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27255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427255B CN108427255B CN201711371569.9A CN201711371569A CN108427255B CN 108427255 B CN108427255 B CN 108427255B CN 201711371569 A CN201711371569 A CN 201711371569A CN 108427255 B CN108427255 B CN 1084272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device
- fixing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achroma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G03G2215/2032—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the belt further entrained around additional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41—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being formed by tensioning the belt over a surface portion of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定影装置、冷却装置、引导部和控制部。定影装置使形成图像的记录剂定影于记录介质。冷却装置吹出风冷却所述定影装置。引导部能够转动,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控制部将所述引导部配置于将从所述冷却装置吹出的风引导到所述定影装置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能够使用可消色的消色色调剂的图像形成装置被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加热消色色调剂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在实施将消色色调剂定影于片材上的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将消色色调剂加热至第一温度。定影装置在实施使消色色调剂消色的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时,将消色色调剂加热至比第一温度高的第二温度。
从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需要降低定影装置的温度。因此,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被期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实施方式的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使形成图像的记录剂定影于记录介质;冷却装置,吹出风冷却所述定影装置;能够转动的引导部,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以及控制部,使所述引导部转动到将从所述冷却装置吹出的风引导到所述定影装置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使形成图像的记录剂定影于记录介质;冷却装置,吹出风冷却所述定影装置;能够转动的引导部,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并改变从所述冷却装置吹出的风的朝向;以及控制部,使所述引导部转动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定影装置的冷却效率比所述第一位置高的第二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4为将可动引导件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定影装置周边的正面剖视图。
图5为将可动引导件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定影装置周边的正面剖视图。
图6为可动引导件的立体图。
图7为示出风扇以及HR热敏电阻相对于加热辊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8为示出冷却装置的动作和HR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的关系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N夹持部;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S延长面;20定影装置;21加热辊;40可动引导件(引导部);41S风向变更面;50图像形成控制部(控制部);70、70a、70b风扇(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本申请中XYZ方向如下进行定义。Z方向为铅直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为水平方向。Z方向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Z方向为上方。X方向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前后方向(深度方向),+X方向为前方。Y方向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
图1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为复合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显示器110、控制面板120、图像读取部200、打印部130、片材收容部140。
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记录剂在片材(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片材例如为纸或标签纸。记录剂的具体例子为色调剂。色调剂为被用作消色性记录剂的色调剂(称为消色色调剂)和被用作非消色性记录剂的色调剂(称为非消色色调剂)中的任意一种。
消色色调剂具有通过从外部施加能量从而消色的功能。从外部施加能量意指施加温度、特定波长的光、压力等外部刺激。本实施方式中的“消色”意指使由与纸张的底色不同的颜色(不仅包含彩色还包含白色以及黑色等无彩色)形成的图像在视觉上消失。
显示器110为液晶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 Luminescence)等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器110显示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信息。
控制面板120具有多个按键。控制面板120接收用户的操作。控制面板120接收消色色调剂的打印任务或非消色色调剂的打印任务的指示。控制面板120接收使用消色色调剂打印的片材的消色任务的指示。控制面板120将基于用户所进行的操作的信号输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控制部50(参照图3)。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器110和控制面板120可以构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
图像读取部200将读取目标的图像信息作为光的明暗进行读取。图像读取部200记录所读取的图像信息。
打印部130基于图像读取部200生成的图像信息或通过通信路径接收的图像信息在片材上形成图像。打印部130例如通过如下处理形成图像。打印部130的图像形成部基于图像信息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打印部130的图像形成部通过将显影剂附着于静电潜像从而形成可视图像。打印部130的转印部将可视图像转印至片材上。打印部130的定影装置通过对片材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将可视图像定影于片材上。需要说明的是,图像被形成的片材可以为收容于片材收容部140的片材,也可以为手动提供的片材。
片材收容部140收容在打印部130的图像形成中所使用的片材。用户可以将使用消色色调剂进行图像形成的片材收容于片材收容部140,也可以手动提供。用户在控制面板120指示片材的消色任务。由此,形成于片材上的图像被消色,片材被输出。
图2为示出定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正面剖视图。定影装置20可以将形成图像的消色色调剂以及非消色色调剂定影于片材。定影装置20可以使消色色调剂消色。定影装置20具有加热辊(HR、加热辊、定影辊)21、HR热敏电阻(HR温度传感器)24、加压带单元25、加压带热敏电阻(加压带温度传感器)31。
加热辊21具有由铝等形成的圆筒状的基体。加热辊21的外周面被脱模层覆盖。脱模层为氟涂层。脱模层还可以为弹性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管等。加热辊21内置HR中心灯22和HR侧灯23作为发热体。例如,HR中心灯22以及HR侧灯23为卤素灯。HR中心灯22加热加热辊21的轴方向(X方向)上的中央部。HR侧灯23加热加热辊21的轴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部。
HR热敏电阻24检测加热辊21的温度。
加压带单元25具有加压带27、出口加压辊26、加压带加热辊28、夹持垫30。
加压带27为环形带。加压带27被架在出口加压辊26和加压带加热辊28形成一个环。
出口加压辊26通过在由不锈钢(Stainless Used Steel)等形成的芯骨的周围粘着固体橡胶等形成。出口加压辊26被未图示的加压机构压向加热辊21。
加压带加热辊28具有由铝等形成的圆筒状的基体。加压带加热辊28的外周面被脱模层覆盖。加压带加热辊28内置加压带灯29作为发热体。例如,加压带灯29为卤素灯。通过从被加热的加压带加热辊28传导热,加热加压带27。
夹持垫30为方柱状的部件。夹持垫30通过使硅橡胶等与辅助钣金粘合而形成。夹持垫30通过独立的加压机构(未图示),从加压带27的内侧将加压带27压向加热辊21的外周面。加压带27以及加热辊21通过夹持垫30进行压接。在夹持垫30和加压带27之间也可以存在降低摩擦的光滑片材。
加压带热敏电阻31检测加压带27的温度。加压带热敏电阻31设置于加压带27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在加热辊21的外周面和加压带27的外周面接触的部分,形成夹持部N。片材以及片材上的色调剂通过加热辊21和加压带27之间的夹持部N,被加热以及加压。通过夹持部N的片材从加热辊21以及加压带27这两侧被加热。由此,色调剂被定影于片材上。
图3为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像形成控制部(简称为控制部。)50具有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控制部5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其中包含定影装置20的温度控制。
连接于图像形成控制部50的输入设备为HR热敏电阻24、加压带热敏电阻31、各种传感器51、控制面板120以及通信部52。HR热敏电阻24、加压带热敏电阻31以及各种传感器51通过A/D转换器向控制部50输出信号。
HR热敏电阻24向控制部50输出表示加热辊21的表面温度的信号。加压带热敏电阻31向控制部50输出表示加压带27的表面温度的信号。各种传感器51测定用于控制图像形成的物理量。各种传感器51向控制部50输出表示测定出的物理量的信号。
控制面板120向控制部50输出表示在控制面板120接收的来自用户的指示的信号。例如,控制面板120向控制部50输出用户做出的打印任务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0基于用户做出的打印任务的指示形成图像。
通信部52进行与外部设备的通信。通信部52可以与外部设备进行有线通信,也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外部设备例如为计算机等信息终端。通信部52从外部设备接收表示用户做出的指示的信号,将其输出至控制部50。
连接于控制部50的输出设备为HR中心灯22、HR侧灯23、加压带灯29、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HR电机61、风扇电机62、电机63以及高压电源64。控制部50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各个输出设备的动作。使用开关电路或D/A(数字模拟)转化器等形成驱动电路。
例如控制部50通过控制HR中心灯22以及HR侧灯23的点亮时间或电能控制加热辊21的温度。例如,控制部50通过控制加压带灯29的点亮时间或电能控制加压带27的温度。
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将在后文中提到的可动引导件40的配置。HR电机61使图2所示的定影装置20的加热辊21旋转。伴随着加热辊21的旋转,加热带27从动旋转。风扇电机62使将在后文中提到的风扇70旋转。
ROM53连接于控制部50。ROM53存储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等。RAM54连接于控制部50。RAM54存储控制参数以及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数据等。例如,RAM54存储数出的消耗品的打印张数。
图4为将可动引导件配置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的定影装置周边的正面剖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定影装置20的周围具有固定引导件34、引导部(闸)4、反转输送引导件36、输送辊38、风扇(冷却装置)70。引导部4由可动引导件40以及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参照图3)等构成。
固定引导件34以及可动引导件40引导片材的输送。固定引导件34以及可动引导件40按照该顺序配置于片材的输送方向(简称为输送方向)的定影装置20的下游侧。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定影装置20和风扇70之间。
图6为可动引导件的立体图。可动引导件40由树脂材料等形成。可动引导件40具有引导叶片42和连结杆41。
引导叶片42形成为将X方向作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在引导叶片42的上端部形成切口43。在切口43的内侧插入转动轴40a(参照图4)。在引导叶片42的+Y方向的外围部分形成第一引导部44。第一引导部44形成片材的第一输送路径71(参照图4)。在引导叶片42的-Y方向的外围部分形成第二引导部46。第二引导部46形成片材的第二输送路径72(参照图5)。多个引导叶片42在X方向排列配置。
连结杆41形成为沿X方向延伸的棒状。连结杆41连结多个引导叶片42的中央部。连结杆41被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参照图3)驱动。连结杆41使可动引导件41在转动轴40a(参照图4)周围转动。在连结杆41的-Y方向形成风向变更面41S。如图4所示,连结杆41的-Y方向为从连结杆41观察时与风扇70相同的一侧。风向变更面41S形成为平面状。
可动引导件40通过连结杆41以及多个引导叶片42形成为齿状。可动引导件40在下方具有齿部48。
如图4所示,可动引导件40可以在上端部的转动轴40a的周围转动。由此,可动引导件40的配置可以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参照图5)之间切换。可动引导件40被弹簧(未图示)压向第一位置P1。控制部50通过使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参照图3)工作,使可动引导件40抵抗弹簧的作用力移动至第二位置P2(参照图5)。在图4中,可动引导件40位于第一位置P1。第一位置P1为将片材的排出方向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纸托盘(未图示)的方向的位置。在第一位置P1,可动引导件40的下方的齿部与固定引导件34的上方的齿部啮合。在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之间没有形成的较大的间隙。在可动引导件40的+Y方向形成片材的第一输送路径71。从定影装置20送出的片材在第一输送路径71被输送,被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纸托盘。
可动引导件40位于第一位置P1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的-Y方向。夹持部N的-Y方向为从夹持部N观察时与风扇70相同的一侧。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为包含风向变更面41S的在风向变更面41S的周围延伸的面。
反转输送引导件36在固定引导件34以及可动引导件40的-Y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在反转输送引导件36和固定导向34以及可动引导件40之间,形成反转输送路径35。在反转输送路径35输送片材使得在片材的背面形成图像。
输送辊38配置于反转输送路径35的上端部。
图5为将可动引导件配置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的定影装置周边的正面剖视图。在图5中,可动引导件40位于第二位置P2。第二位置P2为在后处理装置(未图示)附属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下,将片材的排出方向作为后处理装置的方向的位置。在第二位置P2,可动引导件40配置为横跨图4所示的第一输送路径71。在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在可动引导件40的-Y反向,形成第二输送路径72。从定影装置20送出的片材在第二输送路径72被输送,到达输送辊38。输送辊38将片材排出至后处理装置。输送辊38还可以使片材的前进方向反转,使片材进入反转输送路径35。
可动引导件40位于第二位置P2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的+Y方向。夹持部N的+Y方向为从夹持部N观察时与风扇70相反的一侧。
风扇7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吸入空气,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吹出风。风扇70配置于反转输送引导件36的-Y方向。风扇70通过吹出的风冷却定影装置20(特别是加热辊21)。
图7为示出风扇以及HR热敏电阻相对于加热辊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形形成装置100具有第一风扇70a和第二风扇70b。第一风扇70a配置于相当于加热辊21的+X方向的端部的X方向的位置。第一风扇70a冷却加热辊21的+X方向的端部(第一部位S1)。第二风扇70b配置于相当于加热辊21的中央部以及-X方向的端部的X方向的位置。第二风扇70b冷却加热辊21的中央部以及-X方向的端部(第二部位S2)。
定影装置20具有第一HR热敏电阻24a、第二HR热敏电阻24b和第三HR热敏电阻24c。第一HR热敏电阻24a接触加热辊21的+X方向的端部并检测温度。第一HR热敏电阻24a检测加热辊21的第一部位S1的温度。第二HR热敏电阻24b接触加热辊21的X方向的中央部并检测温度。第三热敏电阻24c接触加热辊21的-X方向的端部并检测温度。第二HR热敏电阻24b以及第三HR热敏电阻24c检测加热辊21的第二部位S2的温度。
图8为示出冷却装置的动作和HR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的关系的图表。图8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从进行消色色调剂的消色的模式(称为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转入进行消色色调剂的定影的模式(称为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的情况。图8的横轴为时间。图8的纵轴为HR热敏电阻24的检测温度和风扇70的驱动信号。第二部位S2的检测温度的曲线B表示第二HR热敏电阻24b以及第三HR热敏电阻24c中的温度较高的HR热敏电阻24的检测温度。加压带热敏电阻31的检测温度与HR热敏电阻24的检测温度相同。
用户从控制面板120(参照图1)指示消色色调剂的消色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实施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00使形成于片材的消色色调剂的图像消色。图像形成装置100将片材输送至定影装置20,将消色色调剂加热至消色温度使图像消色。
其次,用户从控制面板120指示消色色调剂的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实施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在通过消色色调剂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之后,将片材输送至定影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100将消色色调剂加热至定影温度,将消色色调剂定影于片材。通常来说,定影温度比消色温度低。
在图8中,图像形成装置100最开始实施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此时,控制部50将加热辊21的温度设定为消色温度。接着打印任务被指示时,控制部50开启第一风扇70a以及第二风扇70b的驱动信号。由此,从第一风扇70a以及第二风扇70b吹出风,开始定影装置20的冷却动作。控制部50在冷却定影装置20时,使加热辊21旋转。加热辊21通过旋转被冷却。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在冷却动作之前的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中的可动引导件40的位置由消色任务中的片材排出方向的指示决定。因此,冷却动作之前的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如图4所示可能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被实施。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之间没有形成较大的间隙。在这种状态下实施冷却动作时,可动引导件40以及固定引导件34遮挡了从风扇70吹出的风76的前进路径。可动引导件40位于第一位置P1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夹持部N的-Y方向。风76碰到风向变更面41S改变前进路径,流向延长面S的-Y方向。因此,风76难以到达定影装置20,定影装置20的冷却效率下降。
接着如图5所示,控制部50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二位置P2。控制部50向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参照图3)输出驱动信号,使可动引导件40移动至第二位置P2(参照图5)。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冷却动作之前的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在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被实施的情况下,控制部50也输出相同的驱动信号。
第二位置P2为将从风扇70吹出的风77引导到定影装置20的位置。在位于第二位置P2的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因此从风扇70吹出的风77穿过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的间隙。可动引导件40位于第二位置P2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夹持部N的+Y方向。风76碰到风向变更面41S改变前进路径,流向位于延长面S的-Y方向的定影装置20。并且风77经过固定引导件34的+Y方向的空间,到达定影装置20。由此,定影装置20被高效地冷却。
如图8所示,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在将定影装置20保持为低于消色下限温度且高于定影下限温度的打印温度(未图示)的情况下被进行。
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第一风扇70a以及第二风扇70b冷却定影装置20。此时,可能在加热辊21形成温度分布。在图8中,曲线A表示的第一部位S1的温度的下降速度快,曲线B表示的第二部位S2的温度的下降速度慢。第一部位S1的温度低于消色下限温度时,第二部位S2的温度还在消色下限温度之上。如果在第二部位S2的温度低于消色下限温度之前,继续第一风扇70a以及第二风扇70b的冷却,第一部位S1的温度有可能低于定影下限温度。
因此,控制部50在第一部位S1的温度低于风扇停止温度时,只停止第一风扇70a的运转。风扇停止温度被设定为低于消色下限温度且高于定影下限温度。第一风扇70a冷却定影装置20的第一部位S1。通过停止第一风扇70a的运转,第一部位S1的温度下降停止。因此,第一部位S1的温度被维持在低于消色下限温度且高于定影下限温度。
第一部位S1的温度低于风扇停止温度时,第二部位S2的温度比消色下限温度高。控制部50在第一部位S1的温度低于风扇停止温度时,也会继续第二风扇70b的运转。第二风扇70b冷却定影装置20的第二部位S2。由此,第二部位S2的温度继续下降。因此,第二部位S2的温度下降至消色下限温度以下。
控制部50在第二部位S2的温度低于风扇停止温度时,停止第二风扇70b的运转。通过停止第二风扇70b的运转,第二部位S2的温度停止下降。因此,第二部位S2的温度被维持在低于消色下限温度且高于定影下限温度。
定影装置20的整体的温度变为低于消色下限温度且高于定影下限温度之后,图像形成装置100实施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的可动引导件40的位置按照打印任务中的排纸方向的指示被切换。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定影装置20、风扇70、可动引导件40、控制部50。定影装置20使形成图像的消色色调剂定影于片材。风扇70吹出风冷却定影装置20。可动引导件40可转动,引导片材的输送。控制部50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将从风扇70吹出的风引导到定影装20的第二位置P2。
由此,从风扇70吹出的风77的前进路径不会被遮挡(妨碍),到达定影装置20。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可动引导件40可转动,引导片材的输送,改变从风扇70吹出的风的朝向。控制部50使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第二位置P2比第一位置P1的定影装置20的冷却效率高。
通过使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二位置P2,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将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或将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之间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冷却定影装置20。
可动引导件40具有改变从风扇70吹出的风的朝向的风向变更面41S。风向变更面41S形成为在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一位置P1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从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观察时与风扇70相同的一侧。风向变更面41S形成为在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二位置P2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从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观察时与风扇70相反的一侧。
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一位置P1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从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观察时与风扇70相同一侧。因此,从风扇70吹出的风76碰到风向变更面41S改变前进路径,难以流向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的方向。可动引导件40转动到第二位置P2时,风向变更面41S的延长面S配置于从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观察时与风扇70相反一侧。因此,从风扇70吹出的风76碰到风向变更面41S改变前进路径,容易流向定影装置20的夹持部N的方向。由此,第二位置P2与第一位置P1相比定影装置20的冷却效率变高。
可动引导件40通过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切换片材的排出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活用切换片材的排出方向的可动引导件40,将从风扇70吹出的风引导到定影装置20。因此,可以防止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成本增加。
定影装置20可以实施将可消色的消色色调剂作为记录剂定影于片材的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控制部50在从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或非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通过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的定影温度比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低。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控制部50在从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当定影装置的温度变为可以使消色色调剂消色的消色下限温度和可以使消色色调剂定影的定影下限温度之间的预先设定的风扇停止温度时,停止风扇70对定影装置20的冷却。由此,在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定影装置20的温度不会下降到定影下限温度以下。因此,图形形成装置100可以防止定影装置20的过冷却。
定影装置20具有加热片材的加热辊21,控制部50通过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时,使加热辊21旋转。加热辊21通过旋转被冷却。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切换片材的排纸方向的可动引导件40作为引导部4。与此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除了切换排纸方向的可动引导件40,还可以采用可以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将从风扇70吹出的风引导到定影装置20的位置)切换配置,引导片材的输送的引导部。
在实施方式的引导部4,可动引导件40被弹簧压向第一位置P1。而且控制部50通过使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工作,使可动引导件40抵抗弹簧的作用力移动至第二位置P2。与此相对,可动引导件40也可以被弹簧压向第二位置P2。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0通过使可动引导件驱动电磁阀60工作,使可动引导件40抵抗弹簧的作用力移动至第一位置P1。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采用风扇70作为冷却装置。与此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除了风扇还可以采用吹出风冷却定影装置的冷却装置。
在图7中,第一风扇70a以及第二风扇70b相对于加热辊21的X方向的中央非对称地配置。与此相对,如果没有空间上的制约,第一风扇70a以及第二风扇70b也可以相对于加热辊21的X方向的中央对称地配置。
如上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比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从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通常来说,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比非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低。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即使在从非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非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中的定影装置的温度可能高于定影上限温度(所谓的高温偏置)。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即使在为了消除定影装置的高温偏置而冷却定影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从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转入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与此相对,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各个模式的实施中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在下文中,将在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的实施中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用户从控制面板120指示消色色调剂的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实施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消色色调剂形成图像之后,将片材输送至定影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100将消色色调剂加热至定影温度,将消色色调剂定影于片材。排纸托盘作为打印任务中的片材排出方向被指示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4所示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从定影装置20送出的片材在第一输送路径71被输送,被排出至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纸托盘。
控制部50在打印任务的实施中,通过图2所示的HR热敏电阻24检测加热辊21的温度。在打印任务的实施中,加热辊21的温度可能超过预先设定的预定温度(风扇驱动温度)。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0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图像形成装置100一边实施将片材排出至排纸托盘的打印任务一边冷却定影装置20。即,控制部50如图4所示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之间,虽然没有形成较大的间隙,但也形成了较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从风扇70吹出的风的一部分也会到达定影装置20。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一边实施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一边冷却定影装置20。
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4所示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与此相对,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
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的实施中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与此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可以在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非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或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的实施中,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
对第一参考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与此相对,参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驱动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以外的部位。第一参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驱动风扇70冷却风扇70自身。
在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的实施中,风扇70自身的温度可能变高。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50驱动风扇70冷却风扇70自身。控制部50通过风扇温度传感器检测风扇70的温度,风扇70的温度变为预定温度以上时,驱动风扇70。从风扇70吹出的风通过碰到如图4所示的可动引导件40等,其一部分向风扇70返回。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驱动风扇70冷却风扇70自身。
对第二参考例进行说明。
第二参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驱动风扇70冷却片材。
在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将片材输送至定影装置20,将消色色调剂加热至消色温度使图像消色。此时,控制部50将加热辊21的温度设定为消色温度。通常来说,由于消色温度比定影温度高,残留在片材上的消色后的消色色调剂温度较高。该片材被排出至排纸托盘等堆积起来时,会发生相邻的片材通过消色色调剂进行粘着的现象(粘住)。
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在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的实施中,驱动风扇70冷却片材。控制部50通过片材温度传感器检测片材的温度,当片材的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驱动风扇70。控制部50例如如图4所示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冷却从定影装置20送出的沿第一输送路径17输送的片材。如变形例中所述,在位于第一位置P1的可动引导件40和固定引导件34之间虽然没有形成较大的间隙,但也形成了较小的间隙。因此,即使是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从风扇70吹出的风的一部分也会到达第一输送路径17。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可以一边实施消色色调剂消色模式一边冷却片材。
第二参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4所示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冷却沿第一输送路径17被输送的片材。与此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驱动风扇70,冷却沿第二输送路径72被输送的片材。参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驱动风扇70冷却风扇70自身或片材。与此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驱动风扇70冷却其他部件。
根据以上说明过得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风扇70冷却定影装置20时,通过具有将可动引导件40配置于将从风扇70吹出的风引导到定影装置20的第二位置P2的控制部50,可以高效地冷却定影装置20。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装置,使形成图像的记录剂定影于记录介质;
冷却装置,吹出风冷却所述定影装置;
能够转动的引导部,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引导部转动到将从所述冷却装置吹出的风引导到所述定影装置的位置;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能够实施使能够消色的消色色调剂作为所述记录剂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
在从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转入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冷却装置冷却所述定影装置,
在从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转入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当所述定影装置的温度成为在能够使所述消色色调剂消色的消色下限温度和能够使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的定影下限温度之间预先设定的冷却装置停止温度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冷却装置所进行的所述定影装置的冷却停止。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影装置,使形成图像的记录剂定影于记录介质;
冷却装置,吹出风冷却所述定影装置;
能够转动的引导部,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并改变从所述冷却装置吹出的风的朝向;以及
控制部,使所述引导部转动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定影装置的冷却效率比所述第一位置高的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定影装置能够实施使能够消色的消色色调剂作为所述记录剂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的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
在从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转入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冷却装置冷却所述定影装置,
在从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以外的模式转入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模式时,当所述定影装置的温度成为在能够使所述消色色调剂消色的消色下限温度和能够使所述消色色调剂定影的定影下限温度之间预先设定的冷却装置停止温度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冷却装置所进行的所述定影装置的冷却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具有改变从所述冷却装置吹出的风的朝向的风向变更面,
所述风向变更面形成为在所述引导部转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风向变更面的延长面配置于从所述定影装置的夹持部观察时与所述冷却装置相同的一侧,
所述风向变更面形成为在所述引导部转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风向变更面的延长面配置于从所述定影装置的夹持部观察时与所述冷却装置相反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部切换所述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所述记录介质的加热辊,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冷却装置冷却所述定影装置时,使所述加热辊旋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26291 | 2017-02-15 | ||
JP2017026291 | 2017-02-15 | ||
JP2017094867A JP6938211B2 (ja) | 2017-02-15 | 2017-05-11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094867 | 2017-05-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427255A CN108427255A (zh) | 2018-08-21 |
CN108427255B true CN108427255B (zh) | 2022-01-25 |
Family
ID=6310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371569.9A Active CN108427255B (zh) | 2017-02-15 | 2017-12-19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81534B2 (zh) |
CN (1) | CN1084272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55711B2 (ja) * | 2019-02-20 | 2024-09-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143462A (ja) * | 2022-03-25 | 2023-10-0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78354A (ja) * | 2001-03-16 | 2002-09-27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078806A (ja) * | 2005-09-12 | 2007-03-2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3728863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4199265A (zh) * | 2009-10-23 | 2014-12-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974754A (zh) * | 2015-03-12 | 2016-09-28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消色装置及消色装置的控制方法 |
EP3106926A1 (en) * | 2015-06-19 | 2016-12-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6348A (ja) * | 1995-02-13 | 1996-02-06 | Ricoh Co Ltd | 静電記録装置 |
WO2003069415A1 (en) * | 2002-02-13 | 2003-08-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eat exhausting means |
JP4349317B2 (ja) * | 2004-09-13 | 2009-10-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69407B2 (ja) * | 2005-07-22 | 2010-10-2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73781B2 (ja) * | 2005-09-13 | 2011-09-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90896B2 (ja) * | 2006-03-15 | 2012-03-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298831A (ja) * | 2007-05-29 | 2008-12-11 | Ricoh Co Ltd |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347677B2 (ja) * | 2009-03-12 | 2013-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266799A (ja) * | 2009-05-18 | 2010-11-25 | Canon Inc |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762218B2 (ja) | 2011-08-26 | 2015-08-1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像加熱装置 |
JP5865823B2 (ja) * | 2012-12-07 | 2016-02-17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00081B2 (ja) | 2014-03-24 | 2018-03-2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 |
US10175647B2 (en) * | 2016-11-07 | 2019-01-08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control unit that controls a fan and a guide |
-
2017
- 2017-12-19 CN CN201711371569.9A patent/CN108427255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08 US US15/892,065 patent/US1048153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78354A (ja) * | 2001-03-16 | 2002-09-27 | Sharp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7078806A (ja) * | 2005-09-12 | 2007-03-29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4199265A (zh) * | 2009-10-23 | 2014-12-10 | 夏普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728863A (zh) * | 2012-10-16 | 2014-04-16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5974754A (zh) * | 2015-03-12 | 2016-09-28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消色装置及消色装置的控制方法 |
EP3106926A1 (en) * | 2015-06-19 | 2016-12-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80231924A1 (en) | 2018-08-16 |
CN108427255A (zh) | 2018-08-21 |
US10481534B2 (en) | 2019-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4269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ecting members for determining when set width is wrong | |
JP5571739B2 (ja) | シートの消去装置 | |
US7242880B2 (en) | Fix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 |
JP5339758B2 (ja) | 加熱装置 | |
CN108427255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230176511A1 (en) |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7526270B (zh) | 加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US7248808B2 (en) | Heating apparatus, hea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contact thermal sensing device | |
JP2007187816A (ja) | 定着装置 | |
JP200910972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RE48982E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otary element opposite an image reading unit | |
JP2008052031A (ja) | 定着装置 | |
JP693821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16190335A1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20071357A (ja) |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641730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1371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32299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67234A (ja) | 加熱体及び像加熱装置 | |
CN108349245B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JP758594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9035920A (ja) |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7097112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5128226B2 (ja)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 |
JP202020135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温度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