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228B - 层叠聚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层叠聚酯薄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49228B CN108349228B CN201680064365.8A CN201680064365A CN108349228B CN 108349228 B CN108349228 B CN 108349228B CN 201680064365 A CN201680064365 A CN 201680064365A CN 108349228 B CN108349228 B CN 1083492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polyester film
- particle
- easy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提供:滑动性与透明性等特性的均衡性优异、制造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制造工序等后续工序中的操作性优异、刮痕少、用于抑制虹斑不均的低干涉性也优异的光学用途中能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至少在单面具有涂布层的聚酯薄膜,前述涂布层含有: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润滑剂颗粒B;和,粘结剂树脂,前述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中的氧化锆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含有率为10~90质量%,前述润滑剂颗粒B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确保能消除虹斑不均的问题的低干涉性、透明性优异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微细的刮痕少、也能适合用于高精细的光学用途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触摸面板、计算机、电视、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前面使用层叠有透明的硬涂层的硬涂膜。另外,作为基材的透明塑料薄膜,通常可使用透明的聚酯薄膜,为了提高基材的聚酯薄膜与硬涂层的密合性,大多设置具有易粘接性的涂布层作为它们的中间层。
前述硬涂膜要求对温度、湿度、光的耐久性、透明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磨性、防污性等。另外,由于大多用于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的表面,因此,要求可视性、设计性。因此,为了抑制从任意的角度观察时的反射光所产生的眩光、彩虹状色彩等,一般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硬涂层的上层设置相互层叠有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的多层结构的防反射层。
然而,显示器、装饰材料等用途中,近年来,要求进一步的大画面化(大面积化)和高精细化,伴随于此,特别是对荧光灯下的彩虹状色彩(干涉斑)的抑制的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为了日光色的重现性,荧光灯的3波长类型成为主流,更容易产生干涉斑。进而,由于防反射层的简化而降低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仅仅以未附加防反射层的硬涂膜来尽量抑制干涉斑。
据说,硬涂膜的彩虹状色彩(干涉斑)是由于基材的聚酯薄膜的折射率(例如1.62~1.65)与由丙烯酸类树脂等形成的硬涂层的折射率(例如1.49)之差大而产生的。为了减小层叠间的折射率差而防止干涉斑的发生,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基材的聚酯薄膜上设置涂布层,以减小聚酯薄膜与涂布层的折射率差、涂布层与硬涂层的折射率差的方式,以构成涂布层的树脂和高折射添加剂的含量来控制涂布层的折射率。
以往,光学用易粘接性薄膜的领域中,已知有如下技术:在易粘接层中包含特定的微粒从而虹斑不均降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对于上述现有技术,从粘接性和虹斑不均抑制的观点出发,可见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存在因滑动性差导致容易划伤的问题,为了提高滑动性,如果加入其他颗粒则存在透明性降低等无法获得滑动性与透明性、用于降低虹斑不均的低干涉性的均衡性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3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移动技术的发展而手机、汽车导航、电子书等移动设备的户外区域中的使用扩大。另外,从薄型化的方面出发,上述移动设备基本为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器。这样的领域中,例如搭载有触摸面板的手机中,作为用于显示器的表面保护的硬涂膜,与涂布面接触的两界面的反射光所产生的干涉条纹、图标套件(icon suite)等对硬涂膜的背面实施设计性的用途中,干涉条纹所导致的可视性的缺陷正逐步更明显化。
然而,如果想要获得高的低干涉性则大量添加高折射添加剂时,透明性受损,产生无法兼顾低干涉性与透明性的情况。另外,还有高精细的显示器中的使用用途,因此,如果想要抑制划痕则添加润滑剂,即使使滑动性良好,有时也无法维持透明性。
进而,近年来为了提高生产率,随着硬涂层的层叠、分切加工等后加工处理的高速化推进,对涂布层施加强的摩擦,以往不成为问题的涂布层的刮痕所导致的厚度变动、品质变动逐渐成为课题。特别是,为了提高折射率而使用的树脂的硬度较高且脆,因此,越是抑制了干涉斑的涂布层,越存在该涂布层的刮痕性变大的倾向。
由此,迫切期望具有干涉斑的抑制效果的同时、进而在高速加工下也不对涂布层赋予划痕的、具有透明性和与硬涂层的高密合性的光学易粘接聚酯薄膜。
本发明是以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为背景而作出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滑动性与透明性等特性的均衡性优异、制造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制造工序等后续工序中的操作性优异、刮痕少、用于抑制虹斑不均的低干涉性也优异的光学用途中能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包含以下构成。
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至少在单面具有涂布层的聚酯薄膜,前述涂布层含有: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润滑剂颗粒B;和,粘结剂树脂,前述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中的氧化锆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含有率为10~90质量%,前述润滑剂颗粒B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
2.根据上述第1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的平均粒径为5~200nm。
3.根据上述第1或第2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润滑剂颗粒B相对于涂布层的固体成分的含有率为0.1~20质量%。
4.根据上述第1~第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相对于涂布层的固体成分的含有率为2~50质量%。
5.一种层叠聚酯薄膜,其在上述第1~第4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具有选自由硬涂层、防眩层、防眩性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和低反射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功能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可以确保能抑制虹斑不均的低干涉性、透明性与滑动性的均衡性优异、刮痕少、制造时、液晶显示装置的偏光板制造工序等后续工序中的操作性优异的光学用途中能适合使用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聚酯薄膜)
本发明中作为基材使用的聚酯薄膜是由聚酯树脂构成的薄膜,优选主要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1种为构成成分的聚酯薄膜。另外,也可以为由在前述的聚酯中共聚有第三成分单体的共聚聚酯形成的薄膜。这些聚酯薄膜中,从物性与成本的均衡性的方面出发,最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另外,前述聚酯薄膜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多层。另外,只要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这些各层中可以根据需要在聚酯树脂中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耐光剂、抗胶凝剂、有机湿润剂、抗静电剂、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等。
(涂布层)
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是在上述的聚酯制的基材薄膜上层叠易粘接性的涂布层而成的。涂布层中,包含: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以下,有时简单记作颗粒A);润滑剂颗粒B(以下,有时简单记作颗粒B);和,粘结剂树脂。
颗粒A为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本发明中所谓混合颗粒是指,氧化锆与二氧化钛在单一液体中分别单独分散,以未形成复合体那样的集合状态包含氧化锆与二氧化钛这两者的颗粒组。当然,涂布层中液体成分在干燥工序、固化工序中基本蒸发而消失。通过涂布层包含这样的颗粒A,滑动性与透明性的均衡性优异,可以确保高的透明性和低干涉性。液体利用后述的所谓在线涂布法容易形成涂布层,因此,优选水系的液体。
颗粒A中,也可以包含除氧化锆/二氧化钛以外的其他成分,可以为无机颗粒也可以为有机颗粒,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锆、滑石、高岭石等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钡等对聚酯为非活性的无机颗粒。
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相对于作为混合颗粒的颗粒A的质量(不含液体的质量)的比率优选70质量%以上、更优选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90质量%以上。当然可以为100质量%。颗粒A中的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如果为70质量%以上,则获得滑动性与透明性的均衡性,为优选。
构成作为混合颗粒的颗粒A的氧化锆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优选10质量%以上、更优选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3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40质量%以上、进而特别优选50质量%以上、最优选55质量%以上。氧化锆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为10质量%以上时,表面粗糙度不会变得过大,与导辊的滑动性变得适度,不易划伤。因此,雾度不会变高,透明性变优异。
构成颗粒A的氧化锆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优选90质量%以下、更优选8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8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77质量%以下。氧化锆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如果为90质量%以下,则表面粗糙度不会变得过小,保持适度的滑动性,操作性变良好,卷出时不易划伤而优选。
构成颗粒A的二氧化钛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优选10质量%以上、更优选1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2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23质量%以上。二氧化钛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为10质量%以上时,滑动性提高,操作性提高,耐划伤性变良好而优选。但是,二氧化钛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变大意味着氧化锆的质量的比率变小,因此,优选90质量%以下、更优选8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7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60质量%以下、进而特别优选50质量%以下、最优选45质量%以下。
颗粒A的平均粒径优选5nm以上、更优选10nm以上、进一步优选15nm以上、特别优选20nm以上。颗粒A的平均粒径为5nm以上时,不易聚集而优选。
颗粒A的平均粒径优选200nm以下、更优选150nm以下、进一步优选100nm以下、特别优选60nm以下。颗粒A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下时,透明性良好而优选。
颗粒B可以举出:(1)二氧化硅、高岭石、滑石、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沸石、氧化铝、硫酸钡、炭黑、氧化锌、硫酸锌、碳酸锌、二氧化钛、缎白、硅酸铝、硅藻土、硅酸钙、氢氧化铝、水合埃洛石、碳酸镁、氢氧化镁等无机颗粒、(2)丙烯酸系或甲基丙烯酸系、氯乙烯系、乙酸乙烯酯系、尼龙、苯乙烯/丙烯酸系、苯乙烯/丁二烯系、聚苯乙烯/丙烯酸系、聚苯乙烯/异戊二烯系、聚苯乙烯/异戊二烯系、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系、三聚氰胺系、聚碳酸酯系、脲系、环氧系、氨基甲酸酯系、酚系、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系、聚酯系等有机颗粒,为了对涂布层赋予适度的滑动性,特别优选使用二氧化硅。
颗粒B的平均粒径优选200nm以上、更优选250nm以上、进一步优选300nm以上、特别优选350nm以上。颗粒B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时,不易聚集,可以确保滑动性而优选。
颗粒B的平均粒径优选2000nm以下、更优选1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1000nm以下、特别优选700nm以下。颗粒B的平均粒径为2000nm以下时,保持透明性,另外,颗粒不会脱落而优选。
可以进行颗粒A和B的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法,有:等离子体放电处理、电晕放电处理那样的物理表面处理和使用偶联剂的化学表面处理,优选使用偶联剂。作为偶联剂,优选使用有机烷氧基金属化合物(例:钛偶联剂、硅烷偶联剂)。颗粒B为二氧化硅的情况下,硅烷偶联处理是特别有效的。作为颗粒B的表面处理剂,可以为了在制备该层涂布液以前预先实施表面处理而使用,或者也可以在制备该层涂布液时进而以添加剂的形式添加并含有于该层。当然可以用于颗粒A。
作为构成涂布层的粘结剂树脂,只要为带来易粘接性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聚合物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乙烯醇等)、聚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亚胺、甲基纤维素、羟基纤维素、淀粉类等。其中,从颗粒保持、密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另外,考虑与聚酯薄膜的融合性时,聚酯树脂是最佳的。也可以将这些前述粘结剂树脂组合使用。
前述聚酯树脂在涂布层中、在全部固体成分中可以为100质量%,优选含有1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聚酯树脂的含量为90质量%以下时,保持高温高湿下的与硬涂层的密合性而优选。相反地,含量为10质量%以上时,由于其他氨基甲酸酯树脂等的存在而保持常温、高温高湿下的与聚酯薄膜的密合性,为优选。
本发明中,为了在涂布层中形成交联结构,可以包含交联剂而形成涂布层。通过含有交联剂,可以进一步提高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作为具体的交联剂,可以举出脲系、环氧系、三聚氰胺系、异氰酸酯系、噁唑啉系、碳二亚胺系等。其中,从涂液的经时稳定性、高温高湿处理下的密合性提高效果出发,优选三聚氰胺系、异氰酸酯系、噁唑啉系、碳二亚胺系的交联剂。另外,为了促进交联反应,可以根据需要适宜使用催化剂等。
作为交联剂在涂布层中的含量,优选在全部固体成分中、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如果为10质量%以上,则保持涂布层的树脂的强度,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良好,如果为40质量%以下,则保持涂布层的树脂的柔软性,保持常温、高温高湿下的密合性而优选。
涂布层中的颗粒A的含量优选2质量%以上、更优选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4质量%以上、特别优选5质量%以上。涂布层中的颗粒A的含量为2质量%以上时,可以较高地保持涂布层的折射率,可以有效地得到低干涉性而优选。
涂布层中的颗粒A含量优选50质量%以下、更优选4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20质量%以下。涂布层中的颗粒A含量为50质量%以下时,保持造膜性而优选。
涂布层中的颗粒B含量优选0.1质量%以上、更优选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1质量%以上。涂布层中的颗粒B含量为0.1质量%以上时,保持适度的滑动性而优选。
涂布层中的颗粒B含量优选20质量%以下、更优选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10质量%以下。涂布层中的颗粒B含量为20质量%以下时,较低地保持雾度,从透明性的方面出发为优选。
涂布层的膜厚优选0.001μm以上、更优选0.01μm以上、进一步优选0.02μm以上、特别优选0.05μm以上。涂布层的膜厚为0.001μm以上时,粘接性良好而优选。
涂布层的膜厚优选2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下、进一步优选0.8μm以下、特别优选0.5μm以下。涂布层的膜厚为2μm以下时,无产生粘连的担心而优选。
为了提高涂布时的流平性、涂布液的脱泡,涂布层中,也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可以为阳离子系、阴离子系、非离子系等,均可,优选有机硅系、炔二醇系或氟系表面活性剂。优选在不有损荧光灯下的彩虹状色彩的抑制效果、密合性的程度的范围内,这些表面活性剂含有于涂布层中。
为了对涂布层赋予其他功能性,在不有损荧光灯下的彩虹状色彩的抑制效果、密合性的程度的范围内,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前述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荧光染料、荧光增白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颜料分散剂、抑泡剂、消泡剂、防腐剂等。
作为涂覆方法,可以应用聚酯基材薄膜制膜时同时涂覆的所谓在线涂布法、和制膜聚酯基材薄膜后另行用涂布机涂覆的所谓离线涂布法,均可,在线涂布法是有效的而更优选。
作为涂覆方法,用于将涂布液涂布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下,简记作PET)薄膜的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任意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逆转辊涂布法、凹版涂布法、吻合涂布法、模具涂布机法、卷刷法、喷涂法、气刀涂布法、线棒涂布法、管式刮刀法、浸渗涂布法、帘幕涂布法等。也可以将这些方法单独、或组合来涂覆。
本发明中,作为在聚酯薄膜上设置涂布层的方法,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含有溶剂、颗粒、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聚酯薄膜并干燥。作为溶剂,可以举出甲苯等有机溶剂、水、或水与水溶性的有机溶剂的混合系,从环境问题的方面出发,优选的是单独的水、或水中混合有水溶性的有机溶剂的混合系溶剂。
涂覆液的固体成分浓度还取决于粘结剂树脂的种类、溶剂的种类等,优选2质量%以上、更优选4质量%。涂覆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35质量%以下、更优选15质量%以下。
对于涂布后的干燥温度,也取决于粘结剂树脂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交联剂的有无、固体成分浓度等,优选80℃以上、优选250℃以下。
涂布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与涂布层表面的滑动性等有关系,优选0.01nm以上、更优选0.1nm以上、进一步优选0.2nm以上、特别优选0.5nm以上。另一方面,对于涂布层的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优选200nm以下、更优选1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80nm以下、特别优选50nm以下。
(光学用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制造)
本发明的光学用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可以依据一般的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而制造。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使聚酯树脂熔融,挤出为片状并成形,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利用辊的速度差将所得无取向聚酯沿纵向进行拉伸后,利用拉幅机沿横向进行拉伸,实施热处理。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可以为单轴拉伸薄膜也可以为双轴拉伸薄膜,均可,使用双轴拉伸薄膜作为液晶面板前面的保护薄膜时,从薄膜面的正上观察也未见虹状的色斑,但从倾斜方向观察时有时观察到虹状的色斑,因此必须注意。
该现象是由于,双轴拉伸薄膜由在行进方向、宽度方向、厚度方向上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折射率椭圆体形成,根据薄膜内部的光的透射方向而存在有延迟量成为零(折射率椭圆体以正圆可见)方向。因此,从倾斜方向的特定的方向观察液晶显示画面时,有时产生延迟量成为零的点,以该点为中心,虹状的色斑以同心圆状产生。而且,将从薄膜面的正上(法线方向)至可见虹状的色斑的位置的角度设为θ时,薄膜面内的双折射越大,该角度θ变得越大,难以见到虹状的色斑。双轴拉伸薄膜中,有角度θ变小的倾向,因此,如单轴拉伸薄膜那样,难以见到虹状的色斑而优选。
然而,完全的单轴性(单轴对称)薄膜中,与取向方向直行的方向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故不优选。本发明优选的是,在实质上不产生虹状的色斑的范围内、或在液晶显示画面所要求的视野角范围内不产生虹状的色斑的范围内,具有双轴性(双轴对象性)。
(层叠聚酯薄膜)
本发明的主要用于光学用途的层叠聚酯薄膜可以通过在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设置由电子束或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或硅氧烷系热固化性树脂等形成的硬涂层等从而得到。
在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设置功能层也是优选的方案。功能层是指,为了防反光、抑制眩光、抑制虹斑不均、抑制划痕等,除前述硬涂层之外,防眩层、防眩性防反射层、防反射层、低反射层和抗静电层等具有功能性的层。功能层可以使用本技术领域中公知的各种层,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以下,对各功能层进行说明。
例如,硬涂层的形成中可以使用公知的硬涂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过干燥、热、化学反应、或照射电子束、辐射线、紫外线中的任一者从而聚合和/或反应的树脂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三聚氰胺系、丙烯酸系、有机硅系、聚乙烯醇系的固化性树脂,从得到高的表面硬度或光学设计的方面出发,优选光固化性型的丙烯酸系固化性树脂。作为这样的丙烯酸系固化性树脂,可以使用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作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酯丙烯酸酯系、环氧丙烯酸酯系、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聚醚丙烯酸酯系、聚丁二烯丙烯酸酯系、有机硅丙烯酸酯系等。通过在这些丙烯酸系固化性树脂中混合反应稀释剂、光聚合引发剂、敏化剂等,从而可以得到用于形成前述光学功能层的涂层用组合物。
上述硬涂层可以具有使外部光线散射的防眩功能(防眩光功能)。防眩功能(防眩光功能)通过在硬涂层的表面形成凹凸而得到。此时,薄膜的雾度理想地优选0~50%、更优选0~40%、特别优选0~30%。当然0%是理想的,因此,可以为0.2%以上,也可以为0.5%以上。
因此,本发明的薄膜的用途可以适合用于主要遍及光学用薄膜的整体,可以适合用于棱镜透镜片、AR(抗反射)薄膜、硬涂膜、扩散板、破碎防止膜等LCD、平板TV、CRT等光学用构件的基础薄膜、位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用的前面板的作为构件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器、触摸面板、电致发光等透明导电性薄膜等。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硬涂层的通过电子束或紫外线而固化的丙烯酸类树脂,更详细而言,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酸酯系的官能团的丙烯酸类树脂,例如可以使用:含有较低分子量的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环氧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多烯树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低聚物或预聚物和作为反应性稀释剂的(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己酯、苯乙烯、甲基苯乙烯、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单官能单体以及多官能单体、例如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的丙烯酸类树脂。
其中,电子束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情况下,可以在前述树脂中混合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蚩苯甲酰苯甲酸酯、α-戊基肟酯、四甲基秋兰姆单硫醚、噻吨酮类、作为光敏化剂的正丁胺、三乙胺、三-正丁基膦等而使用。
另外,有机硅系(硅氧烷系)热固化性树脂可以通过在酸或碱催化剂下、将有机硅烷化合物单独或将2种以上混合并进行水解和缩合反应而制造。特别是,低反射用的情况下,将1种以上氟硅烷化合物混合并进行水解和缩合反应时,在低折射率性、提高耐污染性等方面更良好。
(层叠聚酯薄膜的制造)
对于本发明中的层叠聚酯薄膜的制造方法,以易粘接性聚酯薄膜为例进行说明,当然不限定于此。
在前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面上涂布前述电子束或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或硅氧烷系热固化性树脂。涂布层设置于两面的情况下,涂布于至少一个涂布层面。涂布液无需特别稀释,根据涂布液的粘度、湿润性、涂膜厚等的需要用有机溶剂进行稀释也没有特别问题。对于涂布层,在前述薄膜上涂布前述涂布液后,根据需要使其干燥后,根据涂布液的固化条件,进行电子束或紫外线照射和加热,从而使涂布层固化,形成硬涂层。
本发明中,硬涂层的厚度优选1~15μm。硬涂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时,有效地发挥对作为硬涂层的耐化学药品性、耐磨性、防污性等的效果而优选。另一方面,厚度为15μm以下时,保持硬涂层的柔性,无产生龟裂等的担心而优选。
作为耐划伤性,优选使涂覆面用黑衬纸磨耗时,以目视划痕不明显的情况。前述评价中划痕如果不明显,则导辊通过时不易划伤,从操作性等的观点出发为优选。
静摩擦系数(μs)的下限优选0.3,为0.3以上时,无过度滑动的问题,因此,在制造工序中,用镀硬铬的辊等卷起变容易。保持操作性、耐粘连性而优选。静摩擦系数(μs)的上限优选0.5,为0.5以下时,卷起时无对成为接触相反面的薄膜造成划痕的担心而优选。
动摩擦系数(μd)的下限优选0.4,为0.4以上时,无过度滑动的问题,因此,在制造工序中,用镀硬铬的辊等卷起变容易。保持操作性、耐粘连性而优选。动摩擦系数(μd)的上限优选0.6,为0.6以下时,卷起时无对成为接触相反面的薄膜造成划痕的担心而优选。
本发明的聚酯薄膜主要作为光学用易粘接薄膜使用,因此,优选具有高的透明性。雾度的下限理想地为0%,越接近0%越更优选。雾度的上限优选2%,为2%以下时,光线透射率良好,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得到鲜明的图像而优选。聚酯薄膜的雾度例如可以依据后述的方法而测定。
易粘接层性的涂布层与硬涂层的密合性通过利用后述的测定法的评价,下限优选80%,上限优选100%。为80%以上时,可以说是充分保持涂布层与硬涂层的密合性的状态。
对于依据后述的方法评价的易粘接层与硬涂层的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密合性,下限优选10%,高温高湿密合性的上限优选100%。为10%以上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致满足易粘接层与硬涂层的密合性,后加工工序中的通过性大致满足。更优选50%以上。
形成有硬涂层的偏振片保护用聚酯薄膜优选利用后述的评价方法无法确认到干涉斑,如果利用该评价方法无法确认到干涉斑,则液晶图像装置的可视性变良好而优选。
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可以用于各种用途,优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偏光板的制造工序,特别优选作为构成偏光板的偏振片的保护薄膜使用。通常,偏振片大多为聚乙烯醇制,对于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根据需要使用聚乙烯醇制、其中加入有交联剂等的粘接剂粘接在偏振片上。此时,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更优选不是与偏振片粘接的一侧的面而朝向其相反面使用。优选在本发明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与偏振片粘接的表面上层叠例如国际公开第2012/105607号中记载的、包含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和交联剂的易粘接层。
实施例
接着,使用实施例、比较例和参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评价方法如以下所述。
(1)平均粒径
〔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的测定法〕
上述颗粒的平均粒径的测定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对于颗粒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拍摄照片,以最小的颗粒1个的大小成为2~5mm的倍率,测定300~500个颗粒的最大直径(最远离的2点间的距离),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粒径。本发明中的涂布层中存在的颗粒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该测定方法测定。
〔动态光散射法〕
颗粒的平均粒径也可以在制造颗粒、薄膜时通过动态散射法而求出。将溶胶用分散介质稀释,使用分散介质的参数,用亚微米颗粒分析仪N4PLUS(Beckman Coulter公司制)进行测定,用累积量法演算,从而得到平均粒径。以动态光散射法观测溶胶中的颗粒的平均粒径,有颗粒彼此的聚集时,观测这些聚集颗粒的平均粒径。
(2)颗粒的折射率
颗粒的折射率测定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使无机颗粒以150℃干燥后,用乳钵粉碎,将所得粉末浸渍于溶剂1(比颗粒还低折射率的溶剂)后,将溶剂2(比颗粒还高折射率的溶剂)一点一点添加直至微粒基本变透明。使用阿贝折射计(ATAGO CO.,LTD.制阿贝折射率计)测定该液体的折射率。测定在23℃、D射线(波长589nm)下进行。上述溶剂1与溶剂2选定彼此能混合的溶剂,根据折射率,例如可以举出1,1,1,3,3,3-六氟-2-丙醇、2-丙醇、氯仿、四氯化碳、甲苯、甘油等溶剂。
(3)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雾度
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雾度依据JIS K 7136:2000,使用浊度计(日本电色制、NDH2000)而测定。
(4)密合性
在实施例中得到的聚酯薄膜的易粘接层上形成前述硬涂层形成的项目中记载的硬涂层。对于形成有硬涂层的易粘接用聚酯薄膜,依据JIS-K5400-1990的8.5.1的记载,求出硬涂层与基材薄膜的密合性。
具体而言,使用间隙间隔2mm的切刀导轨,贯通硬涂层,在硬涂层面上赋予到达基材薄膜的100个网格状的切口。接着,将玻璃纸胶带(Nichiban制、405号;24mm宽)粘附于网格状的切口面,用橡皮擦拭,使其完全附着。之后,垂直地将玻璃纸胶带从硬涂层叠偏振片保护薄膜的硬涂层面剥离,以目视计数从硬涂层叠偏振片保护薄膜的硬涂层面剥离的网格的数量,由下述式求出硬涂层与基材薄膜的密合性。需要说明的是,网格中部分剥离的情况也作为剥离了的网格而计数。
密合性(%)={1-(剥离了的网格的数量/100)}×100
(5)耐湿热性
将形成有前述硬涂层的偏振片保护用层叠薄膜在高温高湿槽中、在85℃、85RH%的环境下放置500小时,接着,取下硬涂层叠偏振片保护薄膜,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之后,利用与前述同样的方法求出硬涂层与基材薄膜的密合性,作为耐湿热性。
(6)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μs、μd)
实施例中得到的聚酯薄膜的摩擦系数依据JIS K7125-1999塑料-薄膜和片摩擦系数试验方法、使用Tensilon(Toyo Baldwin、RTM-100)而测定。
(7)干涉条纹改善性(彩虹状色彩)
在各实施例中得到的光学用易粘接聚酯薄膜的易粘接层上形成硬涂层。将形成有硬涂层的光学用易粘接聚酯薄膜切成10cm(薄膜宽度方向)×15cm(薄膜长度方向)的面积,制成试样薄膜。在所得试样薄膜的与硬涂层面相反面上粘贴黑色光泽胶带(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聚氯乙烯绝缘带No21;黑)。将该试样薄膜的硬涂面作为上面,将3波长类型日光白色(NationalPalook、F.L 15EX-N 15W)作为光源,在从斜上以目视最强可见反射的位置关系(距离光源的距离40~60cm、15~45°的角度)下观察。
以下述基准将以目视观察到的结果划分等级。需要说明的是,观察以精通该评价的5名进行,将最多的等级作为评价等级。假定2个等级中成为同分的情况下,采用分成3个等级的中心。例如,分别地◎和○为各2名且Δ为1名的情况下采用○、◎为1名且○和Δ为各2名的情况下采用○、◎和Δ为各2名且○为1名的情况下采用○。
◎:从所有角度的观察中均未见彩虹状色彩
○:通过某一角度稍可见彩虹状色彩
Δ:稍观察到彩虹状色彩
×:观察到清晰的彩虹状色彩
(8)涂布层的耐划伤性
在摩擦牢度试验机(大荣科学精器制作所制、RT-200)上以3cm(薄膜宽度方向)×20cm(薄膜长度方向)安装光学用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在带有砝码(300g)的载荷头部(2cmx2cm、200g)与试样薄膜的接触部,使用黑衬纸(厚度80μm、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0.03μm),在10cm的距离中以1往复20秒的速度往复3次。在黑衬纸上载置所得试样薄膜,以目视确认是否有划伤。
○:在黑衬纸上无法确认到划伤、或根据位置能确认到轻微划伤
Δ:在黑衬纸上整体上能确认到轻微划伤
×:在黑衬纸上能清晰确认到划伤
(9)玻璃化转变温度
依据JIS K7121-1987,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Seiko Instruments制、DSC6200),使树脂样品10mg在25~300℃的温度范围以20℃/min升温,将由DSC曲线得到的外推玻璃化转变开始温度作为玻璃化转变温度。
(10)数均分子量
将树脂0.03g溶解于四氢呋喃10ml,使用GPC-LALLS装置低角度光散射光度计LS-8000(东曹株式会社制、四氢呋喃溶剂、对照:聚苯乙烯),使用柱温30℃、流量1ml/分钟、柱(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shodex KF-802、804、806),测定数均分子量。
(11)树脂组成
将树脂溶解于氘代氯仿,使用Valian Corporation制核磁共振分析仪(NMR)Gemini-200,进行1H-NMR分析,通过其积分比,确定各组成的摩尔%比。
(12)表面粗糙度(Ra)
基于JIS-B0601-2001,用SURFCOM(注册商标)304B(株式会社东京精密制)测定Ra。需要说明的是,测定条件在取样(cut off)0.08μm、触针半径2μm、测定长0.8mm、测定速度0.03mm/秒下进行。
(聚酯树脂的聚合)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部分回流式冷凝器的不锈钢制高压釜中,投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4.2质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184.5质量份、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14.8质量份、二乙二醇233.5质量份、乙二醇136.6质量份、和四正丁基钛酸酯0.2质量份,在从160℃至220℃的温度下用4小时进行酯交换反应。接着,升温至255℃,将反应体系缓慢减压后,在30Pa的减压下使其反应1小时30分钟,得到共聚聚酯树脂(I)。所得共聚聚酯树脂(I)是淡黄色透明的。测定共聚聚酯树脂(I)的比浓粘度,结果为0.70dl/g。基于DS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数均分子量为20000。
共聚聚酯树脂(I)的组成如以下所述。
·二羧酸成分:对苯二甲酸49摩尔%、间苯二甲酸48摩尔%、间苯二甲酸5-钠3摩尔%
·二醇成分:乙二醇40摩尔%、二乙二醇60摩尔%
(聚酯水分散体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和回流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共聚聚酯树脂(I)30质量份、乙二醇-正丁基醚15质量份,以110℃进行加热、搅拌,使树脂溶解。树脂完全溶解后,将水55质量份搅拌并缓慢添加在聚酯溶液中。添加后,搅拌液体并冷却至室温,制作固体成分28.2质量%的乳白色的聚酯水分散体(Iα)。
(聚氨酯水分散体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蛇形冷凝器、氮气导入管、硅胶干燥管和温度计的四口烧瓶中,投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3.75质量份、二羟甲基丁酸12.85质量份、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六亚甲基碳酸酯二醇153.41质量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0.03质量份、和作为溶剂的丙酮84.00质量份,在氮气气氛下,以75℃搅拌3小时,确认反应液达到规定的胺当量。接着,将该反应液降温至40℃后,添加三乙胺8.77质量份,得到聚氨酯预聚物溶液。接着,在具备能高速搅拌的均质分散器的反应容器中,添加水450g,调整至25℃,边以2000分钟-1进行搅拌混合边添加聚氨酯预聚物溶液进行水分散。之后,在减压下,将丙酮和水的一部分去除,从而制备固体成分37质量%的水溶性聚氨酯树脂溶液(II)。所得聚氨酯树脂(I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
(封端多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聚合)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烧瓶中,投入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原料的具有异氰脲酸酯结构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sahi Kasei Chemicals制、Duranate TPA)100质量份、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55质量份、聚乙二醇单甲基醚(平均分子量750)30质量份,在氮气气氛下,以70℃保持4小时。之后,将反应液温度降低至50℃,滴加甲乙酮肟47质量份。测定反应液的红外光谱,确认异氰酸酯基的吸收消失,得到固体成分75质量%的封端多异氰酸酯水分散液(III)。
(噁唑啉系交联剂的聚合)
在具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和搅拌机的烧瓶中,投入作为水性介质的离子交换水58质量份与异丙醇58质量份的混合物、和聚合引发剂(2,2’-偶氮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4质量份。另一方面,在滴液漏斗中,投入作为具有噁唑啉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的2-异丙烯基-2-噁唑啉16质量份、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乙二醇的平均加成摩尔数·9摩尔、新中村化学制)32质量份、和甲基丙烯酸甲酯32质量份的混合物,在氮气气氛下,以70℃用1小时滴加。滴加结束后,将反应溶液搅拌9小时,冷却,从而得到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的具有噁唑啉基的水溶性树脂(IV)。
(碳二亚胺系交联剂的聚合)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烧瓶中,投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8质量份和聚乙二醇单甲基醚(M400、平均分子量400)220质量份,以120℃搅拌1小时,进而加入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6质量份和作为碳二亚胺化催化剂的3-甲基-1-苯基-2-磷-1-氧化物3.8质量份(相对于全部异氰酸酯为2质量%),在氮气气流下、以185℃进而搅拌5小时。测定反应液的红外光谱,确认波长2200~2300cm-1的吸收消失。自然冷却至60℃,加入离子交换水567质量份,得到固体成分40质量%的碳二亚胺水溶性树脂(V)。
(环氧系交联剂)
作为环氧系交联剂,使用Nagase ChemteX Corporation制Denacol EX-521(固体成分浓度100%)(环氧系交联剂(VI))。
(三聚氰胺系交联剂)
作为三聚氰胺系交联剂,使用DIC株式会社制Beccamine M-3(固体成分浓度60%)(三聚氰胺系交联剂(VII))。
(氧化锆颗粒)
在3升的玻璃制容器中,投入纯水2283.6g和草酸二水合物403.4g,加热至40℃,制备10.72质量%草酸水溶液。边将该水溶液搅拌边缓慢添加碳酸氧锆粉末(ZrOCO3、AMRInternational Corp.制、换算为ZrO2含有39.76质量%)495.8g,混合30分钟后,以90℃进行30分钟加热。接着,用1小时缓慢添加25.0质量%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多摩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747.2g。在该时刻混合液为浆料状,以ZrO2换算含有4.0质量%。将该浆料移入不锈钢制高压釜容器,以145℃进行5小时水热处理。该水热处理后的产物的未胶溶物消失而完全溶胶化。所得溶胶含有作为ZrO2的4.0质量%,pH6.8,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平均粒径为19nm。另外,将溶胶用纯水调整至ZrO2浓度2.0质量%并测定,所得透射率为88%。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结果基本为7nm左右的ZrO2一次颗粒的聚集颗粒。对于进行上述水热处理而得到的ZrO2浓度4.0质量%的氧化锆溶胶4000g,使用超滤装置,边缓慢添加纯水边进行清洗和浓缩,得到ZrO2浓度13.1质量%、pH4.9、ZrO2浓度13.1质量%时的透射率76%的氧化锆溶胶953g。
在进行上述清洗和浓缩而得到的ZrO2浓度13.1质量%的氧化锆溶胶300g中添加20质量%柠檬酸水溶液3.93g和25质量%四甲基氢氧化铵水溶液11.0g后,进而用超滤装置进行浓缩,结果得到ZrO2浓度30.5质量%的高浓度的氧化锆溶胶129g。对于该所得高浓度的氧化锆溶胶,pH9.3、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平均粒径为19nm。另外,该氧化锆溶胶的沉降物消失,在50℃的条件下稳定1个月以上。
(二氧化钛颗粒)
将以TiO2换算基准计包含7.75质量%四氯化钛(Osaka Titanium TechnologyCo.,Ltd.制)的四氯化钛水溶液12.09kg、和包含15质量%氨的氨水(宇部兴产株式会社制)4.69kg混合,制备pH9.5的白色浆料液。接着,将该浆料过滤后,用纯水清洗,得到固体成分含量为10质量%的含水钛酸滤饼9.87kg。接着,在该滤饼中加入包含35质量%过氧化氢的过氧化氢水(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1.28kg和纯水20.00kg后,以80℃的温度、在搅拌下加热1小时,进而加入纯水57.52kg,得到以TiO2换算基准计包含1质量%过氧化钛酸的过氧化钛酸水溶液98.67kg。该过氧化钛酸水溶液是透明的黄褐色,且pH为8.5。
接着,在前述过氧化钛酸水溶液98.67kg中混合阳离子交换树脂(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4.70kg,向其中,在搅拌下缓慢添加以SnO2换算基准计包含1质量%锡酸钾(昭和化工株式会社制)的锡酸钾水溶液12.33kg。接着,将投入了钾离子等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放入高压釜(耐压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120L),以165℃的温度加热18小时。
接着,将所得混合水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超滤膜装置(旭化成株式会社制、ACV-3010)浓缩,得到固体成分含量为10质量%的、包含钛系微粒(以下,称为“P-1”)的水分散溶胶9.90kg。用上述方法测定如此得到的溶胶中所含的固体物,结果为具有金红石型的晶体结构的、由包含钛和锡的复合氧化物形成的钛系微粒(一次颗粒)。进而,测定该钛系微粒中所含的金属成分的含量,结果以各金属成分的氧化物换算基准计、为TiO2 87.2质量%、SnO211.0质量%、和K2O 1.8质量%。另外,该混合水溶液的pH为10.0。进而,前述包含钛系微粒的水分散溶胶是透明的乳白色,该水分散溶胶中所含的前述钛系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5nm,进而具有100nm以上的粒径的粗大颗粒的分布频率为0%。进而,所得钛系微粒的折射率可以视为2.42。
(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
将上述中得到的氧化锆颗粒与二氧化钛颗粒以各自的比率混合,从而制成固体成分浓度13质量%的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
(硬涂层的形成)
使用#10线棒,将下述组成的硬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后述实施例中制造的聚酯薄膜的与偏振片粘接的一面为相反侧的面上,以70℃干燥1分钟,将溶剂去除。接着,使用高压汞灯对涂布有硬涂层的薄膜照射300mJ/cm2的紫外线,得到具有厚度5μm的硬涂层的偏振片保护薄膜。
·硬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实施例1)
(涂布液的调制)
调制下述组成的涂布液。
将作为薄膜原料聚合物的特性粘度(溶剂:苯酚/四氯乙烷=60/40)为0.62dl/g、且实质上不含有颗粒的PET树脂粒料在133Pa的减压下,以135℃干燥6小时。之后,供给至挤出机,以约280℃熔融挤出为片状,在表面温度保持为20℃的旋转冷却金属辊上使其骤冷密合固化,得到未拉伸PET片。
将该未拉伸PET片用经过加热的辊组和红外线加热器加热至100℃,之后用有圆周速差的辊组沿长度方向拉伸3.5倍,得到单轴拉伸PET薄膜。
接着,将上述涂布液用辊涂布法涂布于PET薄膜的单面后,以80℃干燥15秒。需要说明的是,以最终拉伸后的干燥后的涂布量成为0.12g/m2的方式进行调整。接着,用拉幅机以150℃沿宽度方向拉伸4.0倍,在将薄膜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固定的状态下,以230℃加热0.5秒,进而以230℃进行3%的宽度方向的松弛处理10秒,得到厚度38μm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2)
代替涂布液的颗粒A-1,变更为氧化锆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为50质量%的颗粒A-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3)
代替涂布液的颗粒A-1,变更为氧化锆的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比率为25质量%的颗粒A-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4)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5)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6)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7)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8)
将涂布液的封端异氰酸酯系交联剂(III)变更为具有噁唑啉基的水溶性树脂(IV),并调节其含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9)
将涂布液的封端异氰酸酯系交联剂(III)变更为碳二亚胺水溶性树脂(V),并调节其含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0)
将涂布液的封端异氰酸酯系交联剂(III)变更为三聚氰胺系交联剂(VII),并调节其含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1)
将涂布液的封端异氰酸酯系交联剂(III)变更为环氧系交联剂(VI),并调节其含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2)
代替涂布液的颗粒A-1,变更为平均粒径为40nm的颗粒A-4,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3)
代替涂布液的颗粒A-1,变更为平均粒径为30nm的颗粒A-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4)
将涂布层的膜厚变更为0.0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5)
将涂布层的膜厚变更为0.07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6)
将涂布层的膜厚变更为0.125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实施例17)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水35.40质量份
异丙醇30.00质量份
颗粒A-1 7.26质量份
(平均粒径23nm的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
氧化锆质量相对于氧化锆/二氧化钛总质量75质量%、
固体成分浓度13质量%)
颗粒B-1 0.36质量份
(平均粒径450nm的二氧化硅溶胶、固体成分浓度40质量%)
聚酯水分散体(Iα) 17.98质量份
(固体成分浓度28.2质量%)
封端异氰酸酯系交联剂(III) 2.90质量份
(固体成分浓度75质量%)
表面活性剂0.30质量份
(氟系、固体成分浓度10质量%)
高沸点溶剂 3.00质量份
分散助剂 0.26质量份
(实施例18)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比较例1)
代替涂布液的颗粒A-1,变更为不含有二氧化钛的非混合氧化锆单独颗粒A-6,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比较例2)
代替涂布液的颗粒A-1,变更为不含有氧化锆的非混合二氧化钛系单独颗粒A-7,考虑固体成分浓度而调整质量%,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比较例3)
代替实施例1中调制、使用的涂布液,调制、使用下述组成的涂布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表1]
*1:非混合氧化锆单独颗粒的数据
*2:非混合二氧化钛单独颗粒的数据
对于通过各实施例得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耐划伤性良好,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也适度,透明性、密合性、耐湿热性、低干涉性的各评价项目中均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与此相对,对于通过比较例1得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涂布层中的颗粒A中不含氧化锆,因此,在耐湿热性方面无法满足。另外,对于通过比较例2得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涂布层中的颗粒A中不含二氧化钛,因此,在耐划伤性方面无法满足。而且,对于通过比较例3得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不含涂布层中的润滑剂颗粒B,因此,摩擦系数大。
(实施例19)
使用#5线棒将下述组成的防眩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实施例1中得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以70℃干燥1分钟,将溶剂去除。接着,对于涂布有防眩层的薄膜,使用高压汞灯照射300mJ/cm2的紫外线,得到具有厚度5μm的防眩层的层叠聚酯薄膜。得到赋予了防眩性的优选的层叠聚酯薄膜。
·防眩层形成用涂布液
(实施例20)
使用棒涂机将下述组成的中折射率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实施例1中得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以70℃干燥1分钟后,使用高压汞灯照射400mJ/cm2的紫外线,得到干燥膜厚5μm的中折射率层。接着,使用棒涂机,利用与中折射率层同样的方法,将下述组成的高折射率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在所形成的中折射率层上,进而利用与中折射率层同样的方法在其上形成下述组成的低折射率层形成用涂布液,得到层叠有防反射层的层叠聚酯薄膜。得到具有防反射性的优选的层叠聚酯薄膜。
·中折射率层形成用涂布液(折射率1.52)
Claims (6)
1.一种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为至少在单面具有涂布层的聚酯薄膜,所述涂布层含有: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润滑剂颗粒B;和,粘结剂树脂,所述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中的氧化锆相对于氧化锆与二氧化钛的总质量的含有率为10~90质量%,所述润滑剂颗粒B的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的平均粒径为5~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润滑剂颗粒B相对于涂布层的固体成分的含有率为0.1~20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相对于涂布层的固体成分的含有率为2~5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其中,氧化锆/二氧化钛混合颗粒A相对于涂布层的固体成分的含有率为2~50质量%。
6.一种层叠聚酯薄膜,其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易粘接性聚酯薄膜的涂布层上具有选自由硬涂层、防眩层、防眩性防反射层、防反射层和低反射层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功能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22757 | 2015-11-13 | ||
JP2015222757 | 2015-11-13 | ||
PCT/JP2016/082554 WO2017082130A1 (ja) | 2015-11-13 | 2016-11-02 |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9228A CN108349228A (zh) | 2018-07-31 |
CN108349228B true CN108349228B (zh) | 2019-03-26 |
Family
ID=58695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64365.8A Active CN108349228B (zh) | 2015-11-13 | 2016-11-02 | 层叠聚酯薄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6521264B2 (zh) |
KR (1) | KR101893741B1 (zh) |
CN (1) | CN108349228B (zh) |
TW (1) | TWI599482B (zh) |
WO (1) | WO201708213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058999A1 (ja) * | 2017-09-22 | 2019-03-28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JP6931709B2 (ja) | 2017-09-22 | 2021-09-0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表面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CN109130349B (zh) * | 2018-06-07 | 2020-07-17 | 浙江欣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高清无彩虹防刮pc材质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
MY196708A (en) * | 2018-08-10 | 2023-05-02 | Toyo Boseki | Release film for production of ceramic green sheet |
US20220135847A1 (en) * | 2019-01-31 | 2022-05-05 | Toyobo Co., Ltd. | Readily adhesive polyester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JP7024853B2 (ja) * | 2019-02-13 | 2022-02-24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WO2021010158A1 (ja) * | 2019-07-12 | 2021-01-21 | 東洋紡株式会社 | 折りたたみ型ディスプレイ用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とその用途 |
CN114127829B (zh) * | 2019-07-12 | 2023-12-26 | 东洋纺株式会社 | 折叠型显示器用硬涂薄膜和其用途 |
JPWO2021014922A1 (zh) * | 2019-07-23 | 2021-01-28 | ||
KR102705604B1 (ko) * | 2021-01-27 | 2024-09-1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8094A (zh) * | 2009-12-04 | 2012-08-22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易粘接性热塑性树脂膜 |
CN103889721A (zh) * | 2011-10-22 | 2014-06-25 |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涂布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26601A (ja) * | 1983-12-14 | 1985-07-06 | Hoya Corp | 多層反射防止膜 |
GB8427125D0 (en) * | 1984-10-26 | 1984-12-05 | Lundbeck & Co As H | Organic compounds |
GB9212838D0 (en) * | 1992-06-17 | 1992-07-29 | Ici Plc | Polymeric film |
JPH11133204A (ja) * | 1997-09-01 | 1999-05-21 | Seiko Epson Corp | 硬化膜付き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
JP2001100002A (ja) * | 1999-09-29 | 2001-04-13 | Canon Inc | 反射防止膜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 |
JP2006249185A (ja) * | 2005-03-09 | 2006-09-21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光学機能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並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
JP2007203712A (ja) | 2006-02-06 | 2007-08-16 | Fujifilm Corp |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積層フィルムを用いた光学シート及び表示装置 |
JP5363176B2 (ja) * | 2009-04-16 | 2013-12-11 |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 離型フィルム |
US9771491B2 (en) * | 2012-03-16 | 2017-09-26 | Toray Industries, Inc. | Laminated fil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JP2014065887A (ja) * | 2012-09-10 | 2014-04-17 | Toyobo Co Ltd |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JP5778724B2 (ja) * | 2013-08-09 | 2015-09-16 |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JP2015176465A (ja) * | 2014-03-17 | 2015-10-05 |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のベース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 |
-
2016
- 2016-11-02 KR KR1020187010059A patent/KR10189374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6-11-02 WO PCT/JP2016/082554 patent/WO201708213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1-02 CN CN201680064365.8A patent/CN108349228B/zh active Active
- 2016-11-08 TW TW105136197A patent/TWI599482B/zh active
-
2017
- 2017-02-20 JP JP2017029139A patent/JP65212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01 JP JP2019037350A patent/JP6737364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48094A (zh) * | 2009-12-04 | 2012-08-22 |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 易粘接性热塑性树脂膜 |
CN103889721A (zh) * | 2011-10-22 | 2014-06-25 |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 涂布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49228A (zh) | 2018-07-31 |
TWI599482B (zh) | 2017-09-21 |
KR101893741B1 (ko) | 2018-08-30 |
JP6737364B2 (ja) | 2020-08-05 |
JP2017095734A (ja) | 2017-06-01 |
KR20180042439A (ko) | 2018-04-25 |
WO2017082130A1 (ja) | 2017-05-18 |
TW201728461A (zh) | 2017-08-16 |
JP6521264B2 (ja) | 2019-05-29 |
JP2019090058A (ja) | 2019-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49228B (zh) | 层叠聚酯薄膜 | |
JP7052854B2 (ja) |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KR101983925B1 (ko) | 눈부심 방지 터치 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 및 다른 코팅 제품 및 그들의 형성 방법 | |
CN102076498A (zh) | 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和硬涂膜 | |
JP5568992B2 (ja) |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TWI605098B (zh) | Hard coated film, polarizing plate using the same, display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00171603A (ja) | 反射防止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 | |
CN116438074A (zh) | 易粘接性聚酯薄膜 | |
WO2022196302A1 (ja) | 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6119941B1 (ja) |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2011140531A (ja) |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2011202036A (ja) |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