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总是躲不掉,2月18日,特朗普宣布,将对汽车、芯片等重要科技品类征收约25%的进口关税,并且很有可能会在一年之内大幅提高。
相比以往对于“关税大战”的关注,这一次国内媒体集体噤声。倒不是说这件事不重要,而是来来回回这么多轮,大家都麻了。
作为这次被“制裁”重点的国内车企,更是淡定得不行。整车也好,芯片也罢,爱怎么制裁就怎么制裁吧,大家都“躺平”了。
特朗普的“关税大战”会有什么影响?国内车企为何如此淡定?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曾造成全球产业链“多米诺”倾倒
2018年3月,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征收25%的关税,打响了第一轮关税战的第一枪。随后,美国开始以 “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内产业”为借口,强行开启贸易战。
2018年7月,美国对中国的340亿美元商品加税正式落地;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等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试图通过限制国内科技企业获取美国技术和产品的方式,打压国内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从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美国对中国累计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达到5500亿美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
为了应对关税压力,苹果等美国公司将部分生产线转移。为了摆脱制裁的影响,华为等科技公司将重心转移到汽车领域,不少跨国车企将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转移到墨西哥,为的就是降低“关税大战”的影响。
可以说2018年的特朗普大手一挥,直接造成了全球产业链“多米诺”倾倒,大多数企业都是战战兢兢,有的企业面对制裁甚至一度濒危。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最严重的时候很多车企出现芯片和核心零部件“断供”的情况。比如在国五切换国六的时候,很多车企停止了“接单”。理由是国五的燃油控制核心零件被老美“管控”了,车企只有“望订单兴叹”。
但从结果来看,这一次的制裁让国内企业彻底放弃幻想。不只是芯片,不只是光刻机,只要条件允许,任何技术或者设备都可能成为“卡脖子”的技术。
关于这一点,其实汽车行业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最早发动机是卡脖子的技术,等到奇瑞、长城、长安等企业能造出不输合资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又成了卡脖子技术,广汽冲高的传祺GS8(参数丨图片)一度被影响。再之后,油耗又成了绕不过去的点。
直到大规模转型新能源路线,国产车才彻底摆脱“低端”烙印,拿回市场主动权。
(2)加税只是“日常”,持久战就是这样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而言,加税肯定会影响出口,但这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国内车企出海,早就做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以奇瑞为例,2001年就开始出海,但直到2024年才首次实现年度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原因是之前近20年的时间,奇瑞的出口销量一直在10万辆左右徘徊。之所以近几年突然爆发,还是因为抓住了机遇。
比如西方汽车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奇瑞抓住机会填补市场空白;再比如中东、南美、非洲等地区对高性价比车型的需求持续增长,奇瑞的车型完美契合需求;还有多年的海外运营,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成为当地消费者熟悉的品牌等等。
简言之,出口这回事,本来就很难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以欧洲市场为例,从2022年到2024年,国产新能源车在欧洲经历了一轮野蛮生长。随后欧盟就通过了“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将国产车出口到欧洲的汽车关税加到了45.3%。
关键这个法案还是针对国产车“精准爆破”,同样是在中国生产出口到欧洲的特斯拉,就只征收17.8%的关税。这样一来,本就在欧洲没有根基,依赖性价比生存的国产车,自然就增长停滞了。对手如此不讲武德,却也是无可奈何。
政策一定是摇摆的,市场一定是多变的,打压也一定是如影随形的,得之吾幸失之吾命。国内车企早就认清这个形势了,自然也就不会对特朗普的突然加税感到意外。说白了,大家都已经麻痹了。
(3)要制裁,尽管来?
技术受限,出海受限,国产车只能任人宰割吗?当然也不是。在认清形势后,国内车企早就开始三步走,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全面开拓市场。
以比亚迪为例,这家新能源头部企业建立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闭环,核心零部件全面自产自研自供。从最基础的电芯、MCU,到IGBT和三电系统,再到热管理、电驱动传动部件,再到车身甚至充电设施,比亚迪都有涉及。而且极为注重供应链本地化,大幅提升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以及议价能力。
极氪和领克整合后,研发费用率从11%降低到了6%,光制造环节就节约了5%~8%的成本,管理费用也大幅优化,最近几款新车的价格都极为诱人,开始凸显规模化效应,国内这些头部企业都行动起来了。
技术层面,国内车企也已经在寻求更经济的解决方案。2月份,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宣布全系搭载,开始推动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向10万元级市场普及。
在此之前,小鹏10万出头的MONA M03也已经搭载高阶辅助驾驶,长安、吉利等车企也在全力加速智驾技术迭代。相比于特斯拉、谷歌们操弄的复杂模型,国产车的智驾无疑更加经济、实用。
之前被认为是卡点的AI运算能力,也被DeepSeek攻克了,只用三十分之一的成本,就超越了OpenAI最新的大模型。这家新兴公司的开源模型大幅降低车企的AI开发门槛,让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场景泛化能力急剧提升。
不只是汽车行业,而是整个科技行业都在努力,打破封锁。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真正做到可进可退。市场保护只是一时的,没有人能永远把更好的产品拒之门外。
(4)功夫拍案
技术制裁、加税,前几年确实是国内车企噤若寒蝉的词汇。但经历了这几年的艰难打拼后,车企早对这两个词“脱敏”了。该来的总会来,不会因为害怕就心慈手软。
既然这些外部因素无法左右,还是努力加强自身吧。加速技术迭代,加强成本控制,不断产出更优秀的产品。事实上,比亚迪、华为们做的一些事,那些国际大牌们从来没有做过。国产车的未来会通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