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节目之后,本专题进一步详述当天要闻或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
…
continue reading
法国每份报纸,独立有别,各家报纸,各家评说。“法国报纸摘要”首选对中国事务的评论与分析,以飨听众。
…
continue reading
社会,人文,政治,多极世界的话语平台。普世价值,中国特色,自由地评说。欢迎收听公民论坛。
…
continue reading
本台东京特约记者介绍日本社会、中日关系最新动态。
…
continue reading
文化旅行,艺术人生,寻找灵感,感悟巴黎。
…
continue reading
每周一次,我们将跟踪非洲焦点新闻,与听众一同走进60个非洲国家与地区,发现不同的政治生态,不同的人文景观;聚焦当下,放眼未来,回望历史。
…
continue reading
印太升跃全球地缘政治的重点,围绕大国博弈小国参与的分析及评述请听每周六首播的“亚太纵览”。
…
continue reading
社會,人文,政治,多極世界的話語平台。普世價值,中國特色,自由地評說。歡迎收聽公民論壇。
…
continue reading
外交縱橫捭闔,國際組織運籌磋商、中國與國際社會如何互動?世界有何新動向?請聽專題節目 « 國際縱橫 » 。
…
continue reading
外交纵横捭阖,国际组织运筹磋商、中国与国际社会如何互动?世界有何新动向?请听专题节目 « 国际纵横 » 。
…
continue reading
法国 « 世界报 » 精准报道,权威评述,影响遍及法国与欧洲以远。每天一栏 « 世界报摘要 »以飨听友。
…
continue reading
每周日首播的“曼谷專欄”以曼谷為基點,觀察東南亞的演變和印太風雲。
…
continue reading
华人足迹,遍布世界,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每周四“中华世界”同您一起触摸华人社会的脉搏。
…
continue reading
每单周二首播的“北美来鸿”从加拿大聚焦中国,瞭望全世界。
…
continue reading
每單周二首播的“北美來鴻”從加拿大聚焦中國,瞭望全世界。
…
continue reading
華人足跡,遍布世界,中華文化,影響深遠。每周四“中華世界”同您一起觸摸華人社會的脈搏。
…
continue reading
网络纵横,指点乾坤,激文昂字,相约每周日的 « 微言微语 »
…
continue reading
每星期五播出的“美国专栏”从美国聚焦美中关系,关注美国对亚太与印太的影响。
…
continue reading
漫步欧洲思想文化长廊,我们将与许多文化巨擘相遇,面对爱拉斯莫的睿智,路德的勇气,但丁的雄浑,达芬奇的神秘....... 面对纷至沓来的欧洲文化奇葩,让我们一同惊叹、欣喜。
…
continue reading
每双周二首播的“柏林飞鸿”追踪德法、德中关系,介绍德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
…
continue reading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何事何物值得注目与回首?请听《特别节目》。
…
continue reading
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何事何物值得注目與回首?請聽《特別節目》。
…
continue reading
…
continue reading
…
continue reading
收听法广政经、社会、环保、文化、艺术等新闻与专栏节目,了解法国、中国与世界大事。
…
continue reading
“要”知天下大势,“闻”听法广之音,“分”辩虚实真伪,“析”缕前因后果。欢迎分享每日第一次节目的要闻分析。
…
continue reading
…
continue reading
…
continue reading
…
continue reading
崛起中國的一舉一動,為世人關注。中文輿論如何看中國,請聽本台香港特約記者報道。
…
continue reading
崛起中国的一举一动,为世人关注。中文舆论如何看中国,请听本台香港特约记者报道。
…
continue reading
法国艺术展览、演出信息、艺术家介绍……每周一带您进入精彩纷呈的法国艺术前沿
…
continue reading
法國藝術展覽、演出信息、藝術家介紹……每周一帶您進入精彩紛呈的法國藝術前沿
…
continue reading
海峽水天涌動,每周五首播的“台北一周”聚焦民主台灣與中國和世界的關係。
…
continue reading
世界文化文明歷史,遺產溯源,探尋今昔變遷。每周三共賞“文化遺產”
…
continue reading
世界文化文明历史,遗产溯源,探寻今昔变迁。每周三共赏“文化遗产”
…
continue reading
每周四的“法国风光”领您进入法国旅游天地, 领略法国山川河流、人文美景
…
continue reading
经贸信息瞬息万变。每周一至周五,《生态 健康与科技》在信息海洋中,捕捉各种资讯话题 。
…
continue reading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周四,法国世界报刊出文章,详细介绍中国应对特朗普关税战的有力武器—稀土。 4月4日,北京宣布限制七种金属的出口。法国世界报表示,虽然很多金属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念,但它们却是中国应对特朗普关税贸易战的利器。因为,一方面,这些金属元素在家用电器、汽车、电子产品和国防领域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中国几乎垄断着这些金属的供应链:目前,这些战略金属70%的开采和90%的加工都是由中国完成的,至于铽元素和镝元素,中国的垄断程度更高,全球这两种元素98%的精炼都是在中国完成的。这让中国在与华盛顿的谈判中拥有巨大的筹码,甚至比智能手机工厂的筹码还要大。因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目光投向了格陵兰岛和乌克兰的矿产资源,并于4月24日颁布法令,加速深海(包括国际水域)的勘探和开采。 在实务上,中国生产商现在必须为每个…
…
continue reading
被意外分享机密军事计划削弱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特朗普团队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沃尔兹必须在这个星期四离职。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百日后第一位重量级亲信黯然消失,尽管特朗普随后宣布将其任命为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以减轻震撼。 连日来,美国媒体预告沃尔兹将被迫离职,周四,四位知情人士对路透社披露,沃尔兹将被迫离职,其副手,亚洲问题专家,深通北韩问题的亚历克斯·黄据传也将卸任。周四稍晚些时候,特朗普宣布“已为国家尽职尽力”的沃尔兹将成为未来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同时宣布国务卿卢比奥临时兼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现年51岁的沃尔兹曾是佛罗里达州共和党民选官员,他因使用商业通信应用“ 信号(Signal )”与其他高级官员讨论国家安全问题,包括打击也门叛军的机密计划,而遭到白宫内部的抨击。 美国《大西洋月刊》的一名记者无…
…
continue reading
千年挑战计划是美国国会在2004年设立的对外援助机构。 目的是向那些落后的、不够发达但被评估认为具有良好经济政策与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利用援助资金让受助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并摆脱贫困。但在成立21年、向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了170亿美元后,在特朗普政府的撤销命令下 ,这一机构最终落下帷幕。 非洲国家是美国这一援助项目的主要受惠者,获得援助资金流的三分之二,用于修建道路、电力和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华盛顿突然的撤资断流,给非洲留下了很多未完成的项目,大幅削弱了当地的经济。 在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的库马西大型立交桥工地上,工人们仍在忙碌地施工中,这个工程是千年挑战资助科特迪瓦的项目之一,主要针对港口大道 (Boulevard du Port) 的修复。美国的资助这个西非国家的总…
…
continue reading
在特朗普重新入住白宫的第100天,美国和乌克兰周三(4月30号)在华盛顿签署了一项范围广泛的伙伴关系协议,以建立投资基金来重建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同时让美国人得以获得乌克兰丰富的自然资源。 《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几周来,受到全球关注的该协议草案也是基辅与华盛顿之间紧张关系的核心,而华盛顿的支持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经过数周的拉锯战,包括两个前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发生的激烈争吵后,双方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 文件签署后仍需乌克兰议会批准。但前往华盛顿签署该文件的乌克兰经济部长斯维里登科周三表示,与美国共同创建的基金 "将为乌克兰吸引全球投资"。 她强调协议将为 "矿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项目 "提供资金。但乌克兰 "保留对这些资源的完全所有权和控制权"。 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西比…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首播的《人選之人—造浪者》被視為是首部專門於台灣政治題材影集,聚焦總統大選幕僚團隊的日常與政治攻防,首周即衝進台灣Netflix前三名,並在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討論。因此,本集節目邀請到在法國研究電影與政治的關聯的台灣青年學者林其宏,從這部影集來看台灣當下的政治、選舉文化以及正在進行中的大罷免運動。 《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劇情圍繞着主角李建良(由李國毅飾演)這位年輕的政治幕僚,擔任着一位民意代表的選舉顧問。隨着故事的發展,李建良被捲入了更高層次的政治鬥爭,他必須在道德與現實、理想與妥協之間找到自己的立足點。隨着劇情的推進,李建良發現了台灣政治中的暗流與陰謀,政治人物不僅要面對選民的選擇,還需要應對各種媒體與公關操作,從而構築出自己的政治舞台。 劇中的“造浪者”…
…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4月28日在Netflix首播的《人选之人—造浪者》被视为是首部专门于台湾政治题材影集,聚焦总统大选幕僚团队的日常与政治攻防,首周即冲进台湾Netflix前三名,并在社群媒体引发热烈讨论。因此,本集节目邀请到在法国研究电影与政治的关联的台湾青年学者林其宏,从这部影集来看台湾当下的政治、选举文化以及正在进行中的大罢免运动。 《人选之人—造浪者》的剧情围绕着主角李建良(由李国毅饰演)这位年轻的政治幕僚,担任着一位民意代表的选举顾问。随着故事的发展,李建良被卷入了更高层次的政治斗争,他必须在道德与现实、理想与妥协之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随着剧情的推进,李建良发现了台湾政治中的暗流与阴谋,政治人物不仅要面对选民的选择,还需要应对各种媒体与公关操作,从而构筑出自己的政治舞台。 剧中的“造浪者”…
…
continue reading
2025年5月1日劳动节,法国主要报纸电子版的头版聚焦在同劳动节相关议题及社会经济动态。中国方面,据《费加罗报》报道,中国周三表示,其与欧盟的关系将为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宝贵的稳定性”,此刻北京正在面对华盛顿发起的贸易争端中寻求盟友。另外,《十字架报》驻泰国曼谷记者指出,中国在缅甸的掌控日益加深。 五一之际,左翼大报《解放报》聚焦劳动节游行及工会动员,强调劳工权益保护和社会公正,报道各地工人和工会组织的抗议集会,指出五一当天有超过250项活动,在敦刻尔克,面临裁员计划威胁的阿赛洛米塔尔公司员工也将举行集会。 《费加罗报》侧重劳动节期间是否应允许更多行业营业,围绕面包店、花店等是否可以在5月1日开门营业,引发社会和政界争论,一些参议员提出放宽劳动节工作限制的法案,政府也对此表示支持。《回声报》…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印巴两国勉强维持的脆弱的平衡正在面临“脆断”的危险,在印度总理莫迪向军方开放绿灯,就印控克什米尔遭袭击进展开报复之际,巴基斯坦方面周三预计印度将在两日内发动军事打击。 印度总理莫迪周边人士透露,莫迪已于周二全权委托军方采取“报复”。面对新德里,伊斯兰堡决不示弱,巴基斯坦外长达尔宣称:“巴基斯坦不会首先发动攻击,但将毫不犹豫进行军事反击”。 在印控克什米尔遇袭造成26名平民丧生后,国际社会连日来不断呼吁“降温”,然而两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的核大国之间的紧张态势每天都在升级。 印控克什米尔袭击事件发生后,新德里当即谴责伊斯兰堡策划了这一无人声明承责的恐怖袭击,伊斯兰堡方面则要求对此展开“中立调查”,并将 “支持跨境恐怖主义 ”的指控转嫁给其宿敌印度。 恐袭发生不到两日,双方即采取了一系列外…
…
continue reading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法国世界报摘要。今天的法国世界报讲了一个新词儿,叫“Gongo ”, 指的是由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文章引用了联合国人权高专署的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水平上,中国在这方面都出类拔萃。 法国世界报和国际调查记者联盟联合做的调查显示,在联合国里注册的106个中国非政府组织中,至少有46个由在共产党体系里或者在中国政府中担任正式职务的人参与领导,10个是由中国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的,36个采用部分中国官方说辞来发言。 法国世界报说,一般来讲,在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眼里,什么都是好的:在那些到高专署去发言的人的嘴里,中国在男女平等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进步,在保护经济和社会保障平等权方面尽善尽美。 世界报说,对中国来说,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有三个功能…
…
continue reading
各位好,我是安东尼,欢迎收听文化艺术。我们今天的话题是特朗普执政100天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总体来看,特朗普在文化艺术上做出的干预,主要是机构性的。他抓住美国主要的文化机构,像肯尼迪中心,史密森尼联盟等,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抓的是方向性的问题, 和他竞选时的承诺有关:就是美国是什么人的美国 ? 美国是什么样的美国? 美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文化多元化,性别觉醒呼声不是特朗普眼里的美国。这些多元化和性别觉醒之前通过文化艺术深入人心,现在特朗普要反其道而行,把这些理念从文化艺术中拿掉。 特朗普在今年2月当上了华盛顿肯尼迪中心董事会主席。他承认自己从来没去过肯尼迪中心, 但他表示:“我在那里看到的东西没有一样能引起我的兴趣。” 肯尼迪中心是一座位于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的大型建筑,是美国最大的文化机构之一。每…
…
continue reading
“我们才刚刚开始!” ,在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满100天之际,周二(4月30日)他在密歇根州举行的大型庆祝集会上发表长篇演讲,以胜利和强势的言辞总结自己100天来撼动世界和美国的执政开局,尽管民调支持率下滑堪忧,仍自称为“美国历届政府最成功的头100天”,并强调将继续推进其“让美国再次伟大”进程。 自1月20日重返白宫以来,特朗普以高压推进“美国优先”议程,签署了超过140项行政令,大举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动对非法移民打击,同时也在国际上前所未有地掀动世界舞台。令世界震惊的同时,也让美国社会更加撕裂。在特朗普执政百日之际,多家国际主流媒体纷纷以“混乱”、“报复”、“孤立”、“分裂”评价其执政。《纽约时报》刊登多达15篇社论,统一标题为:“从1月20日起,每一天都感觉一片混乱。” 周二在底特…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4月30日出版的多数法国大报头版新闻焦点继续聚焦特朗普上台百日带来的种种冲击:这位美国第47任总统重返白宫仅三个月便失去民心,签署了创纪录的总统法令,将整个世界带入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放缓,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有增无减。另外《回声报》刊出三篇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法国前驻华大使撰文,分析特朗普与习近平展开对决,最终可能两败俱伤;法国提议对中国平台希音和拼多多进入欧洲的小型包裹征收“管理费用“;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巨头迪卡侬受童工和强劳问题困扰,准备出售其在中国部分业务股权。 特朗普对决习近平:胆小鬼游戏 《回声报》刊出一篇专栏文章,法国前驻华大使白林(Sylvie Bermann)对特朗普与习近平目前展开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白林认为:美中两国领导人展开的是一场超越贸易冲突的博弈,这场博弈已演变为一场象…
…
continue reading
法国《世界报》与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合作,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调查北京当局在境外镇压中国海外目标人物的情况。周二,该报刊出了这一调查的第二部分,显示国际刑警组织的不透明运作让中国当局得以利用红色通缉令来遣返包括腐败官员、商人和异见人士在内的目标人物。 法国《世界报》表示,有好几起案件都显示了国际刑警组织缺乏防线,让中国利用了该组织。尽管国际刑警组织在尝试改革,但这个总部位于法国里昂的机构仍然是程序不透明。对那些滥用红色通缉令的国家,国际刑警组织从来没有公开地追究责任,这让那些威权政权有机可乘,并让国际刑警组织成了中国镇压其海外目标的一个武器。中国当局的海外目标可能是异见人士、也可能是在中国遭受迫害的少数族裔的人(如维吾尔人或藏人)、商人和政治负责人、贪官或者是受到北京当局清洗的人。 …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特朗普重返白宫就像一场地震,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经济、外交和政治余震。特朗普在本周二庆祝上任 100 天,他的支持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狂热,而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则一片混乱。 法新社报道说,从周二开始,这位共和党总统就一直在他的 “真相 ”社交网络上分享部长、民选代表和一些社论作者的赞美之词。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迈克-约翰逊称:“他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美国领导人”。 白宫发言人卡罗琳-利维特则不惜使用了语法上的最高级形式,她称赞特朗普执政百日是 “美国历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总统任期开端”。 国防部长皮特-黑格塞斯甚至拍摄了一段视频,宣传一种名为 “特朗普山”的装饰品:其实是拉什莫尔山的微缩复制品,在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的脸庞上加上了唐纳德-特朗普的脸庞。…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continue reading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百日之际,据彭博社分析,意外地送给习近平一个凝聚国内民意的大礼,那就是树立一个明确的外部敌人:美国。一位经营玩具的贸易商对彭博社表示:「几个月前大家普遍非常低落,那时许多人对生活、对习近平以及对未来都充满焦虑。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虽然大家依旧很担心工作和收入也不敢随便花钱,但现在有了明确的敌人:美国,所有不好的事都可以归咎于他们。」 据彭博社分析说,虽然中国政府掌控强大的审查机制,并且擅长利用网络宣传来操控舆论,但实际上官方也不可能完全掌控所有人的想法。例如在2022年底,因为不满习近平政府过于严厉的防疫政策,中国许多城市都爆发少见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游行,这些抗议的规模甚至超出政府的控制,迫使习近平不得不迅速结束当时全球最严格的防疫政策。这件事情显示,尽管中国政府努力…
…
continue reading
今天是4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百日。此一话题占据了多份法国大报头版新闻的显要位置。《费加罗报》刊出“震撼世界的百日”的标题,警示特朗普可能开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新时代并带来全球性的影响;经济大报《回声报》则聚焦法国企业面对特朗普的高额关税,正在寻找对抗策略;《人道报》突出报道了特朗普发动贸易战造成巨大影响,百日执政记录好坏参半,民意支持率下降;另外,《解放报》和《十字架报》关注的话题分别围绕百遭蹂躏的叙利亚面临维护和平及重建家园的挑战,以及法国健康机构采取措施,严防针对医疗报销系统的滥用行为的议题展开。 此外,中国正在利用美国撤出非洲的机会迅速填补此一空白,扩展自身影响力、以及北京公开否认特朗普关于两国谈判的表述,则是关于中国话题的报道内容。 中国加速投资非洲以填补美国撤出的空白 《费…
…
continue reading
在俄羅斯與中國不斷擴大在國際舞台的輿論宣傳,許多西方國家對這兩個國家借用網絡技術傳播的虛假信息防不勝防之際,2025年初重返白宮的美國總統特朗普3月15日簽發的一紙政令,將主管美國對外公共傳媒的機構——全球媒體總署(USAGM)劃入了“無用”機構的名單,導致以63個不同語種向全球不同受眾傳播資訊的«美國之音»、«自由亞洲»和«自由歐洲»等電台陷入停播狀態。無論是成立於冷戰年代的«美國之音»,還是成立於冷戰結束後的1996年的«自由亞洲»電台,對不少中國聽眾來說都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在信息高度封鎖的年代,«美國之音»曾為幾代中國人帶來了自由世界的聲音。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美國之音»與«自由亞洲»也曾一直是讓那些被壓制的聲音被世界聽到的平台。目前旅居德國的中國資深媒體人長平接受本台電話採訪時…
…
continue reading
在俄罗斯与中国不断扩大在国际舞台的舆论宣传,许多西方国家对这两个国家借用网络技术传播的虚假信息防不胜防之际,2025年初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5日签发的一纸政令,将主管美国对外公共传媒的机构——全球媒体总署(USAGM)划入了“无用”机构的名单,导致以63个不同语种向全球不同受众传播资讯的«美国之音»、«自由亚洲»和«自由欧洲»等电台陷入停播状态。无论是成立于冷战年代的«美国之音»,还是成立于冷战结束后的1996年的«自由亚洲»电台,对不少中国听众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信息高度封锁的年代,«美国之音»曾为几代中国人带来了自由世界的声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美国之音»与«自由亚洲»也曾一直是让那些被压制的声音被世界听到的平台。目前旅居德国的中国资深媒体人长平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
…
continue reading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周三执政满100天。德国《商报》认为,还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能像特朗普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深刻地改变美国。他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也成为媒体天天追踪的话题。德国媒体如何评价他的政绩呢? 就乌克兰战争,德国《星星》周刊认为:特朗普是一个没有骨气的机会主义者。在罗马教皇的葬礼边缘,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一开始与特朗普对话,特朗普似乎就放弃了对普京的亲切态度。这对乌克兰来说是好事,但实际上是坏事。就在数小时前,美国总统不得不暂停片刻进行思考:俄罗斯导弹现在瞄准了乌克兰平民区、城市和村庄——“这让我想到:也许普京根本就不想结束战争,而只是在敷衍我”,特朗普在他的网络“真相社交”上这样评价了普京。这很可能说对了。普京现在在战场上进展顺利,他没必要结束战争。而特朗普已多次明确表示,他不再有兴趣向乌克…
…
continue reading
4月30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執政白天紀念日,白宮在積極準備紀念活動。如果說白宮打算強調其成就的話, 媒體輿論則更加聚焦特朗普執政百日所帶來的破壞性衝擊波。本次節目我們就聚焦特朗普2.0執政的衝擊所帶來的相關影響,請旅美的時事評論員鄭旭光先生談談他的分析和看法。 首先,該如何形容他對全世界帶來的具有震蕩性的一百天的執政呢? 可以用特朗普執政的戰略衝擊波來形容嗎?. 鄭旭光:我覺得他的戰略未必那麼混亂,混亂的是策略, 策略是完全混亂的,是完全機會主義的。我覺得他戰略上有一個比較清晰的線路:以高關稅迫使產業迴流以來重振美國的製造業,用關稅來支付聯邦開支,減少所得稅以刺激投資。 但如果進行客觀評價的話, 可以說他這一百天給美國軟實力和國際地位帶來的衝擊是一個世代可能都很難治癒的。拜登在上任的時候曾…
…
continue reading
4月30号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执政白天纪念日,白宫在积极准备纪念活动。如果说白宫打算强调其成就的话, 媒体舆论则更加聚焦特朗普执政百日所带来的破坏性冲击波。本次节目我们就聚焦特朗普2.0执政的冲击所带来的相关影响,请旅美的时事评论员郑旭光先生谈谈他的分析和看法。 首先,该如何形容他对全世界带来的具有震荡性的一百天的执政呢? 可以用特朗普执政的战略冲击波来形容吗?. 郑旭光:我觉得他的战略未必那么混乱,混乱的是策略, 策略是完全混乱的,是完全机会主义的。我觉得他战略上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线路:以高關稅迫使產業回流以來重振美国的制造业,用關稅來支付聯邦開支,減少所得稅以刺激投資。 但如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话, 可以说他这一百天给美国软实力和国际地位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世代可能都很难治愈的。拜登在上任的时候曾…
…
continue reading
法国《世界报》与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CIJ)的合作媒体一起,对中国跨境镇压的受害者进行了名为“中国目标”的调查,在数个月的时间内采访了23个国家的105人。 法国世界报表示,这一为时十个月的调查揭示了中国跨境镇压在不同国家的广泛影响,展示了中国当局是如何将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用于其政治目的,以及联合国又如何成为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政府跨国镇压的舞台。 周一,法国世界报公布了调查的第一部分,整个调查将分三次刊出。 中国控制境外异见人士的方法 《世界报》周一的文章写道,北京早就在试图控制其海外的侨胞,其中,统战部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发生后,许多学生领袖来到海外,其中一些人仍在海外继续活动,这促使中国更加重视海外侨胞群体。中国为控制境外异见人士所使用的方法,通常包括:恐吓,对…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百日了,口炮声震耳欲聋,让世人震惊。 2025年1月20日,美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政治巨变。稳重却被高龄削弱的拜登时代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复仇心切的特朗普,自2020年以来,他一直在迫不及待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在其第一任期,特朗普以其难以预测、直言不讳、有时甚至粗鲁无礼的言论而闻名。记者和政治对手们担心,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们将被这些言论洗礼。真是不幸而言中,特朗普已上任100 天,言论风格没有任何改变,而且变本加厉。 “美国的黄金时代从今天开始” 这是作为第47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说的第一句话。1月20日,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宣布美国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特朗普承诺:“从今天起,我们的国家将繁荣昌盛,并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忠实于自己…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
continue reading
由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
continue reading
加拿大周一(4月28日)举行立法选举投票,面对美国前所未有的贸易战压力及特朗普声言吞并的威胁,这场本因自由党执政危机而提前进行的选举,选情骤变。分析指,能对抗美国者或最终胜出,选择自由党领袖卡尼还时保守党波利耶夫引领国家,这次选举可说是加拿大人对特朗普的一次公投。 社报道说,虽然特朗普的名字并未出现在任何一张加拿大选票上,但他却成为此次选举中无处不在的焦点。几周以来,困扰选民的关键问题是:谁最能与特朗普抗衡?谁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最好地捍卫加拿大的利益? 此次选举中,加拿大约有2900万选民前往投票,选出新的343名下议院议员。选举原本于今年秋季举行,因今年一月特鲁多的宣布辞职而改变日程,接替他卡尼因未能在议会取得绝对多数,宣布请求解散下议院,从而促成此次提前选举。 两位候选人在竞争者中遥遥领先…
…
continue reading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出访了印度洋,法属马约特岛和留尼汪岛之后,于 4 月 23 ,24号两天访问了马达加斯加,目的是捍卫法国在该地区有争议的影响力。 在访问期间,马克龙打算重申法国在印度洋的雄心,并将借此机会重申法国在法属印度洋诸岛(Îles Éparses de l'océan Indien)的存在及其在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印度洋是法国的战略要地。印度洋地缘政治重要性常常被低估。马克龙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发展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建立海外领土与国际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法国在俄罗斯和中国寻求增加影响力的地区的存在。 法属印度洋诸岛的战略意义 在印度洋之行中,法国总统除了实施其加强法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影响力的计划。也要对抗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的主张,这两个国家正在争夺法国在法属印度洋诸岛的存在。…
…
continue reading
特朗普第二次担任总统马上就到一百天,在这一期间,批判同盟国日本也是的家常便饭,但是他的批判很多时候并非以事实为根据,而有信口“信口开河”之嫌,使日本方面哭笑不得,难以对应。 特朗普4月2日在公布关税措施的活动上声称日本对大米征收“700%”的关税,日本认为这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他使用的资料很陈旧,日本设有“最小市场准入(MA)”制度,以无关税形式进口约77万吨外国大米,其中2024年度来自美国的比例为45%,约为34.6万,在这以外每公斤关税为341日元,现在换算为关税率约为280%左右。 4月20日,正值特朗普第二次担任总统3个月,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谈到关于关税的谈判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各国的领导人等在要求放宽关税,但他们必须纠正几十年来的恶劣行为。” 他列举了8个“非关税壁垒”的例…
…
continue reading
一名23岁青年在法国加尔省一座清真寺惨遭杀害引发愤怒,多地举行示威揭露伊斯兰恐惧症;“世界安全生产日”到来之际,有关部门披露惊人数据显示,20年来,法国工伤事故致死人数高达2万1000人;教皇葬礼两天后,梵蒂冈的枢机主教团周一开始重点讨论教皇的继任问题;加拿大迎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总统大选;特朗普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反复无常;这是4月28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聚焦的国内和国际新闻焦点。 关于中国,《回声报》刊出两篇报道,对中国展开多边外交应对与美国的贸易博弈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西方汽车企业加速在中国布局,以充分利用电动与智能化带来的新机遇。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晤画面引热议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梵蒂冈举行短暂会晤的画面受到媒体的广泛传播,两位国家元首面对面地坐着交谈,神情专注。《费加罗报》评论道:乌克…
…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