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如是語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本事

如是語(梵語:ity-uktaka/iti-vṛttaka;巴利语:itivuttaka),意為「佛陀如此宣说」,又譯為本事出因缘此事过去如是善道,音譯伊帝越多伽伊帝目多伽一目多迦一筑多。讲述過去世發生的事,過去世所見聞事称为本事,佛陀過去世種種不同受生的菩薩行故事,稱爲本生;爲九分教十二分教之一[1][2]

詞源

[编辑]

巴利語itivuttaka(如是语)和說一切有部itivṛttaka(本事)的初義有差別。“如是語”意為“像這樣說”;“本事”意為“過去世所見聞事”[3] 。巴利经典中的《小部·如是语经》和漢譯《本事經》內容性質都相當接近,應爲同一經文。實際上,與如是語巴利語itivuttaka相對應的梵語ityuktaka也被當做本事經的梵語原文,巴利三藏中却没有「本事经」的异名,很有可能最初梵語原文是ityuktaka即“如是語”,而非itivṛttaka“本事”,後者有可能爲讹传[1][2][4][5]

概論

[编辑]

本事經如是語經九分教十二分教之一。

漢譯有七卷,玄奘三藏法師译於唐永徽元年(650年);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经,二法品有五十经,三法品有二十八经,共计有一三八经。南傳的巴利三藏中被列入《小部》,以如是語為名,意為以“佛是這樣說的”作為經文开始[3]

注釋

[编辑]
  1. ^ 1.0 1.1 《佛學大辭典》【伊帝曰多伽】 梵语iti-vṛttaka或ity-uktaka,巴利语itivuttaka。乃十二部经之一,九部经之一。又作伊帝越多伽、伊帝目多伽、一目多迦、一筑多。意译本事、出因缘、如是语经、此事过去如是。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三等举出伊帝曰多伽之二义:(一)如是语经,相当于梵语ity-uktaka,即宣说佛过去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二)出因缘(本事),相当于梵语iti-vr!ttaka,即宣说前际(过去)所见闻之事。[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成实论卷一、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五、卷八十一、显扬圣教论卷六、卷十二](参阅‘本事’1959、‘如是语经’2366)
  2. ^ 2.0 2.1 《佛學大辭典》【本事經】(術語)十二部經之一。梵曰伊帝目多伽Itivṛtaha,又曰Ityuktaka(譯為如是語,如是說),謂佛說弟子菩薩聲聞等過去世行業事歷之經文也。顯揚論曰:「本事有謂如來說聖弟子前世等事。」【又】(經名)七卷,唐玄奘譯。有三品:一法品第一,說一法之法數,乃至三法品第三說三法數。
  3. ^ 3.0 3.1 印順法師:【本事】音译伊帝曰多伽、伊帝目多伽、伊帝越多伽、一目多迦、一筑多。为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其义有二:(一)若是梵语itivr!ttaka,即‘如是之事’,译作出因缘、本事经、本事说,乃叙述佛陀及佛弟子在过去世之因缘事迹。(二)若系梵语ityuktaka,即‘如是言说’,译作如是语经、此事过去如是。后者乃指以‘佛如是(斯)语’开始之经。在巴利语三藏之小部经典第四分中,共收集一一二经,即如是语经(Itivuttaka),性质相当于大智度论卷三十三所说之‘如是语经’。
  4. ^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8)本事(itivr!ttaka,itivuttaka,伊帝目多伽、如是语):这一项巴利佛教的与说一切有部的本事在内容上也不相同。如是语是“这样说”(itivuttaka);本事是“这样转起来”、“以前古代所发生的事”(itivṛttaka),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关于用巴利文来解释的如是语,在巴利文小部的如是语经(Itivuttaka)中可以看出来,在各经的开头都有‘Vuttam hetam bhagavata vuttam arahatā ti me sutam’(事实上我所听到的这个事情是世尊说的,是阿罗汉说的)这样的定型句。另外在佛说法之后也集有像‘etam attham bhagava avoca,tatth'etam iti vuccati’(这样的义理是世尊说的,是这样说的)这么一句佛所说的韵文附在最后。
    ‘Ayam pi attho vutto bhagavatā iti mesutam’(这个义理也是世尊说的,我听到的)在经典最后都有这样的句子。从文章形式来看,这也是散文韵文的夹杂使用,如上所述,都具有这样特别的定型句。大概是由于具有这样的定型句:itivuttaka(像这样说),才称之为如是语经吧!
    反过来说,所谓本事经(itivṛttaka)就是“说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过去世的故事”。释尊在菩萨时代的过去世故事称为本生,在九分教与十二分教中都有本生这样的体裁。而本生以外的,佛弟子等过去世的故事,就是本事。可是实际上这也相当于十二分教中的譬喻。也就是说没有包含本生与譬喻的“过去世故事”,而是过去佛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或转轮王的故事的意思。但这意思相当含混。在这个意义下的本事,应该是巴利语“如是语”的意思吧!
  5. ^ 《佛光大辭典》:(一)梵語 iti-vrttaka, ity-uktaka,巴利語 itivuttaka。音譯伊帝曰多伽、伊帝目多伽、伊帝越多伽、一目多迦、一筑多。為九部經之一,十二部經之一。其義有二:(一)若是梵語 iti-vrttaka,即「如是之事」,譯作出因緣、本事經、本事說,乃敘述佛陀及佛弟子在過去世之因緣事蹟。(二)若係梵語 ity-uktaka,即「如是言說」,譯作如是語經、此事過去如是。後者乃指以「佛如是(斯)語」開始之經。在巴利語三藏之小部經典第四分中,共收集一一二經,即如是語經(Itivuttaka),性質相當於大智度論卷三十三所說之「如是語經」。〔瑜伽師地論卷八、大毘婆沙論卷一二六、大乘義章卷一、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本〕(參閱「如是語經」2366)(二)凡七卷。為本事經之略稱。玄奘譯於唐永徽元年(650)。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共有三法品,一法品有六十經,二法品有五十經,三法品有二十八經,共計有一三八經。於現存巴利經典中之如是語經,與本經之內容性質極為接近,現代學者多推測此二經出於同一源流,惟巴利本如是語經共由四篇一一二經所成,比本經少二十六經。又十二部經中之「本事」,其原語語意有二:(一)係彙集佛陀或佛弟子過去世本生故事之經典,(二)指以「佛如是言說」為開始之經典。然本經之內容皆僅以「如是語」為每一經之起結,結構方面則以法數之次第增加為基礎,並未包含任何本生故事。於漢譯經典系統中,古來皆以本經攝屬阿含經典,現代學者甚至認為本經乃阿含經典中之最早成立者,或與最古者先後成立。又明代智旭大師認為,自經中所闡示之教法內容觀之,本經應屬雜阿含經;然現在一般學者多從本經遞增法數之體裁而主張應屬增一阿含經。又據開元釋教錄卷十八所載,除本經之外,另有一卷本之本事經,然以(大五五‧六七八中):「文言冗雜,義理澆浮」,古來皆視之為偽經。〔大唐內典錄卷五、古今譯經圖紀卷四、開元釋教錄卷八、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二十八、南北兩傳の本事經(渡邊海旭,壺月全集上卷)〕 p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