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790469B -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90469B
CN113790469B CN202110992450.3A CN202110992450A CN113790469B CN 113790469 B CN113790469 B CN 113790469B CN 202110992450 A CN202110992450 A CN 202110992450A CN 113790469 B CN113790469 B CN 113790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valve
heat storage
cold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24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90469A (zh
Inventor
王进仕
刘伟奇
薛凯
严俊杰
刘明
韩小渠
种道彤
赵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924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90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90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0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90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90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02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with forced circulation, e.g. by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19/00Details
    • F24D19/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D19/10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 F24D19/100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 F24D19/101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ing systems for central heating using a valve or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0Feed-line arrangements, e.g. providing for heat-accumulator tanks, expansion tanks ; Hydraulic components of a central heat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DDOMESTIC- OR SPACE-HEATING SYSTEMS, e.g.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ELEMENTS OR COMPONENTS THEREFOR
    • F24D3/00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 F24D3/18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using hea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3Exclusively-fluid system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02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passages in which heat is transferred to the coolant; Coolant flow control devices
    • G21C15/14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passages in which heat is transferred to the coolant; Coolant flow control devices from headers; from joints in duct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CNUCLEAR REACTORS
    • G21C15/00Cool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pressure vessel containing the core; Selection of specific coolants
    • G21C15/24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 G21C15/243Promoting flow of the coolant for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系统定容优化方法,该系统包括低温供热堆、换热器、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吸收式制冷机、燃气锅炉和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等。在用户侧日内冷/热负荷较低的时刻以及非供热供冷时期,分别利用热水储热罐以及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储存低温供热堆输出的多余热量,然后在日内冷/热负荷较高的时刻以及供热供冷期冷/热负荷较高的时期进行释放,同时兼顾了冷热负荷在不同季节和日内不同时刻的变化特性,实现了日内以及跨季节的储热调峰。本发明实现了热源供给侧与冷热负荷需求侧的精确匹配,不仅保证了机组的高效灵活运行,还降低了系统的初始投资。

Description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大幅增加。目前我国城市冬季供暖大多采用燃煤热电联产、区域燃煤锅炉的方式,而燃烧煤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氮硫化物、粉尘颗粒物,使得北方地区冬季深受雾霾困扰,严重危害人民出行安全和身体健康。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系统将继续加快清洁低碳转型。核能具有生产过程不排放温室气体、全寿期碳排放量小、能量密度高、无间歇性等优点,在双碳目标下,核能综合利用将有更多的发展机遇。相比于其他供暖方式,核能供热具有清洁低碳、运行稳定、经济可行等多重优势,是当前不可多得、可实现替代一次能源,满足大规模集中供暖基本负荷需求的重要供热形式。低温供热堆作为一种核能供热形式,具有可靠性高、技术成熟、系统简单、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将其用于居民供热,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由于居民采暖热负荷存在季节波动性和日夜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即在采暖季的不同时期以及同一天的不同时刻,采暖热负荷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鉴于采暖热负荷存在周期性变化的时变特性,需要热负荷供给侧频繁调节出力大小,而低温供热堆为了保证运行的安全稳定,不宜频繁调节堆芯输出功率。为了有效解决供热堆与热负荷供需之间的矛盾,需要增加日内储热调峰装置以及跨季节储热调峰装置,分别实现日内调峰以及跨季节调峰。
此外,供热堆若只用于供热,其设备年利用小时数有限,而且需要考虑非供热季的余热排出问题,可考虑在夏季使用供热堆的热水驱动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供冷,从而实现供热堆的综合运用。由于用户侧的冷负荷需求也具有时变特性,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储热装置进行供冷调峰。
在设计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时,由于供热堆初始投资费用较高,且冷热负荷存在峰谷值,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冷热负荷情况来为机组各设备选取合适的容量,从而获得经济性最佳的系统配置,所以对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进行定容优化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供热堆年利用时长低、需求侧冷热负荷具有时变特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系统定容优化方法。在非供暖季以及非供冷季,供热堆三回路输出的热量通过地埋管装置进行跨季节储热。在夏季供冷初末期,供冷负荷较低时,供热堆部分功率运行即可满足用户端的冷负荷需求,此时只需要进行日内调峰供冷;在夏季供冷高峰期,供热堆满负荷运行都满足不了用户端冷负荷需求的时候,还需要根据用户不同时期的冷负荷需求,同时进行跨季节调峰以及日内调峰。在冬季供热初末期,供热负荷较低时,供热堆部分功率运行即可满足用户端的热负荷需求,此时只需要进行日内调峰供热;在冬季供热高峰期,供热堆满负荷运行满足不了用户端冷负荷需求的时候,需要根据用户实际热负荷需求,同时进行跨季节调峰以及日内调峰。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满足极端工况的供热供冷需求,同时增加备用热源,系统同时配备了燃气锅炉参与调峰,燃气锅炉的烟气余热仍然可用于驱动地源吸收式热泵,为用户供给热水,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本发明提出的储热调峰冷热联供系统,不仅可以降低系统初始投资,还可实现供热堆的高效综合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包括低温供热堆1、第一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第二循环水泵4、第二换热器5、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循环水泵9、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阀门13、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六循环水泵19、第九阀门20、吸收式制冷机2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第七循环水泵24、第十二阀门25、第十三阀门26、燃气锅炉27、旁路阀门28、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29和采暖热用户30;
所述低温供热堆1一回路的热侧出口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一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热侧入口相连通,将热量传输给二回路,第一换热器3二回路的热侧出口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二循环水泵4、第二换热器5热侧入口相连通,将热量传输给三回路,第二换热器5三回路的热侧出口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相连通;第四循环水泵12出口分为四路,第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五阀门13和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热侧入口相连通;第二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二阀门8和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热侧入口相连通;第三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十阀门22和采暖热用户30进口相连通;第四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八阀门18、第六循环水泵19和吸收式制冷机21进口相连通;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出口通过第一阀门7与第二换热器5冷侧入口相连通,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热侧出口通过第三阀门10、第三循环水泵9与采暖热用户30进口相连通;
采暖热用户30出口、吸收式制冷机21出口分别通过第十一阀门23、第九阀门20与三回路的冷侧回水相连通;三回路的冷侧回水分为四路,第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十二阀门25和燃气锅炉27冷侧入口相连通;第二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一阀门7和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入口相连通;第三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七阀门17和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冷侧入口相连通;第四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换热器5冷侧进口相连通;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热侧出口依次通过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燃气锅炉27冷侧出口依次通过第十三阀门26、第七循环水泵24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燃气锅炉27烟气出口连通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29。
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的运行方法,在对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时,第四循环水泵12出口热水通过第二阀门8进入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热侧入口,进行储热,同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出口有同等容积的冷水通过第一阀门7流出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然后流向第二换热器5冷侧入口;在对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放热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储存的热水依次通过第三阀门10、第三循环水泵9与三回路热侧供水汇合,然后输送到用户侧进行放热,实现供热或者供冷,同时三回路冷侧回水有同等容积的冷水通过第一阀门7返回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入口。
在使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储热时,第四循环水泵12出口热水通过第五阀门13进入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与土壤进行换热,将热量储存在地埋管周围的土壤中,然后放过热的冷水通过第七阀门17返回三回路冷水侧;在使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放热时,三回路冷侧回水通过第七阀门17进入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吸热升温后,依次通过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然后进行供热或者供冷。
所述三回路冷侧回水通过第十二阀门25进入燃气锅炉27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依次通过第十三阀门26、第七循环水泵24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然后进行供热或者供冷,同时三回路冷侧有同等容积的冷水通过第十二阀门25返回燃气锅炉27。另一方面,燃气锅炉产生的烟气温度可达120℃—180℃,这部分余热可用来驱动地源吸收式热泵29,制取满足生活要求的中低温热水。
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的定容优化方法,根据供热供冷区域的各用户类型,结合用户所处区域的历年气象资料,从而得到统计规律下的每日以及逐时冷热负荷变化特性。根据得到的用户冷热负荷变化特性,可对系统的各设备容量进行初步的配置。在已知低温供热堆1、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燃气锅炉27、吸收式制冷机21等各设备初始投资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的前提下,结合年值费用法以及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多种经济性评价指标,使用智能算法对整个系统优化分析,从而得到经济性最佳的系统配置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通过日内调峰储热罐和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分别进行日内储热调峰、跨季节储热调峰,同时兼顾了冷热负荷在不同季节和日内不同时刻的变化特性,实现了热源供给侧与冷热负荷需求侧的精确匹配,不仅保证了机组的高效灵活运行,还降低了系统的初始投资。相比常规的热水储热罐,使用地埋管进行大规模跨季节储热的成本更低,使用地埋管进行跨季节调峰可大幅提高系统经济性。本发明使用燃气锅炉进行参与冷热负荷的调峰,可提高整个冷热联供系统的可靠性,而且烟气余热利用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设计供热堆冷热联产系统时,本发明提出的定容优化方法可获得经济性最佳的系统配置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述,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包括低温供热堆1、第一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第二循环水泵4、第二换热器5、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循环水泵9、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阀门13、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六循环水泵19、第九阀门20、吸收式制冷机2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第七循环水泵24、第十二阀门25、第十三阀门26、燃气锅炉27、旁路阀门28、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29和采暖热用户30;
在非供暖季以及非供冷季,打开第四阀门11、第五阀门13、第七阀门17、第四循环水泵12,低温供热堆三回路热侧供水依次通过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阀门13进入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中,将热量全部储存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周围的土壤中,放过热的冷水通过第七阀门17返回三回路冷水侧。
在夏季供冷初末期,供冷负荷较低时,低温供热堆部分功率运行即可满足用户端的冷负荷需求,此时只需要进行日内调峰供冷。在夜晚冷负荷较低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第六循环水泵19,三回路热侧供水分成两路,一路流向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一路流向吸收式制冷机21进行制冷;在白天冷负荷较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关闭第二阀门8,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第六循环水泵19,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与三回路热侧供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吸收式制冷机21进行制冷。
在夏季供冷高峰期,供热堆满负荷运行都满足不了用户端冷负荷需求的时候,需要根据用户在供冷季不同时期的冷负荷需求,同时进行跨季节调峰以及日内调峰。在夜晚冷负荷较低时,开启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第六循环水泵19,此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放热;在白天冷负荷较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第六循环水泵19,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以及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吸收土壤储存热量的热水与三回路热侧供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吸收式制冷机21进行制冷,从而实现了系统供冷的日内调峰以及跨季节调峰。
在冬季供热初末期,供热负荷较低时,供热堆部分功率运行即可满足用户端的热负荷需求,此时只需要进行日内调峰供热。在白天热负荷较低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三回路热侧供水分成两路,一路流向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一路流向采暖热用户30进行供热;在夜晚热负荷较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关闭第二阀门8,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与三回路热侧供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采暖热用户30进行供热。
在冬季供热高峰期,供热堆满负荷运行都满足不了用户端冷负荷需求的时候,需要根据用户实际热负荷需求,同时进行跨季节调峰以及日内调峰。在白天热负荷较低时,开启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此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放热;在夜晚热负荷需求较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以及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吸收了土壤热量的热水与三回路供水侧热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采暖热用户30进行供热,同时实现了日内供热调峰以及跨季节供热调峰。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满足极端工况的供热供冷需求,同时增加备用热源,系统同时配备了燃气锅炉参与供热供冷调峰。在使用燃气锅炉27进行调峰时,三回路冷侧回水通过第十二阀门25进入燃气锅炉27加热升温,然后依次通过第十三阀门26、第七循环水泵24与三回路热侧供水汇合,然后进行供热或供冷。此外,燃气锅炉的烟气余热仍然可用于驱动地源吸收式热泵,为用户供给热水,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Claims (6)

1.一种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供热堆(1)、第一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第二循环水泵(4)、第二换热器(5)、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三循环水泵(9)、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阀门(13)、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六循环水泵(19)、第九阀门(20)、吸收式制冷机(2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第七循环水泵(24)、第十二阀门(25)、第十三阀门(26)、燃气锅炉(27)、旁路阀门(28)、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29)和采暖热用户(30);
所述低温供热堆(1)一回路的热侧出口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一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热侧入口相连通,将热量传输给二回路,第一换热器(3)二回路的热侧出口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二循环水泵(4)、第二换热器(5)热侧入口相连通,将热量传输给三回路,第二换热器(5)三回路的热侧出口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相连通;第四循环水泵(12)出口分为四路,第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五阀门(13)和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热侧入口相连通;第二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二阀门(8)和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热侧入口相连通;第三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十阀门(22)和采暖热用户(30)进口相连通;第四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八阀门(18)、第六循环水泵(19)和吸收式制冷机(21)进口相连通;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出口通过第一阀门(7)与第二换热器(5)冷侧入口相连通,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热侧出口通过第三阀门(10)、第三循环水泵(9)与采暖热用户(30)进口相连通;
采暖热用户(30)出口、吸收式制冷机(21)出口分别通过第十一阀门(23)、第九阀门(20)与三回路的冷侧回水相连通;三回路的冷侧回水分为四路,第一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十二阀门(25)和燃气锅炉(27)冷侧入口相连通;第二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一阀门(7)和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入口相连通;第三路通过连接管依次与第七阀门(17)和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冷侧入口相连通;第四路通过连接管与第二换热器(5)冷侧进口相连通;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热侧出口依次通过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燃气锅炉(27)冷侧出口依次通过第十三阀门(26)、第七循环水泵(24)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燃气锅炉(27)烟气出口连通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对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时,第四循环水泵(12)出口热水通过第二阀门(8)进入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热侧入口,进行储热,同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出口有同等容积的冷水通过第一阀门(7)流出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然后流向第二换热器(5)冷侧入口;在对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放热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储存的热水依次通过第三阀门(10)、第三循环水泵(9)与三回路热侧供水汇合,然后输送到用户侧进行放热,实现供热或者供冷,同时三回路冷侧回水有同等容积的冷水通过第一阀门(7)返回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冷侧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储热时,第四循环水泵(12)出口热水通过第五阀门(13)进入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与土壤进行换热,将热量储存在地埋管周围的土壤中,然后放过热的冷水通过第七阀门(17)返回三回路冷水侧;在使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放热时,三回路冷侧回水通过第七阀门(17)进入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吸热升温后,依次通过第六阀门(15)、第五循环水泵(16)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然后进行供热或者供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三回路冷侧回水通过第十二阀门(25)进入燃气锅炉(27)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水依次通过第十三阀门(26)、第七循环水泵(24)与三回路热侧供水相连通,然后进行供热或者供冷,同时三回路冷侧有同等容积的冷水通过第十二阀门(25)返回燃气锅炉(27);另一方面,燃气锅炉(27)产生的烟气温度达120℃—180℃,这部分余热用来驱动烟气型地源吸收式热泵(29),制取满足生活要求的中低温热水。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非供暖季以及非供冷季,打开第四阀门(11)、第五阀门(13)、第七阀门(17)、第四循环水泵(12),低温供热堆三回路热侧供水依次通过第四阀门(11)、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阀门(13)进入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中,将热量全部储存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周围的土壤中,放过热的冷水通过第七阀门(17)返回三回路冷水侧;
在夏季供冷初末期,供冷负荷低时,低温供热堆部分功率运行即能满足用户端的冷负荷需求,此时只需要进行日内调峰供冷;在夜晚冷负荷低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第六循环水泵(19),三回路热侧供水分成两路,一路流向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一路流向吸收式制冷机(21)进行制冷;在白天冷负荷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关闭第二阀门(8),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第六循环水泵(19),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与三回路热侧供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吸收式制冷机(21)进行制冷;
在夏季供冷高峰期,供热堆满负荷运行都满足不了用户端冷负荷需求时,需要根据用户在供冷季不同时期的冷负荷需求,同时进行跨季节调峰以及日内调峰;在夜晚冷负荷低时,开启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第六循环水泵(19),此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放热;在白天冷负荷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八阀门(18)、第九阀门(20),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第六循环水泵(19),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以及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吸收土壤储存热量的热水与三回路热侧供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吸收式制冷机(21)进行制冷,实现系统供冷的日内调峰以及跨季节调峰;
在冬季供热初末期,供热负荷低时,供热堆部分功率运行即能满足用户端的热负荷需求,此时只需要进行日内调峰供热;在白天热负荷低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三回路热侧供水分成两路,一路流向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一路流向采暖热用户(30)进行供热;在夜晚热负荷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关闭第二阀门(8),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与三回路热侧供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采暖热用户(30)进行供热;
在冬季供热高峰期,供热堆满负荷运行都满足不了用户端冷负荷需求时,需要根据用户实际热负荷需求,同时进行跨季节调峰以及日内调峰;在白天热负荷低时,开启第一阀门(7)、第二阀门(8)、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开启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此时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进行储热,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进行放热;在夜晚热负荷需求高时,打开第一阀门(7)、第三阀门(10)、第四阀门(11)、第六阀门(15)、第七阀门(17)、第十阀门(22)、第十一阀门(23),开启第三循环水泵(9)、第四循环水泵(12)、第五循环水泵(16),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将储存的热水以及在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吸收了土壤热量的热水与三回路供水侧热水进行汇合,汇合之后的热水供给采暖热用户(30)进行供热,同时实现了日内供热调峰以及跨季节供热调峰;
在使用燃气锅炉进行调峰时,三回路冷侧回水通过第十二阀门(25)进入燃气锅炉(27)加热升温,然后依次通过第十三阀门(26)、第七循环水泵(24)与三回路热侧供水汇合,然后进行供热或供冷;此外,燃气锅炉的烟气余热仍然能用于驱动地源吸收式热泵,为用户供给热水,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的定容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供热供冷区域的各用户类型,结合用户所处区域的历年气象资料,从而得到统计规律下的每日以及逐时冷热负荷变化特性;根据得到的用户冷热负荷变化特性,对系统的各设备容量进行初步的配置;在已知低温供热堆(1)、日内储热热水储热罐(6)、跨季节储热地埋管装置(14)、燃气锅炉(27)、吸收式制冷机(21)各设备初始投资费用、运行维护费用的前提下,结合年值费用法以及动态投资回收期多种经济性评价指标,对整个系统优化分析,从而得到经济性最佳的系统配置方案。
CN202110992450.3A 2021-08-27 2021-08-27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13790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2450.3A CN113790469B (zh) 2021-08-27 2021-08-27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2450.3A CN113790469B (zh) 2021-08-27 2021-08-27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0469A CN113790469A (zh) 2021-12-14
CN113790469B true CN113790469B (zh) 2022-08-05

Family

ID=7887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2450.3A Active CN113790469B (zh) 2021-08-27 2021-08-27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904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83308A (zh) * 2022-07-22 2022-10-14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余热利用热网储放热调节系统
CN115727384B (zh) * 2022-11-07 2024-02-06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实现热电机组调峰和跨季节蓄热的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FR3143826A1 (fr) 2022-12-20 2024-06-21 Commissariat A L'energie Atomique Et Aux Energies Alternatives Installation comprenant au moins un réacteur nucléaire et une fosse de stockage thermique agencée au moins en partie au-dessus du réacteur et reliée à un réseau de chaleu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16343A1 (de) * 2010-04-07 2011-10-13 Fachhochschule München Vorrichtung zur Wärmeversorgung von Gebäuden
CN104697238B (zh) * 2015-02-12 2017-01-11 清华大学 适于主动配电网的蓄能型热电冷联供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4864632B (zh) * 2015-06-12 2017-05-24 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联供与地源热泵耦合供能系统
KR101775024B1 (ko) * 2016-09-09 2017-09-04 주식회사 제이앤지 지열, 태양열 및 폐열 에너지 융합 시스템
CN109538354A (zh) * 2018-12-20 2019-03-29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多储能模式的区域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及运行模式
KR102161125B1 (ko) * 2019-02-28 2020-09-29 주식회사 제이앤지 지능형 이중 열교환 방식의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0671840B (zh) * 2019-10-10 2021-02-09 北京建筑大学 基于液化天然气气化冷能的热电冷联供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2197325A (zh) * 2020-10-05 2021-01-0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余热回收的热电调峰一体化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90469A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90469B (zh) 具备储热调峰功能的供热堆冷热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2209817U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
CN101403521B (zh)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
CN104006574A (zh) 一种复合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CN102331110A (zh)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区域热电冷联合能源系统及其方法
CN106500399A (zh) 一种蓄能式热泵或空调
CN101832682A (zh) 储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1187827Y (zh) 双向热泵太阳能供热系统
CN114278974A (zh) 光电互补的多级加热闪蒸压缩型和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
CN102102884A (zh) 一种季节性蓄热的供热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1526241B (zh) 双向热泵太阳能供热系统
CN110307612A (zh) 一种用于农业温室的综合供能系统和供能方法
CN201973776U (zh) 一种季节性蓄热的供热系统
CN201672587U (zh) 热泵耦合热电联产的供暖系统
CN210568833U (zh) 一种热电联供式供热系统
CN110594839A (zh) 热电联供式供热系统及供热方法
CN201991610U (zh) 小型内燃机冷热电联供模块化集成系统
CN110762664A (zh) 一种基于pvt结合跨季节蓄热和露点蒸发冷却的装置、空调
CN201314661Y (zh)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与地源热泵耦合联供系统
CN206488341U (zh) 多能源互补智能控制暖通系统
CN106839217B (zh) 脱电独立运行复合式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977002U (zh) 一种单供暖地源热泵系统
CN1603722A (zh) 采用蒸汽压缩式电热泵的户式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CN105180516B (zh) 一种蓄能补偿式热泵
CN117889583A (zh) 一种间膨式pvt辅助地源热泵系统及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