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适宜性的长江经济带“三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于婧陈艳红唐业喜陈雨秋娄昭君聂艳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吉首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上三生空间的单空间适宜性评价为基础,探索优化"三生空间"布局与实现"三生功能"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和实现途径.借助德尔菲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由分类到综合,在多空间评价的基础上,遵循最适宜原则和生态-生活-生产优先递减原则,划定长江经济带上的"三生空间"功能分区.从单宜空间评价结果来看,生产、生活空间适宜度分布的空间相似性较强,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的空间异质性显著;比选后的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分别占总面积的45.72%、46.98%、7.30%.生产空间所占比重最大,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中心外围"空间分布特征;生态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生活空间所占比重最小,整体上呈现出"东密西疏、小集聚、大分散"的分布特征;从省域尺度来看,苏、皖、赣、鄂、湘、渝、黔7省的生产空间所占比重超过总面积的50%;川、滇两省生态空间占比超过总面积的70%;上海市则以生活空间为主,各省份主导空间优势突出,辅助空间的开发潜力大.
- DOI:
10.19603/j.cnki.1000-1190.2020.04.014
- 专辑:
理工A(数学物理力学天地生); 理工B(化学化工冶金环境矿业);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题: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经济体制改革; 农业经济
- 分类号:
F301.2;F127;X24
引文网络
相关推荐
- 相似文献
- 读者推荐
- 关联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