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民間信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民间宗教

民间宗教,又称民间信仰民俗宗教(英語: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英語:diffused religion),其中部分被古代中国官方歸類為淫祀[1],一般是指民间社会中植根于传统信俗并延续至今的有关神明鬼魂祖先聖賢天地自然、社會器物的信仰和崇拜

民间宗教活动与正式教派的教义之间通常有一种紧张关系,大多數信奉民間宗教的信徒都自認為他們正在實踐正統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为要使「民间宗教」这个词有意义,必须有一个有传统有专业祭司的有组织宗教与之相对。在没有这些元素的文化中則不需將民间宗教獨立出來。[原創研究?]

与「有组织宗教」[註 1]相比,

  • “有组织宗教”有明确的創立者、教义、理论、神職人員乃至学校、宗教组织
  • 民間信仰既沒有經典(如《圣经》、《可兰经》或佛经),也沒有組織或系統化的教派,因此,民间宗教也可被认为是不在祭司神学家指导下由平民进行的宗教活动。

世界各國的民間信仰

[编辑]

民间信仰这个词也用来指民间活动与主要宗教的结合,因此例如基督宗教国家的民间活动叫做民间基督宗教(Folk Christianity)。

拥有最多追随者的民间宗教是中国民间信仰,但是即便擁有那麼多的信仰人口,中国民间信仰卻仍然無法像印度教那樣,發展成統一而獨立的宗教,而是儒教、道教、佛教、薩滿巫術的混合體。

中国民间信仰

[编辑]

中国民间信仰是源自中国历史,混合儒教道教佛教薩滿巫術,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以及其他地方神灵崇拜为核心,缺乏统一信仰体系和宗教经典,具有地域性、分散性、自发性、民间性的非制度化的自然宗教及其相关信仰习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國大陸推行無神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自由的恢复,广大乡村出现宗教迷信恢复的现象。民间宗教的势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到当代民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來源請求]

中国的民间信仰的特点是功利性非常强,只求世俗功利之事,没兴趣了解宗教教义。比如孟子在《孟子.盡心下》直言:「犧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意即如果平时祭祀得宜,而天下依然不能太平,那就把神換了;这是深厚的現实主义觀點,如果神不能帮人实現願望那就不用拜。其他如「人定勝天」等俗語也反映了中國人的这一特質,多少受儒家鬼神觀之影響。

老百姓很少對超脫或者來世有所渴望,求神拜佛求的一般是:考試、求職、升官、財運、姻缘、人緣、身体健康、出入平安等等世俗、功利的事。中国民间信仰信奉者一般不知道自己信奉的属于民间信仰,通常会自認为佛教徒道教徒;但他们一般分不清佛教道教,常混淆在一起,对佛教或道教的基本教义甚至哪些屬於佛教的或道教的也不知情。在民間信仰中,也常泛稱非佛教的神明為菩薩,例如玄天菩薩、玄壇菩薩、天后菩薩或者以燒酒牲禮祭拜清水祖師普庵祖師等佛教高僧。

民間宗教擁有不能以邏輯解釋的迷信成份,崇拜对象纷繁复杂,没有教义对信徒的行为作出规范,如香港黑社会成员供奉关羽香港警署警员同样供奉关羽,赌徒则求赌博赢钱、横财就手。组织形式无序鬆散,崇拜目的功利性强,萬物有靈皆可信仰,更也有稱為江相派老千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以欺騙手段開壇作法騙取金錢,有時甚至會被指摘為精神控制邪教

臺灣民間信仰

[编辑]

台灣民間信仰主要偏重於神明崇拜活動上,有著各種崇拜儀式與巫術文化,累積著不少民間宗教文化的遺產,也有不少來自於其他的文化活動增添其信仰的光彩,比如由小說與戲曲的傳播加強了其神話傳說的魅力,擴大了神明崇拜的信仰力量,臺灣神明的來源頗爲複雜,夾雜進來的人文意識也相當多樣,可以說是在漫長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由多種文化因素雜融而成的複合體。 [2]

世俗的目标

[编辑]

民间宗教的许多元素来自万物有灵论(animism)或拜物主义(fetishism),了解了它的世俗目标以及仪式的本质,就可知这是不可避免的。

民间宗教往往與風俗習慣、日常生活密切融和在一起,满足了人们在困难时期对于外界保证的需要。它的许多仪式,包括信仰迷信及世代相传的文化,旨在达到世俗的目标,像疗治或避噩运,也用于占卜(divination),其活动与魔法之间的界限通常很模糊。

一些民间信仰被有些人认为是一門学科玄學方術

玄學的内容

[编辑]

方術的内容

[编辑]

相關条目

[编辑]

注釋

[编辑]
  1. ^ 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制度化的宗教。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9). 
  2. ^ 鄭志明在《民間信仰與儀式》中有提及到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