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7137B -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47137B CN111947137B CN202010878126.4A CN202010878126A CN111947137B CN 111947137 B CN111947137 B CN 111947137B CN 202010878126 A CN202010878126 A CN 202010878126A CN 111947137 B CN111947137 B CN 1119471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ondary air
- nozzle
- boiler
- coal powder
- oil second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7/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 F23C7/002—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air supply the air being submitted to a rotary or spinning mo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3/00—Construction of valves or dampers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本发明涉及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W火焰锅炉压负荷能力不足,锅炉的最低负荷仅能维持在满负荷的50%左右,低负荷运行时稳燃效果不好的问题,上炉膛、下炉膛、前墙和后墙构成炉体,多个旋风筒燃烧器呈直线排列分别安装在上炉膛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呈直线排列活动连接安装在上炉膛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靠近一个旋风筒燃烧器对应设置,每个调节拉杆安装在一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内安装有一个点火油枪和一个乏气喷口。本发明属于锅炉燃烧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具体涉及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背景技术
W火焰锅炉是中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北非和西欧等地区引进的一种专为燃用贫煤和无烟煤等低挥发分难燃煤种而设计的电站锅炉。由于无烟煤和贫煤的岩相结构紧密而稳定,孔隙率小,反应性较低,在实际燃用中,往往存在着火难、稳定燃烧难和燃尽难的问题,需要较高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煤粉燃尽时间较长。当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由于送入炉内的燃料量较少,一次风和二次风随之减少,热风温度下降。炉内的含氧量相对较多,加上汽化潜热增加,炉内的热负荷和炉膛温度较低。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将进一步变差,甚至引起灭火。因此,相对其它燃煤电站锅炉,W火焰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煤粉气流着火和稳定燃烧能力更弱。
实际生产表明,对于W火焰锅炉,在保证锅炉稳定运行的条件下,锅炉的最低负荷仅能维持在满负荷的50%左右,远远无法达到政府的相关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灵活性调峰技术的W火焰锅炉,提升锅炉的调峰能力,适应当前中国能源环境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W火焰锅炉低负荷能力不足,锅炉的最低负荷仅能维持在满负荷的50%左右,低负荷运行时稳燃效果不好的问题,进而提供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它包括上炉膛、下炉膛、前墙、后墙、多个旋风筒燃烧器、多个点火油枪和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旋风筒燃烧器包括多个乏气喷口和多个调节拉杆;
上炉膛、下炉膛、前墙和后墙构成炉体,多个旋风筒燃烧器呈直线排列分别安装在上炉膛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呈直线排列活动连接安装在上炉膛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靠近一个旋风筒燃烧器对应设置,每个调节拉杆安装在一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内安装有一个点火油枪和一个乏气喷口。
所述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
锅炉启动时,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开启,通过调节拉杆调节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的中轴线与对应浓煤粉喷口中轴线所成角度调整为10°-15°,油二次风进入炉膛供给点火油枪点火,此时油枪出力约为15t/h,油火焰对冷炉进行加热,炉膛烟气温度到1050℃~1150℃,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气流进入旋风筒燃烧器,在旋风筒燃烧器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喷口喷入炉膛,淡煤粉气流向上进入乏气管道并最终通过乏气喷口喷入炉膛,油火焰呈10°~15°角与浓煤粉气流相遇,点火成功,在油火焰的助燃下,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负荷逐渐升高,当锅炉负荷达到50%以后,油二次风门关闭,停止油枪喷油,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仍与浓煤粉喷口呈10°~15°夹角布置。
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占入炉总风率的20~22%。锅炉满负荷运行时,一次风煤粉气流均风速约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单位为kg(煤粉)/kg(空气),
锅炉在50%负荷至满负荷区间运行时,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和乏气喷口的乏气挡板一直完全关闭,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中轴线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负荷向20%负荷降低时,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减小,可调油二次风喷口逐渐打开,其开度增加值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通过控制调节拉杆转动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中轴线所成角度数值不断减小,角度减小幅度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
炉20%超低负荷运行时,乏气喷口的乏气挡板完全打开,浓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18.5~25.9%,淡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74.1~81.5%,浓、淡煤粉气流风速均为5~7m/s左右,浓煤粉气流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单位为kg(煤粉)/kg(空气),调节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中轴线平行布置,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喷口距离为L,油二次风喷口直径为d,满足L与d的比值为0.6:1~1.6:1,保证浓煤粉气流在离开浓煤粉喷口5500~600mm位置处着火,油二次风速23~26m/s。
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结束后,需要升负荷,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增加,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和乏气喷口的乏气挡板逐渐关闭,其开度减小值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通过控制调节拉杆转动可调油二次风,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中轴线所成角度数值不断增加,角度增加幅度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当负荷升至50%负荷后,可调油二次风喷口完全关闭,可调油二次风与浓煤粉喷口5呈10°-15°夹角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保证低负荷下煤粉气流的下冲深度。
原W火焰锅炉结构下,浓煤粉气流自身既要保证及时着火,又要实现火焰的大深度下冲。满负荷条件下浓煤粉气流速度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煤粉浓度低,速度高,不利于煤粉气流着火,但满负荷条件下,炉膛温度为1600℃-1700℃,炉膛温度高,仍可以实现锅炉的稳定运行。在50%负荷左右,浓煤粉气流速度降低为22~25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3:1~0.5:1,虽然相对于满负荷,炉膛温度下降,但炉膛温度仍高达为1400℃-1450℃,仍可以实现锅炉的稳定运行。在20%超低负荷,炉膛温度又进一步下降,一般为1150℃-1250℃,煤粉火焰的传播速度已降至8m/s左右。为了实现火焰的大深度下冲,浓煤粉气流风速依旧保持22~25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15:1~0.3:1,以下原因导致浓煤粉气流难以着火:1、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15:1~0.3:1,着火温度约为1000℃。煤粉浓度低,着火温度高,需要的着火热多。2浓煤粉气流风速依旧保持22~25m/s,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短,炉膛温度仅为1150℃-1250℃,难以将浓煤粉气流加热到着火温度。3实现稳定燃烧的必要条件:着火区域的煤粉气流速度要等于或低于煤粉火焰的传播速度。浓煤粉气流风速依旧保持22~25m/s,在浓煤粉气流出口500-600mm着火距离内,远高于8m/s左右的煤粉火焰传播速度。因此,浓煤粉气流的高风速,满足了火焰的大深度下冲要求,但不能实现20%超低负荷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稳燃。为了满足20%超低负荷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稳燃的需求,原结构下将浓煤粉气流速度降至5~7m/s。由于浓煤粉气流速度太低,动量小,浓煤粉气流自身的下冲深度大幅度减小,浓煤粉气流在下炉膛的停留时间短,燃烧释放的热量少,此时下炉膛的烟气温度会降至1000℃以下,难以维持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燃烧。因此,浓煤粉气流的低风速,难以满足火焰的大深度下冲要求,使炉膛的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无法实现20%超低负荷稳燃。因而,原结构下,浓煤粉气流自身既要保证及时着火,又要实现火焰的大深度下冲,无法实现20%超低负荷稳燃。
本发明在20%超低负荷下煤粉气流速度为5~7m/s,下冲动量小,下冲深度小。油二次风速度为23~26m/s,速度高,动量大。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与浓煤粉喷口5平行布置,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与浓煤粉喷口5距离L与油二次风喷口直径d,满足L与d的比值为0.6:1~1.6:1,浓煤粉气流自喷口喷出500~600mm时开始与油二次风混合并在油二次风的携带下下行,保证了火焰的下冲深度。火焰下冲深度大,下冲至冷灰斗附近然后转折向上,浓煤粉气流在下炉膛的停留时间长,燃烧时间长,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从而保证了下炉膛具有较高的烟气温度,较高的烟气温度有利于浓煤粉气流着火。因此,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平行布置,保证了火焰的下冲深度。
本发明可以保证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原因如下:1、浓煤粉气流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煤粉浓度越高,着火温度越低,约为600℃左右,相对于原结构,着火温度下降400℃左右,有利于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2、浓煤粉气流速度为5~7m/s,相对于浓煤粉气流速度为20~25m/s时,浓煤粉气流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延长了4倍左右,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越长,煤粉加热的时间越长,单位距离内升温越大,有利于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3、浓煤粉气流速度为5~7m/s,已低于8m/s左右的煤粉火焰传播速度,满足着火区域的煤粉气流速度要等于或低于煤粉火焰传播速度。4浓煤粉气流着火后,油二次风、淡煤粉气流逐渐与浓煤粉气流混合,并供给浓煤粉气流燃烧所需的空气,浓煤粉气流在下炉膛燃烧释放更多的热量,下炉膛温度高,有利于浓煤粉气流着火。
本发明保证了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又实现了火焰具有较大的下冲深度,可实现20%超低负荷稳燃。
2、本发明优化了燃烧器结构,浓煤粉气流置于向火侧,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稳燃。
如图5所示,FW型W火焰锅炉原本结构是乏气喷口布置于近炉膛中心侧,浓煤粉气流喷口布置于下炉膛前、后墙近壁侧。在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淡煤粉气流的阻隔,高温回流区无法直接加热浓煤粉气流,不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稳燃。此外,淡煤粉气流和浓煤粉气流采用分离布置。淡煤粉气流无高温热源引燃,着火困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将乏气喷口8布置在可调油二次风7内部。采用本发明后浓煤粉气流直面炉膛高温区,受炉内高温区的预热作用,浓煤粉气流的温度迅速升高,达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大幅度减少。同时,由于乏气喷口8布置在可调油二次风7的内部。浓煤粉气流着火后迅速形成高温热源包裹在淡煤粉气流周围从而预热并迅速点燃淡煤粉气流,最终实现整个煤粉气流的着火和燃烧。
3.不影响高负荷、50%左右低负荷运行方式。
高负荷及50%左右低负荷状态下,通过关闭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并将油二次风喷口恢复至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可完全恢复传统锅炉的运行模式。满负荷条件下浓煤粉气流风速约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在50%负荷左右,浓煤粉气流速度降低为22~25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3:1~0.5:1,不影响锅炉的稳定高效运行。
4.调节手段可靠,可平稳实现大范围升降负荷
原结构下,仅通过调节浓煤粉气流速度实现负荷的升降,调节手段单一,仅能实现50%-100%负荷范围的运行,难以满足灵活性调峰的要求。本发明通过调节油二次风和乏气挡板、可调油二次风7与浓煤粉喷口5的夹角,实现20%-100%负荷范围的运行,满足灵活性调峰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低负荷下运行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示意图。
图3是燃烧器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在高负荷下运行示意图。
图5是传统FW型W火焰锅炉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10、前墙、后墙、多个旋风筒燃烧器2、多个点火油枪6和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旋风筒燃烧器2包括多个乏气喷口8和多个调节拉杆9;
上炉膛1、下炉膛10、前墙和后墙构成炉体,多个旋风筒燃烧器2呈直线排列分别安装在上炉膛1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呈直线排列活动连接安装在上炉膛1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靠近一个旋风筒燃烧器2对应设置,每个调节拉杆9安装在一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内安装有一个点火油枪6和一个乏气喷口8。且前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位于旋风筒燃烧器2和前墙之间,后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位于旋风筒燃烧器2和后墙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它还包括多个支撑杆3和多个套管4,每个套管4套装在一个支撑杆3上,每个旋风筒燃烧器2的外壁与支撑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支撑杆3上的套管4与旋风筒燃烧器2对应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顶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旋风筒燃烧器2浓煤粉出口通过浓煤粉喷口5与上炉膛1连通,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中轴线绕套管4的中心线转动,旋风筒燃烧器2的外壁与支撑杆3的两端刚性连接,所述乏气喷口8横截面面积是浓煤粉喷口5横截面面积的2.9~4.4倍,其它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它还包括多组二次风喷口11,多组二次风喷口11均布安装在前墙上,多组二次风喷口11均布安装在后墙上,其它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内乏气喷口8靠近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侧壁安装在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内,其它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绕支撑杆3转动连接,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中轴线与对应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为a,a的取值范围为0-25°。调节拉杆9调节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使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中轴线与对应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在0-25°之间调节,其它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每个调节拉杆9与外部控制机构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结构控制调节拉杆9进而调整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转动。其它方法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锅炉启动时,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开启,通过调节拉杆9调节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中轴线与对应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调整为10°-15°,油二次风进入炉膛供给点火油枪6点火,此时油枪出力约为15t/h,油火焰对冷炉进行加热,炉膛烟气温度到1050℃~1150℃,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气流进入旋风筒燃烧器2,在旋风筒燃烧器2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喷口5喷入炉膛,淡煤粉气流向上进入乏气管道并最终通过乏气喷口8喷入炉膛,油火焰呈10°~15°角与浓煤粉气流相遇,点火成功,在油火焰的助燃下,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负荷逐渐升高,当锅炉负荷达到50%以后,油二次风门关闭,停止油枪喷油,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仍与浓煤粉喷口5呈10°~15°夹角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占入炉总风率的20~22%。锅炉满负荷运行时,一次风煤粉气流均风速约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单位为kg(煤粉)/kg(空气),
锅炉在50%负荷至满负荷区间运行时,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和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一直完全关闭,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负荷向20%负荷降低时,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减小,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逐渐打开,其开度增加值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通过控制调节拉杆9转动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数值不断减小,角度减小幅度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时,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完全打开,浓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18.5~25.9%,淡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74.1~81.5%,浓、淡煤粉气流风速均为5~7m/s左右,浓煤粉气流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单位为kg(煤粉)/kg(空气),调节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平行布置,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与浓煤粉喷口5距离为L,油二次风喷口直径为d,满足L与d的比值为0.6:1~1.6:1,保证浓煤粉气流在离开浓煤粉喷口5500~600mm位置处着火,油二次风速23~26m/s。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结束后,需要升负荷,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增加,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和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逐渐关闭,其开度减小值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通过控制调节拉杆9转动可调油二次风7,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数值不断增加,角度增加幅度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当负荷升至50%负荷后,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完全关闭,可调油二次风7与浓煤粉喷口5呈10°-15°夹角布置。
Claims (8)
1.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10)、前墙、后墙、多个旋风筒燃烧器(2)、多个点火油枪(6)和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支撑杆(3)和多个套管(4),旋风筒燃烧器(2)包括多个乏气喷口(8)和多个调节拉杆(9);
上炉膛(1)、下炉膛(10)、前墙和后墙构成炉体,多个旋风筒燃烧器(2)呈直线排列分别安装在上炉膛(1)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多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呈直线排列活动连接安装在上炉膛(1)的前炉拱和后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靠近一个旋风筒燃烧器(2)对应设置,每个调节拉杆(9)安装在一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内安装有一个点火油枪(6)和一个乏气喷口(8),前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位于旋风筒燃烧器(2)和前墙之间,后炉拱上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位于旋风筒燃烧器(2)和后墙之间,每个套管(4)套装在一个支撑杆(3)上,每个旋风筒燃烧器(2)的外壁与支撑杆(3)的两端固定连接,且支撑杆(3)上的套管(4)与旋风筒燃烧器(2)对应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顶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旋风筒燃烧器(2)浓煤粉出口通过浓煤粉喷口(5)与上炉膛(1)连通,所述乏气喷口(8)横截面面积是浓煤粉喷口(5)横截面面积的2.9~4.4倍,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绕支撑杆(3)转动连接,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中轴线与对应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为a,a的取值范围为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组二次风喷口(11),多组二次风喷口(11)均布安装在前墙上,多组二次风喷口(11)均布安装在后墙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内乏气喷口(8)靠近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侧壁安装在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的自稳燃W火焰锅炉,其特征在于:每个调节拉杆(9)与外部控制机构连接,通过外部控制结构控制调节拉杆(9)进而调整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转动。
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其特征在于:
锅炉启动时,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开启,通过调节拉杆(9)调节每个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的中轴线与对应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调整为10°-15°,油二次风进入炉膛供给点火油枪(6)点火,此时油枪出力为15t/h,油火焰对冷炉进行加热,炉膛烟气温度1050℃~1150℃,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气流进入旋风筒燃烧器(2),在旋风筒燃烧器(2)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喷口(5)喷入炉膛,淡煤粉气流向上进入乏气管道并最终通过乏气喷口(8)喷入炉膛,油火焰呈10°~15°角与浓煤粉气流相遇,点火成功,在油火焰的助燃下,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负荷逐渐升高,当锅炉负荷达到50%以后,油二次风门关闭,停止油枪喷油,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仍与浓煤粉喷口(5)呈10°~15°夹角布置。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占入炉总风率的20~22%,锅炉满负荷运行时,一次风煤粉气流均风速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煤粉的单位为kg,空气的单位为kg,
锅炉在50%负荷至满负荷区间运行时,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和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一直完全关闭,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负荷向20%负荷降低时,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减小,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逐渐打开,其开度增加值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通过控制调节拉杆(9)转动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数值不断减小,角度减小幅度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
7.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时,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完全打开,浓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18.5~25.9%,淡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74.1~81.5%,浓、淡煤粉气流风速均为5~7m/s,浓煤粉气流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煤粉的单位为kg,空气的单位为kg,调节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平行布置,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与浓煤粉喷口(5)距离为L,油二次风喷口直径为d,满足L与d的比值为0.6:1~1.6:1,保证浓煤粉气流在离开浓煤粉喷口(5)500~600mm位置处着火,油二次风速23~26m/s。
8.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的自稳燃方法,其特征在于: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结束后,需要升负荷,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增加,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和乏气喷口(8)的乏气挡板逐渐关闭,其开度减小值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通过控制调节拉杆(9)转动可调油二次风(7),将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中轴线与浓煤粉喷口(5)中轴线所成角度数值不断增加,角度增加幅度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当负荷升至50%负荷后,可调油二次风喷口(7)完全关闭,可调油二次风(7)与浓煤粉喷口(5)呈10°-15°夹角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78126.4A CN111947137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78126.4A CN111947137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7137A CN111947137A (zh) | 2020-11-17 |
CN111947137B true CN111947137B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336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78126.4A Active CN111947137B (zh) | 2020-08-27 | 2020-08-27 |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4713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01454A (ja) * | 1992-09-22 | 1994-04-12 | Iseki & Co Ltd | ディーゼル機関の排ガス浄化装置 |
JP2907378B2 (ja) * | 1994-05-30 | 1999-06-21 | 品川白煉瓦株式会社 | トンネルキルンの燃焼用空気制御方法 |
CN1079524C (zh) * | 1995-11-24 | 2002-02-20 | 浙江大学 | 可控浓淡分离旋流煤粉燃烧方法及装置 |
DE19609922B4 (de) * | 1996-03-14 | 2005-09-15 | Robert Bosch Gmbh | Sekundärluftsystemdiagnoseverfahren |
JP3759116B2 (ja) * | 2003-03-28 | 2006-03-22 | 株式会社プランテック | 廃棄物焼却用竪型ごみ焼却炉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912462A (zh) * | 2006-08-23 | 2007-02-14 | 傅宁娟 | 微油冷炉点火和超低负荷稳燃且具有低NOx排放的旋流燃烧器 |
CN100516651C (zh) * | 2007-11-21 | 2009-07-22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w火焰锅炉一次风乏气置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476719B (zh) * | 2009-01-21 | 2010-08-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用于w型火焰炉上的浓淡煤粉气流错列布置的燃烧装置 |
CN102519044A (zh) * | 2011-12-27 | 2012-06-2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垃圾焚烧炉前拱二次风调节装置 |
CN203927901U (zh) * | 2014-04-02 | 2014-11-05 | 武汉燃控科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 | Xc-lnb低氮煤粉旋流燃烧器 |
CN103912895A (zh) * | 2014-04-16 | 2014-07-09 | 华舜天和(北京)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火焰锅炉旋风筒富氧点火装置 |
CN111520705B (zh) * | 2020-04-08 | 2021-07-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布置拱上二次风喷口的乏气后置型w火焰锅炉及配风方法 |
-
2020
- 2020-08-27 CN CN202010878126.4A patent/CN11194713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7137A (zh) | 2020-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680364U (zh) | 中小型工业锅炉用高效低NOx粉煤燃烧器 | |
CN101644431B (zh) | 具有自稳能力的三级配风低NOx煤粉燃烧器 | |
CN102305415B (zh) | 一种富氧环境下的等离子无油点火系统 | |
CN102563624B (zh) | 切圆锅炉燃烧装置及超低氮燃烧方法 | |
CN200968599Y (zh) | 一种低污染自预热粉煤燃烧器 | |
CN101846315B (zh) | 煤粉浓缩装置和包含该煤粉浓缩装置的内燃式煤粉燃烧器 | |
CN201475997U (zh) | 一种具有自稳能力的三级配风低NOx煤粉燃烧器 | |
CN105674257B (zh) | 一种两级可调的水蒸汽等离子体旋流燃烧器 | |
CN201526966U (zh) | 带锥体射流装置的圆形内燃式高炉煤气发电锅炉专用烧嘴 | |
CN111947136B (zh) |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 | |
CN205402704U (zh) | 一种两级可调的水蒸汽等离子体旋流燃烧器 | |
CN206739256U (zh) | 一种单回程wns结构锅炉 | |
CN105605560B (zh) |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 |
CN104154532A (zh) | 中心风环浓缩型旋流燃烧器 | |
CN201606876U (zh) |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 |
CN111947135B (zh) | 一种超低负荷浓煤粉气流自稳燃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 | |
CN205119048U (zh) | 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 | |
CN111947137B (zh) | 油二次风协助着火自稳燃w火焰锅炉及自稳燃方法 | |
CN112460594A (zh) | 分级点火分级配风采用烟气再循环的双燃料燃烧器及锅炉 | |
CN85100050B (zh) | 一种强化型同向射流火焰稳定方法及其燃烧器 | |
CN106989384B (zh) | 一种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 | |
CN104390214A (zh) | 浓缩型双调风旋流燃烧器及燃烧方法 | |
CN205119049U (zh) | 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 | |
CN114353064A (zh) | 低氮焦炉煤气天然气两用燃烧器 | |
CN211204051U (zh) | 一种生活垃圾焚烧炉排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