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54239U -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54239U CN214054239U CN202023129419.7U CN202023129419U CN214054239U CN 214054239 U CN214054239 U CN 214054239U CN 202023129419 U CN202023129419 U CN 202023129419U CN 214054239 U CN214054239 U CN 2140542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plate
- piece
- telescopic
- workbench
- wel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工作台和两个相对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焊接反变形总成;焊接反变形总成包括支撑组件、限位组件和调整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下夹板;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在工作台上;下夹板设置在支撑件的第二端上且与待焊件接触;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一伸缩件和上夹板;固定架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伸缩件设置在固定架上;上夹板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上;调整组件包括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设置在工作台上,且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支撑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实现待焊件的限位,保证加工的稳固进行;通过支撑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反变形角度的调整,便于不同类型的焊接和拼接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背景技术
在车辆或其他领域的铁皮或铁板焊接过程中,容易发生焊接变形,如角度变形或弯曲变形,因此需要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变形进行控制,反变形工装就是可以进行焊接变形的工装之一,利用的是反变形法;而现有的反变形控制工装,不便于精确调整焊接前的反变形的角度,使得在使用时不够简便有效,容易造成矫正精度不足等问题。
综上所述,急需一种便于调整反变形角度的焊接反变形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整反变形角度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工作台和两个相对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焊接反变形总成;所述焊接反变形总成包括支撑组件、限位组件和调整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下夹板;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在工作台上;下夹板设置在支撑件的第二端上且与待焊件接触,用于待焊件的支撑;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一伸缩件和上夹板;所述固定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伸缩件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上夹板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上,通过第一伸缩件带动上夹板压紧位于下夹板上的待焊件,实现待焊件的限位;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设置在工作台上,且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支撑件连接,能带动支撑件相对工作台转动从而调整待焊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上夹板可转动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上,便于上夹板的压紧面能贴合在待焊件上。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与下夹板为铰接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下夹板与支撑件之间设有弹性件,便于保证下夹板的支撑面与待焊件进行贴合。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上夹板的压紧面的面积为S1,所述待焊件与上夹板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2,所述S1与S2的比值为1:2-4;所述下夹板的支撑面的面积为S3;所述待焊件与下夹板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4,所述S3与S4的比值为1:2-4。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伸缩件设置在安装槽内。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或以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工作台和两个相对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焊接反变形总成;所述焊接反变形总成包括支撑组件、限位组件和调整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下夹板;所述支撑件的第一端铰接在工作台上;下夹板设置在支撑件的第二端上且与待焊件接触,用于待焊件的支撑;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一伸缩件和上夹板;所述固定架设置在工作台上;所述第一伸缩件设置在固定架上;所述上夹板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上,通过第一伸缩件带动上夹板压紧位于下夹板上的待焊件,实现待焊件的限位;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设置在工作台上,且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与支撑件连接,能带动支撑件相对工作台转动从而调整待焊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夹板和下夹板配合实现对工作台上的待焊件进行限位,保证焊接加工的稳固进行,并且通过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二伸缩件带动支撑件相对工作台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下夹板上的待焊件调整与水平面(即工作台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反变形角度的调整,便于不同类型的焊接和拼接操作,同时能显著提高焊接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板可转动设置在第一伸缩件的伸缩端上,能调整上夹板与待焊件的相对角度,使得上夹板的压紧面能完全压合在待焊件的上表面上,保证待焊件焊接时的稳固性。
(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与下夹板为铰接设置,便于支撑件带动下夹板运动,实现待焊件的角度调整,同时能提高待焊件的角度调整范围。
(4)本实用新型的下夹板与支撑件之间设有弹性件,便于下夹板与待焊件进行贴合,即弹性件(如弹簧)用于避免下夹板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垂,使得下夹板的支撑面能更好的贴合在待焊件的下表面上,保证待焊件的下表面受力均衡,实现更好的焊接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上夹板的压紧面的面积为S1,所述待焊件与上夹板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2,所述S1与S2的比值为1:2-4;所述下夹板的支撑面的面积为S3;待焊件与下夹板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4,所述S3与S4的比值为1:2-4。通过提高上夹板和下夹板与待焊件之间的接触面(即压紧面和支撑面)的面积,便于更好的支撑和稳固待焊件,保证焊接的有效进行。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伸缩件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二伸缩件安装在安装槽内,便于与支撑件配合实现快速调整待焊件与工作台之间的角度,同时节省出更多的动作空间和安装空间,为其他部件的安装和动作提供便利。
(7)本实用新型的调整组件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连接,通过第二伸缩件的伸缩端沿水平方向伸缩,带动连杆运动,从而使得支撑件运动,便于第二伸缩件能带动支撑件运动实现角度调整。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伸缩件和第二伸缩件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或以上,通过伸缩油缸和伸缩气缸带动支撑件进行快速动作实现角度调整,同时便于上夹板能压紧在待焊件的上表面上实现稳固。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施例中焊接反变形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台;2、第二伸缩件;3、滑板;4、安装槽;5、固定架;6、第一伸缩件;7、上夹板;8、弹性件;9、待焊件;10、下夹板;11、支撑件;12、连杆;13、铰接座;14、上表面;15、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包括工作台1和两个相对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焊接反变形总成;所述反变形总成包括支撑组件、限位组件和调整组件,如图1所示,具体如下: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11和下夹板10;所述支撑件11的第一端通过铰接座13铰接在工作台1上,所述下夹板10铰接在支撑件11的第二端上,通过支撑件11和下夹板10配合实现待焊件9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下夹板10与支撑件11之间连接有弹性件8(如弹簧),便于下夹板10在重力作用下不下垂,使得下夹板10的支撑面能贴合在待焊件9的下表面15上。
优选的,所述下夹板10的支撑面的面积为S3;待焊件9与下夹板10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4(即待焊件的下表面15),所述S3与S4的比值为1:2-4,通过增大下夹板10支撑面与待焊件下表面的接触,使得待焊件受力均衡,焊接加工不易出现误差。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架5、第一伸缩件6和上夹板7;所述固定架5(形状优选为龙门架)固定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伸缩件6(优选伸缩气缸)设置在固定架上,且其伸缩端朝向待焊件9,能带动设置在伸缩端上的上夹板7靠近待焊件9,使得上夹板的压紧面能压紧在待焊件的上表面14上,实现对待焊件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7可转动设置在第一伸缩件6的伸缩端上。(此处上夹板可转动式设置的方式参考现有机构)。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7的压紧面的面积为S1,所述待焊件9的上表面14的面积为S2,S1与S2的比值为1:2-4。
所述调整组件能调整待焊件9与水平面(即工作台1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反变形角度的调整,具体是: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伸缩件2、连杆12和滑板3;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安装槽4;所述第二伸缩件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滑板3设置在第二伸缩件2的伸缩端上,能在安装槽内进行水平滑移;所述连杆12的第一端连接在滑板上,第二端连接在支撑件上,通过第二伸缩件2的伸缩端带动滑板3在安装槽4内滑移,从而带动连杆12运动,使得支撑件11转动,实现待焊件9与工作台1之间的角度调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
1、待焊件9放置在下夹板10的支撑面上,工作台1上左右两端的焊接反变形总成的第二伸缩件2推动两个滑板3沿水平方向相对靠近或远离;
2、当两个滑板3相互靠近时,带动连杆12运动,从而带动支撑件11旋转(支撑件以铰接座13为转动点绕着铰接座旋转,旋转角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得下夹板10上的待焊件9与工作台1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从而实现角度调节,反之,但当两个滑板3相互远离时,待焊件9与工作台1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大。
3、角度调节完成后,转动第一伸缩件6上的上夹板7,便于上夹板7的压紧面能贴合在待焊件的上表面14上,并通过第一伸缩件6带动上夹板7压紧待焊件9,实现待焊件9的稳固,接着进行后续的焊接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和两个相对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焊接反变形总成;所述焊接反变形总成包括支撑组件、限位组件和调整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11)和下夹板(10);所述支撑件(11)的第一端铰接在工作台(1)上;下夹板(10)设置在支撑件(11)的第二端上且与待焊件(9)接触,用于待焊件(9)的支撑;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架(5)、第一伸缩件(6)和上夹板(7);所述固定架(5)设置在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伸缩件(6)设置在固定架(5)上;所述上夹板(7)设置在第一伸缩件(6)的伸缩端上,通过第一伸缩件(6)带动上夹板(7)压紧位于下夹板(10)上的待焊件(9),实现待焊件(9)的限位;所述调整组件包括第二伸缩件(2);所述第二伸缩件(2)设置在工作台(1)上,且第二伸缩件(2)的伸缩端与支撑件(11)连接,能带动支撑件(11)相对工作台(1)转动从而调整待焊件(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7)可转动设置在第一伸缩件(6)的伸缩端上,便于上夹板(7)的压紧面能贴合在待焊件(9)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与下夹板(10)为铰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10)与支撑件(11)之间设有弹性件(8),便于保证下夹板(10)的支撑面与待焊件(9)进行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7)的压紧面的面积为S1,所述待焊件(9)与上夹板(7)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2,所述S1与S2的比值为1:2-4;所述下夹板(10)的支撑面的面积为S3;所述待焊件(9)与下夹板(10)的接触面的面积为S4,所述S3与S4的比值为1: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安装槽(4);所述第二伸缩件(2)设置在安装槽(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还包括连杆(12);所述连杆(12)的一端与第二伸缩件(2)的伸缩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件(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焊接反变形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件(6)和第二伸缩件(2)为伸缩气缸或伸缩油缸中的任意一种或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29419.7U CN214054239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29419.7U CN214054239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54239U true CN214054239U (zh) | 2021-08-27 |
Family
ID=77386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29419.7U Active CN214054239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542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3509A (zh) * | 2022-03-27 | 2022-08-02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热加工用钢板反变形焊接装置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23129419.7U patent/CN21405423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3509A (zh) * | 2022-03-27 | 2022-08-02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热加工用钢板反变形焊接装置 |
CN114833509B (zh) * | 2022-03-27 | 2024-05-07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热加工用钢板反变形焊接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054239U (zh) | 一种焊接反变形工装 | |
CN210099496U (zh) | 一种辅助定位设备 | |
CN213946366U (zh) |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夹具 | |
CN114799577A (zh) | 基于激光束加工机床的工件全方位移动控制装置 | |
CN210788942U (zh) | 一种冲床用工件定位装置 | |
CN218695646U (zh) | 一种大型板类结构件自动焊接装夹变位工装 | |
CN216028761U (zh) | 一种激光焊接治具及激光焊接设备 | |
CN208643902U (zh) | 基于机器人加工用的限位装置 | |
CN211103581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便携式夹具 | |
CN207942125U (zh) | 一种死锁防变形弧焊夹具 | |
CN113441898A (zh) | 模板夹具、模板治具及焊接设备 | |
CN210937842U (zh) | 一种钣金焊接用可调节工作台 | |
CN217142842U (zh) | 一种钣金焊接定位夹具 | |
CN216938779U (zh) | 一种筒体全自动倒角设备 | |
CN215747361U (zh) | 一种新型滑台压紧装置 | |
CN219818580U (zh) | 一种双规格可调节式焊接用工装 | |
CN218786348U (zh) | 一种夹持装置 | |
CN116038592A (zh) | 夹持机构 | |
CN220515859U (zh) | 一种汽车焊装夹具压臂 | |
CN217072084U (zh) | 一种自定位式吊车后尾固定组件 | |
CN220372684U (zh) | 侧向夹紧机构 | |
CN211939897U (zh) | 一种倒角机加工夹具 | |
CN110788553B (zh) | 一种可调式多工位复合钢板焊接装置 | |
CN220278736U (zh) | 一种可调节铆焊加工工件固定装置 | |
CN220575315U (zh) | 一种机械臂加工多功能定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