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301401B -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1401B
CN111301401B CN202010155616.1A CN202010155616A CN111301401B CN 111301401 B CN111301401 B CN 111301401B CN 202010155616 A CN202010155616 A CN 202010155616A CN 111301401 B CN111301401 B CN 1113014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moment
rear wheel
braking forc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556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1401A (zh
Inventor
张焱
胡淳
崔方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15561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01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301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1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1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2Control of vehicle driving stabil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08Active safety systems predicting or avoiding probable or impending collision or attempting to minimise its consequ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包括直线行驶中的汽车如何进行左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和右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利用本发明公开的控制方法进行避障的过程中,将Z轴与左后轮中心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或者将Z轴与右后轮中心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使得力臂Lf或Lr在后轮力矩控制过程中始终保持最大值。在所需同等控制力矩时、有利于减小对后轮施加的制动力,特别有利于在湿滑或结冰的路面等地面附着系数较低的路面条件下发挥作用。在对后轮施加同等作用力的情况下,能够对Z轴产生更大的控制力矩,有利于汽车在躲避前方障碍物时、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

Description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车身稳定系统(简称ESP)包含防抱死制动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和车辆行驶动态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汽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可用于提高汽车在不稳定行驶工况下的行车安全性。
以汽车前后方向为Y轴,汽车左右方向为X轴,以垂直于X轴、Y轴平面的方向为Z轴,以汽车的质心C为坐标原点,组成一个如图5-7所示的三维坐标系;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现有的ESP工作过程如图1-2所示,当汽车向左行驶躲避障碍物时,如图1所示,匀速直线行驶中的汽车状态如步骤G1所示,司机在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5时,会迅速向左猛打方向盘如步骤G2所示,此时前轮向左偏转,ESP介入并对左后轮施加制动力F1,在力臂L1的辅助下,该作用力将对Z轴产生一个逆时针力矩T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汽车处于如步骤G3所示的状态,其中力臂L1是F1的作用线与Z轴之间的距离。当司机发现成功避开障碍物时,向右打方向想控制汽车回到原来行驶车道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左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顺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1,该力矩会使汽车产生甩尾的风险,如步骤G4所示,此时ESP在左前轮上施加制动力F2,在力臂L2的辅助下,制动力F2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2,力矩T2与力矩W1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其中力臂L2是F2的作用线与Z轴之间的距离。当司机发现向右打方向的角度过大,汽车有可能偏离司机原有的预测行驶轨迹,司机即会向左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此时汽车处于如步骤G5所示状态,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F2相对于Z轴的力臂L2会逐渐减小,甚至当F2的作用线与Z轴相交时,力臂L2会变为零,于是力矩T2也会变成零,因此从步骤G4到步骤G5的过程中,即司机在修正方向盘转角的过程中,力矩T2是个逐渐减小的变量,对于克服惯性力矩W1引起的甩尾风险非常不利。最终,在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后,汽车再次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进入如步骤G6所示状态。
图2为汽车向右行驶躲避障碍物时的示意图,匀速直线行驶中的汽车状态如步骤H1所示,司机在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会迅速向右猛打方向盘进入如步骤H2所示状态,此时前轮向右偏转,ESP介入并对右后轮施加制动力F3,在力臂L3的辅助下,该作用力将对Z轴产生一个顺时针力矩T3,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此时汽车处于如步骤H3所示的状态,其中力臂L3是F3的作用线与Z轴之间的距离。当司机发现成功避开障碍物后,即向左打方向想控制汽车回到原来的直线行驶轨迹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右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逆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2,该力矩会使汽车产生甩尾的风险,如步骤H4所示,此时ESP在右前轮上施加制动力F4,在力臂L4的辅助下,制动力F4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4,力矩T4与力矩W2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其中力臂L4是F4的作用线与Z轴之间的距离。当司机发现向左打方向的角度过大,汽车有可能偏离司机原有的预测行驶轨迹时,司机向右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汽车进入如步骤H5所示状态,此时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F4相对于Z轴的力臂L4会逐渐减小,甚至当F4的作用线与Z轴相交时,力臂L4会变为零,于是力矩T4也会变成零,因此从步骤H4到步骤H5的过程中,司机在修正方向盘转角的过程中,力矩T4是个逐渐减小的变量,对于克服惯性力矩W2引起的甩尾风险非常不利。最终,在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后,汽车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进入如步骤H6所示的状态。
根据现有技术中ESP的工作特性,在ESP对车轮施加制动力矩时,会在相应车轮中心产生一个阻止汽车向前移动的制动力。
上述两个过程是基于现有ESP的工作原理进行的,是通过在转向时的内侧后轮和外侧前轮上施加制动力来产生控制力矩,从而即时修正汽车的运动轨迹,使汽车安全行驶。然而,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当ESP对转向时的内侧后轮施加制动力时,由于力臂L1或L3的长度较小,为了提供足够的力矩T1或T3,只能增大对内侧后轮的制动力F1或F3的数值,然而制动力F1或F3属于地面制动力,该制动力与地面附着系数成正比,如果在湿滑或结冰的路面上行驶,地面附着系数相比干燥路面低,制动力F1或F3会相应地降低,可能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力矩T1或T3,也就无法使车头迅速转向,汽车将会撞到障碍物;因此,如果能够增大力臂L1或L3的长度,在相同路面条件下,则能提供更大的力矩T1或T3,尽可能避免汽车撞到障碍物。
2、当ESP对转向时的外侧前轮施加制动力时,由于前轮是转向轮,司机在避让障碍过程中,由于事发突然,难免会出现单次打方向时方向盘转动角度过大的情况,因而需要多次修正方向盘的角度来使汽车按司机预期的轨迹行驶。因此,根据上述的现有ESP的工作原理,力臂L1或L4的长度是个剧烈变化的变量,特别是当F2或F4的作用线与Z轴相交时,力臂L1或L4将变为零,相应的力矩T2或T4也将是个剧烈变化的变量,甚至也会变为零。因而,在外侧前轮上施加制动力来产生相应的力矩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为了产生足够的力矩T2或T4,ESP需要不断地大幅度修正F2或F4的数值,这给ESP的控制过程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在如上所述的湿滑或结冰的路面上行驶时,F2或F4的数值也将相应地减小,再考虑到当F2或F4的作用线与Z轴相交这种特殊情况,ESP在对外侧前轮施加制动力进行力矩控制的过程存在较多的变数,控制过程不精确,甚至会出现在特殊情况下无法实现控制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在避让障碍物时通过ESP对选定的后轮施加制动力,增大力臂L1或L3的长度;从步骤S4或K4开始的恢复直线行驶轨迹过程中,对转向时选定的后轮施加制动力,从而增加力矩控制的确定性,提高力矩控制的精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包括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左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和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右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
其中,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左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控制步骤为:
步骤S1:汽车照常直线行驶;
步骤S2:当发现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需向左偏转避让时,首先迅速向左猛打方向盘使前轮向左偏转,同时后轮也向左偏转角度θ,此时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
步骤S3:ESP介入并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1,此时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1对Z轴产生一个逆时针力矩T1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
步骤S4:成功避开障碍物后,向右打方向以控制汽车回复到原来的直线行驶轨迹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左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顺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1,此时后轮向左偏转角度是θ,保持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3,仍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3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13,力矩T13与力矩W1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
步骤S5:如步骤S4中司机向右打方向的角度过大,则司机向左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此时惯性力矩W1逐渐减小,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后轮向左偏转的角度是θ,保持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此时ESP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4,仍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4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14,力矩T14与力矩W1方向相反以克服惯性力矩W1引起的甩尾风险;
步骤S6: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直至汽车回到最初的直线行驶状态;
其中,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右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控制步骤为:
步骤K1:汽车照常直线行驶;
步骤K2: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需向右偏转避让时,首先迅速向右猛打方向盘使前轮向右偏转,同时后轮也向右偏转角度β,此时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
步骤K3:ESP介入并在右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21,此时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1将对Z轴产生一个顺时针力矩T2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
步骤K4:成功避开障碍物后,向左打方向以控制汽车回复到最初的直线行驶轨迹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右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逆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2,此时后轮向右偏转角度是β,保持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在右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23,此时仍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3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23,力矩T23与力矩W2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
步骤K5:如步骤K4中司机向左打方向的角度过大,则司机向右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此时惯性力矩W2逐渐减小,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后轮向右偏转的角度仍是β,保持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此时ESP在右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24,仍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4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24,力矩T24与力矩W2方向相反以克服惯性力矩W2引起的甩尾风险;
步骤K6: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直至汽车回到最初的直线行驶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利用本发明公开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控制行驶中汽车进行避障的过程中,将Z轴与左后轮中心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或者将Z轴与右后轮中心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使得力臂Lf或Lr在后轮力矩控制过程中始终保持最大值。在所需同等控制力矩时、有利于减小对后轮施加的制动力,特别有利于在湿滑或结冰的路面等地面附着系数较低的路面条件下发挥作用。在对后轮施加同等作用力的情况下,能够对Z轴产生更大的控制力矩,有利于汽车在躲避前方障碍物时、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或者在避开障碍物后、回到原来行驶车道的过程中,便于汽车更迅速的摆脱不稳定的行驶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ESP在汽车向左躲避障碍物时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ESP在汽车向右躲避障碍物时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ESP工作时汽车向左躲避障碍物时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ESP工作时汽车向右躲避障碍物时的示意图;
图5为前轮驱动汽车的两侧后轮向左偏转时,左后轮的偏转角与力臂示意图;
图6为前轮驱动汽车的两侧后轮向右偏转时,右后轮的偏转角与力臂示意图;
图7为针对前轮驱动汽车建立的三维坐标系示意图。
其中,1-左前轮,2-右前轮,3-左后轮,4-右后轮,5-障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的具备后轮转向功能的前轮驱动汽车,其两侧后轮为非驱动轮并且能够在设定的角度范围内偏转,如图5所示,Q1和Q2分别为左、右后轮的车轮中心,也是左、右后轮偏转的中心,当两后轮向左侧偏转时,以Z轴与Q1之间的距离作为ESP对左后轮3制动力控制时的力臂Lf,此时,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3中心的驱动力或制动力的作用线,左后轮3相对于未偏转时的初始位置转过的角度是θ。当汽车发生侧倾等姿态改变时,角度θ是变量。如图6所示,当两后轮向右侧偏转时,以Z轴与Q2之间的距离作为ESP对右后轮4制动力控制时的力臂Lr,此时,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4中心的驱动力或制动力的作用线,右后轮4相对于未偏转时的初始位置转过的角度是β。当汽车发生侧倾等姿态改变时,角度β是变量。
实施例一、向左偏转避障的具体控制过程
当汽车向左行驶躲避障碍物时,如图3所示,直线行驶中的汽车状态如步骤S1所示;司机在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会迅速向左猛打方向盘如步骤S2所示,此时前轮向左偏转,同时后轮也向左偏转角度θ,此时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3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介入并在左后轮3中心施加制动力F11,此时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1将对Z轴产生一个逆时针力矩T1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汽车处于如步骤S3所示的状态。
当司机发现成功避开障碍物时,向右打方向想控制汽车回到原来行驶车道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左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顺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1,该力矩会使汽车产生甩尾的风险,如步骤S4所示,此时后轮向左偏转角度仍是θ,保持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3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3,仍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3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13,力矩T13与力矩W1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司机发现向右打方向的角度过大、汽车有可能偏离司机原有的预测行驶轨迹时,司机向左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如步骤S5所示,此时惯性力矩W1逐渐减小,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后轮向左偏转的角度仍是θ,保持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3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此时ESP在左后轮3中心施加制动力F14,仍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4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14,力矩T14与力矩W1方向相反,从步骤S4到步骤S5,无论司机如何修正方向盘的角度及前轮的偏转角度,由于ESP持续对左后轮3进行制动,所以能够持续地产生控制力矩,有利于持续地克服惯性力矩W1引起的甩尾风险。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直至汽车回到如步骤S6所示的直线行驶的状态。
实施例二、向右偏转避障的具体控制过程
当汽车向右行驶躲避障碍物时,如图4所示,直线行驶中的汽车状态如步骤K1所示;司机在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时,会迅速向右猛打方向盘如步骤K2所示,此时前轮向右偏转,同时后轮也向右偏转角度β,此时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4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介入并在右后轮4中心施加制动力F21,此时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1将对Z轴产生一个顺时针力矩T2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汽车处于如步骤K3所示的状态。
当司机发现成功避开障碍物时,向左打方向想控制汽车回到原来的行驶车道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右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逆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2,该力矩会使汽车产生甩尾的风险,如步骤K4所示,此时后轮向右偏转角度仍是β,保持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4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在右后轮4中心施加制动力F23,此时仍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3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23,力矩T23与力矩W2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司机发现向左打方向的角度过大、汽车有可能偏离司机原有的预测行驶轨迹时,司机向右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如步骤K5所示,此时惯性力矩W2逐渐减小,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后轮向右偏转的角度仍是β,保持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4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此时ESP在右后轮4中心施加制动力F24,仍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4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24,力矩T24与力矩W2方向相反,从步骤K4到步骤K5,无论司机如何修正方向盘的角度及前轮的偏转角度,由于ESP持续对右后轮4进行制动,所以能够持续地产生控制力矩,有利于持续地克服惯性力矩W2引起的甩尾风险。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直至汽车回到如步骤K6所示的直线行驶的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上述两侧后轮相对于地面的倾角是可调的,当汽车发生侧倾等姿态改变时,施加制动力的后轮的倾角可以跟随Z轴方位的变化而相应调节,从而使Z轴与该后轮中心的垂直连线更快地调整至垂直于施加的制动力作用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1)

1.一种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左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和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右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
1)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左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控制步骤为:
步骤S1:汽车照常直线行驶;
步骤S2:当发现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需向左偏转避让时,首先迅速向左猛打方向盘使前轮向左偏转,同时后轮也向左偏转角度θ,此时Z轴与左后轮中心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
步骤S3:ESP介入并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1,此时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1对Z轴产生一个逆时针力矩T1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
步骤S4:成功避开障碍物后,向右打方向以控制汽车回复到原来的直线行驶轨迹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左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顺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1,此时后轮向左偏转角度是θ,保持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3,仍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3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13,力矩T13与力矩W1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
步骤S5:如步骤S4中司机向右打方向的角度过大,则司机向左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此时惯性力矩W1逐渐减小,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后轮向左偏转的角度是θ,保持Z轴与Q1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左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此时ESP在左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14,仍以Z轴与Q1的距离作为力臂Lf,制动力F14相对于Z轴产生逆时针的力矩T14,力矩T14与力矩W1方向相反以克服惯性力矩W1引起的甩尾风险;
步骤S6: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直至汽车回到最初的直线行驶状态;
2)直线行驶中的汽车进行右偏转避障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控制步骤为:
步骤K1:汽车照常直线行驶;
步骤K2:发现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需向右偏转避让时,首先迅速向右猛打方向盘使前轮向右偏转,同时后轮也向右偏转角度β,此时Z轴与右后轮中心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
步骤K3:ESP介入并在右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21,此时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1将对Z轴产生一个顺时针力矩T21,使车头迅速转向避免撞到障碍物;
步骤K4:成功避开障碍物后,向左打方向以控制汽车回复到最初的直线行驶轨迹上,此时车尾仍然有向右侧甩动的惯性并具有相对Z轴逆时针方向的惯性力矩W2,此时后轮向右偏转角度是β,保持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ESP在右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23,此时仍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3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23,力矩T23与力矩W2方向相反,阻止汽车发生甩尾;
步骤K5:如步骤K4中司机向左打方向的角度过大,则司机向右打方向并再次修正方向盘角度,此时惯性力矩W2逐渐减小,随着前轮朝向的改变,后轮向右偏转的角度仍是β,保持Z轴与Q2的垂直连线垂直于施加在右后轮中心的制动力的作用线,此时ESP在右后轮中心施加制动力F24,仍以Z轴与Q2的距离作为力臂Lr,制动力F24相对于Z轴产生顺时针的力矩T24,力矩T24与力矩W2方向相反以克服惯性力矩W2引起的甩尾风险;
步骤K6:司机多次修正方向盘,直至汽车回到最初的直线行驶状态。
CN202010155616.1A 2020-03-09 2020-03-09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301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5616.1A CN111301401B (zh) 2020-03-09 2020-03-09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55616.1A CN111301401B (zh) 2020-03-09 2020-03-09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401A CN111301401A (zh) 2020-06-19
CN111301401B true CN111301401B (zh) 2021-06-18

Family

ID=7115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55616.1A Active CN111301401B (zh) 2020-03-09 2020-03-09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0140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070A (zh) * 2003-10-28 2007-01-24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23300A (zh) * 2008-06-25 2008-12-17 吉林大学 提高车辆转弯制动侧向稳定性的增强型汽车abs系统
JP2011051571A (ja) * 2009-09-04 2011-03-1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制御装置
CN104085394A (zh) * 2014-07-22 2014-10-08 山东交通学院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US9199639B2 (en) * 2010-09-28 2015-12-0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Motion control system of vehicle
CN108137043A (zh) * 2015-11-06 2018-06-08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车辆的行驶辅助装置
CN108839652A (zh) * 2018-06-27 2018-11-20 聊城大学 一种车辆失稳可控域的自动驾驶紧急避让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2070A (zh) * 2003-10-28 2007-01-24 大陆-特韦斯贸易合伙股份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1323300A (zh) * 2008-06-25 2008-12-17 吉林大学 提高车辆转弯制动侧向稳定性的增强型汽车abs系统
JP2011051571A (ja) * 2009-09-04 2011-03-17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制御装置
US9199639B2 (en) * 2010-09-28 2015-12-0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Motion control system of vehicle
CN104085394A (zh) * 2014-07-22 2014-10-08 山东交通学院 四轮独立驱动、制动和转向的电动车辆分层协调控制方法
CN108137043A (zh) * 2015-11-06 2018-06-08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车辆的行驶辅助装置
CN108839652A (zh) * 2018-06-27 2018-11-20 聊城大学 一种车辆失稳可控域的自动驾驶紧急避让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1401A (zh) 2020-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57013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vehicle operator intent to adjust vehicle control system response
US548855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ur wheel steering control
CN109969167B (zh) 车辆的运行状况控制装置
CN110077418B (zh) 考虑驾驶员特性的差动辅助转向与共享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JP2000185658A (ja) 前車軸かじ取りにより車両の横運動を制御する方法
US20030060955A1 (en) Method for steering assistance as a function of a driving state
CN110466604A (zh)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差动驱动转向及稳定性的控制方法
JP2008254630A (ja) 旋回挙動制御装置、自動車、及び旋回挙動制御方法
US9956891B2 (en) Electric vehicle
JP5227082B2 (ja) 4輪操舵機構を搭載した車両の操舵制御装置
US20180194394A1 (en) Method for steering a vehicle, controller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JP2000289637A (ja)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H05185949A (ja) 操舵システム
CN111301401B (zh) 基于后轮转向的前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JP5347500B2 (ja) 車両制御装置及び車両制御方法
JP5321107B2 (ja) 旋回挙動制御装置、及び旋回挙動制御方法
CN111301400B (zh) 基于后轮转向的后驱车esp增强控制方法
JP4613668B2 (ja) 車両挙動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挙動制御方法
JP4539244B2 (ja) 前後輪操舵制御装置
JPH01208274A (ja) 自動車の前輪および後輪ステアリング
JP5962074B2 (ja) 車両用舵角制御装置
JP2023077200A (ja) 車両の挙動制御装置
CN114296437A (zh) 一种车辆轨迹控制方法
JP2006182050A (ja) 4輪独立駆動車の制駆動力制御装置
CN115257919A (zh) 一种纯电动四驱车型转向优化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