的上方和下方为第一板体提供支持力,以提高第一板体的稳定性,具体地,由于出风口设于出风面板的下方,第一板体靠近下方的区域与出风口对应,当第二板体关闭过风口时,使从出风口排出的风直接吹到第二板体上,向第二板体提供一个推力,第二板体将推力传递到第一板体靠近下方的区域,因此通过与滑槽配合的滑板沿出风口的上方和下方为第一板体提供支持力,从而使第一板体受到的推力与支持力之间相平衡,以提高第一板体的稳定性。
特别地,在出风面板用于壁挂式空调器时,设于出风口下方的一个滑槽紧贴出风口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板体沿滑槽向外移动,第一板体和出风面板之间形成风腔,由出风口流出的空气通过风腔的多个侧壁向外排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板体沿滑槽向外移动,使第一板体远离出风面板,且在第一板体和出风面板之间形成风腔,从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进入风腔内,并沿风腔的多个侧壁向外排风,避免空气直接从出风口排出,将直吹风转变为侧吹风,避免空气直接吹向用户,使空调送风更加柔和舒适。
可以理解地,风腔的侧壁可以为设有用于通风的开口的实际板体,也可以为用于限定风腔的虚拟结构。
空气可通过风腔的顶壁、底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实现出风,其中,根据需求,可限制风腔的底壁通风或不通风,即限制空气仅有风腔顶壁、左侧壁和右侧壁实现出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口的端面为弧形面,出风挡板的形状与出风口的端面的形状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出风口的端面为弧形面,以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增大送风范围,且出风挡板的形状与出风口的端面形状相适配,一方面,可以是出风挡板完全与出风面板贴合,以关闭出风口;另一方面,当使出风挡板向远离出风面板的方向移动后,出风挡板与出风端面形成的风腔的厚度均匀,以利于空气从出风口排出进入风腔后,从风腔的各个侧壁排出,使送风范围更大更加分散,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风板,可转动地设于出风口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风口内还设有导风板,通过导风板在出风口内的转动,改变送风角度,增大送风的范围。
可以理解,导风板可以为可转动的直板,还可以为可转动的格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出风组件,设于壳体上,且壳体内的空气经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向外排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通过将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的出风组件设于壳体上,且壳体内的空气经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向外排风,从而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风机组件,设于壳体内,风机组件具体包括蜗壳以及设于蜗壳内的风机,其中,经风机向外吹出的空气经出风口向外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风机组件设于壳体内,风机组件具体包括蜗壳以及设于蜗壳内的风机,从而使风机驱动空气从蜗壳内排出,并经出风口向外排出,从而实现空调器向室内送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组件中一个滑槽设于蜗壳的下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出风组件中一个滑槽设于蜗壳的下方,使滑槽和滑板贴近蜗壳设置,使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以减小空调器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出风面板,12出风口,14滑槽,20出风挡板,22第一板体,222板体主体,224滑板,226过风口,24第二板体,30风腔,40导风板,50壳体,60风机组件,62蜗壳,64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限定了:
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10以及出风挡板20,其中,出风面板10上设置出风口12,空调通过出风口12向外送风,出风挡板20与出风面板10活动连接,使出风挡板20可以相对于出风面板10移动,通过出风挡板20与出风面板10的相对移动,以打开和关闭出风口12,改变出风的方向。
进一步地,出风挡板20具体包括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其中,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可以沿不同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与出风面板10和出风口1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遮挡出风口12或者打开出风口12,具体地,通过出风挡板20的移动使出风挡板20与出风面板10之间形成间隙时,在间隙的侧壁形成排风口,从出风口12排出的气流进入出风挡板20与出风面板10之间的间隙,在出风挡板20的遮挡下从排风口排出,避免正面风量过大,使空气直接吹向用户,将直吹风转变为侧吹风,使空调送风更加柔和舒适。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移动相互独立,通过第一板体22相对于第二板体24的移动,改变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打开或遮挡出风口12,丰富送风的模式。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板体22能够沿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移动,使第一板体22与出风面板10之间形成间隙,第一板体22上设有过风口226,且第二板体24与过风口226对应,当第二板体24沿第一板体22的表面移动,使第二板体24遮挡第一板体22上设置的过风口226时,空气从出风口12流出后,在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遮挡下,空气可由该间隙向四周流出,避免空气直接从出风口12流出使正面风量过大。
可选地,第二板体24相对于第一板体22的移动,第二板体24开启过风口226,从出风口12排出的空气直接从过风口226流出。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上,第二板体24相对于第一板体22移动时,第二板体24的外壁面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相贴近,减少空气从第二板体24与第一板体22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遮挡效果。
可选地,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外壁面上,第二板体24相对于第一板体22移动时,第二板体24的内壁面与第一板体22的外壁面相贴近,减少空气从第二板体24与第一板体22之间的缝隙流出,提高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遮挡效果。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板体22具体包括板体主体222、滑板224;其中,在出风面板10上设有滑槽14,滑槽14向远离出风挡板20的方向延伸,滑板224设于板体主体222靠近出风面板10的一侧,且滑板224远离板体主体222的一端伸入滑槽14内,使滑板224能够在滑槽14内的滑动,实现第一板体22远离出风面板10或靠近出风面板10,以在出风面板10和第一板体2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出的间隙;
实施例5
如图8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滑槽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14分别设于出风口12的相对两侧,以通过两个滑槽14和滑板224的配合支撑第一板体22相对于出风面板10移动,提高第一板体22移动的稳定性。
可选地,两个滑槽14分别设于出风口12的左方和右方的相对的两侧。
实施例6
如图8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两个滑槽14中的一个设于出风口12的上方,另一个设于出风口12的下方,沿出风口12的上方和下方为第一板体22提供支持力,以提高第一板体22的稳定性。
可选地,在出风面板10用于壁挂式空调器时,设于出风口12下方的一个滑槽14紧贴出风口12设置。
实施例7
如图5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板体22沿滑槽14向外移动,使第一板体22远离出风面板10,且在第一板体22和出风面板10之间形成风腔30,从出风口12排出的空气进入风腔30内,并沿风腔30的多个侧壁向外排风,避免空气直接从出风口12排出,将直吹风转变为侧吹风,避免空气直接吹向用户,使空调送风更加柔和舒适。
实施例8
如图3和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出风口12的端面为弧形面,以增大出风口12的送风角度,增大送风范围,且出风挡板20的形状与出风口12的端面形状相适配,一方面,可以是出风挡板20完全与出风面板10贴合,以关闭出风口12;另一方面,当使出风挡板20向远离出风面板10的方向移动后,出风挡板20与出风端面形成的风腔30的厚度均匀,以利于空气从出风口12排出进入风腔30后,从风腔30的各个侧壁排出,使送风范围更大更加分散,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实施例9
如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出风口12内还设有导风板40,通过导风板40在出风口12内的转动,改变送风角度,增大送风的范围。
可选地,导风板为可转动的直板或可转动的格栅。
实施例10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限定了:
空调器包括:壳体50、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其中出风组件设于壳体50上,且壳体50内的空气经出风组件的出风口12向外排风,从而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1
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空调器还包括:风机组件60;风机组件60具体包括蜗壳62以及设于蜗壳62内的风机64,其中,风机组件60设于壳体50内,风机64驱动空气从蜗壳62内排出,并经出风口12向外排出,从而实现空调器向室内送风。
实施例12
如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出风组件中一个滑槽14设于蜗壳62的下方,使滑槽14和滑板224贴近蜗壳62设置,使空调器的结构更加紧凑,以减小空调器的占用空间。
实施例13
在空调器的关闭状态下,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相对位置如图4所示:
第一板体22的内壁与出风面板10的外壁相抵,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上,且第二板体24处于出风口12与过风口226之间,将出风口12完全关闭。
实施例14
空调器在制冷状态下,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
第一板体22的内壁与出风面板10的外壁相抵,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上,且第二板体24相对于第一板体22向上滑动,使第二板体24位于出风口12的上方,且处于出风面板10和第一板体22之间,使空气从出风口12流出后,经过风口226向室内送风,导风板40与出风方向平行,以使空气水平流出,由于冷空气密度较大,可逐渐向下流动,从而提高制冷的均匀性。
实施例15
空调器在制热状态下,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相对位置如图6所示:
第一板体22的内壁与出风面板10的外壁相抵,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上,且第二板体24相对于第一板体22向上滑动,使第二板体24位于出风口12的上方,且处于出风面板10和第一板体22之间,使空气从出风口12流出后,经过风口226向室内送风,导风板40向下倾斜,使从出风口12排出的暖风向下送风,以利于暖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
实施例16
空调器在无风感状态下,第一板体22和第二板体24的相对位置如图7所示:
通过第一板体22的内壁与出风面板10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风腔30,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上,且第二板体24处于出风口12与过风口226之间,且第二板体24的外壁面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相抵,将过风口226完全关闭,使空气从出风口12流出,进入风腔30,再从风腔30的侧壁排出,避免出风直吹用户,实现无风感送风,以提高送风的舒适度。
其中,导风板40与出风方向平行,将流出的空气打散,实现均匀出风。
实施例17
空调器在强风状态下,如图8所示:
通过第一板体22的内壁与出风面板10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形成风腔30,第二板体24设于第一板体22的内壁面上,且第二板体24相对于第一板体22向上滑动,使第二板体24位于出风口12的上方,且处于出风面板10和第一板体22之间,使空气从出风口12流出后,经过风口226向室内送风,为用户提供较强的风感,以满足用户需要快速换热时的需求。
其中,导风板40与出风方向平行。
实施例18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地实施,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限定了:
空调器包括:壳体50、出风面板10、推开面板(即第一板体22)、面板(即第二板体24)、导风板40、风轮(即风机64)、后风道;其中,出风面板10设于壳体50上,在出风面板10上设有出风口12,后风道、风轮设于壳体50内,后风道与出风口12连通,风轮驱动空气通过后风道经出风口12排出,推开面板与出风面板10活动连接,面板与推开面板可移动连接,推开面板可以推出,使面板、推开面板与出风面板10之间形成容腔(即风腔30),内部气流可以通过容腔的各个侧壁向外送风,下面板还可以打开,使空气直接从出风口12排出,实现正常送风。
导风板40转动设于出风口12内,通过导风板40的转动,改变出风口12的送风角度。
空调在制冷状态下,面板下端绕着上点旋转,上点下移,和导风板40推合,避免回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出风组件,避免空气从出风口直接排出,使正面风量过大,将空气直接吹向用户,把直吹风转变为侧吹风,使空调送风更加柔和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
出风挡板,与所述出风面板活动连接,且所述出风挡板具体包括可沿不同方向移动以开闭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其中,所述第一板体的移动路径与所述第二板体的移动路径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板体能够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过风口;
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过风口对应,所述第二板体能够沿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移动以开启或关闭所述过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内壁面上;或
所述第二板体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外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向远离所述出风挡板的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板体具体包括:
板体主体;
滑板,设于所述板体主体靠近所述出风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滑板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分别设于所述出风口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槽中的一个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另一个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滑槽向外移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出风面板之间形成风腔,由所述出风口流出的空气通过所述风腔的多个侧壁向外排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为弧形面,所述出风挡板的形状与所述出风口的端面的形状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风板,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内。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壳体内的空气经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向外排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机组件具体包括蜗壳以及设于所述蜗壳内的风机,
其中,经所述风机向外吹出的空气经所述出风口向外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中一个滑槽设于所述蜗壳的下方。
CN201921975655.5U 2019-11-15 2019-11-15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801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5655.5U CN210801395U (zh) 2019-11-15 2019-11-15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75655.5U CN210801395U (zh) 2019-11-15 2019-11-15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1395U true CN210801395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75655.5U Active CN210801395U (zh) 2019-11-15 2019-11-15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13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7775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7775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9074B (zh) 空调器
CN21669375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37470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921588U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1140915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157529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440432B (zh) 空调器
CN111023295A (zh) 一种新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CN112747368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140924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657495B (zh) 空调内机
CN210801395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WO2021143333A1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157526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01682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0701684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37261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345541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400038U (zh) 空调器
CN209819694U (zh) 空调器
CN109340907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0955851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