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8367B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848367B CN108848367B CN201810838524.6A CN201810838524A CN108848367B CN 108848367 B CN108848367 B CN 108848367B CN 201810838524 A CN201810838524 A CN 201810838524A CN 108848367 B CN108848367 B CN 1088483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gion
- image
- fusion
- preset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通过在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之间确定融合区域,从而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图像虚化过渡不自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图像的虚化更加自然,虚化效果更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双摄手机进入市场。从最新发布的iPhoneX、iPhone8、坚果Pro2,再到之前华为mate10、小米6,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双摄像头已成为手机摄影的必备方案、标准配置。
在现有技术中,双摄手机的第一摄像头采集第一图像,第二摄像头采集第二图像,先提取第一图像中的前景信息,并对第二图像进行虚化处理,根据前景信息和虚化后的第二图像合成目标图像。此方法只对第二图像进行了虚化,对第一图像进行前景信息的提取,会存在虚化不自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
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
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之后,还包括:
选取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感兴趣区域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将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主体区域内;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过渡区域内;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背景区域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包括:
确定主体区域与过渡区域之间的第一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一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一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确定过渡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二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二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二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确定主体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三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三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三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在不同的图层。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视差图像包括第一图层和第二图层,第一图层包括第一主体区域和第一非主体区域,第二图层包括第二主体区域和第二非主体区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包括:
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进行采样,其中,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非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非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
融合区域包括主体区域的主体采样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的非主体采样区域。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处理装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
虚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
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融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装置还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收发器,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以及,处理器,用于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处理器,还用于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
处理器,还用于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的有益效果是:
在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的通过不同的虚化参数进行虚化,在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确定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由于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经过了不同的虚化参数虚化以后进行融合,使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虚化更加自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摄像图像虚化不自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双摄像图像的虚化更加自然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方法的第一流程图,请参照图1,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可选地,可以使用手机、单反相机或者电脑等具有采集图像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图像的采集。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一个双摄像手机上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也可以是不同手机上的两个摄像头,只要能够进行同一采集范围的图像采集即可。
本实施例中,以双摄像手机为例对图像处理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分别为双摄像手机的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在预览状态下实时采集图像。由于手机上的双摄像头的位置有所差异,因此,采集的图像的范围会有所不同,这里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为两个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的相同部分,对于采集的不同的部分,则不进行任何方式的处理。
步骤104,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先预处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畸变矫正是将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像素坐标系通过内参矩阵转化成相机坐标系(和图像物理坐标系比较多了缩放和Z轴),通过畸变系数校正图像的相机坐标,校正后通过内参矩阵将相机坐标系转换成图像像素坐标系,并根据源图像坐标的像素值赋值给新的图像坐标。
极线对齐是针对图像对应的像极坐标系进行的,将源图像像素坐标系通过内参矩阵转化成相机坐标系(和图像物理坐标系比较多了缩放和Z轴),通过旋转矩阵R1和R2进行平行极线校正,通过畸变系数校正图像的相机坐标,校正后通过内参矩阵将相机坐标系转换成图像像素坐标系,并根据源图像坐标的像素值赋值给新的图像坐标。
对已经畸变矫正、极线对齐的图像获得每个像素点的视差值。具体方法包括平滑滤波、上下采样和视差估计。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平滑滤波过滤图像中的噪点信息,降低后处理的噪声信息,产生更加平滑的数据,从而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
上下采样是利用隔行隔列进行采样或插值,重建不同分辨率的图像,下采样用于图像缩小,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上采样将缩小图像还原,提高了实时处理能力。
视差估计是指对两张不同角度拍摄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获得水平像素差异的过程,视差估计可以使用但不限于立体视差匹配法、光流场估计法等,最后获得视差图像,视差图像中包括像素点以及与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之后,选取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在图像处理领域中,感兴趣区域(ROI)是从图像中选择的一个图像区域,从被处理的图像以方框、圆、椭圆、不规则多边形等方式勾勒出需要处理的区域,这个区域是图像分析所关注的重点,集中处理图像中的特定区域。
步骤106,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视差值确定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视差图像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将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主体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主体区域内,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非主体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非主体区域内。
进一步地,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若重点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图像处理,则只需要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若需要对全部视差图像进行处理,则需要确定视差图像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上述方式均为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感兴趣区域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包括:
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将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像素点在主体区域内;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像素点在过渡区域内;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像素点在背景区域内。
通过上述区域的确定方式,使区域的划分更加准确,以达到更好的处理图像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非主体区域还可以包括前景区域,同时,过渡区域不止一个过渡区域,还可以划分为第一过渡区域、第二过渡区域、第三过渡区域等,区域的划分以图像处理的要求为准,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中,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可以在不同的图层。例如:主体区域在第一图层,过渡区域在第二图层,背景区域在第三图层,则本实施例中可以对不同图层的图像进行处理。
类似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视差图像(或感兴趣区域)包括第一图层和第二图层,第一图层包括第一主体区域和第一非主体区域,第二图层包括第二主体区域和第二非主体区域。
可选地,视差图像(或感兴趣区域)包括第一图层、第二图层和第三图层,第一图层包括第一主体区域、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一背景区域;第二图层包括第二主体区域、第二过渡区域和第二背景区域,第三图层包括第三主体区域、第三过渡区域和第三背景区域。可以实现多个图层多个区域之间的图像进行处理。步骤108,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虚化参数可为高斯模糊算法中的模糊参数,该模糊参数可用于控制图像模糊的程度,例如,高斯核参数,在选择不同的高斯核参数时,图像的模糊程度不一样。
本实施例中,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包括N个预设的第一虚化子参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N个预设的第一虚化子参数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取的,本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的限定。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包括N个预设的第二虚化子参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N个预设的第二虚化子参数是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取的,本实施例不对其做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虚化参数与第二虚化参数不同是指第一虚化参数与第二虚化参数至少有一个子参数不同。
可选地,视差图像或感兴趣区域的每一个主体区域或非主体区域(包括多个过渡区域、背景区域和前景区域)均具有不同的预设虚化参数,根据不同的预设虚化参数对不同的区域进行虚化。
具体地,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三虚化参数对过渡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四虚化参数对前景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五虚化参数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第三虚化参数、第四虚化参数和第五虚化参数均至少一个子参数不同,使每个区域的虚化效果与虚化程度不同。
步骤110,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确定融合区域的方法包括: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进行采样,其中,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非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非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融合区域包括主体区域的主体采样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的非主体采样区域。
根据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在确定采集的采样区域的面积,这样,以便更好的进行采样,使区域之间的融合效果更好,虚化更加自然。
需要说明书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先进行虚化、再确定融合区域进行融合,也可以先确定融合区域,再进行虚化后融合,其方法的顺序不受到限制。
步骤112,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由于每个区域通过不同的虚化参数进行虚化,每个区域的虚化过渡不自然,确定每个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并通过边缘融合参数进行融合,使每个区域之间的虚化更加自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摄像图像虚化不自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双摄像图像的虚化更加自然的技术效果。
边缘融合参数是多类型的基本数据结构,包括数值、数组、字符串、簇等,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是指在融合区域确定以后,可以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处理,以便实现不同虚化参数虚化后的区域之间的融合,从而使虚化过渡更加自然。
可选地,确定主体区域与过渡区域之间的第一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一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一融合区域进行融合;确定过渡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二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二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二融合区域进行融合;确定主体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三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三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三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即每个区域两两之间都进行融合,使整个视差图像(或感兴趣区域)之间的虚化更加自然,虚化效果更好。
由于,视差图像可以在同一图层进行不同区域的确定,也可以在不同图层进行不同区域的确定,也可以在同一图层进行不同区域和不同图层进行不同区域的确定。例如:1、视差图像包括一个图层,一个图层的视差图像包括主体区域、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2、视差图像包括第一图层、第二图层和第三图层,第一图层包括主体区域,第二图层包括过渡区域,第三图层包括背景区域,在主体区域与过渡区域之间确定第一融合区域、在主体区域和背景区域之间确定第二融合区域,在过渡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确定第三融合区域;3、视差图像包括第一图层、第二图层和第三图层,第一图层包括第一主体区域、第一过渡区域和第一背景区域,第二图层包括第二主体区域、第二过渡区域和第二背景区域,第三图层包括第三主体区域、第三过渡区域和第三背景区域,所有区域两两之间行程融合区域。从而可以实现多区域、多图层之间的逐层虚化,使其虚化效果更好。
同时,可以在同一个图层之间的不同区域确定融合区域,也可以在不同图层的不同区域确定融合区域,还可以在同一个图层之间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图层的不同区域确定融合区域。例如:与上述确定区域对应,1、在主体区域与过渡区域之间确定第一融合区域、在主体区域和背景区域之间确定第二融合区域,在过渡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确定第三融合区域;2、在主体区域与过渡区域之间确定第一融合区域、在主体区域和背景区域之间确定第二融合区域,在过渡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确定第三融合区域;3、所有区域两两之间行程融合区域。从而使每个图层的不同区域和不同图层的不同区域进行融合,使图像的虚化更加自然。
步骤114,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自然过渡虚化。为模拟单反镜头离焦区域在图像呈现的不同白色光斑效果,采用可变核的卷积模糊图像,同时采用色彩拉升技术,将颜色空间做变换放大,获得更加自然逼真的效果。卷积核可以包括但是不限于:圆形、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等多种多边形结构,同时可以设定这些多边形外接圆的直径,以确定不同F数下的镜头光斑大小。颜色拉升函数可以采用但是不限于:多项式、幂次、指数、自然对数等,将大大算法对光斑的敏感度。获得更加自然、丰富的虚化效果,更加接近单反镜头级别的自然虚化效果。
步骤116,预览自然过渡虚化后的图像。本实施例采用通用GPU高速并行算法,实现算法同时对整体图像的高速处理。包括处理部分GPU并行算法,采用通用GPU加速模块实现预处理和视差提取,最后通过显存共享技术,利用OpenGLES渲染输出至屏幕,极大提高了处理显示速度。以便快速实现背景虚化模糊,大大提高虚化效率,实现快速自然的虚化效果。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请参阅图2,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确定模块202,还用于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
虚化模块203,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
确定模块202,还用于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融合模块204,用于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感兴趣区域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
确定模块202,还用于将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主体区域内;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过渡区域内;
若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第i个像素点在背景区域内。
确定模块202,还用于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进行采样,其中,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非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非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融合区域包括主体区域的主体采样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的非主体采样区域。
确定模块202,还用于确定主体区域与过渡区域之间的第一融合区域,确定过渡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二融合区域,确定主体区域与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三融合区域。
融合模块204,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一融合区域进行融合;根据预设的第二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二融合区域进行融合;根据预设的第三边缘融合参数对第三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处理装置,在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的通过不同的虚化参数进行虚化,在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确定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由于对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经过了不同的虚化参数虚化以后进行融合,使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虚化更加自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双摄像图像虚化不自然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使双摄像图像的虚化更加自然的技术效果。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触摸PDA或者平板电脑,或者带有触摸屏幕功能的计算机,然而,应当理解,该移动终端还可以任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物理用户接口设备,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操纵杆等。
请参阅图3,移动终端连接有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移动终端可以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集成在移动终端上,比如:双摄像手机;还可以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外接;还可以是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例如:蓝牙、WiFi连接等。
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例如:GPU,至少一个存储器320,至少一个显示器330和输入/输出(I/O)子系统340。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3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30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存储器43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且处理器410执行存储器430中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时运行上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地,通过输入/输出(I/O)子系统340输入图像处理的指令,通过处理器310,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处理器310,还用于确定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还用于确定出视差图像中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并根据预设的第二虚化参数对非主体区域进行虚化,其中,第一虚化参数和第二虚化参数不同。还用于确定主体区域与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还用于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图像处理完成以后,通过存储器430进行储存,并通过显示器330进行预览显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运行如上述的图像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在感兴趣区域的每个图层的不同区域先分别虚化,再在不同区域之间确定融合区域,并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进行融合,还可以通过在感兴趣区域的不同图层的不同区域分区域、分层次进行虚化,再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之间确定融合区域,并根据对应的边缘融合参数进行融合,使图像的虚化更加自然,虚化区域确定更加准确。同时,在处理图像的时候,使用GPU进行处理,图像处理效率更高,虚化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并且,在融合完成以后,进行自然过渡虚化,使虚化后的图像更加自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7)
1.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选取所述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所述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
所述感兴趣区域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所述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包括: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将所述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主体区域内;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过渡区域内;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背景区域内;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所述主体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三虚化参数对过渡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五虚化参数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其中,所述第一虚化参数、所述第三虚化参数和所述第五虚化参数均不同;
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融合区域进行融合,包括:
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过渡区域之间的第一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一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第一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确定所述过渡区域与所述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二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二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第二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背景区域之间的第三融合区域,根据预设的第三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第三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非主体区域在不同的图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图像包括第一图层和第二图层,所述第一图层包括第一主体区域和第一非主体区域,所述第二图层包括第二主体区域和第二非主体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包括:
对所述主体区域和所述非主体区域进行采样,其中,所述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所述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所述非主体区域的采样权重正比于所述非主体区域的区域面积;
所述融合区域包括所述主体区域的主体采样区域和所述非主体区域的非主体采样区域。
6.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选取模块,用于选取所述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所述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所述感兴趣区域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所述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将所述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主体区域内;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过渡区域内;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背景区域内;
虚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所述主体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三虚化参数对过渡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五虚化参数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其中,所述第一虚化参数、所述第三虚化参数和所述第五虚化参数均不同;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融合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有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显示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与所述第一图像同一采集范围的第二图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视差图像;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选取所述视差图像中的感兴趣区域,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的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所述非主体区域包括过渡区域和背景区域;所述感兴趣区域包括多个像素点以及与所述像素点对应的视差值,依次取i从1至M,第i个像素点与第i个视差值相对应,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确定所述感兴趣区域的所述主体区域和非主体区域,包括:在i为M时,获得M个视差值;将所述M个视差值与预设的视差值域范围表相比较,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主体区域内;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过渡区域内;若所述第i个视差值位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像素点在所述背景区域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虚化参数对所述主体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三虚化参数对过渡区域进行虚化,根据预设的第五虚化参数对背景区域进行虚化,其中,所述第一虚化参数、所述第三虚化参数和所述第五虚化参数均不同;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主体区域与所述非主体区域之间的融合区域;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预设的边缘融合参数对所述融合区域进行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38524.6A CN108848367B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838524.6A CN108848367B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8367A CN108848367A (zh) | 2018-11-20 |
CN108848367B true CN108848367B (zh) | 2020-08-07 |
Family
ID=6419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838524.6A Active CN108848367B (zh) | 2018-07-26 | 2018-07-26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8483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11482B (zh) * | 2018-12-12 | 2023-04-07 |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311481A (zh) * | 2018-12-12 | 2020-06-19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456517B (zh) * | 2019-08-20 | 2021-11-02 | 杭州海藻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3d显示屏及其3d显示方法 |
CN110751668B (zh) * | 2019-09-30 | 2022-12-27 |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445408A (zh) * | 2020-03-25 | 2020-07-24 |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图像进行差异化处理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2233150A (zh) * | 2020-09-09 | 2021-01-15 |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和虚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610884B (zh) * | 2021-07-08 | 2024-08-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358937B (zh) * | 2022-07-18 | 2023-06-2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图像去反光方法、介质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33700A (zh) * | 2014-11-28 | 2015-02-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虚化方法和图像虚化装置 |
CN106558043A (zh) * | 2015-09-29 | 2017-04-0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融合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
EP2683169A3 (en) * | 2012-07-03 | 2017-04-12 | GoPro, Inc. | Image blur based on 3D depth information |
CN107509031A (zh) * | 2017-08-31 | 2017-12-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610046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977940A (zh) * | 2017-11-30 | 2018-05-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230333A (zh) * | 2017-11-28 | 2018-06-29 |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286168B2 (en) * | 2001-10-12 | 2007-10-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ding blur to an image |
CN106952222A (zh) * | 2017-03-17 | 2017-07-14 | 成都通甲优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交互式图像虚化方法及装置 |
CN108076291A (zh) * | 2017-12-28 | 2018-05-25 |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数据的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07-26 CN CN201810838524.6A patent/CN1088483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83169A3 (en) * | 2012-07-03 | 2017-04-12 | GoPro, Inc. | Image blur based on 3D depth information |
CN104333700A (zh) * | 2014-11-28 | 2015-02-0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图像虚化方法和图像虚化装置 |
CN106558043A (zh) * | 2015-09-29 | 2017-04-0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融合系数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509031A (zh) * | 2017-08-31 | 2017-12-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610046A (zh) * | 2017-10-24 | 2018-01-19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背景虚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8230333A (zh) * | 2017-11-28 | 2018-06-29 |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CN107977940A (zh) * | 2017-11-30 | 2018-05-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景虚化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848367A (zh) | 2018-11-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48367B (zh) |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8898567B (zh) | 图像降噪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7003238B2 (ja) | 画像処理方法、装置、及び、デバイス | |
US9569854B2 (en) |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101893047B1 (ko) |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및 이미지 처리 장치 | |
CN109242961B (zh) | 一种脸部建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JP5871862B2 (ja) | 3d深度情報に基づいたイメージぼかし | |
US9444991B2 (en) | Robust layered light-field rendering | |
US10410327B2 (en) | Shallow depth of field rendering | |
JP2019053732A (ja) | シーン内に存在する不要なオブジェクトの除去に基づくシーンの画像の動的生成 | |
CN110349080B (zh) |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20160048140A (ko) | 올-인-포커스 이미지를 생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4045026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noise in video streams | |
TWI777098B (zh) |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及裝置、電子設備、儲存介質 | |
US9594488B2 (en) | Interactive display of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s | |
CN112200035B (zh) | 用于模拟拥挤场景的图像获取方法、装置和视觉处理方法 | |
CN111163265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1968052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及存储介质 | |
JP2019067388A (ja) | ライトフィールド画像を操作するための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イス | |
WO2021145913A1 (en) | Estimating depth based on iris size | |
CN111669492A (zh) | 一种终端对拍摄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9727193B (zh) |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1292234B (zh) | 一种全景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 | |
US2024008719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thetic data generation using dead leaves images | |
AU2021232830B1 (en) | 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