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03489B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03489B CN109103489B CN201710473970.7A CN201710473970A CN109103489B CN 109103489 B CN109103489 B CN 109103489B CN 201710473970 A CN201710473970 A CN 201710473970A CN 109103489 B CN109103489 B CN 1091034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electrolyte
- substituted
- unsubstituted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5/00—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 C07C255/01—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 C07C255/02—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and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 C07C255/04—Carboxylic acid nitriles having cyano groups bound to acyclic carbon atoms of an acyclic and saturated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two cyano groups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材料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电解液及应用该电解液的电池。本申请的电解液中含有式I所示的多腈化合物。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与正极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有较强的络合作用,从而可以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并有效地抑制过渡金属的溶出;降低正极材料表面活性进而抑制电解液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等副反应;从而改善了电池在宽工作电压和宽工作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材料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电解液及应用该电解液的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由于具备能量密度大、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目前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是:高电压、高功率、长循环寿命、长存储寿命且安全性能优异。
二次电池广泛使用的是以六氟磷酸锂为导电锂盐以及以环状碳酸酯和/或链状碳酸酯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然而上述电解液体系尚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高电压和高温情况下,上述电解液体系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有待提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进行锐意研究后发现: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与正极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有较强的络合作用,从而可以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并有效地抑制过渡金属的溶出;降低正极材料表面活性进而抑制电解液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等副反应;从而改善了电池在宽工作电压和宽工作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从而完成本申请。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中含有式I所示的多腈化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烷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2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且R1、R2、R3、R4、R5、R6、R7、R8、R9、R10中至少有一个基团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2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C1~C 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置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为本申请的电解液。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与正极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有较强的络合作用,从而可以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并有效地抑制过渡金属的溶出;降低正极材料表面活性进而抑制电解液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等副反应;从而改善了电池在宽工作电压和宽工作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申请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申请,并非为了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配方、比例等可因地制宜做出选择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响。
下面详细说明根据本申请的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首先说明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解液。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中含有式I所示的多腈化合物。
这里的电解液可以为液态电解液,也可以为固态电解液。在本申请中以液体电解液为实施例来解释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电解质盐和添加剂。其中,添加剂中包括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
〔多腈化合物〕
本申请实施例添加剂中含有多腈化合物,多腈化合物选自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1、R2、R3、R4、R5、R6、R7、R8、R9、R10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烷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2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且R1、R2、R3、R4、R5、R6、R7、R8、R9、R10中至少有一个基团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22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2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C1~C 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取代基为氟,上述基团中的H原子可被氟部分或全部取代。
其中,烷基、烯基和炔基可为链状取代基,也可为环状取代基,其中,链状取代基包括直链取代基和支链取代基。
本申请中的多腈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添加到电解液中,由于其结构中至少含有两个腈基,因此该多腈化合物可以通过结构中的N原子与正极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原子之间较强的络合作用而稳定吸附在正极材料表面。此外,该多腈化合物中还含有C=O基团、S=O基团和/或P=S基团,由于这些基团也可以与正极材料表面的金属元素络合,因而增加了吸附位点进而更稳定地吸附在正极材料表面。该多腈化合物可以保护正极材料表面并有效地抑制过渡金属的溶出,同时可降低正极材料表面的活性,进而抑制电解液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等副反应。因此,该多腈化合物可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以及存储性能,提高电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当R1、R2、R3、R4、R7、R8、R9、R10为氢原子时,多腈化合物选自式I-1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11、R12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烷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 8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6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且R11、R12中至少有一个基团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6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C1~C 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烷基、烯基和炔基可为链状取代基,也可为环状取代基,其中,链状取代基包括直链取代基和支链取代基。
进一步优选的,R11、R12中至少有一个取代基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2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2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2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当R3、R4、R5、R6、R7、R8为氢原子时,多腈化合物选自式I-2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1、R22、R23、R24各自独立的选自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8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2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腈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烷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6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且R21、R22、R23、R24至少有一个基团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8烷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7~C16芳基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6芳磺酰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取代基选自卤素、氰基、C1~C 6烷基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烷基、烯基和炔基可为链状取代基,也可为环状取代基,其中,链状取代基包括直链取代基和支链取代基。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式I-2所示化合物进一步选自式I-2a所示化合物:
对称结构的多腈化合物,更加便于合成,且吸附点位对称,从而使该多腈化合物更稳定地吸附在正极材料表面。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多腈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多腈化合物还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并不限于此: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多腈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1%~10%,优选0.1%~3.5%。如果电解液中多腈化合物含量过少,多腈化合物在正极材料表面络合吸附过于稀疏,不能有效地阻止电解液的分解等副反应。如果电解液中多腈化合物含量过多,该多腈化合物在正极材料表面络合吸附过于致密,增大电池的阻抗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以及倍率性能;多腈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范围的上限任选自10%、9%、8%、7%、6%、5%、4.5%、4%、3.5%、3%、2%、1%、0.8%,下限任选自0.001%、0.005%、0.01%、0.05%、0.1%、0.3%、0.5%、0.6%。更进一步优选地,多腈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百分含量为0.1%~3.5%。
〔添加剂A〕
本申请的电解液中可进一步添加其他添加剂作为添加剂A,添加剂A可合适地列举出以下(a)~(o)的化合物。
(a)含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
含有不饱和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选自如式Ⅱ-0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0选自烯基取代的C1~C6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亚烯基。
含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至少一种,具体结构式如下:
(b)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
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选自如式Ⅱ-1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1选自卤素取代的C1~C6亚烷基、卤素取代的C2~C6亚烯基。
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选自氟代碳酸乙烯酯(简称为FEC)、氟代碳酸丙烯酯(简称为FPC)、三氟代碳酸丙烯酯(简称为TFPC)。
(c)硫酸酯化合物
硫酸酯化合物优选为环状硫酸酯化合物,环状硫酸酯化合物选自如式Ⅱ-2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亚烯基;取代基选自卤素、C1~C3烷基、C2~C4烯基。
进一步优选的,R22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4亚烯基;取代基选自卤素、C1~C3烷基、C2~C4烯基。
环状硫酸酯化合物选自硫酸乙烯酯(简称为DTD)、硫酸丙烯酯(简称为TMS)、4-甲基硫酸亚乙酯(简称为PLS)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结构式如下;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环状硫酸酯化合物还可以选自:
(d)磺酸内酯化合物
磺酸内酯化合物选自如式Ⅱ-3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亚烯基;取代基选自卤素、C1~C3烷基、C2~C4烯基。
具体的,磺酸内酯化合物选自1,3-丙烷磺酸内酯(简称为PS)、1,3-丙烯磺酸内酯(简称为PES)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结构式如下;
磺酸内酯化合物还可以选自:
(e)二磺酸化合物
二磺酸化合物为含有两个磺酸基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的,选自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具体可选自如式Ⅱ-4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4、R25、R26、R27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烯基;取代基选自卤素、C1~C3烷基、C2~C4烯基。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选自甲烷二磺酸亚甲酯(简称为MMDS);
二磺酸亚甲酯化合物还可选自3-甲基-甲烷二磺酸亚甲酯以及如下结构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f)亚硫酸酯化合物
亚硫酸酯化合物优选环状亚硫酸酯化合物,具体可选自如式Ⅱ-5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28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亚烯基;取代基选自卤素、C1~C3烷基、C2~C4烯基。
亚硫酸酯化合物可选自亚硫酸乙烯酯(简称为ES)、亚硫酸丙烯酯(简称为PS)、亚硫酸丁烯酯(简称为BS)。
(g)腈化合物
腈化合物可选自乙腈、丙腈、丁二腈、戊二腈、己二腈、庚二腈、辛二腈和癸二腈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腈。
其中,更优选选自丁二腈、戊二腈、己二腈和庚二腈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h)芳香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可选自环己基苯、氟代环己基苯化合物(1-氟-2-环己基苯、1-氟-3-环己基苯、1-氟-4-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叔戊基苯、1-氟-4-叔丁基苯等具有支链烷基的芳香族化合物、联苯、三联苯(邻位体、间位体、对位体)、二苯基醚、氟苯、二氟苯(邻位体、间位体、对位体)、茴香醚、2,4-二氟茴香醚、三联苯的部分氢化物(1,2-二环己基苯、2-苯基双环己基、1,2-二苯基环己烷、邻环己基联苯)等芳香化合物。
其中,更优选为选自联苯、三联苯(邻位体、间位体、对位体)、氟苯、环己基苯、叔丁基苯和叔戊基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特别优选为选自联苯、邻三联苯、氟苯、环己基苯和叔戊基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i)异氰酸酯化合物
异氰酸酯化合物可选自甲基异氰酸酯、乙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其中,更优选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和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j)磷腈化合物
磷腈化合物可以优选地列举出甲氧基五氟环三磷腈、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苯氧基五氟环三磷腈或乙氧基七氟环四磷腈等环状磷腈化合物。
其中,优选甲氧基五氟环三磷腈、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或苯氧基五氟环三磷腈等环状磷腈化合物,更优选甲氧基五氟环三磷腈或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
(k)环状酸酐化合物
环状酸酐化合物可以合适地列举出乙酸酐、丙酸酐等链状的羧酸酐、或琥珀酸酐、马来酸酐、2-烯丙基琥珀酸酐、戊二酸酐、衣康酸酐、3-磺基-丙酸酐等环状酸酐。
其中,优选琥珀酸酐、马来酸酐、2-烯丙基琥珀酸酐,更优选琥珀酸酐、2-烯丙基琥珀酸酐。
(l)亚磷酸酯化合物
亚磷酸酯化合物可选自硅烷亚磷酸酯化合物,具体可选自如式Ⅱ-6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31、R32、R33、R34、R35、R36、R37、R38、R39各自独立的分别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基选自卤素。
硅烷亚磷酸酯化合物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m)磷酸酯化合物
磷酸酯化合物可选自硅烷磷酸酯化合物,具体可选自如式Ⅱ-7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41、R42、R43、R44、R45、R46、R47、R48、R49各自独立的分别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基选自卤素。
硅烷磷酸酯化合物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n)硼酸酯化合物
硼酸酯化合物可选自硅烷硼酸酯化合物,具体可选自如式Ⅱ-8所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R51、R52、R53、R54、R55、R56、R57、R58、R59各自独立的分别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烷基;取代基选自卤素。
硅烷硼酸酯化合物可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o)羧酸酯
羧酸酯可以选自链状羧酸酯、环状羧酸酯。该链状羧酸酯、环状羧酸酯中可以含有不饱和键或卤素原子。
优选地为乙酸乙酯(简称为EA)、丁酸甲酯(简称为MB)、丁酸乙酯(简称为EB)、三氟乙酸乙酯(简称为TFEA)、乙酸三氟乙酯(简称为ETFA)、五氟丙酸甲酯(简称为MPFP)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电解液的一种改进,添加剂A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30%。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式I、式I-1或式I-2所示的通式中:
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烷基可为链状烷基,也可为环烷基,位于环烷基的环上的氢可被烷基取代,所述烷基中碳原子数优选的下限值为1、2、3、4、5,优选的上限值为3、4、5、6、8、9、10、12。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更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1~8的链状烷基,碳原子数为3~8的环烷基,更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1~6的链状烷基,碳原子数为5~7的环烷基。作为烷基的实例,具体可以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己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1,1,2-三甲基-丙基、3,3,-二甲基-丁基、庚基、2-庚基、3-庚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异庚基、辛基、壬基、癸基。
上述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含有酯基、羰基、磺酰基、硫代磷酸基时,得到C2~C12烷酯基、C2~C12烷基羰基、C1~C12烷磺酰基、C1~C12烷基硫代膦酸酯基。
碳原子数为2~12的烯基可为环状烯基,也可为链状烯基。另外,烯基中双键的个数优选为1个。所述烯基中碳原子数优选的下限值为3、4、5,优选的上限值为3、4、5、6、8、9、10、12。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2~10的烯基,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2~6的烯基。作为烯基的实例,具体可以举出: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戊烯基、环己烯基、环庚烯基、环辛烯基。
碳原子数为2~12的炔基可为环状炔基,也可为链状炔基。另外,炔基中三键的个数优选为1个。所述炔基中碳原子数优选的下限值为3、4、5,优选的上限值为3、4、5、6、8、10、12。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2~10的炔基,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2~6的炔基,更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2~5的炔基。作为烯基的实例,具体可以举出:乙炔基、炔丙基、异丙炔基、戊炔基、环己炔基、环庚炔基、环辛炔基。
碳原子数为6~22的芳基含有酯基、羰基、磺酰基时,得到C7~C22芳酯基、C7~C22芳基羰基、C6~C22芳磺酰基;碳原子数为6~22的芳基可选自苯基、苯烷基、至少含有一个苯基的芳基如联苯基、稠环芳烃基如萘、蒽、菲均可,联苯基和稠环芳烃基还可被烷基或是烯基所取代。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6~18的芳基,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6~14的芳基,更进一步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6~9的芳基。作为芳基的实例,具体可以举出:苯基、苄基、联苯基、对甲苯基、邻甲苯基、间甲苯基。
卤素选自氟、氯、溴,并优选氟。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式Ⅱ-0~式Ⅱ-8所示的通式中:
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为直链或支链亚烷基,所述亚烷基中碳原子数优选的下限值为2、3,优选的上限值为4、5、6。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1~4的亚烷基。作为烷基的实例,具体可以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异丙基、亚丁基、亚异丁基、亚仲丁基、亚戊基、亚己基。
碳原子数为2~6的亚烯基为直链或支链亚烯基,烯基中双键的个数优选为1个。所述亚烯基中碳原子数优选的下限值为3、4,优选的上限值为3、4、5、6。优选地,选择碳原子数为2~5的亚烯基。作为亚烯基的实例,具体可以举出:亚乙烯基、亚烯丙基、亚异丙烯基、亚烯丁基、亚烯戊基。
卤素选自氟、氯、溴,并优选氟。
〔有机溶剂〕
作为本申请的非水电解液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可以优选地列举出选自环状碳酸酯、链状酯、内酯、醚和酰胺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从进一步提高高温高压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角度出发,优选含有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
此外,“链状酯”这一用语是作为包括链状碳酸酯和链状羧酸酯在内的概念来使用的。
作为上述环状碳酸酯,可以列举出选自碳酸乙烯酯(简称为EC)、碳酸丙烯酯(简称为PC)、碳酸1,2-亚丁酯、碳酸2,3-亚丁酯、碳酸亚乙烯酯(简称为VC)、碳酸乙烯基亚乙酯(简称为VEC)、4-乙炔基-1,3-二氧杂环戊烷-2-酮(简称为EEC)等具有碳-碳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和4-氟-1,3-二氧杂环戊烷-2-酮(简称为FEC)、反式或顺式-4,5-二氟-1,3-二氧杂环戊烷-2-酮(以下将两者统称为“DFEC”)等具有氟原子的环状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更优选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4-氟-1,3-二氧杂环戊烷-2-酮、碳酸亚乙烯酯和4-乙炔基-1,3-二氧杂环戊烷-2-酮(简称为EEC)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作为链状酯,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碳酸甲乙酯(简称为MEC)、碳酸甲丙酯(简称为MPC)、碳酸甲基异丙酯(简称为MIPC)、碳酸甲丁酯和碳酸乙丙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非对称链状碳酸酯;选自碳酸二甲酯(简称为DMC)、碳酸二乙酯(简称为DEC)、碳酸二丙酯和碳酸二丁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对称链状碳酸酯;选自新戊酸甲酯、新戊酸乙酯、新戊酸丙酯等新戊酸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乙酸甲酯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链状羧酸酯。
作为其它的有机溶剂,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四氢呋喃、2-甲基四氢呋喃、1,4-二噁烷等环状醚、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1,2-二丁氧基乙烷等链状醚、二甲基甲酰胺等酰胺、环丁砜等砜、γ-丁内酯、γ-戊内酯、α-当归内酯等内酯等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电解质盐〕
作为本申请中使用的电解质盐,可以合适地列举出下述的锂盐。
〔Li盐-1类〕
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LiPF6、LiBF4、LiAsF6、LiSbF6、LiPF4(CF3)2、LiPF3(C2F5)3、LiPF3(CF3)3、LiPF3(异-C3F7)3和LiPF5(异-C3F7)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路易斯酸与LiF的络盐”,其中优选LiPF6、LiBF4、LiAsF6,更优选LiPF6、LiBF4。
〔Li盐-2类〕
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LiN(SO2F)2、LiN(SO2CF3)2、LiN(SO2C2F5)2、(CF2)2(SO2)2NLi(环状)、(CF2)3(SO2)2NLi(环状)和LiC(SO2CF3)3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亚胺或甲基化锂盐”,其中优选LiN(SO2F)2、LiN(SO2CF3)2或LiN(SO2C2F5)2,更优选LiN(SO2F)2或LiN(SO2CF3)2。
〔Li盐-3类〕
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LiSO3F、LiCF3SO3、CH3SO4Li、C2H5SO4Li、C3H7SO4Li、三氟((甲磺酰)氧基)硼酸锂(LiTFMSB)、和五氟((甲磺酰)氧基)磷酸锂(LiPFMSP)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含有S(=O)2O结构的锂盐”,其中更优选LiSO3F、CH3SO4Li、C2H5SO4Li或LiTFMSB。
〔Li盐-4类〕
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LiPO2F2、Li2PO3F和LiClO4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含有P=O或Cl=O结构的锂盐”,其中优选LiPO2F2、Li2PO3F。
〔Li盐-5类〕
可以合适地列举出选自双[草酸根-O,O’]硼酸锂(LiBOB)、二氟[草酸根-O,O’]硼酸锂、二氟双[草酸根-O,O’]磷酸锂(LiPFO)和四氟[草酸根-O,O’]磷酸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以草酸盐配位体为阴离子的锂盐”,其中更优选LiBOB、LiPFO。可以混合它们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来使用。
其中,优选为选自LiPF6、LiPO2F2、Li2PO3F、LiBF4、LiSO3F、三氟((甲磺酰)氧基)硼酸锂(LiTFMSB)、LiN(SO2F)2、LiN(SO2CF3)2、LiN(SO2C2F5)2、双[草酸根-O,O’]硼酸锂(LiBOB)、二氟双[草酸根-O,O’]磷酸锂(LiPFO)和四氟[草酸根-O,O’]磷酸锂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LiPF6、LiBF4、LiSO3F、三氟((甲磺酰)氧基)硼酸锂(LiTFMSB)、LiPO2F2、LiN(SO2CF3)2、LiN(SO2F)2、双[草酸根-O,O’]硼酸锂(LiBOB)、和二氟双[草酸根-O,O’]磷酸锂(LiPFO)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LiPF6。
〔电解液的制造〕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解液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获得:混合上述有机溶剂,向其中添加电解质盐和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并还可添加上述添加剂A中的至少一种。
〔多腈化合物的合成〕
(一)通式I-1化合物的制备:
其反应方程式为:
具体制备工艺为:
将前体物质A与丙烯腈混合,并在室温搅拌16~20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蒸馏水,过滤固体,烘干即得通式I-1所示化合物,产率83%左右。(二)通式I-2a化合物的制备:
其反应方程式为:
具体制备工艺为:
氮气保护下,在-78℃环境中,将前体物质B与1,3-二溴丙烷混合溶于四氢呋喃溶剂,加入二异丙基氨基锂(LDA),保持温度搅拌40~60min,将1.2~1.5倍当量的1,3-二溴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加入体系,然后缓慢升至15~20℃反应16~20小时,降温至-10℃,加入水淬灭反应,再经萃取、洗涤、干燥、旋干,即得通式I-2a所示化合物,产率90%左右。
下面说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电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置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可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
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正极包含能脱出、嵌入锂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负极包含能嵌入、脱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
具体的,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正极活性材料可选自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这些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添加其他过渡金属或非过渡金属得到的化合物,上述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具体可以采用层状含锂氧化物、尖晶石型含锂氧化物、橄榄石型含锂磷酸盐化合物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以使用可被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具体的,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负极活性材料可为软碳、硬碳、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复合物、钛酸锂,能与锂形成合金的金属等。具体可以采用碳基负极、硅基负极、锡基负极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以使用可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当电池为钠离子电池时,正极包含能脱出、嵌入钠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负极包含能嵌入、脱出钠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例如,正极活性材料可以选自钠铁复合氧化物(NaFeO2)、钠钴复合氧化物(NaCoO2)、钠铬符合氧化物(NaCrO2)、钠锰复合氧化物(NaMnO2)、钠镍复合氧化物(NaNiO2)、钠镍钛复合氧化物(NaNi1/2Ti1/2O2)、钠镍锰复合氧化物(NaNi1/ 2Mn1/2O2)、钠铁锰复合氧化物(Na2/3Fe1/3Mn2/3O2)、钠镍钴锰复合氧化物(NaNi1/3Co1/3Mn1/ 3O2)、钠铁磷酸化合物(NaFePO4)、钠锰磷酸化合物(NaMnPO4)、钠钴磷酸化合物(NaCoPO4)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以使用可被用作钠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负极活性材料可以选自硬碳、天然石墨、人造石墨、软碳、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等碳材料。此外,作为其他负极活性物质,还可以列举出例如Si、Ge、Pb、In、Zn、H、Ca、Sr、Ba、Ru、Rh等与钠发生合金化的元素的单质、含这些元素的氧化物以及碳化物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以使用可被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当电池为镁离子电池时,正极包含能脱出、嵌入镁离子的正极活性材料,负极包含能嵌入、脱出镁离子的负极活性材料。例如,正极活性材料可以选自V2O5、MoO3、MnO2、TiS2、MoS2等,负极活性材料可以选自金属镁、镁合金、石墨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可以使用可被用作镁离子电池正负极活性物质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正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上述电池中,隔膜的具体种类并不受到具体的限制,可以是现有电池中使用的任何隔膜材料,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以及它们的多层复合膜,但不仅限于这些。
电解液为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解液。
在上述电池中,正极片还包括粘结剂和导电剂,将包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粘结剂和导电剂的正极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待正极浆料干燥后获得正极片。同样的,将包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粘结剂和导电剂的负极浆料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待负极浆料干燥后获得负极片。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二次电池充电截止电压不小于4.2V,优选的在4.2V~4.9V范围内工作,进一步优选的,在4.3V~4.8V范围内工作。在高电压状态下,正极材料表面过渡金属的价态越高,与多腈化合物中腈类基团的库伦相互作用便越强,也即添加剂能够越大程度地发挥相应的保护作用。
实施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具体实施例中,仅示出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下面结合锂离子电池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申请。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下述实施例、对比例中,所使用到的试剂、材料以及仪器如没有特殊的说明,均可商购获得。
电解液的制备:采用碳酸乙烯酯(简称为EC)、碳酸甲乙酯(简称为EMC)和碳酸二乙酯(简称为DEC)的混合液为溶剂,其中,EC、EMC和DEC的重量比为1:1:1。锂盐为LiPF6,LiPF6的总含量为电解液的总重量的12.5%。如表1所示的电解液组成加入添加剂,其中添加剂的比例为占电解液的总重量的比例。
正极极片的制备:将正极活性材料(LiCoO2)、粘结剂PVDF、导电剂乙炔黑按照质量比98:1:1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至稳定均一,获得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上;将铝箔在室温晾干后转移至120℃的鼓风烘箱中干燥1h,然后经过冷压、分切得到正极片。
负极极片的制备:将负极活性材料(石墨)、导电剂乙炔黑、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粘结剂丁苯橡胶乳液按照质量比97:1:1:1混合,加入去离子水,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至稳定均一,获得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于铜箔上;将铜箔在室温晾干后转移至120℃的鼓风烘箱中干燥1h,然后经过冷压、分切得到负极片。
电池的制备:将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PP/PE/PP隔离膜进行卷绕得到电芯,将电芯放入包装壳后,注入电解液,再依次封口,经静置、热冷压、化成、排气、测试容量等工序,获得电池。
表1:实施例、对比例电解液中的组分及添加比例
其中,“—”表示未添加该物质。
将电池1至电池18进行如下的测试:
(1)锂离子电池的宽电压范围的循环性能测试
在25℃下,将锂离子电池先以1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4.35V,进一步以4.35V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然后以1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3.0V,此为一个充放电循环过程,此次的放电容量为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将锂离子电池按照上述方法进行500次循环充电/放电测试,检测得到第5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
锂离子电池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锂离子电池循环500次的放电容量/锂离子电池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
(2)锂离子电池的宽温度范围的循环性能测试
在45℃下,将锂离子电池先以1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4.35V,进一步以4.35V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然后以1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3.0V,此为一个充放电循环过程,此次的放电容量为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将锂离子电池按照上述方法进行200次循环充电/放电测试,检测得到第2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
锂离子电池循环2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锂离子电池循环200次的放电容量/锂离子电池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
(3)锂离子电池的宽温度范围的存储性能测试
在85℃下,将锂离子电池以0.5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4.35V,然后以4.35V恒压充电至电流为0.05C,此时测试锂离子电池的厚度并记为h0;之后将锂离子电池放入60℃的恒温箱,储存24h后取出,测试此时锂离子电池的厚度并记为h1。
锂离子电池存储24h后的厚度膨胀率(%)=[(h1-h0)/h0]×100%。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循环容量保持率、厚度膨胀率实验结果
从电池1~16和电池17的对比结果可发现,根据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能够改善锂离子电池高电压下的常温和高温循环性能以及高温存储性能。
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与正极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有较强的络合作用,从而可以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保护膜,降低正极材料表面活性进而抑制电解液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等副反应。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加入根据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后,电池在高电压条件下的循环和存储性能较电池17有一定提高,尤其是高温存储性能改善明显;随着该化合物的添加量的增加,其在正极材料表面成膜效应更佳,因此锂离子电池常温和高温循环以及存储性能的改善愈加显著。当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该多腈化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增加到1.5%至3.5%时,可有效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常温和高温循环以及存储性能;然而当该化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进一步增加时,由于其在正极材料表面的成膜较厚,阻抗较大,因此锂离子电池的常温和高温循环性能出现下降趋势,而高温存储性能却趋近于最优值。
与电池18中采用的线性的己二腈比较,由于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中含有的C=O基团、S=O基团和/或P=S基团,也可以与正极材料表面的金属元素络合,因而增加了吸附位点进而更稳定地吸附在正极材料表面,因此本申请的多腈化合物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在正极材料表面的成膜效果更好,因此可其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的效果远强于己二腈。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Claims (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腈化合物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0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腈化合物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1%~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中还含添加剂A,所述添加剂A选自含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硫酸酯化合物、亚硫酸酯化合物、磺酸内酯化合物、二磺酸化合物、腈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磷腈化合物、环状酸酐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硼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A在所述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30%。
6.一种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置于所述正极极片和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隔离膜以及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为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时,所述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不小于4.2V。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73970.7A CN109103489B (zh) | 2017-06-21 | 2017-06-21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PCT/CN2017/093310 WO2018232807A1 (zh) | 2017-06-21 | 2017-07-18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EP17914380.5A EP3629411B1 (en) | 2017-06-21 | 2017-07-18 |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
US16/624,192 US11404724B2 (en) | 2017-06-21 | 2017-07-18 | Electrolyte solution including multi-cyano compound additive and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73970.7A CN109103489B (zh) | 2017-06-21 | 2017-06-21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03489A CN109103489A (zh) | 2018-12-28 |
CN109103489B true CN109103489B (zh) | 2020-05-05 |
Family
ID=6473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73970.7A Active CN109103489B (zh) | 2017-06-21 | 2017-06-21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04724B2 (zh) |
EP (1) | EP3629411B1 (zh) |
CN (1) | CN109103489B (zh) |
WO (1) | WO20182328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0749B (zh) * | 2019-01-25 | 2021-06-0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
WO2020175638A1 (ja) * | 2019-02-28 | 2020-09-03 |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ナトリ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非水系電解液及びナトリ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
CN111740162A (zh) * | 2020-05-28 | 2020-10-02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解液和包括电解液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
CN112151864B (zh) * | 2020-10-13 | 2021-11-30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解液以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CN112467221B (zh) * | 2020-12-02 | 2022-02-11 | 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抑制硅负极膨胀的添加剂以及含有该添加剂的电解液 |
CN114667624A (zh) * | 2021-03-22 | 2022-06-24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解液、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CN113013492B (zh) * | 2021-04-23 | 2023-05-1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宽工作温区的有机电解液及钠离子电池 |
CN115472909B (zh) * | 2021-06-11 | 2024-10-2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解液添加剂、二次电池电解液和二次电池 |
CN114039096B (zh) * | 2021-11-29 | 2024-09-13 | 江苏涛立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611773B (zh) * | 2022-10-31 | 2024-05-10 | 山东海科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补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6995A (zh) * | 2015-03-31 | 2015-07-08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CN105074993A (zh) * | 2013-12-09 | 2015-11-18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
CN105322223A (zh) * | 2014-06-02 | 2016-02-10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锂二次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59809T3 (es) * | 2002-04-03 | 2011-05-27 | Dic Corporation | Fotoiniciador, nuevo compuesto, y composición fotocurable. |
KR100644074B1 (ko) * | 2004-12-02 | 2006-11-1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표면에Cu-니트릴 화합물 간의 착물이 형성된 이차 전지용구리 집전체 |
KR100814827B1 (ko) * | 2007-04-05 | 2008-03-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JP5369568B2 (ja) * | 2008-09-16 | 2013-12-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質電池 |
JP5721334B2 (ja) | 2010-03-11 | 2015-05-20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
CN103208648B (zh) | 2013-03-21 | 2016-12-28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软包装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解液及包含该电解液的电池 |
US9406974B2 (en) | 2013-04-25 | 2016-08-02 | Samsung Sdi Co., Ltd. | Additive for electrolyte of lithium battery, organic electrolytic solu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lithium battery using the organic electrolytic solution |
US10490851B2 (en) | 2014-06-02 | 2019-11-26 | Sk Innovation Co., Ltd. |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
-
2017
- 2017-06-21 CN CN201710473970.7A patent/CN109103489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18 US US16/624,192 patent/US114047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18 EP EP17914380.5A patent/EP36294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7-07-18 WO PCT/CN2017/093310 patent/WO2018232807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74993A (zh) * | 2013-12-09 | 2015-11-18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 |
CN105322223A (zh) * | 2014-06-02 | 2016-02-10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锂二次电池 |
CN104766995A (zh) * | 2015-03-31 | 2015-07-08 |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解液添加剂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29411A4 (en) | 2020-07-01 |
CN109103489A (zh) | 2018-12-28 |
WO2018232807A1 (zh) | 2018-12-27 |
US20200176817A1 (en) | 2020-06-04 |
EP3629411A1 (en) | 2020-04-01 |
US11404724B2 (en) | 2022-08-02 |
EP3629411B1 (en) | 2021-08-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148950B (zh)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
CN109103489B (zh) | 一种电解液及电池 | |
JP6778777B2 (ja) | 電解液および電池 | |
CN109256585B (zh) |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 |
CN104916867B (zh) | 电解液以及包含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 |
CN107210489B (zh) | 非水电解液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 |
CN104508896A (zh) | 非水电解液以及使用了该非水电解液的蓄电设备 | |
CN111326793B (zh) | 锂离子电池 | |
US20150318578A1 (en) |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and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employing same | |
CN109216764B (zh) |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 |
CN110073537B (zh) | 非水电解液及使用了其的蓄电设备 | |
JPWO2017069278A1 (ja) |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 |
KR20190049876A (ko) | 이작용성 포스폰산 실릴에스터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 셀 | |
CN109256586B (zh) |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 |
CN110911748B (zh) | 一种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和锂二次电池 | |
CN109119687B (zh) | 电解液及电化学储能装置 | |
CN111326792B (zh) | 电解液及电池 | |
CN109216765B (zh) |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 |
CN111326791B (zh) | 电解液及电池 | |
WO2023149431A1 (ja) | 非水電解液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 |
JP7504740B2 (ja) | 非水電解液用添加剤、非水電解液、蓄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トリアジン化合物 | |
JP2020505732A (ja) | リチウム電池のための電解質組成物のための三官能性添加剤 | |
JP2024512402A (ja) | 電気化学装置及びそれを含む電子装置 | |
JP7488167B2 (ja) | 蓄電デバイス用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 |
CN111326733A (zh) | 锂离子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