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属配偶一方个人财产。配偶去世后,若生前未立遗嘱,婚前财产按法定继承分配,法定继承人含配偶、子女、父母,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共同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份额一般均等,如一方婚前房产,去世后由配偶、子女、父母四人平均分配。若立有合法有效遗嘱,则按遗嘱分配。
婚内一方擅自赠与夫妻共同财产,其效力待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一般属夫妻共同财产,一方擅自赠与可能被认定无效。若受赠方善意取得,另一方难追回;若无善意取得情形,另一方可行使共同财产权,要求确认赠与无效并追回财产,如未过户的房产赠与。实际判定需综合考量案件事实与证据。
离婚房产分割情况多样。婚前全款购房属个人财产;婚前贷款婚后共同还贷,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为共同财产,需补偿对方。婚后共同出资购房,无论登记谁名下,一般为共同财产,均等分割。若房产登记在一方父母名下、实际夫妻出资且无赠与约定,不可分割。分割需双方有合法婚姻、房产属共同财产,遵循照顾子女等原则,要综合多因素依法处理。
这段内容围绕离婚时孩子与财产协议有效性展开。孩子抚养协议需明确抚养权、抚养费、探视权等内容,具体且不违法悖俗则通常有效,如约定一方抚养、另一方付抚养费及探视方式等。财产分割协议要基于自愿平等分割共同财产,清晰界定范围与分配方式,无欺诈胁迫,双方签字即具效力。协议不能违法,签订后应依约履行,否则担责。
婚姻自由包括结婚与离婚自由,即便经济独立且无夫妻共同财产也能离婚。离婚方式有两种,一是协议离婚,双方就自愿离婚、子女抚养等协商一致,签书面协议,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经审查、过离婚冷静期后领离婚证;二是诉讼离婚,一方不同意时另一方可起诉,法院先调解,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判断时综合多因素。
对财产分割有异议,要明确产生于何种程序。协议离婚后一年内,若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可起诉请求变更或撤销,法院审理无撤销情形会驳回请求;诉讼离婚中对判决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十五日内向二审法院上诉。两种情况都要在法定期限采取措施,并提供充分证据维权。
夫妻一方财产在婚后的收益分配规定如下:孳息和自然增值部分属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像一方婚前房产基于市场因素产生的婚后租金收益;若收益基于夫妻共同经营、管理、付出劳务等产生,则属夫妻共同财产,如一方用婚前资金投资,婚后双方共同经营管理获得的收益。判断关键看有无夫妻共同投入,实践中需综合认定,有争议可诉讼由法院判定。
婚前财产分割约定具有法律效力。我国法律规定,男女双方可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婚前财产的归属,且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此约定对双方有约束力,离婚等财产分割时,法院会依约定分配。如约定某套婚前房产归一方,离婚时就按约定处理。不过,若存在欺诈、胁迫等可撤销情形,受损害方可在一年内请求撤销,撤销后约定无效,财产分割重新依法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