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2195161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5161B
CN102195161B CN201110038797.0A CN201110038797A CN102195161B CN 102195161 B CN102195161 B CN 102195161B CN 201110038797 A CN201110038797 A CN 201110038797A CN 102195161 B CN102195161 B CN 1021951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contact site
connector
shell
revol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87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5161A (zh
Inventor
铃木雅幸
浦井元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DK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5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5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构造为可不使用其他构件而保持FPC,且获得稳定的连接。可借由如下的连接器(10)来实现本目的,该连接器(10)在FPC(80)上设置有卡止部(82),在外壳(12)的嵌合口(18)内设置有与卡止部(82)卡合的凸部(56),当将FPC(80)插入时,可在不施加插入力的状态下将该FPC(80)插入,借由使转动构件(16)旋转,该转动构件(16)使接触器(14)发生弹性变形,接触器(14)的上侧的接触部(22)在与FPC(80)的接点接触的同时向下推压FPC(80),由此,FPC(80)的卡止部(82)与外壳(12)的凸部(56)卡合,可借由卡合来保持FPC(80)。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在手机、笔记本个人电脑(notebook personalcomputer)或数码相机(digital camera)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不使用其他构件而稳定地连接柔性印刷基板(以下称为“FPC”)的构造。
背景技术
对于此种使用FPC的连接器而言,已存在如下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该连接器是使转动构件在所述FPC的插入侧的相反侧旋转,使转动构件的部位作用于接触器(contact)的部位,借此来将所述接触器与所述FPC予以连接。又,已存在如下构造的连接器(专利文献2),该构造是使用与如上所述的构造的接触器同样地起作用的锁定(lock)构件来保持所述FPC。另外,已存在如下构造的连接器(专利文献3),该构造是不使用所述锁定构件而在外壳(housing)或转动构件等的绝缘体上设置凸部,将该凸部卡合于所述FPC的缺口且予以保持着。
在下文中,列举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71160)、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221067)、以及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5-116495)作为转动构件类型的文献。
[专利文献1]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4-71160,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不会影响各部位的强度或规格等,可利用滑动件(slider)16来确实地将FPC40或FFC推压至接触器14的接触部22,作业性佳,可实现间距(pitch)的狭小化或低背化,该发明揭示了可借由如下的方式来实现低背化的构造的连接器,即,在接触器14的接触部22与连接部24之间设置弹性部34与支点部32,并且将接触部22、弹性部34、支点部32、以及连接部24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且在与连接部24相对向的位置设置从弹性部34延伸设置的受压部20,在滑动件16上设置沿着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推压部36,推压部36在接触器14的连接部22与受压部20之间转动自如地将滑动件16安装于外壳12。
[专利文献2]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4-221067,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连接器10,即使该连接器10的芯数少,仍可确保所要求的FPC22的保持力,且也不会引起连接不良,该发明揭示了如下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装脱自如地与FPC22嵌合的连接器10,包括: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具有与FPC22接触的接触部30;以及外壳12,保持、固定着所述接触器14并且具有FPC22所插入的嵌合口24,该连接器10的构造可借由如下的方式来实现,即,在FPC22上设置卡止部54,将具有与卡止部54卡合的卡合部56的锁定构件20安装于外壳12,使锁定构件20的卡合部56卡合于FPC22的卡止部54,借此来使FPC22不会脱离外壳12,此外,借由在与所述卡合部5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槽部57,可实现更确实的锁定。
[专利文献3]
根据日本专利特开2005-116495,揭示了如下的构造的连接器,以确实地将扁平电缆(flat cable)与连接器予以连接并实现微间距化(fine pitched)为目的,该连接器包括:扁平电缆2的前端所插入的本体部10;自如可动的加压构件11,在扁平电缆2已插入至本体部10的状态下,推压并固定该扁平电缆2;以及凸部13,设置于本体部10或加压构件11,在扁平电缆2的前端已插入至正常位置的状态下,与扁平电缆2的孔23嵌合,另外,扁平电缆2包括:具有可弯曲性的柔性基材21;形成于该柔性基材21的配线22;以及孔23,在柔性基材21已插入至连接器1的正常位置的状态下,孔23与设置于连接器1的凸部13嵌合。
对于芯数少的FPC连接器而言,由于FPC保持力不充分,因此,产生了FPC脱离该FPC连接器的故障。作为防止所述故障的方法,有时使用如专利文献2的电缆锁(cable lock)等的辅助机构。在此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即,连接器因电缆锁部的空间部分而变大,零件数也增加,因此,成本(cost)也会上升。对于如专利文献3的构造而言,借由将凸部卡合于孔,可获得充分的FPC保持力,但当将FPC从连接器中拔出时不易拔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问题点而成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构造的连接器,该构造的连接器可不使用其他构件而保持FPC,且获得稳定的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FPC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或从该连接器中拔出,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FPC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插入孔,由所述接触器插入并且排列、保持着所述接触器;外壳,具有所述FPC所插入的嵌合口;以及转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嵌合口的相反侧,并且借由作用于所述接触器来使所述接触器与所述FPC发生接触,可借由如下的方式来实现本目的:在所述FPC上设置有卡止部,所述嵌合口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FPC的厚度,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片,在一端具有作为所述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第二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以及弹性部及支点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予以连结,并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所述外壳的插入孔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且在所述外壳的嵌合口内,在比插入的所述FPC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在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而连续设置且呈细长形状的推压部,并且另外独立地形成与所述接触器的各个受压部相对应地卡合的多个卡止孔,将间隔壁配设在相邻接的接触器之间,所述推压部以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方式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外壳,若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则保持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推压部顶起,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所述弹性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不立即推压所述FPC,而是先向所述FPC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FPC,由此,所述FPC向下方移位,所述FPC的卡止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凸部。
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方向延伸设置的延设部,并且在所述延设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弯曲。
另外,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嵌合口侧的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二片的第二接触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
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将所述外壳予以切开而成的一个缺口部,该缺口部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顶起而向上方移位(displacement)时,以不妨碍所述受压部的向上移位的方式,对应于全部的接触器。
另外,本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前端设置有突出部,使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不会向脱离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发明的效果]
以上的说明表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可获得如下所述的优异的效果。
(1)由于设为如下的连接器,因此,由于零插拔力(Zero Insertion Force,ZIF)构造,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可保持FPC,且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还可节省连接器的空间,FPC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或从该连接器中拔出,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FPC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插入孔,由所述接触器插入并且排列、保持着所述接触器;外壳,具有所述FPC所插入的嵌合口;以及转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嵌合口的相反侧,并且借由作用于所述接触器来使所述接触器与所述FPC发生接触,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FPC上设置有卡止部,所述嵌合口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FPC的厚度,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片,在一端具有作为所述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第二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以及弹性部及支点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予以连结,并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致配置成曲柄(crank)形状,所述外壳的插入孔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且在所述外壳的嵌合口内,在比插入的所述FPC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在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而连续设置且呈细长形状的推压部,并且另外独立地形成与所述接触器的各个受压部相对应地卡合的多个卡止孔,将间隔壁配设在相邻接的接触器之间,所述推压部以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方式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外壳,若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则保持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推压部顶起,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所述弹性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不立即推压所述FPC,而是先向所述FPC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FPC,由此,所述FPC向下方移位,所述FPC的卡止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凸部。
(2)由于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方向延伸设置的延设部,并且在所述延设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弯曲,因此,在确实地将FPC插入时,可形成ZIF(零插拔力)构造,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可保持FPC,且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还可节省连接器的空间,而且,在将FPC插入时易于插入,另外,在将FPC拔出时,使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弯曲,借此,由于所述延设部具有弹性,因此,只要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成为打开状态),就可利用所述第二接触部来顶起所述FPC,所以易于将所述FPC拆下。
(3)由于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贯通在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嵌合口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片的第二接触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因此,由于ZIF(零插拔力)构造,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可保持FPC,且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还可节省连接器的空间。
(4)由于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将所述外壳予以切开而成的一个缺口部,该缺口部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顶起而向上移位时,以不妨碍所述受压部的向上移位的方式,对应于全部的接触器,因此,由于ZIF(零插拔力)构造,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可保持FPC,且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还可节省连接器的空间。
(5)由于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前端设置有突出部,使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不会向脱离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的方向移动,因此,由于ZIF(零插拔力)构造,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可保持FPC,且可获得稳定的连接,还可节省连接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嵌合口侧的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与FPC的立体图。
图1B是从嵌合口相反侧的下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与FPC的立体图。
图2A是在FPC尚未插入且转动构件已打开的状态下,在某接触器部分处剖切所得的剖面图。
图2B是在FPC已插入且转动构件已打开的状态下,在某接触器部分处剖切所得的剖面图。
图2C是在FPC已插入且转动构件已关闭的状态下,以显示出FPC的卡止部82和外壳的凸部56的卡合的方式而剖切所得的剖面图。
图3是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4A是从嵌合口侧上方观察到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4B是从嵌合口相反侧下方观察到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12:外壳
14:接触器
16:转动构件
18:嵌合口
20:第一片
22:第一接触部
24:受压部
26:突出部
28:第二片
30:连接部
32:延设部
34:固定部
36:弹性部
38:支点部
40:第二接触部
42:操作部
44:卡止孔
46:推压部
48:间隔壁
50:顶板部
52:插入孔
54:缺口部
56:凸部
58:固定突片
80:FPC(柔性印刷基板)
82:卡止部
84: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是一种连接器10,FPC80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10或从该连接器10中拔出,该连接器10包括:与所述FPC80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具有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30;插入孔52,由所述接触器14插入并且排列、保持着所述接触器14;外壳12,具有所述FPC80所插入的嵌合口18;以及转动构件16,安装于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的相反侧,并且借由作用于所述接触器14来使所述接触器14与所述FPC80发生接触,所述连接器1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FPC80上设置有卡止部82,所述嵌合口18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FPC80的厚度,所述接触器14包括:第一片20,在一端具有作为所述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22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24;第二片28,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30;以及弹性部36及支点部38,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所述连接部30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20与所述第二片28的一端予以连结,并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22、所述弹性部36、所述支点部38、以及所述连接部30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所述外壳12的插入孔52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16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18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14插入至所述插入孔52,且在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内,在比插入的所述FPC80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56,在所述转动构件16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而连续设置且呈细长形状的推压部46,并且另外独立地形成与所述接触器14的各个受压部24相对应地卡合的多个卡止孔44,将间隔壁48配设在相邻接的接触器14之间,所述推压部46以作用于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的方式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外壳12,若所述转动构件16的推压部46作用于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则保持于所述外壳12的所述接触器14的连接部30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被所述推压部46顶起,以所述支点部38为支点,所述弹性部36向所述第一接触部22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不立即推压所述FPC80,而是先向所述FPC80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FPC80,由此,所述FPC80向下方移位,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
即,所述连接器10的构造如下:当将所述FPC80插入时,可在不施加插入力的状态下将所述FPC80插入,借由使所述转动构件16旋转,所述转动构件16使所述接触器14发生弹性变形,所述接触器14的上侧的接触部22在与所述FPC80的接点发生接触的同时向下推压所述FPC80,由此,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卡合,可借由卡合来保持所述FPC80。
基于图1A、图1B至图5来对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图1A是从嵌合口侧的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与FPC的立体图,图1B是从嵌合口相反侧的下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与FPC的立体图。图2A是在FPC尚未插入且转动构件已打开的状态下,在某接触器部分处剖切所得的剖面图,图2B是在FPC已插入且转动构件已打开的状态下,在某接触器部分处剖切所得的剖面图,图2C是在FPC已插入且转动构件已关闭的状态下,在某接触器部分处剖切所得的剖面图。图3是接触器的立体图。图4A是从嵌合口侧上方观察到的外壳的立体图,图4B是从嵌合口相反侧的下方观察到的外壳的立体图。图5是转动构件的立体图。
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主要包括外壳12、接触器14、以及转动构件16。在本实例中,还包括固定突片(tab)58。
在对各构成零件进行说明之前,先对FPC80进行说明。所述FPC80上主要包括:与接触器14的第一接触部22及第二接触部40发生接触的接点84(下侧的接点未图示)、从所述接点84连接至电路的图案(pattern)、以及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卡合的卡止部82。如图1A、图1B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FPC80的接点84单列地配置。所述卡止部82的形状只要可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则可为任何形状,但在本实例中,所述卡止部82的形状可如图1A般设为コ字形状的缺口,也可设为贯通孔。根据规格的不同,也可将贯通孔设为固定孔。
基于图来对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构成零件进行说明。首先,对接触器14进行说明。所述接触器14为金属制,借由作为公知技术的压制(press)加工来制作所述接触器14。对于所述接触器14的材质而言,由于要求具有弹性或导电性等,因此,可列举黄铜、铍铜、或磷青铜等。在本实例中,所述接触器14插入至所述外壳12的插入孔52内。
所述接触器14包括:第一片20,至少在一端具有第一接触部22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24;第二片28,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30;以及弹性部36及支点部38,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所述连接部30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20与所述第二片28的一端予以连结。即,所述接触器14虽未图示,但大致呈逆倒h形状,所述第一片20的第一接触部22、所述弹性部36、所述支点部38、以及所述连接部30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在本实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接触器14大致呈逆倒H字形状,设置有从所述支点部38向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同一方向侧延伸设置的延设部32,并且在该延设部32的前端具有第二接触部40,所述接触器14具有上下两个接点,所述第一片20的第一接触部22、所述弹性部36、所述支点部38、以及所述连接部30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
所述固定部34设置在所述接触器14的连接部30附近。考虑所述接触器14的保持力或连接稳定性等来适当地对所述固定部34的位置或大小进行设计。
两个接触部即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第二接触部40设为凸部形状以易于与所述FPC80发生接触,在本实例中,如图1B所示,所述连接部30设为表面安装型(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连接部,但也可为双列直插式封装型(Dual In-line Package type)的连接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40的前端向所述第一接触部22侧弯曲。借由以所述方式进行弯曲,当所述FPC80插入时,所述FPC80因所述第二接触部40的前端而不会向下侧(第二接触部40侧)弯曲,从而所述FPC80易于插入。对于弯曲的角度而言,使下述的凸部56与所述第二接触部40的前端处于相同高度。另外,借由进行弯曲,当将FPC予以拔出时,由于所述延设部32具有弹性,因此,若所述转动构件16处于已打开的状态,则所述第二接触部40以顶起所述FPC80的方式而发挥作用,所以易于将所述FPC80拆下。
所述支点部38、所述弹性部36、以及所述受压部24是在所述FPC80插入时,用以发挥如下所述的作用的部分。所述FPC80插入至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内,然后,当所述转动构件16的推压部46在所述接触器14的连接部30与受压部24之间转动时,所述受压部24被所述推压部46顶起,借此,以所述接触器14的支点部38为支点,所述接触器14的弹性部36向所述第一接触部22侧倾斜,由此,所述第一接触部22于所述FPC80受到推压。为了发挥如上所述的作用,适当地对所述支点部38、所述弹性部36、以及所述受压部24的大小或形状进行设计。
而且,优选在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的前端设置防膨胀单元。原因在于:当使所述转动构件16的推压部46在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与连接部30之间转动时,由于相对于所述转动构件16的转动的反作用力强,因此,存在所述转动构件16的中央部发生膨胀的倾向,但借由设置所述防膨胀单元,可防止上述倾向。而且,在所述受压部24的前端设置突出部26作为所述防膨胀单元则更佳。所述突出部26的大小只要可发挥所述作用,则可为任何大小,以可卡住所述转动构件16的推压部46的程度,适当地对所述突出部26的大小进行设计。
接着,对转动构件16进行说明。该转动构件16为电气绝缘性的塑料(plastic),借由作为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来制作该转动构件16,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或成本等来适当地选择该转动构件16的材质,但一般而言,该转动构件16的材质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Polymer,LC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PPS)或这些物质的合成材料。所述转动构件16主要包括操作部42、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12的轴部分、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所进入的卡止孔44、以及对受压部24进行推压的推压部46。所述轴是用以使转动构件16转动的支点,转动构件16以可转动的方式适当地安装于外壳12的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推压部46是挤压于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的部分,该部分的形状设为细长形状。在本实例中,所述推压部46的形状为椭圆形状。如此,借由将所述推压部46的形状设为椭圆形状,使所述转动构件16转动,且使所述推压部46在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与连接部30之间旋转,由此,根据所述推压部46的大小的变化,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被抬起,从而使所述接触器14的第一接触部22侧挤压于所述FPC80。对于所述推压部46的形状而言,只要可在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与连接部30之间旋转,且可根据长轴与短轴的大小的差异来顶起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则可为任何形状。
另外,当使所述转动构件16转动时,相对于所述转动构件16的转动的反作用力强,为了防止所述转动构件16的中央部发生膨胀,另外独立地设置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所进入的卡止孔44。由于另外独立地设置所述卡止孔44,结果,需要在相邻接的所述接触器14之间设置间隔壁48,借由另外独立地设置所述卡止孔44且设置所述间隔壁48,使所述转动构件16的强度提高或防止转动时的变形。
此外,所述操作部42是在使所述转动构件16转动时,由手指或夹具等按下的部分。对于所述操作部42的形状、大小而言,只要可由手指或夹具等按下即可,考虑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加工性或操作性等来适当地对所述操作部42的形状、大小进行设计。
接着,对外壳12进行说明。该外壳12为电气绝缘性的塑料,借由作为公知技术的注射成形来制作该外壳12,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或成本等来适当地选择该外壳12的材质,但一般而言,该外壳12的材质可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这些物质的合成材料。在所述外壳12中设置有所述FPC80所插入的嵌合口18。所述嵌合口18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FPC80的厚度,该嵌合口18的高度设为在将所述FPC80插入时,使所述FPC80不会与下述的凸部56发生接触的高度。
在所述外壳12中设置有安装着所需数量的接触器的插入孔52,借由压入、挂钩(矛状件(lance))或焊接等来将该插入孔52予以固定。所述插入孔52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16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18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14的第二接触部40仅插入至所述插入孔52而不被保持(固定)着,利用所述接触器14的连接部30来保持(固定)所述接触器14的第二接触部40。
在长度方向两侧设置有轴承部,该轴承部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所述转动构件16的轴。对于该轴承部的形状或大小而言,只要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转动构件16的轴,则可为任何形状或大小,考虑该轴承部的作用、外壳12的强度或大小等来适当地对该轴承部的形状或大小进行设计。
所述外壳12包括将所述接触器14的第一片20的第一接触部22予以覆盖的顶板部50。在所述外壳12中,在如下的位置设置有一个缺口部54,该位置连设于所述顶板部50,且当在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侧,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被所述转动构件16的推压部46顶起而向上方移位时,以不妨碍所述受压部24的向上移位的方式,对应于全部的接触器14。所述缺口部54只要不妨碍所述受压部24的向上移位,则可为任何形状、大小,考虑该缺口部54的作用、强度、加工性或连接器的小型化等来适当地对该缺口部54的形状、大小进行设计。较为理想的是在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的外周设置引导部,以使FPC80等的连接对象物易于进入至该嵌合口18。
在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内,在比插入的所述FPC80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56。所述凸部56是与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的部分,按照所述卡止部82,考虑保持力、强度、加工性或小型化等来适当地对所述凸部56的形状、大小进行设计。所述凸部56的形状除了可考虑如本实例的四角柱之外,还可考虑圆柱、三角柱或球形等。
最后,对固定突片58进行说明。所述固定突片58为金属制,借由作为公知技术的压制加工来制作所述固定突片58。对于所述固定突片58的材质而言,由于要求具有加工性、弹性或导电性等,因此,可列举黄铜、铍铜或磷青铜等。在本实例中,所述固定突片58在所述外壳12的嵌合口18侧安装于长度方向的两侧。
此处,对所述FPC80的保持方法进行说明。
第一,将所述FPC80插入至所述嵌合口18内。
第二,使所述转动构件16转动,然后产生如下所述的作用,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且保持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
若所述转动构件16的推压部46作用于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则保持于所述外壳12的所述接触器14的连接部30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14的受压部24被所述推压部46顶起,以所述支点部38为支点,所述弹性部36向所述第一接触部22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不立即推压所述FPC80,而是先向所述FPC80侧移位(此时,作为下侧接触部的所述第二接触部40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连动地向下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FPC80,由此,所述FPC80向下方移位,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即,当将所述FPC80插入时,可在不施加插入力的状态下将所述FPC80插入,借由使所述转动构件16旋转,所述转动构件16使所述接触器14发生弹性变形,所述接触器14的上侧的第一接触部22在与所述FPC80的接点发生接触的同时向下推压所述FPC80,由此,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与所述外壳12的凸部56卡合,可借由卡合来保持所述FPC8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活用例是活用为使用在手机、笔记本个人电脑或数码相机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10,且特别涉及不使用其他构件而稳定地连接柔性印刷基板(本文称为“FPC”)的构造。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柔性印刷基板装脱自如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或从该连接器中拔出,该连接器包括: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发生接触的接触部;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连接于基板的连接部;插入孔,由所述接触器插入并且排列、保持着所述接触器;外壳,具有所述柔性印刷基板所插入的嵌合口;以及转动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嵌合口的相反侧,并且借由作用于所述接触器来使所述接触器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发生接触,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上设置有卡止部,
所述嵌合口的高度尺寸大于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厚度,
所述接触器包括:第一片,在一端具有作为所述接触部的第一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压部;第二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以及弹性部及支点部,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予以连结,并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弹性部、所述支点部、以及所述连接部大致配置成曲柄形状,
所述外壳的插入孔设置在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所述嵌合口侧的方向上,所述接触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且在所述外壳的嵌合口内,在比插入的所述柔性印刷基板更靠下侧的位置设置有凸部,
在所述转动构件上设置有沿着长度方向而连续设置且呈细长形状的推压部,并且另外独立地形成与所述接触器的各个受压部相对应地卡合的多个卡止孔,将间隔壁配设在相邻接的所述接触器之间,所述推压部以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所述受压部的方式而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外壳,
若所述转动构件的所述推压部作用于所述接触器的所述受压部,则保持于所述外壳的所述接触器的所述连接部不移位,仅所述接触器的所述受压部被所述推压部顶起,以所述支点部为支点,所述弹性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倾斜,借此,所述第一接触部不立即推压所述柔性印刷基板,而是先向所述柔性印刷基板侧移位,然后推压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由此,所述柔性印刷基板向下方移位,所述柔性印刷基板的卡止部卡合于所述外壳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设置有从所述支点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方向延伸设置的延设部,并且在所述延设部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接触部,使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第一接触部侧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插入孔从所述转动构件的安装侧朝向嵌合口侧的方向上贯通,所述第二片的第二接触部插入至所述插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设置有将所述外壳予以切开而成的一个缺口部,该缺口部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被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顶起而向上移位时,以不妨碍所述受压部的向上移位的方式,对应于全部的接触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接触器的受压部的前端设置有突出部,使所述转动构件的推压部不会向脱离所述接触器的连接部的方向移动。
CN201110038797.0A 2010-02-17 2011-02-14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2089A JP5501788B2 (ja) 2010-02-17 2010-02-17 コネクタ
JP2010-032089 2010-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61A CN102195161A (zh) 2011-09-21
CN102195161B true CN102195161B (zh) 2014-01-01

Family

ID=4460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87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5161B (zh) 2010-02-17 2011-02-14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01788B2 (zh)
CN (1) CN1021951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6568B2 (ja) * 2011-09-02 2015-12-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2201503A1 (de) * 2012-02-02 2013-08-08 Robert Bosch Gmbh Steckverbinder
CN104124573B (zh) * 2013-04-25 2017-11-10 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9494500B (zh) * 2017-09-11 2020-08-28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显卡连接器及具有该显卡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JP7037373B2 (ja) * 2018-01-19 2022-03-16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095488B2 (ja) * 2018-08-27 2022-07-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ソケット部品およ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1160A (ja) * 2002-08-01 2004-03-0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1993867A (zh) * 2004-08-10 2007-07-0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4536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442161A (zh) * 2007-09-07 2009-05-27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4043A (ja) * 1997-08-29 1999-03-16 Molex Inc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におけるロック構造
JP2005116495A (ja) * 2003-09-19 2005-04-28 Sony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およびコネクタ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JP4548803B2 (ja) * 2008-04-24 2010-09-2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3157057U (ja) * 2009-11-12 2010-01-28 台灣日慎精工股▲分▼有限公司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1160A (ja) * 2002-08-01 2004-03-0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CN1993867A (zh) * 2004-08-10 2007-07-0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345361A (zh) * 2007-07-13 2009-01-14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442161A (zh) * 2007-09-07 2009-05-27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5161A (zh) 2011-09-21
JP2011171033A (ja) 2011-09-01
JP5501788B2 (ja)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84218B2 (ja) コネクタ
JP4708001B2 (ja) コネクタ
JP4484219B2 (ja) コネクタ
JP4280621B2 (ja) コネクタ
JP4100624B2 (ja) コネクタ
CN102195161B (zh) 连接器
JP2012151021A (ja) コネクタ
JP4558562B2 (ja) コネクタ
JP492745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351266A (ja) コネクタ
CN102195160A (zh) 连接器
JP4413961B2 (ja) コネクタ
CN103138073A (zh) 连接器以及用于该连接器的接触器的插入方法
JP5185543B2 (ja) コネクタ
JP5230759B2 (ja) コネクタ
JP4884138B2 (ja) カム構造、コネクタ用カム構造及び該コネクタ用カム構造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JP5024912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120481A (ja) コネクタ
JP4907436B2 (ja) コネクタ
JP4273173B2 (ja) コネクタ
JP5057537B2 (ja) コネクタ
JP5203526B2 (ja) コネクタ
JP5279346B2 (ja) コネクタ
JP2008147064A (ja) コネクタ
JP2012018934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