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伊能嘉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能嘉矩
出生慶應三年五月九日
(1867-06-11)1867年6月11日
日本陸奧國閉伊郡橫田村
(今 日本岩手縣遠野市東館町)
逝世1925年9月30日(1925歲—09—30)(58歲)
 大日本帝国岩手縣盛岡市
国籍 大日本帝国
母校岩手師範学校日语岩手師範學校
東京帝國大學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人類學民俗學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伊能 嘉矩
假名いのう かのり
平文式罗马字Inō Kanori

伊能嘉矩(1867年6月11日—1925年9月30日),日本人類學家民俗學家,其一生致力於臺灣研究,是臺灣歷史原住民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同時他也對自己的故鄉遠野地區進行歷史民俗研究,此即影響了柳田國男所著之《遠野物語》的內容。1949年6月6日,學者楊雲萍在《公論報》副刊——「臺灣風土」專欄上,將伊能氏的《臺灣文化志》一書選入「臺灣研究必讀書十部」中。楊氏並且認為:「可以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的。」[1][2]

生平

[编辑]

1867年6月11日(慶應3年5月9日),伊能嘉矩出生於日本遠野横田村新屋敷(現岩手縣遠野市東館町),從小就在祖父的嚴厲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

1885年,前往東京遊學。1887年,以公費推廣生資格進入岩手師範學校就讀。1889年2月11日(日本建國紀念日:紀元節),日本憲法設立,與菊池房松、鵜飼悅彌、里見朝佑結盟鼓動(學生運動)而被退學。同年10月,進入每日新聞社接任編輯。1893年,加入“東京人類學會”,師從東京大學人類學教授坪井正五郎(1863~1913)。1894年12月,與鳥居龍藏創辦“人類學講習會”。

1895年11月,伊能嘉矩以陸軍省雇員身分來到臺灣,任職於總督府民政局。到臺灣後,他隨即與田代安定(1857~1928)組織「台灣人類學會」,開始學習台語泰雅語,進而調查原住民各族語言。

1897年5月至11月,他進行了為期192日的「蕃人教育設施準備に関する調查」,在這段足跡遍布臺灣全島的調查旅程,他將自己漸趨成形之分析方法,充分應用於田野資料上,同時也參照了如田代安定鳥居龍藏等人的研究成果,將他們的研究融入自己的理論中,提出了臺灣原住民的解釋體系,其依據各族群語言及透過「體質特徵、土俗異同、思想進否、言語異同、歷史口碑」五種原則的比較,將臺灣原住民以「共有某種特殊性質的集成一體,再以其共有特徵的遠近,劃定系統上血緣的遠近」,並依「群、族、部」的分類,將臺灣原住民分成4群8族21部(8族:泰雅阿美布農賽夏排灣卑南平埔),打破以往在清政府撫蕃時所做「生蕃」、「熟蕃」之劃分[3]。1898年4月,伊能嘉矩任“蕃政研究”調查員,發表《臺灣土蕃開發狀況》。1900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成立,任命伊能嘉矩為幹事。幾年間,其分別完成了他於人類學的著作《臺灣蕃人事情》,以及回溯梳理清代二百年熟蕃統治史的《臺灣蕃政志》,具備劃時代的重要意義。1904年4月,伊能嘉矩以《臺灣蕃政志》向東京大學申請博士學位,但在1907年遭撤回。

1906年,伊能嘉矩辭去一切職務,回到故鄉遠野後,專心進行文獻編纂的工作,期間發表《岩手縣史》。1909年,伊能嘉矩完成《大日本地名辭書序編─台灣篇》;1922年(大正十一年)總督府設立「台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聘請伊能嘉矩撰寫清代臺灣歷史,這就是後來對臺灣史研究影響重大的《臺灣文化志[4]

1925年(大正14年)8月9日,因為在臺灣所染瘧疾復發,進入盛岡一家醫院治療。同年9月30日,伊能嘉矩病逝,享年58歲。

作品

[编辑]

在世著作

[编辑]
  • 1895-1899,《東京人類学会雑誌:臺湾通信》,連刊(第一回~第二十八回)。東京:東京人類學會。
  • 1899,《世界に於ける臺湾の位置》。東京:林書房。
  • 1900,《臺灣蕃人事情》。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局文書課。
  • 1902,《臺灣志》,卷一、卷二。東京:文學社。
  • 1903,《臺灣年表》,臺北:小林里平。
  • 1904,《臺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
  • 1904,《領臺始末》。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 1905,《領臺十年史》。臺北:新高堂。
  • 1905,《臺灣巡撫トシテノ:劉銘傳》。臺北:新高堂。
  • 1905,《臺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 1909,《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第三:臺灣。東京:富山房。
  • 1911,《臺灣總督府理蕃誌稿》,第一編。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
  • 1914,《領臺始末》。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 1918,《傳說に顯はれたる日臺の連鎖》,臺北:新高堂
  • 1928,《臺灣文化志》,上卷、中卷、下卷。東京:刀江書院。
  • 1935,《興味の臺灣史話:島都舊志稿》。東京:萬報社。

中文譯著

[编辑]
  • 2011,《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修訂版》伊能嘉矩原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ISBN 9789866764745
  • 2012,《臺灣踏查日記》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註。臺北市:遠流,1996,ISBN 9573230658(上/下兩冊);遠流再版,ISBN 9789573268956 (上) / ISBN 9789573268963 (下)
  • 2012,《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註。臺北市:遠流,1996,ISBN 9573228971;遠流再版,ISBN 9789573268932
  • 2012,《原住民的山林及歲月 : 日籍學者臺灣原住民族群、生活與環境研究論文集》伊能嘉矩等作,蔣斌、滿田彌生主編。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ISBN 9789860348309
  • 2017,《臺灣文化志(全三卷,全新審定版):聳立在臺灣研究史上不朽的金字塔,伊能嘉矩畢生心血的集大成之作》,伊能嘉矩原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譯。大家出版,ISBN 9789869534284
  • 2021,《伊能嘉矩: 臺灣地名辭書》伊能嘉矩原著, 本書譯自《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吳密察譯,翁佳音審訂。大家出版,ISBN 9789579542982

後人整理

[编辑]
  • 1992,《伊能嘉矩の臺灣踏查日記》伊能嘉矩著, 森口雄稔編。臺北縣板橋市: 臺灣風物出版, ISBN 9784893582164
  • 1998,《伊能嘉矩蕃語調查ノート》伊能嘉矩著, 森口恒一編著。風響社, ISBN 9784938718862

對臺灣史學的貢獻

[编辑]

伊能嘉矩從1897年進行「蕃人教育設施準備に関する調查」開始,他陸續發表了幾篇對於臺灣原住民知識的概括性重要文章。1900年,「臺灣慣習研究會」成立,伊能嘉矩常於《臺灣慣習記事》上刊登有關臺灣漢人之舊慣及民俗文章,自此從人類學跨入了歷史學的領域。1902年,他出版了來臺後第一部重要著作《臺灣志》。1908年,他參與了《大日本地名辭書》臺灣篇之撰寫工作。1922年,臺灣總督府設立史料編纂委員會,伊能嘉矩被聘為委員而撰編文稿,其於1925年逝世時,留下一部多達54冊的《臺灣全史》遺稿,並於1928年出版為《臺灣文化志》,當時於臺灣發展的日籍知名文人尾崎秀真曾讚譽其為「臺灣史學之權威」;同年,伊能嘉矩的大部分臺灣民族學標本入藏於臺北帝國大學(今國立臺灣大學)之標本室,圖書、手稿等則入藏於該校圖書館,爾後被稱為「伊能文庫」。1941年,致力於臺灣史研究之臺灣知名學者楊雲萍,評價其為「臺灣研究之碩學」、「臺灣研究史上不朽之金字塔」。1997年,長年收藏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伊能文庫」完成整理,使其在臺灣史學的成就推廣至更高峰,他的相關著作已為臺灣研究之重要參考材料,其可提供的臺灣文史知識,尤以平埔族的調查紀錄《臺灣蕃政志》與《臺灣文化志》最為重要。[5]

相關文獻

[编辑]
  • 荒田昌典,《伊能嘉矩:鄉土と臺湾研究の生涯》,日本遠野市立博物館,1995年。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編輯小組,《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998年。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臺大人類學系伊能藏品研究》。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1998年。
  • 荻野馨,《伊能嘉矩:年譜、資料、書誌》,日本岩手県岩野市:遠野物語研究所,1998年。
  • 日本順益臺灣原住民研究會,《伊能嘉矩收藏臺湾原住民写真集》,臺北市:順益臺灣原住民博物館出版:南天書局發行,1999年。
  • 陳偉智,《伊能嘉矩: 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 吳密察,〈導讀 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及其當代意義〉,收錄於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P.3-P.6。

註釋

[编辑]
  1. ^ 刊載楊氏文章的「臺灣風土」為第53期。
  2. ^ 楊雲萍. 〈臺灣研究必讀書十部(續)〉. 《公論報》 (臺北市). 1949-06-06: 版6 (中文). 
  3. ^ 陳偉智,《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臺北市: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年。
  4. ^ 李筱峰;莊天賜. 快讀台灣歷史人物.179頁~184頁.玉山社,2004.
  5. ^ 吳密察. 〈導讀 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及其當代意義〉,收錄於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 臺北市: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 P3–P6. 

關連人物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