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2253U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42253U CN205942253U CN201620878922.7U CN201620878922U CN205942253U CN 205942253 U CN205942253 U CN 205942253U CN 201620878922 U CN201620878922 U CN 201620878922U CN 205942253 U CN205942253 U CN 2059422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processing system
- image processing
- field communication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冷却单元;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排出盘和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垂直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上所述排出盘的外部;以及近场通讯单元,所述近场通讯单元包括天线和支撑所述天线的支撑部,所述天线所在平面至少部分地面向所述第一区域;其中,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空腔中。避免了定影单元的高温对近场通讯单元的不良影响,进而获得良好的通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近场通讯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及遮蔽上述主体的外壳。上述的主体上设置有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将显影剂热固着在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单元。上述的外壳上设置有与移动终端等进行近场无线通讯的近场通讯单元,例如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当上述近场通讯单元位置设置不恰当时,定影单元的辐射热使移动终端与近场通讯单元之间的通讯性能降低和/或移动终端与近场通讯单元之间的可操作性降低。公开号为CN1047308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将定影装置与无线基板设置在隔开的位置来避免无线基板由于定影装置热的影响,然而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大体上为密闭结构,其散热性能并不是十分良好,目前出于对装置小型化的需求,又进一步加剧了其散热不佳的状况,即上述定影装置产生的热量仍然会对近场通讯单元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其通讯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合理的设置近场通讯单元的位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近场通讯单元通讯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冷却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图像,所述定影单元用于将所述显影剂图像定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定影单元;外壳,用于遮蔽所述主体,所述外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盘和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垂直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上所述排出盘的外部;以及近场通讯单元,用于与通讯装置进行近场通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单元包括天线和支撑所述天线的支撑部,所述天线所在平面至少部分地面向所述第一区域;其中,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空腔中。
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定影单元更靠近所述冷却单元的位置。
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所述冷却单元包括风扇和支撑所述风扇的风扇支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风扇支架连接。
所述风扇支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部更靠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后部。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并位于所述排出盘外部的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前部之间。
所述外壳还包括侧盖,在所述侧盖靠近所述冷却单元的位置还设置有空气流通口,所述的空气流通口作为冷空气进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通道。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冷却单元;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排出盘和第一区域;以及近场通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单元包括天线和支撑部,所述天线所在平面至少部分地面向所述第一区域;其中,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空腔中。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定影单元,具体的,所述冷却单元用于降低所述定影单元外周的温度,冷空气经由所述冷却单元进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由此,相对于所述定影单元越靠近所述冷却单元的空间其温度越低,相对于所述定影单元越靠近所述外壳的空间其温度越低,而所述近场通讯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空腔中,有效的避免了所述定影单元产生的热量对所述近场通讯单元的影响,提高了所述近场通讯单元的通讯性能。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在图像形成装置上放置有通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去掉上盖和右侧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去掉外壳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去掉右侧盖后的右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近场通讯单元设置在外壳上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示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去掉上盖后的俯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作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如图2及图3所示,定义记录介质P的排出方向P1为向前的方向,与方向P1相反的方向为向后的方向。垂直于方向P1指向图3左侧的方向为左方,即图像形成装置1的左右方向为宽度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正常放置在平面上时,其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结合附图1,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工程。装载在图像形成装置1下部托盘2上的记录介质P由拾纸辊801拾取后沿着搬送路径802搬送,在搬送辊对803的搬送下到达其内容纳有显影剂的图像形成单元10处,图像形成单元10将静电潜像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以形成显影剂图像,然后承载有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经过定影单元9的高温高压定影,即将显影剂热固着在记录介质P上,而后记录介质P由搬送辊对804搬送至排出辊对805处,经由排出口5排出到排出盘6上。
下面将参考附图2-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造,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主体11、外壳20以及近场通讯单元4。
上述的主体11上设置有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显影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0、将显影剂图像定着在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单元9,以及用于冷却上述定影单元9的冷却单元13。
上述的外壳20从外侧遮蔽上述的主体11,上述的外壳20包括从上侧遮蔽上述主体11的上盖201,上述的上盖201包括排出盘6和第一区域17,上述的排出盘6用于承载排出的记录介质P,上述的第一区域17位于垂直于上述记录介质P排出方向上所述排出盘6的外部。
上述的近场通讯单元4用于与通讯装置15进行近场通讯,近场通讯单元4包括天线402和支撑上述天线402的支撑部401,天线402所在平面至少部分地面向上述的第一区域17,上述近场通讯单元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上述冷却单元13和上述上盖201之间的空腔16中。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冷却单元13用于冷却定影单元9,具体的,冷却单元13用于降低定影单元9外周的温度,冷空气经由设置在冷却单元13附近的空气流通口133进入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由此,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9越靠近上述冷却单元13的空间其温度越低,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9越靠近外壳20的空间其温度越低,而近场通讯单元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冷却单元13和上盖201之间的空腔中,有效的避免了定影单元9产生的热量对近场通讯单元4的影响,提高了近场通讯单元4的通讯性能。
下面将结合附图1-9进行详细的描述。
主体的设置
如图6所示,主体11用于支撑设置在其上的部件,诸如图像形成单元10、定影单元9以及冷却单元13等。本实施例中,主体11包括左框架113、右框架114以及附属部115、116,左框架113与右框架114大致成板状并相对的设置,左右框架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加强肋117用于其间的连接。上述的附属部用于将上述图像形成单元10、定影单元9等部件固定或支撑在左右框架上。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例子,将定影单元9固定在左右框架上的附属部115、将冷却单元13固定在右框架114上的附属部116、在左右框架上支撑图像形成单元10的一对导向轨道118等。当然,附属部也包括上述起固定和/或支撑作用的附属部件上的延伸物。上述的左右框架113、114可以是钣金件也可以是塑胶件,附属部通常为塑胶件,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材质制成的。
本实施例中,在左框架113和右框架114之间至少还设置有定影单元9和图像形成单元10。上述的定影单元9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定影单元9包括加热辊901、加压辊902、端部齿轮903以及支撑上述加热辊901、加压辊902及端部齿轮903的支撑架(未示出),加热辊901通过附属部115支撑定位。上述的加热辊901用于加热熔化记录介质P上的显影剂,加压辊902提供压力将上述的记录介质P压向加热辊901,端部齿轮903接收来自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用于驱动加热辊901转动,以便定影得以持续。加热辊901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与电源(未示出)连接的加热元件904,加热元件904提供显影剂熔化所需的热量,作为一种显影剂的实施例,其熔化温度(定影温度)为180℃。虽然现在提供了其熔化温度低于180℃的新的显影剂,但是新的显影剂的熔化温度还是远远高于室内温度的。图像形成单元10用于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显影剂图像。本实施例中,其包括处理盒100、转印装置102以及曝光装置7。处理盒100内容纳有显影剂以及将上述显影剂输送到图像承载辊101上的显影辊103。处理盒10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其通过一对分别位于左右框架113、114上的导向轨道118与图像形成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
右框架114上还设置有冷却单元13,冷却单元13用于冷却上述的定影单元9。如图5所示,冷却单元13位于右框架114靠近后上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单元13位于靠近上述定影单元9的位置,以便于定影单元9外围的冷却。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冷却单元13也可以冷却图像形成装置1的其他部件,例如曝光装置7等。本实施例中,冷却单元13包括风扇131和支撑上述风扇131的风扇支架132,上述的风扇支架132通过附属部116与右框架114固定连接。上述的风扇支架132上还可以设置延伸部404,上述的延伸部404从风扇支架132上突出并朝向上盖201的方向上延伸。左框架113上设置有引擎板141和控制基板142,引擎板141提供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力,控制基板142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工作过程。上述的冷却单元13也可以设置在左框架113上。上述的冷却单元13也可以是储存有吸热物质的机构,例如其内储存有固固相变或固液相变材料。也不一定是通过增大定影单元9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来降低其温度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冷却方式,例如水冷却。
外壳的设置
参照附图2-4,外壳20用于遮蔽上述的主体11,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遮蔽并不意味着完全遮盖,也可以是部分遮盖。本实施例中,外壳包括上盖201、前盖202、左侧盖203、右侧盖204以及后盖(未示出)。上述的上盖201从上方遮蔽主体11并和冷却单元13之间形成空腔16,上盖201包括排出盘6以及第一区域17。如图7所示,上述空腔16为冷却单元13与其在上盖201上的投影之间形成的空间区域。排出盘6用于承载由排出辊对805排出的记录介质P,排出盘6一般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前侧高后侧低的状态,以便承载记录介质P。上述的排出盘6可以与上述的上盖201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如图3所示,沿着图示箭头方向,即“+”所在区域为排出盘6的内部,“-”所在区域为排出盘6的外部。上述“+”及“-”的分界线为排出盘6沿图像形成装置1前后方向上的边缘线B。上述的第一区域17位于垂直于上述记录介质P排出方向上所述排出盘6的外部,上述第一区域17用于放置通讯装置15。在上盖201靠近冷却单元13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导流肋以形成风路。
上述的前盖202以可旋转打开的方式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为图像形成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更加靠近前侧,即靠近使用者的部分。当上述前盖202处于打开状态时,上述的处理盒100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取出或放入。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部为图像形成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更加靠近后侧,即远离使用者的部分。由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部远离使用者设置,故其一般靠近障碍物设置,例如靠近墙壁。
如附图2、4所示,在右侧盖204靠近冷却单元13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空气流通口133,其作为冷空气进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通道。当风扇131开始工作时,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的冷空气经由空气流通口133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内部,具体的,上述的冷空气经过风扇131、风扇支架132以及风扇支架132与上盖201之间的空腔16,沿着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预定风路(未示出)到达定影单元9的外周,从而达到冷却上述定影单元9的目的。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空气流通口133也可以设置在离开上述冷却单元13的位置,其只要能实现让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内外的空气进行流通即可。上述的流通口133可以设置为栅格状或者网格状,为了避免粉尘进入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在流通口133处还可以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
近场通讯单元的设置
如图7所示,近场通讯单元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冷却单元13与上盖201之间的空腔16中。近场通讯单元(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组采用短程无线通讯标准的通讯单元,在该标准中通讯距离约为10厘米或更少,其遵循的标准有ISO/IEC18092和ISO/IEC14443。在上盖201的第一区域17还设置有标识403,该标识403用于标识近场通讯单元4所在位置,具体的,所述近场通讯单元4设置在所述标识403的下方。当通讯装置15经过或靠近标识403时,通讯装置15与近场通讯单元4之间的通讯建立。上述的近场通讯单元4不仅可以用于接收来自通讯装置15的数据还可以发送数据给通讯装置15。上述的通讯装置15可以是移动终端诸如手机还可以是智能卡等其他的能够进行通讯的装置。
近场通讯单元4包括天线402和支撑上述天线402的支撑部401。本实施例中上述天线402为环形线圈,所述天线402所在平面至少部分地面向所述第一区域17,由此,放置在第一区域17或靠近第一区域17的通讯装置15能够较好的与近场通讯单元4进行通讯。同时,第一区域17位于所述垂直于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上所述排出盘6的外部,避免了排出盘6上的记录介质P遮挡标示403。上述的支撑部401用于支撑天线402,支撑部401可以是基板也可以是其他薄片。如图9所示,虚线框表示冷却单元13在上盖201上的投影,近场通讯单元4在上盖201上的投影与上述冷却单元13在上盖201上的投影至少有一部分重叠。上述的冷却单元13用于冷却定影单元9,具体的,冷却单元13用于降低定影单元9外周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在靠近冷却单元13处的右侧盖204上设置有空气流通口133,上述的空气流通口133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内外空气的流通通道,即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的冷空气由流通口133进入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上述的冷空气是相对于定影单元13的定影温度而言的。由此,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9越靠近上述冷却单元13的空间其温度越低,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9越靠近外壳20的空间其温度越低,而近场通讯单元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冷却单元13和上盖201之间的空腔中,有效的避免了定影单元9产生的热量对近场通讯单元4的影响,提高了近场通讯单元4的通讯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近场通讯单元4设置在相对于上述定影单元9更靠近上述冷却单元13的位置处,进一步的降低了定影单元9的高温对近场通讯单元4的不良影响,获得了良好的通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近场通讯单元4还可以设置在上述主体11上,由此近场通讯单元4与上盖201隔开一定距离,即使上盖201受力变形也不会影响到近场通讯单元4,即不会使近场通讯单元4的天线402变形,获得了良好的通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近场通讯单元4还可以通过突出部405设置在上述上盖201上,上述突出部405朝向下方突出于上盖201的下表面,由此近场通讯单元4与上盖201隔开一定距离,即使上盖201受力变形也不会影响到近场通讯单元4,即不会使近场通讯单元4的天线402变形,获得了良好的通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冷却单元13包括风扇131和支撑上述风扇131的风扇支架132,上述近场通讯单元4的支撑部401与上述风扇支架132连接,即近场通讯单元4直接设置在冷却单元13上,进一步的降低了定影单元9的高温对近场通讯单元4的不良影响,获得了良好的通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风扇支架132还可以包括延伸部404,上述的延伸部404突出于风扇支架132并朝向上盖201延伸,上述的支撑部401与上述的延伸部404连接,由此,近场通讯单元4更加靠近第一区域17,即更加靠近放置在第一区域17内的通讯装置15,获得了良好的通讯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区域17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更加靠近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部,由此,当通讯装置15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第一区域17与其进行通讯时,避免使用者的操作而导致误触碰到上述通讯装置15,进而导致通讯装置15的意外掉落,上述的操作可以是拿取排出盘6上的记录介质或从图像形成装置1附近经过等,提高了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201上并位于上述排出盘6外部的操作面板3,上述的操作面板3可以是按键、按键和LED灯的组合、显示屏,或按键和显示屏的组合。操作面板3可以以完全位于上盖201上方的方式设置也可以以部分位于上盖201上方的方式设置,或者操作面板3相对于上盖201以凹陷的方式进行设置。上述的操作面板3设置在位于上述第一区域17和图像形成装置1前部之间的位置18,由此,当通讯装置15放置在第一区域17与近场通讯单元4进行通讯时,使用者的操作不会遮挡观察通讯装置15的视线,提高了可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右侧盖204靠近上述冷却单元13的位置还设置有空气流通口133,上述的空气流通口133作为冷空气进入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通道。上述的空气流通口133设置在更靠近冷却单元13的位置,由此,冷空气进入图像形成装置1内部的效率更高。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图像形成单元、定影单元以及冷却单元,所述图像形成单元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显影剂图像,所述定影单元用于将所述显影剂图像定着在所述记录介质上,所述冷却单元用于冷却所述定影单元;
外壳,用于遮蔽所述主体,所述外壳包括上盖,所述上盖进一步包括用于承载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盘和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位于垂直于所述记录介质排出方向上所述排出盘的外部;
以及近场通讯单元,用于与通讯装置进行近场通讯;
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单元包括天线和支撑所述天线的支撑部,所述天线所在平面至少部分地面向所述第一区域;
其中,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冷却单元和所述上盖之间的空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定影单元更靠近所述冷却单元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通讯单元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风扇和支撑所述风扇的风扇支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风扇支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部更靠近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后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并位于所述排出盘外部的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前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侧盖,在所述侧盖靠近所述冷却单元的位置还设置有空气流通口,所述的空气流通口作为冷空气进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的通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7/095539 WO2018028483A1 (zh) | 2016-08-08 | 2017-08-02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513310 | 2016-08-08 | ||
CN201620851331 | 2016-08-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42253U true CN205942253U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7921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78922.7U Active CN205942253U (zh) | 2016-08-08 | 2016-08-13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42253U (zh) |
WO (1) | WO201802848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28483A1 (zh) * | 2016-08-08 | 2018-02-15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WO2021143623A1 (zh) * | 2020-01-17 | 2021-07-2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01140B1 (ja) * | 2020-12-08 | 2022-01-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処理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01280B2 (ja) * | 2011-12-22 | 2016-04-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EP2657776B1 (en) * | 2012-04-25 | 2019-05-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13230567A (ja) * | 2012-04-27 | 2013-11-1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76078B2 (ja) * | 2013-11-25 | 2017-08-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06166B2 (ja) * | 2013-12-24 | 2017-10-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205942253U (zh) * | 2016-08-08 | 2017-02-08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
2016
- 2016-08-13 CN CN201620878922.7U patent/CN205942253U/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8-02 WO PCT/CN2017/095539 patent/WO201802848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28483A1 (zh) * | 2016-08-08 | 2018-02-15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WO2021143623A1 (zh) * | 2020-01-17 | 2021-07-22 | 珠海奔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028483A1 (zh) | 2018-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942253U (zh) |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376691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9729689A (zh) |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 |
US20130050385A1 (en) | Printer | |
CN102725699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5014973A (zh) | 智能挤出机、智能3d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 |
CN108427247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04276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heat transmission | |
EP2610689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324778B (zh) | 具有外部空气循环室的成像设备 | |
CN102189311B (zh) | 电源装置 | |
JP4890935B2 (ja) | 排熱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11082184A (zh) | 储能箱温控系统 | |
CN10571775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518091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204761561U (zh) | 摄像机 | |
US1105478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duct | |
CN203232244U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2007141660A (ja) | 電池パックの充電システム | |
JP200402080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EP2680056B1 (en) |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 |
CN207442956U (zh) | 一种散热手机外壳 | |
US1019144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entilation guides for exhausting air and method associated with the same | |
CN216132086U (zh) | 空调器 | |
CN207973024U (zh) | 一种防磁防热的硒鼓存放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6 Address after: 519060 A, building 3, building 01, 3883 Zhuhai Avenue, Zhuhai,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60 Area A, 7th Floor, Building 01, No. 3883, Zhuhai Avenue,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