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06297A - 电池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06297A CN115706297A CN202111602064.5A CN202111602064A CN115706297A CN 115706297 A CN115706297 A CN 115706297A CN 202111602064 A CN202111602064 A CN 202111602064A CN 115706297 A CN115706297 A CN 1157062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tab
- battery
- utmost point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电芯,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部;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在一个第一表面上;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相连接,极柱连接部与极柱组件相连接;其中,极耳连接部与设置有极柱组件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与极柱连接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从而可以使得避让空间内用于容纳辅助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连接的外设部件,以此方便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的连接,提高电池组装效率,保证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的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盖板上的极柱组件通过连接片与电芯的极耳相连接,且极柱组件、连接片以及极耳由下至上依次叠置,导致极耳与极柱组件焊接工艺繁琐,极耳需要先超声焊接,再与转接片和极柱组件进行激光焊接,焊接工艺繁琐,且由下至上依次叠置导致焊接操作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方便连接件与极耳部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
电芯,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部;
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在一个第一表面上;
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和极柱连接部,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相连接,极柱连接部与极柱组件相连接;
其中,极耳连接部与设置有极柱组件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与极柱连接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极柱组件以及连接件,电芯的电芯主体和极耳部设置在壳体内,极柱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极耳部和极柱组件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的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相连接,连接件的极柱连接部与极柱组件相连接,通过使得极耳连接部与设置有极柱组件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与极柱连接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从而可以使得避让空间内用于容纳辅助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连接的外设部件,以此方便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的连接,提高电池组装效率,保证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括壳体、电芯、极柱组件以及连接件,电芯的电芯主体和极耳部设置在壳体内,极柱组件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表面上,极耳部和极柱组件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连接件的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相连接,连接件的极柱连接部与极柱组件相连接,通过使得极耳连接部与设置有极柱组件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与极柱连接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从而可以使得避让空间内用于容纳辅助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连接的外设部件,以此方便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的连接,提高电池组装效率,保证极耳连接部与极耳部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另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壳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第一壳体件;14、第二壳体件;20、电芯;21、电芯主体;22、极耳部;30、极柱组件;31、极柱;32、端子;40、连接件;41、极耳连接部;411、连接片;412、导向片;42、极柱连接部;421、连接通孔;43、转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6,电池包括:壳体10,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电芯20,电芯20设置在壳体10内,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极柱组件30,极柱组件30设置在一个第一表面11上;连接件40,连接件40包括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相连接,极柱连接部42与极柱组件30相连接;其中,极耳连接部41与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壳体10、电芯20、极柱组件30以及连接件40,电芯20的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设置在壳体10内,极柱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上,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件40相连接。连接件40的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相连接,连接件40的极柱连接部42与极柱组件30相连接,通过使得极耳连接部41与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从而可以使得避让空间内用于容纳辅助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连接的外设部件,以此方便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连接,提高电池组装效率,保证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极耳连接部41与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即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不重合的部分与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从而可以使得外设部件放置于避让空间内,例如,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焊接,从而可以使得焊座放置于避让空间内,以此保证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实现稳定焊接,结合图2所示,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在焊接过程中或者完成焊接时,极耳部22长度较长。进一步的,在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实现连接之后,避让空间还可以用于收纳极耳部22,即将较长的极耳部22进行弯折,从而可以将其自由端收纳在避让空间内,以提高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且不会使得极耳部22与其他部件之间形成电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极耳部22进行了弯折,从而使得极耳连接部41的部分夹持于极耳部22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如超声焊接、电阻焊接或激光焊接等方式连接,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优选通过超声焊接连接,由于单片极耳尺寸较薄,超声焊接相比激光焊接和电阻焊接对极耳部的损害较小,提高了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焊接良率。极柱连接部42与极柱组件30也可以采用铆接或者焊接等连接方式,如图4和图6所示,极柱连接部42上可以设置有连接通孔421,用于供极柱组件30通过,极柱组件30可以包括极柱31和端子32,如图1所示。可选的,连接通孔421可以为至少两个,且连接通孔421可以与极柱组件30的至少两个极柱31一一相对应,至少两个极柱31设置在端子32上。焊接可以采用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以及电阻焊接中的任意一种。例如,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连接过程可以是,将用于形成极耳部22的多个单片极耳进行超声波焊接从而使得多个单片极耳形成收拢后的极耳部22,然后采用激光焊接实现与极耳连接部41的焊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可以仅通过超声波焊接实现连接,例如,将单片极耳收拢后,直接采用超声波焊接实现与极耳连接部41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沿第一表面11的宽度方向设置,即极柱组件30和极耳部22沿第一表面11的宽度方向设置,极耳部22由电芯主体21的一侧延伸而出,而极柱组件30可以位于极耳部22的左侧或者右侧,从而可以使得电池的宽度方向具备足够的利用率,且方便对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以及极柱连接部42与极柱组件30进行连接。
可选的,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可以沿第一表面11的长度方向设置,即电池的长度尺寸会增加,而空余的宽度方向的空间可以用于防止其他部件,或者电芯主体21可以是一个异形结构,以此利用宽度方向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极耳连接部41包括:连接片411;导向片412,连接片411和导向片412中的至少之一与极耳部22相连接;其中,导向片412位于连接片411靠近电芯主体21的一侧,从而可以使得导向片412实现对极耳部22的导向作用,避免极耳部22被划伤。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20可以为叠片式电芯,在壳体10上进行叠片时,形成极耳部22的单片极耳可以在导向片412上进行叠片处理,导向片412对单片极耳起导向作用,同时防止单片极耳堆叠过程中被连接片411划伤,极耳部22搭接在导向片412上。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向片412可以与第一表面11相接触,从而可以使得导向片412实现对连接片411的支撑作用。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向片412可以与第一表面11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部22可以直接与连接片411相连接,或者极耳部22可以直接与导向片412相连接,例如,极耳部22的长度较小时,可以使得极耳部22直接与导向片412相连接,且极耳部22可以不与连接片411进行接触,当然,极耳部22可以与连接片411进行接触但不进行固定连接。极耳部22可以同时与连接片411以及导向片412进行固定连接,例如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片412朝向连接片411的一侧和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从而可以保证导向片412不会朝向靠近连接片411的一侧进行倾斜,以此避免导向片412会使得极耳部22出现大量翻边和翘曲的问题。
具体的,导向片412朝向连接片411的一侧和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或者,导向片412朝向连接片411的一侧和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从而可以使得导向片412朝向远离连接片411的一侧进行倾斜,从而形成一个倾斜的导向面,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极耳部22出现翻边和翘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片411和导向片41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且连接片411与第一表面11相平行,此时极耳连接部41与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的避让空间较大,更加方便进行焊座的收纳,且方便极耳部22与连接片411和/或导向片412的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极耳连接部41可以仅包括连接片411,连接片411与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极耳部22与连接片411焊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41可以仅包括导向片412,导向片412与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极耳部22与导向片412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连接件40还包括:转接部43,转接部43的两端分别连接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以使极耳连接部41通过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相连接,转接部43的设置可以方便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的分布,可以更加合理地实现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连接,以及极柱连接部42与极柱组件30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从而可以使得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最大程度的不重合,以此保证避让空间足够大,从而方便焊座的放置。
具体的,极柱连接部42与第一表面11之间基本平行,而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认为是不存在重合部分,相应的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时,则转接部43朝向远离极柱连接部42的一侧进行倾斜,从而可以保证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合。
可选的,极耳连接部41的至少部分可以平行于第一表面11,例如,极耳连接部41仅包括连接片411时,连接片411可以与第一表面11相平行,此时连接片411可以平行于极柱连接部42,而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从而可以使得连接片411与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的避让空间较大,以此方便容纳焊座。当然,在极耳连接部41包括连接片411和导向片412时,连接片411可以平行于第一表面11,此处不作赘述。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片411也可以不平行于第一表面11。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连接部41的至少部分和极柱连接部42沿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从而可以保证避让空间内方便实现对焊座的放置。
具体的,极耳连接部41的连接片411和极柱连接部42沿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而极耳连接部41的导向片412的底端可以高于极柱连接部42,或者导向片412的底端可以与极柱连接部42等高,或者导向片412的底端可以低于极柱连接部42,此处不作限定,只要保证连接片411和极柱连接部42形成上下错开的位置关系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且极耳连接部41的连接片411和极柱连接部42沿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进一步的,连接片411可以平行于极柱连接部42。
可选的,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而极耳连接部41的连接片411和极柱连接部42沿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进一步的,连接片411可以平行于极柱连接部42。转接部43与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虽然为锐角,即转接部43朝向极柱连接部42的一侧倾斜,但依然可以保证避让空间内实现对焊座的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部43上设置有加强部,从而可以防止转接部43出现变形等问题,避免出现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位置偏移的问题。
可选的,加强部设置在转接部43靠近极耳连接部41,和/或极柱连接部42的一侧,可以避免极耳连接部41相对于转接部43发生转动,以及极柱连接部42相对于转接部43发生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部可以是加强筋,例如,在转接部43上可以外设置有用于加强的加强筋,或者,加强部可以是通过冲压转接部43,从而使得转接部43的一侧形成凹槽,而另外一侧形成凸起,以此强化转接部43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部43的厚度大于极耳连接部41的最大厚度,转接部43的厚度大于极柱连接部42的最大厚度,从而可以转接部43具有足够的过流能力,避免电池正常使用过程中转接部43出现熔断的问题。
转接部43和极耳连接部41之间可以设置有熔断部,以此起到电池保护作用,和/或转接部43和极柱连接部42之间可以设置有熔断部,以此起到电池保护作用。而本实施例中转接部43起到连接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的作用,因此需要保证足够的过流能力,从而来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接部43的厚度为极耳连接部41最大厚度的1.25倍至4.5倍,和/或转接部43的厚度为极柱连接部42最大厚度的1.25倍至4.5倍,不仅可以保证足够的过流能力,且可以避免结构尺寸过大。
转接部43的厚度可以为极耳连接部41最大厚度的1.25倍、1.26倍、1.3倍、1.4倍、1.5倍、1.6倍、1.7倍、2倍、2.6倍、2.7倍、3倍、3.5倍、4倍、4.2倍、4.3倍、4.4倍、4.5倍等等。转接部43的厚度可以为极柱连接部42最大厚度的1.25倍、1.26倍、1.3倍、1.4倍、1.5倍、1.6倍、1.7倍、2倍、2.6倍、2.7倍、3倍、3.5倍、4倍、4.2倍、4.3倍、4.4倍、4.5倍等等。
极耳连接部41可以为等厚度结构,或者极耳连接部41可以为变厚度结构,极柱连接部42可以为等厚度结构,或者极柱连接部42可以为变厚度结构。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的最大厚度可以相一致,或者,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的最大厚度可以不相一致。转接部43可以为等厚度结构,或者转接部43可以为变厚度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40可以仅包括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即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可以直接相连接,例如,极柱连接部42可以平行于第一表面11设置,而极耳连接部41可以向上相对于第一表面11倾斜设置,从而也可以形成避让空间,通过将焊座设置为与避让空间相配合的形式即可。
可选的,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即在忽略加工制造的误差等,壳体10可以是矩形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还包括四个环绕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即壳体10为近似的矩形体结构,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第二表面12的面积,而极柱组件30设置在第一表面11上,从而可以保证极柱组件30具有一个可靠的支撑面,以此保证极柱组件30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为壳体10的大表面,而四个第二表面12为壳体10的小表面,四个第二表面12包括两对小表面,即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对小表面,和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对小表面,且第一对小表面的面积要大于第二对小表面的面积,但均小于大表面的面积。壳体10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且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为直线方向,长度方向可以是壳体10较长的延伸方向,而宽度方向可以是壳体10较短的延伸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第一方向,即单片极耳的大表面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
需要说明的是,由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两个以上的单片极耳收拢,并形成极耳部22,当把单片极耳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单片极耳的大表面略平行于第一表面11,即极耳部22的大面与极耳连接部41直接相对,从而方便实现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焊接,且焊接后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主体21包括两个以上的极片,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的单片极耳,单片极耳分别从与其对应的极片上延伸而出,单片极耳的宽度小于极片的宽度,多个单片极耳相堆叠从而形成极耳部22,并与极耳连接部41焊接。因此在多个单片极耳相堆叠之前,单片极耳的大表面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此处的略平行是考虑了具体工艺误差等情况,如果忽略各类误差,单片极耳的大表面可以平行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可选的,当把单片极耳沿垂直于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单片极耳的大表面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10度,进一步的,单片极耳的大表面与壳体10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为0度到5度。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单片极耳的宽度与极片的宽度相一致,后续可以进行切割处理。其中,单片极耳是由具有良好导电导热性的金属箔制成,例如,铝、铜或镍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或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足够的强度。壳体10的厚度均相一致,不仅结构稳定性较强,且可以方便加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件13;第二壳体件14,第二壳体件14与第一壳体件13相连接,以封闭电芯20;其中,极柱组件30设置在第一壳体件13或第二壳体件14上。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分别设置,可以方便电芯20的安装,且加工也较为方便。
可选的,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可以均形成有容纳腔,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对接后,电芯20位于两个容纳腔形成的腔体内。其中,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具有的容纳腔深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壳体件13为平板,第二壳体件14形成有容纳腔,电芯20位于容纳腔内,平板的设置可以方便后续的连接,且加工难度较低。其中,极柱组件30可以设置在平板上,或者极柱组件30可以设置在具有容纳腔的第二壳体件14上。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件14的周向边缘设置有法兰边,第一壳体件13与法兰边焊接,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壳体件13和第二壳体件14可靠焊接,提供连接的稳定性。法兰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增加焊接的面积,从而提高焊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第一壳体件13具有容纳腔时,第一壳体件13的周向边缘也可以设置有法兰边,第一壳体件13的法兰边与第二壳体件14的法兰边焊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柱组件30为两个,两个极柱组件30分别为正极柱组件和负极柱组件,极耳部22也为两个,两个极耳部22分别为正极耳部和负极耳部,正极柱组件和正极耳部相连接,负极柱组件和负极耳部相连接,极柱组件30与极耳部22通过连接件40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极柱组件30与壳体10之间绝缘设置,例如,二者之间可以采用绝缘件进行绝缘,或者,可以采用绝缘涂层进行绝缘,此处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40为一体式结构,以此保证连接件40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一体式结构可以理解为是将多个部件独立成型后进行连接,或者一体式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20为叠片式电芯,不仅成组方便,且可以加工得到长度较长的电池。电芯20可以在第一壳体件13上进行叠片,而极柱组件30设置在第一壳体件13上,此时极耳连接部41与第一壳体件13之间形成避免空间。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电芯20也可以在第二壳体件14上进行叠片。
具体的,电芯20为叠片式电芯,电芯20具有相互层叠的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从而使得多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堆叠形成叠片式电芯。
可选的,电池可以为卷绕式电池,即将第一极片、与第一极片电性相反的第二极片以及设置在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片进行卷绕,得到卷绕式电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为a,400mm≤a≤2500mm,电池的宽度为b,电池的高度为c,2b≤a≤50b,和/或,0.5c≤b≤20c。
进一步地,50mm≤b≤200mm,10mm≤c≤100mm。
优选的,4b≤a≤25b,和/或,2c≤b≤10c。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在保证足够能量密度的情况下,电池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大,进一步地,电池宽度和高度的比值较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长度为a,电池的宽度为b,4b≤a≤7b,即本实施例中的电池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较大,以此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且方便后续形成电池模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的高度为c,3c≤b≤7c,电池宽度和高度的比值较大,在保证足够能量密度的情况下,也方便形成。
可选的,电池的长度可以为500mm-1500mm,电池的宽度可以为80mm-150mm,而电池的高度可以为15mm-25mm。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的长度即为电池长度方向的尺寸,电池的宽度即为电池宽度方向的尺寸,电池的高度即为电池高度方向的尺寸,即电池的厚度。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括壳体10、电芯20、极柱组件30以及连接件40,电芯20的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设置在壳体10内,极柱组件3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表面11上,极耳部22和极柱组件30通过连接件40相连接。连接件40的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相连接,连接件40的极柱连接部42与极柱组件30相连接,通过使得极耳连接部41与设置有极柱组件30的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极耳连接部41与极柱连接部42在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从而可以使得避让空间内用于容纳辅助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连接的外设部件,以此方便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连接,提高电池组装效率,保证极耳连接部41与极耳部22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至少两个电池并列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者,电池组为电池包。可选的,电池包包括至少两个电池,电池包还可以包括箱体,至少两个电池设置在箱体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个第一表面(11);
电芯(20),所述电芯(2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电芯(20)包括电芯主体(21)和极耳部(22);
极柱组件(30),所述极柱组件(30)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表面(11)上;
连接件(40),所述连接件(40)包括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41)和极柱连接部(42),所述极耳连接部(41)与所述极耳部(22)相连接,所述极柱连接部(42)与所述极柱组件(30)相连接;
其中,所述极耳连接部(41)与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所述第一表面(11)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且所述极耳连接部(41)与所述极柱连接部(42)在所述第一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41)与所述极柱连接部(42)沿所述第一表面(11)的宽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41)包括:
连接片(411);
导向片(412),所述连接片(411)和所述导向片(412)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极耳部(22)相连接;
其中,所述导向片(412)位于所述连接片(411)靠近所述电芯主体(2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片(412)朝向所述连接片(411)的一侧和设置有所述极柱组件(30)的所述第一表面(11)之间的夹角不大于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411)与所述第一表面(11)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还包括:
转接部(43),所述转接部(4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41)和所述极柱连接部(42),以使所述极耳连接部(41)通过所述转接部(43)与所述极柱连接部(4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43)与所述极柱连接部(4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部(41)的至少部分和所述极柱连接部(42)沿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43)上设置有加强部;
其中,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转接部(43)靠近所述极耳连接部(41),和/或所述极柱连接部(42)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43)的厚度大于所述极耳连接部(41)的最大厚度,所述转接部(43)的厚度大于所述极柱连接部(42)的最大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43)的厚度为所述极耳连接部(41)最大厚度的1.25倍至4.5倍,和/或所述转接部(43)的厚度为所述极柱连接部(42)最大厚度的1.25倍至4.5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部(22)与所述极耳连接部(41)超声焊接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还包括四个环绕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面积;
其中,所述极耳部(22)包括两个以上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延伸而出的单片极耳,当把所述单片极耳分别沿垂直于所述电芯主体(21)的侧面的方向拉平时的所述单片极耳的重叠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0)为一体式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0)为叠片式电芯。
16.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38464 | 2021-08-16 | ||
CN2021109384647 | 2021-08-1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06297A true CN115706297A (zh) | 2023-02-17 |
Family
ID=8518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02064.5A Pending CN115706297A (zh) | 2021-08-16 | 2021-12-24 | 电池及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0629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76547A (zh) * | 2024-08-21 | 2024-09-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装置、用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379415U (zh) * | 2017-01-16 | 2017-08-0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10021716A (zh) * | 2018-01-08 | 2019-07-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
CN112310514A (zh) * | 2020-10-27 | 2021-02-02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602064.5A patent/CN11570629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379415U (zh) * | 2017-01-16 | 2017-08-0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二次电池 |
CN110021716A (zh) * | 2018-01-08 | 2019-07-1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及汽车 |
CN112310514A (zh) * | 2020-10-27 | 2021-02-02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676547A (zh) * | 2024-08-21 | 2024-09-2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单体、电池装置、用电装置及储能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589168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589350U (zh) | 电池 | |
CN115347333A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5706297A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4639926A (zh) |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6597902U (zh) | 转接片、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5008377U (zh) |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7881827U (zh) | 电池 | |
CN115347327A (zh) | 电池组及电池组的成组方法 | |
CN217589344U (zh) | 电池 | |
CN216980824U (zh) | 电池 | |
CN115347286B (zh) | 电池制造方法及电池 | |
CN115347282B (zh) | 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制造方法 | |
CN115051122A (zh) | 电池 | |
CN115347331A (zh) |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以及电池制造方法 | |
CN115347280A (zh) | 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包 | |
CN215119177U (zh) | 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18731664U (zh) | 电池 | |
CN220585433U (zh) | 电池、电池装置 | |
CN217881602U (zh) | 电池 | |
CN217507564U (zh) | 电池 | |
CN220553585U (zh) | 电池、电池装置 | |
CN220774529U (zh) | 电池 | |
CN217589368U (zh) | 电池 | |
CN221574072U (zh) | 电池及电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China Innovation Aviation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 Jiangdong Avenue,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ongchuangxin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