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8998B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8998B CN104968998B CN201480005909.4A CN201480005909A CN104968998B CN 104968998 B CN104968998 B CN 104968998B CN 201480005909 A CN201480005909 A CN 201480005909A CN 104968998 B CN104968998 B CN 1049689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ght
- light scattering
- recess portion
- light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2—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e.g. with collimating, focussing or diverg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by shap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ight guid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2—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recess-mounted type, e.g. downligh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200/00—Use of light guides, e.g. fibre optic devices, in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导光板(40)具备环状部(41)和环内侧部(42),其中,该环状部(41)沿着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形成为环状,该环内侧部(42)与环状部(41)连续地形成于环状部(41)的环内侧,环状部(41)具备元件列相向部分(44)和第一反射部分(45),其中,该元件列相向部分(44)是与元件列相向的部分,具有使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44b),该第一反射部分(45)是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相比更靠环内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入射面(44b)入射的光朝向环内侧部(42)反射的反射面,第一反射部分(45)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在使用了导光板的进行面发光的照明装置中减轻亮度不均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使用了导光板的进行面发光的照明装置的一例,存在一种如图18所示的边缘光方式的照明装置800(参照专利文献1)。图18示出了该照明装置800的俯视图。在该照明装置800中,多个发光元件822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840的状态环状地配置于导光板840的外周。从发光元件822射出的光从作为导光板840的外周面的入射面840c入射到导光板840内,并从作为导光板840的正面侧的面的光射出面840a被均匀地射出。以覆盖隐藏发光元件822的方式将框部件870安装于上述导光板840的外周缘,利用该框部件870实现了发光元件822的保护、照明装置800的设计性的提高。
然而,当将框部件870安装于导光板840的外周缘时,从导光板840的外周缘射出的光被框部件870遮挡,因此难以使照明装置800的正面侧全面发光。
作为使用了导光板的进行面发光的照明装置的另一例,存在一种如图19所示的直下型方式的照明装置900(参照专利文献2)。图19示出了安装于顶棚面的状态的照明装置900的截面图。在该照明装置900中,多个发光元件922以使各自的发光元件922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940的状态环状地排列于导光板940的背面侧。从发光元件922射出的光从在导光板940的环状部941的背面侧形成的入射面944b入射到环状部941内,被作为环状部941的正面侧的面的反射面941a反射,而被引导到导光板940中的环内侧部942和环外侧部943内。然后,该光从作为环内侧部942和环外侧部943的正面侧的面的光射出面942a、943a被均匀地射出。
当如照明装置900那样将发光元件922配置于导光板940的背面侧时,不需要在导光板940的外周缘安装框部件,从导光板940的外周缘射出的光不会被框部件遮挡,因此能够使照明装置900的正面侧全面发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43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04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如图19的照明装置900那样的结构中,在导光板940的环状部941的反射面941a上产生几乎没有射出光的阴影的区域,因此该阴影的区域成为照明装置900的亮度不均的原因。如果详细地说明,则环状部941的反射面941a为了将光高效地引导到环内侧部942和环外侧部943,形成为对光大致进行全反射,除了在背面侧存在发光元件922的区域以外,几乎不会从该反射面941a向正面侧射出光。因此,反射面941a的除存在发光元件922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成为阴影的区域,该阴影的区域导致亮度不均。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正面侧的全面发光且亮度不均少的照明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多个发光元件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的状态环状地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背面侧,上述导光板具备环状部和环内侧部,其中,该环状部沿着包括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元件列形成为环状,该环内侧部与上述环状部连续地形成于上述环状部的环内侧,上述环状部具备元件列相向部分和内侧反射部分,其中,该元件列相向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该内侧反射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相比更靠上述环内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环内侧部反射的反射面,上述内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多个发光元件环状地配置于导光板的背面侧,因此不需要为了覆盖隐藏多个发光元件而在导光板的外周部安装框部件。因而,根据该照明装置,从导光板的外周缘射出的光不会被框部件遮挡,因此能够使正面侧全面发光。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使从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环内侧部反射的内侧反射部分具备第一光散射区域,因此达到内侧反射部分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一光散射区域发生散射,并被射出到环状部的外部,因此在环状部中不易产生阴影的区域。因而,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与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能够减轻亮度不均。
优选的是,对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上述内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
也可以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也可以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优选的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也可以是,上述导光板还具备环外侧部,该环外侧部与上述环状部连续地形成于上述环状部的环外侧,上述环状部还具备外侧反射部分,该外侧反射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相比更靠上述环外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环外侧部反射的反射面,上述外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二光散射区域。
优选的是,对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上述外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
也可以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也可以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优选的是,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优选的是,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优选的是,上述环内侧部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三光散射区域,在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内设置有凹部和/或凸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和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内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具有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增加的倾向。
上述凹部和/或者凸部的面积占有率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的增加也可以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与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之间存在不连续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的形态的说明图。
图2是该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该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图5A是图4所示的双点划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5B是表示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的凹部的深度同凹部与发光元件之间的距离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A是从正面侧看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6B是从背面侧看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而得到的俯视图。
图7A是为了说明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产生的亮度不均而拍摄点亮状态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照片。
图7B是基于图7A的照片的分析结果的曲线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产生的亮度不均的示意图。
图9A是用于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反射构件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的示意图,是从正面侧看导光板而得到的图。
图9B是用于说明由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反射构件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的示意图,是从背面侧看导光板而得到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从该照明装置的发光元件直接入射到导光板内的光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由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的示意图。
图12A是为了说明由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与反射构件的配合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而拍摄点亮状态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照片。
图12B是基于图12A的照片的分析结果的曲线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由该照明装置的导光板与反射构件的配合而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该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图16是图15所示的点划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和反射构件的截面图。
图18是以往的边缘光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以往的直下型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各附图中的构件的比例尺与实际的尺寸不同。另外,在本申请中,表示数值范围时所使用的附图标记“~”包括其两端的数值。
<第一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是说明将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天花板的形态的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例如是以嵌入方式安装于天花板2的吊灯。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并不限定于吊灯,也可以是吸顶灯(ceiling light)等除吊灯以外的建筑物用照明装置,还可以是背光灯等除建筑物用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
照明装置1将外壳10的一部分嵌入天花板2中设置的贯通孔2a,通过使安装于外壳10的板簧状的卡定构件3卡定于天花板2的顶棚背面2b,来将照明装置1安装于天花板2。此外,卡定构件3并不限定于板簧状的卡定构件。另外,将照明装置1安装于天花板2的方法并不限定于通过使用卡定构件3卡定而进行安装的方法,也可以通过螺旋紧固、粘接等进行安装。
在天花板2的顶棚背面2b配置有用于使照明装置1点亮的电路单元4,照明装置1经由电源线23与电路单元4电连接。电路单元4与外部的商用交流电源(未图示)电连接,将从商用交流电源输入的电流供给到照明装置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单元4需要与照明装置1分开,但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内置有电路单元4的照明装置。在照明装置1的下面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罩50。扩散罩50将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立体图。照明装置1用外壳10和扩散罩50覆盖,内部具有发光组件20,发光组件20具有圆环板状的基板21和搭载于作为该基板21的一个主面的元件搭载面21a(参照图3)的多个发光元件22。外壳10具有有底圆筒状的主体部11,在侧壁部形成有用于使电源线23贯穿的贯通孔15,利用电源线23将发光组件20与电路单元4(参照图1)相连接。
扩散罩50具有圆顶状的主体部51和从该主体部51的周缘部向背面侧方向延伸设置的侧壁部52。此外,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照明装置1的照明方向侧是正面侧,正面侧的相反侧是背面侧。在图2中,图中的上侧是正面侧,图中的下侧是背面侧,以下,在图3~图5中,图中的上侧也同样是正面侧,图中的下侧也同样是背面侧。
接着,使用图3说明照明装置1的详细的结构。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照明装置1例如具备外壳10、发光组件20、反射构件30、导光板40以及扩散罩50等。
(扩散罩50)
如图3所示,扩散罩50例如由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等透光性材料形成,从图3所示的导光板40射出的光透过扩散罩50被取出到照明装置1的外部。
扩散罩50具有覆盖导光板40的圆顶状的主体部51和从该主体部51的周缘部向背面侧方向延伸设置的侧壁部52,该侧壁部52被固定于图3所示的外壳10的凸缘部12的凸缘部分17。对主体部51实施光散射处理,从导光板40射出的光在透过主体部51时成为散射光。因而,能够更进一步减轻亮度不均。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中扩散罩不是必须的。
(导光板40)
如图3所示,导光板40是圆形板状,由图3所示的环状部41、圆板状的环内侧部42以及圆环状的环外侧部43构成,其中,该环状部41沿着包括搭载于发光组件20的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形成为圆环状,该圆板状的环内侧部42与环状部41连续地形成于环状部41的环内侧,该圆环状的环外侧部43与环状部41连续地形成于环状部41的环外侧。这些环状部41、环内侧部42以及环外侧部43三个一体成型。作为导光板40的材料,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玻璃等导光性好的材料最合适。
环状部41由元件列相向部分44、第一反射部分45以及第二反射部分46构成。元件列相向部分44是与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相向的圆环状的部分。第一反射部分45位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环内侧且呈沿着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圆环状。用第一反射部分45构成内侧反射部分。第二反射部分46是位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环外侧且呈沿着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圆环状的部分。
(反射构件30)
图3的反射构件30由圆形板状的内侧反射构件30a和被配置为包围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的圆环板状的外侧反射构件30b构成。作为内侧反射构件30a和外侧反射构件30b的材料,高反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高反射聚碳酸酯树脂、高反射尼龙树脂、高反射发泡树脂等反射率高的材料最合适。
内侧反射构件30a的正面侧的面由第一光反射面31a、第二光反射面32a以及外周面33a构成。外侧反射构件30b的正面侧的面包括第一光反射面31b、第二光反射面32b、内周面33b以及外周面34b。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与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内周面33b以隔开间隔且彼此相向的状态进行配置。
(发光组件20)
在图3中,发光组件20具有圆环板状的基板21和搭载于作为该基板21的一个主面的元件搭载面21a的多个发光元件22,且配置于导光板40的背面侧。各发光元件22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40的状态圆环状地排列于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
基板21例如具有由陶瓷基板、热传导树脂等构成的绝缘层和由铝板等构成的金属层的双层构造。在基板21形成有布线图案(未图示),各发光元件22经由上述布线图案和连接器24与电源线23电连接。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成为用于使光高效地向导光板40侧反射的反射面。
发光元件22例如是LED,使用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技术面朝上地安装于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元件例如也可以是LD(激光二极管)、EL元件(电致元件)。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发光元件还可以将SMD(Surface Mount Device:表面安装元件)型的发光元件搭载于基板。
(外壳10)
如图3所示,外壳10例如是铸铝制的盘状,具有有底圆筒状的主体部11和延伸设置于该主体部11的开口部的圆环板状的凸缘部12。
主体部11具有圆板状的底板部分13和沿底板部分13的外周缘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侧壁部分14,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11的内部收容有发光组件20、反射构件30以及导光板40的一部分。返回到图3,在主体部11的侧壁部分14形成有用于使电源线23贯穿的贯通孔15。
凸缘部12具有抵接于天花板2的圆环板状的主体部分16和沿该主体部分16的外周缘延伸设置的凸缘部分17,如图4所示,在使扩散罩50的侧壁部52外嵌于凸缘部分17的状态下,例如通过粘接等将外壳10和扩散罩50固定。
接着,使用图4、图5A来说明照明装置1的更为详细的结构。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图5A是图4所示的双点划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反射构件30)
如图4所示,反射构件30接近导光板40地配置于导光板40的背面侧。具体地说,内侧反射构件30a配置于导光板40的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外侧反射构件30b配置于导光板40的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作为反射构件30整体,以避开发光元件22(不与发光元件2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40的背面侧。
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外径与外壳10的主体部11的内径大致相同,仅将外侧反射构件30b收容在主体部11内就完成了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定位。用图5A的放大图说明其它部分。
如图5A所示,内侧反射构件30a的正面侧的面由第一光反射面31a和第二光反射面32a构成。第一光反射面31a与导光板40的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相向,发挥使从环内侧部42泄漏到背面侧的光反射而返回到环内侧部42的作用。第二光反射面32a与导光板40的环状部41的第一反射部分45的背面侧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相向,发挥使从第一反射部分45泄漏到背面侧的光反射而返回到第一反射部分45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第一光反射面31a与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进行面接触,第二光反射面32a与第一反射部分45的背面侧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进行面接触,因此使通过了面42b上的多个凹部42c的光进行扩散反射,从而能够从导光板40的面42高效地放出光,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内侧反射构件30a与导光板40的定位。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中的各构件之间不需要必须进行面接触,可以在第一光反射面31a与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之间隔开间隙。另外,也可以在第二光反射面32a与第一反射部分45的背面侧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之间隔开间隙。
外侧反射构件30b的正面侧的面由第一光反射面31b和第二光反射面32b构成。第一光反射面31b与导光板40的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的面43b相向,发挥使从环外侧部43泄漏到背面侧的光反射而返回到环外侧部43的作用。第二光反射面32b与导光板40的环状部41的第二反射部分46的背面侧的第二光散射区域46b相向,发挥使从第二反射部分46泄漏到背面侧的光反射而返回到第二反射部分46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第一光反射面31b与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的面43b进行面接触,第二光反射面32b与第二反射部分46的背面侧的第二光散射区域46b进行面接触,因此能够使光高效地返回到导光板40,并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外侧反射构件30b和导光板40的定位。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各构件间不需要必须进行面接触,可以在第一光反射面31b与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的面43b之间隔开间隙。另外,也可以在第二光反射面32b与第二反射部分46的背面侧的第二光散射区域46b之间隔开间隙。
如图4所示,内侧反射构件30a和外侧反射构件30b在导光板40的背面侧以使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与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内周面33b隔开间隔且彼此相向的状态进行配置。由此,利用内侧反射构件30a和外侧反射构件30b构成了用于收容发光元件22的环状的元件收容槽60。在导光板40的环状部41的背面侧,不存在内侧反射构件30a和外侧反射构件30b的部分是元件收容槽60。
元件收容槽60的内侧周面由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构成,元件收容槽60的外侧周面由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内周面33b构成,元件收容槽60的底面由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构成。而且,如图5A所示,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与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所成的角度θ1是锐角。另外,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内周面33b与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所成的角度θ2也是锐角。而且,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和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内周面33b分别成为光反射面。
(导光板40)
导光板40具备:环状部41,其沿着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形成为环状;环内侧部42,其与环状部41连续地形成于环状部41的环内侧;以及环外侧部43,其与环状部41连续地形成于环状部41的环外侧。在图4和图5A中,用附图标记W41表示的范围是环状部41,用附图标记W42表示的范围是环内侧部42,用附图标记W43表示的范围是环外侧部43。环外侧部43的外周缘部通过在载置于外壳10的凸缘部12的主体部分16上的状态下被主体部分16和扩散罩50的外周缘部51a所夹持而被定位。另外,环状部41具备元件列相向部分44和第一反射部分45(内侧反射部分),其中,该元件列相向部分44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的部分,且具有使从发光元件22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44b,该第一反射部分45是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相比更靠环内侧部42侧的部分,且具有使从入射面44b入射的光朝向环内侧部42反射的反射面。另外,环状部41还具备第二反射部分46(外侧反射部分),该第二反射部分46是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相比更靠环外侧部43侧的部分,且具有使从入射面44b入射的光朝向环外侧部43反射的反射面。在图5A中,用附图标记W44表示的范围是元件列相向部分44,用附图标记W45表示的范围是第一反射部分45,用附图标记W46表示的范围是第二反射部分46。第一反射部分45(内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第二反射部分46(外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二光散射区域46b。
如图5A所示,导光板40的正面侧的面由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参照图4)、环内侧部42的正面侧的面42a以及环外侧部43的正面侧的面43a构成。而且,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参照图4)由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正面侧的面44a、第一反射部分(内侧反射部分)的正面侧的面45a以及第二反射部分(外侧反射部分)的正面侧的面46a构成。第一反射部分的正面侧的面45a和外侧反射部分的正面侧的面46a是反射面。
另外,导光板40的背面侧的面由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41b(参照图4)、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以及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的面43b构成。而且,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41b(参照图4)由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背面侧的面44b、第一反射部分45的背面侧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以及第二反射部分46的背面侧的第二光散射区域46b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40并不限定于圆形板状,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四边形板状、六边形板状、八边形板状等之类的多边形的板状。另外,与导光板的形状相应地,环状部、环内侧部、环外侧部、元件列相向部分、第一反射部分以及第二反射部分的各形状也是任意的。并且,与导光板的形状相应地,发光元件22的排列、基板的形状也是任意的。
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参照图4)成为用于使从背面侧入射到环状部41的发光元件22的光朝向环内侧部42或者环外侧部43反射的反射面。在图4所示的导光板40的纵截面(用通过导光板40的正面侧的面的中心且与导光板40的正面侧的面正交的虚拟面切割出的截面)上,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的形状是以中央向背面侧突出的方式折叠的大致V字形。折叠部分成为向背面侧鼓起的R形状。折叠部分的两侧(第一反射部分45和第二反射部分46)分别成为向正面侧鼓起的大致圆弧形,使得朝向环内侧部42和环外侧部43高效地反射光。
对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41b(参照图4)实施了光散射处理。具体地说,如图5A所示,在第一光散射区域45b、第二光散射区域46b内设置有凹部45c、46c,来作为光散射处理。由于实施了光散射处理,因此从发光元件22倾斜地照射,通过光的入光面44b而到达第一光散射区域45b和第二光散射区域46b的光不会被全反射,其一部分在凹部45c、46c处发生散射,并被射出到导光板40的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45c、46c的形状分别是大致半球状,大小完全相同。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凹部的形状和大小等是任意的,只要能够获得光散射效果即可,作为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大致圆锥状、大致圆锥台状等。
图6A是从正面侧看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40而得到的俯视图,图6B是从背面侧看导光板40而得到的俯视图。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光散射区域45b和第二光散射区域46b实施了相同方式的光散射处理。即,第一光散射区域45b和第二光散射区域46b内的凹部45c、46c(图5A)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相同。
返回到图5A,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与第一光散射区域45b和第二光散射区域46b对应)的一部分成为使发光元件22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背面侧的面44b相当于该入射面。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背面侧的面44b是与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相向的圆环状。并且,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整个面在元件收容槽60内还作为用于使由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反射的光入射到环状部41的入射面而发挥功能。
环内侧部42的正面侧的面42a成为将入射到环内侧部42内的光的一部分射出的光射出面。环外侧部43的正面侧的面43a成为将入射到环外侧部43内的光的一部分射出的光射出面。
在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权利要求中的第三光散射区域)上设置有凹部42c来作为光散射处理。即,环内侧部42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面42b(第三光散射区域)。因而,入射到凹部42c的光在环内侧部42内成为散射光,并从正面侧的面42a射出。如图5A所示,越接近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的中心,则凹部42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由此能够从正面侧的面42a整个面均匀地射出光。
也可以使凹部42c的间距相等,调整凹部42c的深度来改变面积,由此调整每单位面积的凹部42c的面积密度。
在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的面43b设置有凹部43c来作为光散射处理。因而,入射到凹部43c的光在环外侧部43内成为散射光,并从正面侧的面43a射出。越接近环外侧部43的背面侧的面43b的外周缘,则凹部43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由此能够从正面侧的面43a整个面均匀地射出光。与凹部42c同样地,也可以使凹部43c的间距相等,调整凹部43c的深度来改变面积,由此调整每单位面积的凹部43c的面积密度。
在此,在使凹部43c、42c、46c、45c的间距相等的情况下,例如能够成为如图5B所示那样。图5B表示凹部43c、42c、46c、45c的深度与这些凹部距发光元件(LED)22的距离的关系。如图5B所示,凹部的深度在环状部W41的位置与其周边区域之间不连续地变化,存在不连续地变深的部分。环状部W41的位置处的凹部46c、45c的深度比环内侧部W42、环外侧部W43的接近环状部W41的部分的凹部43c、42c的深度深。在环状部41的位置处,不易以在角度上进行全反射的角度射出光,因此设置比环内侧部W42、环外侧部W43的接近环状部W41的部分深的凹部,使得更易于射出光。通过像这样分布能够从整体均匀地射出光。
另外,在此,在使凹部43c、42c、46c、45c的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例如使凹部的密度(每单位面积的凹部的数量)成为如图5B所示那样。但是,在该情况下,将图5B的纵轴不设为凹部的深度,而设为凹部的密度。如图5B所示,环状部41的部分的凹部的密度多,在到达环内侧部42(或者环外侧部43)的位置处,一端密度减少,之后随着趋向导光板40的中央(或者端部),凹部的密度增加。特别是,在环状部W41的位置处不易以在角度上进行全反射的角度射出光,因此通过增加凹部的密度来进一步射出光。通过像这样分布能够从整体均匀地射出光。
此外,如上所述那样在导光板40的背面侧的各面设置凹部来作为光散射处理,但取代该凹部而在导光板40的背面侧的各面设置凸部来作为光散射处理的情况也是同样的。另外,上述凹部的深度和凹部的密度的变化均与面积占有率的变化有关。
如上所述,环状部41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和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第三光散射区域)内的凹部45c、42c的面积占有率具有从环状部41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朝向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增加的倾向。但是,如图5B所示,凹部45c、42c的面积占有率从环状部41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朝向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的增加在环状部41的第一光散射区域45b与环内侧部42的背面侧的面42b之间存在不连续部分。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对环外侧部43的外周面43d实施了加工,使得在从该外周面43d射出并被外壳10的端面17反射的光再次入射到导光板40时使光扩散。在环外侧部43内行进而到达外周面43d的光被外壳10的端面17反射,并从导光板40的外周面43d再次入射到导光板40,因此成为返回光而朝向环状部41。
此外,对环内侧部42和环外侧部43实施的光散射处理(凹部)并不限定于上述处理,是任意的。例如,作为光散射处理,也可以不设置凹部而设置凸部,还可以设置凹部和凸部两者。另外,也可以不对背面侧的面42b、43b实施光散射处理,而对正面侧的面42a、43a实施光散射处理,还可以对背面侧的面42b、43b和正面侧的面42a、43a均实施光散射处理。但是,优选是从环内侧部42的正面侧的面42a和环外侧部43的正面侧的面43a整体均匀地射出光那样的方式。
图7A是为了说明在以往的照明装置中产生的亮度不均而拍摄点亮状态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照片。图7B是基于图7A的照片的分析结果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对罩上表面的半径方向亮度进行傅立叶变换(通过计算振幅频谱、相位谱)而求出的半径方向亮度的波形的振幅宽度和最大振幅时的相位(偏移),横轴表示从罩上表面的中心起的半径。发光元件被配置在半径为44mm且相位为0度的位置处,相位10度相当于各发光元件间的中间位置。其中,图7B是罩上表面的半径方向亮度的分析结果,因此半径为44mm的位置处的相位略微偏离0度。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7A所示的亮度不均的图。此外,图7A示出了越过扩散罩的亮度不均,但图8示出了导光板的正面侧的面的亮度不均。
在以往的直下型方式的照明装置(参照图19)中,例如产生了如图7A所示那样的亮度不均。在图7B中,在半径为40mm~45mm的位置处,亮度分布的振幅宽度变大,其附近的相位大致为0度。这表示在存在发光元件922(参照图19)的附近在圆周方向(沿着圆周的方向)上产生了亮度不均,表示发光元件922的上部明亮,其中间的部分暗。如图8所示,不存在发光元件922(参照图19)的部分962与存在发光元件922的部分961相比成为阴影的区域,这成为亮度不均的原因之一。
另外,在环状部941中,从与发光元件相向的元件列相向部分944射出光,但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944以外的部分几乎不射出光,因此例如图7A所示那样产生了阴影的区域。而且,越远离元件列相向部分,阴影的区域的亮度越低。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接近发光元件922的部分963的亮度高,而远离发光元件922的部分962和964的亮度低,该亮度差成为亮度不均的原因之一。为了减轻这种亮度不均,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实施了光散射处理。
图9A和图9B是用于说明由导光板40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的示意图,图9A是从正面侧看导光板40而得到的图,图9B是从背面侧看导光板40而得到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从发光元件22直接入射到导光板40内的光的路径的示意图。在图10中,如用L5所示那样,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背面侧的面44b入射到导光板40内的光例如被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反射后被引导到环内侧部42内,一边在环内侧部42的正面侧的面42a与背面侧的面42b之间反复进行反射一边在环内侧部42内行进。或者如用L6所示那样,从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背面侧的面44b入射到导光板40内的光被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反射后被引导到环外侧部43内,一边在环外侧部43的正面侧的面43a与背面侧的面43b之间反复进行反射一边在环外侧部43内行进。
L5和L6的光均入射到凹部42c、43c而成为散射光,并从正面侧的面42a、43a射出。例如像L6的光那样从正面侧的面43a射出。此外,L5的光在环内侧部42内行进期间也都入射到凹部42c而成为散射光,并从正面侧的面42a射出。
这样,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基本上成为用于使入射到环状部41的光反射而引导到环内侧部42或者环外侧部43的反射面。因此,难以从环状部41射出光,在环状部41易于产生阴影的区域。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的对面41b设置有凹部45c、46c,因此如L7和L8所示那样倾斜地入射到导光板40的元件列相向部分44,在利用凹部45c、46c发生散射后也从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射出光。因此,在环状部41中不易产生阴影的区域。
而且,在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中,所有区域的射出难易度并不相同。即,从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62和64(图9B)比较容易射出光,与这些部分62和64相比,从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63比较难以射出光。这是由于所设置的凹部45c、46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根据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
此外,如上所述,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正面侧的面44a存在R形状的折叠部分,但在该折叠部分,如用L9所示那样光直接通过导光板40向外部射出。在从面44a射出的光的量多的情况下,该部分有可能过于明亮刺眼。
因而,折叠部分的R优选为0.05mm以下,更为理想的是0.02mm以下。当R超过0.05mm时,从R部射出的光在罩面处的亮度为从凹部45c、46c射出的光在罩面处的亮度的1.5倍以上,明亮的部分过于刺眼。当R为0.02mm以下时,从R部射出的光在罩面处的亮度均匀,几乎不存在比罩面上的其它部分明亮的部分。
图11是用于说明由导光板40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的示意图,忽略由反射构件30(参照图3、图4、图10)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而表现了亮度。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41b实施了光散射处理(设置有凹部45c、46c(图10)),因此也从环状部41射出光。因而,环状部41的亮度与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相对变高,减轻了亮度不均。
而且,与环状部41的接近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部分63的背面侧面相比,对环状部41的远离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部分62和64的背面密集地实施了散射处理,由于与接近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部分63相比,远离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部分62和64更易于射出光,因此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63与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62和64之间的亮度差变小,减轻了亮度不均。
(亮度不均减轻效果)
图12A是为了说明由本照明装置1中的导光板的环状部背面侧散射处理与反射板形状的配合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而拍摄点亮状态的照明装置所得到的照片。图12B是基于图12A的照片的分析结果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对罩上表面的半径方向亮度进行傅立叶变换(通过计算振幅频谱、相位谱)而求出的半径方向亮度的波形的振幅宽度和最大振幅时的相位(偏移),横轴表示从罩上表面的中心起的半径。发光元件22被配置在半径为44mm且相位为0度的位置处,相位10度相当于各发光元件22间的中间位置。其中,图12B是罩上表面的半径方向亮度的分析结果,因此半径为44mm的位置处的相位略微偏离0度。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不存在扩散罩50(参照图3)的状态的导光板40的亮度分布。另一方面,图12A示出了越过扩散罩50的亮度不均。利用扩散罩50完全看不到亮度不均。
在图12B中,与图7B相比,半径为40mm~45mm的位置处的亮度分布的振幅宽度变得非常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将反射构件30与导光板40相配合地使用,因此发挥由反射构件30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和由导光板40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这两个效果。因而,成为如图12A、图12B以及图13所示那样的几乎不存在亮度不均的照明装置1。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至少具备与导光板40有关的结构,使得能够获得由导光板40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即可,关于与反射构件30有关的结构是任意的。因而,关于反射构件30,可以采用以往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光散射区域45b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第一反射部分45(内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对第二光散射区域46b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第二反射部分46(外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越远离发光元件22,则第一光散射区域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另外,越远离发光元件22,则第一光散射区域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图16是图15所示的点划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00在以下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大为不同:反射构件30仅由内侧反射构件30a构成,导光板140不具备环外侧部。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相同的方面也多,因此仅对二者的区别点进行说明,对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4~图16所示,照明装置100例如具备外壳110、发光组件120、内侧反射构件30a、导光板140以及扩散罩150等。
(扩散罩150)
如图14所示,扩散罩150具有覆盖导光板140的圆顶状的主体部151和从该主体部151的周缘部向背面侧方向延伸设置的侧壁部152,该侧壁部152被固定于外壳110的主体部111的侧壁部分114。对主体部151实施了光散射处理,从导光板140射出的光在透过主体部151时成为散射光。
(导光板140)
如图14所示,导光板140是圆形板状,由环状部141和圆板状的环内侧部142构成,其中,该环状部141沿着包括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形成为圆环状,该环内侧部142被环状部141包围外周。这些环状部141和环内侧部142一体成型。
环状部141由元件列相向部分144和光反射部分145构成。元件列相向部分144是与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相向的圆环状的部分。光反射部分145是位于元件列相向部分144的环内侧且沿着元件列相向部分144的圆环状的部分。
在图15中,用附图标记W141表示的范围是环状部141,用附图标记W142表示的范围是环内侧部142。在图16中,用附图标记W144表示的范围是元件列相向部分144,用附图标记W145表示的范围是光反射部分145。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形板状而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四边形板状、六边形板状、八边形板状等之类的多边形的板状。另外,与导光板的形状相应地,环状部、环内侧部、环外侧部、元件列相向部分、第一光散射区域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各形状也是任意的。并且,与导光板的形状相应地,发光元件的排列、基板的形状也是任意的。
环状部141的正面侧的面141a成为用于使从背面侧入射到环状部141的发光元件22的光反射到环内侧部142的反射面。在导光板140的纵截面中,环状部141的正面侧的面141a的形状成为向正面侧鼓起的大致圆弧形。
对环状部141的背面侧的面141b实施了光散射处理。具体地说,在构成第一反射部分的背面侧的面的第一光散射区域145b内设置了凹部145c,来作为光散射处理。由于实施了光散射处理,因此从环状部141入射到背面侧的面141b的光不会被全反射,其一部分在凹部145c处发生散射,并被射出到导光板140的外部。凹部145c的形状分别为大致半球状,且大小均相同。
根据场所不同而对第一光散射区域145b实施了不同方式的光散射处理。具体地说,与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63(参照图9B)的背面相比,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62和64的背面的、第一光散射区域1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145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多。因此,与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63相比,更易于从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62和64(参照图9B)射出光。
环状部141的背面侧的面141b的一部分成为使发光元件22的光入射的入射面。元件列相向部分144的背面侧的面144b相当于该入射面。元件列相向部分144的背面侧的面144b呈与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2的元件列相向的圆环状。并且,环状部141的背面侧的面141b整个面在元件收容槽160内还作为用于使由基板121的元件搭载面121a反射的光入射到环状部141的入射面而发挥功能。
环内侧部14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内侧部42大致相同。另外,图16中的142a、144a、145a的构件分别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环内侧部42的正面侧的面42a、元件列相向部分44的正面侧的面44a以及第一反射部分45的正面侧的面45a。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环内侧部142的背面侧的面142b(第三光散射区域)设置有凹部142c来作为光散射处理。凹部145c、142c的分布(密度)、形状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45c、42c相同。
(反射构件30a)
如图14所示,反射构件仅由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反射构件30a构成,如图15所示,接近导光板140地配置于导光板140的背面侧。具体地说,以避开发光元件22(不与发光元件22重叠)的方式配置于导光板140的环内侧部142的背面侧。
如图16所示,内侧反射构件30a的第一光反射面31a与导光板140的环内侧部142的背面侧的面142b相向,发挥使从环内侧部142泄漏到背面侧的光反射而返回到环内侧部142的作用。内侧反射构件30a的第二光反射面32a与导光板140的环状部141的光反射部分145的背面侧的面(对应于第一光散射区域145b)的一部分相向,发挥使从光反射部分145泄漏到背面侧的光反射而返回到光反射部分145的作用。第一光反射面31a与环内侧部142的背面侧的面142b进行面接触,第二光反射面32a与第一光散射区域145b进行面接触。
内侧反射构件30a和外壳110在导光板140的背面侧以使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与外壳110的主体部111的侧壁部分114的一部分隔开间隔且彼此相向的状态进行配置。由此,利用内侧反射构件30a和外壳110限制了用于收容发光元件22的环状的元件收容槽160。在导光板140的环状部141的背面侧,不存在内侧反射构件30a的部分是元件收容槽160。
元件收容槽160的内侧周面由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构成,元件收容槽160的外侧周面由外壳110的侧壁部分114的内周面构成,元件收容槽160的底面由基板121的元件搭载面121a构成。另外,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与基板121的元件搭载面121a所成的角度θ1是锐角。另外,元件收容槽160的槽宽从正面侧朝向背面侧逐渐变宽。此外,外壳110的侧壁部分114的内周面成为反射面。
(发光组件120)
如图14所示,发光组件120具有圆环板状的基板121和搭载于作为该基板121的一个主面的元件搭载面121a的多个发光元件22,且配置于导光板140的背面侧。各发光元件22以使各自的主射出方向朝向导光板140的状态圆环状地排列于基板121的元件搭载面121a。基板12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板21相比,除了外径小这一点外其余大致相同。各发光元件22经由形成于基板121的布线图案(未图示)和连接器24与电源线23电连接。基板121的元件搭载面121a成为用于使光高效地向导光板140侧反射的反射面。
(外壳110)
如图14所示,外壳110例如是铸铝制的盘状,具有有底圆筒状的主体部111,主体部111具有圆板状的底板部分113和沿底板部分113的外周缘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侧壁部分114。如图16所示,在主体部111的内部收容有发光组件120、内侧反射构件30a以及导光板140。返回到图14,在主体部111的侧壁部分114中形成有用于使电源线23贯穿的贯通孔115。
(亮度不均减轻效果)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对环状部141的背面侧的面141b实施了光散射处理,因此与以往的照明装置相比,环状部141的亮度相对变高,减轻了亮度不均。另外,与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63(参照图9B)相比,从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62和64更易于射出光,因此消除了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63与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62和64(参照图9B)之间的亮度差,减轻了亮度不均。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00将内侧反射构件30a与导光板140相配合地使用,发挥由反射构件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和由导光板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这两个效果。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至少具备与导光板有关的结构,使得能够获得由导光板得到的亮度不均减轻效果即可,关于与反射构件有关的结构是任意的。因而,关于反射构件,可以采用以往的结构。
<变形例>
以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7是用于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导光板和反射构件的截面图。
(反射构件)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与内侧反射构件30a的外周面33a所成的角度θ1是锐角,但如图17所示,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与内侧反射构件230a的外周面233a所成的角度θ1既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钝角。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与外侧反射构件30b的内周面33b所成的角度θ2是锐角,但如图17所示,基板21的元件搭载面21a与外侧反射构件230b的内周面233b所成的角度θ2既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钝角。
(导光板)
另外,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导光板,在环状部41中设置的光散射处理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散射处理,是任意的。例如,作为光散射处理,可以不设置凹部而设置凸部,也可以设置凹部和凸部两者。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光板40中,通过改变设置于环状部41的背面侧的面41b的凹部45c、46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使光散射处理的方式不同,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使光散射处理的方式不同。
例如,在图17所示的导光板240中,环状部241的背面侧的面241b上的凹部245c、246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相同,但通过使大小不同来实现不同方式的光散射处理。即,通过使凹部245c、246c的面积占有率不同,使作为环状部241的背面侧的面241b中的光散射面发挥功能的区域的面积不同,由此,实现了不同的光散射处理的方式。
具体地说,设置于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的凹部245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在整个区域内是相同的。然而,越接近发光元件22,则各凹部245c的面积越小。
同样地,设置于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凹部246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在整个区域内是相同的。然而,越接近发光元件22则各凹部246c的面积越小,另外凹部相对于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小,则各凹部246c的面积越小。换句话说,凹部246c相对于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的偏移角越大,则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6c的面积占有率越高。凹部相对于该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是指如下角:如图17所示那样,当将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与发光元件22的表面之间的交点设为P时,将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各凹部246c的位置和上述交点P相连接的线LB与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所成的角度θ。相对于发光元件22的光轴的偏移角θ越大,则来自发光元件22的光的射出强度越小,越远离发光元件22,则来自发光元件22的光的射出强度越小。通过按照该关系调整各凹部246c的面积占有率,能够使来自导光板240的射出量在导光板240的正面侧的整个面上变得均匀。
与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6c的面积占有率同样地,凹部245c相对于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的偏移角越大,则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5c的面积占有率越高。考虑使各凹部245c、246c的大小例如基于以下的式1发生变化。
Dr=k1*Rn/cos(m*θ)+k2···(式1)
此外,“Dr”是凹部的直径,“R”是从发光元件到凹部的距离,“θ”是凹部相对于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参照图17),“k1”、“k2”、“n”、“m”是常数。
如果基于式1使各凹部245c、246c的大小发生变化,则能够调整从各凹部245c、246c放出的光的能量。此外,也可以使凹部的大小固定,基于式1使凹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发生变化。即,也可以是,凹部245c、246c相对于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的偏移角越大,则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5c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6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在该情况下,上述式1中的“Dr”相当于凹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这样,与使凹部245c、246c的大小发生变化的情况同样地,在使凹部245c、246c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促使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5c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246c的面积占有率发生变化。
即使如上所述那样设置凹部245c、246c,也能够消除接近发光元件22的部分与远离发光元件22的部分之间的亮度差,来减轻亮度不均。此外,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对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和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实施的光散射处理并不限定于在反射面上设置凹部,也可以在反射面上设置凸部。在该情况下,凸部相对于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的偏移角越大,则使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的反射面上的凸部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即可。使该凸部的面积占有率变高的方法可以是使凸部变大(变深)的方法,也可以是使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变多的方法。另外,关于对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和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实施的光散射处理,也可以在反射面上设置凹部和凸部这两者。在该情况下,凹部和凸部相对于发光元件22的光轴LA的偏移角越大,则使第一光散射区域245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和凸部以及第二光散射区域246b的反射面上的凹部和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即可。使凹部和凸部的面积占有率变高的方法可以是使凹部和凸部变大(变深)的方法,也可以是使凹部和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变多的方法。
此外,图17中的233b、241a、245、245a、246、246a、260的构件分别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周面33b、环状部41的正面侧的面41a、第一反射部分45、第一反射部分45的正面侧的面45a、第二反射部分46、第二反射部分46的正面侧的面46a以及元件收容槽60。
(其它)
以上,基于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例如,也可以是使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局部结构适当地组合而成的结构。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材料、数值等仅例示了优选的材料、数值,但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的范围内对结构适当地施加变更。
本申请主张2013年5月21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06755的优先权,参照其内容而编入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吸顶灯、吊灯、背光灯等所有照明用途。
附图标记说明
1、100:照明装置;21、121:基板;21a、121a:元件搭载面;22:发光元件;30:反射构件;30a、230a:内侧反射构件;30b、230b:外侧反射构件;31a、32a:内侧反射构件的光反射面;31b、32b:外侧反射构件的光反射面;33a、233a:内侧反射部的外周面;33b、233b:外侧反射构件的内周面;40、140、240:导光板;41、141:环状部;42、142:环内侧部;42b、142b:面(第三光散射区域);43:环外侧部;44、144:元件列相向部分;44b、144b:入射面;45、245:第一反射部分(内侧反射部分);45a、145a、245a:面;45b、145b、245b:第一光散射区域;46、246:第二反射部分(外侧反射部分);46a、246a:面;46b、246b:第二光散射区域;45c、46c、145c、245c、246c:凹部;60、160:元件收容槽;145:光反射部分;θ:偏移角。
Claims (18)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导光板以及环状地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背面侧的多个发光元件,该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板具备:
元件列相向部分,其是与包括上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元件列相向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面;
内侧反射部分,其位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的内侧,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的内侧反射的反射面,并且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一光散射区域;以及
环内侧部,其与上述内侧反射部分连续地形成于上述内侧反射部分的内侧,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三光散射区域,
其中,对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和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
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密度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与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之间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密度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与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之间减少,之后,随着趋向上述导光板的中央而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光板还具备环外侧部,该环外侧部形成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的环外侧,
上述导光板还具备外侧反射部分,该外侧反射部分是与上述元件列相向部分相比更靠上述环外侧部侧的部分,具有使从上述入射面入射的光朝向上述环外侧部反射的反射面,
上述外侧反射部分具备被实施了光散射处理的第二光散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实施的光散射处理是在上述外侧反射部分的反射面设置凹部和/或凸部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越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越远离上述发光元件,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相对于上述发光元件的光轴的偏移角越大,则上述第二光散射区域的反射面上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越高。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和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内的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具有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增加的倾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和/或凸部的面积占有率从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朝向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的增加在上述第一光散射区域与上述第三光散射区域之间存在不连续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06755 | 2013-05-21 | ||
JP2013106755 | 2013-05-21 | ||
PCT/JP2014/001607 WO2014188644A1 (ja) | 2013-05-21 | 2014-03-20 | 照明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8998A CN104968998A (zh) | 2015-10-07 |
CN104968998B true CN104968998B (zh) | 2019-01-01 |
Family
ID=5193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05909.4A Active CN104968998B (zh) | 2013-05-21 | 2014-03-20 | 照明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57465B2 (zh) |
EP (1) | EP3002509B1 (zh) |
JP (1) | JP6093963B2 (zh) |
CN (1) | CN104968998B (zh) |
WO (1) | WO20141886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773102S1 (en) * | 2015-03-18 | 2016-11-29 | Meise Und Kügler Gbr | Light fixture |
CA163012S (en) * | 2015-03-25 | 2016-03-11 | Zhongshan Winstar Electrical Co Ltd | Cabinet lamp |
JP2017000423A (ja) * | 2015-06-10 | 2017-01-05 | 林テレンプ株式会社 | 発光アクセサリー |
US20170192154A1 (en) * | 2015-12-31 | 2017-07-06 | Argia Group Llc | Plant growth lighting system |
US11181678B2 (en) * | 2016-05-04 | 2021-11-23 | Lumileds Llc | Molded light guide for optically coupling light from LEDs |
KR20190032797A (ko) * | 2017-09-20 | 2019-03-28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조명 장치 |
US10302839B1 (en) * | 2017-12-15 | 2019-05-28 |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 Light guide structure having light trap section |
WO2020024223A1 (zh) * | 2018-08-02 | 2020-02-06 |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 灯罩结构及灯具 |
EP3739259A1 (en) * | 2019-05-13 | 2020-11-18 | HELLA Saturnus Slovenija d.o.o. | Optical system for homogenous surface illumination |
KR20210083078A (ko) * | 2019-12-26 | 2021-07-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71678A1 (en) * | 2006-01-23 | 2007-07-26 | Sung-Kyu Shim | Light guiding uni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
JP2010245005A (ja) * | 2009-04-10 | 2010-10-28 | Goyo Paper Working Co Ltd | 面光源 |
US20120069579A1 (en) * | 2010-09-20 | 2012-03-22 | Luxingtek, Ltd. | Direct-lit light guiding structure, direct-lit light guiding panel and lighting device |
JP2012104476A (ja) * | 2010-10-12 | 2012-05-31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照明装置 |
CN103062706A (zh) * | 2012-12-28 | 2013-04-24 |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面发光的led透镜模块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3554B1 (en) | 1996-12-12 | 2002-10-29 | Teledyne Lighting And Display Products, Inc. |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low profile |
CA2299543C (en) * | 1997-08-12 | 2008-02-26 | Decoma International Inc. | Bireflective lens element |
US6183099B1 (en) * | 1999-06-09 | 2001-02-06 | Timex Corporation | Light guide for illuminating a dial |
DE19943589A1 (de) * | 1999-09-11 | 2001-04-05 | Preh Elektro Feinmechanik | Lichtleiterpilz |
JP4162935B2 (ja) * | 2002-07-04 | 2008-10-08 |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 車両用灯具 |
KR20060012959A (ko) * | 2004-08-05 | 2006-02-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용 백라이트 |
EP1640756A1 (en) * | 2004-09-27 | 2006-03-29 | Barco N.V.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lluminating |
TWI317829B (en) * | 2004-12-15 | 2009-12-01 | Epistar Corp | Led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US7942560B2 (en) * | 2005-04-28 | 2011-05-17 |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ing an LED light source to generate an efficient, narrow, high-aspect ratio light pattern |
US7334933B1 (en) * | 2005-11-04 | 2008-02-26 | Simon Jerome H | Unified optical col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ight from quasi-point sources including LEDs, and linear light sources |
US7160010B1 (en) * | 2005-11-15 | 2007-01-09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Light manifold for automotive light module |
CN101299113B (zh) * | 2007-04-30 | 2011-06-2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
US9337373B2 (en) * | 2007-05-01 | 2016-05-10 | Morgan Solar Inc. | Light-guide solar module, method of fabrication thereof, and panel made therefrom |
CN101681949B (zh) * | 2007-05-01 | 2013-03-27 | 摩根阳光公司 | 光导太阳能电池板及其制备方法 |
US20100073960A1 (en) * | 2008-09-22 | 2010-03-25 | Yi-Hsueh Yang | Color pattern forming device |
JP2010123309A (ja) * | 2008-11-18 | 2010-06-03 | Nittoh Kogaku Kk | 光学素子および発光装置 |
KR101699058B1 (ko) * | 2010-04-13 | 2017-02-0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
US9075172B2 (en) * | 2010-09-20 | 2015-07-07 | Luxingtek, Ltd. | Light converting optical structure and lighting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JP2012084316A (ja) | 2010-10-08 | 2012-04-26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照明器具 |
US8885995B2 (en) * | 2011-02-07 | 2014-11-11 | Morgan Solar Inc. | Light-guide solar energy concentrator |
US8696173B2 (en) * | 2011-06-08 | 2014-04-15 | GE Lighting Solutions, LLC | Low profile lamp using TIR lens |
US8328403B1 (en) * | 2012-03-21 | 2012-12-11 | Morgan Solar Inc. | Light guide illumination devices |
-
2014
- 2014-03-20 CN CN201480005909.4A patent/CN104968998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0 EP EP14800455.9A patent/EP3002509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0 US US14/763,269 patent/US9557465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0 JP JP2015518052A patent/JP60939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3-20 WO PCT/JP2014/001607 patent/WO20141886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71678A1 (en) * | 2006-01-23 | 2007-07-26 | Sung-Kyu Shim | Light guiding unit and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
JP2010245005A (ja) * | 2009-04-10 | 2010-10-28 | Goyo Paper Working Co Ltd | 面光源 |
US20120069579A1 (en) * | 2010-09-20 | 2012-03-22 | Luxingtek, Ltd. | Direct-lit light guiding structure, direct-lit light guiding panel and lighting device |
JP2012104476A (ja) * | 2010-10-12 | 2012-05-31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照明装置 |
CN103062706A (zh) * | 2012-12-28 | 2013-04-24 |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均匀面发光的led透镜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46413A1 (en) | 2015-12-03 |
EP3002509A4 (en) | 2016-04-06 |
JP6093963B2 (ja) | 2017-03-15 |
JPWO2014188644A1 (ja) | 2017-02-23 |
EP3002509B1 (en) | 2017-09-13 |
US9557465B2 (en) | 2017-01-31 |
EP3002509A1 (en) | 2016-04-06 |
WO2014188644A1 (ja) | 2014-11-27 |
CN104968998A (zh) | 2015-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68998B (zh) | 照明装置 | |
CN204573617U (zh) | 照明装置 | |
JP6733545B2 (ja) | 電球型光源装置 | |
JP5820999B2 (ja) | 照明装置 | |
US20140254153A1 (en) | Split beam luminaire and lighting system | |
US10208922B2 (en) | Lighting device | |
CN207034986U (zh) | 透镜、照明设备和照明器 | |
JP6521226B2 (ja) | ランプ装置 | |
CN204853178U (zh) | 照明装置 | |
JP6632743B2 (ja) | 照明デバイス、及び前記照明デバイスを有する照明器具 | |
JP5518813B2 (ja) | 面照明発光装置 | |
JP7084404B2 (ja) | パターン形成されたインクを有するライトガイド | |
KR20150138886A (ko) | Led 조명장치 | |
CN117847470B (zh) | 单侧发光的间接照明装置 | |
KR101823686B1 (ko) | 조명장치 | |
JP6033634B2 (ja) | 面照明発光装置 | |
JP7108854B2 (ja) | 導光体及び照明装置 | |
JP2012204211A (ja) | 照明器具 | |
TWI593909B (zh) | Lighting structure | |
KR101475471B1 (ko) | 엘이디 조명장치용 리플렉터 | |
CN107489899B (zh) | 一种环形灯圈的制造方法及环形灯圈 | |
JP6511629B1 (ja) | 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器具 | |
JP6314540B2 (ja) |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 |
US20140232253A1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